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绞痛;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可恢复正常,不引起心脏组织坏死。心肌梗塞;症状严重,为冠状动脉阻塞,心肌急性缺血,引起坏死。
定期查心电图、心向量图
心电图有进行性和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和估计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病情演变,都有很大帮助。所以有心脏病、心肌梗死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体检,查心电图。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变化包括三种类型:
1.坏死区的波形:向坏死心肌的导联,出现深而宽的Q波。
2.损伤区的波形:面向坏死区周围的导联,显示抬高的ST段。
3.缺血区的波形:面向损伤区外周的导联,显示T波倒置。
典型的心电图演变过程是:起病时(急性期)面向梗塞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和ST段明显抬高,后者弓背向上与T波连接呈单向曲线,R波减低或消失;背向梗塞区的导联则显示R波增高和ST段压低。
在发病后数日至2周左右(亚急性期),面向梗塞区的导联,ST段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显著倒置;背向梗塞区的导联则T波增高。发病后数周至数月(慢性期),T波可呈V形倒置,其两肢对称,波谷尖锐。异常Q波以后常永久存在而T波有可能在数月至数年内恢复。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过渡型。其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具有发作性的临床特点。经临床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坏死,心肌细胞的损伤较缓慢,散在缺血性心肌营养不良,镜下可有粟粒性坏死灶。这类病人心绞痛持续时间10~15min,有可能短期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一般分为3种类型。
(1)无症状患者,休息或夜间反复出现15~30min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性心绞痛。阵发性或进行性加剧,这些患者无论在临床或心电图方面都没有心肌梗死的表现(初发型心绞痛)。
(2)既往有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比过去频繁,发作持续时间也较久者,硝酸甘油疗效差(恶化型心绞痛)。
(3)在发生心肌梗死后(陈旧性心肌梗死),经过一个阶段无痛期后,在休息时反复出观心绞痛发作。心绞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心肌梗死前先兆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前的临床表现,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兆,应早期进行防治。安静卧床休息时的心绞痛发作,虽然可有暂时性及可逆性,但多数是心肌梗死前先兆,有报道在3个月内发展到急性心肌梗死者占15%~31%。因此,对劳累型心绞痛患者,休息心绞痛发作出现时,应考虑到心肌梗死前先兆,决不可忽视,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积极治疗,尽量防止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前兆表现多不明显,有人认为1/2左右的病例在发生心肌梗死前1~2周内有先兆症状,但其症状不典型者多。有人报道,老年人心肌梗死,梗死面积的直径大于5cm以上者,48%有疼痛症状。
2.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心肌梗死发生后.多数病例主要表现是急性心肌缺血及坏死引起的剧烈疼痛,其次是休克、左心衰、心律夫常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随梗死的大小、部位、发展速度和原来心脏的功能情况等而轻重不同。
冠心病的几大危害
概括来说,冠心病的危害如下:
冠心病危害一: 冠状动脉树长期硬化情况下,最终会导致远端下游相应的灌注区域的心肌缺血。发生缺血的原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血之间的矛盾。慢性供血量不足主要由于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供血量不足则主要由于血管的痉挛或斑块破裂,诱发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的突然狭窄加重或闭塞。如果临时发生的供需矛盾所致的心肌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解除,在临床上则表现为心绞痛。如果短时间(大都超过30分钟)内无法解除时,导致相应冠状动脉下游远端灌注区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则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缺血一般都是由于冠状动脉慢性固定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引起,慢性缺血情况下,由于心脏对于缺血逐渐地得到了适应,或侧支循环的代偿性增粗,供血得到了部分代偿,从而一般不会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种。稳定性心绞痛一般不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则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危害二: 冠心病的危害除了可以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以外,还可以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死亡(医学上称之为猝死)。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可以互为因果而同时存在。猝死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形式。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心肌梗死的大小、部位、侧支循环发生机制及个体反应有关。
