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预防偏执型人格障碍

如何预防偏执型人格障碍

1.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自我尊重,且有能力感。它表现为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的存在并接受和尊重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信心。还肯定自我的特殊,“我之所以为我”,并强调自我实现,肯定自我价值。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对于个人的人格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那些主体意识淡薄,对自己缺乏尊重,对他人也缺乏尊重的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培养更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就曾指出“积极的自我观念为我们正确对待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它是形成伟大的人格力量的基础”。

2.正确了解认识评估自己,并能自我承认和接受这种评价。也就是奉行自我认可的原则,不抬高夸大自我――自以为了不起,老子天下第一;也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过分贬低自己,而是实事求是的客观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义。他们承认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同时又承认自己的不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它是一个人自卑,自信,自负三者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在此基础上,社会,家长能更清楚的了解青少年,青少年更能看清和认识自己,以便能更好地朝着确定的方向去实现自我。

3.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要求青少年成为“自己的主人”,能独立自主的认识处理事情,具有较强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才能,“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计这些关系,去选择个人成长的目标,独立地自由地塑造自己的人格”。能通过积极的主体的活动,把各种影响“内化”为自己的心理意识,并通过细致的鉴别吸收,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所接受的东西,开发自我能力与潜能,展示自我优点,用大无畏的创造精神去塑造新的自我,开创新的生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自我尊重,且有能力感;能正确了解认识评估自己,并能自我承认和接受这种评价,这3个特征的具备,对培养和形成青少年健康的人格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态度,能充分接受大量信息。这种开放不仅是对自身经验体会的开放,而且是对新的观察方法,新的存在方式,新的思想和概念的开放;不仅是对现实社会的开放,也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开放,而且还是对外国先进文化的开放。青少年必须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等,以积极的态度加以吸收,并将其整合融化为自我信息,同时,青少年又必须能把这些经验体会及各类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灵活地加以利用。

5.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人是在不断地适应中完善成长的。适应现实就意味着你能跟上时代的节奏,与时代的各种因素相和谐,就意味着你可以完好的保持自己的角色并努力去实现自我。同时,社会生活还在一如既往的发生变化,青少年还必须具有敏锐的应变能力,以适应新的变化,能与变化的世界保持和谐的节拍。

6.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这些交际包括现实生活的亲身交际和有虚拟意味的网络交际。21世纪是信息和科技的社会,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由此才能更全面完好的塑造自我和实现自我。同时较强的交际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人们追求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寄托的需要,并且还是青少年培养健康人格心理的需要。

7.在关注自我的同时,关注社会生活,自然和他人,有较强的爱心和同情心,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同情和爱的感情。他们强调自我而不失对社会,自然和他人的关怀,明确人是社会的人,人不仅仅为自己活着。他们能理解人,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兴趣爱好广泛,交往频繁,对社会生活抱一种比较积极的入世态度。这个特征是对“自我为中心”的反省,拓展与开放,它将人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人心怀世界,心怀天下。

8.不迷信自我,不迷信权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能较理智的分析问题,不感情用事,能接受不同的观点,能接受科学客观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信赖自我经验,能坚守自我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判断,对权威不盲从,有时甚至持怀疑态度。他们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是非曲直观,对自己认为非正当的规范不盲目遵从。这个特征是对人格崇拜,偶像崇拜,尤其是对明星崇拜与自我崇拜反思后所确定的一种主体自我回归。

9.探寻精神生活,不过分看重物质利益。在世界日愈市场化的21世纪,人们追求经济效益,追求物质享受和感观刺激,对物的顶礼膜拜造成了某些人追求的表层化和浅层化。看重物质的同时,探寻精神的憩居点,是对商业社会把人们的全部活动简化为生产和消费过程,把人们的追求导向单极方向的反思及对新价值确定的努力。这种人格追寻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对物质享受和虚荣不十分关心,其价值追求多样化,并且在努力寻找某种大于个人的意义和目的,希望能过一种内心和谐宁静的生活。

10.思路开阔,关注的空间地域,范围及点扩大,不局限于个人,集团,家国,而扩大到了整个社会生活,自然世界,把地球当作人类共同的家园而加以关爱。这个特征同第7个特征相结合,更进一步拓宽了人们的视野,让人心胸更加广阔。

