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太溪的神奇功效
针刺太溪的神奇功效
太溪为足少阴神经腧穴,原穴,又是回阳九针穴之一,有滋肾阴,退虚热,壮元阳,利三焦,补命火,理胞宫,补肝肾,强腰膝,安心神之效,以滋肾为要,现代常用于咽喉炎,齿痛龈肿,耳聋耳鸣,不寐,遗精,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腰背痛,足跟痛,腰肌劳损,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等症。
男人壮阳用针灸
1壮真阳调冲任方穴
肾俞、命门、太溪、会阴
针灸方法:肾俞、命门、太溪三穴,各以30号1。5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肾俞、命门并温针灸3壮。太溪在行针得气感应上守气,同时指针会阴,拇指扪法,中、重度,约3~5分钟。若不用刺法,可予肾俞、命门隔姜片灸,半枣核大艾柱5~7壮。太溪指针,捏法,有酸胀感为宜,男左女右,约3~5分钟,并同时指针会阴,或扪法,指力中、重度。
功效:四穴共为一方,益肾气,壮督阳,强腰除酸。指针会阴,配行太溪,长于调冲任,通督脉,壮阳起萎。常用于阳萎不育,不孕,精神疲软,腰脊虚坠,不耐劳累,早衰等。
2润宗筋、温下元方穴
急脉、关元
针灸方法:先指针双侧急脉5分钟左右,然后灸关元。麦粒大艾柱20~50壮,若半枣核大艾柱5~7壮。或以艾条悬灸30~50分钟。每周2~3次,持续1月,以秋冬为宜。若以激光、贴穴等法亦可。
功效:急脉,紧邻外阴之旁。外阴为宗筋之聚,指针急脉合艾灸关元,共奏温暖下元,壮阳起痿的作用。适用于性功能低下,阳痿,早泄及不育不孕证等。对隐睾、小睾及缩睾等亦有良好效果。
除了针灸壮阳外,还可通过食疗、按摩等中医疗法,同样具有很好的壮阳效果。
治疗麦粒肿的穴位有哪些
一、前关
共留针30min。配穴取极泉、委中、三阴交、太冲。极泉、委中得气后不留针,三阴交、太冲得气后留针30min。治疗102例患者,治愈69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1.2%。治疗麦粒肿:常规消毒患侧瞳子髎后,用已消毒的三棱针或26号1寸毫针迅速刺破该穴处的皮肤,使之出血数滴,然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隔日1次。治疗期间,每日热敷患处数次,每次10~15min。治疗98例患者。
二、当阳
至三分。灸三壮。主治风眩眼痛、鼻塞,亦治感冒、头痛、目赤肿及其他眼疾。太阳穴的别名·当阳:当阳为经外奇穴别名,即太阳穴。见《中国针灸学》。太阳为经外奇穴名(tàiyángEX-HN5)。出《备急千金要方》。别名前关、当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太阳穴为治疗偏头痛的首选穴。主治偏正头痛,面瘫,面痛,目赤肿痛,麦粒肿,目翳,目涩,齿痛,感冒,眩晕,牙痛,三叉神经痛。
三、后溪
反张,癫痫,心胸烦闷,手肘五指尽痛,落枕,尺神经麻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腰背腿痛,肘,臂,手指挛急,小指痛,身体不遂,肩臂疼痛,肩臂痛,鼻衄,黄疸,失眠,中风,小儿惊厥,喉痹,麦粒肿,面肌痉挛,荨麻疹,精神分裂症,扁桃体炎,疥疮等。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输。
四、支正
指正经,手太阳经络脉由此别离正经走向手少阴经,故名支正。主治项强,肘挛,手指痛,头痛,眩晕,神经性头痛,热病,目眩,好笑善忘,易惊,惊恐悲愁,精神病,消渴,寒热,颔肿,神经衰弱,癫狂,肩臂肘挛痛,手不能握,尺神经麻痹,颌肿,指痛,麦粒肿,四肢无力,项强肘挛,疥疮生疣,十二指肠溃疡等。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根结》: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小海,入于天窗,支正也。
五、二间
二即第二,间即间隙(指穴),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第二穴,故名二间。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喉炎,扁桃体炎,口眼斜,目痛,目赤,热病,身热,口干,鼻衄,齿痛,颔肿,三叉神经痛,面瘫,指麻肿痛,肩臂疼痛,肩周炎,腰痛,头昏,多卧嗜睡,大便脓血,麦粒肿等。别名:间谷(《针灸甲乙经》)。出处:《灵枢·本输》: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特异性:二间为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
