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刺大横穴怎么操作正确

针刺大横穴怎么操作正确

大横针刺方法

简易取穴:仰卧位,由两乳头向下作与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再由脐中央作一水平线,三线之间两个交点即是大横穴。

进针深度:针0.7-1.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10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大横的作用与功效

类属:足太阴脾经。

功效:通调腑气,理气止痛,温中散寒。

作用:治疗多种大肠疾病,以及调理多汗,四肢痉挛,肚腹肥胖症。

主治病证:寒邪,湿热蕴结中焦,腑气不通之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大肠秘结诸病证。

常用配伍疗法

配阴陵泉治疗腹痛;配上巨虚治疗痢疾;配天枢,足三里治疗便秘;配中脘,天枢,合谷,上巨虚治疗湿热痢疾,绕脐腹痛;配脾俞,中脘,天枢,足三里治疗脾虚腹痛,泄泻。

针刺极泉穴怎么操作正确

极泉针刺手法

操作方法:上臂外展时,在腋窝正中,避开动脉,直刺1-1.5寸,以局部有酸胀感或有强烈触电感向前臂放射为宜,一般不用灸法。

避开腋动脉常用方法为一手扪住搏动的动脉,在指尖引导下,于动脉的内后缘处进针。

功能主治

极泉是手少阴心经的起始穴,刺之可 调整心脏的生理功能,激发其“心生血,血生脾”的作用,使脾不断化生气血,而治其本。因该穴位于心经脉气发源之处,循行于上肢内侧,刺之可由上而下,疏通上臂筋脉气血,起到宽胸宁心,活络止痛之功。多用于治疗心绞痛,胁肋疼痛,咽干,肩周炎,腋臭,上肢麻木,神经损伤等。

注意事项

1、针刺入腋腔后,忌猛力提插,因腋腔内主治疏松,且腋静脉壁与沈筋膜愈着,保持扩张状态,如不慎刺破该血管,可造成血肿。

2、出现电击样针感时,忌强刺捻转,在针刺本穴,有时会出现触电样或灼热样的放射感走达手指,是刺中神经之故,应即可提针向另一方向刺入。若继续捻针,则会出现麻木,灼痛或运动障碍,轻者数小时后自行消失,重者可持续数天。

3、针刺前应严格消毒,因本穴位于腋内,不易清洗,较肌肤更易藏污纳垢,且皮肤薄嫩,故针刺时应注意消毒,以防引起局部感染。

4、禁用直接灸,瘢痕灸,因其内部有大的神经,血管,故不宜使用艾灸,尤其是化脓灸和艾炷直接灸,以防艾火灼伤血管和神经。

便秘的针灸疗法

大家都知道,中医是博大精深的,经过上千年的积累,中医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其中的针灸技术,连外国的资深专家和教授都叹为观止。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上面,针灸学有着独特的疗效,往往有“一针见效”的奇效。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如何利用针灸技术治疗生活当中的常见病——便秘。

便秘的针灸疗法

针刺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冷秘可加艾灸;热秘可加针刺合谷、曲池;气滞秘加针刺中脘、行间;气血虚弱加针脾俞、胃俞;冷秘可加灸神阙、气海。

耳针疗法,取穴:大肠、直肠下段、肝、心穴。方法:王不留行籽压迫,每周更换1次。

针刺疗法,取穴:足三里、三阴交、脾俞、阳关、中?。方法:每次取2

针刺疗法,取穴:支沟、阳陵泉、足三里、大横穴。方法:每日1次,留针15分钟,用弧度提拉刮针,中等刺激手法。

中医资深专家提示:针灸是一种对技术要求十分严格的技术手法,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地进行尝试,如果找不到正确的穴位,往往会没有效果,甚至引发其他问题。如果想要经过针灸手法治疗便秘问题,建议大家还是到正规的医院,经过正规检查之后,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之下进行针灸治疗,并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针灸疗程。最后预祝各位患者朋友早日康复。

针刺耳门穴怎么正确操作

耳门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耳屏上方,耳前切迹前0.5寸,在下颌支后缘垂线上,颞浅动脉后缘。

简易取法:

1.耳屏上切迹之前方与下颌髁状突稍上方之凹陷处,张口用手掐切时有一凹陷,闭口时关闭,该处即是本穴。

2.耳前,屏上切迹前的凹陷中取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刺向后内,与矢状面成45°。

针灸时间:针刺耳门一般取正坐或侧卧位,微张口,可斜刺,从浅向后内0.5-1寸;或向下透听宫,听会,进针1-1.5寸,以局部出现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半侧面部为宜;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主治

类属:手少阳三焦经。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布有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耳前支,面神经颞支等结构。

