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斜颈按摩手法图 牵引胸锁乳突肌
先天性斜颈按摩手法图 牵引胸锁乳突肌
徒手牵引于生后半月左右开始,利用喂奶前时间,由母亲使患儿平卧于膝上,并用一手拇指轻轻按摩患部,数秒钟后,再用另手将婴儿头颈向患侧旋动,以达到对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具有牵引作用的目的。如此每天5、6次每次持续0.5~1分钟,轻症患儿多可在3~4个月以内见效。
预防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注意事项
(1)一手托患儿颈部,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在患侧胸锁乳突肌处按摩10rain,手法轻柔。
(2)一手托扶患侧肩部,另一手托扶患儿头枕部,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方向倾斜并扭转,反复4—5次。有肿块时,采用推、捏、提的手法,注意避免损伤局部皮肤。期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出院后注意配合校正,注意婴儿颈部姿势,沙枕固定和被动活动并按摩。5—7d为一疗程,周后复诊观察疗效,决定是否行第二疗程。出院后定期随访。
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看法:
现先天性肌性斜颈已有百年历史,但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由于多数发生于难产、臀位产,最早认为是产伤引起血肿纤维化,或肌肉损伤后肿胀,静脉回流受阻发生缺血性挛缩,但一直未能证明…。有观点认为胸锁乳突肌血供丰富,发生缺血的可能性不大,推测与胸锁乳突肌发育紊乱有关,而非创伤;还有学者通过对患儿肌电图检查,发现有胸锁乳突肌肌源性损害,认为cmt病因是由于胸锁乳突肌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肌肉变性,随后被纤维和脂肪组织所取代,出现肌挛缩和收缩力降低所致。
孕妇应注意的事项:
多数人是从科或病理生理方面加以研究,本文从产科角度调查母婴的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供同道们讨论。先天性肌斜颈在小儿外科门诊较常见,大多出生时即有症状,多为颜面部不对称,头喜偏向一侧,产科医生易忽略,延误诊治,以致于对患儿的心理生理造成不良影响,应早期诊断尽早治疗。本研究对象已除外臀位、双胎及难产者,斜颈原因不可能为产伤所致。分类中斜颈多为姿势性斜颈,出生时即有颜面部不对称,多无肿块,大多经推拿理疗即可痊愈,但若治疗不及时,亦可继发头面部不对称畸形。本资料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斜颈与孕妇卧位有关。左位有很多优点,可防止子宫右旋,避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利于胎盘血供。但调查中发现,许多孕妇因认为左位对胎儿有益,因此强迫自己持续采用左位,有相当一部分孕妇叙述,只要自己卧床休息必然采取左位,除非睡着了不能控制,只要一醒来,马上采取左侧卧位,经常在很累的情况下亦努力坚持。推测在这种持续左侧卧位的情况下,必然引起胎儿宫内姿势固定,胎头偏向一侧或过度侧屈,胎头姿势不良,阻碍了胸锁乳突肌的血循环和静脉回流,导致其发育不良。随意卧位的孕妇,采取仰卧位时大多会感觉到胸闷不适,必然取左侧或右侧卧位,卧姿比较灵活,有利于胎儿宫内自由活动,避免人为造成姿势固定,理论上应对胎儿有利。当今孕妇把胎儿看的很重,自己亦查阅相关资料,之后片面理解,不能辨证分析问题。本资料调查中发现孕妇通过看书得知孕期应左侧卧位者占40%,听从医生建议者占54%,仅有6%的孕妇是习惯左侧卧位。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可以通过患者头颈歪斜,伴不停的摇晃或颤动,基本可确定,但确诊还需符合以下两点:
一、患者有肌张力障碍
二、排除这样其他疾病
1.癔病性斜颈:有致病的精神因素 ,发作突然 ,头部及颈部活动变化多端 ,无一定规律 ,经暗示后症状可随情绪稳定慢慢缓解。
2.先天性斜颈:多为小儿,在产前即形成,主要表现为胸锁乳突肌挛缩,不肥大,无阵挛 。
3.继发性神经性斜颈:颈椎肿瘤 、损伤 、骨关节炎、 颈椎结核等可导致本病 。颈椎间盘突出、 枕大神经炎等因颈部神经及肌肉受刺激导致强直性斜颈。一侧半规管受刺激引起的迷路性斜颈,先天性眼肌平衡障碍引起的眼性斜颈 ,先天性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 ,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及小脑第四脑室肿瘤早期所引起的斜颈等,均无阵挛作为鉴别 ,需进一步开刀检查发病原因。
