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药材牡蛎的的附方

中药材牡蛎的的附方

①治眩晕:牡蛎六钱,龙骨六钱,菊花三钱,枸杞子四钱,何首乌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栝蒌牡蛎散)

③治一切渴:大牡蛎不计多少,黄泥裹煅通赤,放冷为末,用活鲫鱼煎汤调下一钱匕,小儿服半钱匕。(《经验方》)

④治小便数多:牡蛎五两(烧灰),童便三升。煎至二升,分三服。(《乾坤生意》)

⑤治小便淋閟,服血药不效者:牡蛎、黄柏(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茴香汤下取效。(傅滋《医学集成》)

⑥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牡蛎、鳖甲各三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⑦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麻黄根(洗)、黄芪、牡蛎(米泔浸,烧赤)各一两。共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日二,不拘时候。(《局方》)

⑧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牡蛎、白术、防风各三两。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牡蛎散)

⑨治盗汗及阴汗:牡蛎研细粉,有汗处扑之。(《经验方》)

⑩治温病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生牡蛎二两。研细,水八杯,煎服三杯,分温三服。(《温病条辨》一甲煎)

⑾治一切瘰疬:㈠牡蛎(煅)四两,玄参三两。捣罗为末,以面糊丸如桐子大,早晚食后、临卧各服三十丸,酒下。(《经验方》)㈡牡蛎粉五钱,和鸡胆汁为膏贴之。(《脉因证治》)

⑿治胃酸过多:牡蛎、海螵蛸各五钱,浙贝母四钱。共研细粉,每服三钱,每日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⒀治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左牡蛎十分,石膏五分。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次。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之。(《补缺肘后方》)

⒁治金疮出血:牡蛎粉敷之。(《肘后方》)

⒂心脾气痛,有痰。用牡蛎煅成粉,酒送服二钱。

⒃疟疾寒热。用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⒄气虚盗汗。用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⒅产后盗汗。用牡蛎粉、麦麸(炒黄)等分。每服一钱,猪肉汤调下。

⒆消渴饮水。用黄泥封固牡蛎,煅赤,研为末。每服一钱,活鲫鱼煎汤调下。

⒇百合变渴(由伤寒转成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欲卧不卧,欲行不行,欲食不食,口苦,小便赤我,一般服药则有吐泻,变成渴疾,久治不愈)。用牡蛎(熬)二两、栝楼根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米汤调下。一天服三次。

(21)病后常流鼻血。用牡蛎十分、石膏五分,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酒关下。亦可加蜜作丸子吃,一天三次。

(22)小便淋闭(服治血药无效者)。用牡蛎粉、黄蘖(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茄香汤送下。

(23)小便数多。用牡蛎五两,加小便三升,煎成二程式,分三次服。极效。

(24)梦遗便溏。用牡蛎粉。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25)阴囊水肿用牡蛎煅粉二两、干姜(炮)一两,共研为末,冷水调糊敷上。不久,囊热如火。药干即换,至小便通畅末,冷水调糊敷上。不久,囊热如火。药干即换,至小便通畅为愈。又方:改冷水调糊为葱汁,白面同调。不儿不用干姜。

(26)月经不止。用牡蛎煅过研细。加米醋揉成团,再煅再研,加米醋调艾叶末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醋汤送下。

(27)刀伤出血。用牡蛎粉敷涂。

(28)痈肿初起。用牡蛎粉末调水涂搽。药干即换。

(29)瘰疬。用牡蛎煅过,研为末。取四两,加玄参末三两,和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尽除根。又方:瘰头疬不知已破未破,用牡蛎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茶汤调下。其效极验。

煅牡蛎和生牡蛎区别

煅牡蛎是牡蛎的其中一种炮制方式,牡蛎除了包括煅牡蛎之外,还有生牡蛎。煅牡蛎在生牡蛎的功效上加强了收敛固涩的效用,所以收敛固涩用煅牡蛎,其余生用。以上就是煅牡蛎和牡蛎的区别所在!

