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腹泻怎么艾灸 肠道湿热型腹泻艾灸

腹泻怎么艾灸 肠道湿热型腹泻艾灸

症状:腹痛即泻,泄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伴随发热,苔黄腻,脉濡数。

施灸方法:

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及背俞穴,任脉经穴经穴治疗。

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 刺激感时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宜于慢性顽固性病症。

施灸穴位: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曲池,内庭穴。

儿童腹泻艾灸哪里 小儿腹泻艾灸方法

将生姜切成0.3-0.5厘米的姜片,放在上述穴位上,再取黄豆粒大小的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每个穴位灸3-5壮,每天灸治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快速缓解拉肚子的方法 第三步:辅助治疗

对于用药治疗不大见效或希望拉肚子能赶紧好的,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建议下采取以下辅助治疗方法缓解拉肚子症状。

艾灸疗法是利用燃烧艾柱或艾条产生灼热,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腹泻,艾灸疗法可以借助灸火的温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

如治疗睥胃虚弱型拉肚子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取穴:神阙、天枢、腹结、足三里、脾俞、胃俞

治法:艾条灸。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 ~ 3cm施灸。每穴5分钟,每日3次。3~6次为1个疗程。

备注

艾条灸即是使用制作好的艾条(用桑皮纸将艾绒卷成圆柱形条状如烟卷状)来进行灸法操作的方法。将艾条的-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 -3cm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灸时可以将示指、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温度,避免烫伤。

通过掌摩腹部可以疏通经气、温经散寒、促进胃肠蠕动、加强消化功能,有很好的止泻作用,具体方法为:用一手掌平贴于上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摩动2—3分钟。在腹部用摩法充分按摩后,再以单手掌心着力于神阙穴,旋转按揉,持续2—3分钟即可。

热熨疗法是将加热后的药物或物体放敷于人体的某一部位而进行治疗的一种外治疗法。通过热熨方法,可以很快驱赶人体腹腔的寒邪,行气活血,起到治疗腹泻的作用。

如治疗寒湿型拉肚子

症见大便清稀,或如水样,或带有白色黏液,腹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口淡无味,食少倦息,肢体沉重。

葱盐袋

组成:葱白6根食盐少许酒糟1小杯

用法:上药混合炒热,以白布包裹。将白布药包熨贴于脐部。

说明:冷却后则再炒再敷,连敷数次。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先利用蒸气熏蒸,待药液降温后,再用药液淋洗、漫浴全身或局部患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腹泻,最主要的还是药物通过经络对机体发挥治疗作用,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和全身功能。

如治疗肾阳虚衰型拉肚子

症见腹泻多发生在五更时分,俗称“五更泻”。晨起则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伴腰膝酸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夜尿频作。

方1附姜汁

组成:炮姜、附子、益智仁、丁香各等份

用法:将上药放人锅内加水煎煮取汁。擦洗全身。

说明:每次20分钟,每日3次。

方2胡椒水

组成:胡椒9g,艾叶15g,透骨草9g。

用法:将上药水煎取汁。洗双足。

说明:每次30分钟,1日3次,连用数日。

三伏天艾灸能灸肚脐吗 艾灸肚脐有什么作用

肚脐眼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司管人体诸经百脉;人体年龄大之后,身体新陈代谢功能减弱、体内气血流行阻滞,健康状况下降,通过艾灸肚脐可以起到固本培元、促进气血流畅的作用。

艾灸肚脐具有一定温经散寒、祛除寒湿的作用,通过使用艾条肚脐进行温热刺激,可以起到温中理气、驱寒的功效。

艾灸肚脐眼,具有一定调理肠胃、补肾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消化功能差、经常腹胀、腹泻、呕吐的人群,对肚脐、腹部进行长期艾灸调理,会感觉到腹部暖暖热热的,胃肠蠕动加快,帮助使其消化功能增强,缓解腹胀、腹泻等情况。

拉肚子艾灸什么部位

拉肚子应该分型取穴进行艾灸:

湿热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灸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艾灸手法:用艾炷隔姜灸,将新鲜老姜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在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健脾消食,导滞止泻。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取俯卧位灸以上穴位。

艾灸手法:1.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2.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3:灸申脉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

艾灸疗法4:灸足三里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1次。

艾灸疗法5:灸腹泻特效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灸法同上温和灸。

艾灸功效:健脾止泻。

腹泻艾灸哪个部位图 食滞肠胃型腹泻艾灸

症状:肠鸣腹痛,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随不消化之物,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实。

