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夏季警惕六种宝宝常见疾病

夏季警惕六种宝宝常见疾病

一、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症状: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下,1~5日内愈合。

预防:平时,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症状: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预防:对于手足口病,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让孩子洗手,日常用品要常消毒,不让小孩吃生冷的食物,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远离感染源等等。

三、小儿热痱

小儿热痱是由于婴幼儿本身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一旦汗液长时间浸渍皮肤,便会堵塞汗腺,出现炎症反应,于是刺痒、灼热的小痱子就会“冒出来”。

症状:痱子一般出现在孩子的颜面、颈部、肩部、肘窝、腹股沟、腋窝等部位。

预防:热痱重在预防,干爽清洁是“法宝”。夏天最重要就是别给孩子穿太多,室内通风良好,降低室温,给孩子穿着吸汗全棉衣物,保持皮肤的干爽清洁就可避免或减少痱子的发生。

四、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也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 piratory infections),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症状:不同年龄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同。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婴幼患儿表现为全身病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还有,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也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

预防: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平日注意口腔清洁,幼儿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餐后用清水嗽口,以预防咽部感染;经常开窗通风,孩子的床单被褥要勤洗勤晒;打扫卫生时尽量避免尘土飞扬。

2、合理饮食

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家长一方面要为孩子准备多样化、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食谱,力求营养全面、均衡;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让孩子多喝水,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减少患病几率。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让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得到足够的日光照射,充分呼吸新鲜空气;给孩子安排多样化的体育锻炼,以提高孩子自身的抵抗能力;同时还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4、远离病原

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的致病病毒、细菌一般出现在商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避免到此类人流量大的地方逗留;雾霾天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因为雾霾中的粉尘颗粒很容易带着病菌直接进入孩子的呼吸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此外,要让孩子远离已感染的人群。

5、合理穿衣

气温变化比较大的季节要加强对孩子的护理,穿着衣服要适宜;孩子活动后要及时换下汗湿的衣服,以免着凉;晚上睡觉盖合适的被子,不要因为被子太薄而感冒,也不要因为被子太厚造成孩子踢被。

6、体弱幼儿可用药物增强免疫力

确实体弱的幼儿,可适当使用药物来增强机体免疫力,但一定要遵循医嘱,不要私自服用药物。

五、空调病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且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适应不良,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常有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夏季家长往往怕孩子太热,总是会让其呆在空调房里,因此特别容易得“空调病”。

症状:宝宝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宝宝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主要表现为容易疲倦,大便稀薄,食欲不振,经常腹泻,反复感冒等。身子较弱的宝宝在空调房里呆久当宝宝患上“空调病”后,甚至容易引发敏性鼻炎、结膜炎等病症。

预防:

1、温度适宜

一般,空调温度在25~28度比较适宜。在气温较高时,可将温差调到6~7度左右;气温不太高时,可将温差调至3~5度,空调的风速不宜过强。宝宝先进入房间后再打空调,要出去时应先关好空调等室温接近常温后再出去,宝宝一定要避免频繁的进出。

2、经常通风

应经常开窗换气,以确保室内外空气的流通。通过开机1~3小时后关机,然后打开窗户将室内空气排出。有新生宝宝的家庭,使用空调时,至少打开一扇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时刻保湿

宝宝的皮肤水分调节能力远不如成年人,所以就更难适应。有婴幼儿的家庭如果要使用空调,首先要多给宝宝喝水,同时要人为适当增加室内的湿度。办法有3种,可以使用加湿器、屋子里摆放一杯水或摆放一些水生植物、经常开窗换气等等。

4、定期清洁

空调的空气过滤岗(过滤膜),是用来过滤空气的。如果时间太久不清洗,布满在滤网上的毛屑、灰尘等杂质就会吹进室内,散布在空气中。宝宝一旦吸入这些物质,呼吸道就会过敏或引起咳嗽。所以,大约每隔半个月,就要把空调上的空气过滤网拆下来用大量的水冲洗,室内空气质量才能有所保障。这个爸妈可以自己动手。