功能:聪耳通络,清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热毒邪之耳鸣,耳聋,耳中肿痛,颊肿,颈颌痛,聤耳,唇吻强诸病证。

注意事项

1.由于耳门穴位于耳前,深部有颈内动,静脉,故直刺不宜过深,以防刺伤颈内动,静脉。

2.穴位深部为耳腔,组织较多,不可用粗针强刺激,以免伤及耳部组织,引起内耳深部疼痛。

3.如张口取穴针刺,留针不宜过久,且留针期间不可让患者张口过大或说话,以免弯针,折针;若留针过久,患者常会因长时间张口疲劳而闭口,这样易于发生弯针,折针。

4.本穴位于面部,不宜使用对皮肤刺激强烈的灸法,如瘢痕灸或直接灸,引起瘢痕,影响面部美观。

针刺颧髎穴怎么操作正确

颧髎的针刺方法

取正坐仰靠位,沿目外眦直下,平迎香穴高度,即平鼻翼处取穴,直刺0.3-0.5寸,留针1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针刺颧髎的作用

类属:属手太阳小肠经。

作用:祛风清热,通络止痛,消肿解痉。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牙痛,颊肿,目黄,耳鸣。

配穴:配颊车,下关治疗颊肿;配合谷,列缺,地仓,下关治疗口眼歪斜。

应用:临床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鼻炎,鼻窦炎,牙痛的治疗。

注意事项

1.颧髎穴在面颊部,针刺当在面颊的皮肤和肌肉处,如果针刺过深,则可穿透面颊,直达口腔内部的上牙龈,故禁止直刺过深。

2.本穴位于面部,不宜使用对皮肤刺激强烈的灸法,如瘢痕灸或直接灸,以免引起瘢痕,影响面部美观。

针刺天柱穴怎么正确操作

天柱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平第1,第2颈椎棘突之间水平,项正中线外侧2横指,相当项肌隆起外侧缘。

简易取法:低头,后发际正中直上5分出是哑门穴,哑门穴旁开约2横指,项部大筋的外侧缘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直刺与项部冠状面成90°。

进针深度:在斜方肌外缘凹陷中直刺0.5-1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酸胀,可向头顶部扩散;若进针深度超过1寸时,可刺到枕大神经和头后大直肌(枕大神经为第2颈神经的后支组成,头后 直肌由第1颈神经纤维组成的枕下神经后支支配)。

功能主治

天柱穴位于天柱骨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又主筋所生病。故有疏风通络,清头明目,安神定惊之功。主治头痛,眩晕,癔病,神经衰弱,失眠,癫痫,视网膜出血,咽喉炎,慢性鼻炎,鼻出血,颈椎病,腰扭伤等。

针刺注意

1.天柱穴禁止深刺,特别是向口鼻方向深刺,易于刺伤延髓。同时禁止向内上方深刺,因此穴在枕骨下际,斜方肌外侧的凹陷处,靠近延髓,针刺不当可刺入枕骨大孔,损伤延髓,而发生颅内出血,从而导致生命中枢瘫痪而死亡。

2.在操作中产生有触电样针感后,忌再提插捻转等强刺激,因当进针达一定深度后,可能会有触电样针感,如有触电感,则说明针尖已刺到脑,脊髓或较大的神经干,应立即退针,以免使针下的组织造成严重损失。

3.由于天柱穴位于延髓附近,施灸本穴,特别是温针灸和艾炷直接灸,易于助热上扰,损失延髓,发生头昏脑涨,而且因其内部血管丰富,直接灸会损伤血管,故不宜施灸。

大横在什么位置 大横的治疗用法

针刺大横穴的方法:大横穴直刺1—2寸,局部酸胀;大横穴平刺2.0—2.5寸透神阙穴治疗肠寄生虫症,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同侧腹部。

艾灸大横穴的方法:大横穴艾条灸5—10分钟;大横穴艾炷灸3—5壮。

按摩大横穴的手法:按摩大横穴一般多用压的方法,即用拇指按住大横穴,持续5秒后再反复按压。

大横意思是什么 大横的配伍功效

大横穴配天枢穴、足三里穴:治腹痛;

大横穴配四缝穴、足三里穴:治肠道蛔虫症;

大横穴配天枢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治腹疼痛、洞泄;

大横穴配脾俞穴、胃俞穴、小肠俞穴、大肠俞穴:治习惯性便秘。

针刺隐白穴怎么操作正确

隐白针灸操作手法

进针方向:从足背向足底直刺与足背面成90°。

针刺深度:正坐垂足或仰卧,沿拇趾爪甲根及爪甲内侧缘所作直线交点处,斜刺,向上,进针0.1-0.2寸,或点刺出血,留针15分钟;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放射到附近。