4.迟发性运动障碍:长期服用某种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主要表现为口、面颈部肌肉不自主运动,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而自愈。
5.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可以为全身肌张力障碍的初始表现,也可以为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一部分,根据疾病的转归和症状的广泛性可以与其区别。
发生斜颈的病因是什么
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
斜颈病因学说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胚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原因。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乳突肌内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引起斜颈,也有学者认为是胸锁乳突肌营养血管栓塞,导致肌纤维变性而形成斜颈。
难产及使用产钳是引起肌性斜颈的原因之一。因为此症多发生于臀位生产者,但对胸锁乳突肌局部肿块进行检查并未发现有陈旧性出血痕迹,因此此观点未得到最后证实。此症有1/5的患儿有明确的家族史,故认为其的发生同遗传有关,且此类患儿常合并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其他部位畸形。
斜颈病理改变
胸锁乳突肌内肿块主要为条索状纤维化肌肉组织,大体标本外观类似较软的纤维疤痕,切面呈白色。镜下观察见其由致密的纤维组织组成,肌肉组织减少,横纹减少,严重者肌肉组织消失,出现较多的疤痕组织,但肌肉内无出血。
可根据肌肉及纤维组织所呈比例,分为三种病理类型:
1、肌肉型:以肌肉组织为主,仅含少量纤维变性的肌肉组织或纤维组织。
2、混合型:含肌肉组织和纤维组织。
3、纤维型:以纤维组织主为,含少量的肌肉或变性的肌肉组织。
此分型对临床疗效的判定有一定指导意义。一般情况下,肌肉型疗效较好,纤维型疗效较差。
温馨提示:对斜颈患儿,在出生后两周即可开始被动牵拉矫正,即将患儿的头倾向健侧使健侧耳垂向肩部靠近,进行与畸形相反的方向运动。手法要轻柔,对肿物同时进行按摩,每次牵拉15—20次,一日-6次。在日常生活中喂奶、睡眠的枕垫以及用玩具吸引病儿注意力,都可纠正姿态,有条件的可作理疗。
造成小儿痉挛性斜颈的原因
造成小儿原发性斜颈的原因
1.胎位不正,或子宫壁受到不正常的压力,使胎儿头颈部姿态异常,阻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使该肌肉缺血、萎缩、发育不良,进而挛缩。
2.由于难产,分娩时胎儿的胸锁乳突肌受到产道的挤压或产钳的牵引而受伤出血,以后血肿被肉芽组织替代(发生机化),肌肉痉挛,引起斜颈。现在发现难产,大多采取剖宫术手术助产,极少(几乎不用)产钳牵引,所以因此而致的斜颈,目前几乎不再存在。
3.遗传因素:约有17%的患儿有家庭遗传史。
引起继发性斜颈的因素为:
①颈部外伤或炎症使胸锁乳突肌出血、机化和挛缩。
②小儿麻痹症后遗斜颈。
婴儿斜颈一般在出生后10天时出现。检查时,在患侧胸锁乳突肌中下部可扪及一个硬韧或有压痛的椭圆形肿块,逐渐增大。1~2个月后肿块开始缩小,数月后消失,但胸锁乳突肌却形成了永久性、无弹性的纤维带。此纤维带逐渐挛缩,牵拉头部,使头部倾向患侧而成为斜颈。随着患儿长大,斜颈日益严重。当头部转向健侧或仰头时,患侧的胸锁乳突肌便突出于皮下呈索条状隆起,患侧肩部耸起,头和颜面部逐渐变形,患侧面部发育缓慢而缩小,下颌角较大,眉角与口角间的距离缩短,健侧颧骨增高。病程长者患侧颈部的其它肌肉也发生痉挛,颈椎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改变,出现代偿性的侧挛。所以,诊断明确后应早期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婴儿斜颈可进行推拿,绝大多数患儿可以治愈。局部热敷,按摩患侧胸锁乳突肌,逗引婴儿头向患侧旋转,向健侧屈曲。3个月以上的婴儿,可由医生手法矫正。1~1.5岁的患儿,可用绷带或长条布带在头和健侧肩关节作“8”字形固定矫正。如经上述方法矫正仍无效,可手术治疗。一般来讲,儿童期或胸锁乳突肌挛缩不严重的话,手术治疗有望治愈。即使颜面不对称,在斜颈解除后,随着发育成长,颜面畸形会逐渐好转乃至消失。
婴儿斜颈的原因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胚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原因。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乳突肌内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引起斜颈,也有学者认为是胸锁乳突肌营养血管栓塞,导致肌纤维变性而形成斜颈。
