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类人易早亡
11类人易早亡
1.长期单身的人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新研究发现,在两性比例失调的环境中,弱势性别群体的寿命更短。另一项研究发现,单身女性比已婚女性少活7~15年,死亡风险增加23%,单身男性比已婚男性寿命短8~17年,死亡风险高出32%,相当于折寿10年,而30~39岁是风险最高的年龄段。近几年,我国崇尚单身的人越来越多,男女比例也出现明显失衡。工作忙、没车房、要求高、圈子小成为主要原因,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指出,大龄单身男女应该以知足的心态面对生活,从内心出发,不要盲目攀比,多创造与他人沟通的机会。
2.习惯久坐的人
《英国医学杂志》刊登澳大利亚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久坐时间超过3小时就会折寿2年,即使经常运动也无法抵消久坐造成的健康危害。《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刊登的另一项研究发现,与每天坐4小时的人相比,每天久坐时间超过11小时的人在未来3年死亡率会增加40%。研究人员建议,能站最好少坐,坐着时别忘多伸懒腰。
3.缺少朋友的人
美国社会学家罗文认为,朋友不仅能为我们提供资源和机会,还能帮我们分忧解难、减压增寿。美国杨百翰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朋友少或几乎没朋友的人早亡风险更高。研究人员表示,长期孤独对长寿的危害犹如每天抽15支香烟。研究还发现,与一般老人相比,社交广的老年人头脑更灵活,死亡风险可降低22%。王国荣指出,时间、耐心和真诚是维系朋友的3个重要纽带。
4.痴迷电视的人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每天看电视2小时会明显增加早亡、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美国《纽约时报》刊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25岁后,每天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小时,预期寿命就会减少21.8分钟。研究人员表示,缺乏运动和由此导致的不健康饮食习惯是这一群体折寿的关键。看电视的危害在老人和孩子身上最为突出,教育部网站公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孩子3岁前别看电视;3~4岁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4~5岁不超过20分钟,5~6岁不超过30分钟。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指出,老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应控制在4小时之内,吃完饭别马上看电视,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不要看大悲大喜的节目或激烈的比赛。
5.贪吃红肉的人
从美国得克萨斯州到弗吉尼亚州的区域被称为“糖尿病带”,这些地区人口寿命相对更短,中风发作司空见惯。其中,得克萨斯州东部的安德森县居民比其他地区的人少活7年,这与其爱吃红肉和油炸食物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贪吃红肉会导致结肠癌、前列腺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健康问题。研究人员表示:“如果非要选一种不健康食物,那么非红肉莫属,过量吃红肉会导致预期寿命缩短20%。”
6.失业的人
加拿大一项涉及15个国家2000万人口、为期40年的大规模研究发现,失业会导致早亡危险增加63%。另一项研究发现,老人在经济衰退时期失去工作,寿命会缩短3年。
7.上班太远的人
长距离上下班占据了人们运动、休闲、聚会等时间。研究发现,每天上下班路程超过1小时会导致压力倍增,其负面影响堪比久坐。瑞典于默奥大学研究人员称,每天上下班距离超过50公里的女性最易减寿。
8.性爱不和谐的人
一项以男性为对象的研究发现,性爱中长期达不到高潮的人死亡率比经常能获得性快感的人高50%,为了保证准确性,研究人员抛开性因素,将年龄、吸烟、社会阶层等纳入研究范围,结果依然成立。研究还发现,性高潮在很多方面能够为健康加分。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称,一次猛烈的性高潮相当于注射了一剂安定,有助于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同时可使体内抗炎细胞增加20%。经常获得性高潮会使男人长寿几率增加两倍,使女性寿命增加8年。另外,女性每周获得两次性高潮,心脏病几率降低30%。
9.人缘不好的人
忽略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可能意味着与长寿擦肩而过。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同事的支持代表一个人在职场的融入程度,也是预测死亡率重要因素之一,在工作中获得同事支持率偏低的人死亡率比其他人高2.4倍。专家指出,与同事相处需要技巧,要做到尊重、真诚、慎言、守诺,遇到冲突时,要学会控制情绪,等到心平气和时,再去解决问题,可以倾听、支持和鼓励,但不要过多地打探对方的隐私,更不可以宣扬。
10.缺觉或贪睡的人
哈佛大学医学院最新研究表明,每晚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或者超过9个小时的人平均寿命更短。长期缺乏睡眠会导致认知、记忆、肥胖等健康问题,并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的患病几率。研究还发现,经常睡眠超量同样会导致健康问题,睡眠太多易增加糖尿病和抑郁症等患病风险,每天平均睡8小时最有益延年益寿。研究人员建议,不能保证晚上睡眠时间的人最好中午睡半小时到1小时。
11.恐惧死亡的人
对死亡的轻度恐惧有着积极意义,有利于人们积极锻炼和改善饮食,但过分担忧就会影响寿命,对中老年人更是如此。2012年《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杂志刊登的一项关于癌症患者的研究发现,“死亡焦虑”是患者寿命缩短的原因之一。一项针对“9·11”事件后美国人的研究发现,对于死亡的极度恐惧让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5倍。
夏季的养生保健方法有什么
一、夏季养生简述
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人们想健康长寿就应该很自然地“应天顺时”,遵循这个规律。要不要争取“天人和谐”这是个观念问题。如果不接受这个观念,硬要与大自然“拧”着干,逞“英雄”,行不行呢?