其实煅牡蛎是将原药除去壳外附着物等杂质。洗净,干燥。置烈火上缎至灰褐色。本品呈灰白色,间有青灰色或淡灰黄色,质松,略具焦臭。煅牡蛎长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更适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等病症的治疗。

牡蛎又称蛎蛤、牡蛤、蛎黄、海蛎子、蚝子等。在不同的海域生活着多个牡蛎品种,牡蛎为牡蜘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砺或近江牡蛎的干燥贝壳。其味咸,性微寒,入肾肝经。功能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牡蛎主治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等病症。常用量9~30克,生品应先煎。但因牡蛎加工炮制的不同,而有生牡蛎、煅牡蛎之分,二者在功能主治上有所区别,处方用药时应写清楚,用到位,以免影响疗效。

生蚝孕妇可以吃吗 孕妇怎么吃生蚝比较好

材料:鲜牡蛎肉100g,香米100g,五花肉50g,蒜茸1汤匙(15g),香葱末1汤匙(15g),白胡椒粉1/2茶匙(3g),盐2茶匙(10g),香油1/2茶匙(3ml),清水2000g。

制作方法:

1、香米淘洗干净,五花肉切成小片。

2、鲜牡蛎肉清洗干净,在放了少许醋的水中浸泡20分钟。

3、大火烧开煮锅中的水,倒入香米,改中火。

4、待米煮至开花时,加入五花肉片、牡蛎肉、盐、改大火一同煮成咸粥。

5、最后调入蒜茸、香葱末、白胡椒粉和香油即可。若喜欢清淡的口味,可以不放香油。

材料:牡蛎肉100g,白萝卜100g,细粉丝50g,葱花3g,姜末3g,高汤600g,精盐3g,白胡椒粉3g,料酒3g。

做法:

1、牡蛎肉洗净,白萝卜去皮切条,细粉丝拆袋备用。

2、锅内放少许油置火上,五成热时下葱姜爆锅,炒出香味后,放入白萝卜条,炒一分钟。

3、将高汤倒入锅中,下入牡蛎肉、细粉丝,烹入煮2分钟,加精盐、白胡椒粉调味,出锅撒葱花即可。

注意:此汤不要加酱油,不要加味精,因为牡蛎本身就很鲜美。若没有高汤,可用热水代替,但口味上会打折。

材料:淮山药30克,枸杞20克,牡蛎肉100克。

制作方法:

1、将山药洗净切片,枸杞洗净拣去杂质,牡蛎肉洗干净一起放入锅内;

2、放水适量,放入姜丝、油、食盐适量,煮沸后转文火炖30分钟。即可食用。

生蚝苗种生产

(一)苗种生产

1.海区采苗我国牡蛎的天然苗源很丰富。多采取半人工采苗的方法。采苗是牡蛎养殖生产的关键,能否采到质量好、数量多的种苗,将对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种苗的发生有一定时间和条件,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对野生苗源的发生规律、幼虫的浮游习性和附着习性等,都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1)采苗场的条件地形:在沿海的内湾选择湾套较深处的潮间带至水深2米之间的地带,流速缓、有洄流,且有淡水注入、地势平坦、沙泥底质的浅海滩涂作为采苗场较宜。同时因牡蛎的采苗季节在夏季,一般多东南风或西南风,朝南的内湾牡蛎幼体密集,且不易流失,所以采苗场最好选在朝南的方向。底质:插竹养殖,以软泥底质为好;投石养殖,以较硬的沙泥底或泥沙底为好;筏式养殖对底质要求不严格。海水温度、相对密度:近江牡蛎、长牡蛎的采苗场应选择在海水相对密度较小的河口附近,大连湾牡蛎应选择在离河口较远的海区。同时要求海水温度为18—3012、相对密度为1.010—1.020,透明度0.5米,pH值8—8.4