同时,空调器中的冷却盘也要定期清洗,这个可以向维修厂商咨询。长期生活在空调房里的宝宝,父母要保证他们每天有一定的日照时间。安装空调的房间要防止空气污染,定期开窗换气,必要时也可用药物喷熏消毒。

5、衣着合理

小儿皮肤娇嫩,出汗较多,服装用料应具有柔软、吸湿、透气性好和洗涤方便的特点,以浅色的纯棉、纯针织品为宜。在空调房里宝宝衣服要比成人多一件。

一定要注意的是:在打空调之前先给宝宝擦干身上的汗,最好洗个温水澡并擦干。宝宝在空调间内要注意别把空调的出风口对着宝宝,同时一定要注意给宝宝的肚子、小脚保暖。不要让宝宝整天都待在空调房间里,每天清晨和黄昏室外气温较低时,最好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可让宝宝呼吸新鲜空气,进行日光浴,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并且每天至少为宝宝测量一次体温,以防宝宝因为吹空调而发烧。

六、暑热症

“暑热症”医学上称它为小儿夏季热,它主要在炎热的夏天时发生,并不是宝宝感染了病菌而发烧,而是因外界环境 升高而致使体温上升,所以也有人叫它“夏期高体温症”。体温一般在38-40℃之间,天气愈热,热度愈高。时间持续1 -3个月之久,一直到天气逐渐凉爽了才自然告退。

症状: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疾病初起,暑伤肺胃,实证为重,可见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纳食如常,舌红,脉数等症;疾病日久,肺胃及肾,真阳不足,形成上盛下虚证时以虚证为主,除暑热症的典型表现外,还可见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大便稀溏等症。

预防:天热时不要给宝宝穿着太多或太厚,以免影响身体散热;注意调节环境温度,如使用空调器或去凉爽的地方居住;宝宝发烧时,在确定暑热症后马上安置在室温22℃-25℃的房间里,给宝宝洗温水浴也有降温效果,但要注意水温要比体温低3℃- 4℃,每次20-30分钟,每天洗2-3次;注意给宝宝喝一些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水等饮料,补充体内失去的水分,给予清淡饮食;可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清暑益气、养阴清热的防治暑热症的中成药或药膳。

宝宝夏季常见疾病食疗

1.预防暑热症食谱荷叶冬瓜粥

用料:取新鲜的荷叶两张,洗净后煎汤500毫升左右,滤后取汁备用。

制法:冬瓜250克,去皮,切成小块状,加入荷叶汁及粳米30克,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早、晚服用。

功效:冬瓜可清热生津、利水止渴,荷叶清热解暑。

适合人群:适用于发热不退,口渴,尿少的宝宝。

蚕茧山豆粥

用料:取蚕茧10只,红枣10个,山药30克,糯米3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蚕茧煎汤500毫升,滤液去渣,再将红枣去核,山药、粳米加入煮成稀粥,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蚕茧止渴解毒,山药、红枣健脾和胃。

适合人群:适用于低热、神疲乏力、胃纳减退,大便溏薄。

益气清暑粥

用料:取西洋参1克,北沙参10克,石斛10克,知母5克,粳米30克。

制法:先将北沙参、石斛、知母用布包加水煎3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再将西洋参研成粉末,与粳米加入药汁中煮成粥,加白糖调味,早晚服用。

功效:西洋参益气养阴,北沙参、石斛、知母养阴清热止渴。

适合人群:适用于发热持续不退,口渴,无汗或少汗的患儿。

2.清暑解热食谱:鲜虾冬瓜汤

材料:鲜虾10只,冬瓜300克,盐,香油适量。

做法:1、鲜虾洗净去壳,挑去虾线,盛盘备用。

2、冬瓜洗净切成小块备用。

3、将洗净的虾壳放入水中煮,水开后再煮一小会儿,然后将虾壳捞出。

4、放入剥好的虾仁继续煮,随后放入切好的冬瓜,煮至冬瓜熟即可。

5、加入适量的盐,出锅前滴入几滴香油即可。

3. 健脾开胃食谱:金沙山药条

食谱原料:山药500克、咸蛋黄3只、红菜椒1个、蒜末、鸡精、糖、香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山药洗净去皮,切条状,放入水中浸泡着,防止变黑;咸蛋黄蒸熟,凉透后捏成末;红菜椒切小丁备用。

