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要点 预防寒冻
冬季养生要点 预防寒冻
寒冷的冬季容易导致疾病。寒冷刺激引起的疾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冷损伤,例如冻疮;另一种则是冷敏感,例如寒冷性的红斑综合症等。治疗冷损伤主要是以防寒保暖为主,可以搭配服用一些活血化瘀、温里散寒的中药,例如益母草、当归、附子、桂枝、干姜等。平常要多参加一些运动,特别是要加强手脚的活动。
冬季也常流行一些疾病,其中流行性感冒最为常见。如何预防感冒呢?房间内要经常保持通风的情况,民间验方姜枣汤(生姜5片、大枣10个,每晚煎水后喝即可)也可以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减少发病。
寒冷冬季如何提升你的抵抗力
1、护“点”脚
冬季健脚即健身。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2、出“点”汗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3、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4、通“点”风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要严重,应注意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5、早“点”睡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此,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国医大师谈养生:冬季跟着太阳起床
冬季主闭藏,主肾。肾脏应和冬季的气候特点,肾精宜藏不宜泄。国医大师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冬季养生的建议。
冬季起居方面,引用《黄帝内经》中“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建议大家晚上尽早睡觉,早晨可随着太阳初升起床。注意保暖,避免汗出,防止阳气外泄。包括注意减少洗澡的次数,远离桑拿浴,远离冬泳,包括在室内泳池游泳也是不推荐的;避免剧烈的出大汗的运动;避免去热带地区或者温泉释放阳气。冬天,大自然中的树叶都落了,人也要注意“无泄皮肤”,汗毛孔尽量处于关闭状态为宜。-
冬季养生着眼于“藏”。具体到人的精神活动,则要保持精神安静,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要能调节不良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自我调节,尽快恢复平和心态。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预防的措施,一是多晒太阳,二是加强体育锻炼,调整植物神经功能,避免出现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调节情志,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的情绪。
冬天,人们为了保暖经常门窗紧闭,但紧闭门窗会导致空气中的病菌滋生;所以天气虽冷,还是应该定时开窗换气。冬季还要注意提高耐寒能力。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锻炼能起到强身健体防寒的作用,慢跑、打太极拳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冬季养生防寒小诀窍
1、常喝白开水
原因: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
方法: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2、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
原因: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方法: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3、提高抵抗力防病
原因: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而为了保暖,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空气流通不够,如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其次,无论是室内、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再次,冬季室内、室外温差大,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适应温差的变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细菌侵扰。
方法: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4、冬季心理流感
原因:冬天是一个没有生机的季节,而人们也是非常的懒惰,万物都没有生机,而且冬天更易陷入抑郁。为什么进入冬天后常常觉得没精神、烦躁不安,还会感到压力大。这是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中某一时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而冬天更容易出现这个症状。
方法:最好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牢记预防感冒的妙招
1、勤喝水
因为冬季干燥,人的身体容易缺水,要想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细胞的正常运行,就应该用水来滋养你的身体。冬季每天要喝2000-3000毫升的水,这样才能保证身体里有充足的水分。预防感冒。
2、出汗
冬季进行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的产生,能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还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预防感冒。但是,每个人锻炼都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年龄,这些是有区别的,比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当杜绝做一些激烈的运动,打球、登山等不适合有这些疾病的人。
3、早睡
冬季应该是养精蓄锐的季节,中医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是冬月。因此,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有益于阳气潜藏和阴津蓄积。预防感冒。
4、调神
冬季往往缺乏生机,人也容易懒惰,精神易抑郁。这时的人们最好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比如慢跑、滑冰、跳舞、打球等一些强度不算太大的体育活动,来调养精神、消除烦闷的心情。预防感冒。
5、防病
