湿疹艾灸哪个部位
湿疹艾灸哪个部位
湿疹艾灸主要取穴:
阿是穴:皮损局部。
曲池:屈肘90°,肘横纹拇指侧纹头端。
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旁开1中指宽。
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
阴陵泉:膝关节内下方高骨下凹陷中。
解析:疏调皮损局部经络之气,祛风止痒;曲池行气活血,疏风止痒;足三里健脾化湿,补益气血,标本兼顾;三阴交,阴陵泉运脾化湿,除肌肤之湿热。
施灸方法:
1.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行艾条灸,麦粒灸或温针灸法。
2.皮损局部阿是穴用艾条灸法。
3.阴陵泉一般不就,可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后再加拔气罐。
4.急性期每日1次,慢性期隔日1次。
带状疱疹艾灸哪些部位
带状疱疹艾灸取穴:皮损局部阿是穴,颈椎胸椎夹脊穴(颈椎胸椎旁开5分钟许),支沟(腕背横纹中点上3寸),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1寸的凹陷中),阴陵泉(膝关节内下方高骨下凹陷中),行间(足背第1,2趾缝纹头端)。
穴位解析:皮损局部灸疗加拔罐活血通络,祛瘀泻毒;支沟是三焦经穴,阳陵泉属胆经穴,阴陵泉是脾经穴,三经均分布于带状疱疹最为多发的胁肋部,三穴配合应用能疏泄三焦,通经活络,健脾化湿;行间归属肝经,具有舒肝泻热之功;相应夹脊穴通调患部经络,畅达气血,使“通则不痛”。
施灸方法:
1.艾条旋转灸:取清艾条2根,点燃后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旋转熏灸皮损局部,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根据皮损面肌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约20分钟,每日1次。
2. 艾柱直接灸:于皮损局部3处(一处为疱疹头部,即最先法疹部位,一处为疱疹密集处,一处为疱疹的尾部)各置一麦粒大之艾炷,用线香点燃后施灸,当感觉灸痛时患者需小忍片刻,可在施灸附近用指切,棉签擦摩,轻轻拍打等方法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等待艾炷燃尽;再以同样的方法续灸,每处可施灸5-7壮。
艾灸部位出汗的原因
艾灸部位出汗的原因:
1、太热就容易出汗,这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如果天气很热,再加上我们艾灸,这样就更热了,这种热的出汗,应该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2、人虚会出汗,我们会看到,阴虚的病人会出汗,但是很多人不仅仅是阴虚同时伴有阳虚的症状。所以我们有时会看到上热下寒的,这样的病人具有阴阳俱虚的症候。
3、艾灸患处出汗,出水,应该是在排寒湿。
4、艾灸后,艾灸部位出汗,应该是病邪在找通路,艾灸患处有出汗应该是好消息,有可能是寒湿,在这里找通路。
5、如果艾灸出汗,自我感觉很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表示邪去症安,是好现象。如果艾灸出汗,自我感觉很累,很乏力,表示正不胜邪,此时应该结合一点食疗,吃一点补气血的食物或药物。
6、还有,如果自身患有结核病,甲亢,免疫力低下等疾病也会有自汗,盗汗症状。
自己分析一下,您属于那种出汗,可以针对性的治疗。
艾灸后出汗的知识拓展:
1.艾灸后皮肤痒是怎么回事?
艾灸后皮肤出现疹子,并且瘙痒难忍、心烦气闷等症状,在中医学角度来说都是由于体内不同内脏部位的湿邪、寒邪、风邪作怪造成。例如荨麻疹是脾虚之后湿邪堆积无力运化,与肝火化风之风邪狼狈为奸,行入血液,发作时不定位成片发作……其他所有西医说各种不同症状的皮疹、斑疹、丘疹、带状疱疹……都是湿邪为主的风邪、寒邪团伙,流窜搞破坏导致各种皮肤病。
艾灸后皮肤出现疹子,并且瘙痒难忍、心烦气闷等症状,在中医学角度来说都是由于体内不同内脏部位的湿邪、寒邪、风邪作怪造成。例如荨麻疹是脾虚之后湿邪堆积无力运化,与肝火化风之风邪狼狈为奸,行入血液,发作时不定位成片发作……其他所有西医说各种不同症状的皮疹、斑疹、丘疹、带状疱疹……都是湿邪为主的风邪、寒邪团伙,流窜搞破坏导致各种皮肤病。
2.艾灸后全身酸痛是怎么回事?
艾灸之后一般都会有针次部位或相应的经络有酸、麻、胀、痛、沉等得气的感觉,这是因为身体元气跟病邪做斗争的表现,病邪必须发出来,发出来会有各种途径,都是身体自己选择的,我们控制不了。但是如果持续时间比较长,建议建议暂停艾灸,多喝白开水,多吃蔬菜水果,可能是水分补充不足引起的,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3.艾灸后皮肤出现红肿是怎么回事?
