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有哪些症状

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有哪些症状

症状1、不适症状

癌发生癌肿的时候常常会压迫到相邻的器官而表现出来一系列不适的症状。肿瘤侵犯膀胱、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侵犯时可出现直肠瘘,流出粪液;侵犯骶骨及神经时可出现骶尾部及会剧烈疼痛;当侵犯压迫输尿管时可出现腰部胀痛;肿瘤还可压迫髂外血管出现下肢水肿。

症状2、便血

便血是晚期肠癌的症状表现之一。很多晚期肠癌的患者,基本上都有这种症状。直肠癌到了晚期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便血,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有便血的症状,患者可有腹部膨胀,肠鸣音亢进和阵发性腹部绞痛等直肠癌的症状,系肿瘤增大使肠腔狭窄而导致肠梗阻所致。当癌肿表面破溃、形成溃疡,肿瘤组织坏死感染,可出现脓血、黏液血便。

症状3、会转移

当肠癌转移到其他部位的时候,也通常会表现出来相应的症状。直肠癌晚期发生扩散转移累及肝脏、肺、骨等器官组织时,直肠癌的症状可出现相应的转移症状如直肠癌肝转移时患者出现肝脏肿大、腹水、黄疸等症状;癌肿累及膀胱等周围器官时常可出现尿频、排尿不畅、排尿困难、血尿、尿痛、大便失禁等。

这样拉肚子当心肠癌

肿瘤学科的专家指出,定期接受防癌体检、筛查癌症,能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展到中晚期癌症。结直肠癌是预防效果最好的癌症之一,一是因为出现癌前病变即肠息肉时,一般需要5-10年才能发展为癌症;二是因为临床上痔疮和直肠癌有很多相似的症状,治疗痔疮时医生“顺便”可筛查,而结肠镜检查能100%发现息肉和肠癌。

让施章时担忧的是:“患者有症状,却因为怕麻烦不做检查,自己又意识不到会发展到肠癌。”据介绍,现在医院开展义诊和免费筛查,就是希望普及预防肠癌的科普保健知识,引起市民的重视。施章时建议以下八类人群早做筛查——

1、40岁以上人群;

2、有痔疮和长期便血;

3、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4、有慢性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

6、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者;

7、长期精神抑郁、近三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

8、肥胖者患肠癌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者。

直肠癌术后的饮食菜谱

直肠癌患者的膳食原则

肠癌患者的饮食要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常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及防癌食品。如西红柿、深绿色和十字花科蔬菜(芹菜、莞荽、甘蓝、芥菜、萝卜等)、大豆制品、柑橘类水果、麦芽及麦片、葱、蒜、姜、酸奶等。

直肠癌患者的膳食原则

(1)结肠、直肠癌病人多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腹泻,消化能力弱,故应予以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2)结直肠癌病人多有便中带血,晚期病人常大量便血,故应少服或不服刺激性和辛辣的食物。

(3)病人久泻或晚期病人长期发热、出汗、损伤津液,故宜多饮水或汤液,主食可以粥、面条等半流滇饮食为主。

(4)病人多有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故宜摄取清淡饮食,切忌油腻。

(5)结直肠癌晚期病人久泻、便血、发热,大量营养物质和水分丢失,身体消瘦,体重减轻,气血两亏,宜服富有营养的滋补流汁药膳。

得结肠癌的原因

结肠癌的病因一、环境因素

结肠癌的病因二、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结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家族史:一级亲属得过结直肠癌的,其下一代在一生中患此病比普通人群要多。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结肠癌的病因三、炎症性肠病 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比普通人得结肠癌要高得多,多见于幼年发病病变范围广病程长的患者,癌变常发生在扁平粘膜。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伴有息肉形成,进一步发展为肠癌;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也能引起癌变。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会是常人的30倍

结肠癌的病因四、血吸虫病、 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 ,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息肉等,进而引起癌变。 对着个观点进行推测血吸虫卵沉积在结肠粘膜下引起慢性炎症和息肉样增生,是癌发诱因。

结肠癌的病因五、息肉 大部分结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的,发病的主要诱因是不良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癌变得发生率为25%左右;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3%左右.

