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静脉血栓发病多见于下肢,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静脉血管内血液成分黏附沉积形成栓子,堵塞血管。患者的患肢如出现肿胀,疼痛,变色,局部的皮温高,或伴有静脉曲张,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
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很多患者会问这样的问题:热敷和按摩可不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症状?我们要说的是血栓早期不能热敷和按摩,因为深静脉血栓在血管中一端与血管壁仅有轻度粘连,血栓另一端则自由地漂浮在血管壁内,热敷和按摩可能导致血栓脱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引起肺栓塞而猝死。
那么静脉血栓形成后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休息与活动:血栓形成的早期,一定要卧床休息,防止血栓脱落。进行血栓溶栓治疗后的稳定期可以适当活动。
2、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肢周径,皮肤颜色的变化以及患者有无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咳痰带血等症状发生,一旦发生这些症状马上就医。
3、体位: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4、溶栓药物使用:血栓形成的三天内应立即给予抗凝及溶栓药物,溶栓期间应检测凝血时间,避免用量过大而出血。
5、饮食:进食高蛋白、高纤维、低脂饮食,禁用肥肉、蛋黄,禁食肥腻的食物,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入睡前避免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7、皮肤护理:对于溶栓期长期卧床的病人,压疮发生率更高,我们应加强皮肤的观察及护理,避免压疮的发生。
8、心理护理:患者常常很焦虑,担心栓子脱离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时应该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老年人腿部肿胀应警惕下肢静脉血栓
经常有人说自己腿肿,腿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站立、行走时间过长,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肾脏、心脏疾病,淋巴回流受阻等等。年纪大的人腿肿胀的话就要考虑到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静脉血液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凝固,形成血块堵住血管造成。血栓可发生在身体各处,逐渐堵塞血管,如果发生在下肢,即可能出现腿部肿胀、发麻等不适。值得警惕的是,一旦血栓脱落或形成“漂浮血栓”,则可能随血流到达肺部,造成肺动脉栓塞,出现胸闷、胸疼、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猝死率很高。
如何区别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腿肿和其他疾病的腿肿呢?专家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腿肿”往往多见于一侧下肢,而像高血压、肾病、心脏病导致的“腿肿”更多见于双侧下肢。导致“腿肿”的常见原因还包括甲减或甲亢、肝硬化、长期服用钙拮抗剂类降压药、治疗前列腺的药物等。因此“腿肿”后不要自行处理,应第一时间就诊,排除严重疾病。
老年人常见的“腿肿”,还有可能是下肢静脉瓣功能退化引起的。这种腿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的腿肿在症状上非常类似,但可以通过下肢的彩超和血栓标记物的检查来加以区别。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佳的治疗时间是两周内,一旦错过这一阶段,血栓将难以彻底清除,并容易反复发作。陈旧性血栓留在下肢内会阻塞血流,影响静脉瓣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血栓后综合征,表现为腿肿、疼痛、走路受限等不良后果。
年纪大的人腿肿胀的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尽快早期发现或者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此外,腿脚明显肿胀时,不要随意用力按摩、拍打等,而要在医生指导下抚触下肢,以免发生意外。
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 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部分可致心跳呼吸骤停,危及生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老年人腿肿一定是静脉血栓吗
如何区别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腿肿和其他疾病的腿肿呢?专家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腿肿”往往多见于一侧下肢,而像高血压、肾病、心脏病导致的“腿肿”更多见于双侧下肢。导致“腿肿”的常见原因还包括甲减或甲亢、肝硬化、长期服用钙拮抗剂类降压药、治疗前列腺的药物等。因此“腿肿”后不要自行处理,应第一时间就诊,排除严重疾病。
老年人常见的“腿肿”,还有可能是下肢静脉瓣功能退化引起的。这种腿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的腿肿在症状上非常类似,但可以通过下肢的彩超和血栓标记物的检查来加以区别。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佳的治疗时间是两周内,一旦错过这一阶段,血栓将难以彻底清除,并容易反复发作。陈旧性血栓留在下肢内会阻塞血流,影响静脉瓣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血栓后综合征,表现为腿肿、疼痛、走路受限等不良后果。
以上介绍了静脉血栓的症状虽然有腿肿,但是老年人出现腿肿并不全是静脉血栓,当老年人出现身体肿胀一定要及时的进行专业的检查,才能得到更准确地诊断。
静脉曲张是怎么引起的 静脉血管堵塞
一些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人,由于血栓堵塞了下肢深静脉,下肢的静脉血只能由浅静脉来回流。正常情况下,下肢浅静脉承担30%的回血量,深静脉堵塞后,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会让浅静脉逐渐扩张来代偿。长时间的代偿,就会导致静脉曲张。
下肢深静脉血栓
1.静脉血流滞缓