。(2)采苗器选择采苗器要注意下列原则:取材方便,成本低,便于操作,坚固耐用,表面粗糙,固着面积大等。可以作为采苗用的器材很多,如石块、瓦片、贝壳、陶瓷片、竹木棒、水泥制品等。石头采苗器:以青白色的花岗岩和麻石为好。石头采苗器可分为石块和石条两种。石块的大小根据底质而定,一般5公斤左右为宜。蛎壳采苗器:牡蛎表面粗糙,适宜幼苗固着,而且移动方便,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水泥制品采苗器:有水泥瓦、水泥板、水泥棒等。水泥板一般长80厘米、宽12厘米、厚5厘米。水泥棒长40—80厘米、宽4—6厘米,附苗面大,但成本高。

(3)采苗期正确掌握采苗时间,适当投放采苗器,是采苗成败的关键。若采苗器投放过早,将被藤壶等生物所占据,或附上一层浮泥,使牡蛎幼虫无法固着。若投放过晚则错过时机,影响采苗效果。一般从牡蛎亲贝大量排放精卵日算起,经过8—14天,即出现1次附苗高峰。生产上大都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采苗,这段时间采到的苗称夏苗。这种苗的优点是:数量多,苗体健壮,生长快。由于海况因素的变化,采苗期的具体出现时间也有可能提早或延迟。不同海区牡蛎的采苗出现时间也是不一致。靠近外海的采苗场,采苗期较早,5—6月为采苗盛期;而靠近河口的采苗场则回升缓慢,由于海水盐度太低,可延至7—8月。一般北方沿海釆苗期为7—9月,!南方则为5—8月。

(4)采苗方式桥式采苗:在中潮区附近,将规格为120厘米X20厘米X10厘米的石块板紧密相叠成“人”字形,石板与滩面成60度角,由十几块至数十块组成一排,排间用长70厘米的石板连成一长列,列的方向和水流方向平行。投石采苗:事前在投石采苗的海区设好标志,用船将石块装运到采苗区均匀投下,退潮后,再将投下的石块随海区条件的不同,整理成各种形式。附苗后,任其自然生长,直到收获。

立石采苗:把120厘米X20厘米X20厘米的长方形石柱叠立在中潮区进行采苗。采苗后,任其生长,直到收获。若是旧石,采苗前需将石柱上的附着物清除干净,否则影响采苗效果。

垂下式采苗:将牡蛎壳、壳或其他代用品,用胶丝绳或镀锌铁丝贯穿成串,二壳间距1—2厘米,中间用小竹管隔开,垂挂于浮筏或栅架上采苗。采苗串的长度随水深而定,每一浮筏垂挂采苗器的数量随浮力大小和海况而定。(5)采苗效果检查采苗期间,必须经常下海检查。一般附苗3—5天,就能在石块上看到大小似针眼的蛎苗。采苗器上也可能采到大量藤壶苗,要注意识别。如果附上了藤壶苗,则应彻底清理附苗器,重新采苗。若附苗过密,要进行稀疏,除去多余的蛎苗,使牡蛎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生长。(6)育苗采苗后要加强管理培育,采苗结束至翌年3—4月为育苗期。此期间对附着幼体的采苗器不断进行疏植、检修、平整、除害等,还要经常用海水冲洗苗体上所淤积的浮泥,才能保护蛎苗正常生长,达到预期的出苗率。

