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远期内有多大的风险
高血压远期内有多大的风险
专家分析,高血压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主要依据是:高血压分级、合并致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和肾脏病变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
高血压患者对病情评估的具体操作如下:
1.血压分极标准:1级(轻度高血压),血压在140~159毫米汞柱/90~99毫米汞柱之间;2级(中度高血压),血压在160~179毫米汞柱/100~109毫米汞柱之间;3级(重度高血压),血压≥180毫米汞柱/≥100毫米汞柱。
2.是否伴有心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主要指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半胱氨酸血症、吸烟等。
3.心、脑、肾等脏器受损情况。
4.治疗效果。若血压属轻度增高,又无其他危险因素,属“低危”患者,则10年之内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小于15%;高血压属于中度者,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为“中危”患者,10年之内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在15~20%之间;如高血压属中度,但同时伴有大于3个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属“高危”患者,10年内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便会增至20~30%之间。
孕妇压力多大孩子风险就有多大
研究人员对3000名孕妇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上述结论。这些孕妇在怀孕18至34周时曾遇到精神压力。其中37%的孕妇在孕期经历过两次以上的精神压力,另有8%的孕妇经历过6次以上的精神压力。这些精神压力与金钱、配偶关系、失业、孩子教育、妊娠反应及亲人去世等有关。
随后,研究人员对孕期有精神压力的孕妇所生下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他们出现的行为问题。这些孩子的年龄段分别为2岁、5岁、8岁、10岁及14岁。研究发现,与何时遇到精神压力,以及遇到何种精神压力相比,母亲在孕期遇到精神压力的次数更能增加孩子日后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即孕期遇到3次以上精神压力的孕妇。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高血压
1.超重/肥胖
肥胖和超重的人,心脏负担也会加大,更容易发生高血压。
数据表明,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的人的 3 倍。
2.过量饮酒
持续饮酒者较之不饮酒者4年内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增加40%。
长期过量饮酒可能导致血脂水平升高,动脉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从诱发高血压。
3.嗜好吸烟
烟草中含2000多种有害物质,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氧化应激、损害血管内膜,使血管收缩,血管壁增厚,动脉硬化,不仅使血压升高,还增加冠心病、猝死、外周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4.高盐饮食
研究表明,盐与高血压病关系密切,每日食盐量在6克以上者,易患高血压病,每人每日食盐平均摄人量增加2g,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
严格控制钠盐摄入可有效降低血压,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等发病率。
5.生活懒散,缺少运动
体力活动不足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适量运动可缓解交感神经紧张、增加扩血管物质,降低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
6.长期压力大,精神紧张
长期生活在精神紧张、心情不舒畅、精神受刺激、环境噪音等人,容易患上高血压。
7.遗传
一般认为,高血压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但若父母均患高血压,那么生出来的孩子患高血压的概率比较大,风险占到40%。
此外,高血压病和年龄、性别等不可逆的因素也相关,如40岁以上易患高血压病。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等等。
易患高血压的因素有多种,但我们不难发现:高血压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血压130~139/80 ~ 89mmHg正常高值阶段,或有超重/肥胖、长期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的人,应当格外重视自己的血压情况,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通过适当的干预手段,帮助自身远离高血压病。
在外吃饭次数越多 血压高风险越大
