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样预防病毒性肝炎

怎样预防病毒性肝炎

对于甲肝、戊肝,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因此预防关键是防止粪口传播,加强水源保护以及食品,如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的管理。

乙肝、丙肝、丁肝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因此要预防这一类型的肝炎,就要避免与这些人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接触这一部分的血液,以及乙肝母亲患者,要抗乙肝病毒治疗,避免新生儿感染乙肝。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呢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让我们共同了解:

1、管理传染源。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隔离是病人暂时不与外界接触,单独在家休息治疗。病人应自觉进行隔离,不要把肝炎病毒传染给别人,防止肝炎的传播、蔓延。急性黄疽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必须做到:

(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

(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具、水碗、脸盆、毛巾、便盆等也与健康人分开使用。病人要单独吃饭,剩余的食物不要给他人吃。也不要给其他人拿直接入口的食物和东西,如香烟等。

(3)病人的书报、刊物、物品、玩具等不要借给他人传阅、玩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传借别人。

(4)在病人隔离期间,邻居、亲友不要到病家串门,尤其儿童不要与病人一起玩耍,不要到公共场所,更不要到饮食部门用餐。

2、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5类人易感病毒性肝炎需提高警惕

病毒性肝炎是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恶心、肝区疼痛、乏力作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出现黄疸、发热及肝大伴有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我国人数较多,预防该病是我国卫生健康的主题。病毒性肝炎的分型较多,不同分型易感群体是不同的,但是有5大类人群是最容易感染肝炎的群体,这五类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免疫力低下人群

各个年龄阶段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都是患有病毒性肝炎的高发人群,由于病毒入侵机体,免疫力低下者不能够及时进行识别,消除肝炎病毒,导致机体感染并且携带了肝炎的病毒。

2、医护工作者

由于医护工作人员每天都可能直接接触到患有病毒性肝炎的群体的血液或是分泌物,因此,医护工作者是最直接接触到感染源的群体。

3、儿童

婴幼儿免疫系统尚不成熟,当病毒性肝炎侵袭小儿机体时,不能够及时做出判断识别及清除病毒性肝炎,又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导致机体长期携带病毒感染源。

4、孕妇

由于妊娠期间,母体必须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孕妇的肝脏负担会加重,抗病毒的能力会逐步减低,这给了病毒性肝炎可乘之机,病毒性肝炎很容易入侵人体,又不能够被及时消除,因此,孕妇成为了易感人群。

5、老年人群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老化,身体的各项机能也逐步退化,免疫能力也随之下降。身体的内脏,尤其是肝脏功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肝脏的血流量逐步减少,肝脏具备的吸收、代谢、解毒的功效也随之减弱。必须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清除,因此,老年人也变成了容易患病毒性肝炎的人群了。

补充阅读:预防病毒性肝炎措施

1、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甲型、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染,因此,必须阻断该传播途径,增强对水源的保护以及监控食品、个人卫生,加强对粪便的管理。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液体传播,因此,必须阻断该传播途径。对于献血者进行严密筛查,必须掌控输血以及血制品的应用,若是发现有针刺感染或是伤口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时,可以采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器介入性检查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控制母婴传播的发生。

2、管理传染源

对于急性甲型肝炎进行有效隔离直至传染源消失,慢性肝炎以及无症状、HBV、HCV携带者禁止献血及从事餐饮工作、幼托等工作,HBV阳性者,依据其症状、实验室结果,进行治疗和管理。

3、保护易感染人群

人工免疫中的主动免疫成为预防肝炎的根本性措施,某些病毒性肝炎由于基因异质性,至今仍未发现可以广泛应用的疫苗。甲肝和乙肝疫苗已投入使用,效果显著,对于感染甲肝及乙肝的孕妇而言,胎儿在出生后24h内进行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再加上接种一支乙肝疫苗,出生一个月以后再次注射HBIG和疫苗。

病毒性肝炎,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的原则,避免发生流行。

病毒性肝炎预防

控制传染源 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肤试验、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对带血清的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如何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肝炎

