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太溪穴怎么针刺

太溪穴怎么针刺

太溪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内踝最突起处与跟腱指尖的中点,胫后动脉后方。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内测刺向外,与小腿内侧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可透昆仑穴,深0.5寸,局部可有酸胀感;直刺,略偏向内踝,深0.3-0.5寸,可有麻电感向足底放射,留针3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针刺太溪的作用

太溪为足少阴神经腧穴,原穴,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有滋肾阴,退虚热,壮元阳,利三焦,补命火,理胞宫,补肝肾,强腰膝,安心神之效,以滋肾为要,现代常用于咽喉炎,齿痛龈肿,耳聋耳鸣,不寐,遗精,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腰背痛,足跟痛,腰肌劳损,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等症。

针刺太溪注意事项

1.忌针刺手法过强,进针后会有触电样针感窜行至足心,此时应稍提针,改变进针角度再刺入,如仍强行捻转或大幅度提插则可损伤神经,导致下肢麻木,行走困难,形成针感后遗。

2.深刺透昆仑穴,应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方向,以防刺伤胫后动,静脉。

3.本穴皮下肌肉浅薄,位于关节附近,一般不宜使用艾柱瘢痕灸,以防艾火灼伤皮肤,影响关节活动。

耳聋针灸扎什么穴位

1、体针法

主穴取听宫、听会、耳门、翳风、契脉;肝肾阴虚证配太冲、太溪、肾俞、曲泉、后溪;肾阳亏虚证配太溪、照海、肾俞、命门;脾胃虚弱证配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心脾两虚证配神门、内关、公孙;血瘀证配翳明、足三里、血海、腕骨。每次取主穴2穴(患侧),配穴2~3穴,补法,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2、耳针法

取外耳、内耳、肾、肝、神门、内分泌,埋针或用针刺,每次2穴,中强刺激,留针15~20min。10~15次为1疗程,疗程间歇3~5天。

阳溪穴针刺怎么操作

阳溪准确位置

拇指向上翘起,腕横纹前露出两条筋,即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两筋与腕骨,桡骨茎突所形成的凹陷处取穴。

针刺阳溪的方法

操作方法:仰掌取穴。

进针方法:直刺0.-0.5寸。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注意:穴位忌直刺过深,本穴位于桡骨茎突与掌骨之间,直刺过深会损伤骨膜,造成手腕部刺痛;忌用粗针强刺,本穴位于骨缝之间,粗针强刺会伤及骨膜,造成手腕刺痛无力,甚则损伤神经,造成腕部活动障碍;忌瘢痕灸,本穴位于腕关节部,肌腱附近,故不宜用直接灸或化脓灸,以免影响活动和美观。

针刺阳溪的作用

类属:属手阳明大肠经,为该经经穴。

穴性:散风清热,舒筋利节。

主治病症 :

1.风热上扰之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

2.局部经络主治之腕臂痛,活动不利诸症。

针灸隐白留针多久 隐白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健脾益气摄血,为治疗出血证要穴。配中脘,脾俞,足三里,针刺补法,治疗脾胃虚弱之吐血;配血海,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针刺补法,治疗气不摄血之月经先期量多;配气海,三阴交,关元,脾俞,足三里,针刺补法,治疗气虚崩漏;配关元,足三里,脾俞,太白,回阳,针刺补法,治疗脾气虚弱之便血。

2.本穴清热凉血止血。配上星,委中,大杼,尺泽,隐白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肺热鼻衄不止,量多色红;配二间,中脘,厉兑,内庭,隐白,厉兑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胃热吐血。

3.配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枢,针刺补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治疗脾胃虚弱之腹胀,泄泻,呕吐等。

4.配大敦,水沟,隐白,大敦三棱针点刺出血,水沟针刺泻法,醒脑开窍,治疗中风昏迷。

5.配劳宫,水沟,上脘,大钟,隐白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心化痰,开窍醒神,治疗痰火扰心之惊风,癫狂。

