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自私心理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自私心理

现在,孩子已经不自觉地成了家庭的“小皇帝”,时间久了,便形成了自私的性格。这就提醒家长们,在把希望和爱倾注于孩子身上的同时,要防止他们滋长自私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心理要健康发展,需要拥有一个和谐安定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需要有以身作则的父母。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这充分说明以身作则的重要性,父母的行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教育孩子诚实,家长应该首先做到诚实守信。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父母)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执行教育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宋庆龄女士也曾经说过:“成年人之间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大人骗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学会了欺骗……因此,父母要以自身的优秀品质来影响孩子、引导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诚实,正直,有高尚品质的人。强调“身教”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可以忽视言教,身教与言教密切结合,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正处于从本能走向自觉的阶段,是人的心理和性格开始萌芽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为幼儿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今后的心理和性格的造就,具有很大的决定作用。

多动症怎么进行家庭教育

由于如今患上多动症的儿童有很多,所以许多家长开始对多动症这种疾病关注起来了。孩子得了多动症后,除了要带去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外,在家里的时候家长要懂得教育孩子,这对孩子多动症的康复很重要。那么,多动症怎么进行家庭教育呢?

一、要求必须切合实际。

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之前,首先应该对疾病的特点进行了解,然后在根据患儿的病情,找出相对应的辅助治疗方式,然后耐心的进行纠正。对孩子的态度一定不要像对正常儿童那样,过于严苛会让患儿心理产生很多压力,不利于疾病的康复。适当的教育,合理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二、把过多精力引导起来。

日常生活中,多动症患儿都会伴随活动过多的症状,家长应该保持耐心对患儿进行正面的指导,让她们将过多的精力予以释放。比如说一些体育活动,都可以使过多的精力宣泄,不仅能够缓解多动行为,还能够让患儿舒缓内心的紧张情绪。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做一些非常危险的动作。

三、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着重培养患儿的注意力,可以从静坐开始锻炼。布置一项简单的任务,让患儿去完成,根据反应逐渐延长时间,像看书、讲故事等。当孩子的行为有所进步的时候,可以予以适当的奖励,并鼓励其继续坚持。

上文详细介绍了多动症怎么进行家庭教育,多动症的发生对孩子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了解多动症的人都知道该病会有多大的危害,因此,在发现孩子得了多动症,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积极应对。

父母的无私让孩子不懂付出

自私是孩子们常见的问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不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和零食,也不允许别人碰他的东西,到底孩子这是怎么了?

孩子产生自私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孩子天生的利己倾向。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他们往往单纯地确定“我即世界”,这种自我中心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推移,逐渐地转变为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行为的出现。

而有些孩子所出现的自私行为,则是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造成的,这也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私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家庭中,独生子女普遍享受着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他们在餐桌上可以随意“霸占”自己喜欢的食物,而不会顾及是否与别人分享;他们在超市里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可以对大人无休无止地哭闹;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可能会出手伤害同伴;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知如何解决时,只会一味地依赖大人……面对孩子们出现的这些状况,我们不能只看到孩子们表面所反映出来的自私、要强、依赖等一个方面的问题;而必须从另一个方面,看到问题的核心所在:家长过度溺爱,剥夺了孩子们锻炼的机会。对于孩子的情感教育,只是大人的一味付出,无私的父母反而养出了自私的孩子。

这种类型的孩子正面临着一种爱心缺失的危机。在家里,父母怎样辛苦与操劳,他们视而不见,从不主动为家长分担一些事;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极强,蛮横霸道,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就该被家人宠着惯着,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他们在外面不懂得关心别人,在家里也不知道心疼父母。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到位,孩子就不会懂得东西要和别人一起分享的道理,更不会有为别人着想、关心别人的观念。自私的孩子有着非常强烈的占有欲望,想要的东西必须想尽办法地据为己有。等他们长大之后,心中的自私欲会不断的膨胀,有可能会为了得到某些东西就不择手段,可怕的后果可想而知。

弱视家长配合防治是关键

弱视治疗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孩子治疗期间,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操之过急,要坚持对孩子进行引导、监督,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带孩子复诊。具体来说,家长应做到如下几点:

(1)眼镜配好后要督促孩子长期配戴,除洗澡、睡觉外一定要坚持戴镜,不能随意间断,3个月到半年重新散瞳验光,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2)戴镜、遮盖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精细作业的训练。对中、重度弱视的儿童,除了戴镜矫正外,还要坚持到医院进行弱视训练,以利于在单眼视力尽快恢复正常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完善双眼视功能的发育。这期间家长应督促并陪同孩子坚持训练。

(3)有的孩子戴眼罩后会引来其他同学的取笑,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背着家长偷偷摘下眼罩,家长应耐心教育孩子自觉坚持治疗,并积极与老师沟通,请老师配合,督促孩子坚持治疗。

(4)家长应按医嘱定期带孩子复诊,一般每月复诊1次,视力恢复正常后的半年仍要求每月复查,防止弱视复发,以后遵医嘱复查。

由于儿童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因此在儿童弱视治疗过程中,家长的积极配合、热情鼓励及耐心引导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早日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小儿多动症频发,家庭和社会该担多少责任?

(1)家庭因素:多动症儿童与家庭环境不佳或家长的不合理教养有一定关系:

①做父母的经验有限,对待孩子观点不一致或存在严重的分歧;

②家长工作忙,对子女关心不够,忽视儿童的物质和心理要求或只顾自己玩乐,无心多管子女;

③家长文化水平低,教育子女简单粗暴甚至对子女躯体虐待和心理虐待等;

④对孩子期望太高,严加看管,使孩子失去“自由”,产生极大心理压力或者对孩子过度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娇生惯养的自私心理;

⑤父母关系紧张或家庭不良事件,如父母关系不好、离异或亲人亡故等;

⑥其他:如家长的个性特点等。

(2)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如学校学习观点不明确、过分强调分数而忽视心理健康、学校气氛活泼不足,加上老师教育方法不当等会导致儿童丧失学习兴趣、学习压力过重。

另外,城市化和现代化步伐增快、电影电视内容的影响、电脑游戏的引诱、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变、社会道德规范的削弱等也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培养宝宝心理素质

1、培养宝宝自主性

中国现在的独生子女最缺乏的就是自主、自立的品质。因此,家长们首先要有意识的减少对宝宝的溺爱和迁就,给孩子更多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减轻对父母的依赖,让孩子适应社会生活。此外,还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儿童观,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民主态度,给孩子自主选择权,多倾听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引起孩子对自身行为和选择的责任心。

2、培养宝宝的竞争力

21世纪社会一项重要的要求是偶竞争能力和竞争意识,从娃娃抓起,从小教育孩子有平等竞争意识非常重要。孩子自强不息和赶超精神需要父母引导,并且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成败,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气量。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创造竞争的机会,让孩子争取自己表现的机会。

3、适当进行挫折教育

能承受多大的挫折就能承受多大的成功,挫折教育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为孩子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锻炼孩子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退缩的坚强意志和性格,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法,让孩子形成忍耐、和谐、宽容和客观的心态,只有如此孩子才能保持自信和乐观。

4、培养宝宝社交能力

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事情都必须通过沟通协作解决,而沟通就必须养成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家长平时应该多引导孩子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处理各种矛盾,让孩子从不断的协调、交流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5、培养宝宝自我价值

家长帮助孩子利用各种机会获得各种各样的能力时,也要对孩子有一定的期望值,即向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让孩子通过努力达到要求,认识自我价值。记住,家长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但也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问题,在孩子执行活动过程中不要干涉和代替包办,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才能体验到成功的感受。

此外,要适度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肯定孩子的长处、优点,让孩子有积极、正面的行为态度。鼓励性的语言千万不要吝啬,要知道大人的评价对孩子来讲有很大影响,关系到孩子怎么样自我评价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进方法。

6、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心理素质

家庭成员的心理受家庭和谐因素影响,尤其是对儿童心理素质发展影响深远。在民主和谐的家庭里,孩子勤奋好学、文明自尊,而在争吵的家庭中,孩子性情也跟着暴躁、行为自私、放纵,缺乏安全感。