难产及使用产钳是引起肌性斜颈的原因之一。因为此症多发生于臀位生产者,但对胸锁乳突肌局部肿块进行检查并未发现有陈旧性出血痕迹,因此此观点未得到最后证实。
此症有1/5的患儿有明确的家族史,故认为其的发生同遗传有关,且此类患儿常合并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其他部位畸形。
痉挛性斜颈的原因是什么
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
多数学者认为,斜颈与损伤有关,如臀位产和胎位不正,颈部胸锁乳突肌受压,血管受压缺血,患侧胸锁乳突肌的动脉管腔均栓塞不通,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肌肉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而造成挛缩。斜颈患儿常并发畸形足、髋关节脱位等,故有先天性因素说法。斜颈如不及时治疗,随年岁增长,则畸形更明显。
斜颈的原因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胚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原因。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乳突肌内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引起斜颈,也有学者认为是胸锁乳突肌营养血管栓塞,导致肌纤维变性而形成斜颈。
难产及使用产钳是引起肌性斜颈的原因之一。因为此症多发生于臀位生产者,但对胸锁乳突肌局部肿块进行检查并未发现有陈旧性出血痕迹,因此此观点未得到最后证实。
此症有1/5的患儿有明确的家族史,故认为其的发生同遗传有关,且此类患儿常合并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其他部位畸形。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斜颈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斜颈,而且人们一旦发现有斜颈要及时对症治疗,保持局部热敷。
小儿先天性斜颈的种类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变性所致,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百分之二。
斜颈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法局部按摩及牵引为治疗本病的最常用措施,适用于1岁内,尤其是6个月以内婴儿,百分之二十患儿可获良好效果。保守治疗坚持半年到1年以上,如无好转,面部出现继发畸形或年龄不到1岁,胸锁乳突肌挛缩十分明显,颈部向患侧旋转活动明显受限,颜面已出现继发畸形者应改行手术疗法。手术松解一定要彻底,以术中姿势矫正满意为准。即便如此,术后远期效果仍不尽人意。
考虑与手术年龄、病理分型、术后治疗密切相关。手术的理想年龄为1~4岁,随着年龄增长,继发畸形进行性加重,手术松解的范围随之增加,难以获得最佳疗效。在3种病理分型中肌肉型效果最佳,混合型次之,腱型最差。而此分型与年龄无关。目前多主张术后保持过度矫正位固定4~6周以防复发。有人认为术后颈部长时间的制动不利于局部的血液循环,以致局部炎症反应消退缓慢,易致肌肉痉挛,组织粘连、挛缩,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复发。而术后早期手法治疗可以预防和改善这一过程,软化疤痕,效果更好。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属中医学“筋缩”范畴,民间又称之为“歪脖”。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颈部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筋脉痹阻所致。治则当以行气活血、疏筋通络、软坚散结为主。手法要求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柔相济,循序渐进。具体应根据患儿个体特点、术后时间和恢复情况综合施以旋转拔伸、扳拉提捏、揉拿按摩等手法。手法按摩还应增加颈部双侧三阳经敏感穴位的刺激,如肩井、天柱、天窗、天鼎、风池等穴位,起到温通诸阳经脉,宣通气血的作用,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痉挛。
痉挛性斜颈的鉴别
1、癔病性斜颈
有致病的精神因素,发作突然,头部及颈部活动变化多端,无一定规律,经暗示后症状可随情绪稳定而缓解。
2、继发性神经性斜颈
颈椎肿瘤、损伤、骨关节炎、颈椎结核等可导致本病。颈椎间盘突出、枕大神经炎等,因颈部神经及肌肉受刺激,导致强直性斜颈。一侧半规管受刺激引起的迷路性斜颈、先天性眼肌平衡障碍引起的眼性斜颈、先天性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及小脑第四脑室肿瘤早期所引起的斜颈等,均无阵挛作为鉴别,需进一步检查发病原因。