6.配中脘,丰隆,厉兑,隐白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清心化痰,开窍醒神,治疗痰火扰心之惊风,癫狂。

7.配太白,阴陵泉,太溪,针刺泻法,或用艾灸,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之股膝内,足跗疼痛,足大趾不用。

周围神经损伤针灸改善

周围神经损伤以桡神经损伤和腓总神经损伤最常见。针灸治疗一般以循经取穴和按神经干取穴相结合。[1]

参见桡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的针灸治疗:选穴分肩贞、曲池与手三里、合谷两组,每次取一组,使用电针机,肩贞及手三里接负极、曲池和合谷接正极,频率为20~30次/分,逐渐加大电量,以患者出现抬腕动作或能耐受为度,每次通电20~30分钟,隔日1次。另外,可配合梅花针,穴位注射等法治疗。[2]

参见腓总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的针灸治疗,取用患肢委中、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太冲、太溪、商丘等穴。刺委中要求有触电样感觉向足底或足背外侧放散,足三里、阳陵泉、太溪行提插捻转补法,解溪、太冲、商丘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另外,可配合梅花针、电针、穴位注射等法[3]。

尺泽的针刺方法 尺泽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大椎,肺俞,合谷,曲池,针刺泻法,疏散风热,宣肺化痰,治疗风热外袭,肺卫失宣之感冒,发热,身痛,气喘,咳嗽痰黄等。

2.配大椎,合谷,少商,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治疗风热咽喉肿痛。

3.配合谷,尺泽,内庭,关冲,针刺泻法,清热利咽,治疗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

4.配合谷,大椎,丰隆,膻中,中府,孔最,针刺泻法,清肺蠲痰,治疗痰热壅肺之咳吐浊痰,脓血,哮喘,口气腥臭等。

5.配膏肓,肺俞,孔最,曲池,复溜,太溪,足三里,丰隆,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清热,理肺祛痨,治疗肺肾阴虚之潮热盗汗,咳嗽,反复咯血,胸痛,肺痨等。

6.配中脘,章门,气海,大杼,命门,上星,大陵,复溜,曲泉,针刺泻法,清暑泄热,治疗邪热闭郁之中暑。

7.配中脘,天枢,天百,足三里,内庭,针刺泻法,泄热和中,理肠止泻,治疗暑湿秽浊之邪直中肠胃之急性吐泻,胃痛。

8.配大椎,合谷,曲池,井穴,井穴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热熄风,治疗小儿热盛惊风。

中医针刺治疗遗精有效果

1.心肾不交

主证:梦中遗精,头晕心悸,心烦,腰酸耳鸣,小便黄,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取手少阴经穴,针用泻法;足少阴经穴,针用补法。以交通心肾,固精止遗。

处方:神门、心俞、太溪、志室。

2.肾虚失藏

主证:遗精频作,不拘昼夜,动念,见色则常有精液滑出,神疲体瘦,面色苍白,舌质淡,脉沉细弱。

治法:取足太阳、足太阴及任脉经穴为主。针刺用补法,并用灸法,以补肾固精。

处方:肾俞、志室、命门、关元、三阴交。

3.湿热下注

主证:遗精频作,尿时有精液,心烦少寐,口苦而干,小便热赤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清热利湿,宁静精宫。

处方:中极、阴陵泉、三阴交。

针刺委中注意事项 委中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清热,凉血,解毒。配气海,曲泉,行间,迎香,涌泉,譩譆,针刺泻法,治疗血热鼻衄,齿衄;配曲池,解溪,风门,阿是穴,针刺泻法,治疗血热丹毒,疔疮;配长强,次髎,上巨虚,承山,针刺泻法,治疗热壅大肠之便血;配曲池,血海,针刺泻法,活血散风,治疗风热荨麻疹。

