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单纯性肥胖进行正确诊断
如何对单纯性肥胖进行正确诊断
诊断依据:
单纯性肥胖患者皮肤皱摺卡钳测量皮下脂肪厚度人体脂肪的总量的1/2~2/3贮于皮下,所以测量其皮下脂肪厚度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测量简便、可重复。常用测量部位为三角肌外皮脂厚度及肩胛角下。成人两处相加,男性ge。4cm,女性ge。5cm即可诊断为肥胖。如能多处测量则更可靠。X线片估计单纯性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度。根据身高、体重按体重质量指数(体重/身高2(kg)/(m2))计算>24为单纯性肥胖症。
鉴别诊断:
单纯性肥胖与垂体及下丘脑病变可引起肥胖,称为肥胖性生殖无能症,但其体脂有特殊分布,以颈、颏下、乳、髋及大腿上部最为明显,手指部尖细,还有颅内病变及生殖腺发育迟缓。由于颅脑外伤所致的间脑损害,也可出现一般肥胖,但有尿崩、性功能低下及其他植物神经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体脂积聚主要在面、颈,常伴有粘液水肿,生长发育明显低下,基础代谢率与食欲都低下。
单纯性肥胖与肾上腺皮质肿瘤和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都可引起柯兴氏综合征,包括两颊,颏下积脂较多,形成特异面容,胸、背体脂亦较厚,常伴有高血压、皮肤红紫、毛发加多和生殖器早熟现象。腹部有时可触及肿块,X线腹部平片可见钙化阴影。有些糖尿病儿及卵巢功能异常如Stein-Leventhal综合征也可见肥胖。
单纯性肥胖的鉴别诊断
单纯性肥胖儿每因体脂过多,将外生殖器掩盖,以致错认为外生殖器发育迟缓,应加注意。一般常怀疑过肥小儿为内分泌异常所致,实际上内分泌系疾病所致肥胖比较少见,并且伴有其他症状,可资鉴别。
垂体及下丘脑病变可引起肥胖,称为肥胖性生殖无能症,但其体脂有特殊分布,以颈、颏下、乳、髋及大腿上部最为明显,手指部尖细,还有颅内病变及生殖腺发育迟缓。由于颅脑外伤所致的间脑损害,也可出现一般肥胖,但有尿崩、性功能低下及其他植物神经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体脂积聚主要在面、颈,常伴有粘液水肿,生长发育明显低下,基础代谢率与食欲都低下。
肾上腺皮质肿瘤和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都可引起柯兴氏综合征,包括两颊,颏下积脂较多,形成特异面容,胸、背体脂亦较厚,常伴有高血压、皮肤红紫、毛发加多和生殖器早熟现象。腹部有时可触及肿块,X线腹部平片可见钙化阴影。有些糖尿病儿及卵巢功能异常如Stein-Leventhal 综合征也可见肥胖。
糖原累积肝脏可见面容肥硕,下腹部及耻骨区积脂尤甚。Prader-Willi综合征是另一种先天代谢病,从婴儿晚期开始肥胖,还有肌张力低下、体矮、小手足、智能低下及生殖腺发育不全、斜视等症状,往往到青年期并发糖尿病。Lauience-Moon-Biedl综合征是一种多发性畸形,包括指趾畸形、肥胖、视觉障碍及智力低下等。
什么是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指并非由于其他疾病或医疗的原因,仅仅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引起的肥胖。它是独立于继发性肥胖之外的一种特殊疾病。当然,许多现在认为是单纯性肥胖者实际上还是有某种疾病或者是功能紊乱的,只不过现在还缺乏诊断的手段或者诊断的依据而已。
在所有肥胖者中,99%以上是单纯性肥胖。这种肥胖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比较肯定的是:任何因素,只要能够使能量摄入多于能量消耗,都有可能引起单纯性肥胖。这些因素包括进食过多、体力活动过少、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等等。引起单纯性肥胖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这种体积增大是细胞内脂肪堆积的结果。所以按照病理改变把单纯性肥胖分为两类:增生性肥胖和肥大性肥胖。增生性肥胖的脂肪细胞不仅仅体积变大,而且脂肪细胞的数目也有所增多;肥大性肥胖的脂肪细胞则只有体积变大,而数目不变。
另外,按照发病年龄的不同,可以把单纯性肥胖分为幼年起病型肥胖以及成年起病型肥胖。其中幼年起病型肥胖都是增生性肥胖,而且患儿脂肪细胞的数量一生都难以减少。所以有人发现2岁以前就很胖的小孩终身容易肥胖,减肥困难。幼年起病型肥胖的孩子中,有80%到成年后依旧会发胖。青春期起病的青少年多为增生肥大性肥胖,他们的脂肪细胞数量多,体积又大。而成年起病型肥胖则以肥大性肥胖为主,也有一少部分是增生性肥胖。
