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月经迟迟不来中医治

月经迟迟不来中医治

中医治疗闭经有一套

发生闭经的原因整体归纳起来有两种状况:一是血滞,二是血虚。如说因为思虑过度、忧郁会导致月经不来,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严重感冒也会引起闭经,譬如感冒较严重,损伤心肺的津液,造成津气不能下达,也会导致闭经,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

除此之外,自己不注重调养,譬如曾经大失血,或纵慾过度,耗竭肝肾之阴也会闭经,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女性气虚血少、寒冷久积或是气机郁结都会导致月经不来,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

血滞怎么办:重点在通

血滞就是经血的道路被阻塞了,这类型的女性大多容易有胸闷、乳房胀、胀气、经痛(按了更痛)等症状,背后可能是风冷、气郁、血瘀或痰阻等原因,而造成血液凝滞。治疗重点在通,针对背后原因治疗。打通之后,月经自然就下得来了。如是风冷导致寒凝经闭,就要用热药温通;如果是气郁,就要疏肝理气;如果是血瘀,就要活血化瘀;如果是痰阻经闭,就要祛痰通经。

血虚怎么办:重点在补血养血

血虚就是血不够(不等于贫血),这类型的女性大多容易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稍微动一下就喘吁吁、容易疲劳、皮肤没有光泽、腰酸背痛等。

治疗方针是补血养血,活血调经,经过治疗後上面的血虚症状也会同时改善。例如七成血滞加三成血虚,药物就应该以通为主(治疗背后原因),补血为辅,如此治疗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月经不来中医调理有什么方法

一: 成药自疗法

1: (1)乌鸡白凤丸,每次1粒,每日2次,温水送吞。(2)复方胎盘片,每次4片,每日3次,温水送吞。(3)调经活血片,每次5片,每日3次,温水送吞。用于血瘀气滞者。

二: 验方自疗法

1: (1)月季花15克、生姜3片,煎汤,每日1剂,分2次服。(2)益母草30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黄芪12克、仙灵脾12克、仙茅10克、丹参24克、阿胶10克(另烊)、当归12克、桂枝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剂。用于肾虚血亏者。

三: 饮食自疗法

1: (1)鸽子1只、鳖甲、龟板各30克、川牛膝12克,红枣15克,先将药另包,加佐料烹调食用。(2)黑大豆、山楂各30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3)乌骨鸡1只、全当归30克、丹参15克,加去南白药3克、葱、姜、黄酒(50克)烹制食用。

四: 外治自疗法

1: (1)代灸膏贴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穴,隔天调换。关元穴:肚脐下三寸处。三阴交穴:脚内踝骨向上四横指(本人)胫骨后缘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本人)距胫骨一横指处。

2: (2)养血调经膏贴于小腹部,2天调换,加热敷效果更好。

3: (3)当归10克、吴茱萸5克、肉桂5克、莪术10克、小茴香5克、川芎10克,共研成粉,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孔,包扎固定。晚上用热水袋加温20分钟。每日换1次。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服用加味逍遥丸或者是补中益气丸等药物来治疗月经不调,其具有一定的效果,我们不否定中医在治疗某些疾病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我认为中医治疗月经不调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为此总结专家对这种疾病治疗方式的阐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现代人缺乏运动,多为不通之症:

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血热型:症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

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症。

因为中医会有辨证论治,为此我们看到以上专家从几个方面为您阐述了月经不调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此外您还可以在相关营养师的建议下进行饮食的治疗,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有一些注意事项我们需要注意,只有这样才能远离月经不调。

​中医看月经不调好不好呢

月经不调看中医有用吗?当然有用,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往往先采用周期疗法,减少出血量,再调节卵巢的功能,根据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气血阴阳情况来调节,如果能够坚持,用中医治疗效果更好。以下为大家介绍了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1、宫寒型

这种体质常发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剧烈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冷,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轻。诊察时,常可发现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

治宜温经散寒,并应忌吃生冷的食品。用生姜15克,艾叶10克。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鸡蛋1个去壳搅拌,放入汤内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叶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2、血瘀型

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稍微减轻,严重者甚至不孕,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治疗时宜活血化瘀,取益母草15克,鸡蛋1个。加水同煮。熟鸡蛋去壳,吃蛋饮汤。治月经延后或痛经。

3、气血虚弱型

月经后错,量少、色淡、质稀,头晕心慌,倦怠乏力,纳呆,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应该益气养血调经。方药有党参、炙黄芪、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各15克,川芎10克,陈皮6克。

女性垂体催乳素偏高怎么治疗

女性垂体催乳素偏高怎么治疗?

