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埃博拉的传播途径 防范埃博拉传播三部走

埃博拉的传播途径 防范埃博拉传播三部走

1、不接触病人使用过的床单、被罩等。

2、吃东西时一定要煮熟,因为埃博拉的热抵抗力较小,只要在六十度的温度下就可将其消灭。我们用100度的水煮沸5分钟就可杀灭埃博拉病毒。

3、旅行的时候尽量不要到非洲的西部,如果有必要,也要做好防护工作,及时观测自己的身体状况。

埃博拉不可怕,但是我们不能乱了阵脚。

世界上最致命病毒排行榜

人类自诞生起,就一直在与病毒做斗争。对于现代人而异,某些病毒性疾病已经有了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使我们能够保持不被感染、阻碍其大肆传播,甚至还能在感染后被治好。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中,人类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比如我们已经能彻底根除了天花病毒,数十年来再无新发案例。

但埃博拉疫情现在西非毁灭性的大传播表明,我们离战胜病毒的斗争很长的路要走。在多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类型中,Ebola Zaire类型具有极高的致死率(90%),使其成为最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家族的新成员,而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则致死率在40-50%附近。除了埃博拉,还有很多其他的病毒同样致命,甚至更加致命。除去埃博拉,其他八种病毒也是人类的致命杀手,根据病毒的致命性、已经致死的人数以及病毒在未来是否会成为新的威胁,排序如下。

No. 9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

现在已经有了两种疫苗现在可以保护儿童免受轮状病毒感染。研究认为,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儿和儿童严重腹泻病的主要原因。该病毒可以迅速传播,传播途径为粪便-口的途径。

虽然在发达国家,婴幼儿很少死于轮状病毒感染,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该病毒导致的症状仍然导致很多婴幼儿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范围内,2008 年一年就有45.3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但是,因为已经有的两种疫苗,很多国家这种病毒导致的住院和死亡率已经在快速下降了。

No. 8 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病毒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该病毒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菲律宾和泰国出现,并从此在全球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蔓延。

高达4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地区登革热流行区域,随着全球变暖,这种疾病很可能会传播得更远。登革热病毒每年会感染50?100万人。虽然登革热的死亡率比一些其他病毒低仅,为2.5%。如果与埃博拉病毒同时感染,该病毒可引起类似于埃博拉样的疾病,被称为登革出血热,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 20%。所以登革热病毒排在最致命病毒排行榜的靠后位置。

去年夏季在我国南方出现的登革热就导致了大量感染,虽然死亡率并不高,但是仍然存在一定危险性。目前对登革热没有合适的疫苗,但实验性疫苗已经由法国制药商赛诺菲开发,而且似乎大型临床试验已经产生了可喜的成果。

No. 7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一个典型的流感季节,世界各地高达50万的人将死于流感。但偶尔,一个新的流感病毒出现时,疾病的传播速度更快,并经常有更高的死亡率。最致命的流感大流行,也被称为西班牙大流感,开始于1918年,当时导致了世界人口中40%的人被感染,造成大约5000万人死亡。

近年来的流感病毒开始呈现出多种类型,有时不同病毒遗传物质的重组,进而导致更具危险性的病毒。例如2009年猪流感大流行时,就导致了全球约20万人死亡。

No. 6 汉坦病毒

汉坦病毒

这种病毒引起在1993年11月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在1993年,一个美国年轻人和他的未婚妻均出现了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在发病后的短短几天内死亡。几个月后,卫生部门从受感染的人家里的鹿鼠巢穴中分离出了汉坦病毒。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在美国现在有超过600人已经染上了汉坦病毒,而 36%的人死于这种病毒引起的疾病。根

据在临床微生物学评论2010年的论文,在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期间,就已经有人感染了汉坦病毒。3000多名士兵被感染,其中约12%死亡。该病毒在美洲本土印第安人的一支纳瓦霍人中,有关于该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记载,被认为与老鼠存在关联。

No. 5 天花病毒

电子显微镜下的天花病毒

天花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有时甚至导致非常致命的疾病。有没人知道天花具体的治疗方法,唯一防治方法为接种疫苗。1980年,世界卫生大会宣布全球从此没有天花。但在此之前,人类天花作战千百年来,这种疾病在历史上的致死率高达三分之一。天花的幸存者会留下永久的疤痕,而且时常伴有失明。

