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腺炎的病因
泪腺炎的病因
1.原发性
感染可能由结膜囊经泪腺腺管入侵或血源性。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有时呈流行性,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继发性
有来自局部或全身者。
(1)局部来源 穿通伤、烧伤,常引起局部化脓或坏死;睑板腺或结膜的葡萄球菌感染、睑腺炎、眶蜂窝织炎等均可直接扩散至泪腺。
(2)病灶转移 远处化脓性病灶转移而来,如扁桃体炎、中耳炎、龋齿、肾盂肾炎等。
(3)全身感染 如葡萄球菌所致的疖肿,链球菌所致的猩红热肺炎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杆菌感染,多为化脓性
急性乳腺炎病因
细菌的入侵(30%):
本病致病菌多数为金黄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细菌由乳头皮肤破裂处或乳晕皲裂处进入,沿淋巴管蔓延至乳腺小叶间及腺小叶的脂肪和纤维组织中,引起乳房急性化脓性蜂窝组织炎,亦有少数病例产后发生其他部位的感染并发症,细菌经血循环播散至乳房,引起发病。
乳汁淤积(30%):
乳汁有利于侵入细菌的繁殖,乳汁淤积的原因有:
①乳头过小或内陷而产前又未能及时矫正,使婴儿吸乳困难,甚至不能哺乳。
②乳汁过多,排空不完全,产妇不了解乳汁的分泌情况,多余乳汁不能及时排出而保留在乳内。
③乳腺管阻塞使排乳困难,如乳管本身的炎症,肿瘤及外在压迫,均可影响正常哺乳。
乳头皲裂 (30%)
分娩后产妇未能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或婴儿的含吮不正常,或过度地在乳头上使用肥皂或乙醇干燥剂之类刺激物以及婴儿口腔运动功能的失调等造成乳头皲裂,使细菌沿乳头小裂口入侵,并且经淋巴管到达皮下及乳叶间组织而形成感染,乳头皲裂时,哺乳疼痛,不能使乳汁充分吸出,致乳汁淤积,为入侵细菌创造了繁殖条件。
(二)发病机制
乳汁淤积和细菌侵入是急性乳腺炎的两个重要因素,有文献报道,约40%正常产妇的乳汁中含有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葡萄球菌存在,但不引起发病,初产妇易发急性乳腺炎与其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和组织碎屑引起乳管的阻塞有关,阻塞乳管可使乳房组织的活力降低,加之乳汁淤积的分解产物,使之更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成为细菌很好的培养基,也有报道,哺乳后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尽,其患病率较哺乳后不吸尽乳汁的发病率可低1倍。
急性乳腺炎的发病过程大体经历乳管炎,乳腺炎和乳房炎3个阶段,细菌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停留在滞积的乳汁中生长繁殖,导致乳管的急性炎症,继而扩散至乳腺实质,引起实质性乳腺炎,细菌亦可从乳头皲裂的上皮破损处沿着淋巴管到乳腺间质内,引致间质性乳腺炎,此阶段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炎症即向乳腺实质以外的脂肪和纤维组织扩散,导致急性乳房炎,炎症局限,组织坏死,液化,大小不等的感染灶相互融合形成乳房脓肿;若脓肿穿破到乳房后间隙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时,则形成乳房后脓肿。
病理检查可见乳腺肿大,皮肤潮红,切开后有时可见脓腔形成,呈单房性或为多房性,镜下显示:在乳腺组织中可见大量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同时可伴有脓肿形成,有时炎症仅累及1个或几个相邻的乳腺小叶。
新生儿泪腺炎
很多的家长都不知道新生儿泪腺炎是什么,所以一旦宝宝换上这个病的时候担心不已。那么,新生儿泪腺炎是什么?