2.人工育苗(1)育苗设施主要有水泵、动力(柴油机、电动机)、沉淀池、过滤池、亲贝暂养池、育苗池、饵料池等,以上所用的若是新的水泥池,因其碱性较大,一般要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浸泡后方可使用。(2)亲贝的选择与蓄养应选择体大健壮、无病虫害、性腺成熟的个体作育苗亲贝。在牡蛎自然繁殖季节,采捕成熟的亲贝,取其精、卵后进行人工孵化培育幼体,对所需亲贝可以在海区随用随采。但为了增加育苗的次数,还可采取深水蓄养法来控制亲贝性腺发育,延缓其产卵期。据观察,吊养在3米水深处的亲贝产卵可推迟20天,吊养在10—20米水深处可推迟30天产卵,可利用这个特性达到分批育苗的目的。(3)催产与筛选剖开亲贝进行人工授精,能获得大量的受精卵,但容易混杂不成熟的卵,孵化后会影响水质。而采用阴干、升温、流水等物理刺激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较好,不仅简便,而且亲贝自然排放精卵,获得的受精卵质量好,孵化后幼体发育健壮。*受精卵静置半小时后大多沉淀池底,把池里中上层水缓慢排放后,底层水通过绢筛除去杂物,然后加入滤过的海水冲洗2—3次再静置孵化。(4)幼体培育当孵化出的幼体上浮并开始活动,便可移到面积较大的培育池内饲养。幼体放养密度以每毫升水体15—20个为宜。培育池的管理:①经常进行局部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换水时先经过滤,以防敌害混入;②注意调节光照,初期光稍弱,进入附着期光照还须逐渐减弱;③适时投饵,牡蛎幼体的饵料是小型的金藻、双鞭藻、扁藻、环沟藻、角毛藻等,投饵时间每天上、下午各一次。(5)采苗幼体发育15—20天出现黑色眼点时便可投放附苗器采苗。将附苗器置于30—50厘米水深处附苗效果较好。刚附着的稚贝体小质弱,需在室外大池和海水塘内或潮间带离涂面30厘米处暂养,以避免稚贝下海被藤壶等损害。在大池或塘内暂养时每隔3—5天换一次水,投少量饵料,待海区藤壶等敌害生物附着高峰期过后再移人海区放养。

(二)养成牡蛎的养成方法多种多样,大体分滩涂平养及浅海吊养两大类。滩涂平养按附着基不同,又分为块石、插竹、条石、水泥条养殖等方法,浅海吊养,有栅架式、筏式、延绳式垂下养殖等方法。1.场地选择在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水质澄清的内湾,选择底部干坦,有淡水注入,盐度变化不大的海区进行牡蛎养成是适宜的。深水区可进行吊养,滩涂平养一般在最长干露时间不超过3小时的中低潮区。底质以泥沙混合为宜,沙占30%一40%,泥占60%一70%。如沙过多,吸热和散热快,易烫死牡蛎;泥过多,牡蛎易被浮泥覆盖致死。适宜水温是4—3013,海水相对密度1.006—1.026,pH值8—8.6。

中药材牡蛎的主要成分

主含碳酸钙80%~95%、磷酸钙及硫酸钙。此外尚含镁、铁、铝、硅等多种无机元素及多种氨基酸,无机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因品种与产地不同而异。动物实验表明,本品提取物具有增强免疫、镇静、抗实验性胃溃疡、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和抗衰老作用。

中医教你识别真假牡蛎

真品牡蛎

1.近江牡蛎:贝壳2片,坚厚,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左壳(即下壳)附着于岩石,个儿较大而厚,右壳(即上壳)略扁平,比下壳小,表面环生极薄而平直的黄褐色或紫褐色鳞片,生长多年的鳞片层层相迭,坚厚如石,常有海螺、苔藓等附着;壳面有灰、青、紫、棕等色彩,内面白色,边缘为灰紫色;韧带紫黑色,闭壳肌痕甚大,淡黄色,大多为卵圆形或肾脏形,位于中部背侧;足退化,无足丝。

2.长牡蛎:贝壳较大,呈长条形,坚厚,背腹几乎平行,一般壳长比壳高大3倍;鳞片环生,呈波纹状,排列稀疏,层次甚少;壳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壳内瓷白色;闭壳肌痕马蹄形,棕黄色,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左壳凹下,鳞片较右壳粗大。

3.大连湾牡蛎:贝壳大型,中等厚,前后延长,壳顶至后部渐扩张近似三角形;左壳附着,右壳壳表鳞片起伏成水波状,不如近江牡蛎平伏,放射肋不明显;壳面淡黄色,壳内面白色;闭壳肌痕白色或紫色,位于背后方。这几种牡蛎的外壳质地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为白色,层状;闻之气无,口尝味微咸。

