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近视眼的病因机制
揭秘近视眼的病因机制
1、单纯性近视眼
(1)、病因:单纯性近视眼的病因假说很多,主要可归纳为遗传和环境两大类。
①遗传假说:单纯性近视眼有明显家族聚集现象,在学生等人群调查发现双亲均为近视眼者,子代近视眼发生率明显高于双亲仅一为近视眼者;后者又远高于双亲均无近视眼者。说明遗传是近视眼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种族的近视眼发生率有很大差异,黄种人发生率最高,白种人次之,黑种人最低。即使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种族的近视眼发生率仍有明显差异,指示遗传因素是种族差异的主要原因。
②环境假说:认为单纯性近视眼是环境因素决定的,主要是近眼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单纯性近视眼发生率与近眼工作量有关。先有多量近眼工作,然后发生近视眼。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营养,体育运动,有机磷农药污染等因素是否与近视眼发病有关,还有待研究。
(2)、发生机制:指引起近视眼发生的生化、病理、光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改变。决定眼屈光力的主要因素为角膜曲率半径,晶状体屈光力与眼轴长度。Sorsby认为三项中如有一项异常即可造成近视眼;三者均在正常范围内,只要组合不当,也可造成近视眼。近年的实测结果显示单纯性近视眼主要的单项改变为眼轴延长,与角膜曲率半径关系较小。
人类近视眼发生时,眼轴延长发生的机制与巩膜,尤其是后极部巩膜的薄弱有关。巩膜结构主要包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氨基葡聚糖和蛋白多糖等)。两者力量的削弱都可引起眼轴延长。哺乳类动物实验中也证实近视眼时有巩膜薄弱,胶原纤维,蛋白多糖和氨基葡聚糖的减少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增加。鸡的巩膜结构不同,除纤维层外并有软骨层。近视眼时由于软骨层的增厚,造成巩膜的增厚加强。因此眼轴延长是巩膜组织增多,主动伸长的结果,与哺乳类动物相反。因此鸡的研究结果不能随意搬用于人类。作近视眼实验时,哺乳类尤其是灵长类动物的结果,可能与人类较接近。
据国内大规模调查,青少年近视眼用睫状肌麻痹药后5%~8%的患者近视眼完全消失,即假性近视,完全是调节因素造成的。约50%的近视眼度数基本不变,为真性近视,是器质性改变(主要是眼轴延长)造成的。其他42%~45%的近视眼,度数降低但未完全消失,此为半真性近视,是由调节和眼轴改变共同造成的。除调节外,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率(AC/A)在发病中所起作用也值得注意。
2、病理性近视眼
病理性近视眼的发生与遗传关系较大。病理性近视眼的遗传方式主要为单基因遗传,具有遗传异质性,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连锁隐性遗传等各种遗传方式。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我国较大规模的家系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病理性近视眼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有:
①家系分析:根据我国7大组病理性近视眼共507个家系的调查分析,双亲均为病理性近视眼者,子代接近全部发病(93%);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的双亲均未发病(即均为杂合子),其同代矫正发病率为22.3%(Lentz矫正法);如双亲之一发病(另一方应为杂合子),同代发病率为45.6%,基本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
②流行病学调查:有人对山东某地区作了病理性近视眼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各种表型通婚时子代发病率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假设的预期值完全符合。
③聚集分析研究:对6个病理性近视眼家系进行聚集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病理性近视眼属于单基因遗传,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基因频率为14.7%。有少数散发性病例,也不能排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存在。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性近视眼中有些家系有多代连续的垂直传代,每代多个个体的子代发病率均接近半数,较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的病理性近视眼基因频率较高(10%~15%),人群中杂合子频率约18%~24%,因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病理性近视眼患者与表型正常者通婚时,每4~5次婚姻中即有一次遇上杂合子,而造成子代发病(假显性现象)。因此不能见到垂直传代即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性连锁隐性遗传:有极少数病理性近视眼家系仅男性发病,且有女性携带者传代等现象,较可能为性连锁隐性遗传。
(4)、基因定位:病理性近视眼的基因定位已发现的突变基因位点有MYP1,位于X染色体q28;MYP2,位于18p11.31;MYP3,位于12q21-q23;7q36及17q21-22。但此类调查对象均为个别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系,且其结果大多不能在以后的研究中重复,可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病理性近视眼具有遗传异质性,目前已发现的突变基因位点可能只代表极少数的个别病例。多数的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的突变基因仍有待探索。现正在积极探索的基因包括与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有关的基因。我国有作者发现高度近视眼可能与HLA-DQB1有关,也值得注意。
了解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内在因素是哪些
遗传素质是内在近视眼病因之一: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近视眼病因之一为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D。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D。可到20D~25D或30D。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和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