2、炒锅加油烧五成热,放入山药条炸透,捞出,待油温升热,再放入炸至金黄色,捞出沥油。

3、平底锅加适量香油烧热,放咸蛋黄炒散炒透,加红菜椒丁、蒜末炒香,关火把炸好的山药条放进去翻炒均匀,使山腰条沾满蛋黄后。

4、加少许鸡精、糖开火翻炒片刻便可以出锅装盘。

适用人群:疳积厌食儿童。

健康提示: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不燥不腻;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的功效。其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

4.预防痱子食谱:三豆汤

材料:绿豆、赤豆、黑豆各10克

功效:三豆汤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被誉为夏季小儿保健佳品。

制作方法:

1.用绿豆、赤豆、黑豆各10克,加水600毫升

2.小火煎熬成300毫升,连豆带汤喝下即可,宜常服。

健康提示:如汤中加薏米20克,效果更好。

宝宝已起了痱子,可用冬瓜60克,加水煎汤饮用,每天一剂,连服7~8天;绿豆适量,鲜荷叶一张,加水煎服;冬瓜、海带、绿豆适量共煎汤,加白糖少许,连服7~10天,对治疗痱子有一定疗效。

宝宝常见疾病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

宝宝出生后,你也许会注意到他皮肤发黄,别担心,新生儿皮肤发黄是正常现象。大约50%~60%足月出生的宝宝在头一两个星期皮肤会发黄,医学上称为“新生儿黄疸”。事实上,所有新生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只是有些宝宝的黄疸不是很明显。大多数情况下,新生儿黄疸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无关大碍,它会自己消退或经过简单治疗即可。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些新生儿黄疸也可能会很严重。

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肺炎(羊水、胎粪、乳汁)和感染性肺炎(宫内感染和出生后感染)。

新生儿得肺炎不像婴幼儿肺炎有明显的咳嗽及呼吸困难,尤其早产儿得肺炎后很少有咳嗽,除了气急、萎靡、少哭、拒哺之外,还有口吐白色泡沫,口周三角发青、 呻吟及点头呼吸。

警惕冬季宝宝四大常见疾病

NO﹒1 冬中暑

冬季婴儿闷热综合征,俗称冬中暑。多发生于2~10个月大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大量水样或血水样稀便、吐奶,重则可以发生昏迷、休克。患病宝宝一般会先出现过高热,体温一般在40℃以上,最高可达42℃以上,伴有大汗淋漓,衣服和被子湿透,有脱水表现(眼窝下陷,囟门凹陷,口唇干燥,皮肤干燥),很快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或呼吸不规则(快慢不一)或呼吸暂时停止,口唇、指甲青紫,精神极差,哭声低弱,反应迟钝,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衰竭。

NO﹒2流感

流感是冬季流行的常见病之一。由于传播力强,常成地方性流行,有严格季节性,北方多发生在冬季,南方多发生在冬季和夏季。流感的发病与流行速度较快,主要表现为宝宝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咳嗽、咽痛、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低幼宝宝还可诱发严重的高热惊厥等。

NO﹒3冻疮

冻疮发生于寒冷的时候,它是冬天常常在户外玩耍,或到户外没有注意做防寒防护的宝宝容易发生的一种皮肤病。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组织缺血缺氧,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如脚趾。

