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艾灸哪个部位
头疼艾灸哪个部位
风寒袭表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头疼怕寒,肩背发冷,遇风加重,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紧。
施灸方法:宜选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穴进行治疗。
1.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
2.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柱施灸,可吹火使艾柱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清除艾柱一般灸3-10壮。
施灸穴位:风池,风门,外关,合谷。
风热犯表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头疼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脉濡。
施灸方法: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穴进行治疗。
1.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处施灸,以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为宜,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2.艾柱隔姜灸:穴上放2毫米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方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
施灸穴位:曲池,大椎,风池,列缺,合谷。
风湿困表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头疼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脉濡。
施灸方法: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穴进行治疗。
1.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粘附艾炷,用标准大中艾柱施灸,可吹火使艾柱较快燃烧,待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清除艾柱,一般灸3-10壮,适宜于慢性顽固性病症。
2.艾柱隔姜灸:穴上放2毫米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方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
施灸穴位:风池,合谷,阴陵泉,足三里。
头疼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气血虚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头疼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遇劳则重,自汗盗汗,舌淡苔薄白,脉细。
施灸方法:宜选用足太阴脾经,任脉穴及背俞穴进行治疗。
1.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旁,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旋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施灸穴位:百会,风池,神庭,中脘,气海,足三里,心俞,脾俞穴。
头痛艾灸哪个穴位 回旋灸缓解头痛
头疼艾灸穴位:百会穴、头维穴、风池穴、风门穴、中脘穴。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厘米高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移动范围在3厘米左右。
月经不调艾灸什么穴位 温馨提示
艾灸时要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可以保持每天灸一次,每次灸20分钟即可,大约一周左右为一个疗程。
头疼艾灸管用吗 肾虚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头疼而空,每兼眩晕,腰酸腿软,神疲乏力,遗精,妇女带下,舌红少苔。
施灸方法:宜选用足少阴肾经穴,背俞穴进行治疗。
用艾柱隔姜灸,取厚度为0.2-0.5厘米的新鲜姜片,穿刺数孔,放于所选穴位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施灸穴位:肾俞,命门,太溪,完骨,天柱,风池。
头疼艾灸管用吗 风湿困表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头疼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脉濡。
施灸方法: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穴进行治疗。
1.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粘附艾炷,用标准大中艾柱施灸,可吹火使艾柱较快燃烧,待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清除艾柱,一般灸3-10壮,适宜于慢性顽固性病症。
2.艾柱隔姜灸:穴上放2毫米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方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
施灸穴位:风池,合谷,阴陵泉,足三里。
头疼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头疼艾灸管用吗
头疼艾灸是有治疗效果的。
通过艾火熏灸,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化痰祛湿,疏风散寒,通络止痛,从而对头疼起到缓解效果。
脚后跟疼可以艾灸吗
脚后跟疼可以艾灸。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艾灸可以舒筋活络,调理气血,既能帮助身体部位疏通不通导致的痛,也能促进营养帮助缓解不荣导致的痛,所以脚后跟疼很适合使用艾灸来治疗。
脚后跟疼艾灸取穴
1.大钟穴
定位:大钟穴位于脚内踝后下方,在跟腱内侧前方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7分钟,以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疏通经络,排毒御寒,主治咽痛,气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
2.然谷穴
定位:然谷穴位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左右脚各有一穴。取穴时,在脚弓高点的赤白肉际取按压痛点就是然谷穴。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7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升清降浊,主治喉痹,咳血,消渴,阴痒,阴挺,月经不调,阴痿,遗精,脐风口噤,足跗肿痛等,是脚后跟疼艾灸治疗的适宜选穴。
3.仆参穴
定位:仆参穴位于脚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散热化气,主治足跟痛,脚气,腰痛,癫痫,踝关节炎等,艾灸治疗脚后跟疼的适宜穴位。
4.昆仑穴
定位:仆参穴位于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舒筋活血,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瘫痪,及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是艾灸治疗脚后跟疼的适宜穴位。
6.太溪穴
定位:仆参穴位于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舒筋活络,主治咽喉肿痛,齿痛龈肿,耳聋耳鸣,视力减退,咳嗽,气喘,咯血,消渴,不寐,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小便频数,腰背痛,足跟痛等,是艾灸治疗脚后跟疼的适宜穴位。
7.三阴交
定位:仆参穴位于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补肾通络,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以及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适合用于艾灸治疗脚后跟疼。
8.阿是穴
定位:阿是穴是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阿是穴既是治病的最佳刺激点,同时也是疾病反映点,阿是穴通过经络系统与脏腑组织相联系,而经络系统在生理上具有沟通上下内外,将气血营养输布至全身的作用;病理上又是将病邪由表入里的传注途径,所以选择阿是穴艾灸治疗脚后跟疼是很适合的穴位。
头疼艾灸什么穴位 隔附子灸缓解头痛
头疼艾灸穴位:涌泉穴。
操作方法:将附子用水浸透后,切成0.3~0.5厘米的薄片,用针扎数孔,用大、中艾柱点燃放在附子片中心施灸。若患者有灼痛感可将附子片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以局部皮肤潮红湿润为度。一般每次施灸5~10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