作用主治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陷,收敛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惊风,失眠,梦魇,腹胀,气喘,热病鼻衄,胸中烦热,呕吐,不欲饮食,尿血,便血,崩漏症。

注意事项

1.孕妇忌针刺隐白,本穴针感强烈,孕妇针刺该穴易因针感太强引动胎气。

2.禁用直接灸,瘢痕灸隐白穴。因本穴下肌肉浅薄,感觉敏感,故不宜使用艾灸,尤其是化脓灸和艾炷直接灸,以防艾火灼伤。

针刺带脉怎么操作正确

带脉针刺深度及方向

带脉位置: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简易取法:腋中线上,与通过其中的水平线相交处是穴。

进针深度及方向:直刺,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注意:带脉不宜深刺,忌猛力快速提插,以防刺破肠管。

作用主治

带脉穴为足少阳胆经穴,是胆经与带脉的交会穴,起于泻下,环形腰间一周,络胞而过,具有约束诸经之功,可固摄本经经气,起到调节止带,疏经活络,疏肝理气的作用,为治疗带下之要穴。常用于治疗经带病,腹痛,腰胁痛,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带状疱疹等。

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调经止带,是治疗带下病的要穴。配中极,阴陵泉,下髎,行间,针刺泻法,治疗湿热带下;配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白环俞,针刺补法,治疗脾虚带下;配关元,肾俞,次髎,照海,针刺补法,治疗肾虚带下。

2.配三阴交,关元,归来,针刺平补平泻法,清利湿热,益气养阴,治疗湿热下注之阴挺。

3.本穴活血理气,调经止痛。配中极,四满,膈俞,太冲,针刺泻法,治疗气滞血瘀之月经不调;配太冲,三阴交,气海,膈俞,地机,针刺泻法,治疗血瘀经闭腹痛。

4.配侠溪,阴陵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利胆,通经止痛,治疗肝气郁结之小腹减退,月水不通。

5.配大敦,期门,气海,阴陵泉,针刺泻法,散寒除湿,治疗寒湿疝气。

针刺子宫穴怎么操作正确

针灸子宫操作手法

位置:仰卧,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进针方向:从前向后直刺与腹壁成90°。

针刺方法:直刺或向耻骨联合外横刺1.5-2寸。

感觉及放射方向:在下腹部可有酸胀感,有时向外生殖器扩散。

子宫为经外奇穴,内为子宫所居,故名子宫穴。该穴内与生殖器官相应,有暖宫散寒,调经种子之效。以种子为要,对月经不调,通经,阴挺,不孕症,附件炎,盆腔炎,膀胱俞,肾盂肾炎,阑尾炎诸症有调理保健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该穴位不宜深刺,若针深刺,针尖可穿过腹横肌深面进入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膜壁层到腹膜腔,进而刺伤内脏。

针刺公孙穴怎么操作正确

公孙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第一跖骨与第一楔骨关节内侧(黑白肉交界处)

简易取法:由足大趾内侧后有一关节(第1趾跖关节)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弓形骨后端下缘的凹陷(第1跖骨基地内侧前下方)即是公孙穴。

进针方向:从足内侧向外侧直刺与足内侧垂直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透向涌泉,针0.5-0.8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觉向脚底放射。

公孙的位置和功效

位置: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基地的前下方。

功效:公孙为足太阴脾经腧穴,络穴,别走足阳明胃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通过阴维脉与心包络经的内关相联系,具有调气机,理升降,扶脾胃,调血海,和冲任,理下焦之功。

主治病症: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痛,泄泻,痢疾,痞积,头面浮肿,水肿,黄疸,足心发热,或痛难履地,癫痫,狂言,失眠诸症。

注意事项

公孙穴穴下皮肤,肌肉浅薄,深部有血管,肌腱,故不宜使用粗的针具针刺,以防损伤血管,肌腱。

相关推荐

产后按摩哪里帮助子宫收缩 按摩脐部帮助子宫收缩

分娩后,子宫开始收缩,并缓慢下降至骨盆腔;产妇可通过按摩子宫底,让子宫肌肉受到刺激而收缩与复原。具体做法是:双掌搓热,叠放于脐部,并以此为中心,逆时针方向环形抚摩,动作柔和,轻而不浮,随后按摩范围逐渐扩大,上至中脘穴,下至中极穴,两侧至大横穴,而后按摩范围再逐渐缩小,返回到脐部,约操作5分钟,以腹部温热舒适为宜。