和其他一些病毒性传染疾病一样,病毒性肝炎也能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因此,预防病毒性肝炎,及时接种疫苗很重要。另外,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及适当的运动,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少饮酒,最好戒酒。治疗病毒性肝炎,宜早不宜迟,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才是防治病毒性肝炎的上策。当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时,应及时去正规肝病医院排查并治疗。

肝硬化在预防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肝硬化病因虽多,但总以病毒性肝炎和长期酗酒为主要原因。针对病毒性肝炎,应积极预防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把住病从口入关,尽量避免受血;一旦发病,在急性期应在正规专科医疗机构积极治疗;在慢性期,应定期复查,一旦发现有病毒复制或者肝功能异常,应及时治疗、遵医嘱坚持治疗。针对酒精性肝炎,应严格戒酒,坚决避免复饮。针对药物性肝炎,应积极查明药物名称,避免再次使用。

中医认为肝脏的功能是“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并认为“肝为疲极之本”,临床观察也证实,情绪剧烈波动、长期抑郁以及劳累是肝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或者主要诱因。所以乐观情绪、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在预防和治疗肝病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应予以高度重视。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呢

预防:病毒性肝炎做为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的传染病,其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传染源。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隔离是病人暂时不与外界接触,单独在家休息治疗。病人应自觉进行隔离,不要把肝炎病毒传染给别人,防止肝炎的传播、蔓延。急性黄疽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必须做到:

(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

(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具、水碗、脸盆、毛巾、便盆等也与健康人分开使用。病人要单独吃饭,剩余的食物不要给他人吃。也不要给其他人拿直接入口的食物和东西如香烟等。

(3)病人的书报、刊物、物品、玩具等不要借给他人传阅、玩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传借别人。

(4)在病人隔离期间,邻居、亲友不要到病家串门,尤其儿童不要与病人一起玩耍。

(5)病人在患病期间不要串门,不要到公共场所,更不要到饮食部门用餐。治疗肝病最好医院是哪里?

慢性肝炎也有传染性,应同样注意隔离。对于甲型肝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注意观察,一般观察45天,没有发病的才可视为健康人。另外,加强对从事饮食业、托幼工作人员和献血人员的检查也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环节。

2、切断传播途径。

(1)提倡用流动水洗手,注射时要一人一针一管,用后高压或煮沸消毒;不使用他人生活用具,搞好个人卫生。

(2)非必要时不输血及血制品;输血员要进行筛选。

(3)消毒也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消灭传染源的另一方法。肝炎病人确诊后,病家应及时做一次较彻底的消毒,食具、漱口用具、毛巾等要煮沸30 分钟,家具、物体表面、地面要用3%漂白粉液擦拭。病人的粪便要用漂白粉(粪便4份,漂白粉1份)或生石灰(粪便1份,生石灰1份)进行搅拌后放2小时倒掉。病人使用的便器要专用,使用后,用3%漂白粉水浸泡2小时后再洗刷。病人和大家应做到饭前、便后用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洗手2分钟。

3、保护易感人群。

病毒性肝炎能治愈吗?病毒性肝炎能传染吗?只要我们能够远离这些传染源,就可以预防病毒性肝炎。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卫生,这样才能更彻底的预防疾病。

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1、管理传染源。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隔离是病人暂时不与外界接触,单独在家休息治疗。病人应自觉进行隔离,不要把肝炎病毒传染给别人,防止肝炎的传播、蔓延。急性黄疽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必须做到:

(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

(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具、水碗、脸盆、毛巾、便盆等也与健康人分开使用。病人要单独吃饭,剩余的食物不要给他人吃。也不要给其他人拿直接入口的食物和东西,如香烟等。

(3)病人的书报、刊物、物品、玩具等不要借给他人传阅、玩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传借别人。