引起血液淤滞的原因很多,如长时间的制动、因病卧床、久坐、静脉曲张等。手术患者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3.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先天性高凝状态原因有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的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等,后天性高凝状态原因有创伤、休克、手术、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怀孕等。各种大型手术后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他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综合上述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为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例如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即是综合因素所致。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其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 1000倍。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也大量增加,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后再加卧床休息,使下肢血流滞缓,从而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倾向。单纯血流滞缓不足以产生本病,有时伴有血管壁的损伤,如直接损伤、慢性疾病或远处组织损伤,产生白细胞趋向性因子,使白细胞移向血管壁。同样,内皮细胞层出现裂隙,基底膜的内膜下胶原的显露,均可使血小板移向血管内膜,导致凝集过程的发生。
深静脉血栓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
1、肢体疼痛----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主要就诊原因。如患者有髂腰部或股三角区胀痛,则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小腿静脉血栓形成仅有小腿轻度胀痛,常被忽略,往往延误诊断和治疗;若发生股青肿、股白肿时,患肢呈剧烈疼痛。
2、下肢肿胀----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另一常见症状,患肢肿胀的范围与血栓部位有关。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仅有小腿肿胀和压痛。
3、浅静脉改变----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则下肢广泛性肿胀,同时伴有广泛性浅静脉怒张或曲张。股青肿时患肢更为严重且广泛。
4、血栓后遗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期,患者在长久站立或行走后肢体产生沉重、坠胀、易疲劳感,在平卧休息或将患肢抬高后,症状缓解或消失。患肢长期处于瘀血状态,可发生下肢皮肤营养障碍改变,如皮肤弹性差、失去光泽、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等,甚至小腿皮肤溃烂经久不愈。
下肢深静脉血栓如何护理
饮食调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量的蛋肉,低脂肪、低热量为宜。
患肢的保护与保温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要避免劳累、撞伤、砸伤及冻伤;鞋袜要宽松;要保暖防寒。保持患肢清洁卫生,避免刺激损害皮肤。
预防褥疮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形成褥疮。要病人多翻身,患肢要经常变换体位,活动膝及踝关节,易压部位可用滑石粉按摩或用生理盐水清洁局部,可预防褥疮的发生。
加强肢体功能的锻炼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坚持适当的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关节的挛缩,肌肉的萎缩。若患血栓性静脉炎,抬高抬高床脚15cm,局部热敷,压迫刺激腓肠肌,加速回心血量,可减少下肢的肿胀。
精神护理
由于血管病的病程长、痛苦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容易失去治疗的信心,所以要多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要有乐观精神,心情要舒畅,生活要有规律,解除思想负担。
得了深静脉血栓会出现哪些症状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深静脉血栓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深静脉血栓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在临床上,只有10%~17%的深静脉血栓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深静脉血栓发展最严重的临床特征和体征即是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绝大多数死亡病例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的。有症状和体征的深静脉血栓多见于术后、外伤、晚期癌症、昏迷和长期卧床的病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临床常见的有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者位于末稍,称为周围型;后者位于中心,称为中央型。无论周围或中央型,均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而累及整个肢体者,称为混合型,临床最为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无全身不适,初期局部体征也不明显,随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自觉小腿肌肉疼痛,下肢肿胀。如果髂、股静脉内形成血栓,则整个下肢严肿水肿,皮肤发白或发绀,局部有压痛,浅静脉常有代偿性扩张。血管造影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
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表现有哪些
1、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表现有疼痛和压痛:
深静脉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压痛主要局限在静脉血栓产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如股静脉行径或小腿处。小腿腓肠肌压痛又称Homans征阳性。由于挤压小腿有使血栓脱落的危险,故检查时用力不宜过大。
2、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表现有患肢肿胀:
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患肢组织张力高,呈非凹陷性水肿。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
3、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表现有股青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广泛累及肌肉内静脉丛时,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阻塞,组织张力极度增高,致使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
4、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表现有股白肿:
当下肢深静脉血栓时,下肢水肿在数小时内达到最高程度,肿胀呈可凹性及高张力,阻塞主要发生在股静脉系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