施灸方法:

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及任脉穴进行治疗。

艾炷隔姜灸:穴上放2毫米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5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

施灸穴位:中脘,上脘,天枢,上廉,下廉,公孙,内关。

拉肚子用艾灸肚脐眼吗

拉肚子也是可以艾灸肚脐眼的,但并非单独艾灸肚脐眼,还需要与其他穴位搭配,进行辨证灸治,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止泻效果。

【一、寒湿泄泻】

症状

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清稀,甚如水样,腹胀痛,肠鸣,胸闷食少,尿少,肢体倦怠,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等表证,舌苔白腻。治疗以温中散寒,化湿止泻为主。

施灸穴位

主穴:天枢、足三里、阴陵泉

配穴:大肠俞、神厥、中脘。

施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皮肤产生较强的刺激感,每穴灸5分钟,若皮肤产生小的水疱,任其自然吸收,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5~7壮,每日1次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3.艾炷无瘢痕灸:用大蒜汁敷施灸穴位,上置中等大小艾炷,当皮肤感觉灼痛时即更换新的艾炷,连灸3~5壮,以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二、脾虚泄泻】

症状

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时溏时水,迁延反复,水谷不化,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兼有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等。治疗应以健脾益气止泻为原则。

施灸穴位

主穴:关元俞、天枢、中脘、足三里

配穴:脾俞、大肠俞。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3cm进行熏烤。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2次,5~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3~7壮,每日1次或隔日1次,5~7天为1个疗程,每1疗程间隔3天。

3.隔胡椒饼灸:取内置药末的胡椒饼约0.3cm厚,置于穴位上,每次选用2~4穴,上置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壮,以觉温热舒适为度,5~7次为1个疗程。

【三、肾虚泄泻】

症状

病人以老年人多见,临床可见泄泻便溏或有完谷不化,泄泻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等。治疗应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为主。

施灸穴位

主穴:天枢、命门、关元、百会

配穴:中脘、足三里。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3cm进行熏烤。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2次,5~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3~7壮,每日1次或隔日1次,5~7天为1个疗程。

3.隔附子饼灸:每次选用2~4穴,附子饼上置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壮,隔日1次,以局部红晕为度,5~7次为1个疗程。

4.火龙灸:在腹部任脉循行线上行火龙灸。

【注意事项】

1.针灸治疗急慢性泄泻效果较好,但对严重失水或由恶性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则应采用综合性治疗。

2.行火龙灸时,一定需要心细,防止患者烫伤。

腹泻艾灸哪里 伤食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腹满胀痛,泻后痛减,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苔垢或厚腻。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中皖,梁丘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

艾灸作用:健脾消食,导滞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腹泻针灸按摩改善

治疗腹泻的拔罐疗法:

1、患者取仰卧位,用口径6cm的中型火罐于肚脐窝处(相当于以神阙穴为中心,包括两侧天枢穴的部位)拔一罐,一般隔一天或隔四天一次,往往1-3次即可减轻或者痊愈。适用于大便溏薄、次数多,或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为完谷不化之稀便。

2、取穴:①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②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下巨虚。按俞穴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取上述两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进行拔罐治疗。本法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泄泻。

拔罐法需注意,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泡时,小的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比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止感染。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的部位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适宜拔罐。

治疗腹泻的针灸疗法:

腹泻灸法1:

取穴:腹泻特效穴(定位: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止。

腹泻灸法2: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腹泻灸法3: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湿型腹泻。

湿热积滞泄泻是什么意思 湿热泄泻可以艾灸吗

可以。

如果只是单纯的泄泻的话是可以艾灸的,因为艾灸有很好的温经补阳、散寒温通的作用,对于泄泻的人来说,艾灸能帮助改善脾运化不周而导致的泄泻症状,

但如果是因为湿热而导致的腹泻,有肛门灼热、口干舌燥的话,就不适合艾灸,因为艾灸会反而会生热,进而加重湿热泄泻的症状;而如果是寒湿导致的泄泻,就可以进行艾灸。

腹泻怎么艾灸 湿热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秽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红 苔黄腻。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

艾灸作用: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相关推荐

腹泻怎么艾灸 小儿腹泻艾灸部位

取穴: 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 三阴交:足内踝最高上4横指处。 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或隔姜灸,每日灸治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日。