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会开始出皮肤红肿、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一般继续艾灸,皮肤红肿会慢慢消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也是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发红表示你的身体有寒湿呢,有於堵;另一方面也说明你的身体灸感还不错,坚持下去你会看到更好的效果。一开始可以早晚灸两次;好转后每周2-3次即可。灸完后喝些温开水,注意不要受凉,吹凉风和喝冰饮都是不行的,再就是注意选择好的艾条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艾灸后皮肤红肿,就要先暂时停止艾灸,等到皮肤恢复后在进行,这样就能更好的祛除身上的毒素了。
有关艾灸后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原因,想必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到了,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都不要惊慌,这是把身体中的寒气和毒素给逼出来,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后要停止艾灸,注意不要受凉,不要破坏肌肤,多吃清淡的食物,多喝水,这样就能有效的恢复健康了。
肛门湿疹艾灸怎么治疗
中医学认为,此类型湿疹,发病急,病程短,皮疹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多种斑疹形态相继出现,皮损潮红,水疮,糜烂,浸淫成片,伴剧烈瘙痒,大便干结或腹泻,口苦口干,苔薄或黄腻。
湿热浸淫肛门湿疹艾灸治疗
曲池
位置: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功效:清热解表,散风止痒,消肿止痛,调和气血,疏经通络。
陶道
位置: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主治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酸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
肺俞
位置: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颈项拘急、肩背痛、咳嗽、气喘、感冒等。
阴陵泉
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排渗脾湿。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阴部痛,痛经,遗精、膝痛。
神门
位置: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功效:主治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等疾病。
腹泻加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中医艾灸方法
采用艾条回旋灸。点燃艾条,在穴位上往复回旋熏烤,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每穴可灸15-30分钟,每次选4-5穴,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风湿、麻痹、皮肤病。
点燃艾条,在穴位上往复回旋熏烤。
艾灸后为什么会皮肤痒
最近经常听到一些人说,做完艾灸后就会出现皮肤瘙痒,有些甚至红肿,出水泡。出现这些症状后,就会疑虑到底还要不要继续艾灸呢?这是不是艾灸后遗症呢?今天艾大夫就给大家说说艾灸后皮肤痒的原因。
艾灸后皮肤出现疹子,并且瘙痒难忍、心烦气闷等症状,在中医学角度来说都是由于体内不同内脏部位的湿邪、寒邪、风邪作怪造成。例如荨麻疹是脾虚之后湿邪堆积无力运化,与肝火化风之风邪狼狈为奸,行入血液,发作时不定位成片发作……其他所有西医说各种不同症状的皮疹、斑疹、丘疹、带状疱疹……都是湿邪为主的风邪、寒邪团伙,流窜搞破坏导致各种皮肤病。
艾灸之后,艾灸之阳气的渗透作用,由于肝、脾、肾之阳气得到有效补充和恢复,功能加强,排毒和自愈能力加强。与病邪有了抗争的势力,使得病邪被赶出内脏、血液、和其他组织器官而走入皮肤,正在排出的时候,皮肤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症状的疹子,这就是中医的排毒、排病反应。类似西医所说的皮疹,有的瘙痒难忍,有的疼痛难受,有的流黄水,有的干燥起皮……越是瘙痒,说明毒气越重越深,对内脏、血液、器官损害越严重。病邪能深入到这种地步,也可以判断病邪进入已久,可称之为“年深固疾”之病。而往往此类患者还比较急躁,既然“年深固疾”,那就要给艾灸一段时间,给身体排毒一段时间,着急不得。
皮肤作用之一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体内有任何病邪,人体自己先要通过皮肤排出,能排到皮肤的毒素,看着多么可怕,那已经是没有威胁了。中医讲:“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先受制于内而后发于外”。只要能发出来,此病一定能痊愈,这就要看患者能否给病邪排出的机会。能否坚持到病邪完全排出。
一般的人这种症状几天后会自行消失,所以不用采取措施,可以继续艾灸。如果是痒得太厉害,一周还没有消失,也不排除是对艾灸过敏,那样的话你就不适合做艾灸了,这种过敏体质的人很少见,大部分都是因为排毒反应。
湿疹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湿疹艾灸操作手法
1.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行艾条灸,麦粒灸或温针灸法。
2.皮损局部阿是穴用艾条灸法。
3.阴陵泉一般不就,可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后再加拔气罐。
4.急性期每日1次,慢性期隔日1次。
艾灸后各种反应
灸时出现酸、胀、麻、热、重、痛、冷等感觉,这是非常好的感觉,这说明艾灸的纯阳之气沿着经络传导了。
我们每个艾灸患者病情不同体质不同,因此艾灸时出 现的反应也有所不同。
对艾灸过程中我们出现的各种反应,可参考对照如下。
艾灸时出汗、发热,提示我们体内有湿热症。
艾灸时四肢出现麻痹、痛、放谢感发凉,提示有瘀滞寒症。
艾灸后头玄脑胀、肝火旺。
艾灸后皮肤微痒,艾灸后出现疲乏无力,提示说明气血两虚,元气亏损严重。
艾灸后出现大汗或晚上盗汗、手脚胀,某部位出现湿疹,属于体内湿重阳虚(属排毒现象)
艾灸后出现腹胀上下通气,说明身体上虚下寒,应及时排出脏腑阴浊之气,七七之后身清气爽。
艾灸时如皮肤无热感,说明患有寒痹,灸后穴位 出现水肿、湿重、水分运化失调。
艾灸后体内阳气启动,自动循经而行,推动气 血,如在足颈上有发酸、麻痹、震颤、发抖此乃将中风之先兆。
艾灸时或后打喷嚏,流鼻涕,浑身肌肉骨节酸痛 等,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凉气,更有甚者全身 或半身发冷,这是排风寒的反应。
艾灸时或后烦躁易怒,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等 反应。这都郁气的外排反应。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
