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发现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有什么

新发现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有什么

2001年以来许多新的人类病毒被发现,其中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人类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NL63和HKU1, 以及人类博卡病毒(human Baca Virus,hBoV)均已被证实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也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

怎样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溶菌酶、乳铁蛋白等,有助于增进婴儿抗感染能力。尤其是分娩后最初分泌的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及微量元素,特别是SIGA有助于预防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因此,母乳喂养的小儿一般较少发生伤风感冒。

体格锻炼有利于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对疾病的防御能力。体育活动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进行锻炼;如开窗睡眠,使小儿汲入较冷而新鲜的空气,上呼吸道粘膜,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待小儿习惯开窗睡眠后,可进一步实行户外睡眠。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用温水洗浴,或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三浴(日光浴、水浴、空气浴)锻炼,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增加营养获得各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助于提高小儿的免疫力。按时预防接种,如:接种麻疹、百日咳、风疹等的预防针,可有效地提高小儿对这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切断这些呼吸道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流行。

宝宝比较小,免疫系统没有大人强,在疾病高发的时候尽量不要带宝宝到人群集中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去,例如商场、剧院等,经常带宝宝到公园等地方活动多晒太阳,宝宝如果生病就不要带宝宝到幼儿园去交叉传染,不仅会使其他孩子生病宝宝自身病情也会加重。可以给宝宝吃些木耳等清肺,还可以适当喝些中药预防。

感冒常见的细菌感染中哪个是最常见的

溶血性链球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菌是溶血性链球菌,约占上呼吸道感染病菌的20%-30%,通常会导致患者引起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等感染,同样也是肾盂肾炎、产褥热、猩红热的病原体。

流感嗜血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是细菌性感冒中常见的细菌种类之一,是流感时激发感染的常见细菌。

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寄居于人的鼻咽部,所以是儿童鼻咽部常见的共生细菌,因此多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通常容易引起原发性化脓性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肺炎球菌

肺炎球菌可以5-10%的健康成人及20-40%孩童的鼻咽内发现,季节性肺炎球菌主要发生在冬季和初春,这个时间段正好是伤风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峰期,因此也是感冒中常见的细菌之一。

肺炎球菌主要寄居在人的口腔及鼻咽部,一般来说不治病,但当身体免疫力低下时致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胸膜剧烈疼痛、咳铁锈色痰。

百日咳杆菌

感冒中常见的细菌好包括百日咳杆菌,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

治疗:中医治疗以肺止咳为主要原则,用蜜炙百部9克、蜜炙款冬花6克、蜜炙紫菀12克、苦杏仁5克、龙利叶7.5克、法半夏5克水煎服,一日一服。

病毒性感冒

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的主要区别在于感染的病菌不同,病毒性感冒主要以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而感染的病毒常见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重症: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伴有冷感、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可因为鼻咽部分泌物引起较频繁的咳嗽。咽部微红,发生疱疹和溃疡时称为疱疹性咽炎。有时红肿明显波及扁桃体,出现滤泡性脓性渗出物,咽痛和全身症状加重,鼻咽部分泌物从稀薄变成稠厚。颌下淋巴结显著肿大,压痛明显。如果炎症波及鼻窦、中耳或气管,则发生相应症状,全身症状也较严重。要注意高热惊厥和急性腹痛,并与其他疾病作鉴别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多见于婴幼儿,于起病后1天内发生,很少反复发生。急性腹痛有时很剧烈,多在脐部周围,无压痛,早期出现,多为暂时性,可能与肠蠕动亢进有关。

以上就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平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与保暖,从各方面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小编祝愿所有的宝宝都能早日脱离疾病的困扰,恢复身体的健康。

让孩子远离呼吸道感染

冬季到了,随着冷空气活动频繁、大风和雾霾天气的增多,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门诊量较前一段时间增加明显。医大二院儿科主任医师刘长山表示,由于儿童呼吸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和成人比,儿童的气道相对狭窄、无鼻毛、咽鼓管短而平、气道上皮纤嫩、黏膜下富于血管和结缔组织、软骨发育不全、免疫功能不完善,使得各种病原微生物更是容易乘虚而入,增加了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机会。因此,儿童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主要人群之一。