结肠癌的病因六、有关资料报道了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在增高,有关学者认为与次级胆酸进入肠腔增加有关系。

直肠癌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是什么

我们国家现在结直肠癌上市的药物还只有一个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西妥昔单抗(爱必妥)是针对EGFR的单克隆抗体,这个药物在国外已经上市很多年了,在我们国内上市也有两年多的时间。

这个药物在结直肠癌的三线治疗、二线治疗,一直发展到现在的一线治疗的应用,可以说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医生、专家、以及病人的认可。国际上今年最新的CRYSTAL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筛选的病人的中位生存期达到24.9个月,因为这是目前为止观察到的大型临床试验中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最长的生存期,这个结果非常令人振奋。它的研究发现,特别是从去年到今年,不单纯是选择结直肠癌的病人,还可以在结直肠癌病人中通过特殊的基因分析来筛选有效的人群,体现个性化治疗。

结直肠癌为什么非常容易发生肝转移

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肝脏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转移部位,结直肠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最终发生肝转移的概率至少在50%以上。在确诊为结直肠原发癌的同时或者六个月内,约有25%~30%的患者发生肝转移。而每年全世界范围内,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超过一百万例,半数以上最终发生肝转移。

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微转移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从解剖学的角度看,引流结直肠的静脉血流,均汇入门静脉第一站即进入肝脏,肝窦是胃肠道血液回流的部位。肝对血流的廓清率高,是肿瘤细胞最容易着床的脏器;结直肠癌最易侵入静脉,发生率可高达20%~30%;癌细胞一旦脱落进入血循环,很容易在肝脏形成转移灶。

肝脏是恶性肿瘤非常常见的转移器官,恶性肿瘤患者中40%有肝转移发生,而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率高达60%~71%之间。结直肠癌肝转移分为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前者是指发现结直肠癌的同时发现肝转移,原发灶与肝转移灶发现的间隔< 6个月;结肠癌术后肝转移,原发灶与肝转移发现间隔> 6个月者为异时性肝转移,异时性肝转移约30% ~40%发生在所谓的根治性切除术后, 80%发生在术后2 年内。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肝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和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哪些原因导致直肠息肉出现癌变

1、组织学上属于腺瘤型息肉的直肠息肉;

2、高位直肠息肉较低位的易癌变,据统计管状腺瘤中,在直肠的癌变率为7.3%,而在乙状结肠的癌变率为24.8%;

3、腺瘤息肉越大,恶性率越高;

4、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有蒂癌就率为4.5%,而广基癌变率为10.2%,无蒂息肉癌变率潜力明显大于有蒂息肉;

5、家族性直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癌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直肠息肉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般的来说,直肠息肉是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直肠癌病理性质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结果,从肉眼观察大体相似。病理有腺瘤、绒毛状腺瘤、幼年型息肉、家族性息肉病及炎性息肉等。

通常的来说,形成直肠息肉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一般的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例如,肠腺瘤性息肉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基因突变会引起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变和结肠、直肠癌变。

与此同时,它的形成还可能与饮食有关,高脂肪膳食能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大便中总胆酸和胆酸的万分变化,可能与结、直肠息肉的体积和上皮组织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此外,高纤维饮食,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

除此之外,还可能会由机械损伤和大便刺激引起,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或者是细胞的产生增加,或者是肠黏膜上皮凋亡减慢,或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

这样拉肚子小心是肠癌

肠癌:晨起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发生改变,是早期发现直结肠癌的重要指标。由于肿块及其分泌物刺激肠道,可使大小便规律的人突然变得大便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早上起床后腹泻等,特别是同时伴有黏液血便、脓血便、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等,或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时,要高度警惕。

肿瘤学科的专家指出,定期接受防癌体检、筛查癌症,能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展到中晚期癌症。结直肠癌是预防效果最好的癌症之一,一是因为出现癌前病变即肠息肉时,一般需要5-10年才能发展为癌症;二是因为临床上痔疮和直肠癌有很多相似的症状,治疗痔疮时医生“顺便”可筛查,而结肠镜检查能100%发现息肉和肠癌。

让施章时担忧的是:“患者有症状,却因为怕麻烦不做检查,自己又意识不到会发展到肠癌。”据介绍,现在医院开展义诊和免费筛查,就是希望普及预防肠癌的科普保健知识,引起市民的重视。施章时建议以下八类人群早做筛查——

