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的生长习性
稻米的生长习性
稻(Oryza sativa)是一种禾本科,单子叶,性喜温湿一年生草本自花授粉植物。根据生长习性,稻又可分为水稻和旱稻。通常水稻被分为两种即籼稻(Indica rice)和粳稻(Japonica rice)。一般籼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粳稻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水稻根据米粒长度又分为长粒型,中粒型和短粒型。稻是一种可食用的谷物,中国南方俗称其为“稻谷”或“谷子”,脱壳为大米。 煮熟后称米饭(中国北方讲法)或白饭(中国南方讲法)。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它。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麦,但能维持较多人口的生活,所以联合国定2004年为“国际稻米年”。
牛蒡生长习性
温度
牛蒡喜温暖气候条件,既耐热又较耐寒。种子发芽适温20~25℃,植株生长的适温20~25℃,地上部分耐寒力弱,遇3℃低温枯死,直根耐寒性强,可耐-20℃的低温,冬季地上枯死以直根越冬,翌春萌芽生长。[2][3]
光照
牛蒡为长日照植物,要求有较强的光照条件。
水分
牛蒡是需水较多的植物。从种子萌芽到幼苗生长,适宜稍高的土壤湿度;生长中后期也要求较湿润的土壤条件,但田间不能积水,夏季若积水12h,直根将发生腐烂。土壤和养分
作蔬菜栽培时,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沙土或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5~7.5为宜。
冬寒菜的形态特征
冬寒菜外形:多年生匍匐性草本。具肥大直根;叶根出,圆形有5-7个深裂,裂片成倒披针至倒卵形,边缘有缺口或缺刻,托叶长3厘米,生于花萼基部.
花似木槿、芙蓉,单生,直立在延长的花梗上花冠酒杯状,花瓣深红色或浅红,先端截形多有不整齐齿牙,花茎7、5厘米,雄蕊相连成一筒状,花柱分枝,丝状,柱头生于内侧边缘,春夏之间开花;离果,具分果(mericarps)15-25个。
生长习性
性喜冷凉、喜湿润气候条件,忌高温,抗寒力强,耐热力弱。生长较适宜15~20℃,轻霜不枯,低温可增强其品质。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更易丰产,不宜连作。
蓝莓生长习性
蓝莓的栽培种类有三大类,即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其中高丛蓝莓又分为北高丛蓝莓、南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三类。矮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适宜在温带寒冷地区种植,北高丛蓝莓和一些半高丛蓝莓适宜在暖温带地区种植,兔眼蓝莓和南高丛蓝莓适宜在亚热带地区种植。
矮丛蓝莓
树体矮小,高30~50cm。抗寒,在-40℃低温地区可以栽培。对栽培管理技术要求简单,极适宜于东北高寒山区大面积商业化栽培。亩产量500KG左右。1.美登(Blomidon)加拿大品种,中熟。在长白山区7月中旬成熟。果实圆形、淡蓝色,被有较厚果粉,风味好,有清淡爽人香味。树体生长健壮、丰产。抗寒力极强。为高寒山区发展蓝莓首推品种。该品种已经被确认为供应日本市场加工冷冻果的指定品种。 蓝莓2.芬蒂(Fundy)加拿大品种,中熟。果实大小略大于美登,淡蓝色,被果粉。丰产,早产。
半高丛蓝莓
由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杂交获得。果实大,品质好,树体相对较矮,抗寒力强,一般可抗-35℃低温,适应北方寒冷地区栽培。树高50~100cm。1.北陆(Northland)美国品种,中早熟。树体生长健壮,中度开张,树高可达1.2m。抗寒,极丰产。果实中大、圆形、中等蓝色,质地中硬,果蒂痕小且干,成熟期较为集中,风味佳。2.北蓝(Northblue)美国品种,晚熟。树体生长健壮,树高约1m,抗寒,丰产性好。果实大、暗蓝色,肉质硬,风味佳,耐贮。3.北村(Northcountry)美国品种,中早熟。树体中等健壮,树高70cm,抗寒,早产,丰产,连续丰产。果实中大、亮天蓝色,口味甜酸,风味佳。
高丛蓝莓
包括南高丛蓝莓和北高丛蓝莓两大类,南高丛蓝莓喜湿润、温暖气候条件,适于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如华中、华南地区发展、北高丛蓝莓喜冷凉气候,抗寒力较强,有些品种可抵抗-30℃低温,适于我国北方沿海湿润地区及寒地发展。此品种群果实较大,品质佳,鲜食口感好。可以作鲜果市场销售品种栽培,也可以加工或庭院自用栽培。
笕菜的生长习性
苋菜喜温暖,较耐热,生长适温23~27℃,20℃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要求土壤湿润,但不耐涝,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属短日性蔬菜,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开花。在气温适宜,日照较长的春季栽培,抽薹迟,品质柔嫩,产量高。
