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常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常规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婴幼儿多见。病死率较高,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约8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是由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引起。其致病原因与年龄、季节、地区、机体免疫功能、有无头颅外伤以及是否有先天性的神经或皮肤缺陷有关。其中以年龄为最主要的因素。新生儿及出生2个月以内的婴儿以革兰氏阴性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为主;出生2个月至儿童时期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致病为主;12岁以后多见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致病。肺炎链球菌及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好发于晚冬及早春,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好发于晚秋及早冬。
细菌大多从呼吸道侵入,也可由皮肤、粘膜或新生儿脐部侵入,经血循环到达脑膜。少数化脓性脑膜炎可因患中耳炎、乳突炎、脑脊膜膨出或头颅骨折时,细菌直接蔓延到脑膜所致。主要病变为脑膜表面血管极度充血、蛛网膜及软脑膜发炎,大量的脓性渗出物覆盖在大脑顶部、颅底及脊髓,并可发生脑室膜炎,导致硬脑膜下积液或(和)积脓、脑积水。炎症还可损害脑实质、颅神经、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神经系统体征。
二 临床表现
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内科护理学传染病一章节中介绍。其他化脓菌引起者,大多呈亚急性起病,于发病前数日常有上呼吸道炎症或胃肠道症状,继之高热、头痛、精神萎靡,小婴儿表现易激惹、不安、双目凝视等。神经系统表现有:①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匿格征及布鲁金斯基征阳性;②颅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囱门饱满、重者昏迷,发生脑疝,出现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呼吸衰竭; ③惊厥; ④部分患儿出现ⅱ、ⅲ、vi、ⅶ、ⅷ对颅神经受损或肢体瘫痪症状。
新生儿脑膜炎表现,体温可高可低、拒食、吐奶、尖叫、凝视、惊厥,由于颅缝及囱门未闭,对颅内高压有一定缓冲作用,使颅内压增高征及脑膜刺激征不典型。
部分患儿在病程中可并发硬脑膜下积液、脑性低钠血症、脑室管膜炎、脑积水、癫痛等。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性增高。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数多达1000x106/l以上,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多。脑脊液常规涂片检查和培养可进一步明确病因。还可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乳胶颗粒凝集法对脑脊液进行病原学检测。
三 治疗原则
除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及支持疗法外,主要采取病原学治疗。静脉用药,疗程2~3周。病原菌不明者,选用氨卞青霉素和氯霉素,亦可选用头饱三嗪或头饱噻肟。最好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药。
四 护理评估
1 病史
询问患儿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等前驱感染征候,以及有无发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惊厥、嗜睡以及昏迷等表现。
2 身心状况
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尤其体温及呼吸状况),意识障碍及颅内高压程度、有无躯体受伤的危险因素。评估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对患儿健康的要求。
3 辅助检查及时了解患儿血象及脑脊液检查结果
容易与缺氧缺血性脑病混淆的疾病
本病应和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症状
1、 突然高热,畏寒,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乳幼儿可有交替出现的烦躁与嗜睡,双目凝视;尖声哭叫,拒乳,易惊等。严重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2、中毒面容,皮肤瘀点,颈项强直,病理反射阳性。婴儿囟门饱满隆起,角弓反张。如伴有脱水的婴儿,则无此表现。
3、各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特点:
(1)流脑:多于2~4月份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多见。早期即可出现皮肤瘀点或瘀斑,其直径多在2毫米以上。病后3~5天常有口周与前鼻孔周围的单纯疱疹。
(2)肺炎球菌性脑膜炎:发病季节多以春秋为主。多见于2岁以内幼儿或50岁以上成人。常伴有肺炎或中耳炎。
(3)流行性感冒杆菌性脑膜炎:多见于2岁以内的幼儿,起病较上述两型稍缓,早期上呼吸道症状较明显。
(4)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脑膜炎:常伴有皮肤化脓性感染,如脓皮病,毛囊炎等,部分病例于疾病早期可见有猩红热或荨麻疹样皮疹。
(5)绿脓杆菌性脑膜炎:多见于颅脑外伤的病例,亦可因腰椎穿刺或腰麻时消毒不严而污染所致,病程发展较缓。
4.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外观混浊,呈米汤样。细胞数增至1000/立方毫米以上,以中性多核细胞为主。蛋白增高,潘氏试验阳性。糖和氯化物减少。涂片或培养能找到相应的致病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在晚期病例可表现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2)血培养:有病原菌生成。
(3)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增多,以中性多核细胞为主。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脑膜炎时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低,有明显核左移现象,并有中毒颗粒出现。
