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猩红热传染吗

小儿猩红热传染吗

猩红热是传染病,常发生于温带地区,其次为亚热带,而热带地区则不常见。每年的冬季与春季是较容易感染的季节,以往猩红热是十分严重且会致命的疾病,好发于5~15岁的孩子,但是每个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通过飞沫传染

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菌感染而发病,A群链球菌又可因培养基中菌落周围引起溶血的变化与否,分为a溶血、b溶血及g溶血3种,造成猩红热的A群链球菌可引起b溶血,而细胞表面的蛋白,决定细菌致病的能力,A群链球菌表面若有M蛋白,对人类才会有毒性,因为M蛋白保护细菌的细胞壁不被破坏,当人类的免疫系统产生对抗M蛋白的抗体时,A群链球菌对人类的伤害就会减低。但M蛋白的种类有80种以上,所以,人类对于A群链球菌的感染仍无法完全避免。

猩红热的传染途径主要是因吸入病人排出的飞沫,或与病人直接、密切地接触而感染,鼻腔带菌者更容易传播疾病。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场所,特别容易出现局部的流行。此外,家庭也是重要的传染场所。

猩红热传染吗

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呼吸道感染而引起。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引起很多疾病,在这些病人的鼻咽部存在大量的这种细菌,所以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类病人和带菌者都是猩红热的传染源。尤其是那些没有皮疹的感染者或病人,在猩红热的传播上比猩红热病人更危险,因为他们不易被发现。猩红热的流行特点及传播途径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主要存在于人的上呼吸道,如鼻咽部,并在粘膜表面的分泌物中生长繁殖。人们在咳嗽、大声说话或喊叫时把带菌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抵抗力差的人直接吸入这种带菌的飞沫就会被感染,这是猩红热的主要传播方式。另外,易感者接触了刚刚被病人污染过的食物、食具、玩具、手巾、衣被等,也能受到传染,但这种间接传染比较少见。病菌有时可通过外伤侵入人体而发病。

猩红热的传染途径主要是因吸入病人排出的飞沫,或与病人直接、密切地接触而感染,鼻腔带菌者更容易传播疾病。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场所,特别容易出现局部的流行。此外,家庭也是重要的传染场所。

猩红热的传染性非常强,通常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患猩红热的宝宝如果与正常人接触,就会通过飞沫直接传染他人。然而,最重要的传染源是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非猩红热患者,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其他呼吸道有链球菌感染但未发病的带菌者等。

猩红热会传染吗 猩红热的传染源

猩红热的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猩红热患儿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传染性最强。带菌者亦为重要的传染源,人群带菌率高低因地区、季节和流行情况而异,温带地区高于热带,冬季高于夏季。流行高峰时人群带菌率也会明显增高。

小儿猩红热的病因病理

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产生的红疹毒素为一种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后可产生全身毒血症状及皮疹。目前已知有60多个型,引起猩红热的以 27、11、28、1、26、12、3和2型等较为多见。A族产生外毒素叫红疹毒素,可产生皮疹和其他的症状。不同菌株所产生的红疹毒素的抗原性也不同,期间无交叉免疫力,故猩红热治愈后,如再感染另一型菌株可再致病。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和带菌者。尤其是轻型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用具或食物传播,或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以2~10岁小儿多见,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感染后人体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抗菌免疫有型(血清型)特异性,型间多无交叉免疫。因此,患猩红热后,如再感染其他型的A组链球菌,虽不出现皮疹,仍可引起咽峡炎、扁桃体炎等。

发病机制

链球菌侵入人体后,凭籍其表面的纤丝和胞壁分泌的脂性胞壁酸粘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其纤丝含有的M蛋白能抵抗机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其释出的链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透明质酸酶和蛋白酶等多种毒素和酶则可导致血栓形成和化脓过程,使感染进一步扩散到附近组织,引致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壁脓肿、中耳炎、鼻窦炎、甚至肺炎、败血症和骨髓炎等严重感染。链球菌产生的多种致热性外毒素(A-C)具有发热作用和细胞毒性,可导致发热,并使支肤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生、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为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皮疹;这类毒素还可增强内毒素的作用引致中毒性休克。少数患儿对细菌毒素可发生过敏反应。在病程2~3周时会发生心、肾和关节滑膜等处的胶原纤维变性或坏死、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单核细胞浸润病变,临床呈现风湿热、肾炎等疾病。