不行!因为“人”不管有多大本事,都无法改变“人体”的“自然属性”。组成人体的60兆生命细胞从600万年前由“猿”变成“人”的时候,就和万物一样也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尽管现代科技十分发达,可以局部改变人体的新陈代谢,但仍然没有可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命法则。
二、夏季养生要点
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故有“六月债,还得快”之说。但有一种病是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了!——这就是“心病”。也即《内经》所说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病”。但必须说明的是这里说的“心病”,并非是指现代医学上的“心血管病”,而是指精神方面的有关“神志、情志”的病(古书上所提及的“心”,实际上是相当于今天人们常说的“精神”)按中医的“五行”说,夏季是“火旺(夏主心,夏天心火很旺)、土相(脾胃处于‘盛’的地位)、木休(肝处于相对的‘休养’状态)、水囚(肾易‘亏’)、金死(肺易‘虚’)”。心“火”一“旺”,“火克金”,所以容易造成“肺(金)虚”;本是“肾水”克“心火”,而“心火”很“旺”时,就容易出现“心火”对“肾水”的“反侮”现象,故“肾水”易“亏”。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夏天,防止“肺虚肾亏”很容易接受,而对于正处于很“旺”地位的“心”是否要重点保养,就往往掉以轻心了!
久用电脑易引起“心理死亡”
久用电脑易患焦虑及抑郁症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发病年龄介于15-45岁,男性占发病人数的98.5%,女性占1.5%。
这里提到的“心理死亡(早衰)”与“网络心理障碍”的范畴存在一定的交叠。有研究发现,长期较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比正常人群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及强迫障碍等心理疾病。“用多了电脑,的确容易发生多种情绪障碍。”专家指出,所谓的这种“心理死亡(早衰)”跟网络成瘾有着莫大关联,二者有相通的地方。
办公族要避免网络成瘾
由于整天使用电脑,很多办公族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离开电脑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些行为障碍。
网络成瘾是指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引起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具有网络成瘾的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其典型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为什么说禽流感病毒是消灭不了的
该事件的元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文献中记录的最早发生的禽流感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 亡,当时被称为鸡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疾病被更名为禽流感。 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取决于禽类种别和毒株以及年龄、环境和并发感染等,通常情况为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流感病毒因其会随外界环境刺激(药物刺激、射线刺激等)及简单的基因结构不断发生变异使其能逃脱动物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人们为了预防禽流感也研制出了各种疫苗。但机体在产生特异性抗体后,病毒因发生变异逃脱了机体的扑杀,这样原有的抗体即失去作用,病毒就可使动物重新发病。 因此,就目前的防疫技术和手段而言,禽流感病毒是消灭不了的。
触电死亡人数
失去知觉机械性损伤 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等作用导致的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电光眼 是发生弧光放电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电光眼表现为角膜炎或结膜炎。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对于高压带电体,人体虽未直接接触,但由于超过了安全距离,触电死亡人数高电压对人体放电,造成单相接地而引起的触电,也属于单相触电。低压电网通常采用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不直接接地(通过保护间隙接地)的接线方式,这两种接线方式发生单相触电的情况。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这种触电方式称为两相触电。发生两相触电时,作用于人体上的电压等于线电压,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触电死亡人数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带电导体,特别是高压导体故障接地处,流散电流在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接地装置流过故障电流时,流散电流在附近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正常时有较大工作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流散电流在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防雷装置接受雷击时,极大的流散电流在其接地装置附近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高大设施或高大树木遭受雷击时,极大的流散电流在附近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跨步电压的大小受接地电流大小、鞋和地面特征、两脚之间的跨距、两脚的方位以及离接地点的远近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人的跨距一般按0.8m考虑。