因为冬季天气寒冷,很容易诱发慢性病,导致感冒,因此,这类人应该注意防寒保暖。一些人为了保暖,便减少开窗换气的时间,这样空气不流通,就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条件。为了预防寒冷天气给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就要准备好急救的药品。同时还应该加强耐寒的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预防感冒。
女性保健指南有什么
当你努力养生,想要保健身体的时候,却发现身体状况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其实,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究竟对养生保健知识了解多少呢?是否真的懂得养生呢?仔细看完以下关于女性养生保健小知识的介绍,你定会恍然大悟。 养生保健小知识
冬季养生,心理调节是必须注重的一个方面,在这个冷暖交替时节,学会调节心理状况,多与人商量、沟通,胸怀开阔,心理舒畅。女性养生保健小知识有注意防寒,避免熬夜。女性身体比较特殊,严寒的冬季要注意防寒。尽量不熬夜,早睡早起可以改善皮肤状况。
多开窗换气也有利养生。虽然冬季渐冷,可也要多开窗换气,避免二氧化碳堆积室内。天气太冷的时候,记得关掉暖气,打开窗户,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女性养生保健小知识还有热饮吃辣祛湿寒,热食可以让肠胃不遭受伤害,所以,淡菜冷了就先热会再吃。适量吃点辛辣食物有助于祛寒。
冬季皮肤保养要及时补水,洗澡水不要太热,也不可以使劲揉搓肌肤。晚上洗完澡,记得要使用保湿液哦。肌肤出现伤口时还要及时处理,让伤口尽快痊愈,以免感染。女性养生保健小知识还有保持情绪乐观。女孩子本身就会情感细腻,冬季更易“上火”,而注意保持乐观情绪,才能养生保健。
冬季饮食适当调理,可以增强养生功效。女性在冬季饮食要以“养阴”为主,除了要滋阴润肺外,还要增加热量,所以大枣、萝卜及黄豆等都较为适合。女性养生保健小知识还有刷牙泡脚温热水,冬天刷牙记得用温水,可以预防牙病。晚上用热水泡脚,还可以活络筋骨,加快血液循环,改善睡眠。其实,以上这些女性养生保健小知识都是一些生活细节,希望大家可以多加留意。
做家务用温水可防妇科病
四点女性冬季养生需注意的问题
暖脚促睡眠
女性每天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30分钟,不仅能缓解腰背疼痛,还能促进睡眠。泡脚时连小腿一起泡。
暖食养肠胃
女人最好少吃寒性、生冷食物,尤其是畏冷、手脚冰凉、易伤风感冒及处于生理周期的女性更应注意。可多吃些大枣山药粥、五色粥等,黄芪党参炖羊肉、萝卜排骨汤能温补血气,做菜时还可放些姜、胡椒、辣椒等有产热作用的调料。
暖水防妇科病
做家务最好多用温水。有数据显示,热水清洁和杀菌效果是冷水的5倍,不仅舒适,还能预防关节炎和妇科病。
暖体护子宫
女人的生殖系统最怕冷,在冬天,女人要特别注意脖子、腹部、腿部的保暖:颈部保暖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病。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所介绍的四点女性冬季养生需注意的问题,这些养生方法都是我们日常需要特别注意的。此外,冬季天气寒冷,女性朋友们身体较弱,就更应该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切忌为了贪图一时美丽从而不添加衣物,这种做法不仅伤害身体健康,还很有可能会给您带来妇科疾病的烦恼。
老人冬季养生保健得注意十个“点”
■护"点"脚
冬季健脚即健身。人们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有条件的话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用心护"点"脚,冬季养生才能事半功倍。
■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会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进"点"补
冬季养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补。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食补方法因人因地而异,一般阳气偏虚的人,可选羊肉、鸡肉、狗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对于不宜生冷又不宜食燥热的人,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切不可不顾实际情况,全家上下齐进补。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
■调"点"神
冬天寒冷,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感到压抑。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好方法就是活动,当然要因人而异,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冬季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饮"点"茶
茶是人的最佳饮料之一,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绿茶还能防癌抗癌,对人体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人更应常饮茶。但是胃病患者或是贫血服药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浓茶。
■早"点"睡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人们要"早卧迟起"。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此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要注意保暖,多晒太阳,外出注意防寒,减少冷空气对身体的刺激。
■出"点"汗
冬季属阴,养生应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其不能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这样"暖"是达到了,但是"暖"过头了,反而容易引发病症。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特别是老年人冬季频频沐浴,不符合阳气内藏的养生原则。水热所迫,汗出淋漓,很易感寒生病。北方冬季一周洗澡一次是比较合适的。至于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多"点"水
众所周知,夏天活动大、出汗多、排尿勤,为了防止脱水和中暑,人们要及时补充水分。有些人可能认为,冬天人的活动减少,而且一般来说也不会感到口渴,因此不太需要喝水,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仍然需要水分滋养,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不少于2000~3000毫升。
■喝"点"粥
营养专家提倡,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常吃此类粥具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此外,还可常食可安神养心的桂圆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润肺生津的银耳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和胃理肠的鲫鱼粥等。