日前,《美国高血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认为同样的食物如果烹饪方法不同致高血压的风险也就有差异,该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外吃饭次数越多,血压高风险越大。
这个结论靠谱吗?针对外国人做的研究中国人是否适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科学防治高血压?昨天,记者请杭城心血管病专家和营养专家给出了科学解释。
最新研究 每周在外多吃一餐饭,患前期高血压风险提高6%
近日,发表在《美国高血压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引起了大众关注,因为文章的结论是“在外吃饭次数越多,血压高风险越大”,甚至还计算出具体的概率,每周在外多吃一餐饭,患上前期高血压症状的风险就会提高6%。
据介绍,该项研究是由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的研究者们完成的,他们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间,针对年龄在18-40岁之间的5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他们的日常饮食及运动习惯,并为受访者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值。
研究发现,501名受访者中有27.4%出现前期高血压症状,2.2%是高血压患者。这两类人群平均每周在外用餐约12次,而血压正常的受访者平均每周在外用餐约9次,他们常去的场所包括学校餐厅、餐馆和周围的大排档等。这说明,除了性别、体重和运动量外,在外用餐的次数也与前期高血压之间存在着关联。
研究还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前期高血压,受访男性中有50.9%属于前期高血压,而女性只有9%。
请注意,研究中所提到的前期高血压指的是血压偏高,但还未被确诊为高血压的阶段,这种情况在年轻群体中较为普遍。
专家说法 心血管病专家: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影响血压高低的重要因素是钠,而饮食中钠主要来源于盐、味精、鸡精等调味品。我曾经在美国住过一段时间,感觉他们餐厅里做的食物还是偏淡的,但中国菜就普遍偏咸,所以这个研究结论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蛮适用的。”张教授说,他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有不少患者的切身体验都验证了这个研究结论。
一位37岁的中年男子因经常犯头晕找到张教授,一量血压为160/90毫米汞柱,诊断为初发高血压。这位老兄反复强调,他的爸爸妈妈都是高血压患者,他应该是遗传所致,但仔细一问,他父母都到50多岁才得高血压,并不像他这么年轻。
于是,张教授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他的生活习惯。一问得知,他是一位商人,应酬很多,几乎每天都在外面吃饭,而且他的工作很忙,平常也没什么时间运动。最终,张教授并没有给他开降压药,只要求他限钠饮食,就是每天在家吃饭,控制盐、鸡精、味精的摄入。两个月后,男子血压回到了正常范围。
张教授说:“类似的情况在年轻人中比较常见,这个人群工作压力大、运动锻炼比较少等原因,患高血压的风险不小。”
营养专家:在外就餐点菜有讲究
1、在外就餐,回家注意清淡。
在外宴席之后,回家后的饮食一定要清淡,以素为主,少油少盐,保持一个整体的饮食平衡。更要优先补充宴席上所缺乏的蔬菜、水果、杂粮、豆制品等。如晚上赴宴,无法改变饮食,那么建议出去散步40分钟以上,第二天再从饮食上做以调整。
2、荤素搭配,以素为主。
在外就餐时一定要有自我保健的意识,改变点菜观念,注意荤素搭配,多点些蔬菜、豆腐、食用菌等素菜,如果担心没有面子,可以点写不常见比较新鲜的菜式。另外最好放弃油腻、油炸食品。动物性食品(包括鱼和海鲜、肉类和蛋类)为主的菜肴不宜点的太多,原则上菜品个数不超过每人0.5个,而蔬菜、食用菌类等应达到每人一个以上。担心体重增加或者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肉类和蔬菜的比例应该是1:3,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吃一口肉类,搭配三口蔬菜。
3、菜肴烹调以清淡为主
不管原料是肉类还是蔬菜,都应该尽量避免油炸和油腻,每桌最多1~2个,比较推荐凉拌、炝、蘸酱、白灼、清炒等少油的方式。如果自己无法做主,或者其他原因没办法避免油脂多的食物,那么在餐前先吃一个苹果或者是木瓜,同时就餐期间放弃任何甜饮料。
4、餐前吃一点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餐前可以先喝点汤,如果不允许,吃点可以作为主食的食物再好不过,比如山药羹,南瓜快、桂花藕、芋头泥南瓜,这样可以很好的控制食欲,同时避免空腹摄入大量油腻的食物。
5、少饮酒莫劝酒
适量的饮酒利于健康,但贪杯则会伤害健康,同时还会增加很多热量。浅饮几口,便可以换作可以帮助消化的大麦茶,鲜果汁,酸梅汁等。
6、早餐同样保证营养
虽然在外面但早餐的营养依然要有保证,这样不仅利于健康,同时更利于控制体重,可以选择一些粥品,搭配一点凉拌小菜,后者是豆浆,包子等。如果没有时间也一定要喝杯牛奶,吃点坚果,一点全麦的面包,一两种水果。
在外就餐,可要注意了,否则积久成疾,比如胃病、积食等等,那可就不好了。
儿童高血压的护理治疗方案
以前高血压似乎只属于中老年人,可是近几年,儿童发生高血压的情况日渐多了起来、尤其是那些小胖墩,应当特别重视。
儿童患继发性高血压病较多见,若能早期查明原因是可以治愈的。有些家长认为小孩子不会得高血压,没有加以重视,结果造成疾病缓慢发展,待发现时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另外,原发性高血压也可以从儿童时期就发病。家庭成员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儿童,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的机会多。如果能从儿童期就开始注意防治高血压,到成年期发病即可减少,高血压的后果也可减轻。
