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父母该懂的9个道理

父母该懂的9个道理

1.有孩子的夫妻更快乐

不少初为人父母者,面对宝宝的哭闹、顽皮、挑食等往往手足无措,甚至称孩子为“小恶魔”。然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尼尔森教授研究发现,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快乐远多于痛苦。特别是父亲会从孩子那里获得相当多的正能量和幸福感。因此,建议爸妈们多从照顾孩子的经历中体会快乐,而不是一味抱怨。把育儿当作成就,心态也更容易摆正。

2.把孩子放第一位更幸福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阿什顿·詹姆斯教授发现,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父母更幸福,并能感悟更多的生活真谛。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不代表可以溺爱孩子。孩子犯错误,可以适当惩罚;孩子想要的东西,不该买的坚决不要妥协。

3.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

有些父母认为,爱就是成天围着孩子转,像“直升飞机”一样,有点事马上“飞”去“救火”。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的西弗林教授认为,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孩子更易抑郁,自理能力差。家长应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尤其当孩子觉得被管得太多时,家长要接受而不是抱怨“不被理解”。

4.避免严厉的批评

调查显示,约90%的美国家长承认曾对孩子有过至少一次的严厉批评。这种情况在我国也不少见。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王明特(音)研究发现,严厉指责13岁左右的青少年,可能使他们的行为更放肆。建议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以教育为主,可选择适当的时机讲道理。若忍不住冲孩子发脾气了,要在事后向孩子道歉,以身作则。

5.规律作息有助孩子大脑发育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凯利教授在调查了1.1万名儿童后发现,3岁时就作息不规律,会导致阅读、计算能力低下,空间意识薄弱。研究还发现,规律作息对男孩女孩同等重要,越早养成习惯,越有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

6.一起做家务,孩子更快乐

很多夫妻会为谁做家务闹矛盾。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戈尔文研究指出,父母与孩子一起做家务,孩子更容易变得快乐。比如,饭后让孩子扫地,爸爸拖地,妈妈洗碗,大家一起共享做家务的快乐,就是个不错的办法。

7.少让孩子看电视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琳达·帕加尼跟踪调查了2000名儿童后发现,孩子在两岁半左右时,每天多看一小时电视,他们在上幼儿园时表现就更糟糕,尤其在词汇、计算和运动方面能力很差。对此,美国儿科学会最新建议,儿童在两岁前不要看电视,两岁后每天最多看两个小时。

8.锻炼让孩子表现更好

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布斯教授针对11岁青少年研究发现,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计算等能力,对男孩与女孩同样有效。建议家长别总把孩子圈在家里,多与孩子一起跑跑步、打打球。

9.不要完全牺牲自我

不少家长把孩子看成唯一希望,甚至放弃自己的爱好、事业。然而,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里佐教授发现,这些牺牲自我的家长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尤其是女性。这样的牺牲还可能导致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孩子稍有过错,家长就易产生挫败感,并迁怒于孩子。要知道,孩子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健康的心理要靠诸多因素共同支撑。

父母该怎样做好情绪胎教

胎教对于增强亲子之间的默契,促进胎儿情感的发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胎教,情绪胎教也被更多的人了解。情绪胎教的方法有很多,设置温馨的家庭环境,保持愉悦的心情对于宝宝都会造成一定的感染。那么,父母该怎样做好情绪胎教?

父母该怎样做好情绪胎教

父母该怎样做好情绪胎教?准)爸爸需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妻子和胎儿,通过倾听优美的音乐,阅读优美的文字,让妻子开心的同时也会促进胎儿情感的发育。

如何培养孩子拥有感恩的心

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中国向来高度重视家教和门风,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此。

可是,现如今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可谓是“位高权重”。

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小家伙转,孩子时时刻刻都扮演着被爱的角色,要什么家长都会千方百计得满足他们。

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

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须知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会让他获益良多……

有一篇鸡汤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曾经一位富有的老华侨,归国后想资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于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些有受捐需求的孩子的联系方式与地址,每人寄去一本书一些笔,并随书标注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以及邮箱等信息。

老华侨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为什么送一本书还要留下联系方式?在不解与质疑声中,老人像是焦急地等待着什么,或是守在电话旁、或是每天几次去看门口的信报箱、或是上网打开自己的邮箱。