再有,按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单纯性肥胖又可以分为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两种。腹部型肥胖又称为向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内脏型肥胖、苹果形肥胖,这种人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内,四肢则相对较细。臀部型肥胖者的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以及腿部,又称非向心性肥胖、女性型肥胖或梨形肥胖。腹部型肥胖患并发症的危险要比臀部型肥胖大得多。比如有人观察一组白人女性,发现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的3.7倍,而腹部型肥胖的女性患糖尿病的机会则高达普通女性的10.3倍!当然,与非肥胖者相比,臀部型肥胖仍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危害,仅仅是比腹部型肥胖略小而已。应该注意的是,对上面的命名,不能望文生意,比如说,"男性型肥胖"就不是男同胞的专利,也有很多女性的肥胖是腹部型的,也就是说,女性也可以出现“男性型肥胖”。
单纯性肥胖
肥胖症的发病机理可归纳为下列四组因素:
一、内因
为人体内在因素使脂肪代谢紊乱而致肥胖。
1、遗传因素
人类的单纯性肥胖的发病亦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人类肥胖一般认为属多基因遗传,遗传在其发病中起着一个易发的作用,肥胖的形成尚与生活行为方式、摄食行为、嗜好、胰岛素反应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2、神经精神因素
单纯性肥胖人类下丘脑中存在着两对与摄食行为有关的神经核。一对为腹对侧核,又称饱中枢;另一对为腹外侧核又称饥中枢。饱中枢兴奋时有饱感而拒食,破坏时则食欲大增;饥中枢兴奋时食欲旺盛,破坏时则厌食拒食。在生理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食欲调节于正常范围而维持正常体重。下丘脑处血脑屏障作用相对薄弱,这一解剖上的特点使血液中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易于向该处移行,从而对摄食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因子包括: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胰岛素等。此外,精神因素常影响食欲,食饵中枢的功能受制于精神状态,当精神过度紧张而交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时(尤其是α受体占优势),食欲受抑制;当迷走神经兴奋而胰岛素分泌增多时,食欲常亢进。
3、高胰岛素血症
近年来高胰岛素血症在肥胖发病中的作用引人注目。肥胖常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两者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但一般认为系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肥胖。高胰岛素血症性肥胖者的胰岛素释放量约为正常人的3倍。
胰岛素有显著的促进脂肪蓄积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作为肥胖的监测因子。胰岛素的促进体脂增加的作用是通过以下环节起作用的:
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进而合成中性脂肪;
②抑制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动用。
过度摄食和高胰岛素血症并存常常是肥胖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
4、褐色脂肪组织异常
褐色脂肪组织是近几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脂肪组织,与主要分布于皮下及内脏周围的白色脂肪组织相对应。褐色脂肪组织分布范围有限,仅分布于肩胛间、颈背部、腋窝部、纵隔及肾周围,其组织外观呈浅褐色,细胞体积变化相对较小。
白色脂肪组织是一种贮能形式,机体将过剩的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贮藏于间,白色脂肪细胞体积随释能和贮能变化较大。
褐色脂肪组织在功能上是一种产热器官,即当机体摄食或受寒冷刺激时,褐色脂肪细胞内脂肪燃烧,从而决定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以上两种情况分别称之谓摄食诱导产热和寒冷诱导产热。
褐色脂肪组织这一产热组织直接参与体内热量的总调节,将体内多余热量向体外散发,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
有关人类肥胖者褐色脂肪组织的研究不多,但确实可以观察到部分产热功能障碍性肥胖的病人。
单纯性肥胖的诊断
肥胖症的诊断首先是测定体重,根据体重标准衡量肥胖程度。另外要结合病史,鉴别是继发性肥胖还是单纯性肥胖。
1、体重标准:
目前临床用体重指数(BMI)来评价:<18.5 kg·m-2者为体重过低,18.5~23.9 kg·m-2为正常范围,≥24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