NO﹒4冬痱子

冬日里某一天,细心的妈妈,突然在宝宝的脖子周围、发根部、前额甚至腹部,发现一些鲜红色的小斑点,在夏天我们能轻易认出这是痱子,但是在冬天妈妈就有些不能确定了。其实冬天宝宝也会长痱子。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宝宝由于汗腺不发达,体温调节能力差,即使是冬季,如果开着空调室温过高,加上宝宝穿盖得太厚太多不透气,也会因出汗而长痱子。

新生儿红疹什么原因

1、常见的皮肤疾病

四种宝宝常见的皮肤病症有痱子、脂漏性皮肤炎、过敏性皮肤炎、尿布疹,这些都会导致宝宝身上长红疹。

2、感染性的红疹

宝宝若受到病毒、细菌感染,常常容易发烧并发红疹,常见的疹子如玫瑰疹、红痂疹;

经常耳鸣警惕六种疾病

一般来说,老人耳鸣有几个原因:精神紧张、疲劳;生活节奏紊乱;居住环境噪音污染;吸烟、喝酒;心血管病史、服用耳毒性药物等。

耳鸣或是全身疾病的信号

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可能出现耳鸣的症状,如果是偶尔出现倒也不必过于担忧,但若是频繁出现,则要提高警惕了,总耳鸣可能是耳部和某些全身疾病的表现。

1.耳部疾病

出现耳鸣,可能是耳部疾病造成的,例如中耳炎、耳硬化症、外耳道有异物、耳聋等。中耳疾病中,有少数慢性中耳炎患者可有耳鸣,但程度较轻。耳硬化症的耳鸣比较明显,开始时间歇性低音调,逐渐加重转变为持续性耳鸣。而由内耳疾病所引起的耳鸣多为高音调,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鸣还是耳聋的先兆,约有70%的突聋患者在耳聋前后伴有耳鸣的发生。

2.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所引起的耳鸣,一般为双侧性。动脉硬化、心瓣膜病变等,也可引起搏动性耳鸣。

3.鼻咽癌

在鼻咽癌患者中,约有半数的病人有耳鸣现象。人鼻咽部与中耳腔之间相通的咽鼓管可以调节中耳腔内的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的平衡。鼻咽癌好发于鼻咽部鼓管开口的附近,癌肿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阻塞,从而引起耳鸣。

4.肝肾病

一些上班族刚参加工作不久,却发现自己已经出现了耳鸣、耳聋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是肝肾不好。不少职场人士日常作息、生活饮食习惯不规律,很容易伤害到肝肾。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故两目干涩。虚火上扰,津不上润故咽干口燥。肝肾阴虚,心火易亢,就会导致耳鸣耳聋。

5.神经衰弱

出现耳鸣,也有可能是神经衰弱病人,因为病人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的情况,导致耳内中枢神经进入亢奋状态,可以听到外界并不存在而由自己耳内发出的响声,间接导致耳鸣。

6.颈椎病

当脊柱内外平衡遭到破坏,发生颈椎解剖位置的改变,从而刺激或压迫颈交感神经,使内耳的生理功能受到干扰而产生耳鸣。颈椎病可引起血管受压的那一侧耳鸣。

总是出现耳鸣的症状时,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以免贻误病情。

耳鸣患者该如何饮食

一、常吃豆制品

营养专家认为,人体补充铁质可以扩张微血管,软化红血球,保证耳部的血液供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听力减退。大豆中铁和锌的含量较其他食物高很多。大豆中还含有大量的钙,补充耳蜗钙代谢不足,改善耳聋、耳鸣症状。因此,常吃豆制品,有利于预防耳聋。

二、多饮牛奶

牛奶中的矿物质是以碱性元素为主,所以牛奶是碱性食品,有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体内环境稳定是防病抗病的基础,也是抗疲劳、延缓衰老的基础。此外牛奶中几乎含所有已知的维生素,以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夏季,牛奶中尤以维生素A、D、B2含量高。这些维生素与钙的吸收利用,对防治改善血液循环和耳聋症状很有帮助。