尺泽穴针刺怎么操作

尺泽的针刺方法 进针方向:从掌侧面向背侧面直刺与肘窝平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麻至前臂外侧缘及拇指。 尺泽的定位与归经 定位:在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取穴法:坐位,仰掌,微屈肘,前臂旋后姿势,在肘关节掌侧面,肱二头肌腱外侧缘相交处取穴。 归经:属手太阴肺经,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按金水相生之理,又为肺经子穴。 针刺尺泽的功能主治 功能:清肺泻火,降气平喘,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主治:咳嗽,咯血,肺痨,

便秘如何进行拔罐治疗

治疗方法:治法一取穴:天枢、大横、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穴。操作:采用留罐法,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隔曰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法二取穴:气海、关元、肾俞、左水道穴。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闪火法将中号玻璃火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寒秘,表现为大便艰涩,腹中冷痛,四肢不温,面色光白,舌淡苔白。治法三取穴:一组神阙、气海、大巨、足三里穴;二组天枢、大肠俞、小肠俞穴;三组天枢、支沟、上巨虚、大肠俞、脾俞穴。操作:以上3组穴位任取1组,采用

按摩哪个穴位缓解便秘

1.抹任脉 位置:两乳头之间中点到脐下一掌宽小腹的中点连线。 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按摩方法:患者仰卧或正坐,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从膻中穴沿着任脉(腹部正中)抹到中极穴,方向始终由上向下,操作20次,力量不宜过大,但是要紧贴皮肤。 2.掌揉天枢穴和大横穴 位置: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大横穴位于腹中部,距脐中4寸。 按摩方法:将自己两掌平放于中腹,两中指正对于脐中,稍加用力后顺时针方向揉动,令腹内有热感为佳。

肠胃不好按摩哪里图片 按摩大横穴改善肠胃功能

大横穴为足太阴脾经穴位,该穴名义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按摩大横穴有温中散寒,调理肠胃的作用,多由于治疗腹部肥胖,腹痛,腹泻等症。 穴位定位:在脐中旁开4寸(乳头直下)处。 按摩方法:用双侧拇指点按同侧大横穴半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或用中指指腹按压本穴,力度以腹内有热感为宜,每次3-5分钟,早,晚各1次。

针刺孔最有什么作用

针刺孔最的准确位置图 准确位置: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定位取穴:把手臂前伸,手掌向上,从肘横纹(尺泽)直对腕横纹脉搏跳动处(太渊)下行5寸处。(注意:从太渊至尺泽为12寸)。 针刺孔最的作用 类属:属手太阴肺经,为该经腧穴。 作用:清肺止血,止咳平喘,舒筋活络。 主治病证: 1.肺热炽盛,热伤血络之咯血,鼻衄等病证。 2.风热,风痰,痰热犯肺之胸痛,咳嗽,气喘,失音,咽喉肿痛诸病证。 3.经络不通之肘臂挛痛,腕痛,上肢不遂诸症。 操作方法 简易取法:掌后第1横纹上七寸,在桡骨

大横在什么位置

大横穴的位置,位于腹中部,距脐中4寸。

大横的定位在哪里

大横的位置图 大横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腹中部,先取肚脐(神阙),再从前正中线旁开4寸,按压有酸胀感的位置。 2.仰卧位,在腹中部,腹直肌外侧缘距腹中线为4寸,按压有酸胀感。 大横的作用 大横穴为足太阴脾经,阴维脉之会。阴维脉有维系全身阴脉的作用,它起于小腿内侧,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与脾经相结合,所以大横能促进腹部气血运行,调理脾胃,促进身体营养吸收和水谷运化的作用,有助于阻断脂肪在腹部堆积;该穴还是治疗肠胃道疾病的必选穴,现代常用于治疗腹痛,

腹胀怎么揉肚子 揉按大横穴

大横穴具有温中散寒,调理肠胃的功效,主治腹胀,腹痛,便秘,泄泻,脾胃虚寒等症。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旁开4寸。五指并拢,指尖朝下,拇指放于肚脐处,小指边缘与肚脐所对位置即为大横穴。 按摩方法:两手中指指尖垂直下压揉按,同时吸气,缩腹,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分钟。

大陵穴针刺怎么操作

大陵针刺方法 位置:肘关节半屈,前臂旋后姿势,腕掌侧第1横纹后缘,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腱之间。 简易取穴:仰掌,微屈腕关节,在掌后第1横纹上,所出现两筋之间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由掌面向背面直刺与掌侧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0.3-0.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酸胀感,可有向指端反射的触电感。 功能主治 大陵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本穴具有清营凉血,宁心安神,和胃宽胸之功,用于治疗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身热,头痛,短气,胸胁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