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流口水诊断详述

小儿流口水诊断详述

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

无论是长时期或短期流口水,都会使两侧口角发生糜烂,下颌部皮肤经常浸渍着口水,皮肤发红,形成湿疹或表皮破损溃烂,并可继发细菌感染。

如果宝宝到了2~3岁牙齿长齐后,口水仍流个不停,就要小心宝宝有罹患口腔、咽喉黏膜炎症等疾病的可能,需要去医院检查治疗了。

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黏膜及舌尖部、颊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尽早治疗溃疡。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常地流口水,常有口腔炎、面神经麻痹,伴有小嘴歪斜、智力下降等。另外,唾液分泌功能亢进、脾胃功能失调、吞咽障碍、脑膜炎后遗症等均可引起病理性流涎。

治疗宝宝流口水的4款食谱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白术糖

原料:生白术30-60克、绵白糖50-100克

制作:先将生白术晒干后,研为细粉,过筛;再把白术粉同绵白糖和匀,加水适量,调拌成糊状,放入碗内,隔水蒸或置饭锅上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服10-15克,分作2-3次,温热时嚼服,连服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姜糖神曲茶

原料:生姜两片、神曲半块、食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

用法:代茶随量饮或每日2-3次。

功效:健脾温中,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益智粥

原料:益智仁30-50克、白茯苓30-50克、大米30-50克

制作:先把益智仁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薄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法: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用于小儿流涎。

治宝宝流口水食谱:摄涎饼

原料:炒白术20-30克、益智仁20-30克、鲜生姜50克、白糖50克、白面粉适量

制作: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入锅内,如常法烙熟,备用。

用法: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

宜忌:对小儿口腔溃疡、小儿口疮所致的流涎忌服。

小儿干咳诊断详述

1、典型的过敏病史(包括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本人婴幼儿湿疹或哮喘病史)和典型的临床症状。2、临床症状:的主要表现为上、下呼吸道的过敏症状,包括鼻痒、喷嚏频频、流清鼻涕、鼻塞、咳嗽和喘息等症状。这些症状可突然发作,也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较快消失。鼻部症状往往在早晨加剧,而哮喘往往在夜间加重。某些患者往往还伴有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如眼痒、流泪等。

3、特异性免疫试验随着过敏原的标准化,为大多数吸入性过敏原提供了令人满意的诊断性试剂,使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水平大为提高。包括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过敏原鼻黏膜或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及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等方法。这些特异性免疫试验不仅为小儿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诊断提供佐证,对判断患者的过敏原种类和对过敏原的过敏程度也有帮助。因此,所有怀疑小儿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患者在有条件时均应检查特异性免疫诊断试验。

4、小儿剧烈咳嗽是百日咳的症状之一。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杆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甚至3个月左右,故有百日咳之称。幼婴患本病时易有窒息、肺炎、脑病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近年来幼婴及成人发病有增多趋势。

5、咳嗽伴有痰液时称为湿性咳嗽,呼吸道在正常情况下有少量分泌物,当呼吸道发生炎症时,分泌物大量增加,湿性咳嗽常是于呼吸系统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小儿为什么爱流口水

流口水医学上称流涎症或唾液增多。引起流涎症的原因很多。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新生儿流口水是很少见的。因为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很少,3~4个月开始唾液分泌增多,6个月后由于饮食转变,刺激神经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才开始发生流口水现象。且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发生流口水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以吞咽来凋节过多的唾液,这种流口水现象就逐渐消失。

以上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但有的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粘膜即舌尖部,颊部、唇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抓紧治疗。有的流口水是由脑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及呆小病而致调节唾液分泌功能、吞咽功能失调引起的,则应去医院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流口水是什么原因

流口水医学上称流涎症或唾液增多。引起流涎症的原因很多。

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

新生儿流口水比较少见。因为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够发达,唾液分泌也比较的少,3~4个月唾液分泌增多,6个月以后因为饮食转变,刺激神经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才开始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且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发生流口水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以吞咽来凋节过多的唾液,这种流口水现象就逐渐消失。