3、先天性骨性斜颈
本症多系先天性枕颈部畸形所致,包括短颈畸形、颅底凹陷、半椎体畸形、寰枕融合及齿状突发育畸形。上述疾病可造成斜颈及面部不对称,但一般不会产生胸锁乳突肌的典型条索状挛缩带及肿块,X线检查可明确上述诊断。
4、小儿颈部淋巴腺炎
婴儿期患有颈部淋巴腺炎,可迅速发生斜颈并可出现颈部肿块,但此肿块往往压痛明显并不位于胸乳头肌之内。
5、自发性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
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同样可以引起斜颈,但此病多有轻微外伤或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主要表现为颈部旋转运动受限及颈部疼痛症状明显,胸锁乳突肌仙无紧张条索带,X线检查可鉴别。
6、颈椎结核
颈椎结核可使胸锁乳突肌痉挛而产生斜颈,但此类患者颈部疼痛明显,颈部活动明显受限,下颌偏向患侧,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先天性斜颈按摩手法图 推胸锁乳突肌
将婴儿平放在床上,保持仰卧位,用一只手的食指、中指二指,沿着胸锁乳突肌的走向,有下向上推。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主要以什么为依据呢
1、先天因素。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常在右侧,产前已形成。先天性眼性斜颈:多为儿童,头强直地倒向一侧肩部,无旋转现象,有面部不对称。先天性骨性斜颈:骨骼发育畸形,如寰椎与枕骨融合,寰椎与枢椎融合或颈椎楔形畸形,临床上多无症状,可有阵痛和颈僵直,常有外伤诱发。先天性斜颈:胸锁乳突肌血肿后纤维化,颈椎的先天缺如或融合而引起。
2、药物因素。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氟桂利嗪、抗精神病药、药酒、硫必利均有引起痉挛性斜颈的报道。表现及诊断同扭转痉挛。
3、肝豆状核变性。一些患者可在病情早期或病情中出现颈部肌张力障碍,及痉挛性斜颈。
4、不自主运动。呈多变性,不如器质性斜颈那么刻板不变,于精神刺激后突然起病,且经暗示后症状可缓解。须排除器质性方可诊断。
5、斜颈。神经性斜颈:如高颈椎病变,肿瘤、椎间盘脱出、枕大神经痛、炎症等,是由于颈部神经、肌肉受到刺激而引起。待神经痛消失后这种强直性斜颈也随之消失。迷路性斜颈:由一侧半规管受到慢性刺激而引起,强直性斜颈的原因是为了减轻眩晕,如不保持此姿势则眩晕。
6、颅后窝病变。如小脑半球、蚓部或第四脑室肿瘤的早期也可看到头偏向一侧的固定性强直。
斜颈的概述
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
多数学者认为,斜颈与损伤有关,如臀位产和胎位不正,颈部胸锁乳突肌受压,血管受压缺血,患侧胸锁乳突肌的动脉管腔均栓塞不通,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肌肉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而造成挛缩。斜颈患儿常并发畸形足、髋关节脱位等,故有先天性因素说法。斜颈如不及时治疗,随年岁增长,则畸形更明显。一岁以上的病儿则需手术治疗,切断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同时切断该肌肉的下1/2管。术后仍要继续矫正及保持头颈部正常姿势,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痉挛性斜颈的原因是什么
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
多数学者认为,斜颈与损伤有关,如臀位产和胎位不正,颈部胸锁乳突肌受压,血管受压缺血,患侧胸锁乳突肌的动脉管腔均栓塞不通,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肌肉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而造成挛缩。斜颈患儿常并发畸形足、髋关节脱位等,故有先天性因素说法。斜颈如不及时治疗,随年岁增长,则畸形更明显。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胚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要原因。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乳突肌内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血性纤维变性引起斜颈,也有学者认为是胸锁乳突肌营养血管栓塞,导致肌纤维变性而形成斜颈。