由于跨步电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及由于地面电位分布的复杂性,几个人在同一地带(如同一棵大树下或同一故障接地点附近)遭到跨步电压电击时,完全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后果。即使鞋底是绝缘的人的电容还是相当大,脚底和地面的电容也很大, 如果是交流电的话, 电压高还是很有可能触电的触电死亡人数,纯理论研究可以这么说, 千万别真去试 电器的插头上有水,当你将插头插入带电插座时,首先人体会产生触电,如果是组合式插头里面进水,当你将插头插入带电插座时,很有可能烧坏用电器,重则会引起火灾,所以一定要保持干燥,免得发生意外。作用有限,只能保证触电后不会持续让电流通过人体,减少触电伤害电击伤的急救原则:一是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即切断电源,拉下电闸,或用不导电的竹,木棍将导电体与触电者分开。在未切断电源或触电者未脱离电源时。
切不可触摸触电者;二是对呼吸和心跳停止者,触电死亡人数应立即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复为止。如呼吸不恢复,人工呼吸至少应坚持4小时或出现尸僵和尸斑时方可放弃抢救。有条件时直接给予氧气吸入更佳;三是可在就地抢救的同时,尽快呼叫医务人员或向有关医疗单位求援。首先使触电人迅速脱离电源。其方法,对低压触电,可采用“拉”、“切”、“挑”、“拽”、“垫”的方法,拉开或切断电源,操作中应注意避免人救护人触电,触电死亡人数应使用干燥绝缘的利器或物件,完成切断电源或使触电人与电源隔离。对于高压触电,则应采取通知供电部门,使触电电路停电,或用电压等级相符的绝缘拉杆拉开跌落式熔断器切断电路。或采取使线路短路造成跳闸断开电路的方法。
孟买血型的分布
孟买血型在世界各地都是十分罕见的,在印度约为万分之一,在欧洲约为百万分之一。在某些孤立地区,法属留尼旺,H抗原缺陷个体的比率高达约千分之一。
孟买血型在我国极其稀有,有这种血型的人在全国所占的比率仅为十几万分之一,国内仅有约30例报道。正因为这类“孟买血型”非常珍稀,其价值和意义也就尤显重大。孟买血型在中国人当中极其稀有,因其红细胞上无A、B、H抗原,血清中除有抗A、抗B抗体外,尚有抗H抗体,唾液中可以找到A或B抗原。
据说,全国这种血型的人不过30人,深圳3人,广州1人,河北1人,甘肃1人,福州1人,湖南1人。山东泰安发现一例,是山东省首例!于2011年5月27日山东再次发现一对兄妹为孟买血;山东发现为3人。
家有胖小孩问题严重吗
此外,亲戚的一个孩子,12岁时,体重就是同龄人的两倍,因家长没有足够重视,两年后,孩子患上了糖尿病,之后口服“降糖”药不管用,小小年纪不得不开始注射胰岛素。这个病例,更让王军伟感到无比痛心。
相比成年人肥胖,对于青少年儿童肥胖,王军伟更为担忧。为掌握一个真实的、全面的情况,去年这个时候,王军伟和同事开始着手天台县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课题研究。
调查显示:天台21%的中小学生存在超重、肥胖
从2015年1月开始,课题组成员历时半年,对天台白鹤中心小学、平桥二中等15所中小学校的7至18岁学生,进行现场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判定学生是否超重、肥胖。
本次共调查了中小学生10595人,其中男性5569人,女性5026人,男女性别比1.1∶1;城区学校7所6558人,农村学校8所4037人;小学7所3891人,初中6所5450人,高中2所1254人。
调查结果显示:这10595名学生中,其中超重的有1243人,超重率11.73%;肥胖的有952人,肥胖率8.99%。
女生肥胖、超重人数分别为361人、405人,肥胖率、超重率分别为7.18%、8.06%;男生肥胖、超重人数分别为591人、838人,肥胖、超重率分别为10.61%、15.05%,从这些数据来看,男生较女生更为严重。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认为初高中生肥胖人数应该多于小学生。但事实并非如此,超重和肥胖出现了低龄化现象。统计数据告诉我们,7岁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最高,其中,超重率为12.20%,肥胖率为21.86%,总的肥胖超重比例达34.06%;7岁至12岁呈逐渐下降趋势,15岁后超重肥胖总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在15%至18%。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习阶段中,超重肥胖以小学较为显著,初中与高中基本持平。
热射病死亡率 易患热射病的人群
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的人群,比如车间工作者、环保工作者、户外施工人员等,特别是体质较差、年老及患有心脏病等人群,更容易患热射病。
老年人最容易中暑,因为老年人体内本来含水量就低,大约占体重的50% 左右,年轻成年人则为60%。 其次,由于体温调节能力的衰退,温度上升时老年人的出汗量与皮肤血流量的增加量都会减少,不利于散热。老年人对于炎热不太敏感,对于口渴不容易感到渴,身体可能以及缺水却没感觉,很容易中暑。
老人容易死亡的疾病
1、老人容易死亡的疾病
1.1、老年痴呆:这是老年人广泛的原发性退行性脑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外老年斑,为现代对老年痴呆病理学上的主要微观诊断指标,病因明确,便可对症治疗;即使有了好药,也还是以预防不犯为好。平时要多给大脑施加良性刺激。
1.2、骨质疏松: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老年病。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25%~90%,也应以预防为主。
1.3、心脑血管病:在我国老年人发病率中高居首位。糖尿病、癌症等均为老年常见病、多发病。
1.4、焦虑:是预感到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一种忧虑、恐惧和焦灼兼而有之的复杂的情绪反应,可突然发生,也可缓慢出现。