地理分布
编辑
苋菜原产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自古就作为野菜食用。作为蔬菜栽培以中国与印度居多,中国南方又比北方多,在中国的南方各地均有一些品质优、营养高的苋菜品种,因苋菜的抗性强,易生长,耐旱,耐湿,耐高温,加之病虫害很少发生,故苋菜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得到发展。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有时亦为半野生。原产印度,分布于亚洲南部、中亚、日本等地。
酸梅的生长习性
酸梅的生长周期是秋天落叶,冬天开花结果,春夏天长叶长果。酸梅在腊月 开花,花是白色,花谢后结果,初结果时颜色青青的,和叶子的颜色一样,大概到四月下旬酸梅基本成熟,果直径约为2-3厘米,颜色呈淡黄色,味道酸而有点苦。核有点椭圆形,核很硬有一个尖,表面不平。到了五月份,果色变成黄色,味道就和原来不一样了,酸中带甜,但不可多吃,否则,牙齿就会被酸倒。
青梅[1] 较适种于亚热带夏湿冬干、温暖湿润的气候,是生长于夏湿地带的喜光植物;开花期和幼果期对温度要求特别严格,开花期要求15℃以上的天数达到30%;它的生长和结果要求有适度的雨量,一般年降雨量在800-2000mm青梅才能良好地生长、结果;青梅生长对土壤要求为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性能良好的壤土、砂壤土及粘壤土。青梅果形近圆形,果皮色泽为浅黄绿色,色泽均匀,二级品的果皮色泽允许少量红晕;国内同类产品一般是果形椭圆形,果皮浅青绿色,成熟果黄色,向阳面具有红晕,呈淡赤褐色至深红色,果肉淡黄色,单果重平均28克,果肉厚、核小,可食率>89%,果肉细脆,香气醇厚,风味独特,酸中带甜,国内同类产品味微苦或微涩。青梅含可溶性固形物7.0%,总酸量>4.3%,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C。
麻黄的生长习性
分布习性
习见于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及草原等处,常组成大面积的单纯群落。
温度影响麻黄的地理分布。从麻黄的分布范围看。麻黄可在-31.6-42.6°C的
极端气温条件下生存。兼有耐热植物和耐寒植物的特性,在极端生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生存概率。但是,麻黄的正常生长发育仍要求有较高的气温。且在年平均气温6.0-7.0°C的温度气候区域内麻黄分布广、数量多,形成优势群丛;在年平均气温4.3-6.0°C的区域内,麻黄生长发育正常,并随着年平均气温降低麻黄数量减少。至-1.61-4.2°C的区域内鲜有麻黄分布。
麻黄分布在湿度低冰分较少的地区。麻黄的地理分布,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多而减少。如在降水量为300-340mm的区域内,湿润度在0.38以下,麻黄集中分布,是最适合的生长环境。而在降水量为400-500mm、年湿润度为0.6-0.8的区域内,几乎没有麻黄分布。当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增大,草地植被形成低地草甸草原时,麻黄即完全消失。
适应环境
麻黄适宜在沙质性土壤中生长。土壤与麻黄的分布和生长关系密切,表土0-20cm的土壤基质层对麻黄水平根的分布发育尤其重要。在以风沙土为主的沙质灰铝土干草原区内,麻黄分布广泛,特别是上层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时。pH在8左右,麻黄生长良好。而在以栗钙土为主的低山丘陵干草原区,麻黄只有零星分布。在以棕壤为主的山地草甸草原区几乎没有麻黄分布。此外,麻黄不宜在低洼地和排水不良、通透性差的新土中生长,这与其根蘖型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莲雾的生长习性
莲雾成年树高3米,周年常绿,多次抽枝,多次开花结果,生长量大,结果也多。正常3~5月开花,5~7月果熟。通过特殊处理能调节花期,使果熟期提早到12月至次年4月。在华南地区,3-4月份开1次花,5-6月果实成熟,7月下旬开2次花,8-9月果实成熟,12月份还有开花结果。一般果重70-80克。在台湾省莲雾栽培多实行产期调节,每年4-6次开花结果,一般亩产5000公斤。
莲雾喜温怕寒,最适生长温度25~30℃。[2] 冬季无霜害;7°C时花蕾、幼果即遭寒害而脱落;10°C时接近采收的果实也会受害脱落。莲雾对水分要求高,而对不同土壤条件适应力强。莲雾喜好湿润的土壤,周年均需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凡水边的莲雾,生长必壮,且耐痨性也强,经常受浸的地区也正常生长,开花结果。与此同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砂土、黏土、红壤和微酸或碱性土壤均能种植。经济栽培以灌溉条件较好的微碱性黏质壤土为佳。
冬春果大而脆,水分少,糖分高,肉厚,无种子(四月中下旬以后开花其果才有种子),若冬春发果期间树萌发多量新梢,对果实品质不利,应抑制其萌发。莲雾果不耐贮藏,一般室温下只能贮存一周,采收包装后宜立即送往市场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