其实,新生儿泪腺是一种较常见的外眼病。新生儿所患的泪腺炎可分为两种,分别是急性泪腺炎和慢性泪腺炎,而其中以慢性泪腺炎较为多见。引发新生儿泪腺炎的病因有多种,如原发性泪腺炎、沙眼性泪腺炎、继发性泪腺炎、结核性泪腺炎等。慢性泪囊炎会并发泪囊脓肿,表现为大眼角肿起包块,而新生儿皮肤很薄,反复泪囊脓肿的话,就会导致局部皮肤溃破,形成泪囊瘘口,不仅会落下永久的瘢痕,更严重的是会对宝宝的泪道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通常,新生儿鼻泪管的出口处都有膜状物封闭,大多数新生儿在产生泪水的同时,这个膜状物就会自动地破裂(一般在出生后3-4周),然后泪道就开始畅通。但是,由于鼻泪管部先天性狭窄或鼻中隔畸形,又或者是少数的新生儿封闭的膜状物较厚,从而造成泪道阻塞,泪水就会潴留在泪囊内。泪囊内湿度最适宜细菌生长繁殖,一旦感染,泪水即变成了脓液,就形成了新生儿泪腺炎。
泪腺炎和泪囊炎要怎么区分
发病原因的不同:
泪腺炎由感染,不明原因的肉芽肿性病变或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引起泪腺炎性肿大。急性泪腺炎可分别或同时累及泪腺的睑叶或眶叶。睑叶的急性炎症表现为眶部疼痛,上睑水肿并可呈S形弯曲变形,耳前淋结肿大,触诊时可触及一个压痛的包块,结膜充血及水肿,有粘性分泌物。病程通常短暂,可自行缓解,但也可能化脓。慢性泪腺炎一般无疼痛,泪腺肿大,有上睑下垂,在眶外上缘下可触及较硬的包块,眼球可向内下偏位,向上、外看时可有复视,但眼球突出少见。
泪囊炎是因沙眼、鼻窦炎、结核等原因引起鼻泪管阻塞、泪囊里泪液潴留并继发细菌感染所致。证见经常流泪及视物模糊、眼部烧灼感等,用手指压迫泪囊处,常有脓液或粘液由泪点流出。急性泪囊炎的泪囊区皮肤红肿、疼痛,数日后化脓穿破,可遗留瘘管。本病属中医学的“眦漏”、“漏睛”等病范畴。多因肝火风热或心火旺盛,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致。
诊断方法的不同:
泪腺炎的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局部体征,尤其是急性泪腺炎症,诊断不难。但对于慢性泪腺炎,重要的是要与泪腺的肿瘤性疾病进行鉴别健康搜索。
鉴别诊断主要是与引起泪腺增大健康搜索的疾病鉴别,如泪腺混合瘤,淋巴瘤等。泪腺混合瘤是泪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单侧发病,表现为眶窝内结节状,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周围结构如眼外肌为推移改变。恶性者则可出现骨质破坏。淋巴瘤如侵犯泪腺,可使泪腺肿大,同时眶内还可见到不规则形肿块。
泪囊炎的诊断:(一)溢泪,内眦部结膜充血,皮肤常有湿疹。
(二)以手指挤压泪囊部,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
(三)可由于分泌物大量聚积,泪囊逐渐扩张,内眦韧带下方呈囊状隆起。
泪腺炎和泪囊炎要怎么区分?以上是专家对于泪腺炎和泪囊炎要怎么区分?的介绍,还有什么对于泪腺炎和泪囊炎的介绍,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扼专家为您详细的解答。
新生儿泪腺炎是什么
新生儿泪囊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外眼病,是由鼻泪管堵塞造成的,表现为坳是眼汪汪,甚至有淡黄色脓液流出。同时,泪腺炎可分为急性泪腺炎和慢性泪腺炎,慢性泪腺炎较为多见。引发新生儿泪腺炎的病因有多种,如原发性泪腺炎、继发性泪腺炎、沙眼性泪腺炎、结核性泪腺炎等。而不论它的病因是什么,最后引发的泪腺炎都只是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
通常新生儿鼻泪管的出口处都有膜状物封闭,大多数新生儿在产生泪水的同时膜状物就会自动破裂(一般在出生后3-4周),泪道开始畅通。但有少新生儿封闭的膜状物较厚,或由于鼻泪管部先天性狭窄或鼻中隔畸形,造成泪道阻塞,泪水就会潴留在泪囊内。泪囊内湿度最适宜细菌生长繁殖,一旦感染,泪水即变成了脓液。
乳腺炎病因
1、乳汁排通不畅,淤积乳房内。乳汁淤积,排乳不畅是产后乳腺炎发病的主要原因。造成乳汁滞留的原因可能是宝宝吸吮姿势不正确,导致奶水没办法完全被吸出。而宝宝在吸不到乳汁的情況下便会越吸越大力,会将妈妈的乳头咬破,进而造成细菌感染,使细菌进入乳房组织。另外,妈妈在喂奶时用指头挤压乳房,也会阻碍乳汁的流出。