家长应注意合理地调节孩子的饮食,不要过多摄入脂肪和糖,避免肥胖,少吃盐,防患于未然,让高血压远离孩子。
糖尿病高血压的危害有多大
肾功能遭到破坏
高血压会加快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而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加速,又会引起血压的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肾功能衰竭。
视网膜眼底病变
高血压使视网膜动脉硬化,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网膜可出现出血、渗出、水肿,严重时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可引起病人的视觉障碍,如视物不清,视物变形或变小等。糖尿病眼底病变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眼底病变往往并存,常导致失明。
大血管疾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个或两个以上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升高动脉硬化事件的危险性呈相乘而不是相加形式。无论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均影响寿命,高血压和糖尿病均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启动一系列现象:如血小板的黏附、聚集、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释放、平滑肌细胞增殖、巨噬细胞的迁移和脂质堆积在动脉壁,最后纤维化、坏死、溃疡和血栓形成。正常的动脉内皮细胞可产生前列环素,抑制血小板黏附,糖尿病状态内皮细胞前列环素产生降低,且常见血脂异常及纤溶障碍,进一步促进动脉硬化。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严重性明显增加,与非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相比,糖尿病伴高血压者左心室肥厚和充血性心衰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脑血管意外和一过性缺血性发作危险性尤其增高。
秋冬季节老年人小心疾病找上门
室内外温差大发病风险高
据专家介绍,大风降温天气造成冷空气刺激性加强,易发生血管收缩及痉挛。
由于是大风降温天,造成室内外温差进一步加大,高危人群频繁经历这种巨大的温度变化,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五大准则
积极治疗糖尿病
大风降温天气会引起血管急剧收缩,血流减慢,这是糖尿病人患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诱因。
据统计,超过7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积极的降糖治疗同时可降低心血管病的风险,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心梗的危险随之降低14%。而小剂量阿司匹林也能使男性糖尿病患者首次心梗的几率下降61%。
控制血压,降压达标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中老年朋友收缩压每降低10mmHg,冠心病的风险就减少30%,脑卒中的风险下降45%。
注意:
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该至少将血压水平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应降至更低。
适度运动,健康生活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车等,每周安排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锻炼时机最好在中午,以避免身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生活饮食要有规律,低盐低脂,心态平稳。忌大量进补高热量食物和滋补药酒,以免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血管疾病。
坚持服用阿司匹林
在存在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长期、规范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能使心脑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下降;对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能使心肌梗死的复发率降低。
多囊卵巢综合症危害女性一生健康
近期危害:包括月经失调、不孕、痤疮、多毛、肥胖等等;多数人对该病的认识停留在近期危害,认为调整月经、治好不孕是终极目的,那你就错了!
产科危害:流产率增加2倍,妊娠糖尿病和妊娠高血压发病率增加3-4倍。我的一项研究发现PCOS助孕患者妊娠糖尿病患病率40%左右,真不是吓你的!
远期危害:包括增加子宫内膜癌、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这些可是潜伏在PCOS患者体内的无形杀手,来得很隐秘,后果很严重!不知不觉你就趟枪了!