2、老人容易患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原因医学界普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环境因素参与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常所致。高血压既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又会导致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病变,从而产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出血、脑梗塞、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害极大。
3、老人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老年病,通常是患者由于感冒、吸烟、机体过敏、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原因,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反复受到感染和刺激所致。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身痛、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咳嗽、喘鸣几乎终年不停,并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并发肺气肿,甚至肺心病而危及生命。
脑死亡和人死亡有什么区别
临床死亡是丧失一切生理机能
脑死亡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丧失功能为参照系而宣布死亡的标准。脑死亡有别于“植物人”,“植物人”脑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脑干反应,而脑死亡则无自主呼吸,是永久、不可逆性的。
不少国家过去一直把“心跳停止”、“呼吸消失”和“血压为零”作为死亡的标准。但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病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都可以通过一系列药物和先进设备加以逆转或长期维持。但是如果脑干发生结构性损伤破坏,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最终发展为心脏死亡。因此,与心脏死亡相比,脑死亡显得更为科学,标准更可靠。
自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死亡定义审查特别委员会提出脑死亡诊断指标以来,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建立了死亡标准,一些国家还制订了相应的脑死亡法,但也有国家采用的是脑死亡和呼吸死亡标准并存方式。
男人会精尽人亡吗?
精满自溢,成熟男性,不过年龄多大,长时间没有性生活,都会的遗精的现象,如果为了不让精液过多的外流而不射精的话对性功能伤害是很大的。
梦遗是一种生理活动,往往在白天所接触到的刺激,未能诱发,而在睡眠时,当自我控制能力薄弱了,无须其他刺激就可以发生遗精。从生理角度分析,男子的精液储存多了而发生的泄出现象,完全是一种正常生理活动。男子第一次遗精开始出现的年龄,约在12-14岁。进入青春期的男子首次遗精并非自知,有的害怕这种事情会被父母发觉而受责骂,甚至怕受旁人的嘲笑,因此不敢主动向父母讲明,长时间隐藏在内心,这样会造成早期的心理压抑现象。再有一种情况是父母发现后,由于缺乏生理知识而惊慌,并且视其为病态,甚至携子就医,也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创伤。
所谓遗精会造成精液枯竭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精液由精子和精浆组成,精子由睾丸产生,精浆则是附属性腺(附睾、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的分泌液。成年男子每次排出的精液量约为3-5毫升,95%以上是精浆。临床研究观察到,连续排精时,仅前1-2次的精液中精子较多,以后的精子很少,如果次数更多则只为射精管的收缩所产生的快感,而无精液排出。这是人体一种自调控功能,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功能的体现。所以遗精不会造成精液枯竭。但是,如果无限制地纵欲,过分消耗体力,违背自身的生理活动规律,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有这种面相易早亡
核心提示: 人之所以看起来老,是因为脸上出现很多皱纹、斑点、皮肤松弛下垂。衰老与叫做AGE的有害物质有很大关系。
据Record Japan网站援引日媒消息:近日丹麦大学的医学部教授提出了,面相老的人容易早死的观点。该教授指出即使是双胞胎,面相老的也要比外貌比较年轻的一方死得要早。该教授历时7年,经过不断调查研究得出面相老的人容易早死的结论。
另外一名日本医学教授山岸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他表示“面相老的人,体内的老化也会比较快,这样就比较容易生病,实际上只要减少老化物质AGE(终末糖化产物)的量就能返老还童。”
人之所以看起来老态龙钟,是因为脸上出现很多皱纹、半点、皮肤松弛下垂。衰老与一种叫做AGE的有害物质有很大关系。如果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过 高就会容易产生AGE,这样AGE就会破坏皮肤中的骨胶原(占皮肤70%),造成皮肤出现皱纹、斑点、松弛等衰老症状。不仅如此,AGE还会破坏血管和骨 质当中的骨胶原造成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另外AGE还会增加人体患癌症的危险,与糖尿病、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疾病也有很大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抑制AGE的产生呢?专家提醒要多吃绿色蔬菜,少吃煎炸、烧烤食物以及甜品,最好把食物煮着吃。另外还需要注意有效抵御紫外线,阳光会加速皮肤产生AGE。从现在开始,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多加注意,以保证自己拥有青春和健康。
