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核到底是吃药还是做手术
膀胱结核到底是吃药还是做手术
1.药物治疗 目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较多,但以异烟肼、链霉素、对氨水杨酸的疗效较好,毒性较小,被称为第一线药物。其他如氨硫脲(thiosemicarbazide)吡嗪酰胺(pyrazinamide)、卡那霉素(kanamycin)、环丝氨酸(cycloserine)、紫霉素(viomycin)等,这些药物效果不及第一线药物,毒性亦较大,仅在结核菌对第一线药物产生抗药性时方始采用,故称为第二线药物。利福平(Rifampicin)、乙胺丁醇(Ethambutol)系较新的药物,由于其疗效较高,毒性较小,近年来已倾向于取代对氨水杨酸而列为第一线药物。
(1)常用抗结核药物,简单介绍如下:
①异烟肼(isoniazid,INH):口服后1~2h血清浓度达最高峰,半衰期为6h,24h血中仍可测到有效抑菌浓度,由于结核杆菌生长繁殖周期较长,又经证明药物疗效和血清高峰浓度有关,而与持续浓度关系不大,故一般用药剂量以每天300mg,1次顿服为宜。此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故可长期服用甚至连续服用数年。异烟肼吸收后迅速渗入组织,对纤维化及干酪化病变亦易渗入透过,其主要副作用为多发性末梢神经炎。据认为与维生素B6排出增加或干扰维生素B6 (吡哆醇)代谢有关。因此服用异烟肼应同时服用维生素B6 5~10mg,以防副作用。
②链霉素(streptomycin):肌内注射后1h血清浓度最大,3h后下降50%,约60%~90%经肾自尿内排出,在pH 7.7~7.8时作用最强,pH低于5.5~6.0时作用明显减弱,如同时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增强其疗效。经链霉素治疗的结核病灶易倾向于纤维化。其主要副作用是对第Ⅷ对脑神经的影响,尤其是前庭支。有的用药后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抢救比较困难,亦难以采用皮肤试验加以预测。
③对氨水杨酸(p-aminosalicylic acid):服药后1~2h血浆浓度可达高峰,4~6h后血中仅存微量,每天剂量8~12g,分3~4次服用。本药单独应用疗效较差,但能加强链霉素及异烟肼抗结核杆菌的作用,并能使抗药性延迟发生,三者联合应用有利于发挥治疗作用。本药对肾功能影响小,其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由于单独应用疗效差,并有胃肠道反应,现有逐渐被利福平、乙胺丁醇取代的趋势。PAS不宜与利福平合用。
④利福平(Rifampicin,RFP):此药对细胞内外旺盛生长的结核杆菌均有作用,杀菌力强。其抗结核杆菌的作用比链霉素、对氨水杨酸及乙胺丁醇强,和异烟肼的作用近似。由胃肠道吸收,单次口服600mg后2~4h出现峰值,12h血清浓度仍较高,其主要排泄途径是胆道,又可在肠内重吸收,因此血清内半衰期长。3 0%由肾脏排出。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抗药性,副作用为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增高、黄疸等。一般与异烟肼或乙胺丁醇合用,可相互增强作用,且能延迟结核杆菌耐药性的发生。此药必须空腹服用,不宜与其他饮料或食品同服,服药后1h方可进食。
⑤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对各型结核杆菌均有抑菌作用。从胃肠道吸收较快,口服后2~4h血浆浓度出现峰值,在血中存留时间较长,24h后由肾脏排出50%。但很少在组织内积聚,因此比较安全。该药吸收及组织渗透性较好,即使干酪纤维灶也能透入。耐药菌株产生较慢,约需数月。与异烟肼或利福平同用,可延长使用期。其主要副作用为迟发的球后视神经炎,但为可逆性并与剂量有关。剂量一般为每天25mg/kg,1次口服或分服,2个月后减少至15mg/kg,这一剂量很少出现毒性作用。该药对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目前趋向于取代对氨水杨酸,作为利福平的配伍药。
(2)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国际防痨协会(IVAT)和我国结核病防治会议推荐,按照下述原则用药,效果将更为满意。
①按照规律用药(每天或间歇,1次服用或分次服用规定剂量,饭前或饭后)。