■通"点"风
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因为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要严重数十倍,人们应注意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也应开小气窗通风。
“三高”人群冬季如何养生
冬季养生进补要谨慎
对于三高患者来说,正常的饮食已经足够,冬养生季并不需要太多的营养进补,三高患者要是经常为自己进补不仅不会增强体质,还会使得血压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每天盐控制在6克以内,食油20~25克,奶类250克,肉类50~100克,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一周3~4个鸡蛋,这些营养就足够供给患者正常的身体需求,适当地多吃一些鱼类和豆类食品。
冬季运动养生 “快不得”
天冷时节,最好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温和的养生运动方式。此外,在早晚温差大、风大且寒冷的时间段老年患者最好不要出门,户外锻炼以阳光相对充足时为宜,时间别太长。
冬季饮食养生宜少盐
保护心脑血管,“限盐减重”四季要坚持。天冷的时候人容易“管不住嘴”,因此三高人群冬季饮食养生要注意每天的热量别超标,少吃卤味、腌菜、咸菜等含盐高的食物。
冬季养生注意护血管
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春捂秋冻”这句养生老话并不适合。一定要早晚防寒,不要怕麻烦,及时增减衣物。出门时戴好帽子、手套,以防冷空气突然刺激血管和神经;洗脸、刷牙可以用温水;晚上起夜时最好披件外衣保暖。
冬季养生要“慢”
心脏喜欢“慢半拍”,所以三高人群冬季养生“快不得”。做事不要贪多求快,不必事事追求完美;平常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如果思虑过多,晚上迟迟不睡,也可导致心跳过快、血压波动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三高人群本身就是一个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好发人群,在寒冷时,患者的血管容易痉挛,血液的粘稠度增高,因此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所以三高患者冬季要格外重视养生保健。
老年人保健牢记这十个要点
护“点”脚
冬季健脚即健身。人们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有条件的话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用心护“点”脚,冬季养生才能事半功倍。
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会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因此,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进“点”补
冬季养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进补。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食补方法因人因地而异,一般阳气偏虚的人,可选羊肉、鸡肉、狗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对于不宜生冷又不宜食燥热的人,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切不可不顾实际情况,全家上下齐进补。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
调“点”神
冬天寒冷,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感到压抑。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好方法就是活动,当然要因人而异,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冬季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饮“点”茶
茶是人的最佳饮料之一,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绿茶还能防癌抗癌,对人体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人更应常饮茶。但是胃病患者或是贫血服药者不宜喝茶,尤其是浓茶。
早“点”睡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古人主张人们要“早卧迟起”。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此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要注意保暖,多晒太阳,外出注意防寒,减少冷空气对身体的刺激。
出“点”汗
冬季属阴,养生应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其不能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这样“暖”是达到了,但是“暖”过头了,反而容易引发病症。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特别是老年人冬季频频沐浴,不符合阳气内藏的养生原则。水热所迫,汗出淋漓,很易感寒生病。北方冬季一周洗澡一次是比较合适的。至于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多“点”水
众所周知,夏天活动大、出汗多、排尿勤,为了防止脱水和中暑,人们要及时补充水分。有些人可能认为,冬天人的活动减少,而且一般来说也不会感到口渴,因此不太需要喝水,这种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仍然需要水分滋养,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不少于2000~3000毫升。
喝“点”粥
营养专家提倡,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常吃此类粥具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此外,还可常食可安神养心的桂圆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润肺生津的银耳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和胃理肠的鲫鱼粥等。
通“点”风
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欢紧闭门窗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因为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要严重数十倍,人们应注意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也应开小气窗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