11.初步掌握成人所具备的较强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掌握有关的工作技能,并且有承认义务的责任心和对工作的献身精神。

12.面向未来,一往无前的态度,能有所侧重的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他们承继过去,看重现实,放眼未来。他们能明确地意识到生活是不断前进的,追求的方向应该适宜未来的目标和任务,并用未来的希望激励和引导现实的生活。

偏执型人格障碍具体指的是什么情况

1.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患者常常自我感觉极好,自以为是,狂妄自大。因此他们看不起别人,对他人提出才善意、合理的批评,会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击
2.心胸狭隘,好嫉妒。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的心胸非常狭隘,目光短浅,容不得别人。当别人比他强时,常会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嫉妒。他们常把别人一般的,甚至是友好的表示看作是敌视或蔑视行为,对别人的成绩、成功等不满不服;反过来,他们还常常凭空认为别人在嫉妒他,便采取报复性行为,或采取荒谬、残酷的方式自我折磨
3.敏感多疑,不信任别人。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生性多疑,对挫折或受到羞辱与阻碍的情形过分敏感。在遇到挫折时,他们不会反思自己,而是责备别人或推诿客观。他们常凭空认为大多数人是不可信赖的,在人际交往中十分敏感。
4.固执已见,不吸取教训,不听从意见,也是病态人格最突出的症状之一。他们及其自负,对自己的行为、看法、观点等从不改变,我行我素。如果他们遇到挫折,或遭受失败,他们不会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缺乏自知之明,当没有人给他们提意见或忠告时,便更加相信自己是正确的。...

人格障碍和精神类的区别有哪些

精神病患者病前可能出现某些性格或行为的变化,类似于人格障碍表现,比如强迫性神经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与分裂型人格障碍等,有时相应两方的区别是困难的。下面将精神病中常见的神经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所致人格改变与人格障碍的区别简单作一介绍。

(1)神经症

大多数神经症是在人格已形成后发展起来的;而人格障碍一般从早年开始,恒定顽固,难以改变,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可以发生相应的神经症。神经症病人能体验到自己的痛苦,而人格障碍者对其人格偏离正常缺乏自知。神经症病人环境适应能力尚可,而人格障碍者一般社会适应不良。

(2)躁狂抑郁症

轻型或不典型躁狂症可以主要表现为易激动、好挑剔、惹事生非,无理取闹,攻击或侵犯他人等行为异常,如果既往情况不详,往往误诊为人格障碍。但仔细观察还可发现情感高涨、言语动作增多、兴奋性强等基本症状,如结合病史及病人以前的性格特征不难区别。

(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早期可表现为人格和行为的改变,如劳动纪律松懈、情绪不稳、态度恶劣、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越轨行为等,易与人格障碍混淆。但精神分裂症还同时伴有不适当的情感反应以及思维活动的异常,且精神分裂症发病以前,一般没有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

精神分裂症缓解不全可遗留人格缺陷,但除人格改变外,情感、思维、意志方面也有障碍,他们往往缺乏自发性和自然性,这是人格障碍所不具备的。

轻型或处于静止状态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可误诊为偏执型人格障碍,但后者主要表现在过分敏感的基础上对日常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误解,从而产生一定的牵连,不脱离现实,一般不发生幻觉、妄想,可与精神分裂症进行区别。

重症精神疾病的类型

一、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食物中毒、医学药物中毒)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这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分类。

二、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或代谢产物堆积,或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从而继发脑功能紊乱,这也属于重性精神病。

三、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通常始于童年,并持续终生,主要有偏执型,反社会型、冲动型、表演型,依赖型、自恋型,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分类之一。

四、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分类,多起病于青壮年主要可分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等,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病程迁延不愈,病人及家属痛苦万分。

五、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这类精神障碍也属于重性精神病分类。

什么是偏执型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病是一组至今病因未明的疾病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以持久的、系统的且比较固定的妄想为主要临床特征。行为、情感反应与妄想观念相一致;无幻觉或偶伴幻觉;病程长而无精神衰退;智能保持良好,包括偏执狂、偏执状态和更年期偏执状态,不包括心因性偏执性精神病、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性精神分裂症及有害物质、躯体疾病所引起的类似精神病状态。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1)认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家庭作业是认知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最后的咨询阶段,家庭作业应服务于预后和复发预防。