(4)在病人隔离期间,邻居、亲友不要到病家串门,尤其儿童不要与病人一起玩耍,不要到公共场所,更不要到饮食部门用餐。

2、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病毒性肝炎

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也不尽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戊型肝炎早期肝脏的炎症主要有HEV直接致细胞病变,而在病毒清除期肝细胞的病变主要由HEV诱导的免疫反应引起。

传播途径:

一般在发达国家以散发病例为主,发展中国家以流行为主。自1980年后中国新疆地区曾有数次流行,其他各地均有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报告,约占急性散发性肝炎10%,至少已有6个省市自治区曾报告发生戊型肝炎暴发流行。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

病毒性肝炎传染源:

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但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

如何预防肝癌 防肝炎

使用肝炎疫苗预防肝炎从而预防肝癌已成为预防肝癌极有希望的途径之一。现已证实,乙型肝炎疫苗预防肝炎是有效的。从全面看,则需考虑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的预防。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除注射疫苗外,还需注意其他传播途径的控制,如饮食、手术、输血、注射、针灸和理发等。

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对乙型和丙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肤试验,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对带血清的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血液制品应予严格检测,如HBV标志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

对与急性起病的甲型肝炎病人接触的易感人群,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有相当保护作用,注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应在接触后7天内注射),剂量为0.02~0.05ml/kg,肌注,甲型肝炎疫苗(甲肝疫苗)已在不少国家研制成功,并取得了一定效果,1986年Provost等应用甲肝减毒活疫苗对11名志愿者接种,结果10名出现甲型肝炎抗体(甲肝抗体),我国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等应用甲肝减毒活疫苗于12名易感者,结果12人均产生甲肝抗体,近期使用后,取得了预防甲型肝炎较好的效果,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系由纯化HBsAg制成,制品内要求不含Dane颗粒,检不出HBcAg,HBeAg和DNA多聚酶以及其他各种病毒,我国已正式生产,国产乙肝疫苗应用于成年人278例,学龄前儿童1183例及新生儿318例,接种后抗-HBs(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6%(267/278),96.6%(1143/1183)及96.2%(306/318),该疫苗对幼儿免疫后保护率在接种后12个月为76.7%,24个月为100%,36个月为86.4%,乙肝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对婴儿的保护率可提高至95%以上,乙肝疫苗使用方法:新生儿出生当天,生后1个月与6个月各肌注10~30μg,成人剂量为第一次20~30μg,以后1,3,6月各肌注20~30μg,首次注射1年后加强接种1次,剂量为20~30μg,HBIg用法为新生儿出生2~12小时内肌注高滴度(>1∶100,000)HBIg1ml,以后在3个月和6个月时各注射1次,剂量同上。

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1.管理传染源

对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至传染性消失,慢性肝炎及无症状、HBV、HCV携带者应禁止献血及从事饮食幼托等工作,对HBV标志阳性肝病患者,要依其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进行治疗和管理指导。

2.切断传播途径

甲、戊型肝炎重点防止粪-口传播,加强水源保护食品及个人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加强献血员筛选,严格掌握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如发现或怀疑有伤口或针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时,可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器介入性检查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控制母婴传播。

3.保护易感人群

人工免疫特别是主动免疫为预防肝炎的根本措施,然而有些肝炎病毒(如HCV)因基因异质性,如今尚无可广泛应用的疫苗。甲肝疫苗已开始应用,乙肝疫苗已在中国推广取得较好的效果,对HBsAg、HBe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于出生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接种一次乙肝疫苗,于出生后1个月再注射HBIG和疫苗。

对病毒性肝炎要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及早处理,以防止流行。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

1。管理传染源。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隔离是病人暂时不与外界接触,单独在家休息治疗。病人应自觉进行隔离,不要把肝炎病毒传染给别人,防止肝炎的传播、蔓延。急性黄疽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必须做到:

(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

(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具、水碗、脸盆、毛巾、便盆等也与健康人分开使用。病人要单独吃饭,剩余的食物不要给他人吃。也不要给其他人拿直接入口的食物和东西如香烟等。