2、孕期忽视了乳头的保养,而使乳头皮肤表皮薄弱易损。由于初产妇的乳头皮肤抵抗力较弱,容易在宝贝的吸吮下造成损伤,使乳汁淤积,细菌侵入。
3、有些新妈咪的乳头发育不良,如乳头内陷,也有碍哺乳的进行。
4、初产妇的乳汁中含有比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更容易引起乳管的阻塞,使乳汁淤积加重。乳汁的淤积又往往使乳腺组织的活力降低,为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创造有利的条件,如不及时疏通极易发生乳腺炎。
小儿腮腺炎病因
其病原体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直径约有90~135nm,系RNA病毒,属副粘病毒。此病毒具有V抗原(病毒抗原)和S抗原(可溶性抗体),感染后1周在患者体内可出现S抗体,2周内达高峰,以后渐下降,可持续存在6~12个月,此抗体不具有免疫保护作用。V抗体出现晚,病后2~3周才可测得,4~5周达高峰,2年后仍可测出,此抗体对病儿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本病毒在乙醇、甲醇、1%来苏液中经数分钟可被杀灭,用紫外线照射可迅速死亡。在冷冻的条件下可生存较久,~45℃ 可生存9个月,4℃可保持活力2个月,在37℃只能生存24小时。此病毒还可在鸡胚羊膜腔和各种组织(人和猴)培养中增殖,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豚、鸡、羊等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
其他病毒也可引起急性腮腺炎的报道日益增多。如A组柯萨奇病毒(1957年Howlett)、副流感病毒(1970 年Zollar)、单纯疱疹病毒(1975年Coffin)、A型流感病毒(1977年Stuart)、乙脑病毒(1981年段恕诚)等。1995年杜维波等报道柯萨奇病毒引起腮腺炎42例。
泪腺炎怎么治
一、泪腺炎的中药治疗
方1:
[配方]五倍子、五味子、胆矾各6克,精盐1.5克。
[用法]将前3味药放入砂锅内加水2碗,煎至1碗,用纱布过滤3次去渣,将精盐下入滤液中,再煎片刻即可。每日用药液洗眼3--5次。
[功效]燥湿收敛。适用于泪腺炎。
方2:
[配方]桑叶、菊花、银花、防风、归尾、赤芍、黄连各等量。
[用法]上药水煎过滤去渣,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眼部患处。
[功效]散风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局部有红肿、羞明等症状的泪腺炎。
二、泪腺炎的西药治疗
急性泪腺炎(acute dacryoadenitis)并不常见,由于感染或特发性炎症使泪腺在短期内出现急性红肿、增大等。原发性感染不常见,常并发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或流行性感冒。急性泪腺炎与泪腺的炎性假瘤的关系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还是两种病变。
慢性泪腺炎(chronic dacryoadenitis)较急性泪腺炎多见,可由急性泪腺炎迁延而来,病情进展缓慢,多为双侧性,也有单侧性肉芽肿性病变致泪腺慢性炎症和缓慢增大。其病因多种,除结膜的慢性炎症,例如沙眼可引起继发性泪腺炎,更多的是由全身性疾病所致,需要对局部肿物切除活检及全身检查治疗确定诊断性质。
1、轻中度感染:
口服阿莫西林,250~500mg/8小时
或头孢氨苄,250~500mg/6小时
2、中重度感染:
替卡西林,3g静注/4~6小时
或头孢唑啉,1g静注/4~6小时
若发生脓肿,需行切开引流。
胰腺炎病因
引起胰腺炎的病因甚多,存在地区差异。
1.胆道系统疾病以胆管结石最为常见,此外,胆道炎症时,细菌毒素释放出激肽可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激活胰腺消化酶引起急性胰腺炎。此外,胆管蛔虫,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纤维狭窄,畸形,肿瘤等均可造成胆总管下端及胰管梗阻,从而导致慢性胰腺炎。
2.酒精或药物长期酗酒可刺激胰液内蛋白含量增加,形成蛋白“栓子”阻塞胰管;同时,酒精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使乳头发生水肿,妨碍胰液排出。有些药物和毒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如硫唑嘌呤、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噻嗪类利尿药、L-天门冬酰胺酶、有机磷杀虫剂等。