肾盂肾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病原菌人侵的途径有上行性感染和血行性感染。有95%的 泌尿道感染其病原菌是由尿道经膀胱、输尿管而到达肾脏的。易 感因素包括尿路梗阻、泌尿系统畸形和功能异常、尿道插管和器 械检查、抵抗力减弱等。
哪些人群更易患冠心病死亡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冠状动脉是营养心脏细胞的动脉,成网络状,像一顶帽子覆盖在整个心脏。由于冠状动脉硬化产生斑块,使管腔狭窄,导致心脏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故又称缺血心脏病。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的心血管疾病,被称为“人类头号杀手”,也有人称之为“世界级冠状动脉灾难”。在发达国家,冠心病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3左右,我国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1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神压力大等致使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不仅存在而且还在逐年升高,如人群超重及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比例逐年增加,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继续增长,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因此,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任重而道远。
肥胖与冠心病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贮存异常增多的人。这主要是肥胖者对胰岛素敏感性较差,加之高能量的饮食习惯,体内血糖不能消耗,多余的营养物质极易以脂肪形式贮存贮存在体内。脂肪贮存增加,血液中脂肪成分也随之增加,而高血脂症极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此外,心包膜上沉积过多的脂肪也会影响心脏舒张收缩功能,而全身皮下脂肪增加,为了维持末梢血液供给,心脏需排出更多的血液,这样就会使心脏负荷增加和血压上升,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说适当控制体重可以减少心脏负担,减轻高血脂症、高血压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从而减少冠心病发病的机会。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 有研究结果表明,当胆固醇(TC)为5.2~5.7mmol/L时,冠心病相当稳定;当增至6.5mmol/L时,冠心病危险度增长1倍;当增至7.87mmol/L时,冠心病危险度增长4倍,是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对高脂血症患者有关键作用。膳食中增加粮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瘦肉、禽、鱼和脱脂奶制品。轻度TC升高者,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每日<300毫克,中度以上TC升高者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每日<200毫克,不吃肥肉、动物肝脏、人造黄油、奶油点心等。增加运动,保持能量平衡,防止超重和肥胖。精神上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轻松情绪和乐观豁达也很重要。
糖尿病与冠心病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代谢混乱性疾病,所以常伴有脂质代谢混乱、高血脂症和高血压;另外,由于糖尿病人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增加,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降低,心肌缺氧,导致动脉内膜损伤。各种因素互为因果,进一步发展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严重的冠心病。因此,糖尿病人要特别警惕“冠心病”的发生。糖尿病人的饮食控制是最基本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要注意膳食中三大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适合比例,注意微量营养素的供给。
高血压与冠心病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收缩压<120mmHg的人相比,收缩压在120~130mmHg时,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性增高40%;收缩压在140~149mmHg时,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3倍。高血压可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使冠状动脉管腔变窄,当血压徒增时,可能使斑块破裂、脱落、形成血栓,堵塞动脉,导致心肌梗死、急性猝死。因此,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减少食盐摄入,每天以少于6克为好;减少脂肪摄入,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多吃富含钾、钙、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和低脂奶制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良好的心理等,以控制高血压,预防冠心病。