伪品褶牡蛎

外壳较小,一般壳长3~6厘米。体形多变化,呈不规则的长卵圆形或类三角形等,壳薄而脆。右壳平如盖,壳面有数层同心环状的鳞片,无放射肋;右壳甚凹,成帽状,具有粗壮的放射肋,鳞片层数较少;壳面多为淡黄色,杂有紫褐色或黑色条纹,壳内面白色,微具光泽;闻之气微,口尝味淡微咸。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牡蛎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为制酸剂,有和胃镇痛作用,用以治胃酸过多、身体虚弱、盗汗等症。而伪品褶牡蛎虽与真品牡蛎为同科动物,但不具备真品的各项功效,故不可入药代替真品牡蛎使用。

中药材牡蛎的形态特征

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长10~50cm,高4~15cm。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陷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

大连湾牡蛎: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左壳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肋数个,明显,内面凹下呈盒状,铰合面小。

近江牡蛎: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等。右壳外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黄等色,环生同心鳞片,幼体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后鳞片层层相叠,内面白色,边缘有的淡紫色。

生蚝药用价值

牡蛎药材是牡蛎科动物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的贝壳。牡蛎药材全年可采收,将牡蛎去肉、洗净,晒干可得。

其性微寒,味咸;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可治疗惊悸失眠,眩晕耳鸣,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等病症。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牡蛎的酸性提取物在活体中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使感染的鼠死亡率降低。

该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易出血者禁服,多服久服会导致心脏失血,且较难止血,要用生三七才能止血,所以说此药药性强,一般最好不用。

生蚝的前期准备

1: 【材料】新鲜生蚝,牡蛎刀,毛巾(新手必备),调味酱料,装满碎冰或粗盐的盆子

2: 牡蛎先用水冲洗干净,特别注意接缝处,常会有泥沙附着。2. 把牡蛎放在毛巾上,凸面在下。边上备一个小碗随时准备接住牡蛎里面的汁液(尽量别流失哈,特美味)。3. 为了不让牡蛎刀伤到手,用毛巾覆盖左手拇指。

3: 右手持刀,从牡蛎屁股平着慢慢插进刀,直到刀在牡蛎里掐住不动5. 左手按住牡蛎,右手持刀偏转90度,直到听到“啪”的一小声, 牡蛎的上下盖从屁股开口。6. 小心不要把牡蛎里的汁液晃出去哈,把牡蛎刀沿着上盖划动,割断牡蛎右侧连接上盖的肌肉。7. 把上盖扔掉,小心把牡蛎边上的小碎片去除。

4: 牡蛎刀伸到牡蛎肉的底下,把连接下盖的肌肉割断。用刀把牡蛎肉翻个个,看起来更加饱满。9. 把处理好的牡蛎放在装满碎冰或粗盐的盆子上。

生蚝的药用价值

牡蛎药材是牡蛎科动物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的贝壳。牡蛎药材全年可采收,将牡蛎去肉、洗净,晒干可得。其性微寒,味咸;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可治疗惊悸失眠,眩晕耳鸣,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等病症。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牡蛎的酸性提取物在活体中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使感染的鼠死亡率降低。该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易出血者禁服,多服久服会导致心脏失血,且较难止血,要用生三七才能止血,所以说此药药性强,一般最好不用。

生吃生蚝的两大做法

一: 生蚝的前期准备

1: 【材料】新鲜生蚝,牡蛎刀,毛巾(新手必备),调味酱料,装满碎冰或粗盐的盆子

2: 1. 牡蛎先用水冲洗干净,特别注意接缝处,常会有泥沙附着。2. 把牡蛎放在毛巾上,凸面在下。边上备一个小碗随时准备接住牡蛎里面的汁液(尽量别流失哈,特美味)。3. 为了不让牡蛎刀伤到手,用毛巾覆盖左手拇指。