治疗方法上面,中医治疗效果比较好。由郁由虚造成气血运行不畅,久而成瘀。瘀为本病发展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后果。西医治疗本病,苦无良法。中医治疗只需遵循解郁、补益和散瘀之宗旨,多可收到满意疗效。

闭经者,服至月经来潮,可暂停。月经干净后继续服用。月经不调者,在两次月经之间服用,可连续服用2-3个月经周期,直至症状基本好转。

当不孕者受孕、闭经者月经复至、月经不调者恢复正常月经后,血液中高出正常标准数倍之泌乳素浓度可以自然回归正常。即使在核磁共振下查出已有垂体肥大或肿块形成的患者,在多种临床症状消失之后,原先出现之肥大或肿块,也会消于无形。

上文就是关于女性垂体催乳素偏高怎么治疗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其实对于女性垂体催乳素偏高来说,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因此治疗起来也是有区别的,不过想要治疗的效果好,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这才能保障效果。

​来月经之前长痘痘中医治疗方法

经期前长痘患者中医辨证多属肝经郁火亢旺、湿、癖、热并重,故予以清肝凉血,化癖利湿为治法。实热证以清热利湿为原则,肝旺脾弱虚中夹实之证。以养血柔肝,健脾和胃为原则。另外,调整性腺和内分泌的功能,受制于雄激素分泌量,是治疗经前期长痘的关键。

分证论治经期前长痘:

1、湿热蕴阻证

主症:症见面部痤疮,口苦咽燥,腑行艰结,带下色黄。苔黄白腻或厚黄糙腻,质偏红,脉弦细。

治法:治以清热利湿。

方药:方用三妙丸合连朴饮加减。常用药物:如苍术9克,川黄柏9克,怀牛膝12克,生薏苡仁12克,川连3克,川厚朴9克,山栀子9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大黄12克(后下)。

2、肝郁化火证

主症:症见面部痤疮,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经前乳胀,经行量少不畅,腑行艰结,苔薄腻,舌质偏红,脉弦细数。

治法:治以疏肝清热。

方药:方用丹桅逍遥散加减。常用药物:如丹皮9克,栀子9克,生地12克,赤芍9克,柴胡9克,郁金9克,生大黄12克(后下),钩藤12克(后下),生甘草9克。

3、肝旺脾弱证

主症:症见面部痤疮,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纳谷欠香,大便溏薄,苔薄腻,舌质淡红,脉弦细。

治法:治以养血柔肝,健脾和胃。

方药:方用归芍地黄丸合参等白术散加减。常用药物:如生熟地各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丹皮9克,茯苓9克,怀山药12克,山萸肉9克,泽泻12克,扁豆衣12克,白术9克,莲子肉12克,生熟薏苡仁各12克,桔梗9克,大枣10克,生甘草6克。

月经不调看中医有用吗

月经不调是常见的月经问题,月经推迟或是月经提前都是月经不调的症状,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很多人说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效果不错,但是也有不少人对此存在疑问,因此常有人问月经不调看中医有用吗?月经不调闭经怎么办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月经不调看中医有用吗?

月经不调看中医有用吗?当然有用,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往往先采用周期疗法,减少出血量,再调节卵巢的功能,根据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气血阴阳情况来调节,如果能够坚持,用中医治疗效果更好。以下为大家介绍了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

1、宫寒型

这种体质常发生于爱吃冰冷食物的女性。经量较少或颜色较暗,有些在月经来前或来潮时小腹冷痛,剧烈时甚至脸色发青,四肢冰冷,热敷则疼痛可稍微减轻。诊察时,常可发现舌质颜色较淡,舌苔白,脉沈紧。

治宜温经散寒,并应忌吃生冷的食品。用生姜15克,艾叶10克。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鸡蛋1个去壳搅拌,放入汤内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叶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

2、血瘀型

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月经来潮时小腹疼痛,血块排出后疼痛稍微减轻,严重者甚至不孕,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

很多的人对于月经不调这个疾病不清楚,我们在做治疗的时候也是需要针对性的做治疗,针对性不同的类型,做不同的治疗,这样可以取得最好的成绩。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

