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该如何教育
孩子不听话该如何教育
孩子不听话该如何教育
孩子不听话,先要和他做朋友,引导和帮助他渡过这一阶段。也要讲些心理学,口气要温和,有时候更是用心去和他交流多一些,即使他做错事也不责怪,更多的是鼓励他、培养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步一步来,也可以通过同龄人带动他学会自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转变的,以鼓励、表扬为主。
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是其独立自主要求的体现。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早晨起床帮孩子叠被,上学前帮孩子准备学习用具,有时经常还被孩子埋怨忘了帮他准备某些学习用具。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是这样依赖父母的,他们的依赖性一般来说都和父母的包办代替有关。父母包办,代替得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反之,如果父母不插手孩子可以做的事,没有了依鞍,孩子就会自己动手开始做了。
幼儿不听话如何教育
一是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必经阶段。
一般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就会越来越明显,面对事情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而且现在自己的意识也比较高,很多事情都想参与,但是有些家长却常常不然小孩参与,或者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样孩子就会有一定的反抗,就会有不听话的心理。
二是家长不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
对于意识朦胧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就喜欢把所有能接触到的东西都看看摸摸,也会一直问家长这是什么,干什么的,等一些好奇的行为。如果家长觉得这样的宝宝很烦,或者是调皮,不让他碰,甚至是凶他,这样就会引起宝宝心里的不满。
三是宝宝的运动行为能力强大了。
随着宝宝体格的发展,独自的行为能力强大了,会很细化自己去活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但是如果家长对其进行阻拦,就会使宝宝产生不满的情绪,就喜欢跟家长对着干。
那么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呢?
一是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逆反心理,而且会比较固执,说不要就不要,不然就会闹。此时家长应该要尝试耐心的说服,如果实在说服不了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做点其他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等以后孩子不那么固执了,再重新说,那样就会比较有效果。
二是找出原因。
很多孩子不听话有时候和家长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家长应该要分析为什么宝宝不听话,比如了解孩子心理受了什么委屈,是不是自己什么事误会孩子了,或者是其他小朋友欺负他了等等,要让孩子释放心理的委屈。也有些孩子闹脾气是因为生病不舒服,而家长没有意识到,还凶孩子,这样孩子就会特别不听话。所以家长应该要耐心诱导,不能和孩子僵持着,也不能就满足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
该打,但要打得讲究打得有技巧。而且不能常用,打一次就要让他记住,起惩戒性作用,以后只要说要打他他就不敢才有用,如果总是打孩子皮了就起反作用了。
那么打需要讲究什么呢?家长打孩子时不能在愤怒情绪的时候打,因为愤怒的时候家长很容易失去理智,可能产生不可预计的结果。打的时候需要心平气和告诉孩子,是什么原因打他,而不是因为父母生气才打你,这才是打的主要目的。而打的技巧就是打得疼就行,不能打太过,也不能打太多。
宝宝不听话怎么办
1.立规则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愿与家长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这时我们家长要切记,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这样既不会妨碍别人,也容易让孩子接受。如上街购物时,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他东西一律不买”。家长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
2.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她)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3.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家长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以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了。
此时,如果我们家长与孩子进行“严肃的谈话”,就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她)的动作或行为,请他(她)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她)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孩子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
4.耐心纠正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了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期下来就更加的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他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
5.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荣誉感和自尊心。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小伙伴中,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来纠正他(她)不好的行为。
别吓唬孩子他们很害怕
宝宝乖的时候就像一个可爱的小人,怎么爱都爱不够,可是一旦不听话起来就像一个小恶魔。有时候孩子胡闹不听话时,爸爸妈妈实在气的不行,会脱口而出:“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吓唬的话往往很有用,但是孩子真的从内心里接受了吓唬吗?
