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有哪些心理
中国儿童有哪些心理
(1)学习焦虑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2)人际交往焦虑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
(3)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宝宝缺锌的原因
首先中国人传统膳食习惯中,菜品通常是用煎、炒、烹、炸等高温手段烹制的,而高温的烹制过程会导致菜品中很多营养物质流失,特别是锌的流失很大。
其次,含锌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和海鲜等,并非是中国家庭常用的食物,故导致中国儿童缺锌率很高,达到近60%,也就是说,平均不到2个孩子就有1个缺锌。
另外,中国儿童厌食现象普遍,通过食物达到补锌的可能性较小。其实,就儿童厌食现象而言,并非是消化问题,也不是几片消化药能解决的,其本质是儿童消化功能问题。而锌元素是味蕾和胃肠消化功能发育过程中的必须物质,能够保障和促进味蕾和肠胃的消化功能的正常发育,提高儿童对食物的敏感度和肠胃的消化功能,功能发育正常了,孩子的食欲自然旺盛。
中国儿童普遍缺钙吗
婴幼儿需要全体补钙吗?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我国接近九成的家长给婴幼儿补钙,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全体补钙”现象。这种现象是否正常?婴幼儿需要全体补钙吗?
国内婴幼儿补钙市场存在诸多混乱。不仅家长们对该不该补钙心存困惑,甚至医生们在喂养指导和诊断上也存在不少争议。
缺钙不准确,应是缺维生素D
中国疾控中心妇幼营养方面的研究员赖建强说,中国居民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含钙丰富的奶及奶制品、豆制品等占膳食的比例有限,1992年和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城乡人均每日钙摄入量为405.2毫克和389毫克,不足钙推荐摄入量的一半。
不过这一解释并不能打消豆豆妈的疑虑。“对婴儿来说,以奶为主食,不存在成年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钙摄入不足问题。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补钙?”
儿童缺钙的说法不准确,应该说是缺维生素D(VD)。缺VD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肺炎、腹泻这四种疾病,一直是我国儿童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卫生部重点预防的疾病。儿童缺少VD,不能促进钙在肠道的吸引,钙也不会沉积到骨骼上,在临床上表现为缺钙的症状。
“儿童最好从出生后就补VD,一直补到2岁。”
疑问二:半岁内婴儿需要补钙吗?
卫生部《母婴健康素养》提示,6个月内一般不用补钙
儿童如果缺钙严重的话,会出现佝偻病等疾病。记者了解到,为了预防佝偻病,许多孩子在两三个月甚至半个月的时候就被要求补钙。
然而记者采访有关专家时,专家们均表示,半岁内婴儿一般不用补充钙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说,卫生部印发的《母婴健康素养》二十六条提示,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内一般不用补充钙剂。
“而且钙的吸收情况因人而异。”补钙最好的办法是日常膳食中获取。
不同的年龄段,世界卫生组织有不同的钙的推荐摄入量,其中0—6个月300毫克,7—12个月400毫克。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健康足月婴儿,在0—6个月不用额外补充钙。配方奶粉每100毫升含钙可高达50毫克,因此喝配方奶粉的婴儿也不需要再补钙。
一般来讲,6个月以上的婴儿每日摄入奶总量应达到600毫升以上(包括母乳或其它奶制品),可满足钙的需要。1—3岁的幼儿, 膳食从以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 奶及其制品是膳食钙的主要来源,以每日饮奶达到400毫升为宜。孩子正常饮食并且有充足的奶及奶制品的摄入,能够达到或接近钙的推荐摄入量,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
由于补钙方法、标准说法不一,不少家长担忧钙吃多了不好消化、会便秘,甚至听说钙补多了还会导致肾结石。
补钙过量是否对身体造成伤害?