但有的小儿流口水的时候,还哭闹不安,拒食,进食的时候哭闹加重,或者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该检查一下口腔粘膜,即舌尖部,唇部有无溃疡。

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抓紧治疗。

有的流口水是由脑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及呆小病而致调节唾液分泌功能、吞咽功能失调引起的,则应去医院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两个月婴儿流口水的原因

5大因素 引起病理性流口水

1.母乳喂养时间过长。将母乳喂养延长至1岁以后,甚至在断奶以后再添加辅食。这种做法不利于小儿消化系统的正常发育,常造成流口水并伴有消化不良。

2.有些父母和亲友出于喜爱,经常捏压孩子的面颊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孩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小儿,从而出现流口水。

3.患有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病毒引起的口炎、黏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口腔疾病,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可导致流口水。

4.有神经系统疾病,如与流涎相关的中枢、神经传导通路、神经受损等,均可造成流口水。

5.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也常有流口水的现象,同时伴有智能低下、反应迟钝、目光呆滞、哭闹无常、舌头伸出口外等症状。

其实以上我们做了两个月婴儿流口水的一个主要的介绍,生活当中,大家一定要给孩子注意的就是孩子的,一些营养补充,有时候孩子的身体虚弱,也会造成流口水过度的发生。

小儿流口水的原因

小儿流涎多见于1岁左右的婴儿,常发生于断奶前后,是一种以流口水较多为特征的病症。一般6个月至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

当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由于婴儿的口腔浅,不会节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儿期,唾液腺不会发达,到第五个月以后,唾液分泌增加,六个月时,牙齿萌出,对牙龈三叉神经的机械性刺激使唾液分泌也增多,以致流涎稍多,均属生理现象,不应视做病态。

小儿生后“流涎细胞”尚不发达。所以唾液分泌很少。到3-4个月时,唾液分泌逐渐增多,到5-6个月时小儿开始出牙,牙齿萌出又刺激了三叉神经。由此小儿唾液量就增多了。但此时小儿的口腔浅,自己又不会把过多的唾液咽下去,于是就流出来。小儿如流口水太多,要注意用清洁的软毛巾随时擦干。并涂上凡士林油。罩衣或“围嘴”要经常洗换。嘴角边湿疹样病损可涂以炉甘石洗剂,湿疹霜,氧化锌软膏等。

根据以上的说法我们知道小孩子流口水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在一定的年龄是会消失的,我们都知道妈妈的心愿都是让宝宝健康的成长,所以妈妈们不要太过于的担心,这样满足了宝宝的营养这个问题就不会出现了,平时也要让宝宝多喝点水。

如何辨别宝宝三个月流口水正常

小宝宝从三个月开始,由于唾液腺的发育和功能逐步完善,口水的分泌量逐渐增多,而此时宝宝们还不会将唾液咽到肚子里去,也不会象大人或大小孩一样必要时将口水吐掉。因此,从三个月开始,小儿往往会出现流口水现象,有的宝宝口水很多,下巴和胸前衣服常常是湿湿的。同时,因过多的口水积储在口腔和咽喉部,小儿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经常可以听到喉咙处发出“咕噜、咕噜”或“呼哧、呼哧”的“痰”声,仰卧躺着时或者在小儿体位发生变化时,这种声音可能加重,有时还会伴有一声半声的呛咳,尤其在小儿醒着手脚用力乱动时这种“痰”声和呛咳声更为明显。

以上这些都是正常现象,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主动吞咽口水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好转或消失,但好转或消失的时间每个小儿都不一样,早的在8~9个月就消失了,迟的到2岁左右可能还流着口水。如果过了正常时期还在流口水的婴儿,应该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

值得引起家长们注意的是:有些婴儿流口水是病理性的,预示婴儿患了某些疾病。

小儿流涎较多且伴有口角破溃发炎的,则属口角炎引起的流涎症;若伴有口腔粘膜充血或溃烂,拒食烦躁等,则称口腔炎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萎缩、咀嚼无力,这是由于消化不良、肠道蛔虫症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智力发育不全、痴呆,这是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所致。以上病理性流涎症需到医院检查治疗,一般来说原发病因消除了,小儿流涎症也会好转或痊愈。 由于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因此,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常流口水的孩子,由于唾液经常浸泡下巴等部位的皮肤,也会引起局部皮肤发红,甚至糜烂、脱皮。