吓唬孩子,危害其实很大
事实上,又有哪一个父母会真的想吓唬自己的宝宝呢?只不过想通过吓唬来让孩子听话罢了,但是这样做是错误的。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有意无意的对调皮捣蛋的宝宝说:“不听话就让警察帮你抓走”“再哭就把你送人”“不睡觉大灰狼就会来抓你”……宝宝还小,对很多事物的认知都比较有限,如果家长老用吓唬来教会宝宝听话的话,这会让宝宝失去安全感的,他们会因此变得很胆小怕事。
事实上吓唬孩子就等于恐吓威胁孩子。很多家人认为这样的吓唬孩子的教育方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一不听话,只要一吓唬就能立马的老实起来。甚至有些家长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吓唬孩子认为这样很正常。
可是孩子毕竟还小,他并不明白爸爸妈妈之所以吓唬他只是希望他听话一些。并不是真的不爱他,做为孩子的爸爸妈妈也要明白恐吓和威胁是最不可取的。它是不能真正的让孩子听话,而且还有可能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的精神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也会对孩子的性格有影响,孩子很容易形成胆小懦弱的个性。这样的吓唬会对宝宝的成长有危害的。
吓唬孩子,孩子也会挑战父母的威信
另外,父母吓唬孩子时说的话都是在气头上顺嘴说的,并不会正真的发生。当宝宝发现不睡觉“大灰狼”也不会抓自己,不听话时“警察“”也不会抓自己的时候,她会对父母所说的任何话产生质疑。从此不再会相信父母,从而会在感情方面与爸爸妈妈疏远。
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可以耐心一些给孩子讲道理,一味的吓唬只是父母缺乏耐心的表现,孩子表现不好一定要和孩子多多的沟通。家长也要学会各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正面的引导。
当孩子任性,胡闹的时候,家长可以先平息一下自己的火爆脾气,然后对孩子采取冷处理,时间久了,孩子会觉得这样没有乐趣而停止胡闹的
同时,温柔的跟宝宝交谈也是很重要的,某些个家长说着说着火气就会窜上来了,然后耐心就没有了,如果温柔的劝说不顶用,还可以拿一些宝宝感兴趣的事情或者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让孩子暂时的忘记自己胡闹的事情,等孩子的情绪平稳时,再和他讲道理吧!
孩子太听话反而不好
经常听到妈妈们唠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可专家们告诫父母,“太听话的孩子问题更大,因为他们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创造力。”
经验证明,“淘气”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女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我们中国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的孩子。父母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创造性给扼杀了。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将来注定是个没出息的孩子。
创造力高的孩子招人厌
据美国旺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学主任托伦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三个让人讨厌的特点:
1、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
2、所作所为时逾常规;
3、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态度。
创造力、听话,如何兼备
第一,我们要求孩子行为上要基本听话,整天打架、骂人、不听话不行,但思维上可以不太听话,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孩子小时,以听话为主,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大了应给一点“不听话度”,甚至行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称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父母要真心热爱创造型孩子,就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把孩子训成“小老头”。
美国科学家福克曼说:“固执与执著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个人都说你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如果你没有成功,人们就说你固执、顽固不化。”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固执”,因为那里面可能有执著,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能有创造。
“蓝太阳”的寓意
国外有一个孩子,父母让他画太阳,他画了一个蓝太阳。问他:“你怎么把太阳画成蓝色的?”孩子说:“我画的是海里的太阳。”父母说:“好极了,你太有想象力了。”
有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而且爱抚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养出蓝色的苹果呢。”
外国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允许孩子 “不听话”指的主要是思维上的“不听话”,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对他们创造思维、创造欲望的保护。
“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乃最高境界
创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创造,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不同意见,敢于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创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他们怎么去进行创造?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动、去创造。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第1步向孩子解释行为规范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和成人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提醒孩子时.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记得吗?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才不会妨碍别人,”“记得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它东西一律不买!”成人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