1.心肌梗死前先兆心肌梗死前先兆界定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过渡型。其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和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具有发作性的临床特点。经临床及心电图、血清酶学检查都不能证实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驱疾病。 心肌梗死前先兆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引起的灶性坏死,心肌细胞的损伤较缓慢,散在缺血性心肌营养不良,镜下可有粟粒性坏死灶。这类病人心绞痛持续时间10~15min,有可能短期发生心肌梗死,临床上一般分为3种类型。
(1)无症状患者,休息或夜间反复出现15~30min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性心绞痛。阵发性或进行性加剧,这些患者无论在临床或心电图方面都没有心肌梗死的表现(初发型心绞痛)。
(2)既往有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比过去频繁,发作持续时间也较久者,硝酸甘油疗效差(恶化型心绞痛)。
(3)在发生心肌梗死后(陈旧性心肌梗死),经过一个阶段无痛期后,在休息时反复出观心绞痛发作。心绞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等,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假性正常化”)。心肌梗死前先兆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前的临床表现,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兆,应早期进行防治。安静卧床休息时的心绞痛发作,虽然可有暂时性及可逆性,但多数是心肌梗死前先兆,有报道在3个月内发展到急性心肌梗死者占15%~31%。因此,对劳累型心绞痛患者,休息心绞痛发作出现时,应考虑到心肌梗死前先兆,决不可忽视,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积极治疗,尽量防止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前兆表现多不明显,有人认为1/2左右的病例在发生心肌梗死前1~2周内有先兆症状,但其症状不典型者多。有人报道,老年人心肌梗死,梗死面积的直径大于5cm以上者,48%有疼痛症状。
2.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心肌梗死发生后.多数病例主要表现是急性心肌缺血及坏死引起的剧烈疼痛,其次是休克、左心衰、心律夫常等.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随梗死的大小、部位、发展速度和原来心脏的功能情况等而轻重不同。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疼痛区域不同
心绞痛:心绞痛主要发生在胸骨体上段活中断之后可以波及心前区,界限不是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常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所支配的区域,其次是右冠状动脉所支配的区域,还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所支配的区域,不涉及胸前区。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区别 病因不同
心绞痛:心绞痛是指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心肌的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管腔阻塞,使血液中断,相应的心肌得不到血液的供应,而出现心肌严重的缺血和坏死。
胸痛的诊断
1、发病年龄青壮年胸痛,应注意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40岁以上者还应注意心绞痛、心肌梗死与肺癌。
2、胸痛部位包括疼痛部位及放射部位。胸壁疾病特点为疼痛部位局限,局部有压痛:炎症性疾病,尚伴有局部红、肿、热表现。带状疱疹是成簇水疱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伴剧痛,疱疹不越过体表中线。
3、疼痛性质带状疱疹呈刀割样痛或灼痛,剧烈难忍;食管炎则为烧灼痛;心绞痛呈绞窄性并有重压窒息感;心肌梗死则疼痛更为剧烈并有恐惧、濒死感;纤维素性胸膜炎常呈尖锐刺痛或撕裂痛;早期肺癌患者感胸内闷痛不适,多较轻微。
4、持续时间平滑肌痉挛或血管狭窄缺血所致疼痛为阵发性:炎症、肿瘤、栓塞或梗塞所致疼痛呈持续性。如心绞痛发作时间短暂,而心肌梗死疼痛持续时间很长且不易缓解。
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的区别 缓解方式不同
心绞痛:心绞痛患者休息片刻或者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休息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区别
痛症基本上是有两种常见的病情。第一种就是心绞痛,第二种就是心肌梗死,这两者说相似呢,它们都隶属于痛症范畴,且疼痛部位,性质,放射,区域都相同,说区别呢,它们的区别也很大。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因粥样斑块处形成血栓或出现持久痉挛,造成动脉管腔闭塞、血流中断,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量短暂,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以致出现一过性心肌缺血,不会造成心肌坏死。
两者的症状基本相似,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区别的,主要有一下几点:
1.心肌梗死常发生在休息时,无明显的即时诱发因素,心绞痛有明显的诱因。
2.心肌梗死的疼痛时间明显比心绞痛要长,一般打到1~2小时甚至更长,心绞痛15分钟左右就好了
3.心肌梗死的疼痛为压榨痛,非常剧烈。
4.心肌梗死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与心绞痛区别方法
5.心肌梗死疼痛范围广,常为前胸或后背,涉及整个心前区,基本无放射痛,心绞痛有明显的左肩左臂放射痛
6.心肌梗死会有烦躁,不安,冷汗,甚至濒死感
心肌梗死危害性大吗