所以,父母正确处理家庭成员关系才能为孩子营造温馨的港湾,才有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反之,若父母之间、家人之间处事自私、不断争吵,孩子的心理发展也跟着畸形。

家长应正确认识青春期孩子

理解孩子,教其正确对待

家长爱孩子的心都一样,为什么有的家长能跟孩子和谐相处,情同知己,有的却水火不容、形同陌路。面对孩子的青春期,父母要有心理准备,与其临风建屋,不如未雨绸缪。首先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特点,才能知道孩子叛逆的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会发生变化,家长对孩子的变化要理解,并指导正确对待。女生第一次来例假、男生第一次遗精,作为家长,应该对孩子说:“恭喜你!你长大了。”

“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身体发育特点,家长与其担心、制止男女生直接的交往,不如直接跟孩子谈“如何正确地和异性同学交往”。这样做是要孩子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抱着好奇心从一些不健康的渠道去了解。

学会与孩子沟通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喜欢被人命令。这个时期,家长要学会跟孩子沟通。

第一,尊重孩子,平等交流。家长要学会跟孩子聊天,不要认为孩子的世界很幼稚,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不论孩子说什么,最好表现出很感兴趣,这样孩子才有跟你交谈的欲望。

有些家长很忙,甚至没有时间跟孩子聊聊天。其实交流的方式很多,可以采取留言板、网络、电话等。但千万不能因为忙而不跟孩子交流。

第二,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3要向孩子“索爱”

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这时,家长们的爱就会贬值,孩子们会觉得父母的爱是应该的。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

过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俗话说“聪明妈妈会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也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重视孩子对家长的要求

总体来说,青春期孩子对家长有十大要求: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怎样对待孩子的小气行为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件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父母自身行为的影响。如:邻居来借物品,父母怕东西被弄坏而表现出的故意搪塞,无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的教材。

3、教育上的问题。同伴交往时,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却遭对方拒绝,因此当别的小伙伴向自己提出借玩具时也表现出小气行为,父母见后却不置可否,甚至给予一些口头上的鼓励,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便愈加严重。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借给小同伴,或将自己的食品分给同伴后,得到的是家长的训斥,这会造成有意识地培养了孩子的小气行为。家长的无谓牺牲。如:好吃的菜先让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让孩子挑……这种无谓的牺牲在很大程度上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而一旦孩子出现小气行为后,家长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个相当流行的说法:“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是有两三个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长大就好了”。以此作为掩盖自己教育的失误。

如何对待孩子的小气行为?必须探究原因,“对症下药”。

1、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小气行为,家长不必担心,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步改变的过程,等过了这一阶段,孩子的社会发展需求转强,他会要求同伴和团体接受他,自然开始有了借别人玩具玩或把玩具借给别人的欲念。家长应适时引导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

2、做孩子的楷模。邻里交往、同事往来时,家长应以自身无私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说服力。

3、树立正确的教子观。要教育孩子做到:

(1)学习分享。这首先要从家庭中做起: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子女,使其懂得好东西应该大家品尝,应具有尊敬长辈的美德。当家中来客人时,可有意识地让幼儿帮助“招待”客人,如拿糖果给大家吃或拿玩具请小客人玩等。其次,家长应多给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他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验。当孩子知道对方玩过以后会还给自己或是自己也有过玩他人玩具的体验时,自然会主动与他人分享并感到快乐的。

(2)学习赠与。可常常鼓励孩子把旧时的物品(玩具、衣物等)捐出来,因为他长大了,不再需要了。让他亲自把东西赠与邻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给孤儿院的孩子们,也可在节日里,让孩子向同伴赠送礼物,从中体会愉悦的感受。另外,家长应正确地给孩子以适当的鼓励。家长如能在孩子有好玩具、好东西而懂得分享时给予及时的肯定、赞许,则孩子将会努力使自己逐渐改掉小气的毛病。