上呼吸道感染唱主角

刘长山介绍,今年入冬以来,儿童患者中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为主,“呼吸道感染分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刘长山说,“我们所说的感冒就属于上呼吸道感染,而气管炎、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肺炎则属于下呼吸道感染。”儿童感冒,90%是由病毒引起,也可有混合感染。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大部分儿童有发热、头晕头疼、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流涕、鼻塞、咽疼、咳嗽等典型症状,比如婴幼儿鼻塞时会出现张口呼吸和吮乳困难的现象;有些儿童会出现食欲不振、吐泻、高热等症状,有的甚至出现脐周阵痛,这与发热引起反射性肠蠕动增强及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就是常说的胃肠型感冒等。

家长重视要有度

对于孩子感冒,家长的反应不一,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感冒是个大事儿,不看药效是否相同就大把大把给孩子吃药;有的家长则认为,感冒而已,挨几天自然就好了,不放在心上。对此,刘长山说,“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遇到的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产生合并症,如急性喉炎、中耳炎甚至发展成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为严重的咳嗽、喘、发热和肺部固定的细湿罗音,严重者还可有心肌炎、肠麻痹、脑病等。所以对于呼吸道感染,家长既要重视,当然也不要过于恐惧,若及时治疗,大多数儿童患者还是预后良好的。”他建议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状态,如果孩子状态良好,只是感冒初期典型的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可以自行给孩子用些对症的感冒药,以缓解症状,同时多给孩子喝水,保证休息;若孩子精神差、嗜睡或烦躁、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尿少、发热>48小时、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喘憋严重,就要及时就诊。

西医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常规方法

研究发现,大肠埃希菌是目前引起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呼吸道感染往往发生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以及重症患者,治疗困难,预后凶险。

西医理论:据儿科专家最新的观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与细菌病毒感染尽管有关联,但导致反复发作的根本内因其实是小儿的免疫功能紊 乱,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儿童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直至小学阶段,不同时期身体的免疫紊乱类型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因此准确纠正儿童紊乱的免疫功能是治愈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手段。

呼吸系统感染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呼吸系统感染(Respiratory infections):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该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临床上供选择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人们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或军团菌感染的认识有很大提高。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已引起人们重视。

无论是下呼吸道感染还是上呼吸道感染,绝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称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Viral respiratory infections)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分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前者表现为急性鼻炎、咽炎和喉炎,后者表现为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本类疾病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染,小儿、老人、营养不良及患有慢性病者更易患病。以冬春季发病较多。不少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风疹等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注意鉴别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作为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呼吸道感染是引起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临床表现易被认识,但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却很难明确。通过常规方法大约只能明确46%为获得性肺炎病因,对于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只有40%能明确病毒病原 。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和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见病毒,仍然有超过1/3的病例不能明确病原。

新发现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病毒病毒2001年以来许多新的人类病毒被发现,其中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人类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NL63和HKU1, 以及人类博卡病毒(human Baca Virus,hBoV)均已被证实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也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

呼吸道感染细菌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嗜肺军团菌等.

一,结核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属是一类细长微弯曲的杆菌.偶见有分枝生长而得名.能抵抗盐酸酒精脱色,又称抗酸杆菌.

分类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三类.

特点 1)细胞壁含大量脂质.

2)一般不易着色.

3)无鞭毛,芽胞和荚膜.

俗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以肺结核最常见.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一) 生物学性状

1.细长微弯,有分枝生长趋势的革兰阳性杆菌.胞壁含脂量高,其中有大量分枝菌酸,可影响染料的穿入.革兰染色为阳性,但不易着色,常用齐尼(Zieh-Neelsen)抗酸染色法(加温延长染色时间):菌体呈红色;其它菌和背景呈蓝色.

因青霉素,环丝氨酸,溶菌酶可影响细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异烟肼影响分枝菌酸的合成;巨噬细胞破坏肽聚糖的结构,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变为L型,呈颗粒状或丝状.使抗酸染色出现阴性.

2.培养及生化反应 条件:专性需O2,营养要求高,常用罗氏(Lowenstein-Jensen)固体培养基.最适PH6.5~6.8,37℃,生长缓慢(2~4w),菌落为米黄色,乳白色,粗糙,干燥,颗粒,结节或菜花状.

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快(1~2w),在表面形成厚的菌膜.临床标本检查,液体培养比固体培养的阳性率可高出数倍.

触酶试验阳性,热触酶试验阴性(与非结核分枝杆菌鉴别).

3.抵抗力 较强,耐干燥,耐酸碱,耐染料.

对湿热,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敏感.

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环丝氨酸,乙胺丁醇等药物敏感.

4.变异性 易发生变异,变异类型较多:

(1)形态变异:细菌L型.