直到一天,终于有一位收到书的孩子给老人寄来祝贺节日的卡片(也是唯一与老人联系的孩子),老人高兴极了,当天就给这个孩子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同时毅然放弃了对那些没有反馈消息的学生的资助。

这时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资助”的道理。

人要懂得感恩才会幸福。父母创造了孩子,并以辛勤劳动挣得的血汗钱供养着孩子,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别人是很重要的事。如果父母一味溺爱,孩子不懂回报,即便走上社会也会遭遇挫折,甚至可能无法无天!孩子感恩的对象,莫过于恩情最深的父母,如果没有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写到这儿,我又想到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

多次要钱未果 留日“海归”持刀弑母

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25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这个案件让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当孩子得到了比他们需要多得多的爱,家长则丧失了教育的功能。

这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任何约束,已经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了,家长在这些孩子眼中毫无威信,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些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无止境的索取,一旦小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不依不饶。还有一些大学生,上几年大学,要花掉家里十多万元,家长们省吃俭用,有的家长不惜举债来供孩子挥霍。

然而,很多学生比着买高档服装、手机、名牌鞋包、电脑等。还有的大学生花高价租赁公寓住,泡网吧、下馆子。花父母的钱,一点也不心疼,仿佛向父母要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便是工作了,还有许多年轻人心安理得依靠父母生活着。

其实,

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知道食物的价值;

不让孩子们品尝寒冷,他们就不知道温暖可贵;

不让孩子品尝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艰难。

父母对孩子过多关爱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体验负面经历的机会。他们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去寻找甜中甜。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我们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与其全家人围着孩子转,不如高质量地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时刻创造条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付出,让孩子先从感恩父母开始,比如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做事后要说谢谢等,通过这种小的事情、小的情绪让孩子熟悉这种感恩的状态,并最终知道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恩。

感恩之心,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通过感恩教育,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的付出给自己带给的快乐。当孩子们感到他人的善行时,就想到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使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父母如何帮孩子度过叛逆期

父母要多跟孩子沟通

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与父母之前所产生的时代代沟就越多,父母之所以不了解孩子,就是因为不够懂他们,总是把自身时代所了解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父母与孩子没有沟通,就永远不懂得孩子需要什么,也没法走进孩子的世界,更不知孩子为什么会叛逆,所以父母要主动地多与孩子交流,不断完善自己,懂得孩子的需求,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父母应多赞赏肯定孩子

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简单无暇的,他们的生活没有大人们那么复杂,也不用担心日常的琐事,但孩子总是会随着父母的想法的,也会知道自己的任务,同样也会知道做的更好,让父母更放心,孩子们总会想办法让自己做的更好,讨大人们喜欢,父母们要注意到青春期的孩子,是比较敏感的,要及时肯定孩子的想法,如果发现孩子往返反向走时,不要打骂,要懂得仔细耐心指导孩子,让其慢慢走上正轨。

父母要及时和老师沟通

孩子一天大半时间在校园度过,与老师的接触也会最多,父母通过老师与孩子沟通,获取孩子在校园里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

父母要适当给孩子一些个人空间

很多父母总是时刻管着孩子,对于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要过问,有时会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导致厌烦逃避的心理,父母们应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个人空间,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父母要给孩子一些娱乐空间

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从小时候就被各种各样的辅导,作业,被家长压得闯不过气来,往往被迫成为家长想成为的人,孩子很少有自己的娱乐空间,也很少有自己的兴趣,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是活泼的,应该要劳逸结合,有兴趣地去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家长应该放开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娱乐空间,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父母要懂得信任孩子

很多家长总是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其实这样很容易在不同程度上伤害孩子,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有比较就有不足,无论是比较的好坏,都会对孩子身心发展造成坏影响,家长要肯定孩子,相信孩子是最好的。

父母要及时更正孩子的错误

青春期是青少年的转型期,孩子青春的道路上难挡社会各色各样的诱惑,比如游戏,上网吧等,对于枯燥的学习,孩子当然喜欢更加刺激多变的网络游戏,在网络虚拟世界里有自己的战绩,很多时候现实的东西满足不了自己,家长不肯定自己,通过网络来发泄证明自己。家长要及时发现,把孩子引上正轨,多给孩子一些日常的任务,肯定孩子,充足孩子,让孩子没空余时间玩游戏。