②联合应用药物。
③持续足够的时间。
常规疗法的缺点是疗程较长,少数患者不能坚持用药及规律用药,而导致病变复发,或尿检查结核杆菌及脓尿持续阳性。由于利福平及异烟肼为完全的杀菌药,应用利福平及异烟肼的两期疗法,即开始强化阶段,随后继续巩固阶段,疗效很高,用药期少于12个月也是如此,展现出短期疗法的新局面。美国胸科学会1979年提出了9个月为1疗程的二联用药方案,第1个月每天用药:异烟肼300mg,利福平600mg,以后8个月每周2次,每次用量,异烟肼900mg,利福平600mg,他们用以治疗肺结核500例,96%治愈。此方案同样适于泌尿生殖系结核,并认为疗效会更佳。一般用药期限在12个月以内,根据临床结果决定停药或进行外科治疗。
目前停药的标准如下:①全身情况明显改善,血沉正常,体温正常;②排尿症状完全消失;③反复多次尿液常规检查正常;④尿浓缩法查抗酸杆菌长期多次检查皆属阴性;⑤X线泌尿系造影检查或膀胱镜检查病灶稳定或已愈合;⑥尿培养、尿动物接种查结核杆菌示阴性;⑦全身检查无其他结核病灶。用药至少1年方可达到此项标准,用药两年比较安全可靠。在停药后应作长期观察,定期检查尿液及泌尿系造影,至少随访5年。
2.手术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使手术治疗的地位有所改变,以往许多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现在可通过非手术疗法。但是Fischer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即使经过平均9个月的抗结核治疗,仍有52%的外科标本可见到新鲜的结核病变。因此,外科手术仍有着重要的地位。至于手术时机问题,比较公认的是正规抗结核治疗4~6周后进行。手术方式也多种多样,从Gow 1981年统计的资料看,在所有术式中,切除性手术逐渐减少,重建手术相应增多。手术方式根据病肾破坏情况可考虑:病灶清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肾切除术等。不论采用何种手术,术后仍应继续用药,参照前述标准停药。
泌尿系统结核是什么病
说起泌尿系统疾病,很多朋友都会认为这只是一般的炎症,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消炎治疗即可,其实引起泌尿系统疾病的病因不同,其危害程度是不同的,危害最为严重的就是泌尿系统结核,因为该病一般因为肺结核引起,因此如果是不及时治疗的话有可能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为了引起各位对于泌尿系统结核的重视,在此就详细的为您介绍一下泌尿系统结核是什么病。
泌尿系结核症是全身结核病的一部分,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少数继发于肠结核或骨关节结核。可累及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前列腺、精囊、睾丸、输精管、输卵管等部位。放射学诊断泌尿生殖器官结核的病理基础如下:结核杆菌经血或淋巴播散到泌尿生殖系时,常先累及肾皮质。在适宜生长的条件下形成干酪坏死灶,继而发展至肾髓质,在肾乳头部发展成干酪坏死灶,随后蔓延至肾小盏形成结核性空洞,即出现肾结核典型症状,结核病变随尿路可蔓延到泌尿生殖系统各部。
泌尿系统结核临床表现典型的症状是尿频、尿急、血尿或脓尿。全身症状可有体重减轻、低热、乏力或贫血。也可无任何症状而在尿常规检查时才被发现。
泌尿系结核是全身性疾病。故须重视全身的治疗。包括营养、环境、休息、医疗体育等。现代化学治疗的进展,使泌尿系结核的治疗原则有所改变,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必要的手术治疗。早期泌尿系结核病变较轻,范围局限。在正确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多能治愈。只有在肾脏破坏严重或泌尿系统有严重并发症,如输尿管狭窄、膀胱结核性挛缩伴对侧肾积水时,才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旨在去除不可修复的破坏病灶,解除梗阻,抢救肾功能。
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及链霉素等。一般都选用二种或三种药物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可延缓耐药性的出现并减少毒性反应。应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三者合用可将疗程缩至6个月至1年。