(2)毒力变异:卡介苗研制.

(3)耐药性变异:发生原因有1) 原发性耐药(自发突变).

2) 继发性耐药(用药不当,经突变选择产生).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结核分枝杆菌无内,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其致病性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菌体成分的作用;②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③机体的免疫病理损伤作用.

1.致病物质 主要是菌体成分.

(1)脂质 高含量脂质与细菌毒力密切相关,与毒力有关的主要有:

1)索状因子 能使本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索状蜿蜒生长.与毒力密切相关,它能破坏细胞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抑制白细胞游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肿等.

2)磷脂 能促使单核细胞增生,形成结核结节及干酪样坏死.

3)蜡质D 可激发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具有佐剂作用.

4)硫酸脑苷脂 可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的结合,导致不完全吞噬.

(2)蛋白质 有多种,有的能与蜡质D结合激发迟发型超敏反应,引起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状,并在形成结核结节中发挥一定作用.有抗原性.

(3)多糖 致病作用尚不清.

2.所致疾病 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

多途径侵入机体(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损伤等).

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

(1)肺部感染——肺结核,最多见.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数量,感染次数和感染者的免疫状态不同,分两大类:

1)原发感染 初次感染,多见于儿童.菌侵入肺泡后被吞噬,但能抵抗杀菌并大量繁殖,导致细胞裂解释放出的菌引起肺泡渗出性炎症,形成肺原发病灶.因缺乏特异性免疫,原发灶内的菌可扩散至肺门淋巴结,称原发综合征(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90%以上不治而自愈,少数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或其它部位结核病.

2)原发后感染 多见于成人.由外源性或内源性感染所致,特点:机体已建立特异性细胞免疫,故病灶多局限.但容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菌可随痰排出,称开放性肺结核.

(2)肺外感染

1)结核分枝杆菌经血液,淋巴液扩散,引起脑,肾,骨关节结核.AIDS因免疫极度低下,严重时可造成全身播散性结核.

2)痰菌若被咽下,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3)引起扩散感染的多为细菌L型.

3.免疫性 结核分枝杆菌为胞内感染菌,以细胞免疫为主,属感染免疫.

4.超敏反应 细胞免疫与超敏反应同时存在.

(1)免疫保护 由结核分枝杆菌核糖体RNA诱导.

(2)迟发型超敏反应 由结核菌素蛋白和蜡质D诱导.

在自然感染过程中,细胞免疫与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因此,通过测定机体对本菌有无超敏反应即可判断对结核有无免疫力.

5.结核菌素试验 应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超敏反应以判断机体对本菌有无免疫力.

(1) 制剂 目前都用纯蛋白衍化物(PPD),有两种:

1)PPD—C(结核分枝杆菌制成)

2)BCG—PPD(卡介苗制成)

(2) 方法 两种PPD各5个单位分别注射于两前臂皮内(目前仍有用单侧PPD的方法),48~72h观察结果.

(3) 意义 局部红肿硬结直径:

>5mm者为阳性反应.

≥15mm者为强阳性反应.对临床诊断有意义(可能有活动性肺结核).

若PPD—C侧红肿大,为感染.

若BCG—PPD侧红肿大,为BCG接种所致.

1:400以上或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2)TR/patoc1属特异性抗原玻片凝集试验 用于早期诊断.

(3)间接凝集试验 具有简便快速,结果可用肉眼观察等优点.

(四)防治原则

1.消灭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防鼠,灭鼠及对家畜的管理).

2.易感人群疫苗接种

(1)钩体多价全细胞死疫苗

(2)钩体外膜疫苗

3.治疗 ,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等.部分患者使用青霉素后出现赫氏反应.

人类偏肺病毒hMPV 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征

2001年van den Hoogen等首次报道hMPV能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随后血清学研究证实hMPV在人类流行已超过50年,hMPV感染在全球流行,目前中国有关hMPV的研究报道共有大约49篇 。张琴等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年龄组儿童血清中hMPV IgG抗体阳性率,0~5月龄、6~11月龄、12~23月龄、24~35月龄、3~6岁组分别为74.5% 、64.0% 、72.7% 、90.3%、93.1% ,在各年龄组中RSV与hMPV阳性率非常相近,提示至6岁,90%以上儿童感染过hMPV。目前发现hMPV至少有2种基因型A和B。

hMPV可引起婴幼儿、老人和免疫功能缺陷人群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尤其对于2岁以下婴幼儿威胁更大,约5%~15%毛细支气管炎由hMPV引起。其临床表现与RSV感染相似,流行季节及高峰与RSV有重叠,提示两者可能存在合并感染。一项研究报道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存在RSV与hMPV合并感染,但在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RSV与hMPV合并感染并不常见。hMPV与肺炎链球菌合并感染可引起严重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疫苗能减少hMPV相关的下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感染hMPV可引起严重致死性疾病,包括呼吸衰竭、肺出血和休克等。