家长应该怎么应对孩子偏食方法

有些家长总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改掉这种挑食毛病。但事实并非如此。专家提醒,孩子的过分挑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的摄入不足或过量,孩子容易生病或是过度肥胖,严重影响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避免孩子挑食行为的发生,家长应该从宝宝出生即开始引起重视。比如忌喝过浓、过咸、过甜的水或汤,特别是在宝宝还未添加辅食的前6个月内,婴儿多以奶类为主要摄取物,所以额外的果汁或者补剂等一定不能盲目添加,如给0-6个月婴儿添加果汁,应当在鲜榨原汁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白水,以此冲淡果汁的浓度,一方面保护宝宝的味蕾发育,另一方面不会因为过浓的酸性,刺激宝宝肠胃。

在宝宝的补钙阶段,有些补钙产品为了让婴幼儿喜欢服用,把口味变成酸酸甜甜的。很多妈妈以为自己宝宝很爱吃,殊不知,这样的刺激反而会影响宝宝的味蕾发育。过重的口味刺激让宝宝娇嫩的味蕾发育受到侵害,每当吃饭的时候,只要不是浓重口味或者酸甜口味的,宝宝就会非常回避。所以,妈妈在选用补钙产品时,应侧重选择无味或淡奶味的,其中和母乳接近的淡奶味的钙,是专家首先推荐的。

综上所述,藉由正面的鼓励方式让孩子去改变他的挑食坏习惯,待改正后再次予以奖励,使他们乐意继续维持新的行为模式。但鼓励要注意多表扬少贿赂的原则,当孩子试着改掉挑食习惯时,别忘了表扬一下,但是不要就此允诺给他玩具或看电视时间,因为这种奖励会进一步恶化孩子与食物的不正常关系,也不要利用餐后甜点作为哄骗孩子吃蔬菜、喝白水的手段,对待挑食宝宝,还需要妈妈们付出更多,从生活、饮食细节做起。

孩子2岁不会说话是怎么回事 宝宝2岁还不会说话的原因

宝宝2岁还不会说话,最常见的原因是,缺乏语言环境,宝宝的语言锻炼不够,如:

1、家长不爱说话,与孩子沟通缺乏,使得幼儿受到的语言刺激少,因而语言发展缓慢。

2、父母中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孩子有可能像家长。

3、宝宝生活单调,户外活动少,与人沟通少,缺乏新鲜内容,缺少谈资。

4、父母说话速度偏快、偏长、偏于复杂,以致宝宝模仿困难。

应对方法:

家长要积极与孩子对话,并进行语言训练,每天要固定一个时间,和宝宝一起看图画书,一边念给他听;用实物、图片、动作、表情、文字来引导孩子说话。多带孩子到户外学习,鼓励孩子与同龄人玩耍交流,有利于语言发育。

宝宝不愿意练习说话,也会造成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如:

1、宝宝体弱多病,情绪处于消极状态,不愿意练习说话。

2、养育者照顾得过于周到细致,宝宝缺少使用语言的机会。如对孩子过于溺爱和迁就,总是根据孩子的手势、眼神来满足其要求,忽视了对孩子语言的训练,致使孩子养成用手势来代替说话的习惯,从而延缓了孩子语言的发展。

3、自闭症儿童也会出现语言障碍。

应对方法:

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用手势代替说话的习惯。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愿时,不要过分勤快地满足孩子的需求,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需求。如孩子指着水杯时,父母应询问“你要什么?”而不是直接将水拿给孩子,引导继发孩子自己说话。

语言是学习模仿而来,若听力出现障碍,听不清大人的语言,自然无从模仿。先天性听力丧失的小儿,几乎无法学习语言,也就是“十聋九哑”。

应对方法:

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如听力迟缓或反应迟钝,应请专业医生对孩子做进一步检查。

宝宝说话早晚存在个体差异,与先天遗传、周围环境、父母语言行为等有关。若超过2岁仍不会说话,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做相关检查,找出原因。在排除疾病、听力、心理自闭、大脑发育等因素后,可通过语言训练,促进孩子语言发育。

不要溺爱孩子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但爱得过度就变成了溺爱,溺爱和放任一样,对孩子的健康都是有害的。那么,溺爱有哪些表现呢?

