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婴儿流涎的内外兼容调治法

婴儿流涎的内外兼容调治法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常的流口水。大人们经常因宝宝好玩而捏压其脸颊部,可导致腺体机械性损伤。腮腺有损伤的小儿,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儿。婴儿患有口腔疾病,如口腔炎、黏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也可导致流口水。婴儿流口水,常常打湿衣襟,容易感冒和并发其他疾病。

内治法

(1)良附丸,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或理中丸,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或参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或香砂六君子丸,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治法:温补脾阳。用于婴儿脾脏虚寒之流涎,表现为口水多而清澈,色白不稠,大便不实,小便清长。

(2)黄连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口服。或鱼腥草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或蒲公英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或甘露消毒丹,每次3克,每日2次口服。清泻脾热。用于脾经蕴热之流涎,表现为口水多而稠黏,浸湿胸前,进食时更多,伴有面色潮红,大便偏干,小便短少。

食疗法

(1)生姜2片,神曲半块,食糖适量。将生姜、神曲、食糖I司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代茶随量饮,或每日分2~3次饮服。有健脾温中、止涎的功效。

(2)炒白术9克,益智仁6克。加水煎取药汁,频频当茶饮。有健脾化湿、温中止

(3)薏仁50克,生山楂10克(鲜的更好),水650毫升。文火煮1小时,浓缩汁。

宝宝流口水饮食疗法

1、小儿流涎饮食支持疗法

可以多给宝宝多吃些水果、蔬菜,不要过甜、过咸、厚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每天大便通畅。这对防治小儿流涎有一定的意义。另外,多给宝宝喝水,这也会减轻宝宝的流涎症状。

2、小儿流涎食疗方

(1)冰糖儿茶汤:儿茶5克,冰糖适量。水煎汤代茶饮,1天1次,连服5天为1个疗程。可治小口角流涎。

(2)陈皮大枣汤:大枣10枚,陈皮5克,竹叶7克。将这三味水煎,每天1剂,分2次饮服。3天为1个疗程。防治小儿流涎。

(3)姜糖神曲茶:生姜2片,神曲半块。将生姜和神曲放入罐内,加水煮开后稍煮,代茶饮,每天2-3次。可防治小儿流涎。

流口水其他常见疗法

1、敷贴疗法

(1)选细辛10克,凡士林膏少许。把细辛研成细末,用适量凡士林调成膏状,外敷于脐,胶布固定,每天敷3次。

(2)选吴茱萸12克,胆南星4克,共研末。临睡前把双腿洗净,用陈醋调匀药末敷于涌泉穴。包扎固定,12小时后取下。每2天1次。

(3)选吴茱萸30克,食醋10克。将吴茱萸研细过筛,加食醋调成糊状,涂在双足涌泉穴,用两层纱布包裹,胶布固定。每12小时换1次。

(4)选五倍子、天南星、吴茱萸各等份,共研细末。睡前以米醋调匀药末敷涌泉穴。纱布固定,次晨取下。10日为1个疗程。

婴幼儿流涎与健康

婴幼儿流涎俗称流口水。婴幼儿流口水的原因很多。总所周知,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唾液腺尚还不完善,加上幼儿半岁左右处于出牙期,且婴儿口腔浅,唾液的分泌略有增加,孩子不会调节口腔内过多的液体。随着乳牙的出齐和年龄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也会逐渐转为正常,流涎也会自然停止。

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幼儿不正常的流口水。

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们喜爱捏压幼儿颊部,导致腺体机械性损伤。腮腺有损伤的儿童,唾液的分泌量和流涎现象大大超过正常;另一方面患有口腔疾病,如口腔炎、粘膜充血或溃烂或舌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也可导致儿童流涎。

小儿流口水,常常打湿衣襟,容易感冒和并诱发其它疾病,有的不经治疗可数年不愈。有的流涎是由脑炎后遗症、呆小病、面神经麻痹而导致调节唾液功能失调,因此应去医院明确诊断。

流涎多,不论是生理的或是病理的,都要做好局部的护理,注意清洁,避免皮肤刺激。同时根据小儿的特点,采用一些方法治疗,这里介绍二则验方,可根据条件选用。

处方一:山药粉20克、鲜茨菇30克、捣烂如泥、红糖适量(以甜为度,下同),加白开水调成糊状,煮服。每日分2次,连服5天为一疗程。

处方二:鲜茨菇一枚(重约30克)、藕粉3克、冰糖适量。用法同上或加入稀粥同服。

三个月宝宝流口水怎么回事

小宝宝从三个月开始,由于唾液腺的发育和功能逐步完善,从三个月开始,小儿往往会出现流口水现象,有的宝宝口水很多,下巴和胸前衣服常常是湿湿的。同时,因过多的口水积储在口腔和咽喉部,小儿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经常可以听到喉咙处发出“咕噜、咕噜”或“呼哧、呼哧”的“痰”声,仰卧躺着时或者在小儿体位发生变化时,这种声音可能加重,有时还会伴有一声半声的呛咳,尤其在小儿醒着手脚用力乱动时这种“痰”声和呛咳声更为明显。