第2步以周围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成人的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除了语言,成人可以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理解具体的做法,利用孩子的模仿性来纠正他或引导他,或者可以建议孩子:“你看!可以照那个叔叔那样做”“你要像那个小孩一样安静”,将具体的目标告诉孩子,引导他代替原来不好的行为。
第3步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
孩子不听话时,常常是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听话)或其它不听话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满足他的愿望。父母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首先态度要沉着冷静、不慌张,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让孩子单独一个人,直到这样胡闹的行为停止或是态度好转才去处理。这是弱化不良行为的方法,利用不响应坏行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态度。但成人要积极做的是,称赞、奖励好的行为,让孩子区别好与坏、容许与禁止。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小孩,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一味的称赞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礼貌”“很热心”……,使孩子的行为更具体性。
第4步对不好的行为进行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因素(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成人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说要纠正他的行为。此时利用“严肃的谈话”,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的工作,请他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他的良知,思考自已的不当行为。
第5步细心和耐性的纠正与教育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成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而没有细心纠正他。事实上,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期下来就更加的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它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
第6步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和荣誉心、自尊心,很在意他人的观感,尤其是团体生活中,幼儿园幼生及小学生都很在乎学校老师对他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这种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来纠正他不好的行为。例如:孩子每天不肯按时上床,并且都要胡闹一番,有时透过老师的指导与要求,利用说话课,谈一谈孩子昨天晚上在家的情形,并且称赞准时上床的孩子,这样比父母千叮万嘱还有效果。
第7步针对不同年龄和个性使用不同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还有属于孩子自己本身的气质,例如:对于动作迟缓的孩子,要利用机会给他容易达到的成就,对于年龄小的孩子需要示范引导,年龄大一点的则需要激励。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耐心地劝解孩子,不要和孩子对峙,不然结果不是家长向孩子妥协,助长孩子遇事不满意就哭闹的任性脾气,就是家长忍不住打骂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伤害。
1.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的时候,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一定要耐心教育孩子。如果沟通半天也没效果,要做些别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过一会儿再来教育孩子,效果会更好。
2.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不听话通常由一些特殊原因或者内因所致,因此家长一定要好好观察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解析,从而找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如果孩子受了委屈,不高兴,但是又不说,没有办法缓解,可能会通过和家长对着干来发泄。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地释放出自己消极的情绪。如果孩子生病了感觉不舒服,但是家长们没有察觉,还像往常一样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很“犟”。
3.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则
制定明确规则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要保证孩子能够理解。例如告诉孩子““过马路时一定要抓紧大人的手”。如果孩子不习惯服从这些规定,家长就要再想办法。例如,孩子因为感觉自己被忽视而欺负妹妹,就让他帮妹妹洗澡、吃饭,然后找一段时间和孩子单独相处。如果孩子因为害怕黑而不肯上床,那么可以在孩子的床头留下手电筒。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吗