1、40岁以上人群;

2、有痔疮和长期便血;

3、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4、有慢性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

6、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者;

7、长期精神抑郁、近三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

8、肥胖者患肠癌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者。

结直肠癌的病理分型

1.饮食因素

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脂饮食不但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的生长,胆醇和胆盐一经厌氧菌分解形成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道内部都有增加,后两者都是致癌物质或辅癌物质,因此可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2.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家族中,约有1/4有癌肿的家族史,其中半数亦为消化道肿瘤。由于正常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患癌病人体内由遗传得到一种易感性,加上某种激发因素,使组织细胞生长迅速,就会发展成为癌,细胞遗传基因突变,变为具有肿瘤遗传特性的恶性细胞,表现为癌肿的家族性。

3.息肉

结直肠癌的发病与息肉有密切关系。有人认为,直肠息肉是癌症的前期病变,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腺瘤息肉病,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极大;乳头状腺瘤性息肉,癌变的机会也较多。

4.慢性炎症刺激

慢性的炎症刺激,可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如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菌痢等,可通过肉芽肿,炎性和假性息肉阶段而发生癌变。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容易演变,且癌变的恶性程度高,易于转移,预后较差;有关资料统计,肠癌的病人中,患结肠炎的发病率比未患结肠炎的高8~10倍。

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1、各种慢性肠息肉病患者、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这些疾病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病程越长发病可能性越高,因此一经确诊都需要及时治愈。特别是直肠腺瘤,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就应该及时摘除,否则绝大部分都会恶变。

2、经常进食肉类、高脂肪、精细食品的人也易患大肠癌。因为这些食品含有丰富的脂肪,增加了胆汁酸的排泄,最终导致大肠粘膜对毒素、营养物质和癌促进剂的长时间接触。

3、生活工作紧张繁忙的人也是结直肠癌的高发人群。特别是一些40岁左右的各界精英,因为工作需要久坐少动、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消化道生理节律被打乱,结果肠道运行不畅,影响大便功能改变等等,都是易患大肠癌的因素。嗜好烟酒、缺乏运动也会诱发肿瘤的发生。

4、部分患者的发病明显受到遗传的影响,如家族性家族性息肉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恶变的引起的结直肠癌。此外,在其他患者中,也有5-10%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肿瘤史,这类患者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5、腹部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女性卵巢、子宫肿瘤接受放射线治疗以后,患直肠癌的机会明显增加。

结直肠癌怎么治疗好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直肠癌有助于减轻“三板斧”的毒副作用,就是手术、放疗、化疗三板斧,提高直肠癌患者的存活期及生存质量。术治疗后及时配合中医治疗,可起到扶正固本,改善直肠癌患者饮食与睡眠状况,增强直肠癌患者体质。直肠癌患者化疗的同时如果配合使用中药还可以产生益气生血、健脾和胃以及补益肝肾、软坚化瘀等疗效,缓解化疗反应。放疗期间和放疗后配合中医还可以增加直肠癌患者白细胞数量、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

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肿瘤患者宜采用微创外科手术,即腹腔镜手术。这种方法使腹内情况及盆腔内神经线看得更清楚,最大限度减少直肠癌患者其他器官的损伤。因此,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微创性得到广泛的认可,是治疗结、直肠癌行之有效的最好方法。对于晚期直肠癌患者,在尽量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采用联合脏器切除、全盆腔、半盆腔脏器切除,使晚期直肠癌病人获得更大生存空间。

内科治疗:

以化疗为主。由于结直肠癌病人确诊时,大约有30%-40%发生转移,即使早期也有50%术后复发。因此,单靠外科技术提高治疗效果非常困难。全身化疗既是早、中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晚期结直肠癌姑息治疗的手段。

相关推荐

大肠的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

今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刚刚过去,通过这一时段媒体和医院对各种恶性肿瘤的科普宣传,使人们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了进一步提高。预防恶性肿瘤首先要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今天,我们特别说说结直肠的防治。 结直肠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症之一,占全球症发病率的10%,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20万例,是第二大女性常见症和第三大男性常见症。随着我国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排名中结直肠位列第三,且发病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每年超过