人类博卡病毒hBoV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征

2005年Allander等 首先从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呼吸道分离出新的细小病毒,迄今来自欧洲、北美、中东、亚洲以及非洲的数据均发现,从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人类博卡病毒感染。大多数的研究显示,大约l%~8%的呼吸道标本中发现hBoV,大多数来自儿童。国内目前有l4篇关于博卡病毒的研究文章,证实hBoV感染是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之一,邓昱等 首次发现在持续喘息的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hBoV的阳性率高达31%。

hBoV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合并感染十分常见,泰国的监测显示,4.5%的肺炎显示hBoV阳性,其中83%与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及RSV混合感染。hBoV感染临床表现以高热、阵咳为主,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C一反应蛋白、血沉和血生化指标大多正常。与RSV感染的患儿相比,hBoV感染发热例数相对多,但其他的临床症状与RSV相似。hBoV血清阳性提示,hBoV可能引起病毒血症;hBoV感染除表现下呼吸道症状外,也可引起肠道等其他相关症状。

其他新发现的病毒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有更多的新病毒被发现,包括与hBoV不同的一种微小病毒PARV4、2种1Tr病毒样病毒、2种新的KI和WU、mimi病毒等,其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之, 目前已很清楚hMPV 是重要的病毒病原,可导致严重的疾病,需要研制相关的疫苗及抗病毒的药物以防治偏肺病毒;hCoV—NL63和hCoV—HKU1与人类上下呼吸道感染相关,但它们的疾病负担尚不清楚;hBoV可能引起全身疾病的发生。随着新病毒病原的发现丰富了临床病毒病原学的研究,为临床病原学诊断与寻找新的抗病毒方法提出了挑战。

早期发现的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是早期发现的病毒,均为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和毛细支气管炎的常见病毒。

小孩咳嗽性哮喘怎么回事

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同时成为诱发儿童过敏性哮喘发作的最大过敏原!根据引发儿童哮喘发作的临床学统计报告显示:儿童过敏性哮喘的高发年龄为1-6岁,初次起病年龄多在3岁以下,学龄后逐渐下降。发病季节以冬季高发(冬季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上升期),其次为换季时节及秋季,小儿哮喘尤其是婴幼儿哮喘的发病诱因主要是呼吸道病毒细菌感染,病毒和细菌成为诱发婴幼儿哮喘和儿童哮喘发作的强烈过敏原。儿童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过敏性哮喘发作高达50%以上,而婴幼儿(三岁以下)呼吸道感染导致哮喘发作的发生率则要高达90%。

儿童感染呼吸道病毒后通过诱发气道感染性炎症而破坏气道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削弱了气道对刺激物的防御能力,并引起气道内的炎性反应,增强了炎性细胞对IgE的敏感性和反应性,病毒可作为过敏原引发机体的免疫变态反应,刺激免疫细胞产生过多的IgE抗体,这种IgE抗体又被称之为“过敏记忆物”,容易长期附着在人体的免疫防御细胞上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呼吸道病毒和细菌作为过敏原与IgE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产物,这种产物刺激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分泌过多的非特异性炎性介质,作用于人体各部位粘膜引起:气道收缩,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加重气道狭窄,引发哮喘发作或加重哮喘。

需要强调一下,气道炎症是导致咳嗽性哮喘的重要病因,而一些呼吸道感染疾病又是非常容易导致气道反应的,所以为了预防此病一定要重点预防呼吸道感染。在冬天的时候,孩子可能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比如说感冒就是这种感染导致的疾病之一,所以重点预防感冒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推荐

春季流行病预防知识 风疹

常见的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系病毒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染,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在发病期间一定注意让孩子休息及必要的对症处理。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预防措施:为了减少幼儿的患病率,建议家长双休日不要带幼儿去公共场合玩耍。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因