三、要限制脂肪的摄入

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硬化。内耳对供血障碍最敏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会导致听神经营养缺乏,从而产生耳聋。因此,老年人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大约40克,应少吃各种动物内脏、肥肉、奶油、蛋黄、鱼子、油炸食物等富含脂类的食物。每日食品中含胆固醇总量应在300毫克以下。少吃动物脂肪及富含胆固醇的食品,如蛋黄、动物内脏、对虾、奶油等。烹调方法尽量选用炖、煮,避免油炸、煎。

四、老年性耳聋病人可适当多吃鱼类食物

因为青鱼体内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够使呈胶状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从血管壁上游离出来,避免产生高血脂,从而达到防治老年性耳聋的目的。

五、多食含锌食物

导致老年性耳聋的因素很多,缺锌是一个重要原因。锌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故称“生命元素”。耳蜗内锌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耳蜗内锌的含量明显降低,影响耳蜗的功能而导致听力减退。含锌丰富的食物有:鱼、牛肉、猪肝、鸡、鸡肝、鸡蛋、各种海产品;苹果、橘子、核桃、黄瓜、西红柿、白菜、萝卜等。

常常耳鸣警惕六种疾病

1.耳部疾病

如中耳炎、耳硬化症、外耳道有异物、耳聋等。中耳疾病中,有少数慢性中耳炎患者可有耳鸣,但程度较轻。耳硬化症的耳鸣比较明显,开始时间歇性低音调,逐渐加重转变为持续性耳鸣。而由内耳疾病所引起的耳鸣多为高音调,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鸣还是耳聋的先兆,约有70%的突聋患者在耳聋前后伴有耳鸣的发生。

2.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所引起的耳鸣,一般为双侧性。动脉硬化、心瓣膜病变等,也可引起搏动性耳鸣。

3.鼻咽癌

在鼻咽癌患者中,约有半数的病人有耳鸣现象。人鼻咽部与中耳腔之间相通的咽鼓管可以调节中耳腔内的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的平衡。鼻咽癌好发于鼻咽部鼓管开口的附近,癌肿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阻塞,从而引起耳鸣。

4.肝肾病

一些上班族刚参加工作不久,却发现自己已经出现了耳鸣、耳聋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是肝肾不好。不少职场人士日常作息、生活饮食习惯不规律,很容易伤害到肝肾。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故两目干涩。虚火上扰,津不上润故咽干口燥。肝肾阴虚,心火易亢,就会导致耳鸣耳聋。

5.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病人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导致耳内中枢神经进入亢奋状态,可以听到外界并不存在而由自己耳内发出的响声,间接导致耳鸣,

6.颈椎病

当脊柱内外平衡遭到破坏,发生颈椎解剖位置的改变,从而刺激或压迫颈交感神经,使内耳的生理功能受到干扰而产生耳鸣。颈椎病可引起血管受压的那一侧耳鸣。

总是出现耳鸣的症状时,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以免贻误病情。

春季老人需警惕六种疾病

春季老人容易出现哪些疾病?

1、痛风发作

痛风一般在夜间或凌晨发作,疼痛剧烈,此时可选用秋水仙素、消炎痛等治疗。

2、心绞痛

老年人由于劳累、气候突变或晚上看电视心情紧张等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以及夜间睡眠时静脉血液回流增加,致心脏负荷加重。当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时便可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心绞痛。此时,家人应立即将老年人扶起,让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多可缓解。

3、哮喘发作

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与肺心病的老年人,由于夜间睡眠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亢进,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而发生哮喘。哮喘发作时可给氨茶碱,或异丙基肾上腺素等,严重时应立即给予吸氧。

4、急性腹痛

有些老年人患有胆结石、肾结石等疾病,当夜间睡眠体位发生改变时,结石移动嵌塞胆道或输尿管导致痉挛而引起急性腹痛。有些患有溃疡病的老年人,由于饮食不节或受凉,加上夜间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增多可致胃痛。