儿童腹泻艾灸哪里 小儿腹泻艾灸特效穴解析

肚脐是出生婴儿脐带脱落以后遗留下来的一个瘢痕,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养生要穴,当人体因气血阴阳失调发生疾病的时候,可以艾灸神阙穴,调节阴阳平衡,和畅身体内的气血,最终受到祛邪治病的效果。艾灸神阙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等有独特疗效,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扶正祛病的作用。

小儿腹泻艾灸什么部位 小儿腹泻艾灸部位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4寸。 神阙穴:即肚脐中。 天枢穴:肚脐旁开2寸,左右各1个。 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1个。

艾条艾绒比例有什么区别 经常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艾条的主要组成材料是艾叶绒制成,艾绒味辛而行,使用艾条在经络穴位处进行艾灸有行气血的功效,经常艾灸有调和气血、润泽面色,还能有效改善气滞血淤导致的肌肉肿胀酸麻、四肢疼痛等症。 艾灸时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使艾条药力进入经络,这样会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温经止痛的功效,中医常用艾条治疗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骨节酸痛、四肢麻木、腰酸疼痛、月经不调、宫寒畏冷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艾条由艾叶制成,具有艾叶的功效,性温辛,使用艾条进行艾灸,不仅能行气血,还能驱逐体内

艾灸疗法可减虚胖

艾灸减肥穴位: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 艾灸疗效:在大椎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加速面部和颈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粘稠情况。可以有效治疗面颈部脂肪和毒素堆积,热痘痘等面部疾患。 艾灸减肥穴位:中脘穴——脐上四寸 艾灸疗效:在中脘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加速肠胃蠕动和排空,增强食物消化速度和能力。可以有效改善腹部脂肪堆积、胃胀和胃痛等疾患。 艾灸穴位:关元穴——脐下三寸 艾灸疗效:在关元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增强下腹部的肌肉纤维弹性,加速水分排空,祛湿驱寒,能有效治疗下腹水肿、胀痛,调节女性内分泌和月经不调等。 艾灸

小儿腹泻艾灸什么部位 小儿腹泻艾灸的好处

小儿腹泻病位在肠,但关键病变脏腑在脾胃,脾虚湿盛是关键,艾灸可以调理脾胃,涩肠止泻,对幼儿的保健和防治疾病效果显著,而且易被小儿接受,亦不用担心药毒副作用。

腹泻艾灸的方法 寒湿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泄下清稀,甚如水样,肠鸣腹痛,脘闷食少,或兼恶寒,发热,头痛,小便短少,苔薄白。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神厥穴施灸。 艾灸作用:温中除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闭经艾灸哪里最快

血枯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补气血,益冲任为主,佐以养血,滋阴,健中。 艾灸取穴:膈俞,肝俞,肾俞,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中虚者,加灸胃俞,中脘;肝肾虚者,加灸命门,阴谷,腰夹脊,膏肓,内关,神门。 艾灸方义:血之会穴膈俞,脾,肝,肾三俞,调益三阴经之精血,关元填精培元,足三里健中斡旋,脾肾复健,精血得复,血盈海充,时自溢下,闭自开,枯自解矣。 艾灸方法:除背俞穴须让他人帮助外,腹部和下肢穴均可自行灸疗,每穴艾条悬灸15-30分钟。 血滞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理气活血,祛痰化瘀。 艾灸取穴:中极,合谷,

艾灸肚脐有什么作用

固本培元 肚脐眼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司管人体诸经百脉;人体年龄大之后,身体新陈代谢功能减弱、体内气血流行阻滞,健康状况下降,通过艾灸肚脐可以起到固本培元、促进气血流畅的作用。 温中驱寒 艾灸肚脐具有一定温经散寒、祛除寒湿的作用,通过使用艾条肚脐进行温热刺激,可以起到温中理气、驱寒的功效。 调理肠胃 艾灸肚脐眼,具有一定调理肠胃、补肾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消化功能差、经常腹胀、腹泻、呕吐的人群,对肚脐、腹部进行长期艾灸调理,会感觉到腹部暖暖热热的,胃肠蠕动加快,帮助使其消化功

宝宝拉肚子精神不好怎么办 第七步:艾灸止泻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的治病方式,宝宝拉肚子精神不好时,家长可以试一试给宝宝进行艾灸。但是注意要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情况下进行,为了避免烫伤宝宝,如果是温和灸最好两人协作进行。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 艾灸方法: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者随身灸盒,也可以家长手持艾条给孩子熏灸。艾灸盒可以固定在宝宝身上灸,手持艾灸则需距离宝宝皮肤3厘米左右,避免烫伤,灸5-10分钟。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