(4)皮肤瘀点涂片:流脑患者做此项检查,可找到脑膜炎双球菌。
5. 免疫试验:对流免疫电泳,乳酸凝集试验及协同凝集试验对流脑的快速诊断阳性率均在80%以上;间接血凝,血凝抑制试验、荧光抗体染色,放射免疫测定等均有助于快速诊断。
上述为大家介绍了容易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混淆的疾病,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认识。
什么是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婴幼儿发病居多。
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
常见的病原菌有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此外,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还与机体免疫与解剖缺陷有关,可致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1.多急性起病,可有前驱症状,如感冒、咳嗽、呕吐、腹泻等。
2.全身中毒表现,发热、精神不振、面色灰白、畏寒。
3.颅内高压头痛、呕吐、前囟饱满、表情淡漠、意识改变、呼吸循环功能改变,甚至昏迷、惊厥。
4.脑膜刺激症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婴儿常不明显。
5.并发症硬膜下积液,脑性低钠血症,脑室管膜炎,脑积水。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确诊的主要依据,是对发热伴神经系统异常的患儿应及时进行脑脊液涂片或血培养。如为阴性,则必须结合病史、治疗过程及临床症状、体征等谨慎判断,并须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相鉴别。必要时可作CT检查。
脑膜炎的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
根据发热,头痛,脑膜刺激症以及脑脊液中多形核白细胞增多为主的炎症性变化等,诊断不难,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非化脓性脑膜炎
因为不论是结核性,病毒性,真菌性和其他病原体所引起的非化脓性脑膜炎也会出现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症,所以应进行鉴别,非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反应多为淋巴细胞,而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中细胞增多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加上糖含量降低和乳酸脱氢酶增高可排除非化脓性脑膜炎。
2.机械,化学,中毒性脑膜损害以及癌性脑膜病
这些情况也会出现与化脓性脑膜炎类似的临床表现,但通常根据详细的病史,原发病的确定,对疾病转归的观察以及试验性治疗等可使诊断得以澄清。
3.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突然发病,也可有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症等,但腰椎穿刺脑脊液呈血性可证实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夏秋季发病者应和日本乙型脑炎鉴别,后者脑CT或MRI多有基底核区病变。散发的患者在和单纯疱疹性脑炎鉴别时,除注意后者唇周常有疱疹外,脑CT和MRI常示颞叶及额叶腹侧有显著的损害。此外,尚需和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及细菌性脑膜炎鉴别。
1.颅内其他病原感染 主要根据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和病原学检查,与化脓性、结核性、隐球菌脑膜炎鉴别。此外,合并硬膜下积液者支持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发现颅外结核病灶和皮肤PPD阳性有助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2.Reye综合征 因急性脑病表现和脑脊液无明显异常使两病易相混淆,但依据Reye综合征无黄疸而肝功明显异常、起病后3~5天病情不再进展、有的患者血糖降低等特点,可与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鉴别。
化脓性脑膜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根据发热、头痛、脑膜刺激症以及脑脊液中多形核白细胞增多为主的炎症性变化等,诊断不难。但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非化脓性脑膜炎 因为不论是结核性、病毒性、真菌性和其他病原体所引起的非化脓性脑膜炎也会出现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症,所以应进行鉴别。非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反应多为淋巴细胞,而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中细胞增多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加上糖含量降低和乳酸脱氢酶增高可排除非化脓性脑膜炎。
2.机械、化学、中毒性脑膜损害以及癌性脑膜病 这些情况也会出现与化脓性脑膜炎类似的临床表现,但通常根据详细的病史、原发病的确定,对疾病转归的观察以及试验性治疗等可使诊断得以澄清。
3.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突然发病,也可有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症等,但腰椎穿刺脑脊液呈血性可证实诊断。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会传染吗