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主动吞咽口水后,这种现象就会慢慢好转或消失,但好转或消失的时间每个小儿都不一样,早的在8~9个月就消失了,迟的到2岁左右可能还流着口水。如果过了正常时期还在流口水的婴儿,应该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值得引起家长们注意的是有些婴儿流口水是病理性的,预示婴儿患了某些疾病。

小儿流涎较多且伴有口角破溃发炎的,则属口角炎引起的流涎症;若伴有口腔粘膜充血或溃烂,拒食烦躁等,则称口腔炎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萎缩、咀嚼无力,这是由于消化不良、肠道蛔虫症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智力发育不全、痴呆,这是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所致。以上病理性流涎症需到医院检查治疗,一般来说原发病因消除了,小儿流涎症也会好转或痊愈。

宝宝流口水厉害怎么办 小儿流口水的原因

小宝宝流口水在医学上称为流涎或唾液增多,引起流涎的原因很多。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到1-3岁时,就会自动控制口水。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腔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会发生流口水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用吞咽来调节过多的液体,这种流口水现象逐渐消失。以上流口水现象是正常的。

小儿为什么爱流口水

流口水医学上称流涎症或唾液增多。引起流涎症的原因很多。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新生儿流口水是很少见的。因为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很少,3~4个月开始唾液分泌增多,6个月后由于饮食转变,刺激神经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才开始发生流口水现象。且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发生流口水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以吞咽来凋节过多的唾液,这种流口水现象就逐渐消失。

以上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但有的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粘膜即舌尖部,颊部、唇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抓紧治疗。有的流口水是由脑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及呆小病而致调节唾液分泌功能、吞咽功能失调引起的,则应去医院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流口水的基本原因

流口水医学上称流涎症或唾液增多。引起流涎症的原因很多。

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新生儿流口水是很少见的。因为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很少,3~4个月开始唾液分泌增多,6个月后由于饮食转变,刺激神经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才开始发生流口水现象。且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发生流口水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以吞咽来凋节过多的唾液,这种流口水现象就逐渐消失。以上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但有的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粘膜即舌尖部,颊部、唇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抓紧治疗。有的流口水是由脑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及呆小病而致调节唾液分泌功能、吞咽功能失调引起的,则应去医院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嘴巴分泌唾液有点多咋办

流口水,一般属于正常生理表现,不需医治。流口水异常的,称流涎症或唾液增多,常见于婴儿时期。少数属溃疡或唾液调节和分泌功能失调。异常流口水的原因:口腔溃疡、咬伤、喉咙发炎、神经障碍。

防治的办法是: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也可请口腔科医生诊治,采用洁治疗法,去除牙石,服用维生素C及B2等药,消除牙龈炎,减少不良刺激。

小儿流涎起因

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来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这是因为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也就逐渐增加,到5-6个月出牙时又刺激了局部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更多,而这时小儿尚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上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随着年龄渐长,到孩子能吞咽过多的唾液后,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如果3岁以上仍流口水应结合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来综合衡量。如果 生长、智力和动作发育都落后,那么流口水便是智力发育落后的一种表现。口腔咬合不正,口部闭合不良,也易造成口水外溢。否则就不一定有问题。

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剩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哭吵、发热,再看看口颊粘膜是否充血,有无溃疡或白点。如果出现面部瘫痪,或有其他神经系统变化,造成脸部及口腔肌肉运动失调,影响孩子的吞咽、咀嚼就容易发生流口水。应请医生进一步检查病因,以便进行治疗。

咽喉中的腺样体肥大,或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常须张口呼吸。吞咽口水的动作较少,口水外溢的情形较常发生,便应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小儿流涎喝栗枣粥

1岁以内的婴幼儿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一般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1岁左右流口水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孩子到了两岁仍在流口水,就可能出现异常了。

中医认为,小孩流口水不止,主要与体质虚弱、脾肾阳虚相关。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之下源,脾肾阳虚,运化失职,不能摄纳涎唾,水邪泛溢,故流口水不止。治疗宜温补脾肾,推荐食用栗子茯苓枣粥:取栗子、大枣各10枚,茯苓15克,大米50克;将茯苓研细,大枣去核;大米煮沸后下大枣、茯苓、栗子等,煮熟服用即可。

栗子味甘,性温、平,入脾、胃、肾经,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常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腹泻便稀、心神不安等。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此粥可以暖胃、健脾、补肾,对于因脾肾阳虚而流口水的小儿,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此粥大枣较多,含糖量很高,不宜长期食用;服用退热药时,不可食用红枣;如果小儿流口水严重,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排除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病毒性口炎、黏膜充血或某些先天性疾病。

