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咬人怎么办
宝宝爱咬人怎么办
1、口欲期
口腔在宝宝发育发展过程中是一件很重要的器官。在婴儿期他们用嘴来进食、吮吸,使心理得到满足,同时也用嘴去感知世界,这就是为什么经常看到小年龄的婴儿总是把玩具往嘴里放的原因。咬东西是婴儿探索世界的行为,是无意识的。2-8个月宝宝正处于口唇快感期,他们通过咬人或者咬物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获得满足感,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
2、出牙期
4-10个月内,宝宝会长出第一颗乳牙,长牙时期宝宝会有口腔不适的感觉,会因为牙龈疼痒而咬人咬物;如果过晚地添加辅食,宝宝没有办法体会咀嚼的感觉,所以就会通过咬人来体验牙齿和口腔的感觉。
3、情感表达
婴儿愉快的情绪大多是在哺乳时获得的。吃饱后的小宝宝常会咬妈妈,这是他对妈妈表达感激的方式,是在说:“谢谢妈妈给我这么好吃的乳汁。”1-2岁的宝宝和妈妈玩得高兴时忽然咬妈妈,越让他松口,他越是咬住不放。宝宝这时的想法是:“我很爱妈妈,因此忍不住用力咬一口。”
4、语言贫乏
1-2岁的宝宝,其语言发育还不够完善,一般不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所以他们常常用咬等非常手段来引起家长或同伴的注意,或只是宣泄一种情绪,以此实现交往和表达意愿的目的。
5、模仿或者发泄
2岁左右的宝宝好奇心强,也有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会觉得很有趣,有些家长也通过“轻咬宝宝的肌肤表达亲近和喜爱”,于是宝宝也会模仿着去咬人;有时,当宝宝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心理感到不满时,也会通过咬人去发泄出来;此外,如果看护者忽视宝宝的安全需求,让他一个人独自玩耍,会导致他对新鲜、陌生环境的害怕和恐惧,咬人成为他保护自己,战胜恐惧的惟一方式。
如何纠正宝宝的咬人行为
宝宝爱咬人该怎么办?如果宝宝出现了咬人行为,家长不要第一时间去阻止、责怪,应该注意观察,找到宝宝咬人的原因,对症处理。
1、缓解宝宝出牙不适
对于处在长牙期的宝宝,为了满足他磨牙的需求,可以给他一些安全的东西来咬,如牙胶或磨牙玩具。另外,要及时添加辅食,让宝宝有更多的咀嚼机会。
2、让宝宝学会用语言表达
王教授建议家长,要尽早帮助宝宝学会用语言来表达他的需求。即使被他咬了,也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从而淡化孩子咬人的行为。要明确地告诉宝宝,咬人是一种错误行为,咬人会伤害别人,带给别人疼痛,不应该去模仿。看到孩子要咬人时,可以用其他宝宝感兴趣的物品转移注意力或教他借助于其他的情绪宣泄方法来替代这种不良行为。妈妈要尽量克制情绪,以抱抱他、亲亲他的方式来影响宝宝的行为,引导宝宝用语言、手势、拥抱表达情感。
3、不要让宝宝太兴奋
有研究表明,充足的睡眠可以平静宝宝的情绪,当他们心理有不满时,也不至于极端地采取咬人行为。另外,家长还应该注意保持家庭气氛的和谐,增加孩子日常的游戏活动,让宝宝玩安静的游戏,不过分抑制孩子的行为,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孩子因咬人而产生的兴奋情绪。
4、多一些亲子活动
有的宝宝会因为想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而咬人,家长应该多陪伴宝宝。家长要注意,亲子关系不是时间关系,而是质量关系,亲情质量是发展宝宝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因素。建议家长最好每天固定一个专门属于宝宝的亲子互动时间,全家一起做游戏,暂时放开工作和家务,这是增进感情的最佳选择。
孩子坏习惯的原因
孩子的健康是都关注的,很多孩子也是会出现一些坏习惯的,那么孩子坏习惯的原因是什么?