有些家长对化脓性脑膜炎不了解,担心小宝宝的化脓性脑膜炎会传染别的孩子,他们是把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相混淆了。尽管在临床症状方面这三个疾病有相同之处,但却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指出生后4周内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主要的感染途径有两个:第一是患病新生儿个体本身在产时吞入或吸入污染的羊水感染;第二是出生后病原菌由呼吸道、脐部、受损皮肤与粘膜、消化道、结合膜等侵入血循环再达脑膜引起感染。新生儿由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都不完善,总体免疫功能差,容易感染,又由于血脑屏障功能不全,细菌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颅内感染,因此,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冬春季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传染源是带菌者和患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侵入,主要易感对象为儿童,6—12月的婴儿为发病高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大脑炎,该病由蚊媒传播,夏秋季发病,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这三个疾病根据流行性资料、临床症状、血象、脑脊液特征及血清学检查可完全明确诊断。流脑及乙脑通过预防注射,可起到好的预防作用。
新生儿靠从母体内得来的抗体igg,对一些传染病具有免疫力,因此,新生儿期至今未发现流脑与乙脑病例。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加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化脓性脑膜炎经及时适当处理,大多数病儿能痊愈。
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1、突然高热,畏寒,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乳幼儿可有交替出现的烦躁与嗜睡,双目凝视;尖声哭叫,拒乳,易惊等。严重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2、中毒面容,皮肤瘀点,颈项强直,病理反射阳性。囟门饱满隆起,角弓反张。如伴有脱水,则无此表现。
3、各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特点:
(1)流脑:多于2~4月份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多见。早期即可出现皮肤瘀点或瘀斑,其直径多在2毫米以上。病后3~5天常有口周与前鼻孔周围的单纯疱疹。
(2)肺炎球菌性脑膜炎:发病季节多以春秋为主。多见于2岁以内幼儿或50岁以上成人。常伴有肺炎或中耳炎。
(3)流行性感冒杆菌性脑膜炎:多见于2岁以内的幼儿,起病较上述两型稍缓,早期上呼吸道症状较明显。
(4)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脑膜炎:常伴有皮肤化脓性感染,如脓皮病,毛囊炎等,部分病例于疾病早期可见有猩红热或荨麻疹样皮疹。
(5)绿脓杆菌性脑膜炎:多见于颅脑外伤的病例,亦可因腰椎穿刺或腰麻时消毒不严而污染所致,病程发展较缓。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鉴别诊断
本病应和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症状:1 突然高热畏寒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乳幼儿可有交替出现的烦躁与嗜睡双目凝视;尖声哭叫拒乳易惊等严重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2 中毒面容皮肤瘀点颈项强直病理反射阳性婴儿囟门饱满隆起角弓反张如伴有脱水的婴儿则无此表现
3 各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特点:
(1)流脑:多于2~4月份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多见早期即可出现皮肤瘀点或瘀斑其直径多在2毫米以上病后3~5天常有口周与前鼻孔周围的单纯疱疹
(2)肺炎球菌性脑膜炎:发病季节多以春秋为主多见于2岁以内幼儿或50岁以上成人常伴有肺炎或中耳炎
(3)流行性感冒杆菌性脑膜炎:多见于2岁以内的幼儿起病较上述两型稍缓早期上呼吸道症状较明显
(4)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脑膜炎:常伴有皮肤化脓性感染如脓皮病毛囊炎等部分病例于疾病早期可见有猩红热或荨麻疹样皮疹
(5)绿脓杆菌性脑膜炎:多见于颅脑外伤的病例亦可因腰椎穿刺或腰麻时消毒不严而污染所致病程发展较缓
4.实验室检查:(1)脑脊液: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外观混浊呈米汤样细胞数增至1000/立方毫米以上以中性多核细胞为主蛋白增高潘氏试验阳性糖和氯化物减少涂片或培养能找到相应的致病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在晚期病例可表现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2)血培养:有病原菌生成
(3)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增多以中性多核细胞为主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脑膜炎时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低有明显核左移现象并有中毒颗粒出现
(4)皮肤瘀点涂片:流脑患者做此项检查可找到脑膜炎双球菌5.免疫试验:对流免疫电泳乳酸凝集试验及协同凝集试验对流脑的快速诊断阳性率均在80%以上;间接血凝血凝抑制试验荧光抗体染色放射免疫测定等均有助于快速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方法推荐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方法是有很多,因为化脓性脑膜炎也分为爆发性和急性的,而且这两种化脓性脑膜炎的症状并不一样,所以护理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方法一、对暴发性化脓性脑膜炎来说,最好的护理方式就是能请到一个专人护理,而且要更专业。要做到24小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不能有一丝的懈怠。同时要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方法二、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以免引起呼吸衰竭。化脓性脑膜炎患都易出现皮肤广泛出血,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一定要按休克处理,最重要的是要时刻观察呼吸问题,避免肺水肿及左心衰竭。随时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精神状态,如嗜睡、抽搐等,一旦发现不好的地方要及时与医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