(一)病原体 1、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常见的病毒:①粘病毒包括流行性感冒病毒(A及B型)、副流感病毒(1、2、3、4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等;②腺病毒:目前30余种血清型可致轻重不等的上呼吸道感染;③小核糖核酸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A、B组、ECHO病毒以及鼻病毒。 2、细菌:细菌感染多为继发,因为病毒感染损害了上呼吸道局部防御机能,致使上呼吸道潜伏菌乘机侵入。少数为原发感染,常见细胞为β型A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亦可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 (二)诱发因素 1

呼吸道感染常可诱发牛皮癣

牛皮癣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临床观察发现,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牛皮癣的常见原因之一,牛皮癣患者在发病之前常常伴呼吸道感染疾病,尤其是儿童患者更为常见。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是牛皮癣患者应该注意的。 许多牛皮癣患者都发现自己发病都与上呼吸道的感染关。据调查,在成年牛皮癣患者中,6%左右的人在发病前呼吸道感染史,儿童牛皮癣患者发病前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体炎病史者更是可高达10%~20%。在儿童中新发的急性点滴状牛皮癣常急性扁桃体炎的病史。 那么,为什么上呼吸道感染

是什么原因让宝宝总是感冒

1.儿童呼吸道感染严重 儿童医院统计,每年的冬春两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感染的高发期,孩子们会因为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流感之类的感冒,导致孩子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如果长此以往的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就会单指孩子的营养不良、生长缓慢、更严重的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而且家长们应该多多关注孩子秋冬季节的健康状况,尽量少外出、多做些运动、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减少孩子生病的机会,帮助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长。 2.呼吸道感染引发其他症状 孩子呼吸道感染并不是单一的病症,而且一旦感染就会伴其他的症状:发烧、头疼、咳嗽等等。如果长时间

呼吸道感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鼻病毒:为无包膜的单股RNA病毒,在-70℃时能长期生存,在4℃也能生存数周,而56℃ 30min即能灭活。30%~50%感冒患者由鼻病毒的某一血清型引起。 2、冠状病毒:为包膜的单股RNA病毒独特的棒状包膜粒自包囊凸出,在细胞质内增殖,通过胞质网出芽而成熟。是儿童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在成人感冒中占15%~20%,偶尔也可引起肺炎和流行性胸痛。 3、腺病毒:为无包膜、核内复制的双股DNA病毒,直径为70~90nm,呈对称20面体,-20℃低温下较稳定。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类型感染。 4、呼吸

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 上呼道感染

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主要症状就是咳嗽、鼻塞、流鼻水、发烧、食欲不佳,时伴呕吐、拉肚子。 通常症状在3、5天后就改善,需就医诊断是否为单纯的感冒,检查无并发症。

感冒发烧增强健康儿童免疫

以往患儿就诊最高峰期间,看病难、取药难、输液难是困扰家长、医院和医生的共同问题。为缓解这些难题,市儿童医院从今年10月已经开始提前采取扩大输液室面积、改进就诊流程等应对措施。近日,市儿童医院关专家还针对看病难的情况向家长提出了更加专业的意见,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冬季儿童呼吸道疾病,其中专家特别提醒家长切忌过度焦虑,尽量避免老少三代一天多次上医院,以免影响孩子康复和增加医疗负担。 普通感冒别急上医院 先吃三天非处方药 据某主任介绍,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这与气候干燥、病毒生长活跃和儿童自身免疫降

病毒呼吸道感染是什么

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分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前者表现为急性鼻炎、咽炎和喉炎,后者表现为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本类疾病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染,小儿、老人、营养不良及患慢性病者更易患病。以冬春季发病较多。不少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风疹等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注意鉴别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感冒的原因哪些

病毒性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又简称上感,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引起上感病原菌主要是病毒,占90%以上,细菌的原发性感染只占少数。引起上感的常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常见的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病毒性上感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可继发细菌感染。从感冒的病原体可见,病毒性感冒是占绝大多数。 病毒性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全身表

夏秋交替如何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

烈日炎炎的夏季渐行渐远,伴随的是天气的变化加快、温差变化幅度也较大。面对天气的多变,由于孩子的防备和调节功能较弱,容易受天气影响而生病,最常见的就是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专家说,每到夏秋之交就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入秋以后,昼夜温差加大,忽高忽低的气温很容易造成孩子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是由于病菌在呼吸道内引发感染导致的疾病,主要包括扁桃体炎,其主要表现为扁桃体肿大、化脓;急性咽炎,孩子会出现咽部充血水肿、进食困难、流口水、哭闹等情况;急性感染喉炎,会出现“喉鸣”(就是发出呼呼的声音)甚至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