针对病理性的楼口水,局部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1、平时可用柔软质松敷料垫在颈部以接纳吸收流出的口水,并经常更换;

2、经常用温水清洗面部、下颌部及颈部,寒冷季节可涂油脂类护肤。

脑瘫儿流口水要怎么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脑瘫儿流口水要怎么治疗?

首先,要有正确的吸吮方法,通过对脑瘫宝宝吮吸的训练可以减轻口水的现象。

其次,可喉抬高训练:患儿将手指置于指导者甲状软骨的上缘。在指导者吞咽时,感觉甲状软骨向上运动。然后让患儿面对镜子。模仿同样感觉。将手指置于自己的甲状软骨上,模仿操作者的动作。

再次,可以进行咽部冷刺激:用冷冻的棉棒蘸少量的水,轻轻刺激软颚、舌根、咽后壁。使其傲吞咽动作,每天可以训练两次。

最后,进行综合康复医疗。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但疗效一般。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如下:

①手术;

②矫形器;

③水、电、光、声疗法;

④语言、交流的治疗;

⑤运动功能的治疗;

⑥ADL训练。

以上就是关于脑瘫儿流口水要怎么治疗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对脑瘫儿流口水的相关治疗方法有所了解了,其实,家长们可以通过相关的康复训练来帮助孩子治疗脑瘫儿流口水这种情况,只要家长们长期坚持使用这些方法,治疗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三个月宝宝流口水怎么回事

小宝宝从三个月开始,由于唾液腺的发育和功能逐步完善,从三个月开始,小儿往往会出现流口水现象,有的宝宝口水很多,下巴和胸前衣服常常是湿湿的。同时,因过多的口水积储在口腔和咽喉部,小儿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经常可以听到喉咙处发出“咕噜、咕噜”或“呼哧、呼哧”的“痰”声,仰卧躺着时或者在小儿体位发生变化时,这种声音可能加重,有时还会伴有一声半声的呛咳,尤其在小儿醒着手脚用力乱动时这种“痰”声和呛咳声更为明显。

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主动吞咽口水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好转或消失,但好转或消失的时间每个小儿都不一样,早的在8~9个月就消失了,迟的到2岁左右可能还流着口水。如果过了正常时期还在流口水的婴儿,应该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值得引起家长们注意的是有些婴儿流口水是病理性的,预示婴儿患了某些疾病。

小儿流涎较多且伴有口角破溃发炎的,则属口角炎引起的流涎症;若伴有口腔粘膜充血或溃烂,拒食烦躁等,则称口腔炎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萎缩、咀嚼无力,这是由于消化不良、肠道蛔虫症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智力发育不全、痴呆,这是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所致。以上病理性流涎症需到医院检查治疗,一般来说原发病因消除了,小儿流涎症也会好转或痊愈。

宝宝一睡觉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新生儿流口水是很少见的。因为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很少,3~4个月开始唾液分泌增多,6个月后由于饮食转变,刺激神经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才开始发生流口水现象。且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发生流口水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以吞咽来凋节过多的唾液,这种流口水现象就逐渐消失。以上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但有的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粘膜即舌尖部,颊部、唇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抓紧治疗。有的流口水是由脑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及呆小病而致调节唾液分泌功能、吞咽功能失调引起的,则应去医院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3个月的宝宝流口水怎么了

流口水,一般属于正常生理表现,不需医治。

流口水异常的,称流涎症或唾液增多,常见于婴儿时期。少数属溃疡或唾液调节和分泌功能失调。异常流口水的原因:口腔溃疡、咬伤、喉咙发炎、神经障碍。

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新生儿流口水是很少见的。因为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很少,3~4个月开始唾液分泌增多,6个月后由于饮食转变,刺激神经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才开始发生流口水现象。且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发生流口水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以吞咽来凋节过多的唾液,这种流口水现象就逐渐消失。