难产及使用产钳是引起肌性斜颈的原因之一。因为此症多发生于臀位生产者,但对胸锁乳突肌局部肿块进行检查并未发现有陈旧性出血痕迹,因此此观点未得到最后证实。
此症有1/5的患儿有明确的家族史,故认为其的发生同遗传有关,且此类患儿常合并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其他部位畸形。
斜颈的正确睡姿与治疗方法是什么
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其正确的姿势主要是看患者的睡觉的姿势,不宜固定睡姿,必须是头两边偏,并且要经常更换睡姿,方便斜颈的纠正。
其治疗方式为:
一、非手术治疗
对于半岁以内的患儿,采取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因此,一旦作出诊断,应尽早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局部热敷、按摩、卧床固定和手法牵引。手法牵引的具体方法为:由母亲将患儿平卧于膝上,使患儿颈部后伸,母亲用左手轻轻按住患儿胸廓,右手握住头颈部,将患儿脸部尽量旋向患侧,枕部旋向健侧肩峰,操作过程中手法应轻柔,使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得到较大的牵伸。患儿卧床时,取仰卧位,用小砂袋固定头部于脸面部向患侧,枕部向健侧位。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用于半周岁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者。
(2)12岁以下斜颈畸形明显者。
(3)12岁以上如面部畸形不严重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4)对于成年人,因畸形已存在多年,术后不仅面部畸形将更加明显,且视力也因不适应术后的新体位而发生改变,故多不宜施行手术。
2、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术方法。
(1)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为较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在锁骨上作横切口,显露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附着点上方分别予以切断,并松解周围筋膜组织,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颈动、静脉和神经。
(2)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 对于颈部包块明显者,可对胸锁乳突肌之肿块段予以切除。
(3)胸锁乳突肌全切除术 对于青少年患者,若整个胸锁乳突肌瘢痕化,可将之整段切除。
斜颈的正确睡姿与治疗方法已经为大家介绍清楚了,斜颈患者在睡觉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姿势,如果是左边斜颈,则要向右边睡多些,当然也不然完全另边睡,偶尔也要换姿势,反之睡姿则要换位置。以睡姿纠正斜颈效果是不明显的,这与患者的疾病形成严重性有关,患者须在多种治疗方法同时进行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睡姿治疗。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宝宝出生了,但却是个歪脖子,是怎么回事呢?歪脖子是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俗称,系—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的头颈部向患侧倾斜的一种先天性畸形,一起来了解一下歪脖子病:
【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发病率0.3%~0.5%。1/4发 生在右侧,1/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斜颈可分为先天性斜颈与后天性斜颈;也可根据病位,将斜颈分为骨性斜颈、肌性斜颈、眼性斜颈、神经性斜颈、精神性 斜颈。本病在早期无骨性改变,病久可出现颈椎发育异常,甚至累及胸椎。因此本病应及早治疗。按摩推拿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解剖】
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肌纤维自前下向后上走行,止于乳突。其作用是:两侧收缩使头后伸;单侧收缩,使头向同侧侧屈,面向对侧旋转。
温馨提示:出现歪脖子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矫正,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