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吹牛父母如何引导
孩子吹牛父母如何引导
针对孩子的吹牛行为,父母该如何引导?
1.教给孩子正确的社交方法,换位思考
父母可以观察孩子和其他孩子交往时所使用的语句来判断孩子的内在心理。比如,孩子在和人交谈时常常使用:“我想要玩汽车,把你的铅笔给我,我妈妈做的菜比你妈妈做的好吃多了”,而从不考虑其他孩子的感受,他们父母可以用以下一些方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比如父母可以这么问孩子:“你告诉苏菲你的手链比她的漂亮的多,你觉得她会怎么想?”“如果有人告诉你,你踢球比他踢得差多了,你会不会很伤心?”父母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向其他孩子吹牛时给其他孩子带来的感受,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吹牛可能会让自己好受,但有时可以藐视其他人,让他们的心灵受伤。有时候,父母还可以教给孩子哪些是合适的词汇和语句。比如:我们可以说:”你搭的乐高小车装有各种奇特的灯,很漂亮,你很擅长玩乐高玩具”。这句赞美的话很有分寸。而如果说:“你搭的乐高小车是世界上最棒的”,这句称赞的话,就可能言过其实。
2.和孩子约定提醒他们的手语
有时候,父母向孩子指出吹牛的缺点之后,孩子已经明白自己不应该这么做。但事到临头,可能会忘记,而变得信口开河。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提醒孩子的信号。比如:摸摸自己的耳朵,碰碰自己的鼻子。这样如果孩子刚开始吹牛时,看到父母的手势,就会停下来。
3.父母达成统一意识:表扬和鼓励要适当
在要求孩子改正吹牛的行为时,父母尽量要和周围的成年人达成共识,一起努力,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自己更不能用夸张的语言表扬孩子。比如:你画得画真美,是世界上最棒的”,“这是我有史以来听到的最美的歌声了”,“你搭了世界上最高的灯塔”等等。父母可以表扬孩子所作出的努力。以上的表扬可以改换成:“你在画这幅画时用了很多时间和心思,所以画非常美”,“这首歌你练习了很多次,所以现在唱得富有感情,真好听”,“这个灯塔要搭的这么高很不容易,你非常有耐心”。
告诉周围其他的成年人,比如学校老师,邻居等,如果听到孩子吹牛的话语,要及时向孩子指出,并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在大家的帮助下,父母可以在孩子还没有形成吹牛的习惯之前,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4.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时候,孩子爱吹牛是不自信的表现,因此,父母要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一个自信的孩子,不需要靠吹牛来拔高自己。在生活中,父母切忌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因为孩子1、2次的考试失败,犯错而不断地责备孩子,父母应该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各有各的优势。因此,不用为自己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在学习生活中,一个人只要努力了,不管结果如何,就是实现了最好的自我价值。
五种不利于婴儿成长的家庭气氛
1、粗俗的语言
有一些父母经常张口就骂,对家人对孩子都是一张嘴就是脏话,而这些脏话就像病毒一样毒害着孩子纯洁的心灵。
2、暴躁的脾气
对于像白子一样的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都是有样学样,所以脾气暴躁的父母会让孩子非常害怕,长期下去也就养成父母一样的坏脾气和坏性格,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说这个孩子跟他的父母一样坏脾气,说这是遗传,其实则不然,不如说是学来的更准确。或者会养成一种唯唯诺诺,见什么都会害怕的性格,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夫妻关系不融洽
父母关系不融洽,经常性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的,这对孩子的身心、饮食、睡眠、学习、游戏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会让孩子纯真活泼的天性受到伤害,这样的环境并不适合孩子成长。
4、 不良习惯