1、家长屈从于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没有原则,没有要求。

2、包办孩子的一切,过度照顾,本来孩子自己可以做的或应该做的也不让孩子做。

3、给孩子提供的物质生活过分优越,甚至超过了家庭正常的经济能力。

4、不给孩子接触困难和艰苦环境的机会,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5、常当众夸耀孩子的长处和优点,处处为孩子的缺点辩解。另外,家长还应该认识到,虽然,被溺爱的孩子可能身体健康、聪明伶俐。但这些孩子的非智力素质却存在缺陷,如任性、自私、依赖性强、不能与人平等相处、性格软弱等,这必然影响孩子智力的正常发展。这些孩子长大后,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竞争环境,还有可能产生行为问题。

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成器”深感烦恼和困惑。所谓“不成器”是家长认为孩子不具备成材条件或难以教育,其实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家长身上。家长应该进行反思:我们给予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和影响,孩子到底缺少什么?综合看来孩子不成器是缺少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缺少远大理想教育。有不少孩子只想长大“当老板”、“当大官”,其实这是家长们(还有社会上一些人)急功近利思想在孩子身上的反映。

2、缺少是非观念教育。从家长言行上反映出来的道德是非观念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

3、缺少良好习惯的培养。如家长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而对请客送礼、吃喝玩乐津津乐道,这是无法要求孩子刻苦学习的。

4、缺少挫折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生活得犹如“王子”或“公主”,且放纵多于管束,孩子不可能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也就很难克服成材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了。

家长应对孩子长高有正确的认识

家长应走出孩子生长发育误区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存在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孩子的身高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有些身高偏矮的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身高问题,就会买些补品或增高的药物给孩子吃。有些家长则认为,我们大人都很高的,小孩子一定不可能矮的,也有些家长也认为,我的孩子就是“长后期”,我当年就是这样。以上种种误区,不但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没有帮助,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长高有三个黄金期:

一是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该时间段是人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是出生后第一个生长高峰期。

二是儿童期,包括学龄前期(3-6或7岁)和学龄期(6或7岁-11或12岁)。

三是青春期,该时间段平均持续6-7年,是第二个生长高峰。男孩睾丸发育,女孩乳腺发育是青春期开始的标志。

生长和发育同孩子的其他能力一样,不是无止境,有时候真的就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

所以,对于家族遗传身高矮小的孩子,对于家族遗传身高很高、但孩子的身高却总达不到遗传预测靶身高曲线上的孩子,对于性发育提早的孩子,对于在班里总坐第一排的孩子,如果男孩小于9岁时出现睾丸发育,女孩小于8岁时出现乳房发育,家长一定要注意了,应该及早就诊,医生可以帮助你了解孩子的生长是否正常。

相关推荐

溺爱孩子的十种典型

1.允许孩子生活散漫 家长孩子的生活起居、学习玩耍等没有限制,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允许他晚上当个夜猫子玩到深夜、允许他白天自由睡觉,不吃饭也可以。这样的纵容会使孩子形成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的习惯,缺乏新事物的好奇心和上进心,做事有始无终。 2.孩子的待遇特殊 在家庭地位中,孩子高人一等,处处特殊对待,比如孩子过生日一定得有礼物蛋糕而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却不过生日;有好的食物孩子自己享用,其他人没份等。这样培养的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自利,不擅长关心别人,总习惯于自己的“与众不同”。 3.轻易满足孩

孩子有这五类表现说明需要心理辅导

1.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喜欢咬指甲 生活中不难发现,有部分孩子,甚至年龄已经不小了,还总是喜欢咬指甲,这种坏习惯不仅对身体有伤害,而且还是在反映着孩子心理问题。孩子喜欢咬指甲,甚至是撕烂自己的手皮,可能是因为家长孩子欠缺关心,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导致孩子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压力太大就会使得孩子喜欢咬指甲。 2.坏脾气容易爆发 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暴躁的,喜欢小题大做,一点小事情就喜欢暴跳如雷,这种性格不仅可能是因为先天神经系统反应过于冲动,还可能是因为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所致的。对待这种坏脾气容易