3: 4. 右手持刀,从牡蛎屁股平着慢慢插进刀,直到刀在牡蛎里掐住不动5. 左手按住牡蛎,右手持刀偏转90度,直到听到“啪”的一小声, 牡蛎的上下盖从屁股开口。6. 小心不要把牡蛎里的汁液晃出去哈,把牡蛎刀沿着上盖划动,割断牡蛎右侧连接上盖的肌肉。7. 把上盖扔掉,小心把牡蛎边上的小碎片去除。

4: 8. 牡蛎刀伸到牡蛎肉的底下,把连接下盖的肌肉割断。用刀把牡蛎肉翻个个,看起来更加饱满。9. 把处理好的牡蛎放在装满碎冰或粗盐的盆子上。

二: 生蚝蘸黄瓜芫荽酱料

1: 【材料】半条黄瓜,芫荽4条,红葱头1个,米醋适量,生姜和胡椒粉少许【做法】把黄瓜,芫荽,红葱头,生姜切细,倒入米醋覆盖,上撒少许胡椒粉, 放冰箱冷藏至少一个小时再食用。

相关推荐

牡蛎的基本介绍

牡蛎,属牡蛎科或燕蛤科,双壳类软体动物,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各大洋沿岸水域。海菊蛤属与不等蛤属动物有时亦分别称为棘牡蛎和鞍牡蛎牡蛎于公元前即已养殖以供食用;珍珠可在珍珠牡蛎的外套膜中产生。 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蛎的壳内,牡蛎即分泌真珠质将外物层层包起而形成珍珠。食用牡蛎产生的珍珠不光泽,价值不高。只有少数东方的种类,特别是波斯湾珠母贝所产的珍珠质量最高。珍珠多采自5岁以上的牡蛎。用手工方法将小粒珍珠植入珠母贝内,便在其周围形成养殖的珍珠,大多珍珠养殖在日本或澳大利亚沿岸水域进行。 牡蛎的两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

牡蛎开口了能吃吗 如何判断牡蛎的死活

1、一般活的牡蛎外壳会紧紧闭起,掰壳的话有明显的吸附用力的感觉,死牡蛎掰壳的话没有强力的吸附感。 2、牡蛎壳微微张开的话,轻轻敲击一下牡蛎的外壳,迅速闭紧的是活的牡蛎,静止不动的是死牡蛎。 3、将牡蛎放在火上火烤一下,紧闭的牡蛎壳张开,说明是活的牡蛎;若是没有任何反应,说明是死亡的牡蛎

如何医治腹股沟肉芽肿的痰毒积聚证

医治腹股沟肉芽肿的痰毒积聚证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常用方药为五神汤合 消瘰丸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0g,黄柏10g,泽泻 10g,茯苓20g,玄参20g,煅牡蛎30g (先煎), 浙贝母10g,香附10g,陈皮10g,白僵蚕10g, 青皮10g,法半夏10g,甘草6g。方中金银花、连翘、黄柏为主药,清热解 毒;泽泻、茯苓健脾利湿;玄参、煅牡蛎、浙贝 母软坚散结;香附、陈皮、白僵蚕、青皮、法半 夏、甘草均配合主药理气、化痰。全方共奏清热 解毒,软坚散结之效。如毒热重者,加入白花蛇 舌草30g;阴虚者,加

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固表止汗

生黄芪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治体弱卫虚表不固而致自汗,与防风、白术配用,补气固表之功尤着,如《丹溪心法》玉屏风散;亦可与牡蛎、浮小麦等收敛止汗药同用,以增强止汗的作用,如《局方》牡蛎散。至于气虚阳弱而致虚汗不止者,可与附子、生姜同用,以补气温阳,固表止汗,如《严氏济生方》芪附汤。对于阴虚盗汗者,本品亦可治之,需与生地、黄精等到滋阴降火药同用,如《兰室秘藏》当归六黄汤。