六、大腧
转泻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配合颈部牵引。经本法治疗后,临床治愈61例,占42%;显效50例,占34.7%;进步24例,占16.6%;无效9例,占42%。总有效率为93.7%。治疗麦粒肿:取双侧大杼,垂直刺人4~6分深,提针放血,不留针,每日1次,治疗麦粒肿98例,其中反复发作者68例。结果:2次治愈者40例,3次以上痊愈10例。治疗牙痛:针刺大杼治疗牙痛50例。
牙痛针灸扎哪里
大杼穴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法:患者取端坐位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斜刺入皮肤0.5-0.7寸,然后先慢后快,提插捻转,待患者有针感后,接电麻仪两极于针柄上,开机调频率和波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间隔5分钟停电1次,留针30分钟,在无针或患者畏针时,可用双手拇指尖压迫穴位,使患者有酸麻,胀,重感。
点评:大杼穴是太阳膀胱经穴位,联络肾脏,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另大杼为八会穴之骨穴,是骨精气会聚的地方,电针使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症状自然消失。
内庭穴
定位: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刺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只取牙痛对侧的内庭穴,用长13毫米亳针针刺捻转提插有较强的针感,同时嘱咐患者按摩患牙或上下牙作咀嚼食物状,留针15-20分钟,针毕,用三棱针点刺该穴,放血3-10滴,一般治疗1次,最长3次。
点评:内庭是胃经荥穴,属水,刺激内庭穴有以水抑火之功,三棱针点刺出血有泻热之功,二者相结合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从而达到止痛功效。
太溪穴
定位:足内踝尖正中微凹陷处。
刺法:左痛取做,右痛取右,一侧不效者可双侧取穴,用13毫米亳针垂直进针,刺至骨面后手不离针,不断捻转行气,持续5-10分钟,5-10分钟,行针时患者可感觉足内踝部有酸胀,重麻感,不少患者自觉有一股热胀感自足踝缓慢向上,停留在膝关节部,也有少数患者热,胀感在膝部停留数分钟后继续上行至躯干。
点评: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若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枯槁易于松动,若肾阴不足,则不能上濡牙齿,虚火上炎,熏灼牙龈而至疼痛,太溪位于足内踝尖,内踝乃足少阴肾经所环绕,其脉络“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针刺太溪可以起到鼓舞生气,益肾天井的功效,使牙齿得肾气充养,水壮则火自消,牙痛速止。
太溪的针刺方法 针刺太溪注意事项
1.忌针刺手法过强,进针后会有触电样针感窜行至足心,此时应稍提针,改变进针角度再刺入,如仍强行捻转或大幅度提插则可损伤神经,导致下肢麻木,行走困难,形成针感后遗。
2.深刺透昆仑穴,应注意进针的角度和方向,以防刺伤胫后动,静脉。
3.本穴皮下肌肉浅薄,位于关节附近,一般不宜使用艾柱瘢痕灸,以防艾火灼伤皮肤,影响关节活动。
阳溪的神奇功效 阳溪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桡神经浅支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6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神经的分支通过,穴区附近还有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的头静脉通过。
3.由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通过,两肌均有桡神经深支的分布-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肌肉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颈神经组成。