1脾肾气虚型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量多,经色淡,质稀薄,面色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耳鸣,小腹冷坠,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质淡胖有齿印,脉细无力,尺脉弱。治法:健脾补肾,益气调经。

2肝肾阴虚型。主证:月经周期多提前,或先后无定,经期延长,经色鲜红,量或多或少,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于口燥,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于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养肝肾,清热调经。

3气血虚弱型。主证:月经周期多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4肝郁气滞型。主证:月经周期紊乱,或先期而至,或后期未来,或先后无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经色紫红,夹血块,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暖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调经。

5血寒型。主证: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夹血块,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淡黯,苔白,脉沉迟。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来月经肚子疼中医疗法

1、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尾10g,川芎10g,桃仁15g,红花15g,牛膝10g,元胡15g,香附10g,乌药15g。若兼口苦,苔黄,经期延长,经血色暗质稠者,为肝郁化热之象,加栀子10g,夏枯草10g;若见胸闷纳呆者,为肝部犯脾所致,宜加焦术15g,茯苓15g,陈皮15g。

2、寒凝胞中

(1)阳虚内寒

治法:温经散寒,暖宫止痛。

方药:温经汤加减。吴茱萸10g,小茴香10g,桂枝15g,当归15g,白芍20g,阿胶10g(另包),甘草10g,大枣10g,细辛3g,杜仲10g,附子5g。腰腿酸软者加杜仲15g,续断25g;经量少者加红花15g。

(2)寒湿凝滞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活血理气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0g,肉挂10g,炮姜15g,小茴香10g,元胡15g,五灵脂15g,蒲黄15g(另包),川楝子10g,茯苓15g,半夏10g,苍术15g。兼腰痛者加川断15g,杜仲15g。

女性的这4种妇科病最好看中医

一、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血量、血色、经质等某一方面超过正常范围所出现的症候,表现为月经提前、月经延迟、月经不准、月经过多或过少等。西医治疗月经不调。如果症状严重,单纯止血效果不佳时,一般选择激素疗法,做人工周期或激素替代来缓解或改善症状。目前来说,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相关妇科疾病,有些女性不能接受,因为惧怕性激素用多了,人会发胖,另外还有长斑的可能等等。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往往先采用周期疗法,减少出血量,再调节卵巢的功能,根据女性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的气血阴阳情况来调节,如果能够坚持,用中医治疗效果更好。

二、慢性盆腔炎(西医称谓)

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下腹隐隐作痛,并有坠胀感,腰酸痛,月经期加剧,经量多,经期延长等。一般的消炎镇痛药难以奏效,而用中医治疗,能收到较好效果。

三、乳腺增生(西医称谓)

乳腺增生、乳腺囊肿等疾病跟卵巢功能好坏有一些关系,但总体来说,这个病是个外科玻如果是比较平和的增生,外科医生不建议手术的情况下,可以用中医调理。增生的患者一般还伴有月经不调,中医可以通过改善月经来改善增生的情况,至少可以做到不疼痛,抑制肿块生长。

四、更年期综合征(西医称谓)

妇女在45~55岁这段时间,有些人会出现经期不准、经量改变、潮热盗汗、头昏心悸、失眠烦躁等症状,这种表现称为更年期综合征。西医治疗往往疗效欠佳,而中医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症下药,常常收到满意的效果。汤药疗效更好。

相关推荐

高泌乳素血症中药方

其中以不孕,闭经,经期延后(有时数月一潮),经血量少色淡,行经时间甚短(多为1—2天)为主,极少数有垂体肥大和垂体肿块形成。 在当今生活工作节奏十分紧张快捷的形势之下,许多育龄期妇女精神高度崩紧,心理压力甚大,以至于造成内分泌失调。 中医以为本病属郁。郁为本病的起源。 长时间的心力疲惫,往往造成人体气血亏损。中医以为本病为虚。虚为本病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结果。 由郁由虚造成气血运行不畅,久而成瘀。瘀为本病发展的一个较为严重的后果。 西医疗本病,苦无良法。 中医疗只需遵循解郁、补益和散瘀之宗旨,多可收到

月经不调的中医

①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②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 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④气郁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中医学认为疗月

中医养血月经不调

中医学认为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须掌握郁结之主症。 传统医学辨症施,应用补肾扶脾,理气活血法使气血调和,阴生阳长,脾胃健,精血旺则流自畅。逍遥调经贴以外敷形式使药性流经血脉,