由于该病对女性健康影响深远,因此该病需要长期管理。
长期管理的近期目标是调整月经周期、治疗多毛、和痤疮、控制体重,辅助生育;远期目标是保护子宫内膜预防子宫内膜癌,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误区一:只化验性激素,不去了解代谢指标的变化;
误区二:只调节月经,一经诊断就是达英35治疗;
误区三:只要是PCOS导致的不孕,一经诊断马上促排卵,不管其是否存在代谢异常,不管其雄激素水平有多高,不管其对产科并发症的影响有多大;
误区四:忽略该病对远期健康影响;
误区五:治疗疗程随意、缺乏定期检测;
……………
PCOS的长期管理包括:定期检测、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长期管理需持续一生。
Ø定期检测
(1)检测什么:检测指标包括激素(FSH、LH、PRL、T、E2、SHBG等)、糖代谢(OGTT、INS释放试验)、脂代谢、肝肾功能变化等
(2)何时检测:治疗前检测目的是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过程3-6个月检测一次了解治疗效果;孕前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产科风险及是否需要助孕前的治疗。
Ø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由于PCOS患者存在高度异质性,每个患者表现不同,需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和要求进行个体化治疗。
n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运动、饮食调整、减轻压力、规律生活等,有助于恢复排卵和月经,并可预防癌症、代谢紊乱等远期并发症;
n降雄激素:首选口服避孕药(OC),还有螺内酯、地塞米松等;
n孕激素:用于高雄激素症状不严重者,定期撤退保护内膜不发生癌变;
n胰岛素抵抗的治疗:首选二甲双胍。
n不孕患者:促排卵助孕适应于有妊娠要求的患者。
Ø适时调整治疗方案:PCOS患者治疗一定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要求、不同疾病阶段等问题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n青春期患者要注意其特定阶段的生理高雄,除非雄激素特别高不建议过度干预;
n无生育要求者治疗过程定期检测疗效,以确定是停药、继续治疗、还是调整方案;
n有生育要求者控制激素和代谢紊乱后尽快促排卵助孕;
n育龄妇女完成生育计划后仍需定期检测和治疗;
n绝经后妇女仍需注意发生代谢疾病的风险,要定期检测及时治疗。
好了,啰啰嗦嗦这么多,对该病的管理而言,这只是个总论,具体问题需下回一一分解……
虽然PCOS复杂、多变、影响一生,但你千万别怕。还是那句话:“谁能没一两个慢性病,小到鼻炎、痔疮,大到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那个能完全治愈了?所以,乐观面对积极控制!”
高血压前期服降压药可降低中风风险
研究人员回顾了过去16项高血压前期患者使用降压药和安慰剂的研究,参与志愿者总计超过7万名,分析结果表明: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前期患者和没有使用降压药的患者相比,中风几率下降了22%。
研究负责人、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凯斯西储大学心血管内科助理教授勒克·斯帕赫博士说:“所谓高血压前期,是指收缩压在12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已处于确诊高血压前的危险状态。如果改变生活方式不能使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药物可以有助降低血压、预防中风发作。同时有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中风危险因素的高血压前期患者,降压药预防中风的作用更明显,尤其在生活方式改善仍然未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时。”
准妈妈怀孕期间该如何预防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的高风险人士
原本血压高的育龄妇女要注意,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初诊时如果血压达130~139mmhg的话,就有高风险。
数据显示,有2%的孕妇会患上妊娠高血压症,而其中初次怀孕的居多。
血球容积比值是表示血液浓度的数值。怀孕时血量会增加,令血液变得稀释,所以数值会比平时低。在这种情况下血球容积比值仍高的人就要注意了。
体重越高就越容易患上妊娠高血压症。有数据显示,虽然身高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体重超过60公斤时,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如果怀有双胞胎或多胞胎,孕妈妈的身体负担会特别大,风险也较高。
有甲状腺、慢性肾炎等方面的疾病,或糖尿病等长期病患者,怀孕大大增加了身体的负担,容易导致妊娠高血压。
儿童高血压如何治疗
当在家中或学校体检时测出血压超过同年龄、性别的正常参考范围时,家长也不要过于紧张或者盲目自行用药,而是应当及时带孩子到有关医院检查,明确血压升高的原因,同时注意反复多次在不同时间点测量血压。基本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及肾功能的检查;心脏、肾脏及血管的超声检查;头颅CT或核磁检查,以及一些内分泌激素方面的检查等。
对于继发性高血压,多需药物控制血压水平,同时治疗原发病。
对于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与成年人有所不同。治疗目的在于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控制血压在第95百分位以内,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防止高血压远期并发症。不能因偶然的一次血压升高就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必须按高血压诊断程序谨慎检查,确诊后再进行治疗。
首先应从一系列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措施着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体育锻炼及减肥: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与超重、肥胖显著相关已得到广泛证实,而且证据表明,通过适量运动既可消耗体内过多的热量,可以有效控制肥胖儿童青少年体重,减缓血压升高趋势,并且血压的降低与肥胖度的降低相一致。体重减轻4~5千克,可以使血压下降5~10毫米汞柱。一定要改变久坐不动(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不良生活方式。建议青少年多做有氧锻炼,包括慢跑、游泳、打篮球等,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至少20分钟以上。
(2)控制饮食量,调整饮食结构。与血压升高有关的饮食因素为,盐摄入过量,饮食过度,喜食甜食,碳水化合物、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摄入过多等。针对以上原因,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多食水果、蔬菜,少吃高糖、高脂肪食品,特别是薯片、炸鸡翅等油炸食品,做到饮食结构合理,营养搭配均衡,既保证生长发育需要,又避免肥胖的发生。增加含钾、钙食物的摄入,特别是新鲜蔬菜、水果、杂粮,粗粮中含有膳食纤维,能够减少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增加血管弹性。限制进食钠盐至2~2.5克/日,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3)禁止吸烟,控制饮酒。吸烟可以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吸1支烟有时可使血压上升2.5毫米汞柱。许多青年人喜欢饮酒,中量以上饮酒可通过激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压上升,且饮酒的量可与血压有独立的正比关系。