世界其他地区的天花死亡率远高于欧洲人群。例如,历史学家估计90%的美洲土著人口因为欧洲探险家带来的天花而死亡。仅在20世纪,天花就杀死了3亿人。将天花病毒排在最致命病毒第五因为其曾经造成巨大的伤害,但是如今已经不足为惧了。

天花是整个人类的阴影,不仅带来死亡,还有失明。消除天花是人类打的一场漂亮的战役。

No. 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呈绿色)感染的细胞

在现代世界中,最致命病毒当属艾滋病病毒(HIV)了。据估计,全球有3600万人因为艾滋病毒死亡,而这种疾病在80年代初才被首次确认。该病毒导致的艾滋病,也是现代人类目前最为恐惧的疾病之一。

新的研究指出,HIV还可以存在于感染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如存在于脑脊液和大脑中。HIV突破血脑屏障的能力,导致HIV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出现,而且似乎很难治疗。所以,HIV被列为最致命病毒排行第四。

强大的抗病毒药物,似乎已经使得人们多年来与HIV可以和平共处了。但该疾病仍然困扰着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其中95%的新感染艾滋病毒案例都出现在这些地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每20名成年男性就有1个艾滋病病毒检测为阳性。

No. 3 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

图片为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狂犬病病毒颗粒,显示病毒本身的颗粒结构,以及该圆形结构,称为内格里体,其中包含有病毒蛋白。狂犬病疫苗在20世纪20年代即推出,已经让狂犬病在发达国家极为罕见,但是该疾病在印度和非洲部分地区仍然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该病毒如果不加干预,会破坏人体的大脑,造成人体出现狂犬病症状。有了狂犬病疫苗,很大程度上如果被感染该病毒的动物咬伤并不会有太大危险。然而,如果没有注射疫苗,该病毒潜伏一段时间后,导致出现狂犬病,死亡率为100%。

狂犬病病毒排列为最致命病毒第三位,因为其百分百的致死率,但是因为疫苗的存在,这个病毒已经不那么可怕了。

No. 2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

本排序中最致命病毒排行第二位的是埃博拉病毒。该病毒以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和发病周期短著称。

已知的第一个在人类中的埃博拉疫情发生于1976年的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感染途径为人接触代课被感染者或者被感染动物的体液。当时疫情爆发时,该病毒非常致命,但是不同的埃博拉病毒类型则致死率非常不同。

比如,对于Reston毒株,甚至不会让感染者产生症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对于Bundibugyo毒株,病毒的死率高达50%,对于Sudan毒株致死率则高达70%。更可怕的在于,埃博拉病毒据报道,可以存在于患者的眼睛中,造成眼部的疾病和二次发病。

该病毒在西非爆发于2014年初,是疾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复杂的爆发,到上个月,世卫组织才宣布该病毒疫情结束。然而,似乎在WHO宣布无埃博拉疫情之后,西非地区在上月底又发现了一例新的埃博拉病例。

No. 1马尔堡病毒

马尔堡病毒的病毒粒子

上面的图像是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若干马尔堡病毒的病毒粒。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都属于同一家族的病毒,称为纤维病毒家族。

科学家们在1967年首次确定了马尔堡病毒。当时,该病毒在接触过乌干达来的猴子的实验人员间发生了小规模爆发。马尔堡病毒会引起类似于埃博拉的出血热,这意味着感染者会逐渐发展为高烧和休克,进而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体内出血。

在马尔堡病毒第一次爆发时,死亡率是25%。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数据,刚果民主共和国1998 - 2000年爆发的马尔堡病毒疫情以及在2005年在安哥拉的爆发疫情中,致死率高达80%。 这么高的致死率,可以说无愧于是最致命病毒的称号。

出血热传染吗

经了解,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经由虫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又可以分为数十个种类,例如我们最近几年接触过的登革热、埃博拉病毒、裂谷热等都属于出血热。它们主要是经过蜱虫、蚊子等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感染的啮齿动物或者其他动物来传染。接触这些动物的粪便、分泌物、血液等都有可能受到感染,例如饮用了患病牛的牛奶也会被感染。这是出血热主要的传播途径。此外如果您身边出现了出血热患者,那么他所接触过的物品以及被分泌物、粪便污染过的物体都会传染病毒。由于出血热的病症和流行感冒十分相似,如果耽误了治疗,情况是十分危险的,此病的传播速度比较快,病死率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防范。

