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引发了血吸虫病
是什么引发了血吸虫病
发病机理
尾蚴穿过皮肤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现丘疹和瘙痒,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所经过的器官(特别是肺)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产生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当大量童虫在人体移行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成虫一般无明显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等。可是,它的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虫体外皮层更新脱落的表质膜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
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是宿主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免疫应答。一方面通过肉芽肿反应将虫卵破坏清除,并能隔离和清除虫卵释放的抗原,减少血液循环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对机体的损害;另一方面,肉芽肿反应破坏了宿主正常组织,不断生成的虫卵肉芽肿形成相互连接的疤痕,导致干线型肝硬变及肠壁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
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在组织血管内形成,堵塞血管,破坏血管结构,导致组织纤维化,这类病变主要见于虫卵沉积较多的器官,如肝和结肠。在肝内,虫卵肉芽肿位于门脉分支终端,窦前静脉,故肝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在重度感染患者,门脉周围出现广泛的纤维化,肝切面上,围绕在门静脉周围长而白色的纤维束从不同角度插入肝内,称干线型纤维化(pipestem fibrosis),是晚期血吸虫病特征性病变。
早期肝硬化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
1.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3.营养障碍
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4.工业毒物或药物
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5.循环障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6.代谢障碍
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
7.胆汁淤积
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8.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9.原因不明
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矮小症的疾病诊断
应结合各项临床症状,体征,理化检查与Turner综合征,甲状腺性侏儒,软骨发育不良,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或青春期延迟等鉴别,此外,还需与寄生虫感染性侏儒症相鉴别:
1,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较为广泛,危害严重,现已在一些地区得到控制,根据以往调查资料,一个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居民感染率高,感染度重,血吸虫病保儒症的发生率也高。
解放初期,黄铭新等(1956)在上海青浦县钱盛乡血吸虫病流行区调查了三个村庄,共623人,当地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为98%,在排除其他有关因素可能影响后,发现因息血吸虫病而引起的侏儒症有25人,占总人口数的4%,在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江西省玉山县,一次收治住院的血吸虫病人中,竞有25%是侏儒症患者,1958年大规模收治血吸虫病人时,各地报告的保儒症,在一般血吸虫病患者中约占1.5%,在晚期血吸虫病人中占5.8%一8.1%,血吸虫病性侏儒症患者的男女比例约为2:1,年龄大多为16—20岁,个别为30岁,35岁以上的侏儒患者较少见,可能是多已病死的关系。
2,华支睾吸虫
人因吃不熟的鱼,虾误将该虫囊蚴食入体内而感染,成虫寄生在人的胆管内,可引起阻塞性黄疽,胆道炎;胆石症,肝肿大,肝实质萎缩和肝硬化等症状,重症儿童患者可出现生长发育不良和侏儒症,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较为常见,呈散在流行,据调查,感染1000条成虫的病例并不少见,朱师晦等(1981)在广东查治了2214名本病患者,发现其中侏儒症患者32人,由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的侏儒症为1.44%,河南省卫生防疫站(1974)在该省淮阳县调查了108名华支睾吸虫病人,其中有生长发育障碍者7 人,占6.48%,1976年,他们又在沈邱县收治137名本病患者,其中有生长发育障碍者23人,占16.8%,比例颇高,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1975)在东阿县发现93例15岁以下的本病患者,21例有明显的生长发育不良;在临沂县的一次调查中,发现92例华支睾吸虫病人,3例出现严重生长发育障碍,其中侯窝大队患者侯××,男,26岁,身高仅120cm,为典型的侏儒症病人。
3,钩虫,疟原虫,姜片虫,黑热病原虫,旋盘尾线虫等
据文献记载,这些寄生虫的重度感染也会引起儿童的生长发育受阻,少数出现侏儒症。
血吸虫病会传染吗
一、感染血吸虫病的症状:
血吸虫病是由寄生在血液中的血吸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发热是急性血吸虫病的突出症状,病人绝大多数会肝脏肿大,伴有压痛。感染较重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脾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性水肿和腹水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死亡。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二、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哪些特点?