父母应跟孩子做好朋友

有效的沟通是搭建与孩子亲近的桥梁,有些父母经常外出没有跟孩子沟通,常常很难理解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多跟孩子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想法,让孩子觉得跟父母没距离感,跟父母成为好朋友。

亲子教育究竟该教育谁

从理论或者实际来看,父母家长本身也有很多错误的或者是片面的经验,我们把这种自己认为非常合理的经验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少受到伤害。导致的结果是一代不如一代。孩子在父母经验的灌输中失去了体验自己生活的机会,没有了发展自己思维和辨别能力的机会、错失了发展自己生活观念的能力。一切变得亦步亦趋。——孩子何时能够用自己的眼睛看事情、何时可以用自己的脑子去做判断?

亲子教育究竟该教育谁?

之一

看到有人质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句话,引发我对亲子教育的思考:亲子教育仅仅是父母教育孩子吗?亲子教育究竟该教育谁?先来谈谈我的看法。

主控性

在所有的关系中,说到控制,只有两种处境:1 势均力敌。 2 强弱分明。在亲子关系中,这两种情况也是存在的。虽然有所侧重,而最多的是第二种——强弱分明。父母明显是强势,孩子是弱势。形成的关系就是领导和部属的关系。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孩子就是受控于父母的。也就是说,父母的意识决定了孩子的处境。孩子不可能自己去关灯,自己吃饭,自己走路。自己穿衣服.....几乎孩子一切都是由父母的知识和意识决定的。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就说明孩子是被保护和监督的对象。而监督和保护是为了孩子可以更好的成长,以便在将来可以做更好的、最好的自己。这足以说明孩子的被动地位。在这个阶段,父母的监督和保护能力就决定孩子未来的成长状况。如果父母监督不好,保护不好,将导致什么状况?

比如,在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他需要的是体验自己的身体和感觉,使用自己的五感,锻炼自己的身体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反应。但他不会告诉你说,爸爸妈妈,我需要锻炼我自己的身体和感觉。如果父母不懂孩子的需要,他们会怎么做?孩子在地上爬的时候,父母会赶紧抱起来,用背带掉着孩子走路。当孩子在饭桌上用勺吃饭把饭洒了一地的时候,父母会着急得喂孩子吃饭。当孩子学习走路的时候,为了防止孩子摔倒,父母会拉着孩子的手走路。是的,孩子吃到饭了,孩子在走路,可是,孩子不是孩子。他被要求快速成长,成长到符合父母的认识。

到了四岁、五岁,开始上幼儿园。开始学习。孩子没有自己选择的能力,选择老师、学校都是父母的责任。孩子没有能力说不喜欢,没有能力说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同学。现在的孩子四岁开始就选择特长培训。专业是家长说的,老师是家长选择的。同样现在的培训也是鱼目混珠,父母的眼光也决定了孩子学习的效果和前途。我做的是儿童美术培训,而在美术教育上就有两种观念,一种是好看就是美术,一种是不一定好看,但有故事和个性,有思考。很多家长选择的是好看但不动脑的模仿绘画,认为美术就是画面好看,孩子被培养成只会听话的机器。孩子即使不喜欢,他也不会反抗,因为父母认为是对的、好的。而在另外的以孩子的认识和思考为主的绘画中,因为画面效果不好看,父母认为不好,就要求换班级,结果,孩子很喜欢这样的教学,可是,他自己不能做主。

到了七岁,孩子上一年级,在课堂上由于犯“错误”,被老师骂成“小笨蛋”。孩子敢不敢去跟老师争辩?他只能告诉家长,父母就是他的依赖。很多时候,按照孩子的理解方式是很合理的,在成人那里就是不合理的,所以,孩子就经常是错误的。同时,孩子不能争取、也不敢争取自己表达自己感觉和认识的权利。而父母才有这个能力。

所以在控制和能力上,父母是主控的。在企业,领导的思路决定了企业的成功或消亡。同样在亲子关系中,是父母决定了孩子是否成长合理、是否健康、是否快乐。

合理性

上面说到了决定权的归属。既然是决定权在父母,那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合理,也就是说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你的权利行使是否正当合理就更决定了孩子的成就和孩子的幸福快乐。

1、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

故事1:有一个孩子,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奶奶处,由奶奶代管。孩子在5岁的时候,父母读完研究生课程回来接孩子一起住。晚上,母亲给孩子讲了个大灰狼的故事。结尾是小兔子把大灰狼给赶跑了。孩子在最后问:“为什么大灰狼是不好的”,母亲很生气,觉得这种问题孩子都不知道,一个耳光打过去“那还用说?”