2.本穴舒筋强腰,活络止痛,为治疗腰痛要穴。配肾俞,腰阳关,大肠俞,阿是穴,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治疗寒湿腰痛;配命门,肾俞,腰阳关,志室,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法,治疗肾虚腰痛;配水沟,环跳,龈交,针刺泻法,龈交点刺出血,治疗气滞血瘀之跌仆闪挫腰痛,疼痛不能俯仰;配肾俞,腰阳关,环跳,风市,昆仑,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经脉痹阻之腰腿疼(坐骨神经痛)。

3.配环跳,风市,阳陵泉,太冲,足三里,丘墟,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通络,治疗中风下肢不遂。

4.配阳陵泉,悬钟,承筋,承山,昆仑,针刺补法,舒筋活络,补髓强筋,治疗下肢痿痹拘急,足踝酸软等。

5.配膝眼,鹤顶,阳陵泉,秩边,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经活络,治疗经络痹阻之关节痛。

太溪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内踝最突起处与跟腱指尖的中点,胫后动脉后方。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内测刺向外,与小腿内侧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可透昆仑穴,深0.5寸,局部可有酸胀感;直刺,略偏向内踝,深0.3-0.5寸,可有麻电感向足底放射,留针3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5-15分钟。

大椎针刺注意事项 大椎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门,列缺,支正,合谷,外关,风池,针刺泻法,散寒解表,治疗风寒外袭之感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哮喘等。

2.配尺泽,鱼际,曲池,内庭,合谷,针刺泻法,解表清热,治疗风热外袭之感冒,头痛,咽喉肿痛,咳嗽,肺炎喘嗽等。

3.配合谷,肺俞,针刺补法,益气姑表,治疗表卫不固之感冒,自汗。

4.本穴清热泻火,解毒祛暑。配曲池,商阳,内庭,关冲,商阳,关冲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热病邪入气分;配曲池,曲泽,井穴,井穴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热邪蒙蔽心包之神昏谵语;配水沟,百会,十宣,曲池,委中,委中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中暑;配至阳,腕骨,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治疗湿热蕴结肝胆之阳黄;配外关,合谷,内庭,三阴交,针刺泻法,治疗湿热呕吐;配合谷,太冲,阳陵泉,井穴,井穴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小儿高热惊风。

5.配劳宫,水沟,大钟,本神,太冲,鸠尾,丰隆,筋缩,针刺泻法,熄风化痰,定惊宁神,治疗风痰阻窍,痰热扰心之癫狂,痫证,项强肢搐等。

6.配后溪或间使,针刺泻法,宣阳解表,祛邪止疟,治疗正疟;配内庭或合谷,针刺泻法,疏表清热,祛邪止疟,治疗热疟;配太溪或复溜,针刺补法,扶阳祛邪止疟,治疗寒疟;配合谷,足三里,针刺补法,益气健中,扶正止疟,治疗劳疟;配曲泽,委中放血,针刺泻法,清心解热,镇痉止疟,治疗脑型疟疾。

7.本穴振奋一身之阳气,鼓动,调动全身之气血,具有强壮补虚培元穴性。配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肾俞,针刺补法,治疗五劳七伤;配肾俞,太溪,涌泉,肺俞,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骨蒸潮热;配合谷,足三里,脾俞,针刺补法,治疗放疗或化疗引起的虚损。

8.配风池,天柱,大杼,肩髃,肩外俞,列缺,后溪,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湿,通经络,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筋脉拘急之痉病,颈项痛,肩背痛等。

后溪穴怎么针刺

后溪针刺技巧

简易取穴:前臂旋前姿势,肘关节半屈。第5掌骨小头后方,掌第1横纹内侧端,手掌内侧缘厚度1/2处(黑白肉交界)。

进针方向:从桡侧面向桡侧直刺。

进针深度:半握拳,于第5掌骨小头内上方,掌横纹内侧,沿掌骨前缘向外直刺0.5-1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3-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觉向小指,并可至整个手部。