尽管打孩子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但是有会出现不得不通过体罚来教育孩子的情况,不少家长会因为一时生气而打孩子。家长要学会掌控住情绪,尽量避免打孩子,可以借小朋友不听话带来的自然后果来教育他。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最好的状态就是不要体罚孩子。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不要一时冲动就打孩子,因为如果打孩子往往会有反效果。可以将内心不满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例如对孩子说:“你的做法让我很失望!”“我现在真的很难过!”。不仅能够让自己的心情平复,而且可以让孩子换位思考,自我反省。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用过于批评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来承担他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可以教会孩子如何修正错误。例如,将果汁打翻了不能喝了,孩子还需要清理地上的果汁。孩子可以从中了解到自己的错误造成怎样的影响,也会深刻反省,避免今后再犯这样的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家长不必过分追究孩子犯的小错误,而是通过给孩子警告的眼色、缩短孩子看电视的时间等方式来让孩子吸取教训。例如,孩子没有整理房间就没收孩子的零食。家长最好明确告诉孩子今后应该怎么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保准,表达对孩子的期望。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多次警告后,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家长需要平复自己的情绪,沉着应对。如果情绪失控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孩子会感觉内心受到伤害。在这个时候,孩子注意到的是父母愤怒的情绪,而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如果不得不打孩子,需要告诉孩子为什么会挨打以及打多少下,如果下回犯错误应该怎么做。
不要打得过重,也不要把打孩子当做发泄的途径,更不要还没有搞清事情就打孩子。家长打完后一定要告诉孩子“打你我们也很难过”。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尽管他做了错事,但是父母的爱不会改变。打他只是希望他下回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6.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小于两岁的孩子由于各方面发育未成熟,没有规则意识。这个时候通过打来教育孩子,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当孩子渐渐长大,不仅自我意识得到发展,自尊心也逐步增强。六岁的孩子已经明白道理,所以家长凡事要将理,切勿随意打骂。
五岁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五岁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孩子这个年龄一般来说是最讨气的时候,就像年龄18岁是最危险的时候一样,一般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刚刚开始对身边的事和人都一些认知,当然这个是初级价段的~所以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年龄和知识的问题,他们更缺少自制力所以他们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然他们想做的事情肯定会有很多是不对的、不好的,家长就要去租止他们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推庞打孩子教育的方式。但是不应该经常打,也不应该太严重。让孩子畏惧痛疼,对以后的生活及心理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5岁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办?
中国的孩子从小最常听到的一句教育用语就是:小孩子要听大人的话。父母最不满意孩子的时候就是孩子不听话。总之,听话似乎成为了“好孩子”的最高标准。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从现代教育的观念来看,用“听话”做为教育孩子的目标,显然是一个误区,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于听话的孩子反而有可能是一个“问题儿童”。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凡事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更不能片面强调让孩子听话,也应该多听听孩子的话。
网友建议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你觉得孩子和你唱反调,孩子也会这么想的。所以要多了解孩子,多理解孩子。经常的沟通是不可少的。
不是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也不是不听话的孩子就是坏孩子。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改变一下我们的方式,运用一些方法才行。
我们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下他的问题吧,有时候他的不听话可能是想引起你的关注呢。平时多多关心下孩子,这样教育的时候,也会更容易的。
应该是你们做过让他不开心的事了吧好好解释下跟孩子道个歉然后再好好跟他讲不能唱反调。
太听话的孩子到底好不好
听话不是什么坏事
听话,几乎是所有家庭对孩子的要求。如果孩子能遵从正确的规则,听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好。父母有时是最难满足的,当孩子比较霸道时,他们会希望孩子能够友好一些,多交朋友,而当孩子比较宽容,不惹事时,父母又会觉得他应该成为强悍的人。所以,有时我真觉得我们做父母的很贪心。
其实,在孩子受到欺负时,父母应该正确引导,譬如教会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而不是指责孩子软弱。我对2岁多的女儿说,如果你的玩具被别人拿走后,你可以让那小朋友玩一会儿,也可以想办法把玩具要回来。在家里,我还和女儿玩类似的角色游戏,通过“实战演习”,来帮助孩子掌握方法。 美美妈妈
别太早为孩子定位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意识其实还不是很明显,更多的时候是处于一种“睡梦”状态。他们其实很容易和周围融合,但也很不稳定,有时“听话”,有时固执,有时大方,有时自私,他们还不能用语言或者成人的方式和别人协商。很多时候,他们会把玩具和妈妈都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不让别人分享。我儿子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我抱了其他孩子,他就会妒忌,会拼命把其他孩子推走,自己投入我的怀抱。我觉得,大人要理智地看待孩子,不要太早为孩子定位。 琛琛爸爸
点评:真正成功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合作和与人沟通的人。所以,父母应该学会观察孩子,理解孩子。不要教孩子以强制弱,而要学会分享和相互帮助,这使孩子今后将受益终身。来源:上海家庭报
最好别让孩子太“听话”!