(2)交友训练法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

(3)自我疗法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

(4)敌意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5)沙盘游戏法咨询可协助其整合人格、恢复心理健康。对患者进行潜意识的分析,有助于咨询师对患者制定有效的咨询方案。

重人格症的种类

人格障碍的分型及表现:

(1)反社会人格障碍:也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是对社会危害最大的一类。这类人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从小就表现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小同学、违反校规。长大后旷工,常闹事,不遵守厂规和社会常规。他们脾气暴躁,感情冷酷而肤浅,无任何责任感,做事无计划,冲动好斗,具有高度攻击性,最终常触犯法律,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他们对自身的人格缺陷浑然不知,不论做出多么损害他人的事情也没有内疚和羞惭感。

(2)偏执型人格障碍:较多见于男性。这类人固执,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总怀疑周围人对自己有敌意,傲慢,嫉妒心强,这类人易发生偏执型精神病。

(3)分裂样人格障碍:这类人情感冷淡,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他们常使人感觉古怪,不可理喻,不修边幅或穿戴奇特,行为不合时宜。在人群中他们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甚至退缩,活动能力差,无进取心。这类人童年就有此类迹象,终生如此。

(4) 循环型人格障碍:较多见于女性。循环型人格障碍以心境良好和悲伤交替出现为特征。心境良好进他们精神振奋,充满信心,热情而好交往,但做事有始无终,常作出大量的计划,而很少付诸于行动或坚持到底。而悲伤时他们表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办事无信心,寡言少语,自感精力不足,做事困难而吃力。也有部分病人是以其中一种情况为主。

(5)强迫型人格障碍:男性较多见,他们常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凡事追求完美,否则就焦虑不安。做事要先计划,且考虑问题过于详细,按部就班。平时禁拘谨小心,办事犹豫不果断,缺乏自信,事后爱反复检查,追究细节,此类型与强迫性神经症的发生有关。

(6)癔症型人格障碍:女性较多见。这类人日常行为夸张、做作,表情生动,暗示性和依赖性极强,极其情绪化,情感不稳定,待人似乎很热情,但感情肤浅、不真诚,很难长久与人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高度自我中心,总是想尽办法引起他人的注意,耐不住寂寞,盼望生活像演戏一样热闹而富于刺激。这类人有时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与翔,会采取过激行为。

(7)冲动型人格障碍:这类人显着的特点是有高度的冲动性。他们常因一些不必要的小事而大发雷霆,情绪激烈可到狂暴的程度,甚至丧失控制,做出伤人、毁物或自伤的行为。发作间歇期情绪不稳定,可伴有空虚感和厌恶感。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依据

A:在社交关系中感到孤独和不适,与亲友在一起感到很不舒服,很少动感情,而且还有知觉或者认知歪曲以及古怪的行为,起自成年早期,前后过程多种多样,符合以上五项以上

1:牵连观念(未达关系妄想程度)

2:与其文化背景不相一致却影响其行为的古怪想法或魔术思想(如:迷信,特异功能,心灵传感或者第六感受,对于儿童或者青少年,表现为怪异的幻想或者整日沉湎的想法)

3:不同寻常的知觉或者身体幻觉

4:古怪的(比如:含糊的,琐碎的,隐喻的,过分推敲的或者刻板的)言语

5:猜疑或者偏执观念

6:感情不适合或者受限制

7:古怪的行为或者表现

8:除一级亲属以外,没有亲密的或者知心的朋友

9:过分的社会焦虑,往往伴有偏执性的害怕感,但没有对自己错误的判断

B:并非发生于精神分裂症,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者某种普遍性发育障碍。

此类障碍的患病率可能高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与重性抑郁症的共病率为9%,与强迫症的共病率为19%,不同研究对其他人格障碍与分裂型人格障碍伴发的百分率有所不同,其中与其共病的有回避型,分裂样和偏执型人格障碍。病人的特点是:社会隔绝,行为古怪,多疑,这正是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性表现,病人虽然因此而痛苦,但并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2] 。