3.感染很多传染病可并发胰腺炎,症状多不明显,原发病愈合后,胰腺炎自行消退,常见的有腮腺炎、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败血症等。
4.其他疾病 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合并胰腺炎的机会比正常人明显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及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均可致动脉管腔狭窄,胰腺供血不足。十二指肠克罗恩病波及胰腺时,可使胰腺腺泡破坏释放并激活胰酶引起胰腺炎。胰管阻塞,胰管结石、狭窄、肿瘤等可引起胰液分泌旺盛,胰管内压增高,胰管小分支和胰腺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间质,引起急性胰腺炎。少数胰腺分离时主胰管和副胰管分流且引流不畅,也可能与急性胰腺炎有关。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皮质素可增加胰腺的分泌量及黏稠度,导致胰液排泄障碍,压力增高引起胰腺炎。
5.营养障碍 低蛋白饮食可导致慢性胰腺炎,多见于东南亚、非洲及拉丁美洲各国。近年发现高脂摄入与胰腺炎发病间存在相关性,动物实验亦证明,高脂摄入使胰腺敏感而易发生慢性胰腺炎。欧美、日本的病人常与高脂摄入量有关。
6.遗传因素 遗传性胰腺炎(hereditary pancreatitis)较少见,属染色体显性遗传。精神、遗传、过敏和变态反应、糖尿病昏迷和尿毒症时也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因素。
7.外伤与手术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只有在创伤严重或损伤主胰管后方可能引起慢性胰腺炎。
成人腮腺炎病因
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成人腮腺炎症状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3、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症状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成人腮腺炎症状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重症者腮腺周围组织高度水肿,使容貌变形,并可出现吞咽困难。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时受累,或单独出现。颌下腺肿大,表现为颈前下颌肿胀并可触及肿大的腺体。舌下腺肿大可见舌及口腔底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婴儿为什么容易感染泪腺炎
泪腺炎一般情况下是因为鼻泪管堵塞引起的,很多准爸妈遇到这个问题会显得十分无助,这个时候切记别自乱阵脚。泪腺炎只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新生儿疾病,只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就可以慢慢好转。
一般情况新生儿泪腺炎比较多见是慢性泪腺炎,而且一般发病多为单侧,表现为眼汪汪,有的也会伴有淡黄色的脓液流出。引发新生儿泪腺炎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继发性泪腺炎、原发性泪腺炎及结核性泪腺炎等,不过不管是由什么病因的引起的泪腺炎,最后都是会引发成慢性泪腺炎或者是急性泪腺炎这两种。
很多新生儿的泪道不是一出生就可以畅通的,很多新生儿在出生的时候,他们的鼻泪管出口处会有一些膜状的物质封闭,一般在新生儿出生3~4周就可以自动破裂了。
不过也有极少数的新生儿,它的膜状物较为厚,在新生儿产生泪水时膜状物不会破,这样就会造成泪道阻塞,如果一旦泪道阻塞受到阻塞的话,那么泪水就会留在泪囊内,这样一个情况的话,一旦一久就会导致细菌的生长繁殖,容易受到了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