为什么埃博拉病毒=武侠小说的七窍流血 埃博拉比非典要恐怖10倍

埃博拉的死亡率可达到90%,也就是说,只要你感染了埃博拉,那么基本上康复的希望为零。我们都知道非典在中国起到多大的影响力,但是,非典的死亡率只有7%-15%,足以想象埃博拉的恐怖程度。

埃博拉病毒是什么 名称由来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也曾译作伊波拉病毒,因为在非洲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最早发现它的存在,由此得名。最近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严重,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埃博拉病毒并非一种新型病毒,早在1976年就已被发现。

埃博拉病毒病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目前尚没有针对埃博拉病毒病的特异性疫苗。医学专家正在对几种疫苗进行测试,但没有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如果发现埃博拉病毒病患者,需严格隔离疑诊病例和病人,应收入负压病房隔离治疗,对其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

一、在卫生保健机构控制感染

埃博拉病毒的人际间传播主要与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到血液和体液有关。在没有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时,已有卫生保健工作者受到传染的报告。

由于初期症状可能没有特异性,因此并不总是能够早期发现埃博拉病毒病人。因此,重要的是医务人员要确保针对所有病人和所有医护操作始终如一地采取标准防护措施,而无论其诊断情况如何。这些包括基本的手部卫生、呼吸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与感染物质存在溅污其它接触的风险情况)、安全注射做法和安全掩埋做法。

对埃博拉病毒疑似或者确诊病人进行医护的卫生保健工作者,除标准防护措施外,应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与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发生任何接触,以及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与可能受到感染的环境发生直接接触。当与埃博拉病毒病人密切接触(一米之内)时,卫生保健工作者应当佩戴面部保护用品(面罩或者医用口罩和防护眼镜)、干净但非无菌的长袖罩衣以及手套(有些操作程序需要无菌手套)。

实验室工作人员也面临风险。从埃博拉疑似人间和动物病例身上采集到的诊断标本,应由训练有素的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在有适当装备的实验室加以处理。

二、减少人感染埃博拉的风险

在非洲,发生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时,应将减少风险的公共卫生宣教内容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因接触受到感染的果蝠或者猴子/猩猩以及食用此类动物的生肉而带来的野生动物与人传播风险。处理动物时应当戴上手套并且穿上其他适当的防护服。这类动物产品(血和肉)应当在食用前彻底煮熟。

2、减少社会上因直接或者密切接触感染者而带来的人际间传播风险,尤其是与其体液的接触。应避免与埃博拉病人发生身体密切接触。在家照护病人时,应戴上手套和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探视住院病人以及在家照顾病人之后,要定时洗手。

3、受到埃博拉影响的社区应使民众了解疾病本质以及疫情控制措施,包括死者的埋葬问题。死于埃博拉的病人应当立刻并且安全地加以埋葬。

在处理染病动物或其组织以及宰杀动物时,应戴上手套和其他适当的防护服。在那些已经在猪群中报告了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所有动物产品(血、肉和奶)应在食用前彻底煮熟。

温馨提示:目前对埃博拉病毒是否能诱导感染的个体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尚存在争议,预防主要是隔离患者,对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埃博拉病毒由于自然选择的原因可能会出现新的,毒力更强的变种,并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引起全球大流行。为了获得高滴度抗病毒免疫血清,已从对埃博拉病毒不敏感的绵羊,山羊等动物中获得,对动物有保护作用。

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包括四种亚型:埃博拉-扎伊尔(Ebola-Zaïre)、埃博拉-苏丹(Ebola-Sudan)、埃博拉-科特迪瓦(Ebola-Côte d’Ivoire)和埃博拉-莱斯顿(Ebola-Reston)。发生在刚果(前扎伊尔)、苏丹和科特迪瓦的三种亚型埃博拉病毒已被证实能够致人类疾病。不同亚型毒力不同, Ebola-Zaïre毒力强,人感染病死率高, Ebola-Sudan次之, Ebola-Côte d’Ivoire对黑猩猩有致死性,对人的毒力较弱, Ebola-Reston在非人灵长类中有致死性,人感染不发病。

EBV形态多样:杆状、丝状、“L”形,毒粒长度平均1000 nm ,直径70-90 nm。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 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EBV病毒在60℃1小时大部分灭活,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消毒剂和脂溶剂均可灭活病毒。EBV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其中Vero-98、Vero-E6、Hela-229细胞最敏感。病毒接种后, 6-7小时出现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圆化、皱缩,细胞质内可见纤维状或颗粒状结构的包涵体。