偏执型人格障碍具体怎么样进行治疗

(1)认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家庭作业是认知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最后的咨询阶段,家庭作业应服务于预后和复发预防。
(2)交友训练法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①真诚相见,以诚交心。②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③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客原则”。
(3)自我疗法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
(4)敌意纠正训练法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①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②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③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④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

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

注意留守儿童易得人格障碍

随着农民工患大量涌入城市,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但是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人格障碍要特别注意。

有一个10岁的留守儿童,寄养在外祖父、外祖母家中。有一天,他向外祖母索要10元钱,外祖母只有5元钱给他,他哭着说:“不给我10元钱,我就死给你看!”外祖父、外祖母不以为然,他们正常下地干活,等他们回来之后,他们的外甥子吃了老鼠药,“躺在床上”,早已韶华名灭,命归黄泉了。这是留守儿童人格障碍血的教训!

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要重视。人格障碍有哪些表现呢?

1、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以脱离社会和在与人交往中表情明显受限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患者通常很少报以微笑、点头和肢体动作。

2、强迫型人格障碍

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希望遵循一种他所熟悉的常规,认为万无一失,无法适应新的变更。缺乏想象,不会利用时机,做事过分谨慎与刻板,事先反复计划,事后反复检查,不厌其烦。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也是其特点之一。

3、悖德型人格障碍

又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以漠视他人权利和侵犯他人权利(即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这种人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正常的人间爱;易激惹,常发生冲动性行为;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内疚,缺乏罪恶感;因此常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虽屡受惩罚,也不易接受教训,屡教不改。临床表现的核心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4、偏执型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表现出普通性猜疑,不信任或者怀疑他人忠诚,过分警惕与防卫;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有将周围发生的事件解释为 “阴谋”、不符合现实的先占观念;过分自负,认为自己正确,将挫折和失败归咎于他人;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对挫折和拒绝特别敏感,不能谅解别人,长期耿耿于怀,常与人发生争执或沉湎于诉讼,人际关系不良。

5、分裂型人格障碍

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和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对喜事缺乏愉快感,对人冷淡,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孤独怪僻,缺少知音,我行我素,很少与人来往,因此也较少与人发生冲突。

6、边缘型人格障碍

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的人格障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为主要特点。发作没有先兆,不考虑后果,不能自控,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发作之后能认识不对,间歇期一般表现正常。

7、自恋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自以为了不起,平时出风头,喜欢别人的注意和称赞。好“拔尖”,只注意自己的权利而不愿尽自己的义务。他们从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要求旁人都得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不择手段地占人家的便宜,而不考虑对自己的名声有何影响。这种人缺乏同情心,理解不了别人的感情。

8、回避型人格障碍

以社交抑制、情感不适当和对负面评价过分敏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人格障碍,显著特征是社会退缩。

对于留守儿童,我们应该给与更多的关心,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精神障碍吃什么药

1、焦虑、强迫型:焦虑型(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伴有明显焦虑,可用抗焦虑药改善之。既往曾用氯氮卓(利眠宁)、地西泮(安定)、奥沙西泮(去甲羟安定)等治疗此类人格障碍,目前多采用阿普唑仑。

2、强迫型、表演型、依赖型人格障碍可试用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3、偏执型人格障碍如考虑与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有关,可给予碳酸锂。

4、其他:早年曾用苯丙胺治疗反社会人格,但收效有限。哌甲酯(哌醋甲酯)对成人MBD有效。对冲动控制不良者可用抗痉药,特别是脑电图示每秒14~16阳性棘波者。电休克治疗仅限于改善人格障碍患者伴发的焦虑和抑郁。对兴奋、激动可给予吩噻嗪类药物。精神外科已为日益发展的药物治疗和精神治疗所取代。

情感性精神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本病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神经衰弱

主要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鉴别,鉴别要点为单纯型病人无自知力,无治疗要求。

2.强迫性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强迫症状内容较荒谬离奇、多变,病人对强迫性体验的情感不鲜明,自知力不完整,求治不主动。

3.躁狂症

急起发病并表现为兴奋话多的精神分型症青春型应与躁狂症鉴别。前者多为不协调性言语运动性兴奋;后者为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4.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木僵应与抑郁性木僵鉴别。前者接触困难、表情呆板,情感淡漠;后者是严重抑郁之情感活动。