父母懒散、贪睡、不讲卫生,这些坏习惯也会对孩子造成深远的影响,孩子也会学父母变成这样的人,所以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父母。
5、不良嗜好
吸烟、喝酒、赌博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是具大,父母的这些行业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环境,同时这样的环境也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深远的影响。
爱吹牛、撒谎、自私、占小便宜的父母,在日常行为中,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若想孩子是一个品德端正,人中龙凤,那么做为父母就必须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能带给孩子更多好的影响,孩子的成长受家庭与父母的影响是相当大的,父母在育人前要自己学会做人才可以。
孩子为什么要说谎
1、有的孩子说谎并不是他喜欢说谎,而是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比如说爸爸要求孩子考多少分,考不到这个标准就要对孩子施以惩罚,这个时候孩子如果的分数真的没有达到爸爸的规定,而又害怕爸爸的惩罚,如果有可能孩子就不得不说谎了。
2、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的时候父母无意识的行为极有可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必然一位妈妈被孩子吵的不行了,随口对孩子说,你安静点,等下我给钱去买饮料。但是妈妈把这话说过去就忘记了,这就给孩子造成了妈妈说谎的印象,潜移默化的学妈妈的行为了,这样既降低了父母孩子心中的形象,又促使了孩子撒谎行为的产生。
3、有的孩子把自己的行为夸大或者幻想出一些事情来,叙述给父母听,这也容易被认为的撒谎,其实他们就是用夸大或者吹牛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因为成人的注意而已。
4、父母的引导性撒谎。有的孩子只要说不想去上学或者是不想去幼儿园,父母就会问是不是那儿疼了……,这些带有引导性的语言,往往会让孩子造成下意识的说谎,顺着父母的话就说我肚子疼了,我头疼了……,所以父母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大多数孩子说谎只是为了摆脱困境,而非影响他人。因此,对于这种行为不必严惩,否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父母犯三错 导致孩子变笨
1、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
如果我们让孩子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难度超出孩子现有的理解能力,但我们又不向他做任何讲解,结果孩子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玩,每次尝试都失败,那么孩子的感觉会越来越糟糕,不用别人说,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过早的知识传授
一些热衷于所谓“智力开发”的父母,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那些学业知识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自信。
3、大量的负面暗示
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当孩子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深信自己的脑子很笨、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结果就真的成了“学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
婴儿湿疹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引起宝宝湿疹病因是复杂的,其中过敏因素是最主要的,所以有过敏体质家族史(如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有过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等)的宝宝就容易发生湿疹。