咬人
宝宝咬人的原因很多,不同的原因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法:
生理性原因:1、长牙:长牙发痒会促使宝宝咬人,咬物,咬自己。可给宝宝饼干,馒头干让宝宝磨牙,促进牙的生长。 2、有时宝宝咬东西也是口部欲望的满足方式。在紧张、寂寞、焦虑时,也会表现为无意识地咬东西。大人不必刻意夺去他手上的东西,要设法转移其注意力。 3、宝宝在学会走路之后,交往的需要快速的发展起来。但是,由于言语贫乏,又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所以他们常常用推、拉、咬等非常手段来引起同伴的注意,以此实现交往和表达意愿的目的。
心理性原因:1、咬人是一种发泄:当他的心理感到不满时,就要通过咬人来发泄出来。可以让宝宝多玩安静的游戏,或者尽可能保证宝宝睡眠的充分。2、出于好奇的模仿:宝宝的好奇心总是特别强烈,当他们看到其他人咬人时,会觉得是件很新奇的事,于是自己也会尝试着去咬人。要明确地告诉宝宝,咬是不好的行为。当看到宝宝有咬人的倾向时,就要用话语或眼神严厉地制止,让他明白,爸爸妈妈不希望他这样做。3、当宝宝感到有压力、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也会咬人习惯性的咬人也说明宝宝正处于一个艰难的适应期。断奶、环境因素等都是可能引起他不适的因素。父母给予特别的关注,就足以把宝宝咬人的倾向消弥在萌芽状态了。如伴其他不适,建议就诊!
不睡午觉,只要有得玩,他都不会想睡觉。经常都是累得趴下了,他才睡下。
晚上不肯早睡,总是要闹到晚上11点左右才能睡觉。
不爱早睡、不睡午觉
到下午5点别给他睡,跟他玩,这样坚持几天,给他养成早睡的习惯。哄觉时,可以放点音乐,帮宝宝催眠。和宝宝一起做睡前的“准备活动”:发挥热水澡对宝贝的催眠功效;浴后拉上窗帘、用小灯代替大灯,家人降低说话的声音;讲睡前故事或妈妈宝宝共读一本书,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在履行了这一套程序之后,宝宝宝自然知道自己该睡觉了。晚睡习惯要慢慢调整,可以每隔四五天或一个星期,就把宝宝的睡觉时间往前提20分钟,逐渐接近目标睡眠时间。
白天睡觉时不要拉窗帘,不然他黑白颠倒了。睡着了不要弄得一点声音也没有,这样以后很难带的,大人可以照做事,只是声音略微放轻点就可以了。1个小时的长度是比较合适的。睡眠不足不能靠午睡来弥补,否则会拖延宝宝晚上的睡眠。
宝宝不想睡觉,还因为他还没有玩够,还想继续他的探索活动。这种情况下,需要与宝宝讲清楚,该做什么了,为什么要这样做,随着宝宝的发育这种情况会好转的。大人也要以身作则,因为宝宝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成人的行为对宝宝来讲,就是标准的。
宝宝也有个体差异,有的宝宝精神头就很大,不爱睡觉。
意思就是对孩子坏习惯的原因的介绍,现在应该知道了,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宝宝喜欢咬东西怎么办 注意事项
2岁以前,宝宝爱咬东西都是正常的,这正是孩子初步探索世界,逐步变聪明的自我实践之一。家长可积极协助孩子,完成这一时期的啃咬训练,一定要把孩子的手和玩具洗干净。
如果3岁孩子还爱咬东西,意味着宝宝可能处于一种不快的情绪中或者缺锌,最好去医院检查看看。
请满足婴儿的口欲期
一、什么是口欲期?
婴儿在1岁以前,除了吃奶外,他们还要用嘴巴去探索世界,自己的手、身上穿的衣服、身边的玩具等,他们都爱用嘴巴去舔,去尝,并通过这种方式去认识事物。
这个阶段的孩子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吃手、舔玩具等,怕不卫生,就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阻止。孩子的口欲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在稍微大点的时候暴露出问题来。有的孩子要吃手指,有的就爱咬人。
二、口欲期宝宝的表现是什么?