在幼儿园,我们一般是用杠杆秤测量幼儿的体重,然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来判断: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标准体重的10%——超重儿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标准体重的20%——轻度肥胖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标准体重的30%——中度肥胖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标准体重的50%——重度肥胖
2、肥胖的常规检查
肥胖症确定后可结合病史、体片及实验室资料等,鉴别属单纯性抑继发性肥胖症。如有高血压、向心性肥胖、紫纹、闭经等伴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偏高者,则应考虑为皮质醇增多症,代谢率偏低者宜进一步检查T3、T4及TSH等甲状腺功能试验。
此外,常须注意有否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痛风、胆石症等伴随病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肥胖症的诊断主要根据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
1.体重指数(BMI) 是较常用的衡量指标。BMI=体重(kg)/身高(m)2。亚太地区肥胖和超重的诊断标准为:BMI≥23为超重,BMI≥25为肥胖。
2.体脂的分布特征 可用腰围来衡量。腰围为通过腋中线肋缘与髂前上棘间的中点的径线距离。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可视为中心型肥胖。
3.皮下脂肪堆积程度 可由皮脂厚度来估计,25岁正常人肩胛皮脂厚度平均为12.4mm,大于14mm为脂肪堆积过多;肱三头肌部位皮脂厚度:25岁男性平均为10.4mm,女性平均为17.5mm。
4.内脏脂肪 可用B超、双能X线骨密度仪、CT扫描或磁共振测定。
5.在确定肥胖后,应鉴别属单纯性肥胖或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是在排除继发性肥胖后而被诊断的。一般继发性肥胖都有原发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易于排除。
病理性肥胖是怎么回事
病理性肥胖包括的范围比较广,但主要指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肥胖,如柯兴氏综合征、甲减性肥胖、肝炎后肥胖等,单纯性肥胖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也意味着肥胖已成为病理性肥胖。
实现上,以上分法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区分方法,在临床上很难衡量它们,一般只以是否出现病理性改变为区别点。但是,不论病理性还是非常理性肥胖,它们都可以相互转化。生理性肥胖进一步加重会产生病理性改变,成为病理性肥胖;反之,经过合理的治疗,病理性肥胖不断得到改善,也可变为生理性肥胖,逐渐恢复正常体质。
单纯性肥胖症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引起的肥胖,它属于非病理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症与年龄、遗传、生活习惯及脂肪组织特征有关。平常我们所见到的许多肥胖者,大多数属于这种肥胖。这类肥胖又可分为体质性肥胖和获得性肥胖两类。
中 医学 认为饮食不节、肥甘厚味过多,损伤脾胃功能,运化能力减弱,湿热内生,留于孔窍,肌肤,使人臃肿肥胖,久坐少动,久坐伤气,气血流行不畅,脾胃呆滞,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于肌肤,脏腑,经络而致肥胖,人的先天禀赋对肥胖的影响:七情因素对肥胖的影响也大,一则心宽体胖,二则肝郁脾虚,水谷精徽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成肥胖.肥胖患者从表面来看形体壮实,为实证,实际上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正气虚衰,肾虚为其本,痰、湿,浊,膏脂、瘀为其标。
现代医学认为肥胖的原因有遗传,下丘脑病变,内分泌,代谢因素,营养和心理等因素引起,肥胖病者脂肪积蓄于皮下、大网膜、肠系膜、肾周围,形成脂肪库.腹部隆突,横膈上升,心肺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及换气”心脏周围有大量脂肪影响心脏舒张功能。
单纯性肥胖的定义 单纯性肥胖如何治疗
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主要是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处理好和朋友的关系,注意自己的饮食,并呼吁朋友改善生活习惯,减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
什么是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的并发症
肥胖症容易并发的各种常见并发症主要有:①肥胖并发高血压;②肥胖并发冠心病和各种心脑血管疾病;③肥胖并发糖尿病和高脂血症;④肥胖并发肺功能不全;⑤肥胖并发脂肪肝;⑥肥胖并发生殖—性功能不全等。
