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朵的历史典故
猫耳朵的历史典故
据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叶小舟赏玩西湖。游得兴致勃勃时,天忽然下起了小雨,众人连忙避雨于小舟船舱内。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许久都不见停。几个时辰过去了,乾隆皇帝又饥又饿,忍不住问老渔翁有否吃食。老渔翁告诉乾隆有面但没有擀面杖,做不成面条。正发愁之际,老渔翁的小孙女抱着一只小花猫走来说:“没有擀面杖,我来用手捻。”于是小姑娘动手将面捻成块,状似小花猫的耳朵,小巧可爱。她把这形状怪怪的面条下锅煮熟后再浇上鱼虾卤汁端给乾隆吃。乾隆见面条不同寻常的模样,玲珑别致,吃后更觉得回味无穷,赶忙问小姑娘这叫什么面,小姑娘回答说是猫耳朵。乾隆非常喜欢这道点心,回京后即召小姑娘为其做“猫耳朵”。自此“猫耳朵”成了一道名点 。
另一则是说小姑娘长大嫁人后,为了维持生计,摆摊卖面度日。一日想起昔日奇遇,立即挂上了“御驾亲尝猫耳朵”的幌子,吸引顾客慕名而来,成为杭州名食,一直风行至今。[1]
猫耳朵极像意大利的一种做成贝壳形的通心粉。据说意大利的这种出品,就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学会了捏猫耳朵,回去以后仿制的,后来便由机器生产了。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春祭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节也持续到了如今,清明扫墓、祭祖、踏春游玩的习惯也就一直传承了下来。
历史典故
1、《淮南子·天文训》中讲:“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文中的“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2、《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国庆节放假2019调休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消息公布,2019十一国庆节假期是10月1日至10月7日,共7天。其中,10月1日、10月2日、10月3日是法定假日。
历史典故:
1、1949年10月9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由许广平代马叙伦(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提出的以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建议。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作出正式决定。
2、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解酒的历史典故
关于解酒方的历史,宋代窦萍有如下记载。"虞宗有鲭,云可以醒酒,而不著其造作之法"。"《醴乐志》柘浆折朝酲,言甘蔗汁治酒病也"。"兴庆池南有草数丛,叶紫而茎赤,有醉者摘叶臭之,立醒,故谓之醉醒草'醉酒莫过于烧酒醉人者。轻者伤身败体,重则危及性命。
宋代赵希鸹的记载:"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烫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皮下喉即安。"
清王士雄:"解酒毒,(大醉不醒),枳子煎浓汁灌;人乳和热黄酒服,外以生熟汤浸其身,则汤化为酒,而人醒矣。"解烧酒毒,芦菔汁,青蔗浆,随灌。绿豆研水灌,或以枳子煎浓汤灌。大醉不醒,急用热豆腐遍体贴之,冷即易,以醒为度。外用井水浸其发,并用故帛浸湿,贴于胸隔,仍细细灌之,至苏为度。"解酒醉:饮酒大醉,冲葛粉食之即解,烧酒醉者,饮糖茶或麻油。糯米炒焦,冲水作茶饮。饥时米即可食。"
元代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之解醒汤:中酒后服之(东垣李明之方,妙绝。其孙李信之传)。白茯苓(一钱半),白豆蔻仁(半两),木香(半钱),桔红(一钱半),莲花青皮(三分),泽泻(二钱),神曲(一钱,炒黄),缩砂仁(半两),葛花(半两),猪苓(去黑皮,半钱),干生姜(二钱),白术(二钱),人参(一钱)。右为细末,和匀,每服二钱半,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疾去矣,不可多食。"
蝴蝶面的历史典故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武昌洪山附近有 家专卖面食的小铺子,招牌本来是“悦来店”,取“近者悦,远者来”之意。然而,某些轻薄之徒看到当垆的是一位漂亮姑娘,遂呼其为“美人店”。于是一传十, 十传百,人们反而把“悦来店”的招牌淡忘了。这个店 里出售的一种蝴蝶面远近闻名,供不应求。它的经营 方式与众不同:一年只做5个月的生意,红菜苔上市 才开张,红菜苔罢园就歇业。在这段时间中,也只限 清晨接待顾客,每人供应一碗,以一柱香为度,香点完了立即挂牌:“明日请早”。