哪些病因引发近视疾病呢
很多人可能会纳闷认为自己在平时也没有不良的用眼习惯怎么就会患上近视这样的疾病的,其实近视的发生不仅仅是因为外因造成的,还很有可能跟我们身体内在的一些因素有关,近视属于眼病当中多发的一种,较多的原因诱发了近视的发生,会另很多的人遭受到了相当严重的侵害,希望各位朋友要警惕近视的出现,而且还要深入了解此病的引发病因,关于诱发近视出现的因素会有哪些呢,往下看了解一下吧。
近视眼的症状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度近视患者对模糊的远处物象多习以为常,且因视近非常清晰,平时生活、学习及工作多能适应,并不感到有所限制。一般近视眼患者总会感觉看不清黑板,分不明路标等。而一旦戴上矫正眼镜后,惊叹眼前出现了另一个世界。为了减少近视眼的弥散光圈所形成的朦胧像,不少近视眼患者者多通过缩小睑裂,增加景深来提高视力,故常表现的近视眼的症状为习惯性眯眼动作。通常近视眼的外观表现为眼球较大、饱满、前突。当眼球极度内转时,赤道部可出现于睑裂区,单眼高度近视眼的症状较为明显。
近视眼病因:内因,遗传素质,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D,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快,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D,可到 20D~25D或30D,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和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
近视眼病因:外因,环境因素,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收发室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肯外肌(主要是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
近视眼的病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近视眼的病因如下介绍:
1、发育因素:
婴幼儿时期眼球较小,常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各屈光成分协调生长,逐步达到正视,若视网膜过度发育将导致近视眼的形成是近视眼的病因之一。
2、遗传因素:
高度近视眼可能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有报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低度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而以环境因素的作用为主要的近视眼的病因。
3、环境因素:
青少年学生与近距离工作者中近视眼较多,研究表明,近视眼的病因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以及姿势不良等都与近视的发生有关。可能的机制包括睫状肌功能减退、眼外肌压迫眼内压相对升高等。
近视眼诱发的病因就在我们身边
近视眼病因与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有关。如果光线过弱,书面照明不足,眼睛不能清晰地看清字体,头部就会向前,凑近书本。相反,光线太强,如阳光照射书面等,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适,难以看清字体,以上两种情况均能眼睛容易疲劳,眼睛的调节过度或痉挛而形成近视眼。
用眼时间过长会导致近视眼的出现。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眼。因此,这是属于近视眼病因之一。
近视眼病因是哪些
近视眼病因:内因
遗传素质: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D,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快,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D,可到 20D~25D或30D,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和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
近视眼病因:外因
环境因素: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收发室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肯外肌(主要是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可能改善,再完全恢复。因此有人称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但巩膜组织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性压迫下,球壁逐渐延伸眼轴拉长,近视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而且不能再被阿托品等所缓解,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不注意视觉卫生是形成近视眼的直接原因,不注意全身健康更能是促使了近视眼的发展。
小儿弱势和近视的区别
本质区别:
1.近视是由于眼调节肌肉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原因造成眼轴变长看远不清,但戴镜后矫正视力恢复正常的眼病
2.弱视是一种视功能发育迟缓、紊乱,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戴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的眼病。
病因区别
小儿斜弱视的原因为:
1、斜视。斜视的病人为了避免斜视引的复视现象而抑制斜视眼,进而导致弱视。
2、高度屈光不正:如高度近视、远视与散光,因光线进入眼球后无法在视网膜上清晰地聚焦成像,造成不足够的视觉刺激因而造成了弱视。
3、两眼不等视:两眼度数相差二百度以上,双眼度数相差大,只用好眼看,另一眼则形成弱视眼。
而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如:
1、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
2、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
哪些病因引发近视疾病呢
