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病因
流行性腮腺炎病因
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3、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一)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paramyxovirusparotitis)与副流感新城、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属于副粘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1934年自患者唾液中分离得,并成功地感染猴及“志愿者”。病毒直径约为85~300nm,平均140nm。对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1%来苏、乙醇、0.2%福马林等可以在2~5min内将其灭活;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本病毒耐寒,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50~-70℃可活1年以上,在4℃时其活力可保存2个月,37℃时可保持24小时,在55~60℃的条件下20分钟即会死亡。该病毒只有人类中发现但可在猴、鸡胚羊膜和各种人和猴的组织培养中增殖。猴对本病最易感该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
腮腺炎病毒的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protein)具有可溶性抗原(S抗原)其外层表面含有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和一种血凝素糖蛋白(hemagglutininglycoprotein)具有病毒抗原(V抗原)。S抗原和V抗原各有其相应的抗体。S抗体于起病后第7d即出现并于二周内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可保持6~12个月可用补体结合方法测得,S抗体无保护性。V抗体出现较晚起病2~3周时才能测得,1~2周后达高峰,但存在时间长久可用补体结合,血凝抵制和中和抗体法检测,是检测免疫反应的最好指标V抗体有保护作用。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论发病与否都能产生免疫反应,再次感染发病者很少见。于病程早期可自唾液、血液、脑脊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腮腺炎病毒。本病毒很少变异,各毒株间的抗原性均甚接近。
(二)发病机制
多认为该病毒首先侵入口腔粘膜和鼻粘膜在上皮组织中大量增殖后进入血循环(第一次病毒血症),经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组织,并在其中增殖再次进入血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并侵犯上次未受波及的一些脏器。病程早期时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血尿、乳汁、脑脊液及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到腮腺炎病毒。有人分别人胎盘和胎儿体内分离出本病毒。根据本病患者在病程中可始终无腮腺肿胀而脑膜脑炎、睾丸炎等可出现于腮腺肿胀之前等事实,也证明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口鼻粘膜经血流累及各种器官组织的观点。也有人认为病毒对腮腺有特殊亲和性,因此入口腔后即经腮腺导管而侵入腮腺,在腺体内增殖后再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累及其他组织。各种腺组织如睾丸卵巢、胰腺、肠浆液造酶腺胸腺、甲状腺等均有受侵的机会,脑脑膜、肝及心肌也常被累及,因此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脑膜脑炎是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后果,自脑脊液中可能分离出病原体。
流行性腮腺炎是可以预防的
1.接种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目前有麻腮疫苗、麻风腮疫苗。需要注意的是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白过敏者。
2.使用口罩
因腮腺炎病毒对外界抗力低,故不需终末消毒,但对污染的饮食用具应煮沸消毒。流行季节合理应用口罩可切断其传播途径。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3.养成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孩子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加强孩子营养,并鼓励孩子加强体育锻炼,根据天气冷暖及时添减衣服。一旦孩子发病,切莫隐瞒病情坚持上课,造成学校传染病的传播流行。预防腮腺炎,主要应做到平时注意自我保健,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使自己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4.隔离病患
避免孩子与流行性腮腺炎病人接触,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患病期暂时不要去上学,在家里或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患者可以口服板兰根,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多饮水,吃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不要吃带有刺激性的食物,要做到合理营养、注意休息。复课时必须出具医院的诊断证明。
健康提醒:
青少年和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虽然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发病7-10天会痊愈,但发病期间,患者会感到腮腺肿痛,有可能引起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造成病人的不适。因此,做好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工作,能降低被传染的概率。如果孩子体质比较弱,还可以在流行性腮腺炎高发期间使用药物预防,用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饮用6天,能够有效提高抵抗力,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感染。
腮腺炎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流行性腮腺炎的
危害并不是腮腺炎本病的危害,而是由腮腺炎引发的并发症的危害。流行性腮腺炎容易引发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1.流行性腮腺炎容易导致神经系统疾病 流行性腮腺炎引发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有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性神经炎脊髓炎,更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引发耳聋。
2.流行性腮腺炎容易引发生殖系统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也容易引发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肾炎、心肌炎等生殖系统疾病。