知道了泌尿系统结核是什么疾病之后还提醒各位,泌尿系统结核和一般的泌尿系统感染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如果您诊断出患有肺结核或者其他结核疾病,一定要注意积极的进行治疗,避免病原体的全身感染,减少疾病对于自己身体的伤害。
膀胱癌复发治疗
1、膀胱镜检查主要适用于保留膀胱的病人。由于膀胱癌的复发也可能发生在肾盂、输尿管、尿道。所以膀胱镜检查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膀胱癌复发的可能。
2、小便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易行。价格不高,且没有任何痛苦,可作为定期复查的主要手段。
3、X线检查。主要是胸片。能够发现肺部有无转移。
4、抽血检查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记物,对膀胱癌有无远处复发转移有一定帮助。5.B超检查肝脏及局部淋巴结,可发现肝脏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或邻近组织受到侵犯,病人可能有下腹部不适或疼痛,而保留膀胱的病人,复发的迹象出现血尿、小便过频、排尿疼痛,甚至出现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由于患有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病,也可能出现上述症状。所以手术后不适或血尿,并不一定就是膀胱癌复发,只有作进一步检查后,才能证实膀胱癌是否有局部复发或转移。
预防复发膀胱癌手术后定期去医院复查,保留膀胱的病人,手术后可接受膀胱腔灌注卡介苗或其他药物,以预防复发。在膀胱灌注卡介苗前应先排空尿液,灌注后两小时不能解小便,此间每15分钟变换体位一次。卡介苗灌注六次为一疗程,以后每月一次,持续两年,它的不良反应有尿频、尿疼、低热,少数病人可能发生结核性膀胱炎,必要时需要接受抗结核治疗。白介素-2和化疗药物也可用作膀胱灌注,具体使用应遵医嘱。膀胱完全切除的病人是否需要做全身性预防复发的治疗,应由医生视具体情况而定。
膀胱癌手术后出现了复发,患者不要有消极,抵抗情绪要接受再次治疗,仍然有治愈的可能。保留膀胱的病人,膀胱癌复发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其原则与初治相同,即肿瘤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只行局部切除或电灼术,这种手术可以反复进行。鉴于病人此前大多作过卡介苗灌注,因此再手术后一般要改用其他药物灌注,如丝裂霉素,多柔比星(阿霉素)等;肿瘤侵犯到局部肌肉层,可考虑部分膀胱切除;肿瘤范围较大,就要采用全膀胱切除。晚期病人或因为其他情况不能手术的病人。可采用激光治疗,以减轻膀胱癌症状,控制出血。当然,盆腔局部淋巴结或膀胱邻近器官转移而导致疼痛、排尿困难者,也可考虑放射治疗。
引起膀胱结石的原因有哪些
一、下尿路梗阻
若存在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先天性畸形、膀胱颈梗阻、憩室、肿瘤、膀胱膨出等,可使小结石和尿盐结晶沉淀积聚而形成结石。如果膀胱中有异物,尿盐沉积于周围也可能形成结石。
二、膀胱继发性感染
膀胱结石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或膀胱异物的感染,尤其是尿素分解细菌的感染,可使尿pH升高,促使尿磷酸钙、铵和镁盐的沉淀而形成膀胱结石。
三、膀胱异物
膀胱异物如导管、手术缝合线、子弹头、鱼线、发卡、电线等均可作为核心使尿盐沉积而形成结石。
四、肠道膀胱扩大术
小儿膀胱结石除少数地区外,现已少见,但做肠道膀胱扩大术后则大增,主要是肠道黏液所致。
膀胱结核到底是吃药还是做手术
1、药物治疗
目前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较多,但以异烟肼、链霉素、对氨水杨酸的疗效较好,毒性较小,被称为第一线药物。其他如氨硫脲(thiosemicarbazide)吡嗪酰胺(pyrazinamide)、卡那霉素(kanamycin)、环丝氨酸(cycloserine)、紫霉素(viomycin)等,这些药物效果不及第一线药物,毒性亦较大,仅在结核菌对第一线药物产生抗药性时方始采用,故称为第二线药物。利福平(rifampicin)、乙胺丁醇(ethambutol)系较新的药物,由于其疗效较高,毒性较小,近年来已倾向于取代对氨水杨酸而列为第一线药物。