我不知道孩子有什么错?不用说一个孩子,我们几个人还能见到狼?

故事2 :有个孩子在家里做语文作业,有个题目:用“蓝”组词。孩子组词为“蓝波”,妈妈生气地问:“老师教你这样组词吗?”书本上是蓝色,蓝天,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蓝波,你怎么这么笨?孩子说,我去海边的时候,看到很多波浪,水也是蓝色的,波浪也是蓝色的呀。妈妈说,不对,没有这么个词语。快点改成蓝色。

孩子为什么越来越笨?学习了知识忘记了智慧。

这种教育思想是很普遍的。父母只根据自己的知识来教孩子,强制性的灌输教育。想当然的思路。父母不考虑孩子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把孩子等同于成人来教育。教给孩子的东西不是孩子需要的,而是父母以为孩子需要的。现实中父母不会让5岁的孩子去做8岁孩子的体力活。而在思维上,父母可能会要求5岁孩子像10岁孩子一样“聪明”。

2、自我为中心的教育

我们来看同一件事情,不同父母的处理以及这种处理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两个男孩子为了一件小事情打了起来,双方互不相让。最后都带了点伤。当两个孩子各自回到家,父母看到了伤。

A父亲:怎么这么笨,打不赢他吗?你可以用石头砸他呀,还可以用你的皮带打, 我的儿子怎么可以被人欺负?明天我看着你和他打一次。

B父亲:一点小事情犯不着打架。伤了人对你对他都不好。以后让着点,学会和人友好相处。

结果:可能产生两种结果,要么,第二天两个小男孩再打架,双方父母都出面,讲道理或者大动干戈。要么B方息事宁人,忍让为主。如果是第一种势必造成孩子很坏的心理印象,一旦在未来遇到问题和争执不能解决,就使用武力,发展的结果就是伤害甚至犯罪。如果是第二种,孩子A也免不了陷入暴力的困绕和陷阱中,B孩子就可能很消极,觉得父母不能保护自己。也可能很平和(父母引导得法)这是父母的两难境地。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爱。无论父亲怎样处理,在父母的意识里都是在爱自己的孩子,都是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者说都是为自己的孩子好。由此父母用自己的意识来解释“爱”这个字。而这个自我意识却把孩子引到了不同的地方。因此,爱就有了很多种解释和表现。打是爱,骂是爱,纵容是爱,虐待也被解释为爱,管教是爱,严格是爱,溺爱也是爱。总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行为都是“爱”孩子的。

3、社会为中心的教育

不是反对社会中心性教育。本来孩子成长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要说的是,阶段性和时间性。我们现在是过早的教育孩子适应社会的要求了。包括很多父母让孩子独立,懂礼貌、尊重成人等。我就这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的理解。

这些能力和规范都是要教给孩子的。同时,我认为应该看时间性。在孩子中间尤其是很小的四到五岁的孩子,经常会因为争东西玩或者吃而打架、哭闹。我们家长会很着急的“教育”孩子哥哥应该让弟弟,男孩子应该让女孩子。中国古代经典故事“孔融让梨”是家长的法宝,百讲不厌。而孩子依然不懂,也不买帐。孩子的脑子里只要那个玩具,那样东西。他们还没有那么理智。他们也还不会懂得“分享”。

独立。我遇到很多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过早让孩子失去了爱的温暖。有位母亲,孩子三岁上私立幼儿园,很早的离开了父母。到5岁时候,独立性很强,不用父母管,不用父母说,你说也没有用,他自己知道怎么做,不要你管他。回答教师的问题,不管懂不懂,第一个举手回答。谁敢笑话他,指着你骂。当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可以知道的一点是,过早独立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和“爱”。这类孩子很孤独和无助,自我保护意识严重,警觉性高但很不合群。到了7岁左右,孩子的独立意识也不强。还有很强的依赖性。真正的独立性的成长要求来自12岁——18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愿意你干扰他们。也就是青春期。我认为,只要孩子心理有安全感,任何时候他都是独立的。独立不是身体,而是心灵。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即便到了成人,他也很难独立成长。