病理: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主要产生化脓性、中毒性、变态反应性三种病变:

1.化脓性病变:病原体通过M抗原黏附于咽部黏膜,使局部产生炎症而引起咽峡炎和扁桃体炎。因本菌有较强的侵袭力,故可由局部直接或经淋巴管侵入邻近组织,从而引起咽后脓肿、扁桃体脓肿、中耳炎等。

2.中毒性病变:病原菌所产生的红疹毒素及其他产物,由局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引起发热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和皮疹。红疹毒素可使皮肤血管弥漫充血,从而使皮肤普遍潮红并在充血明显处形成猩红色皮疹。

3.变态反应性病变:个别病人于病期第2~3周可在心、肾、关节滑膜组织等处出现变态反应性病变。

猩红热传染吗 猩红热会传染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与带菌者接触而传染。猩红热科发生于任何年龄,以10岁以内儿童居多,其传播能力与人群免疫水平相关,呈现出一定流行周期存。我国建国以来曾发生过夏季流行的的情况。

小儿猩红热的食疗方法

(1)五汁饮

使用范围:婴幼儿时期的宝宝

材料:梨、荸荠、藕、麦冬、芦根。

做法:五种材料共煮,待温度适合后给宝宝引用。次数不限。

(2)罗汉果饮

使用范围:婴幼儿时期的宝宝

材料:罗汉果。

做法:罗汉果切成片泡水,待温度适合后给宝宝引用。

(3)绿豆薄荷汤

使用范围:婴幼儿时期的宝宝

材料:绿豆50克,薄荷3克。

做法:加水适量,把绿豆煮熟后,取汤汁500毫升,加入薄荷3克,煮沸1~2分钟即可。待温度适合后给宝宝引用。次数不限。

此外青橄榄、桉叶糖、薄荷糖:将青橄榄、桉叶糖、薄荷糖经常口含服用,可减轻喉痛。生拌白萝卜:白萝卜切块加白糖,可佐餐食用。有清热、通气、开胃的作用。

小儿猩红热

。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猩红热的传染性非常强,通常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患猩红热的宝宝如果与正常人接触,就会通过飞沫直接传染他人。然而,最重要的传染源是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非猩红热患者,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其他呼吸道有链球菌感染但未发病的带菌者等。因此,在幼儿园常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即有的宝宝患了上感冒后,很快就患上了猩红热,或是家里爸爸、妈妈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使宝宝感染上猩红热。

不过,宝宝患猩红热后,通常可获得终身免疫,仅有极少数的宝宝由于感染细菌类型的不同而发生第二次猩红热。

常见病猩红热传染途径

猩红热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以2~10岁小儿最为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最多。那么这个病是怎样传染的呢?

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呼吸道感染而引起。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引起很多疾病,在这些病人的鼻咽部存在大量的这种细菌,所以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类病人和带菌者都是猩红热的传染源。尤其是那些没有皮疹的感染者或病人,在猩红热的传播上比猩红热病人更危险,因为他们不易被发现。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主要存在于人的上呼吸道,如鼻咽部,并在粘膜表面的分泌物中生长繁殖。人们在咳嗽、大声说话或喊叫时把带菌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抵抗力差的人直接吸入这种带菌的飞沫就会被感染,这是猩红热的主要传播方式。另外,易感者接触了刚刚被病人污染过的食物、食具、玩具、手巾、衣被等,也能受到传染,但这种间接传染比较少见。病菌有时可通过外伤侵入人体而发病。

猩红热病传染期限一般是从发病前1天到病后10天左右。病后恢复期的病人仍可能带菌排菌,也应给以隔离治疗。咽喉炎也很可能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应及时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一般病人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后,传染性便迅速降低。

小儿猩红热的鉴别诊断

(一)麻疹

病初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第3~4病日出疹,疹型与猩红热不同,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发疹。颊内粘膜斑及白细胞计数减少为重要区别。

(二)风疹

起病第一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后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退疹时无脱屑。耳后及枕下淋巴结常肿大。风疹病毒特异抗体效价上升等有助诊断。