(4)宽松的生活环境。避免学习负担过重和精神过度紧张,如少看恐怖或惊骇性内容的电视及电影,限制上网和电子游戏时间等。同时应保证充足睡眠,均有助于降低血压。应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松弛有度,起居有节,休息有序,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
如经3~6个月非药物治疗无效,或血压很高,或有明显症状,或已发生靶器官损害时,需及时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以控制血压,避免高血压远期并发症发生。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利尿剂(如氢氯噻嗪)、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血管扩张剂(如肼苯达嗪)等。近年来倾向于将钙通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作为初始剂型。用药步骤包括:①从小剂量或一般剂量开始,先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②3~4周后如血压未得到满意控制,仍维持在轻或中度时,可用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③中度以上高血压可用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扩张剂。④除严重高血压或高血压脑病,一般不用作用于中枢系统的降压药或强力血管扩张剂。近年来考虑到青少年高血压病理生理改变的多态性、有无并发症、降压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临床对儿童高血压治疗正在逐渐采用个体化给药方案。
高血压有14大危险症状
1、头疼:
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感。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2、眩晕:
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
3、耳鸣:
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4、心悸气短:
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5、失眠:
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6、肢体麻木:
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除此之外,以下几条高血压的症状也需要引起重视:
7、头晕
反复出现瞬间眩晕,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医学上称为 TIA ,也就是短暂的脑缺血发作。
8、肢体麻木
出现肢体麻木、活动不便的异常感觉。
9、精神改变
如嗜睡,或性格一反常态,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
10、眼睛突然发黑
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是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
11、原因不明的跌跤
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跌跤。
12、哈欠不断
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
13、流鼻血
经医学观察,高血压病人反复鼻出血,也可能会发生脑溢血。
14、说话吐字不清
脑供血不足时,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
高血压远期内有多大的风险
现今,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心肌梗死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在引起上述疾患的致病因素中,高血压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为此,许多高血压患者都想知道自身病情的程度,近远期之内有多大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正确、合理的防治措施。
专家分析,高血压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主要依据是:高血压分级、合并致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心血管和肾脏病变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
高血压患者对病情评估的具体操作如下:
1.血压分极标准:1级(轻度高血压),血压在140~159毫米汞柱/90~99毫米汞柱之间;2级(中度高血压),血压在160~179毫米汞柱/100~109毫米汞柱之间;3级(重度高血压),血压≥180毫米汞柱/≥100毫米汞柱。
2.是否伴有心脑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主要指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半胱氨酸血症、吸烟等。
3.心、脑、肾等脏器受损情况。
4.治疗效果。若血压属轻度增高,又无其他危险因素,属“低危”患者,则10年之内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小于15%;高血压属于中度者,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为“中危”患者,10年之内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在15~20%之间;如高血压属中度,但同时伴有大于3个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属“高危”患者,10年内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便会增至20~30%之间。
高血压患者通过自身对照评估,可了解病情,以便增强对高血压和并发症的防治意识。
高血压怎么办
谈到高血压,大家都知道他的危害有多大,但当问及高血压是多少或是血压正常值应该是多少时,又有多少人能回答得上来呢?相信大多数都无法回答正确。
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为达标,低于或高于这个数值说明您的血压都不太正常。在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为6.1,即使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也有3/4的人血压没有控制在140/90mmHg以内。
有了这个标准相信您对是否已高压有了更深的认识。而当知晓了自己的血压才是真正防控高血压的第一步,建议35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如果在调整生活方式后,血压还没有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就应该立刻看医生,开始药物治疗,如果血压未达标,心血管风险将增加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