以上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但有的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粘膜即舌尖部,颊部、唇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抓紧治疗。有的流口水是由脑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及呆小病而致调节唾液分泌功能、吞咽功能失调引起的,则应去医院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小儿流口水也有外治偏方

小儿流口水 也有外治偏方。小儿流口水,专业术语就是小儿流涎,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当小儿有脑瘫、先天性痴呆、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时,会流口水。下面介绍一剂小儿流口水外治偏方。

外治偏方:取胆南星1克,吴茱萸3克。将以上两味药放微波炉里烘干,待冷,共研极细粉末,贮瓶备用。

使用时,将药粉加少量面粉、少许米醋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于小儿两足心(涌泉穴)处,外用纱布包扎,每次敷12小时,次日清晨弃去。连用3-4次可获良效。

婴幼儿流涎与健康

婴幼儿流涎俗称流口水。婴幼儿流口水的原因很多。总所周知,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唾液腺尚还不完善,加上幼儿半岁左右处于出牙期,且婴儿口腔浅,唾液的分泌略有增加,孩子不会调节口腔内过多的液体。随着乳牙的出齐和年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也会逐渐转为正常,流涎也会自然停止。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幼儿不正常的流口水。

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们喜爱捏压幼儿颊部,导致腺体机械性损伤。腮腺有损伤的儿童,唾液的分泌量和流涎现象大大超过正常;另一方面患有口腔疾病,如口腔炎、粘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也可导致儿童流涎。

小儿流口水,常常打湿衣襟,容易感冒和并诱发其它疾病,有的不经治疗可数年不愈。有的流涎是由脑炎后遗症、呆小病、面神经麻痹而导致调节唾液功能失调,因此应去医院明确诊断。

流涎多,不论是生理的或是病理的,都要做好局部的护理,注意清洁,避免皮肤刺激。同时根据小儿的特点,采用一些方法治疗,这里介绍二则验方,可根据条件选用。

处方一:山药粉20克、鲜茨菇30克、捣烂如泥、红糖适量(以甜为度,下同),加白开水调成糊状,煮服。每日分2次,连服5天为一疗程。

处方二:鲜茨菇一枚(重约30克)、藕粉3克、冰糖适量。用法同上或加入稀粥同服。

相关推荐

宝宝流口水的病理因素 流口水伴有行为异常

当宝宝流口水的同时,还伴有行为异常,如昏迷等,那父母就得格外注意了。宝宝有可能是患了神经方面的疾病,如智障、面部神经麻痹,脑膜炎后遗症等。 如果家长发现有上述情况,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检查治疗,一般来说原发病因消除了,小儿流涎症也会好转或痊愈。

口唇麻木诊断详述

进行诊断时,应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口服可溶性钡盐,这一般发生于急诊室中,服可溶性钡盐发生的急性中毒,开始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口腔咽喉部及食道等处有干燥和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血性大便;以后因肠痉挛而致便秘,同时可伴有头痛,眩晕,复视,耳鸣,口唇周围麻木感等。 口唇周围麻木感应与面瘫所致口周围麻木相区别,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要趁早发现病情,进行原发病的诊疗,根据原发病的预防方法进行预防

小儿流涎喝栗枣粥

1岁以内的婴幼儿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一般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1岁左右流口水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孩子到了两岁仍在流口水,就可能出现异常了。 中医认为,小孩流口水不止,主要与体质虚弱、脾肾阳虚相关。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之下源,脾肾阳虚,运化失职,不能摄纳涎唾,水邪泛溢,故流口水不止。治疗宜温补脾肾,推荐食用栗子茯苓枣粥:取栗子、大枣各10枚,茯苓15克,大米50克;将茯苓研细,大枣去核;大米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栗子等,煮熟服用即可。 栗子味甘,性温、平,入脾、胃、肾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