(三)药疹

有用致疹药物史。皮疹有时呈多样化表现,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由躯干到四肢。全身症状轻,与皮疹的严重程不相称。本病无咽峡炎、杨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亦能产生红疹毒素,可以引起猩红热样的皮疹。鉴别主要靠细菌培养。本病进展快,预后差,应提高警惕。

(五)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本病好发于4岁以下乳幼儿,病理特征为血管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烧起病,热程约1~2周;眼结膜充血,舌似猩红热之草莓,口腔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颈、颌下、腹股沟),不化脓,不粘连;手指及指(趾)末端对称性水肿;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见于躯干部,表现猩红热样,不痒或轻度瘙痒,红疹消退后有糠状或膜状脱屑。该病往往伴有心血管病变,消化道病变,泌尿系病变等。化验室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细胞增高、有时血小板增加,血沉增快。

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产红疹毒素的A群(组)P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患儿多为3岁以上小儿,6个月以下极为少见。少数患儿病后I—5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本病属中医学“喉痧、烂喉痧、丹痧、疫喉”等范畴。

猩红热传染吗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的猩红热一般起病很急,临床以发热、咽峡炎、病后24小时内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皮疹为三大特征性表现。

猩红热发热的特点多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往往达39℃~40℃之间。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猩红热发热的原因是由于病原菌所产生的红疹毒素及其它产物经咽部丰富的血管侵入血流,从而引起了全身中毒症状。红疹毒素在引起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的同时,又可引起皮肤血管充血并发疹。因此,猩红热病程中发热的高低和发热的持续时间,与猩红热皮疹的多寡及其消长情况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说,体温越高,发热时间越长,皮疹出现的越多。

对猩红热发热症状较重的患儿,可给予小剂量扑热息痛或阿司匹林降温,并注意补充液体。一般不采用酒精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以免损伤皮肤。

小儿猩红热护理要点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两季发病较多。儿童期发病率较高,6个月以内的婴儿很少发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阳光不足、空气不流通、人口拥挤的室内,较易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部明显充血、扁桃体红肿,全身出现弥漫性密集针尖大小的猩红色皮疹,压之退色,有瘙痒感。一周左右,体温开始下降,疹退后皮肤呈小片或大片脱皮。常见并发症为急性肾炎及风湿热。

护理要点

◆居室应通风,有条件时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以免发生并发症。

◆饮食可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在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

◆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皮疹退后可出现皮肤脱屑,有痒感,注意不要用手剥脱皮屑,以免引起感染。痒时可涂炉甘石洗剂。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在发病2~3周时注意小便颜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酱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减少,面部、四肢浮肿,以及出现关节红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少儿猩红热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少儿猩红热的护理措施一、进行呼吸道隔离:

首先要对少儿猩红热病儿进行呼吸道隔离,隔离至用药后7天。少儿猩红热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衣服、被褥经常晾晒,在隔离期间不要让其他小孩和病儿接近。

少儿猩红热的护理措施二、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毒素可直接损害心、肝、肾等脏器,因此不但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而且恢复期仍要注意休息,其目的是为了预防少儿猩红热的并发症。

少儿猩红热的护理措施三、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待咽痛好转时,少儿猩红热患者可改吃软饭;鼓励病儿多喝水,使尿量增加,这样有利于细菌毒素的排泄,同时也能协助退热,还能补充因发热消耗掉的水分。

少儿猩红热的护理措施四、保持病儿口腔清洁:

保持病儿口腔清洁是很重要的。既有利于杀灭咽部的细菌,又可预防继发感染。年龄大的少儿猩红热病儿,少儿猩红热的护理措施有哪些?每次饭后或睡觉前后用温盐水漱口,年龄小的少儿猩红热病儿,可用摄子夹取消毒纱布或棉花蘸温盐水擦洗口腔,勤喂水也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少儿猩红热的护理措施五、皮肤的护理:

皮肤的护理。出疹期病儿皮肤搔痒,不但影响少儿猩红热病儿休息,如果抓破了还会引起皮肤感染。所以要把病儿的指甲剪短,可用70%酒精轻轻涂擦,既可止痒又可以消毒皮肤。内衣裤要勤换,最好穿柔软纯棉布做的。脱皮时可涂油脂,有大片脱皮时要及时用剪刀剪掉,嘱病儿不能用手强行剥离,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小儿猩红热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方名】猩红热方剂一。

【组成】板蓝根10克生石膏18克竹叶3克赤芍5克丹皮3克芦根10克生地12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3克玄参6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清热解毒,泻热滋阴。

【主治】猩红热。毒疹已出,仍高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可见腐物附着,时或谵语,舌质红或绛有芒刺、中心老黄苔,脉洪数。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猩红热方剂二。

【组成】连翘15克双花15克菊花20克牛蒡子10克芦根15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玄参15克寸冬15克竹茹15克栀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5小时服1次,可以连续服用,直至痧透热解。

【治法】清热解毒透痧。

【主治】烂喉丹痧。其疹点颗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无疹点。伴随疹点的出现,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耳聋狂躁,干呕不眠,口干喜冷饮,脉象洪数,舌起芒刺,舌苔赭腻,黑干如胶皮。

【加减】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严重秘结者,可加大黄10克,服药后大便得通,即减去大黄。若配合牛黄安宫丸1~2丸,以凉黄酒调化,随汤药同服,效果更显。

【备注】烂喉丹痧又称时疫喉痧,沿门阖境,传变迅速;此乃天时寒暖不定,秽霉浊气发为温毒,从口鼻内侵肺胃之气分,肺胃热毒上攻而发。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猩红热>

小儿猩红热的症状表现

1、前期猩红热症状

小儿猩红热早期症状往往是发热,体温一般较高,常常在39℃以上。小儿有明显的嗓子痛,不敢吞咽,影响进食进水。如果检查咽部时,扁桃体明显肿大、发红,表面常常有脓形成。

2、猩红热的典型症状

猩红热的典型表观是皮疹,多在起病后24小时内出现,先从颈部、前胸、后背开始,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为弥漫性猩红色的点状疹,疹子细小如沙,看上去很像是受寒冷刺激后引起的“鸡皮疙瘩”,所以又称“鸡皮疹”。疹子之间常常一片红晕,见不到正常皮肤,这时如果用手掌压迫皮肤,皮肤红晕消失,出现苍白的手印,可持续约10秒钟,医学上称之为“皮肤划痕征阳性”。在小儿皮肤皱褶处如腋下、肘部、大腿根部皮疹密集形成线条状,称之为“帕氏线”阳性。

由于小儿面部皮肤只有红晕而无皮疹,口鼻周围显出白色,称之为“口周苍白圈”。大约半数以上的小儿舌苔脱落,伸舌后,肿大的舌刺衬着鲜红的舌面像红色的杨梅,又称为“杨梅舌”。大约发病1周后皮疹开始消退,同时伴有皮肤细小的脱屑,皮疹严重的部位可有大块脱皮。小儿手指、脚趾脱屑也是猩红热的特征之一。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猩红热的皮疹已很少见,常常仅表现为发热、扁桃体化脓,较轻的杨梅舌和稀少的鸡皮疹,而帕氏线、口周苍白圈、皮肤划痕征都比较少见,还有少数很不典型的患儿在恢复期出现皮肤脱屑后,才被考虑到曾患过猩红热,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猩红热应该注意些什么?

猩红热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

猩红热具有较强传染性,如果家中有孩子患上该病,应在家或住院隔离治疗,通常隔离期为7天左右。在护理患儿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宜吃高蛋白流食,如牛奶、豆浆、鸡蛋羹等,病情好转后,可逐渐过渡为半流质食物,进而可以吃点软烂少油腻的食物。

2、患儿发高烧应注意补水,适量食用新鲜果蔬。

3、患者房间应注意通风,消毒。

4、孩子完全康复后,应把食具、玩具等东西消毒一遍,可在户外阳光暴晒1到2个小时。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猩红热传染性较强,但家长不必惊慌,只要及早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猩红热可很快被治愈。同时,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让孩子远离患有猩红热、扁桃体炎、丹毒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