懂礼貌,尊重成人。这是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一点。因为让孩子懂礼貌、尊重成人,事实上就是对孩子的感觉和情绪说“不”。孩子的感觉比成人要敏感得多,情绪也是很自由。不懂得控制。当孩子不喜欢某个人,他会很直接的表达出来,不会压抑。他不喜欢什么感觉的时候,他也不会压抑。

当我们要求孩子尊重的时候,孩子就跟自己的感觉说再见了。他必须压制自己的感觉。他不喜欢成人的行为,为了尊重,他不能表达。当他被要求懂礼貌的时候,他就失去自己的情绪。我们见到很多孩子哭泣着、言不由衷的说着“对不起”,很烦恼的跟父母的朋友说“再见!“叔叔阿姨好!”,我们是否知道这些话语的背后藏着深深的不理解、隐藏着极大的怒气?很多时候,我们也知道这一点,但我们认为,孩子就是应该这样。我们要求孩子尊重我们的时候,我们自己是否尊重孩子?

4、错误的前提

在NLP身心语言程式学里有很多的前提假设。在亲子关系中我们也有个假设,我们假设父母是永远正确的。而我们没有去证明这个假设是否正确,我们只是在用,不停的用,而且还发展了。那么,既然是假设,它就有错误的可能。

假设父母是永远正确的,那么,孩子就应该是永远被教育的。我们怎样来证明这个假设呢?

从上面的探讨中,我们可以知道,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把错误教给了孩子。我们有句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动机是天下最好的,但是否是最有效果的,这就值得去怀疑了。

一个孩子卡在了水沟中,这个孩子的邻居和孩子见到了,孩子很快要去帮助卡在水沟里的那个孩子,邻居马上阻止了,他

孩子上网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上网,父母该怎么办?这是令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让孩子上网,他们无法了解世界,可是放任他们的话,又会影响学业,孩子上网,父母该怎么办?想来这是大多数父母的心声。

专家认为,学龄前阶段,对人的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孩子3岁到5岁之间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段时间耽误的东西,以后很难弥补。伊辛教授建议:“如果孩子对网络媒体感兴趣,父母就不应阻止。”孩子上网父母该怎么办?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孩子上网父母该怎么办?首先要正确教育孩子上网

别把学电脑、上网当成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其实它和学琴、学溜冰没什么不同。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是正确的心态。另一方面需要注意,每个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有所不同,要有耐心,顺其自然。

孩子上网父母该怎么办?其次避免孩子视力受到上网的影响

切勿长时间连续上网,尤其不要熬夜上网;

操作过程中常闭上眼睛休息片刻,或经常眨眼,增加泪液分泌,以缓解眼睛疲劳;

每隔一小时,要将视线彻底离开电脑休息10分钟;

室内光照要适中,不可过亮或过暗,一般来说,室内光线应为屏幕明亮度的3倍;

避免灯光、日光等光源直接照射屏幕,以免产生干扰光线; 注意调节电脑屏幕的亮度和对比度,屏幕不要太亮,对比度不要太强;

孩子上网父母该怎么办?再次避免孩子看到不健康的内容

对电脑进行设置,过滤掉非法网站和太过成人网站。确保孩子打开的网站是绿色的健康的。不要让孩子过早接触黄色的不健康的网站,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干净的上网环境。

孩子上网父母该怎么办?第四控制孩子上网时间

根据专家的建议,一般孩子上网时间控制在45分钟比较合适,您可以根据您的孩子年龄,适当增减。

孩子上网父母该怎么办?相信党父母们做到上述几点时,孩子上网问题将不会再困扰父母了。遇到问题,一定要有耐心和细心,尤其是有关孩子的问题。孩子上网父母该怎么办?相信只要处理得当,孩子与家长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

8大家教问题决定宝宝一生

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 ),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关键问题1: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关键问题2: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关键问题3: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关键问题4: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关键问题5:让孩子敢于梦想