1、传播途径
血吸虫的无性繁殖阶段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完成。血吸虫的分布与钉螺的分布严格一致,凡有血吸虫病流行的地方,必有钉螺孳生。没有钉螺的地方,虽然可以有患者(转入型患者)但不能在本地传开来。因此钉螺生态学研究对于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有重大的意义。
血吸虫病属于传染性疾病,为粪-口传播,但其传播必须有三个条件:1)是带虫卵的粪便进入水中;2)钉螺的存在(因为钉螺是血吸虫必需的唯一中间宿主,即必需的中间环节);3)人接触了被感染的水,如因生产生活而接触疫水(捕鱼、种田、游泳、洗漱等)。
血吸虫病传染常见的感染方式有两大类:
1-1、血吸虫病传染生产性接触疫水:疫区群众常因生产活动接触疫水,如打湖草、捞猪草、防洪抢险、抢收庄稼、捕捞洪水鱼、打藜蒿等。有时清晨进湖草场,沾到草上的露水,也能感染到血吸虫病。
1-2、血吸虫病传染非生产性接触疫水:主要有青少年游玩、玩水。其次还有吃用疫水,如淘米、洗衣、洗菜等。
2、流行特征:
2-1、地方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地理分布与钉螺分布相吻合。因为钉螺的活动范围及扩散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钉螺的地理分布有严格的地方性。血吸虫病流行取决于钉螺的分布特征。钉螺作为日本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与防治措施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2、人畜共患:迄今有人畜共患的流行区及只有动物感染的疫源地,而不存在仅有人群病例而无动物感染的地区,因而认为血吸虫原系动物寄生虫,随其进化而成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目前,我国江湖洲滩地区耕牛在血吸虫病传播中起着越来越显着的作用。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注意什么
吡喹酮是广谱抗蠕虫药,它杀灭血吸虫的作用较呋喃丙胺强30倍,较硝硫氰胺强100倍以上,又无酒石酸锑钾的严重不良反应,因而是临床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近些年来,各地血防医院普遍将它用于治疗各型血吸虫病和血吸虫病夹杂症,特别是用于疫区农村家庭治疗血吸虫病,深受血吸虫病患者的欢迎。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虽然有着剂量小、疗程短、毒副作用轻的优点,但并非没有毒副作用。2日疗法虽然不良反应较少,但用药后仍会有头昏、乏力、出汗、头痛、失眠、肌肉颤动、多梦、眼球震颤、肢端麻木和轻度腹泻等副反应,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中毒性肝炎或诱发精神失常。
因此,在使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时,特别是在应用6日疗法时,无论是住院还是家庭治疗,都要特别注意加强护理。
对无夹杂症的慢性血吸虫病人应做三级护理;对急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和有一两种夹杂症的血吸虫病人,原则上做二级护理;对个别较严重的血吸虫病人可做一级护理。定时做好体温、脉搏、呼吸的观察。服药前测3天,服药结束继续测3~5天,每天测两次,服药期间每天测3次。同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其它症状和药物反应。对较重的病人应做好护送和解释工作,防止因紧张而出现反应。
给病人发吡喹酮片剂时,特别是在家庭治疗中,要严格坚持“三查七对”,发药到手,看服到口。服药时间安排在饭后半小时或餐间吃一碗饭服药,服完药再吃一碗饭)为好,以减少消化道反应。
服药后要注意观察病人反应,对急性血吸虫病人和夹杂症病人每小时观察一次;对一般慢性病人每3~4小时观察一次。
病人出现头痛、咳嗽、乏力等一般反应时,也应给予对症处理,不能认为吡喹酮的副作用轻而不予理睬,任其发展。病人有较重的反应,如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多汗等,应及时给予输液和口服维生素B6。
对有思想顾的病人应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治疗。农村医院安排床位时,应将用吡喹酮治疗的病人安排在同一个病房,勿与其它病人特别是传染病人同住,便于观察反应。
肝硬化发作的原因
1.病毒性肝炎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3.营养障碍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4.工业毒物或药物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5.循环障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6.代谢障碍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
7.胆汁淤积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8.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9.原因不明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血吸虫病的种类有哪些
血吸虫病(schisosomiasis)是由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所 引起的地方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 病人数约2亿左右。人类血吸虫分为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与间插 血吸虫(S*intetcalatum)四种。日本血吸虫病分布于中国、日本、 菲律宾、印尼、泰国等亚洲地区和国家;曼氏血吸虫病分布于亚 洲等地区;间插血吸虫分布于中非西部、扎伊尔、喀麦隆等国家。我国流行的只是日本血吸虫(简称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预防