5.反应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应与反应性妄想状态相鉴别。后者有精神刺激因素,病人病情围绕起病的精神刺激,情感反应鲜明,愿谈创伤后之情感体验,令人同情。

6.偏执性精神病

本症偏执型病人的妄想内容可变化不定或往往是荒谬或离奇、可自相矛盾。即可不固定,也欠系统性、多伴有幻听。而偏执性精神病人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很少伴有幻觉,如有短暂幻觉也与妄想联系较密切,在不涉及妄想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

7.症状性精神病(指躯体、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症状性精神病人常见意识障碍,症状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可有恐怖性的幻视,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8.脑器质性精神病

脑器质性精神病具有智能障碍与相应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尤应警惕近年来较多见的散发性脑炎。主要表现为亚木僵状态,部分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出现比精神症状晚,脑电图呈弥散性异常,仔细观察与分析,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小便失禁等。

9.人格障碍

分裂型、分裂样、边缘型及偏执型人格障碍应与精神分裂症加以鉴别诊断。人格障碍一般没有精神症状,即使有一些也是短暂的,主要应从病人的人格发展过程去分析,且缺少病程性的临床过程,这对鉴别诊断是极为重要的。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鉴别诊断

(1)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关闭型人格(shut-in personality,Hoth,1913)或内向性(autism,Bleuler E,1950)。一般在童年早期开始长期存在。其主要表现为退缩,孤独,沉默,隐匿,不爱交往;情绪缺乏和冷漠,不仅自己不能体验欢乐对人亦缺乏温暖,爱好不多;过分敏感而且害羞,胆怯、怪癖,对表扬和批评均反应不良;未丧失认识现实的能力,但常表现孤立行为,趋向白日梦和内省性隐蔽;活动能力差,缺乏进取性。对人际关系采取不介入的态度;缺乏性兴趣;缺乏亲密和知心朋友。

(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人格障碍中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多见于男性。此类人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高度的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然而这些均属相对的。

(3)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为攻击性人格障碍。ICD-10将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分为冲动型和边缘型,此二型均以冲动性及缺乏自我控制为突出表现。冲动型的主要特征为情绪不稳定及缺乏冲动控制。暴力或威胁性行为的暴发很常见,在其他人加以批评时尤为如此。这种人常因微小的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和冲动,自己完全不能克制,其时可出现暴烈的攻击行为,行动时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这种突然出现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和平时是不一样的。他们在不发作时是正常的,对发作时所作所为感到懊悔,但不能防止再发。这种冲动发作也常因少量饮酒而引起。

(4)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attention-seeking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癔症型人格障碍(hysterical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以高度情感性和以夸张的行为吸引注意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一般认为女性较为多见,随年龄增长可逐渐改善。

此型可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并存。主要表现为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常以自我表演,过分的做作和夸张的行为引人注意;暗示性和依赖性特别强,自我放任,不为他人考虑,表现高度自我中心;极端情绪性,情感变化多端,易激动;对人情感肤浅,难以与周围保持长久的社会联系;长久渴望得到理解和评价,感到容易受到伤害,高度的幻想性,往往把想象当成现实;不停地追求刺激,不能忍受寂寞,希望生活似演戏一样热闹和不平静;外表及行为显示不恰当的挑逗性,打扮得花枝招展卖弄风骚,甚至调情,诱惑人,但性生活被动,虽有时体验到性乐,却往往是性感缺乏的;言语、举止和行为可能类似儿童,情绪不成熟。这种人与癔症间关系不似既往想象的那样密切,癔症的病前人格为表演型者仅20%,而非常严重的表演型人格障碍却可终生不发生癔症。表演型人格亦可为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的病前特征。

(5).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ananka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2倍。这类人的特征为惰性、犹豫不决,好怀疑和按部就班。他们以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希望所做的事完美无瑕,事后反复检验,苛求细节。为此他们表现焦虑,紧张和苦恼。