2、手术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使手术治疗的地位有所改变,以往许多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现在可通过非手术疗法。但是fischer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即使经过平均9个月的抗结核治疗,仍有52%的外科标本可见到新鲜的结核病变。因此,外科手术仍有着重要的地位。至于手术时机问题,比较公认的是正规抗结核治疗4~6周后进行。手术方式也多种多样,从gow 1981年统计的资料看,在所有术式中,切除性手术逐渐减少,重建手术相应增多。手术方式根据病肾破坏情况可考虑:病灶清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肾切除术等。不论采用何种手术,术后仍应继续用药,参照前述标准停药。
肾结核并对侧肾积水该如何治疗
怎么医治肾结核对侧肾积水呢?大家都知道了吗?能够认识过早的认识到这些肾积水知识对以后的病情是很有帮助的。还不懂的朋友请听下面详细解说。
(1)肾结核的治疗:一般都需在抗结核药物的配合下施行肾切除术。
(2)膀胱结核的治疗:患者经患肾切除及抗结核治疗后膀胱结核可能逐渐好转,但由于这类病人的膀胱结核均较严重,常易导致膀胱挛缩。须用扩大膀胱容量的方法来治疗。扩大膀胱容量的常用方法是回肠或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由于回肠膀胱扩大术后尿内混有粘液多。易并发尿路结石,且在长期随诊中出现回肠扩张,影响排空,故目前均采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如膀胱挛缩并发尿道狭窄时则需施行尿流改道术,如输尿管造口术,直肠膀胱术,回肠膀胱术等。
(3)肾结核和肾积水治疗的先后问题:肾结核和肾积水治疗的先后决定于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的程序及需要解除梗阻的迫切性。在一般病例如肾机能较好,应在抗结核药物的配合下先行患肾切除术,使病人情况进一步改善后再治疗肾积水。如肾积水严重,肾机能很差,或继发感染时,则应在抗结核药物的配合下先行积水侧肾造瘘术,待病人情况好转后再行患肾切除术。
(4)肾和输尿管积水的治疗:肾和输尿管积水的治疗决定于引起的积水的原因。治疗时最关键的问题是膀胱有无挛缩。如膀胱无挛缩,梗阻的原因是输尿道口狭窄或输尿管下段狭窄,则治疗较为简单,疗效也较好。轻度者可经膀胱镜行输尿管扩张术。狭窄较重时可作输尿管口切开或输尿管重植术。如有膀胱挛缩则适应作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同时将输尿管移植到肠管。
上面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肾积水疾病治疗的相关资料,另外小编在此提醒患者及其家属有病一定要及早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祝你早日康复。
老人出现尿血咋回事呢
1.肾炎。这个事最常见的原因,肾炎的血尿是全程血尿(即尿自始至终均为血尿)常伴随有蛋白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等现象。
2.结石。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血尿是老年人血尿的常见原因之一,血尿往往是在活动后-→肾区疼痛-→出现血尿,有时会在排尿时突然尿流中断或排尿终末时发生小腹痛和血尿加重。
3.结核。老年人患肾结核是全程血尿,膀胱结核患者为终末血尿(即排尿后期出现血尿),常伴有午后低热、盗汗、颧红等结核中毒症状。
4.肿瘤。肾和膀胱肿瘤是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腰部或后侧中腹部或下腹部可触及肿块。老年人若无肾炎、结核、结石病史,如反复出现血尿,并伴消瘦、乏力等症状,应考虑此病并到医院检查。
哪些因素会对肾结核的康复带来影响
(一)全身情况和泌尿系外的结核病状况 肾结核病人如果全身情况良好,泌尿系外结核病轻而稳定,则肾结核治疗效果较好。若全身情况不好,又有其他器官严重结核,则肾结核的手术后死亡率显著增高。