2.食物因素,牛奶,牛奶(包括牛奶配方奶)中含有大量异体蛋白,极易引起过敏,是让宝宝得上湿疹的罪魁祸首。鸡蛋、鱼、虾、蟹、巧克力、糖果都可能会引起过敏,根除宝宝湿疹的关键在于明确引起过敏的物质。精神因素,情感因素也会让宝宝受到影响而患湿疹,精神紧张会使湿疹加重。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能造成湿疹,羊毛织品,人造纤维衣物,花粉,螨虫,汗液,尿液,空气干燥等,都可能引发湿疹。所以居室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经常要开窗通风,但要避免穿堂风,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儿童身上,要避免强烈光线刺激儿童的眼睛。避免霉菌、花粉、病毒的吸入。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注意儿童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 春天是比较容易过敏的季节,希望家长能够认真对待孩子湿疹,免除孩子所受的痛苦。
父母陪睡导致孩子性早熟
较真鉴定:
1.性早熟是因为人体的内分泌发生变化,即过早启动了性成熟的开关。
2.网上流传的“12大催熟食物”并不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3.父母陪睡也不会导致孩子性早熟。
4.避免接触外源性的雌激素和雄激素——例如避孕药和某些成人保健品,合理膳食、提倡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性早熟的风险。
最近,有朋友转给我了这样一个帖子:
点开一看,哟,里面不但列举了儿童性早熟的危害,还特别强调了12大“催熟”食物的黑名单,其中包括有自磨豆浆、鸭脖,榴莲、燕窝,蟹黄等等,理由千奇百怪,关键词是“激素”、“催熟剂”、“燕窝酸”、“动物性腺”等。还有一些文章说:“孩子性早熟,是父母陪睡导致的。”
这样的文章是典型的流言帖,从标题就很博人眼球,也常引起家长的重视,容易引发过恐慌。所以有必要深挖一下。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度过性蕾期
满足好奇心。4岁前,可以暂时不强调隐私概念,应该满足孩子对他人或自己身体的探索,有利于孩子了解两性身体特征的差异。孩子的性游戏不同于成年人的性行为,更多的是儿童成长中的正常需要。
不羞辱、不评判。当孩子有“不当”做法时,父母不要羞辱他,不要用成人社会的伦理标准去评判,或者告诉他这是不好、不文明的行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性罪恶”的观念,或者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建立隐私意识。4岁之后,要逐渐教育孩子认识隐私、保护隐私。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男人和女人,然后用彩笔标记出哪些身体部位不可以让他人看、摸,自己也不可以去看或摸他人的这些部位。
明确身体界限。不管是多熟悉的人,如果要看或摸自己的隐私部位,都要大声地对他说“不可以”,并立即告诉爸爸妈妈或幼儿园老师。
制止性游戏。孩子了解隐私和身体界限之后,应该制止他们之间的性游戏。父母的语气应坚决果断,不宜多做解释。
减少性伤害。夫妻生活要回避孩子,注意避免孩子通过电视、网络看到成人性爱镜头。若孩子无意中看到,不要躲闪,平静地告诉孩子,那是大人表达爱的方式,小朋友可以通过拉手、拥抱表达喜爱。
建构正确的性别认知。按照传统的性别观念养育孩子,不要把女孩当男孩养,男孩当女孩养。同时,强调两性的平等性,女孩也有“小鸡鸡”,只不过长得跟男孩子的不一样。
引导情感走向。孩子提出要跟某位小朋友谈恋爱或跟妈妈结婚时,首先要肯定孩子良好的情感愿望,同时可以引导他“可以跟小朋友做最好的朋友”,而“即使不结婚,妈妈也会陪伴你很久很久”。
孩子礼貌源自父母的教导
当时我们住在一个乡村小客栈里,那里有一个小型的电影院。每天开始放映之前,我和丈夫都要教导我们3岁的儿子看电影时要安静。除了偶然小声问个问题,他都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副全神贯注的表情。
然而,电影的声音却几乎听不见。因为有两个孩子不是在座位上蹦蹦跳跳,就是大声说话,要么就是在走廊上跑来跑去。却从来看不到他们的父母。几个这样的晚上过去后,一天我们跟着这两个孩子到了晚餐室,他们的父母正在享受晚餐。
我说:“您的孩子在影院里到处乱跑,使我们不能好好看电影,如果他们对电影不感兴趣的话,能否让他们在外面玩?” 那位父亲冷淡地回答我:“我们付了钱,就有权享受这里的一切设施,孩子们愿意到哪玩就可以到哪玩!”
我目瞪口呆,是什么使这对看似知书达礼的夫妇能够宽容如此明显的粗鲁行为?我们的社会已经到了只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冲动而全然不顾他人的权利的地步了吗?