吸烟与冠心病 多项研究表明,烟草雾中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使组织及心肌缺氧,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液粘稠度增高,干扰脂代谢,促进胆固醇类物质沉着;长期吸烟可降低冠状动脉血管扩张能力,增加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导致并加重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吸烟改变了血脂的构成,使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血清抗氧化能力降低,从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另外,被动吸烟同样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研究认为,被动吸烟可使冠心病风险增加30%,而且被动吸烟时间越长,患冠心病的风险越高。降低患冠心病风险及死亡率最好的方法是戒烟。
性格与冠心病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和健康!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人的性格特征密切相关。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弗瑞得门和罗森曼等对冠心病人做了大量系统和科学的研究后发现,冠心病有一种特征的性格模式,可简单地概括为:易恼(Aggaratation)、激动(lnciyation)、易怒(Anger)和易躁(lmpatience)。其中有两个A字,弗氏则将其定为“A型性格”,后来人们把非A型性格的人,称之为“B型性格”。
A型性格的特点是:好胜心强,固执己见,性格急躁,情绪不稳,爱发脾气,没有耐心,精力旺盛,生活紧张,有戒心或敌意。
B型性格主要特点是:悠闲自得,温顺随和,节奏缓慢,从容不迫,优柔寡断,劳逸相当,工作生活有节奏。
大量实验结果显示,A型性格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高,其交感神经兴奋明显比B型性格者高,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易引起动脉内壁的损伤;A型性格者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应激时(如工作紧张或与人争吵等),血液中儿茶酚胺的水平明显高于B型者,该物质可提高心率,升高血压,增加心肌耗氧量,促发冠状动脉痉挛,使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导致血管内壁损伤。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A型性格者冠心病发病率是B型者的5倍;在心肌梗死中有95%属于A型性格;而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证实,A型性格愈典型,冠状动脉累计的支数愈多,狭窄程度愈重。有专家指出,A型性格应与被公认的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一起,并列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医学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性格不全是由遗传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影响和自身的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A型性格者只要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建立合理的心理模式,A型性格是完全可以矫正和转化的。
其他
职业的影响 脑力劳动者、精神高度紧张的职业、过度疲劳者易患冠心病、心梗。因此避免紧张,劳逸结合十分重要。
年龄和性别影响。60岁以上的人比45~59岁患病率高2~3倍,比35~44岁高10~20倍以上;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6~2.8倍。因此,无论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要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最易被忽视5个早亡原因
1.爱看电视
看电视会导致久坐,久坐的生活方式会折寿。美国内华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科学家对13284名毕业生进行平均为期8.2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与每天看电视1小时或更少的参试者相比,每天看电视至少3小时的参试者早亡风险增加两倍。
2.感觉孤独
美国科学促进会芝加哥年会上公布的芝加哥大学一项涉及2000多名50岁以上参试者的新研究发现,极度孤独会增加过早死亡危险。感到孤独的老人更难缓解压力和恢复积极的生活态度。孤独也会导致高血压,增加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干扰正常睡眠。新研究负责人约翰·卡乔布博士表示,总体而言,孤独老人早亡风险会增加14%。
3.过早退休
工作狂压力虽大,但过早退休的早亡风险也不小。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人员对体力劳动者死亡风险与退休时间之间的关联性展开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过早退休的男性67岁前死亡危险几率大大增加。每早退休1年,早亡危险就会增加13.4%。退休之后身体运动量减少和失去工作目标是两大主因。
4.空气污染
室内及室外空气污染是容易被忽视的又一大常见早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空气污染是全球最大的环境健康风险。过多置身空气污染环境会增加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慢阻肺(COPD)及某些癌症的风险。WHO数据显示,2012年有700万死亡病例(占死亡人数的1/8)与空气污染有关。
5.刷牙不勤
瑞典科学家完成的一项为期24年涉及1390名参试者的研究发现,口腔不卫生会增加癌症早亡危险。研究结束时,58名参试者死亡,其中35人死于癌症。研究发现,与幸存参试者相比,死亡参试者的牙菌斑指数更高。研究人员认为,牙菌斑与多种体内感染关系密切,长期口腔不卫生也会增加癌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