埃博拉出血热主要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流行。

(一)传染源和宿主。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均可为本病传染源。

在非洲大陆,埃博拉病毒感染和雨林中死亡的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等野生动物接触有关。

在三种非洲果蝠的血清中检测到埃博拉病毒IgG抗体,在肝和脾中检测到埃博拉病毒核酸。有实验证实蝙蝠感染博拉病毒后不会死亡。蝙蝠可能在维持埃博拉病毒在热带森林的存在中充当重要角色。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人和带病毒的亚临床感染者通过接触(特别是血液、排泄物及其他污染物)传播。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2.气溶胶传播:吸入感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等。

(三)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

病毒进入机体后,可能在局部淋巴结首先感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单核吞噬系统的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ic system,MPS)。一些感染的MPS细胞转移到其他组织,当病毒释放到淋巴或血液中,可以引起肝脏、脾脏以及全身固定的或移动的巨噬细胞感染。从MPS细胞释放的病毒可以感染相邻的细胞,包括肝细胞、肾上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感染的MPS细胞同时被激活,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这些细胞活性物质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诱导表达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和促凝因子,以及组织破坏后血管壁胶原暴露,释放组织因子等,最终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在感染晚期可发生脾脏、胸腺和淋巴结等大量淋巴细胞凋亡。

主要病理改变是皮肤、黏膜、脏器的出血,在很多器官可以见到灶性坏死,但是以肝脏、淋巴组织最为严重。肝细胞点、灶样坏死是本病最显著的特点,可见小包涵体和凋亡小体。

潜伏期2-21天,一般为5-12天。

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2-3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血便等表现,半数患者有咽痛及咳嗽。病后4-5天进入极期,患者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重症患者在发病数日可出现咯血,鼻、口腔、结膜下、胃肠道、阴道及皮肤出血或血尿,第10病日为出血高峰,50%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可因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而死亡。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7-14天)。

病人最显著的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和面部水肿,还可出现DIC、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失调等。

在病程第5-7日可出现麻疹样皮疹,数天后消退并脱屑,部分患者可较长期地留有皮肤的改变。非重症者,发病后两周内恢复。

(一)一般检查。

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第7病日后上升,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可减少。

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

(二)血清学检查。

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多采用IgM捕捉ELISA法检测。

2.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采用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

(三)病原学检查。

1.病毒抗原检测:由于埃博拉出血热有高滴度病毒血症,可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中病毒抗原。

2.核酸检测:采用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一般发病后一周内的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

3.病毒分离:采集发病一周内患者血清标本,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埃博拉病毒高度危险,病毒相关实验必须在BSL-4实验室进行。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史,或有与病人、感染动物接触史。

2.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牙龈出血、鼻出血、结膜充血、瘀点和紫斑、血便及其他出血症状;头疼、呕吐、恶心、腹泻、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等。

3. 实验室检查:(1)病毒抗原阳性;(2)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4)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5)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二)诊断。

本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

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检测阳性者。

(三)鉴别诊断。

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性出血热。

2.伤寒。

3.恶性疟疾。

4.其他: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以对症和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出血,控制继发感染,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出血、DIC等并发症。

一般支持对症治疗:首先需要隔离病人。卧床休息,少渣易消化半流质饮食,保证充分热量。

病原学治疗:抗病毒治疗尚无定论。

补液治疗:充分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平衡盐液,维持有效血容量,加强胶体液补充如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预防和治疗低血压休克。

保肝抗炎治疗:应用甘草酸制剂。

出血的治疗:止血和输血,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预防DIC。

控制感染:及时发现继发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

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及时行血液透析等。

本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一)控制传染源。

严格隔离疑诊病例和病人,应收入负压病房隔离治疗。对其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

(二)切断传播途径。

1.严格规范污染环境的消毒工作。

2.严格标本采集程序。

3.病毒的分离和培养应在P4级安全实验室中进行。

(三)保护易感人群 。

加强个人防护,使用防护装备。

资料来源:北京佑安医院2014版

埃博拉的传播途径 埃博拉的耐受力较强

埃博拉在血液样品或尸体中可存活数周,在4度的低温下可保持一个月以上的感染性不变,如果在-70度可长期保存。但是其热耐受力较弱,60度就可将其杀灭,紫外线照射2分钟也会使其完全失活。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严重吗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是自2014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的大规模病毒疫情,截至2014年12月02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埃博拉疫情报告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马里、美国以及已结束疫情的尼日利亚、塞内加尔与西班牙累计出现埃博拉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7290例,其中6128人死亡。 感染人数已经超过一万,死亡人数上升趋势正在减缓。数个援助机构及国际组织,包括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欧洲联盟委员会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单位正投入人力试图减缓疫情,另有无国界医生、红十字与红新月会、善普施等人道机构。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爆发的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并仍处于恶化状态中。