对于流行性腮腺炎引发的生殖系统的疾病大都发生在青春期后的患者,孩子比较少见。 所以流行性腮腺炎对儿童少年期的孩子的危害在于引发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所以我们提醒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好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
酸辣刺激是腮腺炎儿童的禁忌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任何年龄的人均可以得这种病,但以4~15岁学龄前与学龄期的儿童发病率较高。本病的传染性比较强,常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发生流行。目前,我国有的地区已经开展了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接种,起到了保护作用,不仅降低发病率,并发症也有减少。
冬春交替时节,正是“腮腺炎”的高发期。专家提示,腮腺炎患儿多喝水可加速退热及毒素排出,同时患病期间还应注意避免食用过于酸辣刺激及干硬食物,以免加剧腮腺疼痛。
“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此病以飞沫传播为主,早期“痄腮”患儿或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患者有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等症状,腮腺出现一侧或两侧肿胀,并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表面灼热及触痛。
专家提示,腮腺炎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患腮腺炎的原因
1.感染性
急性细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常见病因为腮腺分泌机能减退者如机体抵抗力及口腔生物学免疫力降低者、手术禁食者等、腮腺导管口堵塞及腮腺淋巴结炎、邻近组织炎症波及。
病毒性腮腺炎:常见腮腺炎病毒,还可见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
2.免疫性
如干燥综合征、米库利奇病等可引起慢性自身免疫性腮腺炎。
3.堵塞
主要腮腺管及分支堵塞继而引起细菌感染,多见涎腺结石、黏液栓及较少见的肿瘤,多见良性肿瘤。
4.病因未明
慢性非特异性腮腺炎、复发性儿童腮腺炎、变性型涎腺肿大症等,极少由某些药物引起。
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
“流行性腮炎俗称痄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引起,其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随着寒假结束,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生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上升。特别是学校和托幼机构,当前应提高流行性腮腺炎防治意识。
有效地预防流行性腮腺炎,需要公众对流行性腮腺炎这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腮腺炎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在感染人体后经过8-30天(平均18天)的潜伏期引起发病。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
流行性腮腺炎你知道多少
流行性腮腺炎是怎样传播的?
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一般认为潜伏期末至腺肿消退均有传染性,约7-10天,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空气飞沫侵入人体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并由唾液排出。被唾液所污染的食具、玩具等在短时间内接触儿童的口腔能引起感染。另外有些人感染后有轻型症状或无症状属隐性感染也同样具有传染性。
流行性腮腺炎发生在哪个季节?
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较多。
流行性腮腺炎有什么临床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约8-30天,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先觉一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2-3天后,另一侧腮腺也肿痛,肿块以耳垂为中心,边缘界限不清。表面发热,手压时有弹性感和压痛。4-5天逐渐消退。少数病人有时可有颌下腺和舌下腺肿胀疼痛。
流行性腮腺炎怎样进行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应注意口腔清洁,多饮开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咀嚼,禁食辛辣食物,保证营养。氦氖激光局部照射,能减轻局部胀痛,并可缩短肿胀时间。并发高热、头痛、呕吐者,可视病情,对症处理。
流行性腮腺炎怎样预防?
管理传染源: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当隔离至腮肿消退为止。学校开展晨检制度,发现有发热、腮腺肿大的学生要及时隔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的学校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放学后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宜举行大型集体活动。
保护易感人群:可通过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用于预防。学校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在患病期间的时候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腮腺出现肿痛,患者在吃饭的时候需要动腮腺,这个时候患者就会表现出疼痛,所以患者要及早进行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预后良好。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对于流行性腮腺炎这种疾病也是分为好几种的,这主要是通过病因来区分的,腮腺炎患者一旦被发现了之后就要马上进行治疗,否则容易引发其他的一些并发症,比如说男性容易患睾丸炎,女性则比较容易患卵巢炎,可见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危害是非常大的。
流行性腮腺炎传播途径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腮腺肿胀时传染性最强。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主要侵犯腮腺。腮腺位于两侧面颊部耳垂的周围。除腮腺外,病毒也可侵犯其他的腺体组织和器官,如胰腺、性腺,脑组织、心脏、关节等。流行性腮腺炎冬春季高发,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腮腺炎不能吃什么
避免刺激性食物,加强营养即可。流行性腮腺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侵犯人体所造成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而其感染后一般形成的抗体会终身免疫,所以不会再患这个病了。但还有一种化脓性腮腺炎,是细菌感染造成,这种与免疫无关,可多次发,治疗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