相关推荐

儿童猩红热如何保健

猩红热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皮肤脱屑期则无传染性。当咳嗽、打喷嚏 或大声说话的时候,通过空气就会传给别人。 也可通过被病人污染的食物、餐具、玩具、图书、日常用品等传播,故容易在幼儿园造成流行。因此本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出门要带口罩,是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得了猩红热应立即隔离和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大部分在10 天内能治愈。少数病人可并发颈淋巴结炎、中耳炎甚至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心肌炎,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不可麻痹大意。 治疗猩红热,以青霉素

猩红热是什么病 预防猩红热

猩红热患者保持隔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锻炼,以及平衡饮食对预防猩红热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合理营养搭配尤为重要,可提高小儿免疫力,对抗感染。一定要让小儿多喝果汁以清除毒素,并预防脱水。橘子汁或橙汁对提高免疫力是很有益处的。

你了解猩红热

猩红热为又称第二病,由A属(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疹退后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脱皮持续2~4周,严重者可有暂时性脱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猩红热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其是冬春之季发病最多,主要通过患者的口、鼻分泌物来传播的。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本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警惕发烧导致中耳炎

一、咽鼓管途径 1、上呼吸道感染:细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 2、急性传染病:猩红热、麻疹、百日咳等,可通过咽鼓管途径并发本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亦可为上述传染病的局部表现。此型病变常累及骨质,破坏听骨,酿成严重的坏死性病变。 3、不当的捏鼻鼓气或擤鼻,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管吹张或鼻腔治疗等,细菌循咽鼓管侵入中耳。 4、小儿咽鼓管管腔短、内径宽、鼓室口位置低,咽部细菌或分泌物易经此途径侵入鼓室。例如,哺乳姿势不当,平卧哺乳时,乳汁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小儿多患腺样体肥大和管周淋巴结炎,易阻塞

不同时期小儿猩红热的治疗偏方

(一)发热期 [常见症状] 发热,恶寒,头痛,咽喉赤痛,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病症分析] 本病初期发热恶寒,基本属于邪在卫分之一种。惟咽喉赤痛明显,则又与总论中邪在皮毛之卫分证不尽相同。 [治法] 辛凉解表 [方药] 甘桔汤加味牛蒡子6克、薄荷3克、连翘4. 5克、桔梗4.5克、 生甘草3克、荆芥4.5克、芦根l5克。 [方解] 荆芥、薄荷、牛蒡子,透发风热疫毒以透疹;生甘草、桔梗,宣肺气,利咽喉;连翘去邪热,解疫毒;芦根清肺、润肺,保津液。 [加减法] 恶寒重,加防风4. 5克、淡豆豉6克、葱白

猩红热是什么病传染猩红热传染

猩红热病菌主要是通过病人和带菌者进行传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咽峡炎,排菌量大而且不会被隔离,是重要的传染源。

猩红热是什么病传染猩红热是什么病

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其病原菌及其毒素等产物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和化脓性变化,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致热毒素引起发热和红疹。

草莓舌该如何预防?

1、管理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2、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 ,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3、保护易感者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成人120万

小儿身上出现鸡皮样皮疹是怎么回事

小儿身上出现鸡皮样皮疹,主要是由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名叫猩红热,中医称为“烂喉痧”。全年都可发生,以冬春季节为高发。1岁以上小儿患病增多,8-10岁儿童发病达到高峰。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破损的皮肤传播,引起外科型猩红热猩红热患儿发病大多骤起,开始发冷、发热,体温上升达39℃-40℃,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咽痛,吞咽时咽部疼痛更剧。婴儿有时可出现惊厥。检查可见.咽部和扁桃体充血水肿明显,往往上面覆有脓性斑片状渗出物,软腭处有细 小密集的红疹或出血点。舌面光滑鲜红,舌乳头

请问猩红热的发病有何特点

正常人鼻咽部、皮肤可带菌。 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脱 皮时期的皮屑无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偶可通过污染的牛奶 或其他食物传播。个别情况下,病菌可由皮肤伤口或产妇产道侵 人,而引起“外科猩红热”或“产科猩红热”。人群易感性人对猩红热普遍易感,感染后人体可产生 抗菌免疫力和抗毒免疫力。流行特征猩红热系温带疾病,热带、寒带少见。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