4.经桡侧腕长伸肌腱的前面:桡侧腕长伸肌由桡神经支配。到该处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颈神经组成。
深层有桡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针灸竟然也可以帮男性壮阳
肾俞、命门、太溪、会阴
针灸方法:肾俞、命门、太溪三穴,各以30号1。5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肾俞、命门并温针灸3壮。
太溪在行针得气感应上守气,同时指针会阴,拇指扪法,中、重度,约3~5分钟。若不用刺法,可予肾俞、命门隔姜片灸,半枣核大艾柱5~7壮。太溪指针,捏法,有酸胀感为宜,男左女右,约3~5分钟,并同时指针会阴,或扪法,指力中、重度。
功效:四穴共为一方,益肾气,壮督阳,强腰除酸。指针会阴,配行太溪,长于调冲任,通督脉,壮阳起萎。常用于阳萎不育,不孕,精神疲软,腰脊虚坠,不耐劳累,早衰等。2润宗筋、温下元方穴
急脉、关元
针灸方法:先指针双侧急脉5分钟左右,然后灸关元。麦粒大艾柱20~50壮,若半枣核大艾柱5~7壮。或以艾条悬灸30~50分钟。每周2~3次,持续1月,以秋冬为宜。若以激光、贴穴等法亦可。
功效:急脉,紧邻外阴之旁。外阴为宗筋之聚,指针急脉合艾灸关元,共奏温暖下元,壮阳起痿的作用。适用于性功能低下,阳痿,早泄及不育不孕证等。对隐睾、小睾及缩睾等亦有良好效果。
失眠分哪几种 睡的不沉
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这样的病人要从肾调起,黑色的食物可以补肾,黑米、黑花生、黑豆、黑芝麻、枸杞、山药、首乌等,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补肾,肾俞、命门、太溪、神阙、关元,只要坚持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针刺太溪的神奇功效 太溪常用配伍疗法
1.配肾俞,风池,百会,悬颅,飞扬,太冲,针刺补泻兼施,滋阴潜阳,治疗肝肾阴虚,阴虚阳亢之头痛,眩晕。
2.配听会,耳门,曲泉,复溜,针刺补法,滋阴从而,治疗肾阴虚耳鸣,耳聋。
3.配照海,鱼际,少泽,廉泉,针刺补泻兼施,滋阴降火,清咽利喉,治疗阴虚火旺之咽喉疼痛,咽干口燥。
4.配颊车,下关,合谷,行间,针刺补泻兼施,养阴清热,疏泄阳明,治疗阴虚胃火牙痛。
5.配尺泽,鱼际,孔最,列缺,针刺补泻兼施,滋水清金,止血凉血,治疗阴虚火旺之咳血,咯血。
6.配肾俞,志室,关元,气海,三阴交,针刺补法,补益肾气,治疗肾虚遗精,滑精,男子不育,遗尿,小便频数等。
7.配肾俞,命门,关元,三阴交,针刺补法,调理冲任,补养精血,治疗肾虚冲任失养之月经不调,闭经,女子不孕,带下。
8.配复溜,关元,百会,针刺补法,补益肾精,治疗髓海空虚之眩晕。
9.配脾俞,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阴陵泉,针刺补法或补泻兼施,温肾补脾,治疗脾肾阳虚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带下,不孕等。
阳溪的神奇功效 针刺阳溪的作用
类属:属手阳明大肠经,为该经经穴。
穴性:散风清热,舒筋利节。
主治病症 :
1.风热上扰之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
2.局部经络主治之腕臂痛,活动不利诸症。
后溪的神奇功效 后溪穴随症配穴疗法
1.颈项强痛,落枕:后溪配天柱,宜用按摩或刮痧疗法,可通经活络,舒筋止痛。
2.耳鸣,耳聋:后溪配翳风,听宫,适宜用刮痧疗法,可聪耳开窍。
3.腰部酸痛:后溪配肾俞,腰阳关,适宜用艾灸疗法,可益肾强腰。
太溪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内踝最突起处与跟腱指尖的中点,胫后动脉后方。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内测刺向外,与小腿内侧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可透昆仑穴,深0.5寸,局部可有酸胀感;直刺,略偏向内踝,深0.3-0.5寸,可有麻电感向足底放射,留针3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5-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