他们的道德感过强,过于自我克制,过分自我关注和责任感过强,常表现为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严、过高,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容改变,否则感到焦虑不安,并影响其工作效率;平时拘泥细节,小心翼翼,甚至对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有的好洁成癖,若不按照要求做就感到不安,甚至重做;对自身安全过分谨慎,常有不安全感,往往穷思竭虑或反复考虑,对计划实施反复检查、核对,惟恐有疏忽或差错,思想得不到松弛;事先计划好所有动作,而且考虑过于详细;过分迂腐,刻板;主观,比较专制,要求别人也要按照他的方式办事,否则即感不愉快,往往对他人做事不放心;遇到需要解决问题时常犹豫不决,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常过分节俭,甚至吝啬;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责任感过强,过分投入工作,业余爱好较少,缺少社交友谊往来。工作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内心体验,相反常有悔恨和内疚。这类人虽然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婚姻并在工作上取得成就,但很少有挚友。

(6).其他人格障碍

(1)循环型人格障碍(cyclothym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情感型人格障碍(affecitve personality disorder),多见于女性。本型包括情感增盛型,情感低落型或抑郁型两种相反的亚型。情感增盛型的人表现情感高涨,内心充满信心和喜悦,雄心勃勃,精神振奋,热情好交往,情绪乐观,较急躁,做事有始有终,常做出大量的计划和设想,但并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情感低落型的人则相反,情绪低沉,悲观,愁眉不展,自感精力不足,信心不强,寡言少语,遇事感到困难重重;循环型人格障碍则以心境良好和悲伤相交替为特征,这种转换并非外部因素引起。30%~80%躁郁症患者的病前为循环型人格。该人格障碍一般发生于青少年阶段,心境高涨或低落的程度/持续时间及其周期频度是不一样的,但随年龄增大,往往加重,这是不同于其他类型人格障碍之处。中年后期出现心境波动,应注意有无器质性疾病的可能。

(2)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的主要特征为高度冲动性,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和不稳定,身份识别障碍,自伤行为,持久空虚感和厌倦感,容易引起一过性精神病发作。ICD-10(1992)指出边缘型人格障碍除表现情绪不稳定外,自我形象、目的和内心偏好往往是模糊不清或扭曲的。空虚感是常有的,经常卷入强烈和极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导致连续的情感危机,竭力避免被人遗弃,有自杀未遂行为。边缘型人格与情感性疾病有关。边缘型人格可能是原发性情感性疾病的变异型。边缘型人格与情感性精神病有较高的伴发率。边缘型人格往往在发生心绪不良或自伤行为时急诊住院,此时可发现非常类似抑郁的症状。抑郁常见于边缘人格和反社会人格。边缘型人格虽然得到美国、英国、北欧等国家精神病学家的广泛研究,但我国精神病学者感到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概念是陌生的和含糊的,尚未正式应用。

(3)不适当型人格障碍(inadequate personaltity disorder):又称被动型人格障碍(pa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特征是对社会交往和情绪刺激缺乏有效的反应。他们缺乏能力,计划性不足,不稳定,判断力不良,不能适应生活中挑战,然而检查却不能发现他们在体力上或精神上有任何欠缺。他们与周围人不发生争辩,不能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故在人群中往往被忽略。不适当型人格障碍在英国应用较多,但牛津大学精神病学家Gelder(1983)建议避免采用这一名称,因为不仅它具有贬义,而且与其冠上这一标签还不如详细告诉他们如何适应生活更妥当。

(4)依赖型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将本人的需要依附于别人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以妇女多见。这类人的特征是缺乏自信,不能独立活动,常常是在没有别人反复劝告或保证下便不能做出日常决定,一般难以自己主动确定计划,情愿把自己置于从属的地位,一切悉听他人决定,如为儿童或少年,衣食住行和空闲时间安排都要由父母做主;由于不能独立生活,许可他人对其生活的主要方面承担责任,妇女从事何种职业得由配偶决定。他们为了获得别人的帮助,他们随时需要有人在身旁,每当独处时便感到极大的不适。当与亲密的人中断联系或孤独时,患者即感到失助或焦虑不安,感到自己孤独无助和笨拙。原因是多因素的,社会文化、心理社会因素有重要意义,有人认为在儿童早期,其独立做某种事情时常受双亲的斥责或惩罚或受到过多的限制,以致儿童某种自主性的行为模式可能从未建立。与焦虑性、表演性、分裂性人格障碍可能并存。