相关推荐

宝宝流口水食疗方

很多宝宝在睡觉的时候都会出现流口水的症状,作为大人看到了经常会不以为然,认为擦掉就可以了,其实这种症状是可以治疗的。接下来就介绍几种能够治疗宝宝流口水的偏方,赶紧来看看吧! 一、摄涎饼 【原料】炒白术20-30克,益智仁20-30克,鲜生姜50克,白糖50克,白面粉适量。 【制作】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入锅内,如常烙熟,备用。 【用】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

孩子睡觉流口水的原因

流口水医学上称流涎症或唾液增多。引起流涎症的原因很多。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新生儿流口水是很少见的。因为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很少,3~4个月开始唾液分泌增多,6个月后由于饮食转变,刺激神经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才开始发生流口水现象。且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发生流口水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以吞咽来凋节过多的唾液,这种流口水现象就逐渐消失。以上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但有的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

得了肺痿怎么办

肺痿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辨证要点: 辨虚热与虚寒:虚热证――易于火逆上气,常伴咳逆喘息; 虚寒证――常见上不制下,小便频数或遗尿 2、治疗原则: 补肺生津――虚热―清热生津,以润其枯; 虚寒―温肺益气而摄涎沫; 兼表证―兼以解表:疏风、散寒、清热; 兼痰浊―祛痰、化痰; 兼咳喘―止嗽、平喘。 3、证治分类 (1)虚热证 症状――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粘稠―肺阴亏虚,虚火内炽,灼津为痰或咳痰带血―阴虚肺燥,咳伤肺络咳声不扬,甚则音哑―肺津不足,金破不鸣。气息喘促―肺失滋润,宣降失职,肺气上逆,口渴咽干,午

宝宝流涎推拿有用吗

宝宝流涎推拿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宝宝经常流涎多是由于脾胃虚弱,失于调摄所致,采用正确的推拿方,能使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变化,并起到调和气血,使经络通畅,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有效调理脾胃,并且可益气摄涎,缓解流涎症状。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手: 摩腹: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将手掌轻放于患儿腹部,沉肩垂肘,以前臂带动腕,按照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左下腹的顺序做环形有节律的抚摩5分钟,用力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揉板门: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按揉患儿手掌大

孩子为什么会流涎

孩子流涎原因: (1)生理性。由于婴儿的口腔浅,不会控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儿期,唾液腺不发达,到第5个月以后,唾液分泌增加;6个月时,牙齿萌出,也会刺激唾液分泌增多,以致流涎稍多,这些均属生理现象。 (2)病理性。病理性流涎是指婴儿不正常地流口水,常有口腔炎、面神经麻痹,伴有小嘴哨斜、智力下降等。

地仓针刺方 针刺地仓的作用主治

地仓穴位足阳明胃经穴,并为该经与手阳明大肠经,阳跷脉相会之处,有祛风扶正,通经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小儿流涎诸症。

小儿流涎的食疗方

一、摄涎饼 【来源】经验方 【原料】炒白术20-30克 益智仁20-30克 鲜生姜50克白糖50 克 白面粉适量 【制作】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入锅内,如常烙熟,备用。 【用】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 【宜忌】对小儿口腔溃疡、小儿口疮所致的流涎忌服。 二、益智粥 【来源】《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原料】益智仁30-50克 白茯苓30-

乱亲乱捏易导致婴儿流口水长湿疹

老人常会告诫年轻父母:“小宝宝的脸蛋不能捏,否则会流口水,长大了还容易歪脸”。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陈玉林表示,这话的确有一定道理,因为婴儿脸部皮肤薄嫩,口腔内腮腺组织发育不完善、脆弱、易受伤害。 陈玉林说,口水的分泌与吞咽两者如能平衡则不会流口水,成年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不由自主地将分泌出来的唾液吞进肚里,所以口水不会流出嘴角外。造成“口水长流”的主要原因是,婴儿的口水分泌较多,必须比成年人更努力地吞咽,而他们还没有学会怎样吞咽。 据了解,婴儿4个月大时,唾液腺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开始增加,6至7个月

宝宝流口水的食疗方

对于非身体正常生长所导致的流口水,除了接受治疗外,妈妈们还可以通过一些食疗的方来改善。食疗的方天然又健康,对宝宝没什么伤害,是不错的选择。下面推荐几种宝宝流口水的食疗方。 1、益智粥 【原料】益智仁30~50克,白茯苓30~50克,大米30~50克 【制作】先把益智仁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

小儿流口水的原因

小儿流涎多见于1岁左右的婴儿,常发生于断奶前后,是一种以流口水较多为特征的病症。一般6个月至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 当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由于婴儿的口腔浅,不会节制口腔的唾液,在新生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