(二)膀胱结核的有无和结核病变的严重程度 膀胱结核的严重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极大。肾结核在病灶波及膀胱之前进行病肾切除,或在早期输尿管阻塞的肾结核病例切除病肾,则病人可全部恢复,并不遗留泌尿系的后遗症或饼发症。Himman指出肾切除术前膀胱未被结核侵犯者,则5年治愈率达100%,若一旦膀胱被侵及,则5年生存率下降至60%。据上海中山医院肾结核207例肾切除随访情况观察,病肾切除前膀胱结核性炎症存在不满1年者术后68.。7%结果满意,而炎症已达1~6年者术后53.6%情况不满意。由此可见,结核性膀胱炎存在之时间与预后亦有很大关系。实际上炎症时间的长短提示炎症深入膀胱壁之深浅,代表着膀胱挛缩的机会。
(三)对侧肾有无结核病变和功能情况 结核肾脏切除的病人,其对侧肾的情况对预后至关重要。在应用抗结核药前的一组1,131例结核肾切除病例统计,对侧肾尿液显微镜检查正常者,则5年中 65。2%治愈,20。3%死亡;对侧肾尿结核杆菌动物接种阴性者,则5年中75.2%治愈,13。3%死亡;而对侧肾尿结核杆菌阳性者,则5年中 21.8%治愈,41.8%死亡。而在应用抗结核药后情况就完全改变了,双侧肾结核病例5年内死亡率从80%下降到8%。
(四)治疗的时机和正确性 随着抗结核药的不断发展,肾结核的治疗原则有了显著改变,大多数病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到痊愈。早期诊断和及时的确切治疗是治疗肾结核的关键。治疗措施必须符合具体情况的要求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不少学者认为早期的泌尿系结核 几乎没有不能通过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治愈的。国外已很少为泌尿系结核病人进行手术处理,甚至有人认为药物治疗可以代替手术。但这种看法是不恰当的。对有些病例,如无功能肾或功能很差的一侧肾结核,或一些血运差、封闭堵塞性空洞,或病变广泛、破坏严重的病灶,抗结核药不能进入的病例,均需施行手术治疗。尤其是要掌握结核性膀胱炎的程度比较轻,炎症的时间比较短的时机对结核性病肾及时手术处理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对于肾结核而发生晚期并发症的病例,也必需采用手术进行治疗。
肾结核怎么治疗
(一)抗结核药物治疗:单纯药物治疗的基本条件为病肾功能尚好和尿液引流无梗阻。药物治疗的适应症为①临床前期肾结核;②病灶较小的肾结核;③双侧或独肾结核属晚期不宜手术者;④身体其他部位有活动性结核,暂不宜手术者;⑤患者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暂不宜手术者;⑥配合手术治疗。常用的抗结核药物为链霉素、异菸肼及对氨柳酸。如上述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副反应或耐药性时,可选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及环丝氨酸等。
(二)手术治疗:肾结核的手术治疗包括肾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和肾病灶清除术。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病变范围、程度和对药物治疗的反应。
1.肾切除术:破坏范围较大的单侧肾结核,单侧结核性脓肾、钙化肾、如对侧肾功能良好,均适应肾切除术。两侧肾结核,一侧破坏严重、肾功亏损而另侧病变较轻,足以代偿时,应在抗结核药物配合下切除重侧病肾。
2.肾部分切除术:局限在肾脏一极的病灶,经长期药物治疗未见好转,或并发肾盏漏斗部狭窄致尿液引流不畅者,适应肾部分切除术。
3.肾实质近表面处形成的结核空洞,与肾盏不通且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肾病灶清除术。
(三)肾结核晚期并发症的处理原则:肾结核的晚期并发症主要有对侧肾积水及膀胱挛缩。对侧肾积水的处理原则为积水侧肾功能足以代偿,且血尿素氮及肌肝正常者先切除结核肾,再处理肾积水;如积水侧肾功能已不能代偿而导致血尿素氮及肌酐升高时,先行积水侧肾造瘘术,待肾功能好转后再切除结核肾及处理肾积水。处理对侧肾积水时,如无膀胱挛缩,可行输尿管膀胱重植术。如有膀胱挛缩,则应施行膀胱扩大术的同时行输尿管肠腔移植术。膀胱挛缩的处理原则为如无尿道狭窄或膀胱阴道瘘,常采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如有尿道狭窄或膀胱阴道瘘时,则采用回肠膀胱术或直肠膀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