经常听到妈妈们唠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可专家们告诫父母,“太听话的孩子问题更大,因为他们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创造力。”
怎样对孩子“说不”
经验证明,“淘气”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女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我们中国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的孩子。父母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创造性给扼杀了。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将来注定是个没出息的孩子。
创造力高的孩子招人厌
据美国旺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学主任托伦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三个让人讨厌的特点:
1、顽皮、淘气、荒唐和放荡不羁;
2、所作所为时逾常规;
3、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带有嬉戏态度。
创造力、听话,如何兼备
第一,我们要求孩子行为上要基本听话,整天打架、骂人、不听话不行,但思维上可以不太听话,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孩子小时,以听话为主,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大了应给一点“不听话度”,甚至行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了一本书《领袖们》,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强调每个人要样样都好,样样搞统一,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称的“离经叛道”,这样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父母要真心热爱创造型孩子,就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把孩子训成“小老头”。
美国科学家福克曼说:“固执与执著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个人都说你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如果你没有成功,人们就说你固执、顽固不化。”西方人认为应该允许孩子“固执”,因为那里面可能有执著,应该允许孩子“不听话”,因为那里面可能有创造。
“蓝太阳”的寓意
国外有一个孩子,父母让他画太阳,他画了一个蓝太阳。问他:“你怎么把太阳画成蓝色的?”孩子说:“我画的是海里的太阳。”父母说:“好极了,你太有想象力了。”
有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而且爱抚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养出蓝色的苹果呢。”
外国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允许孩子“不听话”指的主要是思维上的“不听话”,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对他们创造思维、创造欲望的保护。
“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乃最高境界
创造人格中“敢”字很重要,敢想、敢说,敢做才有创造,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不同意见,敢于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创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他们怎么去进行创造?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去遐想、去活动、去创造。
殴打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
多少年来,“棍棒底下出孝子”已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一句俗语。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世代相传。现在,多数家长的民主意识虽然比以前已大有改观,但是,有少数家长仍保留着封建家长式的遗风,当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时,常常采用打的办法。笔者认为,这种办法是十分有害的。
首先,打孩子,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当着许多人或其他孩子的面打孩子,更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其次,打孩子,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家长经常打孩子,容易使本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孩子形成胆小、怯懦、冷淡、撒谎等性格特点。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再次,打孩子,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经常打孩子,会使孩子感到家庭无温暖,父母无情意,从而在内心中产生抵触情绪,以至同家长关系疏远,感情对立,甚至怨恨家长。
第四,打孩子,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被家长打伤、打残甚至打死的例子屡见不鲜。不仅如此,孩子挨打,除皮肉受苦之外,精神和情绪以及脑细胞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心脏活动和身体的内分泌活动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紊乱和失调。
因此,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后,家长忌采用殴打的办法来教育孩子。
那么,当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后,家长应当怎么办呢?笔者认为,一是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批评时既要注意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又要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二是采用适度惩罚的方法。适度惩罚的具体方式是:可以不让孩子出去玩;不让孩子看电视;减少给孩子的零用钱;拒绝买已答应给孩子买的东西等。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杜绝使用罚站、罚跪、不让吃饭、不让睡觉等惩罚手段。另外,对孩子的惩罚应有度,要根据孩子错误的轻重和性质,采取不同的惩罚方式和进行不同程度的惩罚。
不听话的孩子怎样教
1.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
孩子不听话时,常常是为了要引起成人的注意(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听话)或其它不听话的方式(大喊大叫),使大人满足他的愿望。父母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首先态度要沉着冷静、不慌张,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让孩子单独一个人,直到这样胡闹的行为停止或是态度好转才去处理。这是弱化不良行为的方法,利用不响应坏行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态度。但成人要积极做的是,称赞、奖励好的行为,让孩子区别好与坏、容许与禁止。
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小孩,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一味的称赞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慷慨”,“你很有礼貌”,“很热心”,使孩子的行为更具体性。
2.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3.父母的要求应合理
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细心和耐性的纠正与教育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成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而没有细心纠正他。事实上,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期下来就更加的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它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