(3)病人的书报、刊物、物品、玩具等不要借给他人传阅、玩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传借别人。

(4)在病人隔离期间,邻居、亲友不要到病家串门,尤其儿童不要与病人一起玩耍。

(5)病人在患病期间不要串门,不要到公共场所,更不要到饮食部门用餐。

慢性肝炎也有传染性,应同样注意隔离。对于甲型肝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注意观察,一般观察45天,没有发病的才可视为健康人。另外,加强对从事饮食业、托幼工作人员和献血人员的检查也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环节。

2。切断传播途径。

(1)提倡用流动水洗手,注射时要一人一针一管,用后高压或煮沸消毒;不使用他人生活用具,搞好个人卫生。

(2)非必要时不输血及血制品;输血员要进行筛选。

(3)消毒也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消灭传染源的另一方法。肝炎病人确诊后,病家应及时做一次较彻底的消毒,食具、漱口用具、毛巾等要煮沸30分钟,家具、物体表面、地面要用3%漂白粉液擦拭。病人的粪便要用漂白粉(粪便4份,漂白粉1份)或生石灰(粪便1份,生石灰1份)进行搅拌后放2小时倒掉。病人使用的便器要专用,使用后,用3%漂白粉水浸泡2小时后再洗刷。病人和大家应做到饭前、便后用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洗手2分钟。

3。保护易感人群。

(1)注射人体免疫球蛋白;适用于接触甲型肝炎的儿童,注射越早越好。

(2)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用于阻断母婴传播。以上两种都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4。食药预防。可选用以下任何一方水煎服,连服7一10天。

(1)茵陈篙30克,生甘草10克。

(2)决明子15克,贯众15克,生甘草10克。

(3)茵陈篙30克,凤尾草30克。

(4)茵陈篙30克,大枣10枚。

附:3%漂白粉水配制方法:取漂白粉500克,先加水调成糊状,然后加水到5000克,盖好放置24小时后取上清液2份,加水7倍即可配好使用。

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措施

病毒性肝炎它是一类疾病,具体来说包括五种,分别是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每种疾病它的传播途径都不相同,因此预防方法各不一样,具体来说甲肝、戊肝,它是一种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也就是说主要是吃了有甲肝、戊肝病毒感染的水和生冷的食物,食物没有彻底加熟,导致发病。

而乙肝、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性接触来传播,乙肝、丙肝预防就是要禁止接触这些病人的血制品,不安全性行为等。

怎样预防病毒性肝炎 管理传染源

对于急性甲型肝炎进行有效隔离直至传染源消失,慢性肝炎以及无症状、HBV、HCV携带者禁止献血及从事餐饮工作、幼托等工作,HBV阳性者,依据其症状、实验室结果,进行治疗和管理。

相关推荐

肝脏疾病的误区

误区一肝脏疾病就是肝炎 肝脏疾病的范围很大,其中感染性疾病占主要部分.不仅有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还有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疟疾和阿米巴病),肝脓肿、肝脏肉芽肿变、肝胆系结核感染、麻风病、立克次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回归热、肝梅毒.真菌感染、黑热病、华支睾吸虫病、胆道蛔虫病和肝蛔虫症、肝包虫病、胆道梨形鞭毛虫感染。另外,许多全身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小面积的局灶性肝脏坏死性炎症。 除了感染因素之外,其他非感染性因素也可以引起肝脏的改变。 ●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 ●药物和毒物引起的肝损伤,如药

治疗病毒性肝炎

定义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为常见。 西医病名 定义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为常见。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 病理生理 第一阶段病毒复制期,该阶段是病毒经血液直接侵犯心肌,病毒直接作用,产生心肌细胞溶解作用。第二阶段免疫变态反应期。对于大多数病