不怪维蒙特大学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哈得斯说:“看一看今天的电视吧,夜郎自大、粗野无修养已是家常便饭。”
这些社会现象对孩子都有深刻的影响。哈得斯博士说:“通过对七十年代中期的青少年和八十年代后期的青少年做比较,仅仅15年,孩子变得更加冲动、不服从。”很多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原子家庭”、“电子家庭”产生了,父母会编计算机程序,却不会写一张感谢的便条。
尽管我们不能保护孩子免受家庭之外的一些影响,但专家们还认为通过耐心和坚持,你还是可以培养出懂礼貌、有修养的孩子。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度过性蕾期
性蕾期是指3~6岁孩子所经历的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了男女之别。性蕾期的到来,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那么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度过性蕾期?母婴专家指出,遇到问题时,父母不应指责、打骂,而是接纳包容孩子的发展行为,适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满足好奇心。4岁前,可以暂时不强调隐私概念,应该满足孩子对他人或自己身体的探索,有利于孩子了解两性身体特征的差异。孩子的性游戏不同于成年人的性行为,更多的是儿童成长中的正常需要。
不羞辱、不评判。当孩子有“不当”做法时,父母不要羞辱他,不要用成人社会的伦理标准去评判,或者告诉他这是不好、不文明的行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性罪恶”的观念,或者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建立隐私意识。4岁之后,要逐渐教育孩子认识隐私、保护隐私。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男人和女人,然后用彩笔标记出哪些身体部位不可以让他人看、摸,自己也不可以去看或摸他人的这些部位。
明确身体界限。不管是多熟悉的人,如果要看或摸自己的隐私部位,都要大声地对他说“不可以”,并立即告诉爸爸妈妈或幼儿园老师。
制止性游戏。孩子了解隐私和身体界限之后,应该制止他们之间的性游戏。父母的语气应坚决果断,不宜多做解释。
减少性伤害。夫妻生活要回避孩子,注意避免孩子通过电视、网络看到成人性爱镜头。若孩子无意中看到,不要躲闪,平静地告诉孩子,那是大人表达爱的方式,小朋友可以通过拉手、拥抱表达喜爱。
建构正确的性别认知。按照传统的性别观念养育孩子,不要把女孩当男孩养,男孩当女孩养。同时,强调两性的平等性,女孩也有“小鸡鸡”,只不过长得跟男孩子的不一样。
引导情感走向。孩子提出要跟某位小朋友谈恋爱或跟妈妈结婚时,首先要肯定孩子良好的情感愿望,同时可以引导他“可以跟小朋友做最好的朋友”,而“即使不结婚,妈妈也会陪伴你很久很久”。
知道了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度过性蕾期,这时候他们意识到自己性器官的独特之处,开始自发地了解性器官的奥秘,并对男女之情有了最初的认识。所以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度过性蕾期,我们要注意到这些事项。
为什么孩子喜欢吹牛
有的孩子爱吹牛,要知道这个吹牛可是大人非常不喜欢的一个坏毛病。有些孩子还把没影的事编得跟真的一样,就好像自己亲眼看见了一样。孩子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要去编这些没有的事情呢?为什么孩子喜欢“吹牛”?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改变孩子吹牛呢?
“上星期叔叔带我捉蚯蚓,在地上挖呀挖呀,挖出好多条,我还把它们放在脚上、手心儿里,可好玩了……”4岁的冬冬眉飞色舞地跟小伙伴讲他的“壮举”。站在一旁的妈妈禁不住皱了皱眉头,因为冬冬的讲述的确夸大其词了。
孩子为什么会有“吹牛”行为?
1、听话“断章取义”
三四岁孩子的专注时间有限,“听话”也有所侧重。其注意力全在自己关注的事情上面,忽略了妈妈提的条件。同时,要求孩子听一遍,就能把妈妈说过的话全 部、清楚地记下来,的确比较困难。由于这个记忆上的“失误”,孩子在回忆妈妈说过的话时,便会用自己希望的样子代替记忆中不确切的部分,说出来的话自然就 难免有“吹牛”的成分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听话”的丢三落四状况会有所改变,理解力也会提高。
2、谁都不如我
如果孩子听到的都是表扬和赞美的声音,久而久之他就确信自己是最优秀的。为了表示自己的“强大”,往往以炫耀和吹嘘使自己表面占上风,以获得心理平衡。 也有的幼儿,自尊心强,好胜心切,把话说得大大的,以压倒对方来维护自尊。另外,当三四岁的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让别人了解他的“壮举”时,也会夸大其 词。
3、想象惹的“祸”
孩子富于幻想,天马行空。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认知能力不强,经常将现实、想象和愿望混淆起来,说出一些“大话”,比如想象着自己在海洋馆里穿上潜水员的衣服,和大鲨鱼比赛游泳。这与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听到吹牛怎么办?