什么是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指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的病症。多发生于中年以后。发病时有剧烈而持久的性质类似心绞痛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症状,服用硝酸甘油无效,可产生严重后果。
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胸痛和不适、虚弱、发汗、晕眩、呕吐、心跳不稳定,有时心肌梗死也会导致昏迷。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病人一般将它描写为积压、紧束的感觉。有时下颌、颈部、臂膀、背部和腹部也会随之疼痛,尤其左臂或颈部容易疼痛。
心肌梗死造成的胸痛往往长于30分钟。约四分之一的心肌梗死没有任何症状,尤其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会是这样无症状的。他们往往会感到虚脱、昏厥或无力。约一半的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前就有前兆症状如心绞痛。
冠心病的几大危害
冠心病危害一: 冠状动脉树长期硬化情况下,最终会导致远端下游相应的灌注区域的心肌缺血。发生缺血的原因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血之间的矛盾。慢性供血量不足主要由于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供血量不足则主要由于血管的痉挛或斑块破裂,诱发管腔内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的突然狭窄加重或闭塞。如果临时发生的供需矛盾所致的心肌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解除,在临床上则表现为心绞痛。如果短时间(大都超过30分钟)内无法解除时,导致相应冠状动脉下游远端灌注区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则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慢性缺血一般都是由于冠状动脉慢性固定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引起,慢性缺血情况下,由于心脏对于缺血逐渐地得到了适应,或侧支循环的代偿性增粗,供血得到了部分代偿,从而一般不会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绞痛可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种。稳定性心绞痛一般不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则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危害二: 冠心病的危害除了可以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以外,还可以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死亡(医学上称之为猝死)。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可以互为因果而同时存在。猝死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形式。
心绞痛有三种类型
劳累性心绞痛是心绞痛的最常见类型,指在普通常见的体力劳动或其他会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因素所诱发的心绞痛。包括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简称为稳定型心绞痛,亦称普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绞痛。心绞痛性质一般在1-3个月内无改变,即每日或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力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疼痛时间相仿。第二: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简称为初发型心绞痛,是指患者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而现在由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绞痛,时间尚在1-2个月内。有过稳定型心绞痛但已数月不发生心绞痛的病人再发生心绞痛时,有人也归入本型。第三: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简称为恶化型心绞痛,亦称进行型心绞痛。指原有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在3个月内疼痛的频率、程度、诱发因素经常变动,进行性恶化。自发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原因与心肌耗氧量无关,疼痛程度较轻,时间较长且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可出现—过性st-t改变,不伴有酶学改变。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卧位型心绞痛:多发生在夜间,由于平卧位时静脉回流增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2.变异型心绞痛:在某一固定时间自发性发作心前区疼痛,疼痛程度较重,心电固有关导联st段拾高及相关导联st段压低,常伴有心律失常。3.中间综合征(梗死前心绞痛):常在患者休息或睡眠时自发性发作心绞痛,疼痛严重,时间达30min以上,无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及酶学改变。4.梗死后心绞痛: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3个月内出现的自发性心绞痛,此患者再发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混合性心绞痛即劳累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混合出现,患者在休息和劳累时均可发生心绞痛。此种类型的心绞痛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