病毒性肝炎不能吃什么

病毒性肝炎不可以乱吃东西,否则,极容易就会诱发病情恶化,病毒性肝炎常见的有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等五种,其中最为熟知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即我们常说的乙肝。 既然饮食不合理会导致病情恶化,那么,病毒性肝炎不能吃什么,病毒性肝炎吃什么会诱发病情恶化呢? 病毒性肝炎应严格戒烟,酒,过多的甜食也不可以,也不能吃辛辣食品,为了自身病情着想,也不要盲目进补,禁忌油腻,油炸食物等,这些饮食方面的习惯,如果不注意,都会有诱发病情恶化的可能。 病毒性肝炎最重要的是要做

病毒性肝炎检查

1、肝功能检测 (1)血清酶学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细胞中的浓度比血清高104倍,只要有1%肝细胞坏死可使血清浓度升高1倍,急性肝炎阳性率达80%-10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心肌中浓度最高,故在判定对肝功能的影响时,首先应排除心脏疾病的影响。AST 80%在肝细胞线粒体内,一般情况下,肝损伤以ALT升高为主,若血清AST明显增高,常表示肝细胞严重坏死。线粒体中AST释放入血,血清转氨酶增高的程度大致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平行,但重症肝炎时,可出现胆红素不断增高,而转氨酶反而下降,即胆酶

什么是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顾名思义,就是因为中毒导致的肝脏炎症,而肝脏炎症导致肝细胞损害,引起肝脏解毒剂合成各种物质的能力减退,出现转氨酶升高及其他相关症状 病毒性肝炎,就是因为病毒感染肝脏所致,一般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最常见的是乙肝病毒所致,中毒性肝炎一般中毒因素有药物、农药、化学物质等,不会传染,而病毒性肝炎会传染,预防主要是积极注射乙肝疫苗,不要去接触有毒物质

虫草的功效与作用 增强肝脏功能

肝脏在每次解毒作用时都会被毒害物质侵害损伤,时间久了,毒害损伤严重之后便会出现肝脏的纤维化,冬虫夏草含有虫草多糖脂质体,具有一定保护肝脏的作用,能减轻毒害物质对肝脏的损伤,能预防肝脏的纤维化,同时还能增强肝脏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作用,能预防病毒性肝炎

肝脏疾病的五大错误认识

误区一——肝脏疾病就是肝炎 肝脏疾病的范围很大,其中感染性疾病占主要部分。不仅有常见的病毒性肝炎,还有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疟疾和阿米巴病),肝脓肿、肝脏肉芽肿变、肝胆系结核感染、麻风病、立克次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回归热、肝梅毒。真菌感染、黑热病、华支睾吸虫病、胆道蛔虫病和肝蛔虫症、肝包虫病、胆道梨形鞭毛虫感染。另外,许多全身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小面积的局灶性肝脏坏死性炎症。 除了感染因素之外,其他非感染性因素也可以引起肝脏的改变。 ●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 ●药物和毒物引起的肝损伤,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

乙肝一般是不会通过吃饭传染的,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染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它不仅仅危害患者本身的健康,还可能对身边的人造成危害,若不治疗,部分患者会病情加重,甚至出现肝硬化、肝癌发生,所以患者要根据自身病情积极对症治疗。 患者在治疗时如果选择正规专业的医院,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治疗误区,那么,肝病康复是有希望的。平时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抽烟喝酒,以免加重肝脏负担,致使病情恶化。 会传染,但是一般的生活中是不会传染的,在吃饭

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临床表现 甲型肝炎病初,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思饮食,

预防肝炎传染的方法

一、想要疾病远离自己,在生活中最好就是要做好疾病的预防,这样才会远离疾病的发生。就是要不断的加强发生的献血员的治理;最好就是加强医源性传播的治理;以及是进行对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或者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携带者留意隔离,卫生用品分开用。患者的衣物清洗时用84消毒液浸泡或用过氧乙酸浸泡,患者的餐具逐日用开水煮透消毒。居室可用高锰酸钾少许甲醛约70ML,即可产生刺鼻的浓烟,封闭门窗熏室内物品。 二、健康是自己争取来的,毕竟发生疾病是需要治疗的,只有治疗才会有希望康复。健康者应该及时的吗,积极到正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