人体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功能,如果单纯补钙,多余的钙会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不会出现钙中毒的情形,除非在过量补充VD的情况下大量补钙。因此,给孩子补充VD和钙剂时,要按照推荐摄入量补充。
从出生到青春期,是每个人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需要补充生长必需的元素。儿童时期摄入体内的钙,沉积到骨骼上,到老年的时候不易出现钙流失、骨质疏松等症状。
所有的营养元素,从群体来看都有一个适宜摄入量和最大摄入量。尽管个体有差异,但最好控制在适宜的摄入量,最多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摄入量。营养素在人体中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对人的身体带来负面影响。过量摄入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7种危险食品危害馋嘴宝宝
TOP1:果冻
果冻是由增稠剂、香精、着色剂、甜味剂等配制而成,这些物质吃多或常吃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健康。
TOP2:可乐饮料
可乐饮料中的咖啡因,对儿童尚未发育完善的各组织器官危害较大,中国专家认为,从临床上判断,可乐中的咖啡因正在影响中国儿童身高。
TOP3:泡泡糖
泡糖中的增塑剂含有微毒,其代谢物苯酚也对人体有害。
TOP4:方便面
方便面含有对人体不利的食用色素和防腐剂等。
TOP5:罐头
罐头食品中的添加剂,对正发育的儿童有很大影响,还容易造成慢性中毒。
TOP6:爆米花
爆米花含铅量很高,铅进入人体会损害神经、消化系统和造血功能。
TOP7:葵花籽
葵花籽中含有不饱合脂肪酸,儿童吃多了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
骨龄评分法
骨龄的 测定都是利用骨的X线摄片、根据骨发育的X线征象即成熟标志而测定的。
19世纪末Boas首次提出生长速率的概念,在发现如何用X射线摄片后不久,人类生长学学者们很快将此概念和技术用于骨发育的研究,对骨龄的测定方法进行了长期探索和不断改进。
骨龄的测定 方法较多,可分为计量骨化中心的“骨龄计数法”、与标准图谱比较的“骨龄图谱法”、按骨发育分期评分的“骨龄评分法”三种类型,并正在向计算机辅助评定骨龄的方向发展。
但是,通过比较国内、外检测骨龄的各种方法后确定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
① 我国许多地方仍在使用的计算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的方法应予淘汰,多部位摄片计数骨化中心的方法应予抵制;
②G-P图谱法不够精确、不适应我国儿童的标准;
③中国人骨成熟度评价标准-CHN法由多位学者制定,设计上有缺陷,不能与相应国际通用方法接轨; 因此,创立一种符合国际学科发展状况、适应中国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同时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结果权威的骨龄评测方法符合中国国情和相关学科领域的需要。
中国儿童肥胖或与双酚A暴露有关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肥胖流行”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环境致肥胖因子”领域的研究迅速兴起。其中,双酚A摄入过多导致肥胖流行的观点引起国际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然而,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十分缺乏,证据和作用机制一直没有查明。日前,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周颖领衔的课题组以尿中双酚A作为生物标志物,对上海市的259名8岁至15岁学龄儿童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尿中“双酚A”浓度与儿童体重指数值呈正相关,即“双酚A”浓度愈高,其肥胖程度愈高。这是国内首次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开展“双酚A”促进肥胖效应的研究。这一结果表明,双酚A暴露可能是儿童肥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或将为我国未来制定儿童肥胖流行的防控策略提供新思路。该项研究成果近日刊发于美国《环境卫生》杂志,被评为年度高访问论文。
双酚A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的化学物质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多被用于制造奶瓶、幼儿用吸口杯和食品饮料罐内侧涂层。
中国儿童身高标准对照表
注:SD: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离均差)的平均数,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中国男童0—7岁体格发育值:
初生:体重(kg): 平均值3.3 SD 0.38 身高(cm):50.4 SD 1.7
2月:体重(kg): 平均值6.16 SD 0.72 身高(cm):60.4 SD 2.4
4月:体重(kg): 平均值7.56 SD 0.81 身高(cm):65.1 SD 2.2