作用主治

后溪穴在小指外侧,本节后骨缝陷中,紧握拳尖取之。手太阳小肠经所主为腧木。该穴有通络解郁,清热截疟,宣通阳气,宁心安神,清利湿热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头项强痛,落枕,颈部扭伤,目赤肿痛,面肌瞤动,耳鸣耳聋,热性病证,疟疾,癫痫,小便赤涩,时疫病证,黄疸,肘臂手指挛急,麦粒肿,荨麻疹,肩臂腿疼痛,胁肋痛,小儿惊厥等的治疗。

注意事项

1.后溪穴位处肌肉浅薄,分布有肌腱,故不宜直刺过深和重刺激,以免损伤血管,肌腱。

2.透刺时手法宜轻柔,不宜大幅度捻转提插。

3.本穴皮薄肉少,位于掌指关节部,指掌经常活动支出,故不宜用直接灸或化脓灸。

化脓性扁桃体炎怎么治疗 针灸疗法

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经络传感主要是肺经和肾经,所以中医中可以采用针刺泄肾经和肺经的穴位取得较快的治疗效果,常刺穴位包括:筑宾穴、太溪穴、少商穴、商阳穴,一般来说针刺后可以立刻止痛,数小时后可以退热。

筑宾穴: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穴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此穴可以散热降温。

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此穴可以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少商穴: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常用于治疗肺炎、扁桃体炎、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等。

商阳穴:该穴位于人体的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主要治疗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等疾病。

相关推荐

耳聋针灸扎什么穴位

1、体针法 主穴取听宫、听会、耳门、翳风、契脉;肝肾阴虚证配太冲、太溪、肾俞、曲泉、后溪;肾阳亏虚证配太溪、照海、肾俞、命门;脾胃虚弱证配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心脾两虚证配神门、内关、公孙;血瘀证配翳明、足三里、血海、腕骨。每次取主穴2穴(患侧),配穴2~3穴,补法,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2、耳针法 取外耳、内耳、肾、肝、神门、内分泌,埋针或用针刺,每次2穴,中强刺激,留针15~20min。10~15次为1疗程,疗程间歇3~5天。 3、头皮针法 取晕听区,每日1次,10次1疗程,疗程间歇3~5天。

中医治疗落枕的方法

1、刺灸法 治则:调气活血,舒筋通络 处方:落枕穴 压痛点 后溪 悬钟 方义:后溪,悬钟为循经取穴,可疏调太阳,少阳经气,解痉止痛;落枕穴为经验穴。 随证配穴:恶寒头痛—风池、合谷,肩痛—曲垣、肩髃,背痛—肩外俞、天宗。 操作:毫针刺,泻法。先刺落枕穴或悬钟,轻轻捻转,嘱患者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当即缓解,再针近部诸穴,并可配合温针或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 2、耳针法 选穴:颈、颈椎、肝、脾、神门 方法:毫针刺,中强度刺激,捻针时嘱患者徐徐转动颈项,每次留针30~60min,每日1次。

落枕如何进行针灸治疗

基本治疗:治法:调气止痛,舒筋通络。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落枕穴、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配穴: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点刺出血;肩痛者,加肩髁、外关;背痛者,加天宗。操作:毫针泻法。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局部的腧穴,可加艾灸。方义:落枕穴是治疗本病的经验穴。手太阳、足少阳循行于颈项侧部,后溪、悬钟分属两经腧穴,与局部阿是穴合用,远近相配,可疏调颈项部经络气血,舒筋通络止痛。

甲亢中医疗法怎么样

(1)取毫针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中度刺激。取穴及配穴:①臑会、气舍、间使、太冲、太溪,可滋阴降火,平肝潜阳,适用于阳亢火旺者。若突眼者,可加取天柱、风池;失眠者、加胆俞、心俞;潮热者,加大椎、劳宫;盗汗者,加阴郄、后溪;易饥、消瘦者,加三阴交、足三里。每次留针20分钟。②合谷、天鼎、水突、关元、照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者,若心悸怔忡者,加取内关、神门;便溏、呕吐者,加取内关、公孙、脾俞、天枢。每次留针15分钟。 (2)处方:肝俞、气瘿、合谷、内关、足三里。瘿肿