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关键问题6: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关键问题7: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关键问题8: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

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

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

四点让孩子更受欢迎

1.不要护犊子

  很多父母爱子心切,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一定第一时间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即使明明是孩子的错,有的父母还是会帮孩子开脱罪责,还会用“他还小,还不懂事。”或者“他只是个孩子,你都是大人了,应该要让让孩子,这点错就算了。”这样的言辞来护着孩子,可是护得了一时却护不了一世,父母有没有想过,等孩子长大以后,要用什么理由来护着孩子呢?所以说,如果孩子犯错,教导孩子要积极地承认错误就好。

  2.学会基本的礼仪

  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无论到哪里都是受人欢迎的,有的孩子不懂事,看到长辈也不知道问好,有的父母就会纵容孩子,孩子不问好就不问吧,也没多大的事情,但其实,就是在这一点小事之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懂不懂礼貌。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小视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即使孩子不想跟长辈问好,也必要通过教育等手段让孩子向长辈问好。学会基本的礼仪会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人的尊重。

  3.尽量不要打扰别人

  想要受到大家的欢迎,首先就不能做一些让别人觉得讨厌的事情,父母最好要让孩子在和他人合理、平等的交往的同时也要学会不去打扰别人,给别人一个空间,没有人是想要被打扰的。那么,生活中有哪些会打扰到别人的事情呢?比方说,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弄出噪音影响别人休息;在别人看书的时候,唱歌影响别人思绪……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的。

  4.做个好榜样

  除了教育宝宝,父母也要最好榜样,如果父母自己就是一个不受周围人欢迎的人,孩子又怎么能做到呢?其实父母身教的力量是大于言传的,说得再多,不如直接做给孩子看。只要父母做好榜样,相信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的。

宝宝说话晚的迹象

按各个年龄段进行划分:

4个月:不能模仿父母发出的声音。

6个月:不会笑、大声叫。

8、9个月:还没开始发声、学说话,不会用声音吸引你。

10个月:脑海里对自己的名字没有意识,呼唤自己的名字没有回应,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情绪。

一周岁:不会做简单的肢体动作,不能发出简单的声母,当他有需求时,无法交流。

满15个月:不理解简单的日常用语,比如“不可以”、“再见”等,做不出正确的反应;能够做到的简单的肢体语言不满6种,会说的词语不到3个。

1岁半:会说的词语很少,甚至不满6个,不会指东西。

20个月:会说的声母还不到6个。

21个月:不能理解和回应简单的指令,不会玩简单地过家家游戏。

两周岁:不能把词语串联,不知道日常用品如牙刷的用途,无法模仿动作或说话,不能指出对应的身体部位。

满30个月:家里人无法理解他的意思,没有能力说简短的句子,不会表达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

3岁:不会说词语和短句,无法理解简短的命令,不能和其他朋友交流,无法和父母分开。

3岁半:不能表达出完整的一句话的意思。(如拿玩具,只会说“拿”)

4岁:经常结巴,不能让其他人完全听懂他表达的思想。

相关推荐

孩子成长必知的六个道理

关于成功与失败 * 不成功≠失败 教育机会:孩子在幼儿园测试平衡木的时候,总是不能成功,因此他很沮丧,认为自己非常失败。 告诉孩子:虽然他从平衡木上掉下来,但是他会拍皮球、能够画很美的画、会帮助妈妈收拾玩具,这些做得都很棒。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并不代表整个人的失败。 * 失败是成功之母 教育机会:孩子用积木搭高楼,一次一次地坍塌,孩子发现,原来三角形的积木不稳定,地面不平所以积木容易坍塌,最终,高楼建成了。 告诉孩子:如果不是一次一次的失败,他不可能明白搭高楼的奥秘,也就不可能最终成功,在赢得成功

孩子学会道歉明辨是非得好开始

幼儿由于年龄的特性所致,往往缺乏是非观念,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经常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再加上责任意识不足,通常在做错事后不得如何道歉。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学会道歉是一门不可少的功课。当孩子有错误的行为产生时,父母需要在第一时间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以及勇于认错,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并让此习惯变成自然。 孩子需要道歉吗? 过去的孩子以“父母”为中心,因此顺从性较高,只要父母叫孩子做的事,孩子大部分会遵从。但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比较有自主性,顺从性减低、责任感减弱