6月:体重(kg): 平均值8.62 SD 0.94 身高(cm):69.2 SD 2.4
8月:体重(kg): 平均值9.19 SD 1.00 身高(cm):72.0 SD 2.5
10月:体重(kg):平均值9.65 SD 1.04 身高(cm):74.6 SD 2.6
12月:体重(kg):平均值10.16 SD 1.04 身高(cm):77.3 SD 2.7
18月:体重(kg):平均值11.25 SD 1.09 身高(cm):82.7 SD 3.2
2岁:体重(kg): 平均值12.57 SD 1.28 身高(cm):89.1 SD 3.4
2.5岁:体重(kg):平均值13.56 SD 1.33 身高(cm):93.3 SD 3.5
3岁:体重(kg):平均值14.42 SD 1.51 身高(cm):96.8 SD 3.7
3.5岁:体重(kg:平均值15.37 SD 1.55 身高(cm):100.2 SD 3.8
4岁:体重(kg):平均值16.23 SD 1.77 身高(cm):103.7 SD 4.1
4.5岁:体重(kg):平均值17.24 SD 1.94 身高(cm):107.1 SD 4.1
5岁:体重(kg):平均值18.34 SD 2.13 身高(cm):110.5 SD 4.2
5.5岁:体重(kg):平均值19.38 SD 2.25 身高(cm): 113.7 SD 4.5
6—7岁:体重(kg):平均值20.97 SD2.6 身高(cm): 114.3 SD 4.9
中国女童0—7岁体格发育值:
初生:体重(kg):平均值3.2 SD 0.36 身高(cm):49.8 SD1.6
2月:体重(kg):平均值5.74 SD 0.65 身高(cm):59.2 SD2.3
4月:体重(kg):平均值7.01 SD 0.75 身高(cm):63.8 SD2.2
6月:体重(kg):平均值8.00 SD 0.90 身高(cm):67.6 SD 2.4
8月:体重(kg):平均值8.65 SD 0.97 身高(cm):70.6 SD 2.5
10月:体重(kg):平均值9.09 SD 0.99 身高(cm):73.3 SD 2.6
12月:体重(kg):平均值9.52 SD 1.05 身高(cm):75.9 SD 2.6
18月:体重(kg):平均值10.65 SD 1.11 身高(cm):81.6 SD 2.9
2岁:体重(kg):平均值12.04 SD 1.23 身高(cm):88.1 SD 3.4
2.5岁:体重(kg):平均值12.97 SD 1.33 身高(cm):92.0 SD 3.6
3岁:体重(kg):平均值14.01 SD 1.43 身高(cm):95.9 SD 3.6
3.5岁:体重(kg):平均值14.94 SD 1.52 身高(cm):99.2 SD 3.8
4岁:体重(kg):平均值15.81 SD 1.68 身高(cm):102.8 SD 3.9
4.5岁:体重(kg):平均值16.80 SD 1.88 身高(cm):106.2 SD 4.2
5岁:体重(kg):平均值17.84 SD 1.97 身高(cm):109.8 SD 4.4
5.5岁:体重(kg):平均值18.80 SD 2.22 身高(cm):112.9 SD 4.5
6—7岁:体重(kg):平均值20.36 SD 2.55 身高(cm):117.1 SD 4.5
宝宝体重的判断:
判断宝宝的体重是否正常有两种方法,即年龄体重和身高体重。前者主要是根据宝宝的实际月龄或年龄,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出的体重,或根据宝宝生长速度的规律推算出来的,如出生后的最初3个月,每周体重增加180-200克,3-6个月每周增加150-180克,6-9个月每周增加90-120克,9-12个月每周增加60-90克;第2年平均增加2500-3000克,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2000克左右;后者是根据宝宝的身高、性别来判断,年龄并不是关键因素,因为两个年龄相同的宝宝,体重也许有很大差别,但如果各自与自己的身高相称就不是异常,因此,判断宝宝是否超重一定要对照同性别者身高体重的正常标准。
体重测量方法:
每次测量要在宝宝排去大小便后及空腹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后减去衣服、尿布的重量即是。1岁以内最好每月测量一次。
身高(长)计算方法:
宝宝出生时平均身长50厘米,1-6个月每月平均长2.5厘米,7-12个月每月平均长1.5厘米,周岁时比出生时增长25厘米。
1-10岁=年龄×7+70厘米
身高(长)测量方法:
测量时要脱去鞋、帽、袜子,最好在上午测量,3岁以下的宝宝可躺着测量,但膝关节要伸直,头部要有人两手扶定;3岁以上可站立测量,测量时两脚靠拢直立靠门,枕后部、肩、臀、足跟要与门接触。
肥胖儿判定标准:
医学认为,当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儿童标准体重的20%者,即可认为是肥胖儿。因此,判断宝宝是否肥胖要以身高体重的标准来衡量。据超重不同程度可分为:
轻度:超过标准体重的20%-29%
中度:超过标准体重的30%-49%
重度:超过标准体重的50以上
宝宝吃母乳吃到什么时候最好
8个月到1岁左右。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宝宝一般至少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能达到2岁的则更佳。但是中国人有自己的体质情况,根据我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实际情况:母乳喂养最好到宝宝8个月到1岁左右最好,到了这个时候,宝宝也应该多摄取其他各个方面的营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