近视眼病因:内因,遗传素质,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D,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快,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D,可到 20D~25D或30D,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和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
近视眼病因:外因,环境因素,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收发室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肯外肌(主要是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
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可能改善,再完全恢复。因此有人称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但巩膜组织在眼外肌的长期机械性压迫下,球壁逐渐延伸眼轴拉长,近视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而且不能再被阿托品等所缓解,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不注意视觉卫生是形成近视眼的直接原因,不注意全身健康更能是促使了近视眼的发展。
揭秘近视眼与饮食的关系
可预防近视的饮食有:
1、维生素B2是现在居民十分容易缺乏的一种维生素,建议多吃些动物肝脏、心、肾、蛋黄等一些野菜含维生素B2特别丰富。
2、近视患者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利于名目的食物,比如动物的肝脏,另外硬质食品过少也是引起青少年近视的一个原因,故有咀嚼运动为眼的保健操。这方面的食物主要有水果,豆类。
3、建议青少年近视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能够维持人体上皮组织正常的代谢的主要的营养素,能维持眼角膜的正常,就不会使角膜干燥和退化,而且还能增强在暗光中视物能力的作用。
4、建议青少年近视患者补充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可以保证视网膜以及角膜的正常的代谢运转,假如缺乏维生素B1患者就会易患有角膜炎、出现流泪、眼发红、发痒,也有可能出现眼痉挛等症状。
5、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可以预防结角膜干燥和退变,并能增强眼睛在黑暗中的视力。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猪肝、鸡肝、蛋黄、牛奶和羊奶等。
6、含维生素C、B的食物这类营养素能把人体疲劳时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此类食物有鲜枣、柑橘、西红柿、马铃薯、肉类、动物肝、肾和乳类等。
7、含核黄素的食物核黄素能保证眼睛的视网膜和角膜的正常代谢。富含核黄素的食物有牛奶、干酪、瘦肉、蛋类、酵母和扁豆等。
8、含铬的食物美国纽约大学通过对大量青少年近视的病例分析,人们日常饮食中缺乏铬和摄入蛋白质过多,均可导致近视,当人体内铬含量下降时,胰岛素的作用就明显降低,血浆的渗透压就会上升,从而导致眼的晶状体和眼房水因渗透压的改变,促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而造成近视。人体内所需要的铬,主要应从含铬量丰富的天然食物中摄取。含铬量较多的食物有糙米、玉米、红糖,此外瘦肉、鱼、虾、蛋类以及萝卜、豆角中也有一定含量。
9、叶黄素能保证眼睛的视网膜和角膜的正常代谢,摄入过少可导致近视的发生,应多吃新鲜绿色蔬菜和柑橘类水果;蛋白质、钙、磷是增强巩膜坚韧性的主要物质之一,能防止近视眼的发生,应多吃肉类、鱼蛋奶等。
近视眼的饮食原则有哪些
1、近视眼病人吃含铬和锌的食物
近视眼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近视眼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锌较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黄鱼、奶粉、茶叶、肉类、肝类等含锌和铬较多,可适量增加。
2、近视眼病人少吃糖果和高糖食品
主要是因为,食糖过多,会使血液中产生大量酸性物质,酸与肌体内的食盐,特别是钙相结合,造成了血钙减少,这就会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使眼轴易于伸长,助长了近视眼发生和发展。因此预防近视眼的形成要减少糖的食用,近视眼与饮食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关系。
3、近视眼病人少吃甜食
近视眼病人要少吃甜食,青少年多喜欢甜食,食入过量的糖可能使体内血液偏酸。而人体欲保持酸碱平衡,不得不动员大量钙质去中和酸根,从而引起血钙不足,减弱眼球壁的弹性,使眼轴伸长,播下近视的隐患。
4、近视眼病人适当补充蛋白质
就近视眼病人来说,要多吃肉、鱼、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含有全部必须氨基酸。
5、近视眼病人注意饮食调节
近视眼病人可补充蛋白质、钙质、磷质、胡萝卜、豆芽、橘子、广柑、红枣、动物肝脏等蔬菜水果也对预防近视有益。
若是跟近视有什么区别 患病年龄不同
弱视:弱视的主要病因是视功能发育迟缓,因此,这类眼病只会发生在幼儿时期。
近视眼:近视眼有遗传的和后天形成的,因此,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出现。
近视眼病因在生活中会有哪几种
遗传素质是导致近视眼病因发生的主要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眼,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近视眼的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
近视眼病因与发育因素有关: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眼,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眼,多在学龄期开始。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和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
近视眼是怎样分类的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常见的眼部健康问题及其原因