宝宝从两个月左右就开始认知世界了“口”对于2~5个月大的宝宝来说是探索世界的工具,通过口来探索和体验周围的环境。所以他会碰到什么舔什么,这是宝宝正在学习呢!4个月前的宝宝在吃手的时候,并不知道吃的是“手”,他在用口研究这个带着五个叉的东西。6个月以内的宝宝吃手、吃玩具等是正常过程,在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应充分满足,有助于乳牙的萌出,有利于语言发展。
三、口欲期滞后导致的结果
1岁以前的“口欲期”现象并不是偶然现象,更不是不良习惯,一般情况下1岁半左右,幼儿的发育快速,活动范围加大,兴趣转移就可以自行纠正。但是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吃手、舔玩具等,怕不卫生,就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阻止。如果这段时间家长仅用粗鲁或简单的方式制止孩子吃手,婴儿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孩子的口欲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在稍微大点的时候暴露出问题来,会让“口欲期”过度延长,这是心理学上称之为“过度补偿”的一种心理现象,会造成孩子在口欲期过后仍然吃手,吃指甲,有的就爱咬人。
幼儿咬人、咬东西与“口欲期”的关系
不少1岁左右孩子的幼儿父母会经常问到为什么抱着的孩子冷不丁就咬他们一口?有的小朋友1岁左右,走路都还没走稳,要是哪个孩子和他挨得近,他就要咬别人。这种小幼儿咬人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个阶段的幼儿咬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口欲期没得到满足,所以才爱咬人。”
宝宝吃手指怎么办 什么是口欲期呢
“口欲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正常阶段,只有得到充分的口唇刺激,才能满足宝宝的内在需求,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一般情况到1岁半左右,幼儿的发育快速,活动范围加大,兴趣转移就可以自行纠正。
如果这段时间爸爸妈妈怕吃手不卫生,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制止宝宝,婴儿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口欲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在稍微大点的时候暴露出问题来,反而会让“口欲期”延长。
这是心理学上称为“过度补偿”的一种心理现象,会造成孩子在“口欲期”后仍然吃手、啃指甲,或者是爱咬人。
宝宝缺锌的症状
1.食欲下降
在发生缺锌的症状时候一个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不喜欢吃饭了,对于吃的提不起兴趣,也很挑食,妈妈怎么哄骗也是不爱吃东西。此外,就算有吃进食量会比较少,也很少会主动向妈妈要食物吃。
2.喜欢乱咬东西
孩子在小的时候是比较喜欢乱咬东西的,这个东西咬咬,那么咬咬,其实这是因为宝宝的牙齿发育时,会感到牙床痒痒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咬东西来缓解自己的痛苦。要是宝宝没有处于发牙期时还是爱乱咬东西,比如宝宝喜欢咬指甲,这很可能是宝宝缺锌的表现。
3.发育比较慢
如果孩子出现发育比较慢的情况下,也是缺锌的情况发生,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适当的补锌,才能更好的促进宝宝的成长。
4.免疫力比较差
孩子的缺锌情况会影响到宝宝的抵抗力,所以就会导致对于流行性的病毒比较没有抵抗力,使得容易出现感冒生病的现象。
宝宝爱咬人妈妈巧应对
咬人是宝宝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由于年龄关系,他还不能分辨自己行为的好坏以及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因此爸爸妈妈们需要了解宝宝咬人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宝宝咬人,可能只是因为他不能处理某种情况;当他感到害怕、生气或沮丧、当别的宝宝咬了他、或者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比如家里来了陌生人,或者搬了新家,宝宝觉得心烦意乱,也会做出攻击行为。还有一些时候,宝宝咬人仅仅是为了看这种行为会有什么结果,或者是他玩得太激动、过度兴奋,想表达高兴、喜欢而已。
对于不到一岁的宝宝来说,因为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意愿和感受。所以当看护者忽视宝宝的安全需求,让他一个人独自玩耍时,就很容易导致他对新鲜、陌生环境的害怕和恐惧。咬人则成为他保护自己、战胜恐惧的唯一方式。
尽管妈妈知道宝宝咬人很常见,但如果宝宝咬了别的宝宝,或被别的宝宝咬了,妈妈的心里还是会不好受。这时该怎么办呢?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妈妈首先要做的是把两个宝宝分开,确保他们谁也咬不着谁。然后不要急于斥责宝宝,哪怕妈妈非常想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其实,宝宝并不想攻击别人,所以在责备他之前,先了解一下宝宝经历了什么事。阻止某一次咬人并不是目的,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行为、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采用什么方式表达,才是可以促进宝宝成长的关键。
妈妈需要给予宝宝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宝宝渴望被关注和爱护,妈妈能在他需要的时候保护他,永远在他身边,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取笑或惩罚宝宝,那样做对宝宝的心理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尤其是男宝宝。无论什么情况发生,最好的办法是经常和宝宝交谈,让宝宝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
宝宝爱咬东西怎么回事
宝宝爱咬东西是一种坏习惯,当发现宝宝想咬时,爸爸妈妈可以想一些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比如和宝宝说说话,让他去做某件事情,或给他一个玩具等等。也可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引开宝宝的咬东西的动作,对能理解语言的予以说服讲道理。
若仍不解决问题,可以采取惩罚措施,如不理睬或马上阻止,取消一次他喜欢的活动或其他奖赏的机会,以减少这种行为,例如没收玩具、罚站等。
爸爸妈妈要在他咬东西时制止他,多用语言和动作提示。爸爸妈妈带着他多做一些有建设性的游戏和活动,使宝宝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于外界的事物上,尽可能的拓展他的视野和思维,不再过多的滞留在自己的世界。
宝宝爱咬指甲妈妈莫忽视
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甲缝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等,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甚至造成甲沟炎。
目前中国很多儿童体内含铅量过高,除了大气铅污染外,孩子在玩玩具时,手上会沾染铅,咬指甲时就会把铅吃进体内,因而,纠正爱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铅的摄入。
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往往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要循循善诱,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儿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有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边拉开,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