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者未必患了糖尿病
高血糖者未必患了糖尿病
当血糖值高过规定的水平时就会形成高血糖症。当空腹(8小时内无糖及任何含糖食物摄入)血糖高于正常范围,称为高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值4.0-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正常范围7.8mmol/L,也可以称为高血糖。
高血糖不是一种疾病的诊断,只是一种血糖监测结果的判定,血糖监测是一时性的结果,高血糖不完全等于糖尿病。
糖尿病则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
糖尿病诊断标准
2010年制定了新的ADA糖尿病诊断标准,较之过去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弱化了症状指标,更多人纳入糖尿病范畴,得到早期诊治。
1、糖化血红蛋白A1c≥6.5%*。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高血糖≠糖尿病
高血糖是各种糖尿病必不可少的主要特征之一,但高血糖并不是糖尿病。只能说明人体内血糖高,一般情况下高血糖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除各种类型糖尿病外,一些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肝炎、脂肪肝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头颅骨折、脑病、脑膜炎等引起颅内压升高时均可使血糖升高。
另外,有些机能性原因亦可发生高血糖,如:食饵性高血糖,肝糖元分解增加,代谢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中风、严重创伤、狂燥、大出血等应激状态,都可以导致高血糖。
所以,高血糖不等于糖尿病,但是高血糖却也是糖尿病发病的前兆,所以一旦出现高血糖还是要到医院进行治疗的。
眼睛发痒是怎么回事 温馨提示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眼底病变。据统计,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35%~51.3%,病程10~14年者患病率26%,15年及以上者为63%,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几乎都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失明危险。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人群,医疗技术已无能为力。因此糖尿病只要确诊,就应到眼科医院检查眼底,并保证每年一次检查。患糖尿病5年以上者,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一旦眼前有出现“漂浮物”、“蝌蚪”、“闪光感”或视力下降等出现,要马上就诊。
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糖高呢
1.控制总热量:糖尿病的饮食中比较关键的是要控制摄取的食物总量,来维持患者的体重在一定的范围呢,尽量不要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一般老年,每日摄人热量在1500~1800千卡,胖人宜减少到1200~1500千卡。其中碳水化物占总热量60%左右,相当于主食300~400克。粗杂粮中的糖类分解较缓慢,适于糖尿病人。
2.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要充分: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是人体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它还可以降低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可以有效的保持血糖值平衡。因进食量减少可引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应不足,故宜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类含果糖较多,血糖控制不好时最好免食。
3.防治并发症:糖尿病的病程通常比较长,不少糖尿病患者很担心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因为它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很大。而对并发症应该如何预防呢?食物中必须控制胆固醇含量,一般不超过300毫克/日,相当于每日一个鸡蛋。少食或不食动物油脂及含胆固醇高的动物脏腑类食物。糖尿病病人还易并发肾功能不全,要经常检查尿蛋白。
如何判断糖尿病早期
1、如何判断糖尿病早期
糖尿病前期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状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临床上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两类,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其临床判定标准为: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7.8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6.1mmol/l及<7.0mmol/l、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7.8mmol/l。虽然尚未进入糖尿病期,但igr并非意味着是一种轻病,作为糖尿病的前期阶段,同2型糖尿病一样,同样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损害,是2型糖尿病高风险的预示因素。
目前我国有总数多达4000万的igr人群,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资料显示,igr人群发展为糖尿病比例为正常血糖者的8倍多。
2、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
第一,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不管是否有遗传背景,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因素,高龄的人一定比低龄的人容易得糖尿病。由于发病年龄的提前,以往强调45岁,现在40岁以上的人都要警惕自己有患糖尿病的可能,每年体检的时候应注意自己空腹血糖。
第二,遗传背景。凡是有糖尿病家族背景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最新的调查发现,父母为糖尿病患者,子女更容易患糖尿病,而兄弟姐妹中已经有糖尿病患者的患病风险更高。因此对糖尿病家族史的了解非常重要。除此以外,本次调查统计还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家族史或心肌梗死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比无家族史高,但没有糖尿病家族风险大,所以凡是有这几种疾病家族史者的后代,较易得糖尿病。