哪些原因会造成结肠出现

1.发病年龄,大多数病人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病人结直肠的家族史。 3.结肠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结直肠是从小的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特征: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症,如遗传性非

结肠是怎么回事

1、发病年龄,大多数病人在50岁以后发病。 2、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四分之一的新发病人结直肠的家族史。 3、结肠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息肉:大部分结直肠是从小的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特征: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症,如遗传性非

切莫忽视早期直肠肛门检查

结直肠肿瘤科主任指出,男人进食脂肪和蛋白质类食物一般比女人多,而科学研究表明,它们是导致直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餐桌上要经常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等食品。 早期直肠病变局限于黏膜,医生在指诊下可触及稍隆起的结节,这时病人并无任何症状肿进一步发展,引起继发感染、溃烂,影响肠腔通畅,才出现症状。常为便血,大便次数增加,便秘,里急后重,便前腹痛,大便变细黏液,骶髂部不明原因性疼痛等。 直肠是肛门、直肠常见病,早期因症状不明显,容易与肛门其他疾病相混淆,常被一些临床医生忽视。肛肠专家指出,直肠患者

一天排便几次是恶先兆

息肉其实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性息肉多指腺瘤,特别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果家族中一个人确诊,其他成员应进行相关检查并尽早治疗,以防变。但即便是腺瘤发展到一般需要5~20年,而且变几率与腺瘤大小、数目、病理类型、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相关。非肿瘤性息肉则指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基本不会发生变,但也要尽早切除。结直肠的病因:结直肠的发病与很多因素,如饮食习惯、遗传,结肠炎症等关。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

引发直肠的出现病因是什么

1、脂肪、纤维素与热卡:脂肪消耗量的增加与结直肠发病率的上升是平行的,直接测定饮食脂肪的含量显示消耗脂肪量高的人群,其结直肠的病死率也高。 2、维生素和矿物质:抗氧化作用的微营养素以及矿物质,具清除或中和某些氧代谢产物称为氧自由基和单线氧的伤害作用。这些代谢产物形成于全身常规生化 过程中,它们可能是危险的,因为它们可伤害DNA、脂质膜和蛋白质。对细胞的这种分子水平伤害如不受抑制就会促进肿的形成。几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 元素具抗氧化作用。 3、遗传因素:遗传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中是一重

直肠的发病原因哪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过于精细、运动少等等等原因都造成了直肠发病率的不断升高。 直肠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与结直肠的发生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的发生率约为20%~40%。 直肠腺瘤变:直肠腺瘤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 饮食与致物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直肠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饮食结构明显的联系。经济发达地区、饮食

贫血可能是肠信号

不少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去血液科却查不出任何病因,一直当作缺铁性贫血治疗。对此,最新一期的英国《结肠直肠病》杂志刊登新研究发现,此类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很可能是结肠直肠的早期症状。 英国达勒姆大学教授S·达梅里博士及其同事对至少62.8万名40岁以上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参试者接受了缺铁性贫血筛查,结果发现1/3缺铁性贫血患者后来都患上了结肠。 研究人员表示,结直肠早期症状不明显,通常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症状。比如,身体不明原因消瘦、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肠梗阻等。另

结肠哪几种类型

1、直肠息肉。直肠息肉多数没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在常规的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的,大多数息肉见于40岁以上成人,尤其是成年男性。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上的隆起性病变,直肠息肉质地一般较软。可以单法,也可以多发,直肠上布满了大小不等的息肉,多数息肉直径在1cm左右。近年来认为结直肠来自于息肉,因此直肠息肉作为病变,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2、直肠。直肠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是大肠好发的部位,占大肠的70%。发病高,在我国占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近年来年轻的趋势。由肠炎反复发作,肠

会不会遗传

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临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瘤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的情况,与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一定关系。 所谓症遗传倾向性,是指在一样条件下,些个别更容易发作症的倾向。研讨证实,结直肠,乳腺,肾,前列腺,膀胱,胃,食管,肺等多见恶性肿瘤的发病要素必定的遗传要素,可是症的最终发作,除遗传要素外,还取决于精神要素、环境要素、饮食要素及生活习惯等等后天要素,正所谓中医学的一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