孕妇口苦诊断详述

1.一直都口苦,经常吐口水,总感觉嗓子里有东西没吐干净 2.特别吃了东西以后,口就会觉得更苦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健康人口腔一般感觉是清爽舒适的,只是夜间醒来或晨起后片刻会有轻微的口苦或口里酸涩的感觉。这里所说的口苦是指没有明显的因饮食因素而自觉口中经常有口苦的感觉。口苦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就是时常觉得口中带有一股苦味,即使增加了刷牙、漱口次数、喝再多水,也无法改善这种症状。有时即使嘴里含着杏、梅这样的零食,也有一种苦味。这种症状很早之前就已记载在「黄帝内经」里面,它以「胆痹」为名,形容以口苦为主症

口齿含糊诊断详述

1、按语流障碍程度划分而分为: a 轻度患者 b 中度患者 c 重度患者 2、按外部症状划分: a 舌尖音 b 舌面音 c 舌根音 语言发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声音是依靠咬字器官、呼吸器官和发音器官的密切联系和高度配合,在大脑语言中枢神经支配下发出的。言语不清(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实际上就是咬字器官、呼吸器官和发音器官的整体配合功能失调造成的。

三岁宝宝流口水怎么办

流口水,一般属于正常生理表现,不需医治。流口水异常的,称流涎症或唾液增多,常见于婴儿时期。少数属溃疡或唾液调节和分泌功能失调。异常流口水的原因:口腔溃疡、咬伤、喉咙发炎、神经障碍。 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以吞咽来凋节过多的唾液,这种流口水现象就逐渐消失。以上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但有的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粘膜即舌尖部,颊部、唇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

宝宝流口水要如何护理

婴儿流口水要如何护理? 首先要找出婴儿流口水的原因,应该说正常情况下婴儿流口水都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所以准妈妈们不必太在意。由其是当孩子长到4到5个月的时候,由于唾液腺的刺激,口水会开始变得更多,再者这个时候孩子也喜欢拿自己的手指吸,看到什么东西都会往嘴里放,所以口水会自然的增多,这个情况到了7个月左右的时候,孩子的乳牙长出来的之前都会这样,这是正常现象,所以不必太在意。 但是宝宝流口水也有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例如孩子感冒,口腔有溃疡,或者一些脑炎后遗症,发型,脑部发育异常等等都有可能会引起宝宝流口水的问题,

宝宝流口水正常吗

宝宝较小时流口水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的咀嚼能力和面部肌肉收缩能力都比较弱,以致嘴巴总是合不上,才会出现流口水的情况。 当宝宝长到4~5个月大时,需要添加辅食了。这时,饮食中逐渐补充了含淀粉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再加上宝宝的口腔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口水,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会流出口外。另外,不少宝宝喜欢将指头、橡皮奶头等放入嘴里吮吸,这样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长到6~7个月的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齿。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

流口水是什么原因

你所说的是流涎。不知道患者多大年龄。我把各种年龄的流涎原因都告诉你,你自己参考看看。 这种所谓“无缘无故”流涎的现象,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为病理表现,不过,无论是大人和小孩,都不要漠视这一问题的存在。 正常成年人每天分泌唾液1000毫升至1500毫升,如果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受阻,都可产生流口水的现象。成年人清醒状态下流涎,绝大部分原因是病态引起的,其中又可分为真性和假性。 真性唾液分泌过多原因各有不同。如果患有口腔炎等口腔疾病,或者假牙不合适引起刺激,都可能流口水。受到汞、铅、碘、尼古丁等药物中毒或刺激,

宝宝吐泡泡,是口水泛滥还是肺炎症状? 宝宝流口水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除了以上的情况,宝宝流口水妈咪不用过多的担心,因为他们的咀嚼能力和面部肌肉收缩能力都比较弱,以致嘴巴总是合不上,才会出现流口水的情况。 当宝宝长到4~5个月大时,需要添加辅食了。这时,饮食中逐渐补充了含淀粉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 再加上宝宝的口腔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口水,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会流出口外。另外,不少宝宝喜欢将指头、橡皮奶头等放入嘴里吮吸,这样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长到6~7个月的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齿。乳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