夏枯草的药用配方

1、夏枯草汤 清热解郁,祛痰软坚,主治瘰疬。夏枯草50g,香附20g,昆布20g,海藻20g,牡蛎35g,黄药子25g,射干20g,连翘20g,龙胆草15g,海浮石30g。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方中夏枯草清火、散结。(《孙宜林方》) 2、夏枯草散 治肝虚目珠疼痛,至夜疼痛。夏枯草30g,香附(童便浸)60g,炙甘草9g。为末,每服12g,茶水调下,每日3次。方中夏枯草清火、明目。(《张氏医通》) 3、消肿汤 治无名肿。夏枯草、玄参、天花粉各9g,山慈姑、煅牡蛎、海藻、昆布、白芥子、桔梗各6g,生甘草

怎么挑选生蚝呢

想要让自己吃得健康,那么首先第一步就应该注重食材的选择,因为要是食材都挑选到不合格的话,那么这样自然就会影响到食物的营养补充,生蚝是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的一种食物,那么你有认识和了解过,挑选生蚝应该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吗?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牡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蚝”,其味道鲜美从经典文章《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描述就可见一斑。更有人说,生吃牡蛎(即“生蚝”),更是天上有、地下无的绝世美味。不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近日却在其官方网站发布警示,提醒人们不要生吃牡蛎。因为这种海产品也可能受到了最近

吃生蚝中毒的原因是什么呢

牡蛎别名又叫生蚝,是所有食物中含锌最丰富的(每100g牡蛎,不包括壳的重量,含水87.1%,含锌71.2mg,富含蛋白锌,是很好的补锌食物,要补锌可以常吃牡蛎或蛋白锌。为牡蛎科(ostreae)动物牡蛎(ostreagigastnunb)及其近缘动物的全体,是海产贝壳。在亚热带、热带沿海都适宜蚝的养殖,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鸭绿江,南至海南岛,沿海皆可产蚝。蚝乃软体有壳,依附寄生的动物,咸淡水交界所产尤为肥美。 我国传统人工养蚝区称蛎塘或蚝塘。石蚝附石而生,竹蚝则插竹海边为浮田,亦称蚝塘。备注:牡蛎,软体动物

牡蛎壳有什么作用 软坚散结

牡蛎壳味咸,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痰火郁结所致的痰核、瘿瘤等症,一般可以将牡蛎壳和玄参、浙贝母等药材同用。将牡蛎壳和丹参、莪术、鳖甲等药材同用,可以用阿里治疗气滞血瘀所导致的症瘕积聚症。

生蚝的做法之前的粪便怎么办

生蚝不仅美味,营养价值还极为丰富。如果你购买后,看到生蚝内脏中的粪便却不知道怎么清洗的话,可以来看看本站带来的生蚝清洗方法和烹饪技巧。 生蚝清洗方法鲜活牡蛎的清洗方法牡蛎一般不需要让其吐泥沙。清洗牡蛎时,最好戴乳胶手套,把牡蛎放入水中,用刷子把牡蛎壳上附着的泥沙刷洗干净。然后,把水倒掉,加一些面粉,与牡蛎拌匀,目的是让面粉吸走牡蛎的粘物。接下来,用清水把面粉冲洗干净,加一些盐再冲洗几遍即可。如果牡蛎表示还有粘物,那说明还没有洗干净,可以重复上面的步骤,多洗几遍就可以了。新鲜牡蛎肉的清洗方法如果买的是新鲜的

牡蛎怎么做营养最高最好吃 芝士牡蛎

原材:牡蛎、芝士、披萨草各适量。 做法 把牡蛎洗干净,然后锅里烧水把牡蛎放进去煮开捞出后把牡蛎壳去掉,取出牡蛎肉放在烤盘里,然后在牡蛎肉的上面放上一些芝士片,最后再均匀的撒上披萨草直接把烤盘放进烤箱,烤箱最好先预热好,烤箱温度开到180-190度的温度然后烤几分钟就可以了,烤熟以后可以闻到非常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