这5件事父母一定要告诉女儿

家里有女孩子的父母,非常有必要在孩子10岁左右,也就是孩子开始能听道理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性保护教育告诉女孩子,从现在开始她不要让任何异性抚摸她,即使父亲也不可以同时告诉孩子,一旦有异性在她不愿意的情况下抚摸她,她要第一时间逃离那个地方并马上告诉父母一旦发生孩子受到性骚扰事情,让孩子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你们,告诉孩子,你们会保护她,会为她主持公道,你们不会责怪她的,同时要教育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 不要随便一个人与异性单独相处 很多家长总是找异性男老师当家教给女孩子补课这是家长的疏忽绝对不可以让一个正在发

家长绝不能纵容孩子的7件事

1.顺手牵羊 孩子给你看一双袖珍水晶鞋,告诉你那是从小朋友家的地上捡的。 达标做法:立即带孩子归还物品,让他亲自道歉:“对不起,我把你的东西拿回家玩了,现在还给你,请原谅。”借助“物归原主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勇于承认错误。 3、4岁的孩子没有“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对此,父母千万不要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记住那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得不到就动手 孩子们在玩沙子,其中一个抢起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机,未果,一口就咬向对方的小手。结果,推土机如愿到手。 达标

教育孩子理财父母先学理财

随着理财教育逐渐被重视,许多父母开始对国外的理财教育感到好奇,比如在理财教育上非常成功的国家,那些父母到底如何教导孩子? 在教孩子如何理财的问题上,专家们发现一个有趣的差异,即韩国的父母依然抱着昔日的保守理财观念,认为“要节省”、“要攒钱”,而美国父母则教育孩子符合新时代的先进理念。 实际上教子女“如何投资”的父母美国有71%,相比韩国仅仅有33%;有家庭财务计划的美国有61%,韩国则有36%。 特别是对“父母有能力教孩子理财吗?”的回答,韩国的父母只有能做出肯定的答复。韩国的父母在幼小的时候,从父母那里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父母是教会孩子感恩的第一任老师 感恩,是为了让孩子们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教育孩子感恩就从父母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家庭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永远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永远的老师。父母自己做到关心、感恩老人,关爱、感激他人,孩子自然会受影响。特别是接受帮助时,一定要表示感谢。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人都是在经历中事,如果只是简单浅显地对孩子说,要孝敬父母长辈,要感恩,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要培养孩子养成一种习惯,他们才会渐渐形

二胎父母6句话最伤宝宝

“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很多父母以为这样说,就可以解决孩子之间的纷争。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象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以为做哥哥姐姐的就应让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满,也只能逆来顺受。 其实解决孩子纷争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年纪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 若父母长期以这种口吻教育孩子,只会让大的一方对弟妹怀恨在心,渐渐成为手足间的芥蒂;而弟妹则会仗着自己年纪小,认为别人让他们是理所当然的

父母怎样做好情绪胎教

胎教对于增强亲子之间的默契,促进胎儿情感的发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胎教,情绪胎教也被更多的人了解。情绪胎教的方法有很多,设置温馨的家庭环境,保持愉悦的心情对于宝宝都会造成一定的感染。那么,父母怎样做好情绪胎教? 父母怎样做好情绪胎教 父母怎样做好情绪胎教?准爸爸需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妻子和胎儿,通过倾听优美的音乐,阅读优美的文字,让妻子开心的同时也会促进胎儿情感的发育。

心情教育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所谓“心情教育”,就是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孩子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轻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许多学校设置了有导向性的、以“心情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素质教育课程。专家说,“心情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

如何预防儿童性早熟

1、注意饮食营养。 由于儿童、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十分要注意饮食营养,每天都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以保证身体增长需要。但是儿童不宜药物进补,人参、蜂王浆等滋补品不宜在儿童期服用。这个问题应引起溺爱孩子的父母和祖父母的重视。不要过多食用反季水果。 2、不要随便服药。 临床上,很多假性性早熟的孩子是因误服了避孕药而引起的。因此一方面家里的避孕药要妥善保管。杜绝孩子误服的可能,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不能随便乱服药。 3、注意孩子生长发育。 很多性早熟孩子都是在洗澡时被发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