有一年,住在司门口的一个富家公子慕名前往, 接连两次都是去晚了一点,虽经一再恳求,当垆姑娘仍不肯破例,连冷板凳都坐不成。第三天,这位公子 天不亮就去了,总算吃到一碗垂涎已久的蝴蝶面。从此每日必到,成为座上常客。两三个月后,请人说合,情愿出重金 娶当垆的姑娘为妻,即令为此破产也在所不惜。姑娘看到他为了区区一碗面,不避风露,不怕路远,不辞劳顿,每天必到,的确是情真意挚,于是应允了这门亲事。腊月二十八结婚后,到了正月初四,不仅没有像往年那 循例做生意,还在门上贴出了“自即日起,永远歇业”的启事。过了几天,有人在启事旁边粘了一张花笺,上面是仿照唐人崔护“人面桃花”的诗 意而写的一首打油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羹汤相映红。玉人不知何处去,空令食客怅春风”。这样一来,更加激起了顾客的公愤。经辗转打听,弄明原因后,纷纷责备这位公子,不该只图自己享艳福,而剥夺了大家的口福。公子为了息事宁人,和新婚妻子商量,办了几桌酒席,招待往日顾客,并当众公布蝴 蝶面的制作方法,大家才怀着惋惜的心情散去。
这些诀窍公布后,虽然有人如法炮制,并在原址整天营业,但生意总不及以前“美人店”那样好。据分析除了用料欠考究,火候未掌握好之外,还有三种原 因:“美人店”只在清晨营业,顾客是饥者易为食;每人限购一碗,少吃多滋味;过了一炷香时间停止供应,物以稀为贵。看来“美人店”的那位姑娘对“顾客心理学”是颇有研究的。好事者还加上一条:后来执业是五短三粗的黑汉子,其形象不能给人以美感。这就是说顾客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立秋吃什么传统小吃
1、山东吃渣
山东地区会在立秋节气时,做一种叫“渣”的小吃,主要材料是豆沫和青菜,当地的人们认为,在立秋的时候吃渣可以预防疾病,有谚语云“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说的就是这种习俗。
2、天津咬秋
咬秋,就是提前一日将家里的瓜、蒸好的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面晾一个晚上,在立秋当天吃下,当地的人们认为,立秋咬秋有清除暑气、避免痢疾发生的作用。
历史典故: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3、江南吃秋桃
秋桃,即秋天的桃子,此时的桃子甜度高、味道好,江南一带的人群会在立秋这天或者前一天买好秋桃,第二天家长分食桃子,每人一个,吃完之后将桃子的核保留下来,然后在此年除夕,将桃核放进火炉中燃烧成灰烬,当地的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4、贴秋膘
夏季高温,人会觉得比较疲倦,因此,夏季时,人会比其他季节更瘦一些,秋天到了,温度变得凉爽舒适起来,人们需要吃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俗话说贴秋膘进补就是这个意思了。
倒笃菜的历史典故
传说,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战火连天,百姓生活贫苦,睦州(富春郡,今建德)百姓家家户户都用大瓦缸腌制九头芥作为日常菜肴的风俗,但是当时人们在腌制时却无法避免菜烂在缸里,往往辛辛苦苦腌好一坛菜却要倒掉大半坛。
孙权的母亲吴国太是睦州人,她聪慧端庄,心灵手巧。她当年虽然居住城中,却也自己动手腌制九头芥,为了防止菜在腌制过程中烂掉,她将腌菜坛子倒过来摆放,使腌制时的废液自然沥出,这样一来,她家腌制的菜就再没有烂掉过了。这个方法被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为“倒笃”,“倒笃菜”就这样在吴国太的巧手下诞生了。这个方法在江南流传了近千年,至今仍为百姓所采用。
辨别猫耳朵的好坏
知名产区:
杭州是著名产地。
生成过程
1. 面粉加水揉成面,搓成指粗的长条,切成小剂,在面粉中略拌,再将剂直立,用大拇指按于剂上向前推搓成猫耳状; 2. 取一碗,放入用猪油划过的虾仁,加干贝、绍酒、葱段、姜片和水,上笼蒸熟。将鸡脯肉、火腿切成丁,香菇切成片; 3. 将鸡汤放入炒锅,加虾仁、干贝、鸡丁、火腿丁、香菇片、笋片,沸时,下“猫耳朵”,待“猫耳朵”浮起,撇去浮沫,加盐、绿菜叶,淋上鸡油,盛入碗内即成。
怎么辨别猫耳朵的好坏?
面瓣形似猫耳,小巧玲珑,火腿丁如玛瑙,鸡丁像琥珀,汤鲜味美。
选“猫耳朵”要做得小巧,不能太大。
古代中元节有什么活动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中元普渡、祭祀土地、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中元节的核心在于怀缅和祝福亡人,不仅具有信仰维度上的重要意义,在世俗层面,也是一个群众参与度很高、具有鲜明娱乐功能的节日。
历史典故:
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青团平时可以吃吗
可以。
青团是清明节的一种传统食物,是根据历史典故所慢慢流传下来的食物,其口感软软糯糯、香甜十足,其中还包有很多的馅料,是很多人都爱吃的食物,青团在清明节吃是一种饮食习俗,具有祭奠先人的意思,青团作为一种食物,其平时吃也是没有问题的,并不会带来什么特殊的含义。
青团是用新鲜的艾草制作,制作青团的艾草一般是使用者两种,一种是艾蒿,另外一种是黄花艾,这两种植物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所以青团也会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平时吃青团没有问题,但是需要判断青团是否添加了人工色素,不要购买到色素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