孩子自卑有哪些表现

1、做事没主见,不敢自己实践。 分析与对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可能跟家长包办一切事物,或者是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有关。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在家里时,家长要试着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自己的事情,为孩子制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当然,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孩子只是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也不要忘记鼓励,更不要常常批评孩子。 2、回避竞赛、竞争,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 分析与对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爱比较有关。家长最爱拿

孩子自卑有哪些表现

1.做事没主见,不敢自己实践 分析与对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可能跟家长包办一切事物,或者是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有关。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在家里时,家长要试着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自己的事情,为孩子制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当然,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孩子只是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也不要忘记鼓励,更不要常常批评孩子。 2.回避竞赛、竞争,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 分析与对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爱比较有关。家长最爱拿自己

怎样教育孩子

1、不要采用打骂的方式。 有的家长孩子的管教极严,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都不会心平气和地去了解讲道理,而是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总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上容易变得更偏激。 2、父母要作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都很深的。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如果家长品行本身存在问题,孩子只会有样学样,那怎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所以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的。 3、大人意见要统一。 家长在教育

孩子任性不是孩子的错

孩子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在3岁之前,一般都比较乖巧,很听大人的话。但接近3岁时,孩子的性情开始出现变化,不那么“听话”了,有的孩子甚至脾气怪,犟得很,不让他做的事情偏要做,要不就哭啊、闹啊…… 孩子为什么会在这个阶段开始任性了呢?这些问题是3岁前就产生的,还是到了这个年龄才出现的?专家说,孩子的任性很常见,但并非天生,这主要是教育不当引起的。 3岁的孩子任性很正常 孩子在3岁之前,一般都比较顺从,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父母说这些东西不准碰,他就不碰。这样的孩子常会得到父母、亲友的赞扬:“这孩子

孩子健康走入新学期的注意事项

1.书包重量要注意 现在小学课程动辄10多门,除了语文、数学、外语,还有思想品德、美术、音乐等,另外还有不少特色教材和辅导班教材。几乎每门课都要配备练习册、课外阅读等。所以,一个学生的书包里最多时装了20余本教学用书。时间一长,不少学生都没法昂首阔步了。对此,上海卫生保健所所长表示,小学生的骨骼和成年人不一样,由于抗压、抗弯能力差,一旦长期负重,骨骼就很容易弯曲变形。小学生长期负重,会给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多种危害,比如脊柱侧弯变形、腿变成O形或者X形、足弓可能被压成扁平足,还会引起肌肉拉伤、脊柱伤害等问题

专治儿童多动症的方法有哪些?

一、适当奖励 日常生活中,怎么治小儿多动症呢,家长应监督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活动中孩子的充沛的精力得到挥发,能够迅速回到学习状态。怎么治小儿多动症呢,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保持专注的态度,应该给予一定奖励,并鼓励他予以坚持。 二、调整孩子心理 因为过于的贪玩调皮的孩子会被其他的小朋友嘲笑,内心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这时家长应给予足够的安慰,怎么治小儿多动症呢,并且对一切歧视、嘲笑行为进行制止。家长孩子的教育摇头耐心,千万不要过于急躁,以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三、药物治疗

如何培养宝宝过硬的心理素质

1. 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和自制力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幼儿园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块糖,并告诉他们:“现在吃,就只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以后的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凡是那些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这在心理学叫延时效应,或延时满足。许多孩子办事虎头蛇尾,缺乏意志和耐性,长大以后事业上也少有成功。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忍耐力呢?比如,幼小的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培养孩子性格的误区

孩子想吃橘子,父母却认为苹果更有营养,强制让孩子吃苹果。父母喜欢钢琴,便为孩子去报钢琴班,却不问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很多父母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在这些父母的眼里,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是属于自己的,替孩子做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事实上,孩子并非是父母的附属品,他和父母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需要被尊重。 幼儿经常把“我”“我的”这两个字眼挂在嘴边。有时,孩子会突然从你手里抢走小勺子或某件玩具并大声宣布“这是我的”,会因为邻居家的孩子玩“我的”玩具就大哭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