2014年12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西班牙的埃博拉疫情于2日宣告结束,世卫组织对该国为防控埃博拉病毒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

截至2014年1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数据显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西非三国的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达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7373人。

埃博拉是种什么样的病毒

埃博拉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它是可以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由于很多非洲国家贫穷落后,公共卫生系统落后,医疗软硬件设施不全,以及当地的一些陋习,比如吃野生动物,亲属不加任何防护,清理死者体内残留的尿液粪便的尸体处理方式,导致死亡率高达50%-90%,据目前的医学研究显示,埃博拉病毒极有可能是通过与动物的接触而传染给人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
1、 性接触传播。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精液中也可以检测到埃博拉病毒,所以通过性接触被感染的风险是很高的。
2、注射传播。在1976年,249例感染埃博拉患者中有80多人是因为使用了未经消毒的注射器而感染上的。
3、接触传播。人体直接接触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或者动物的血、尿、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都有可能感染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在尸体里仍可以存活数日,所以,接触病人的尸体或血液被感染的风险也很高。
目前为止,埃博拉不存在特效的预防方法,但是,埃博拉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还没有直接通过空气传播的证据,民众也不用过度的恐慌。

埃博拉病毒病的概述

埃博拉病毒病(EVD,旧称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由纤丝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病死率高达90%。已造成多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的血液、体液和组织传播。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获得重症支持治疗。疫情期间,与患者或死者有密切接触的卫生工作者、家人以及其他人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

埃博拉病毒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和肝肾功能损害。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又译作伊波拉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

治疗埃博拉新药ZMapp大揭秘 目前没有特异性疗法和疫苗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效的特异性疗法和疫苗,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这些可能传染埃博拉的途径。

1、 避免接触感染者。

2、 尽量少参加大型聚会。

3、 不要接触感染者衣物。

4、 如果你在非洲,就更要注意,不要在疫情泛滥的西非长待,每天做好检查身体的各项指标工作。

埃博拉虽然可怕,但欣喜的是,目前已有人康复出院,虽然还不能表明是什么原因使其康复,但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丝希望。再被感染医生出院的时候,美国专门组织了一个“拥抱“会,来证明埃博拉康复者对社会没有危害。

埃博拉病毒的由来 抗病毒疫苗

埃博拉病毒具有极大的杀伤力,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目前还没有任何疫苗被证实能有效抵御埃博拉病毒的侵袭。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美国一所大学医院召开发布会宣称,他们研发出一种名为ZMapp的药物,有效控制住了两名感染上埃博拉病毒的医务人员的病情。ZMapp是一种由美国科学家用作实验的空病毒血清,此前还从未在人身上做过实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此外,这种疫苗的制作需要大量的埃博拉病毒抗体,但目前的情况是体内含有埃博拉病毒抗体的人非常少。

埃博拉如何侵入人体?埃博拉侵入人体机制大揭秘 埃博拉病毒的抵抗

知道了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过程,就可以有效地进行治疗。埃博拉在侵入人体细胞的时候会借助组织蛋白酶B和组织蛋白酶L来破开自身的蛋白质外壳,我们就可以通过药物来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自然也就避免了埃博拉病毒的侵扰了。

用广泛的酶抑制剂处理哺乳动物,可以明显降低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能力,如果着重抑制组织蛋白酶B,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能力将会接近零。

埃博拉病毒是什么 我国疫情

今年的7月底,一名中国女子从肯尼亚返回香港,出现疑似埃博拉病毒的病症,引发香港民众恐慌,该女子目前仍在进行隔离治疗,尚未确诊为埃博拉病毒病例。

中国大陆地区虽然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任何疑似病例,但我国对埃博拉病毒的研究丝毫不敢松懈。我国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目前已经研发出了埃博拉病毒测试剂,对及早发现埃博拉病毒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

埃博拉病毒疫情 疫情爆发的国家有哪些?