一、消灭传染源。病人的确诊需要粪检虫卵或孵化毛蚴,随着血防工作深入开展,粪检虫卵的难度日增,因而不断改进检查方法,同时提出一系列血清学诊断方法,这些方法日趋完善,简便有效。在现场大规模普查,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查病方法。耕牛是重要的保虫宿主,在防治中切不可忽视。查出的病人、病牛要及时治疗。70年代我国合成了吡喹酮,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治疗药物。对晚期患者常在接受中药调理后,再作杀虫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等。
平原水网区及部分丘陵地区主要是结合生产与兴修水利来螺,局部配合应用杀螺药。湖沼地区主要是控制水位,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一定要结合生产,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从控制钉螺到减少钉螺密度,最后消灭钉螺。在某些地区采取化疗结合重要灭螺的防治措施,其关键是能找到易感地带,并进行易感地带灭螺。
二、加强粪便管理。结合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管好人、畜粪便,防止污染水体。如建造无害化粪池,粪尿混合贮存粪便方法。近年来推广沼气池,使粪便管理开辟了新途径。在易感地带反复来螺,做到安全用水。流行季节加强个人防护,可涂擦防护药或口服预防药。另外,要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很重要,引导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劳动方式到重视自我保健的轨道上来。
怎样做好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经过上述专家的详细讲述之后,想必现在大家应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如何去积极的预防血吸虫病的预防措施了吧,希望大家在血吸虫病的相关知识提请做好了解,积极的对此病进行预防,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血吸虫病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伤害。
诱发肝硬化的九大原因
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代谢障碍。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
胆汁淤积。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原因不明。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营养障碍。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工业毒物或药物。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循环障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 血吸虫病
在血吸虫病比较流行的地区,血吸虫病患者肝脏的汇管区就会出现大量的血吸虫卵,就会刺激胶原纤维过量合成,最后就会发展成肝硬化。
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血吸虫病的传染源
血吸虫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包括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以及无症状的感染者。而血吸虫携带者将含有活卵的粪便排入水中,是血吸虫病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
感染血吸虫病的家畜和动物也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也称为保虫宿主。
家畜包括:黄牛、水牛、奶牛、山羊、绵羊、马、骡、驴、猪、犬、,猫、兔等。
野生动物包括:家鼠、白鼠、沟鼠、野鼠、猴、獐、麝鼩、鹿、獾、貉、豹、野猪、野兔、野猫等。
血吸虫病治疗
(一)抗虫治疗
1.吡喹酮
目前,吡喹酮是治疗人畜血吸虫病的最好药物。因为它具有疗效高、毒性低、疗程短、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一个理想的抗血吸虫药。
(1)剂量与疗程: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目前主张用下列方案:
急性血吸虫病:总剂量成人为120mg/kg,于2~3天内分次服完,体重超过60kg者仍按60kg计。儿童的总剂量为140mg/kg,服法参照成人。
慢性血吸虫病:成人按总量60mg/kg,2大内分4次服完;儿童体重在30kg以内者,总量按70mg/kg,30kg以E者与成人相同剂量。服法参照成人。
晚期血吸虫病:一般总量可按40-60mg/kg,2天内服完,每日量分2~3次服。年老、体弱、有其他并发症者,可按总量60mg/kg,3天内分次服用完。感染严重者可按总量90mg/kg,分6天内服完。儿童总旨为70mg/kg,于2日内分6次服用。
预防性治疗: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有明显疫水接触史的人群于接触疫水后25~30天,不作粪榆或血清学筛查,即给予吡喹酮。成人:40mg/kg,儿童:50mg/kg,1天内1次顿服或分2次服完。作为预防性治疗,证明能防止血吸虫病发病,对人群健康起到保护作用。
(2)治疗效果: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疗效十分肯定。表现为:
粪检阴转:在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用吡喹酮治疗结束后,逐日对其粪便行毛蚴孵化观察,阴转率近100%。最迟阴转时间为开始服药后第17-19天。但须提出,粪检阴转率与用药剂量及疗程有关,在有效剂量内,并非均能100%阴转。因此,对不再接触疫水的患者应考虑择期复治的问题。
症状控制:一般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在吡喹酮给药后4~5天开始退热,10天左右体温降至正常。此时,肝区疼痛消失,食欲增加,全身情况显著好转。多数患者肿大的肝脾回缩。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后,其腹泻、黏液血便及乏力等症状大多消失,体力增强,但肝脾回缩较慢,复常需要更长一些时间。