当说大话变成一种习惯,孩子的夸夸其谈、盲目自大就会成为不自觉的行为,而孩子的虚荣心也会越来越强。下面这些方法能帮助孩子少说大话。
1、还孩子一个真相
一旦孩子的话与妈妈的“原版”相比走了样儿,妈妈一定要还事情一个本来面目。否则,孩子很容易将自己曲解的内容和想当然的成分信以为真。
2、强化自己的说法
妈妈讲话时母子一定要对视,语速要慢,确认孩子听明白了。另外,不妨多说两遍,指望这么小的孩子听一遍就能记住是不可能的。
3、争强好胜与实事求是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夸奖要恰如其分,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父母不妨对孩子的争强好胜给予肯定,但也要策略地告诉他们:争强好胜不能夸大其词。使之明白:实事求是不丢面子,言过其实才是不受欢迎的。同时,恰当引导孩子的好胜心,多鼓励。
4、孩子也要换位思考
当听到孩子夸耀自己、贬低同伴时,父母应悄悄提醒他:“如果小朋友这么对待你,你心里怎么想,是不是很不舒服?”启发他将心比心、设想一下他人在遇到类 似情况时的感受。让他意识到,处处占上风的孩子,会受到同伴的嫌弃,最后就没有朋友了。然后,再给他们一些建议,比如,当他下一次想吹嘘自己有多棒时,就 先来告诉爸爸和妈妈吧,“我们愿意做你的听众。”这不但能抑制孩子吹牛,还能帮他学会尊重别人、为他人着想。
5、利用“大话”激励孩子
孩子的“大话”,有助于父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趁机引导他们分清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自己想象和期望的。告诉孩子,有愿望是好事,我们要从零开始,好好学本领,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比如,要想在海洋馆潜水,就得先学会游泳,且要坚持不懈。学潜水是第二步。
6、多带孩子去“开眼”
经常带孩子实地学习,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有了这个基础,即便孩子的思维信马由缰,其想象也能远离不切实际的“吹牛”。
了解了以上孩子吹牛的原因及纠正孩子吹牛的方法,就不难改正好吹牛孩子了。
父母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孩子
有些时候,父母可以尝试与孩子交换角色,让孩子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例如:平时都是自己叫孩子起床,现在可以让孩子叫自己起床啊,让孩子感受一下,赖床到底会有何影响。在对换角色的过程中,父母也要观察亲子互动中存在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要是有需要改正的地方要及时改正,这样能使亲子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哦。
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去隐藏自己的情感,快乐还是悲伤都可以尽情的表达出来,应该尝试彼此分享情绪,在对话的过程中,建立起信赖、尊重的关系。
要是可以的话,父母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采取平时地交流方法,这样孩子会更加愿意听你的话,也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你和他是平等的。
宝宝口腔清洁方法
非长牙期的口腔清洁
当孩子还没有长出牙齿时,孩子清洁口腔的方式较为简单,就是在孩子进食之后再给孩子喝几口水就能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了。也就是说,当孩子喝完奶之后,父母要再喂孩子喝几口水,把口腔内残留的奶水或是食物清洗干净,这样就不会积在舌头或是口腔,有助于减少口腔疾病的生成。因为口腔疾病大多是因为细菌感染所致,如果没有细菌生成的环境,那么细菌也就没办法滋生。
出牙期的口腔清洁
孩子在出牙期时,牙床会出现轻微的不适,牙床发痒的情况之下,孩子们就需要磨牙。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件合适的磨牙玩具,在磨牙的过程中可刺激孩子口腔唾液的分泌,口腔唾液可以清浩牙床表面,也可起到冲洗口腔的作用。此时,父母常见到孩子有口水流出,有些甚至是要在胸前围个口水围裙。此时,孩子在摄入了食物之后,父母也要用清水帮宝宝清洗口腔,口水可没能达到全面清洗的效果。