月经不调的中医

要了解月经不调,首先要了解月经周期,所谓的月经周期就是此次月经时的第一天开始算起为周期的第一天,一直到下一次的月经临前一天为止,称之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说约在26-35天左右,月经周期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的,称为月经不调。 由于工作压力的加大、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无规律 ,外加许多白领过份要求自己苗条的身材 ,刻意节食 ,造成许多现代女性受月经不调的困扰。情绪异常长期的精神压抑、生闷气或遭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 ,都可导致月经失调或痛经、闭经。同时嗜好烟酒香烟和酒精可以干扰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 ,引

月经前出现褐色的分泌物原因

一般说,我们都只正常的月经多为暗红色,如果月经为鲜红、咖啡色,质清淡而色黄,或者黑者,从中医角度看是气虚、有寒或有热之故。月经前有褐色分泌物常可以通过注意经期卫生而缓解或经中医疗而愈。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月经前褐色分泌物的发生,月经前有褐色分泌物的主要原因是排卵期出血(是妇科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雌激素水平不足引起的。排卵期出血,又称月经中期出血,或称经间期出血,是指两次正常量月经之间的少量出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小腹疼痛。 在一般的情况下,月经潮前和干净后的前1,2天阴道有褐色

中医怎么疗脉管炎吗

一般疗:除禁烟外,还应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也不能过热,以免组织缺氧量增加。造成局部缺血环境,加重脉管炎病情。 脉管炎患者在了解了早期症状表现以后,患者还应该了解疗脉管炎的方法,一般说疗脉管炎可以考虑中医疗法进行疗。下面则是中医疗脉管炎的优点: 1、中医疗埋管炎,可以显着对抗血栓形成,一般说中医通过溶栓达到对磷酸二酯酶的抑制,使血小板内CAMP含量升高,血小板生成血栓素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对于疗脉管炎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果。 2、中医疗脉管炎功效全面,可以有效改变血管血

中医月经不调

中医月经不调,应对症施中医月经不调,首先要查明病因,对症疗,中医月经不调,是要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开始着手的,通过调理,使肾气充足,精血旺盛,月经就会自然通畅了,补肾法是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的,所以补脾胃是可以让身体的血源充足的,扶脾法是以健脾升阳为主的,而疏肝理气是调畅气机,疏通气血的,疏肝法是需要掌握郁结之主症的。 中医月经不调,是分为很细的,这样对于月经不调的疗效果才会更佳有效,气滞血淤型的患者,在平时的时候如果心情郁闷,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了气滞血淤的的结

月经有血块的中医

1长时间在月经期出现血块,有可能是子宫肌瘤,但是年轻人一般不会有,只要多喝点红糖水,不要在经期用凉水,注意小腹保暖就会自然好转。 2月经期有血块多会出现颜面色素沉着,皮肤粗糙、无光泽、起座疮。可以用红花、桃仁、薄荷、坤草泡茶喝,起到活血化淤、理气通络的作用。 3女性在经期一定要加强保暖,冬季防止触碰凉水,其他季节防止腰部和腹部受凉,不要过度劳累,在经期最好可以在白天有一个小时的午休。另外要控制心情,保证心情愉快

白带告诉你身体的喜怒哀乐

我们身体的器官很聪明,会以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它们生病了。当白带出现数量、颜色、气味的变化时,就是它在报警。西医白带的方式好像总是问题走了又中医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通过调理根除白带的报警呢? 中医解决报警 中医认为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的功能逐渐充盛,脾的功能越越旺盛,主管月经和妊娠的任脉就会通畅正常,主管月经的带脉就能正常的约束月经。如果体内湿邪为患,带脉不能约束,而脾肾功能失常就容易造成带下病。 名词解释:湿邪 外湿:指外界之湿邪,如居住潮湿,气候潮湿,梅雨季节,女性正好赶上经期,涉水淋雨,天气

中医方法月经量少

中医学认为月经量少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疏肝法须掌握郁结之主症。 胞宫位于中焦,而逍遥调经贴直接贴于肚脐和后腰腧穴之上,药效通过渗透直接作用于病位,不仅避免了口服煎药的药性在体内散失,其效果和时间还会更快更持续。凡开内服药必得对症,若不对症效果则不佳,甚至还会引起负面作用,同时,内服用药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