对于因胆结石和肾结石引发的腹痛,应立即变换体位,同时按压足三里、胆囊穴、内关、关元等穴位可缓解疼痛。胃溃疡病人则服用654-2等解痉药以缓解症状。

5、尿潴留

老年人常患有前列腺肥大症,夜间睡眠时尿液浓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前列腺充血等原因可导致急性尿潴留。家人可用热水袋或炒热的盐包热敷小腹部,情况危急时应急送医院插导尿管导尿,或在耻骨上行膀胱穿刺导尿。

6、脑梗塞

老年人一般都有脑动脉硬化,有些人害怕夜间饮水使夜尿增多而限制饮水,结果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而发生脑梗塞。当老年人夜间出现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肢体不能活动时应想到可能发生脑梗塞,这时家人千万不要晃动老年人,否则有可能导致栓子脱落引发其他一些并发症。

处理方法是保持安静,立即给予溶解栓子的药物。平时应遵医嘱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调整饮食结构,夜间睡觉前饮水稀释血液,晚上起来时最好喝一杯凉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关推荐

秋天应警惕的四种常见疾病

湿疹 秋季,很多人的手部和脚部就会因为汗腺的发达而分泌出很多的汗液,尤其是脚部,如果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就会非常的闷热潮湿,脚部就会开始蜕皮、发痒并且长出来很多的水疱。由此而来,根据症状来看,很多人就会把这种症状误认为是脚气,就会买大量的治疗脚气的药物来治疗,但是往往都不见好。只要我们平时注意预防湿疹,保持局部的干燥,用治疗湿疹的药膏涂抹患处,一天涂抹两三次,其次就是不要再穿不透气的鞋子了,有味道的鞋子也不能穿,一定要穿相对透气的鞋子。 接触性皮炎 女人的天性就是美美美,为了让自己更加的美丽,很多饰品就成

夏季宝宝常见病 肠病毒

每年4~9月为肠病毒流行高峰期,3岁以下宝宝若感染肠病毒,易演变成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如孩子出现高烧、嗜睡、肌跃型抽搐、持续呕吐、颈部僵硬或心律不整等重症前兆病征,应立即送医处理。 基本居家预防措施: 1.勤洗手,大人回家后一定要洗。 2.家中有人感染,一定要分开照顾,避免交叉感染。 3.定期进行宝宝物品与家中环境的消毒。 4.食物食用前必须完全加热。

宝宝秋季常见疾病

一、秋季感冒 原因: 有些宝贝,一入秋就经常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经治疗后稍有好转,可停药后又反复出现。这是因为宝贝自身的抵抗力差,而秋季气候多变,同时经过夏季,人体消耗较大,免疫力下降,病毒乘虚而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呼吸道疾病。妈咪还是要从增强宝贝的体质着手,增加宝贝的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次数。 预防: 天气由暖变冷,不要急于给孩子添加衣服,因为加上后就不好减掉了,只能是越加越多。最好的办法是:您与孩子穿一样厚薄的衣服,您静坐时不感到冷,孩子就不会冷。要知道,孩子虽没有大人耐寒,但他始终是在运动状态。即使是

三个月宝宝常见疾病预防

1.感冒 症状:感冒一般指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炎、咽炎、喉炎、中耳炎、鼻窦炎等喉以上部位的感染。 治疗:把拧干的热毛巾敷在宝宝的鼻子到口的部分,鼻黏膜湿润后,宝宝会感到舒服。鼻塞时让他喝温汤或热牛奶,过一会儿鼻子就会畅通。 预防:将西洋参或党参、白术、防风用水煮开后,取汁水当茶喝,此方可帮助宝宝有效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2.发烧 症状:高于37.2°,则称作发烧。宝宝一直哭闹不停,不管谁来安慰都没有用。 治疗: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脱掉过多的衣物、温水拭浴、用退热贴、多喝水、使用退烧药。 预防:多注意天气