艾灸时或后咳吐,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 水样稀便,粘稠大便。头面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 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等这都是排痰湿表现。
艾灸时或后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 痒,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这都是外排火热邪毒的反应。
艾灸时或后有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痰中带血丝血块或经血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等这都是排淤血有关的反应。
灸后在穴位或经络脏腑出现不同症状的反应,都说明此人脏腑相应部位有病灶。在治疗期间每出现一种排病反应,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因此对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排病反应,都是你体内的病灶的体现,应及时进入治疗,坚持施灸。
用艾灸来治疗湿疹
(1)湿热浸淫
中医学认为,此类型湿疹,发病急,病程短,皮疹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多种斑疹形态相继出现,皮损潮红,水疮,糜烂,浸淫成片,伴剧烈瘙痒,大便干结或腹泻,口苦口干,苔薄或黄腻。
中医艾灸穴位:曲池,陶道,肺俞,阴陵泉,神门。腹泻加足三里。
中医艾灸方法:采用艾条回旋灸。点燃艾条,在穴位上往复回旋熏烤,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每穴可灸15-30分钟,每次选4-5穴,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风湿、麻痹、皮肤病。
(2)血虚风燥
病程迁延,反复不愈,皮损常局限一处或几处,粗糙肥厚,或成苔藓样改变,表面覆有细薄鳞屑,兼有色素沉着或脱失,常伴剧烈瘙痒,舌质淡,苔薄白。
中医艾灸穴位: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大都,郗门。
艾灸的方法:选用艾条灸之雀啄灸。艾条火头像麻雀啄食一样,在穴位皮肤上上下移动,使局部产生温热感觉,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止。
中医艾灸康复保健措施
(1)起居宜忌风邪刺激。
(2)寻找和除去发病原因或可疑的诱发因素。如因吃鱼、虾、蟹而发的,应禁食这些食品。
(3)如因肠道寄生虫引起的,应给予驱虫。
为什么陈年艾条治病好
1.一些经常艾灸的朋友在选购艾条时,都会选择陈艾条,很多医师都说陈艾条治病效果比较好,为什么呢?陈年艾条的火候为“润能通经、温而不燥”,主要是讲陈年艾条的火热力功效强劲、热力温和、直到深处、容易透过皮肤。
2.新艾条艾灸的时候,火力太大,有灸痛感,而陈年艾条的火力就柔和的多了,还有在各种古代医书上也多用陈艾条来艾灸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荨麻疹艾灸部位图 艾灸荨麻疹疗程
急性荨麻疹患者每日艾灸1-2次,慢性者隔日1次;荨麻疹发作与月经有关者可于每次月经来潮前3-5天开始治疗。
荨麻疹艾灸哪个部位 荨麻疹艾灸部位图解
主治疾病: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利,肩痛,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热病,胸胁痛。
取穴方法: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穴位图片
主治疾病: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癫狂;腹痛、吐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瘾疹、湿疹、瘰疬等病症。
取穴方法: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穴位图片
主治疾病: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取穴方法: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穴位图片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炎,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高血压,精神病,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荨麻疹等。
取穴方法: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穴位图片
主治疾病:妇科病,血热性皮肤病,膝股内侧痛。
取穴方法: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
穴位图片
主治疾病: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取穴方法: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内踝尖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穴位图片
主治疾病: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等。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穴位图片
主治疾病: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
取穴方法: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图片
主治疾病:为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呃逆、神经性呕吐、荨麻疹、皮肤病等。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图片
荨麻疹艾灸哪个部位 荨麻疹艾灸的注意事项
在荨麻疹艾灸期间,不要吃一些易过敏的食物,如:鱼虾、海鲜、坚果、牛奶、芒果等食物,以免加重过敏现象。
如果因抓挠患处,引发皮肤破溃有伤口的,是不能艾灸的,以免引起感染发炎,加重病情。
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引发着火。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建议初次艾灸的经验不足的人宜先标记好艾灸的部位再进行艾灸或让专业的艾灸师操作。
艾灸出水是什么原因 艾灸部位出水泡说明什么
在艾灸时,如果艾灸的燃点距离皮肤较近或者艾热产生的温度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没有及时调整的话,很可能就会导致艾灸部位出现烫伤水泡的情况。
如果在艾灸时突然感到疼痛,再一看皮肤马上起泡,或者艾灰掉落后瞬间起泡,这些基本都是烫伤。
艾灸有疏通经络的作用,而在艾灸时会导致艾灸部位的代谢加快,从而出现水泡的现象,此时说明可能身体内的寒湿程度较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