中医怎么针灸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发作期的针灸治疗以近部与远部取穴来宣通清窍、祛邪止痛,近部取百会、风池、太阳、头维、角孙、率谷等穴以疏通患部经气,远部取外关、太冲、行间、足临泣等穴以通调本经经气。以上腧穴为治疗偏头痛的基本处方,临床还要结合中医辨证与辨经的方法治疗。辨证治疗:如属肝阳上亢者,加用中封、行间、涌泉以平肝潜阳;属痰浊上扰者,加中脘、丰隆、足三里、内庭、厉兑、太白以运中祛痰;属气滞血淤者,加膈俞、血海、少冲、三阴交以活血化淤。辨经治疗:疼痛以前额为主者,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选用头临泣、头维、印堂、阳白、合谷、阳溪、曲池

穴位怎么补肾

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神经上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涌泉穴在我们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也就是当脚趾屈趾的时候脚底前面的凹陷处。 肾经之气似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说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太溪穴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太溪穴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补肾佳穴。 经常刺激太溪穴有明显的提高肾功能的作用,所以经常按揉太溪穴是可以很有效的补肾的,但是按揉的力度不要太大,有酸胀感即可。

承山针刺方法和注意事项?承山针刺图解 承山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清热凉血止血,为治疗便血要穴。配长强,三阴交,上巨虚,内庭,针刺泻法,治疗大肠热盛,热伤血络之便血。 2.配风门,少商,迎香,合谷,针刺泻法,清热凉血止血,治疗肺热鼻衄。 3.配次髎,长强,二白,太白,会阳,大肠俞,针刺泻法,清热除湿散瘀,治疗湿热下注大肠之痔疮及肛门裂、 4.配上巨虚,合谷,天枢,腹结,大肠俞,秩边,针刺泻法,清热理气,通调肠腑,治疗热结肠腑之腹痛拒按,便秘。 5.配百会,二白,长强,针刺泻法,百会加灸,补气举陷,治疗中气下陷之脱肛。 6.配委中,昆仑,腰阳关,肾俞,腰部夹脊穴,

针灸竟然也可以帮男性壮阳

肾俞、命门、太溪、会阴 针灸方法:肾俞、命门、太溪三穴,各以30号1。5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肾俞、命门并温针灸3壮。 太溪在行针得气感应上守气,同时指针会阴,拇指扪法,中、重度,约3~5分钟。若不用刺法,可予肾俞、命门隔姜片灸,半枣核大艾柱5~7壮。太溪指针,捏法,有酸胀感为宜,男左女右,约3~5分钟,并同时指针会阴,或扪法,指力中、重度。 功效:四穴共为一方,益肾气,壮督阳,强腰除酸。指针会阴,配行太溪,长于调冲任,通督脉,壮阳起萎。常用于阳萎不育,不孕,精神疲软,腰脊虚坠,不耐劳累,早衰等。2润宗筋、

肝肾亏虚艾灸什么穴位

1、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 “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 功效:艾灸太溪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2、关元穴 中医认为元气禀于先天,藏在肾中,又依赖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脚后跟骨刺的针灸治疗法

1.毫针刺法 取穴:阿是穴、太溪、昆仑、承山。具体方法: (1)以阿是穴为主穴,快速刺入,强刺激。 (2)然后再分别将太溪、昆仑、承山刺入,中度刺激。 (3)每10分钟捻针1次,30分钟起针,每日1次,6次为1疗程。 以上各种症型儿童、青年、老年足跟痛患者都可施用此法。 2.电针疗法 在跖筋膜或滑囊周围刺入4针,成四方形,然后通以感应刺激电流,每次20分钟,每日1次,8次为1疗程。 3.艾条灸法 将一端燃着的艾条,对准足部疼痛明显处,至局部皮肤发红,然后距皮肤半寸处固定,熏灸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