引起肥胖的疾病有哪些
(1)单纯性肥胖:一是营养过剩,进食大量油腻及甜食,活动过少;二是相对性的营养不良,主要是偏食、异食等造成的维生素及蛋白质不足。活动过少和饭后即睡是形成儿童肥胖的一个不良习惯。父母的肥胖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这种肥胖必须以改善饮食,加强运动为主。
(2)脑性肥胖:就是通常所说的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见于垂体瘤、颅回管瘤、外伤、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脑肿瘤、流脑后遗症等病变侵犯或下丘脑及垂体所引起。这些病变使丘脑则侧的腹内侧核受损,诱发高胰岛素血症,出现多食现象。突出的特征是多食、肥胖、嗜睡、睾丸与生殖器小而发育不良,身高增长缓慢等。
(3)原发性睾丸功能不全症;如先天性睾丸缺损、外伤、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等都可表现为肥胖。
(4)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机能减退,胰岛素细胞瘤等一些内分泌性疾病。
(5)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肥胖较少见,如痛性肥胖、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症等等。
库欣综合征如何鉴别诊断
库欣综合征应和其他疾病,如单纯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综合征等相鉴别。主要与单纯性肥胖相鉴别,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国外近期报道用极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即32mg法诊断价值明显优于8mg法,并用24h尿游离皮质醇为检测指标,结果更敏感,且副作用不大。
一、单纯性肥胖及2型糖尿病:可有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月经紊乱、皮肤白纹等,血尿皮质醇及其代谢产物增高,但可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所抑制,皮质醇及ACTH节律正常。
二、假性Cushing综合征:酒精性肝脏损害时,不仅各种症状及激素水平类似本病,且对小剂量地塞米松给药无反应或反应减弱,但戒酒即可恢复。
三、抑郁症:虽增高的激素及其代谢物不受地塞米松小剂量给药抑制,但无Chushin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单纯性肥胖病
肥胖病系人体脂肪积聚过多,当进食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物质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又不能被充分利用,沉积于人体各组织皮下,形成体状臃肿,体重明显增加。一般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10%为过重,超过20%以上的称为肥胖。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两类。本节主要论及单纯性肥胖。
肥胖临床表现不仅体态臃肿,有失健美,同时有行动迟缓、体力下降、动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易疲劳、易打盹,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常可伴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病、胆石症、糖尿病、多发性骨关节病、高尿酸血症等一系列严重疾病。单纯性肥胖的原因很复杂,一般与遗传因素、体质因素和饮食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本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根据身长体重;当体重超过标准20%,除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肥胖外,即可诊断。
肥胖的治疗通常以节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提高脂肪利用率为主要原则。西药有一定疗效,但副反应亦大。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古医籍中早有记载,称“肉人”“肥人”,发生原因与“湿”、“痰”,“虚”有关,故谓肥人多湿,肥人多痰,肥人多气虚。其治法有化湿法,用于脾运不健,聚湿而成人之肥胖;祛痰法,用于痰浊肥胖;利水法,用于水潴留性肥胖;通腑法,用于嗜食肥甘厚味,胃肠实热,大便干结之肥胖;消导法,用于炊食自倍,食后胀满之肥胖;疏肝利胆法,用于肝郁气滞血瘀型肥胖;健脾法,用于脾虚型肥胖;温阳法,用于气虚阳虚肥胖。如兼有其他疾病者,根据不同病症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