第三,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大,如果仅为四肢发达,腹部并不胖还好,因为皮下脂肪、臀部、腿部容易存脂肪酸,不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而四肢不胖,只肚子胖的,为腹型肥胖,诊断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除上述因素,已有高血压,血压高于140/90mmHg,或者空腹甘油三酯水平高,或者在妊娠期间有高血糖,或者有生8斤以上孩子的妇女均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
第四,心血管病人伴随糖尿病风险高。在前几年欧洲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心脏病的高血糖的调查,在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测定血糖,发现2/3有高血糖,其中一半已经是糖尿病,另一半是糖尿病前期,提示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是冠心病患者中伴随1/3糖尿病,1/3糖尿病前期。基于这个结果,中国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神经疾病科、脑血管疾病科也作过调查,发现了相似结果,也就是说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有2/3到达了高血糖状态,高血糖程度不同,约有一半达到糖尿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伴随率非常高。
糖尿病怀孕了能要吗
糖尿病怀孕孩子可以要。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怀孕期间血糖可能继续上升,对母体和胎儿都有一定的危害,容易导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容易发生胎死宫内的现象,所以糖尿病人怀孕期间需要打胰岛素控制血糖;再者,患糖尿病的孕妈妈,胎儿往往较大,容易出现难产,即便顺利娩出,也容易出现新生儿低血糖,或者巨大儿的现象。
大家重视的糖尿病肾病护理
1、控制高血糖:从患糖尿病起就应积极控制高血糖,而且一定要严格达标。血糖控制越理想,患糖尿病肾病的机会越低。达标值: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血糖<8。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6。5%。这是糖尿病肾病的护理的重要方面。
2、控制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都是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因此有血脂紊乱者,糖尿病肾病的护理应进行调脂治疗。达标值:总胆固醇<4。5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2 6="">1。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1。5毫摩尔/升。
3、定期体检:糖尿病肾病是无声的杀手,早期无任何症状。因此必须坚持定期体检,其中特别要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这也是糖尿病肾病的护理要点。
4、合理膳食: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糖尿病肾病的护理应根据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限量。少盐饮食可帮助控制血压和水肿。补充铁质、钙质,有助于肾脏的恢复。
瘦的人患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血脂超标
高血脂和糖尿病存在相同的致病因素——胰岛素抵抗;一旦血脂升高就离糖尿病不远了。
研究显示,正常体重、体内脂肪含量却超标者患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和死亡的风险高于其他人群。
昆虫胰岛素的适用人群有哪些
1、糖尿病高血糖者,轻型糖尿病预防和治疗者,1型糖尿病正在注射胰岛素者。
2、高血糖人群有明显并发症,血糖居高不下者
3、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等症状者。
4、测试尿糖呈阳性或血糖偏高者。
5、有高血糖引起的疲倦乏力、失眠、浮肿、眩晕、四肢病变、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皮肤瘙痒、视力间断性模糊等各型糖尿病者。
6、伴有高血糖、高血脂者。
7、常年服用其它药物效果不明显,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患者。
8、2型糖尿病相应症状者。
哪些人需要检查血糖
有些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高于常人,需要经常做血糖检查。
1、超重肥胖人群;
2、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这类人群糖代谢异常率高,更易患糖尿病;
3、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人;
4、超过30岁的妊娠期妇女。怀孕期间患糖尿病或生过8斤以上巨大儿的人;
5、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压力大的人群;
6、糖皮质激素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精神病史、服用抗抑郁药品等也是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因素;
7、年龄45岁。
吃马蹄的禁忌人群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饮食应当控制糖分的摄入,而马蹄味道甘甜,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糖分及淀粉,糖尿病患者若是进食过多,则可能会导致体内血糖出现波动,不利于对血糖的控制,甚至还可能会引起头痛、眼花、手麻等高血糖反应,因此建议患糖尿病者最好少吃或不吃马蹄。
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高
1、饮食量大:
一些1型糖尿病人因工作等众多原因,养成了暴饮暴食的坏毛病。图一时之快,完全不顾及自己身体的感受,这样口福是满足了,可身体其他器官可就受苦了。所以,专家提醒1型糖尿病人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一定要有节制。
2、外伤感染:
病毒感染、有创伤或手术,感染发热,严重精神创伤,呕吐,失眠,生气,焦虑,烦躁,劳累,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应激情况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情绪多变:
由于1型糖尿病人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所以会使很多人出现暴躁等及其不稳定的情绪,而处于应激状态的话,也是很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淡定,不要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