三岁前的口腔清洁
孩子长牙之后,摄入的食物品种也就多起来了,残留在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也就多起来了,光靠漱口已经不能很好地清洁孩子的口腔了。此时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把橡胶的牙刷,在父母的帮助之下帮宝宝刷牙。但父母一定要小心,要注意刷牙的节奏和办度,不可过快,力度不可过重,不然刷到宝宝太嫩的牙床和口腔组织可导致破损出血等情况,细菌们就有可能增虚而入,不利于孩子的口腔健康。
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孩子三岁以后父母们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学会刷牙了,也许第一次孩子们都会出现些小意外,但只要坚持学习,孩子们一周左右就能掌握好。父母在都会孩子刷牙时一定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方法,上下,左右,前后,舌头表面,这些地方都要刷到,而不是做做样子,吹吹泡泡玩一下。这一点很重要,父母要开始教时就要强调并且养成好习惯,不然刷牙也就起不到多大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偏食厌食怎么办呢
对策1:爸妈多多“照镜子”
在严格要求孩子“杂食”的同时,家长有必要经常自我检查。很多孩子偏食、挑食都与家庭饮食习惯有关。英国营养专家曾对1000位母亲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竟有80%的母亲存在偏食,她们对“该给孩子吃何种食物”同样存在错误的认识。如果家长自己偏食,必须克服自身的毛病,以身作则,带头品尝,还要连连称赞,以启发、诱导孩子。
相关研究还发现,孩子偏食与父母引导不当有关。有的孩子从不吃鱼!为什么呢?是因为妈妈怕鱼刺伤到孩子,不让孩子吃。有的妈妈爱把自己对食物的看法告诉孩子——“什么什么真好吃,什么什么不好吃”。甚至,妈妈们经常会问的一句看似“关切之至”的话——“今天你想吃什么?”也要注意“慎从口出”,因为它也会带来这样的暗示效果:“不好吃的食物是可以不吃的”、“自己吃的食物是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的”。
对策2:有奖,还要有罚
对于孩子表现出的任何一点进步,父母都应给予肯定与表扬;进步不大的孩子,要以引导为主,结合奖励措施来加速饮食好习惯的建立。六七岁的孩子,习惯养成时间较长,父母要耐心地向他讲道理,告诉他这种食物里含有什么营养,对人体健康有什么益处,不吃它会有什么害处……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或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当发现孩子开始厌恶某种食物时,家长绝不能承认其“合法”,不要随便给孩子偏食的权利。如果父母一见孩子不吃某些蔬菜,从此就不再给他吃了,久而久之,可能形成“协同效应”,不吃的食物越来越多。
宝宝被传染脚气怎么办呢
婴儿脚气也很容易被传染上,而且一旦染上非常难处理。
爱护孩子的小脚丫,首先父母要从自己做起。有些家庭的父亲脚上有脚气,母亲有阴道炎。这样的家庭孩子脚上真菌感染的几率特别大,真菌“长途跋涉”的能力非常强,这一点父母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医生强调,父母一方是脚气患者的,一定要注意将孩子的洗漱用品与大人严格分开。孩子洗澡、洗脚后,要用棉签把脚趾缝里的水擦干,尤其是较胖的孩子,其趾缝里面很容易残留水分。从而避免婴幼儿脚气感染。
因为,小脚丫缝的温度并不比腿窝和脖颈的温度低,再有一定的湿度、水分帮忙,就容易造成真菌滋生,更容易被父母的脚气感染。
防止大人的真菌传染给孩子,即使大人没有脚气,也不要把大人与小孩的衣物放在一起,小孩的衣物最好在开窗的阳光里晒一晒。
即使爸爸没有脚气,妈妈没有妇科炎症,也一定不要抱着小儿一起泡在澡盆里,给小儿洗澡之前,和做完家务抱小儿之前,最好先洗一下手。
孩子的鞋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穿之前最好能先放在室外晾一晾、吹一吹。有朋友和亲人来访,最好给客人穿鞋套,避免使用拖鞋,造成真菌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