身处信息时代,人们的用眼时间比过去数十年翻了几番,越来越多地依赖电脑、电视等视频显示终端进行各种活动。近几年来,我国患视疲劳的人数呈几何级增长,据相关统计,目前有1.5亿人之多。但是,人们的视力保健观念却没有跟上。1、视疲劳。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视力疲劳综合症。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在较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或用眼后不久,出现一过性视功能减退或一系列眼部不适。轻者表现为眼胀、干涩、畏光、灼热、发红、眼眶周围隐痛,或鼻根、前额胀痛、视物逐渐变得模糊。重者可出现眼球胀痛、剧烈的头痛或偏头痛、出冷汗、面色苍白、心动缓慢或心前区紧缩感,有的还可表现为工作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萎靡、恐惧阅读、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起视力下降,并最终导致近视、过度心理紧张、注意立体集中和神经衰弱等。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种:用眼过度,用眼不当,疾病,调节性视疲劳。2、近视。近视是一种最常见的屈光不不正。是眼睛在不用调节的情况下,平行光线经屈光系统屈折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前,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随着现代社会的文明化进程,近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眼病,WHO(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它列入亟待解决的可致盲性眼病之一。在近视的患病人群中,青少年更是高发人群。据国家卫生部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约有4.3亿,占总人口的33.6%,并且呈现出“总体人数越来越大,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种:遗传,视疲劳,营养。3、白内障。是第三世界国家排名第一的致盲眼病,占致盲眼病的25%~50%。据WHO统计,当今世界有1500万白内障致盲患者,而我国普查分析,约有400-500万名白内障患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混浊,统称为白内障。其最主要的症状是视物模糊,怕光、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甚至复视(双影)及看物体变形等。白内障可分为先天性、外伤性、并发性、老年性等多种类型。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伤性、代谢性、先天性和并发性等有比较明显的病因外,其形成过程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情况相当复杂。最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发病机制可能与年龄老化、紫外线长期过度照射、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等有关。4、眼底疾病。眼底疾病目前已占眼病致盲率的第二位,且具有不可逆的特点,因此是眼科疾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眼底指眼球全部可见的内表面,主要包括视网膜、黄斑区、视乳头、视网膜动脉、视网膜静脉等,眼底是否健康与视力的好坏息息相关。常见的眼底疾病主要包括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等。前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黄斑长期慢性的光损伤、遗传、代谢、营养等因素有关,后者主要是由于血糖增高,血管管壁增厚,渗透性增大,使眼底小血管更易变形、渗漏和缺乏弹性所造成。5、青光眼。青光眼占眼病致盲率的第三位,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前房角形态、病因机制、以及发病年龄三个主要因素,可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青光眼的发生与眼压升高的水平和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有关,此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近视眼也是青光眼常见的危险因素。
如何发现孩子患有早期近视
人们不注重孩子患上近视眼病,常常不认为是一种眼病,得了近视眼病,配一副近视镜戴上矫正过来视力,认为近视眼病恢复了健康,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配戴合适的近视镜是能矫正视力,使近视眼病恢复正常视力,但它与配戴各种保护眼镜不同,戴上近视眼镜,就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近视眼镜,没有近视眼镜戴在眼睛上,视力立即下降,看不清楚眼前的事物,影响学习和工作。所以一但戴上近视眼镜一生都不能再离开眼睛。一生都需要戴着一副近视镜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比不戴近视眼镜的人来讲有许多不方便,所以戴近视镜并非是根治近视眼病的良策。应重视近视眼病,要注意眼睛的卫生,不使眼过度疲劳,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一生不戴近视眼镜。
近视眼患病有多方面原因,主要原因是不注意保护自己眼睛,使眼睛过于疲劳,视力减弱所致。
近几年来,为什么近视眼病在青少年甚至儿童中发展得这样迅速呢?这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职业上的竞争,求知欲心切,发奋读书有密切关系。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增多,学生的学习内容日益加重,求学上进,读书之风盛行,学生刻苦读书,或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过多,眼睛过度疲劳,加上又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久而久之,患上了近视眼病。
学龄前的儿童出现的近视眼病,与家长望子成龙的思想分不开,一些孩子的家长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长大成才,培育他(她)们早日成为“神童”,儿童在超负荷学习情况下,眼睛过分疲劳又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儿童开始出现了视力减弱现象,不过这时家长并不容易发觉,等到孩子上学后,不久,孩子眼睛开始逐渐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