指标复常:治疗前血象、肝功能及细胞免痉功能异常者在随访时显著好转,恢复正常。
(3)影响因素:不同虫种对吡喹酮的敏感性不一样,不同地理品系日本血吸虫对该药的敏感性也有差异;该药对不同成熟度及不同虫龄的日本血吸虫疗效不一。如对23日以前的童虫疗效较差,固此,治疗急性感染者需用较大剂量;宿主的免症状态(包括特异性免疫)、年龄、药物代谢速率亦会影响吡喹酮效果。
(4)不良反应: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是相当安全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昏、乏力、四肢酸痛、腹痛、腹泻,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便血、心悸、皮疹等。便血是一种较严重的反应,多伴腹部绞痛,见于1%左右的病人。近半数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于服药当天有畏寒、发热,体温较用药前上升约1℃,可能为药物杀虫所引起的异性蛋白反应。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见有吡喹酮治疗直接引起血吸虫病患者死亡的报道。
2.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大量研究表明,青蒿素及其多种衍生物(如青蒿素琥酯、蒿甲醚等)具有抗日本血吸虫作用。近年来,青蒿素琥酯或蒿甲醚的现场试验与研究证实,它是目前有推广价值的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药物。
(1)药理作用:青蒿素类药物抗血吸虫恬性基团是过氧桥。青蒿素对虫体的作用机制是影响其糖代谢。青蒿素琥酯是还原青蒿素的琥珀酸单酯,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能量代谢和晒壁对红细胞的消化有抑制作用,对童虫的皮层、肌层及肠上皮均有直接损害作用,其杀虫作用优于吡喹酮。蒿甲醚是通过影响虫体皮层对葡萄糖的摄入,干扰虫体的能量代谢,影响其肠管消化功能,肝期童虫的组织结构发生病理变化,精原减少以及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抑制,蒿甲醚对7天龄童虫敏感性较大,对短期接触疫水人群也能起预防保护作用。
(2)给药方法:一般于接触疫水后7~10天开始口服青蒿素琥酯,剂量为6mg/kg,顿服;体重超过50kg者,按50kg计算。以后每周1次,离开疫区后再加服1次。
(3)不良反应:口服青蒿素琥酯后一般反应轻微,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痛、皮疹及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般在1%以下。
(二)其他治疗
1.腹水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常有腹水。治疗应包括支持治疗、改善肝功能、控制感染与并发症、纠正水、钠潴留以及门脉减压手术等。
2.巨脾
脾肿大达到Ⅱ级,并有明显脾功能亢进者,或合并有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均应作脾脏切除手术。
3.侏儒症
尽早和足量的吡喹酮治疗,可用总剂量70mg/kg,1日或2 日疗法,常可使血吸虫病性侏儒症患者生长、发育得到改善。必要时辅以生长激素注射和小剂量甲状腺素片口服。
4.上消化道出血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在10%左右,是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由于急诊手术病死率高,故应在出血时先采用支持疗法,止血后再择期进行门脉减压手术。但如内科精疗无效,反复大量呕血,也应考虑急诊手术。近年有采用食管下段或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的报道,据认为有较肯定疗效。
肝硬化是什么引起的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肝硬化的病因都有哪些呢
1.长期酗酒:喝酒基本是大多数男士的喜好,更有甚者长期大量酗酒,这是引起肝硬化重要因素。因为酒精需要在肝脏分解代谢,对肝脏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它能使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排列不整,甚至出现乙醇透明小体,对肝细胞严重损伤及坏死。
2.胆汁淤积:有胆囊疾病者可能会加重肝硬化,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
3. 化学毒物的损害:各种化学有害物质不仅是癌症及白血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这些物质还可加重肝脏损害,造成肝硬化。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喋呤等,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
4.病毒性肝炎: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5.血吸虫病:患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6.营养障碍: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肝硬化疾病都有哪些常见原因呢
1.病毒性肝炎: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3.营养障碍: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4.工业毒物或药物: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5.循环障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6.代谢障碍: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
7.胆汁淤积: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8.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9.原因不明: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