2014年埃博拉病毒疫情暴发地点主要是西非国家,包括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还有后来发现情况的中非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

埃博拉病毒疫情 埃博拉病毒首个病例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研究报告,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爆发的源头很可能是1名2岁的几内亚男童,在医学界被称为“零号病人”。9个月前,这名男孩突然出现发烧、呕吐症状,并排出黑色粪便,4天后,在2013年12月6日死亡。随后他的母亲出现类似症状在12月13日死亡;接着男童的其他家人,姐姐和祖母相继死亡,出席过祖母葬礼的人员被感染,随后治疗感染人员的医务人员也被感染。由于男孩所在位置与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接壤,自此埃博拉病毒开始在西非肆虐起来。 下图是2014年4月到8月每天新增埃博拉病毒感染人数和死

呼吸道传播和飞沫传播一样吗

有一定的区别。 呼吸道传播是指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从人的鼻腔、咽喉、气管等部位侵入后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也就是飞沫、尘埃、气溶胶三种传播方式,而飞沫传播知识呼吸道传播中的一种,所以可以说飞沫传播是呼吸道传播,但是呼吸道传播并不一定代表飞沫传播

西非埃博拉病毒肆虐,国际上主要国家出台应对措施 美国应对措施

美国承诺至少排出50名医务人员参与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援助。据美联社报道,8月21日,美国一所大学的医院召开发布会,公布两名医务人员在利比亚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后,通过注射从未在人身上测试的实验性药物ZMapp后,病情得到控制,并平安出院。

为什么埃博拉病毒=武侠小说的七窍流血 埃博拉主要发生在非洲西部

非洲西部的国家大多较贫穷,国家的控制力也较弱,有的难民甚至会把野生动物的尸体当做晚餐,这也就造成了埃博拉在西非更加难以控制。据说,埃博拉刚“进军”刚果的时候,就屠杀了刚果共和国的一个村,可见其威力有多大。

非洲出血热的治疗有哪些

1.现状 目前无有效疫苗,发现可疑患者应立即隔离,发现病猴应全部捕杀。死亡患者立即火化。 治疗手段只有对症支持治疗(静脉输液,血液和血小板输注)。 其他方法包括输注恢复健康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康复患者的血浆中含有救命的中和抗体。根据此次疫情期间的最新报道,这种试验性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运用,虽然该疗法的疗效未知。 2. 新药进展 两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美国患者已率先接受试验性新药治疗,他们原本病情严重,但在使用名为ZMapp的药物治疗后病情开始好转,其中第一个接受治疗的人甚至可以独立行

揭底埃博拉病毒,增强预防病毒传染意识 埃博拉可怕在哪儿?

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可以在血液样本或病尸中可存活数周。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 因为埃博拉的超强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埃博拉如何侵入人体?埃博拉侵入人体机制大揭秘 埃博拉是一种丝状病毒

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的大家族,感染人群常常会出现出血热的现象。埃博拉在侵入人体细胞的时候会借助组织蛋白酶B和组织蛋白酶L来破开自身的蛋白质外壳,随之将自身的遗传物质注入到人体细胞的内部,并利用人体的营养物质开始大量的复制。这一过程类似于艾滋病病毒侵扰人体细胞。

埃博拉病毒是什么 感染方式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可以在人和牲畜之间传染的病毒,潜伏期最长可达20天,病程较短,病毒侵蚀人体的能力十分强,从染上病毒到病发死亡最短不过3~4天,传染性极强,与患者的呕吐物、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有过接触的人极易感染上该病毒 ,致死率超过90%。目前,生物医学界认为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原宿主,但目前还没有得到确切证实。

西非埃博拉病毒肆虐,国际上主要国家出台应对措施 中国应对措施

中国日前也宣布向西非地区捐款人民币3000万用于防治疫情,并派遣3组公共卫生专家分别前往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世界卫生组织高官赞许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经验丰富。 8月20日,我国的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发出“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病通过了军事总后勤部卫生部专家评审,准予正式生产。该试剂主要是按照埃博拉病毒基因序列研制,具有知识产权。该试剂的成功研制和准予生产为我国的埃博拉病毒疑似感染者尽早确诊、早隔离、早治疗提供了重要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