耳鸣警惕这六种疾病

1.耳部疾病 如中耳炎、耳硬化症、外耳道有异物、耳聋等。中耳疾病中,有少数慢性中耳炎患者可有耳鸣,但程度较轻。 耳硬化症的耳鸣比较明显,开始时间歇性低音调,逐渐加重转变为持续性耳鸣。而由内耳疾病所引起的耳鸣多为高音调,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耳鸣还是耳聋的先兆,约有70%的突聋患者在耳聋前后伴有耳鸣的发生。 2.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所引起的耳鸣,一般为双侧性。动脉硬化、心瓣膜病变等,也可引起搏动性耳鸣。 3.鼻咽癌 大部分患有鼻咽癌的人之中都是有轻微或者是比较重的耳鸣的,这就可以看出一般患有鼻子相关的疾病都是会

警惕几种常见的乳腺疾病

乳房,在婴儿的眼中代表食物,在男人眼中代表性,在医师的眼中象征疾病,在商人的眼中象征金钱,宗教领袖将它转化为性灵的象征,心理分析学者则认为是潜意识的中心。 在国外,女性通常非常注重自己的胸部,如果乳房出现了疾病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美国的一项“女性的什么部位最让男性着迷”的研究结果显示,近一半的男性都选择“乳房”。胸部是女性美的象征,是身体的重要部分,无论你是A cup还是D cup,胸部都同样需要保持健康。 警惕几种常见的乳腺疾病 1、乳腺炎 分为急性和慢性乳腺炎两种,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

宝宝全身起红疙瘩的原因

1、常风的皮肤疾病 后文将介绍四种宝宝常见的皮肤病症,即痱子、脂漏性皮肤炎、过敏性皮肤炎、尿布疹; 2、感染性的红疹 宝宝若受到病毒、细菌感染,常常容易发烧并发红疹,常见的疹子如玫瑰疹、红痂疹; 3、食物、药物过敏 宝宝若食物或药物过敏,也会产生红疹。

芒种养生警惕六种疾病

1、防妇科病 妇女易患白带多而黄,应少吃辛热食物,多吃一些清热利湿之品,如绿豆,还应常吃健脾利湿之品,如薏米、山药、白扁豆、粳米粥。 2、提防热伤风 夏天易患感冒,中医称为“热伤风”,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出现发热、头痛等,有的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以清热解暑。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海鱼、甜食。 慎用补品,发热时不要吃人参及冬虫夏草、紫河车、鹿茸等温性补品,也不要吃羊肉、狗肉。 3、防口舌生疮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芒

宝宝经常流口水应警惕的疾病

1、扁桃体发炎。要注意是否为扁桃体发炎的症状,注意必要的检查。如果一边流口水一边伴有发烧、流鼻涕,可能是咽喉炎或者扁桃体炎,扁桃体炎往往会伴随着咽喉部的红肿不适,从而导致宝宝吞咽困难。这时候,建议父母让宝宝多喝水,必要时上医院检查。 2、脑部问题。是否是出现一些脑部的问题,出现一些就病。当宝宝流口水的同时,还伴有行为异常,如昏迷等,那父母就得格外注意了。宝宝有可能是患了神经方面的疾病,如智障、面部神经麻痹,脑膜炎后遗症等。 3、水痘或者口足病。注意补充一些营养,可以让其多喝一些牛奶等物质。如果流口水伴有口

5种宝宝口腔常见疾病的护理

1 ,宝宝的舌苔为何有颜色? 舌苔的状况可能关系到很多方面,有时食用有色素的食品比如果汁、牛奶也会短暂性变色。一般来说吃母乳或者配方奶的宝宝舌苔有时可能呈现白色,如果食用有颜色的食物后也会短暂性地呈现食物的颜色,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只要注意清洁口腔即可消除。如果舌苔呈现黄色,再伴随大便偏稀的话,可能有消化系统的疾病,这时建议到医院检查确诊。 2 ,宝宝生了鹅口疮怎么办? 鹅口疮的症状是宝宝口腔粘膜(舌头、颊腭或唇内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