什么是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经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欺侮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假如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为了便于诊断,《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偏执型人格的特征描述为:

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将四周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3、易产生病态嫉妒。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道错不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患者的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因此在社会上人数和比例确实不详。据l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资料表明,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居多。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要和哪些疾病区分

1.神经衰弱

主要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鉴别,鉴别要点为单纯型病人无自知力,无治疗要求。

2.强迫性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强迫症状内容较荒谬离奇、多变,病人对强迫性体验的情感不鲜明,自知力不完整,求治不主动。

3.躁狂症

急起发病并表现为兴奋话多的精神分型症青春型应与躁狂症鉴别。前者多为不协调性言语运动性兴奋;后者为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

4.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木僵应与抑郁性木僵鉴别。前者接触困难、表情呆板,情感淡漠;后者是严重抑郁之情感活动。

5.反应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应与反应性妄想状态相鉴别。后者有精神刺激因素,病人病情围绕起病的精神刺激,情感反应鲜明,愿谈创伤后之情感体验,令人同情。

6.偏执性精神病

本症偏执型病人的妄想内容可变化不定或往往是荒谬或离奇、可自相矛盾。即可不固定,也欠系统性、多伴有幻听。而偏执性精神病人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比较固定,很少伴有幻觉,如有短暂幻觉也与妄想联系较密切,在不涉及妄想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

7.症状性精神病

(指躯体、感染、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

症状性精神病人常见意识障碍,症状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可有恐怖性的幻视,均有助于鉴别诊断。

8.脑器质性精神病

脑器质性精神病具有智能障碍与相应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尤应警惕近年来较多见的散发性脑炎。主要表现为亚木僵状态,部分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出现比精神症状晚,脑电图呈弥散性异常,仔细观察与分析,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小便失禁等。

9.人格障碍

分裂型、分裂样、边缘型及偏执型人格障碍应与精神分裂症加以鉴别诊断。人格障碍一般没有精神症状,即使有一些也是短暂的,主要应从病人的人格发展过程去分析,且缺少病程性的临床过程,这对鉴别诊断是极为重要的。

相关推荐

偏执精神病的症状和诊断要点

一、偏执精神病的症状 1、偏执性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和情感反应与妄想观念相一致,并且智能保持良好。常见的精神病症状一般都有是程度轻重持久不一的偏执性妄想,从仅仅是持续的牵连观念被害感,以至影响妄想,夸大妄想和嫉妒妄想等。 2、偏执性精神病患者无幻觉,忽视或不相信与偏执性精神病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3、偏执性精神病症状表现有广泛猜疑,易产生病态嫉妒,过分警惕与防卫。偏执性精神病患者会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边缘性精神障碍怎么办

一、行为异常与神经生化学异常有关,而人格特征的形成有其神经生化基础,这提示许多人格的行为特征是由生物学决定而不仅仅是习得的。即使人格存在习得因素,继而也会导致神经生化的变化。因此,使得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正常得的神经生化水平是治疗的目标 二、药物治疗 ①锂盐:情感不稳定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重要表现,故给予情感稳定剂锂盐是适当的。 ②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对情感不稳定和冲动控制不良有效,如边缘型患者共患抑郁症则不宜应用卡马西平。 ③纳曲酮:有文献报道阿片拮抗剂纳曲酮对部分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有效,尤其是可以使用自我伤害

偏执型人格障碍形成的4大原因

1.早期失爱 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单亲家庭更易出现有偏执型人格的儿童! 2.后天受挫 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 3.自我苛求 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等,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 4.处境异常 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

强迫症的不同症状危害程度怎么区分

一、对个人的危害:长期患强迫症而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患者的人格特质就会发生变化,形成强迫型人格和偏执型人格。强迫性人格就是将自身的思维模式强加给别人,同时还会强迫自己进入某种不良状态的人格,做事斤斤计较,拘泥细节,找不到安全感;偏执型人格是指敏感,对于不愉快的事或使自己不愉快的人耿耿于怀。 二、对家人的危害:受强迫症的影响,患者的个人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又因为患者与家人一起生活,所以家人也在遭受折磨,甚至某些情况下家人会因难以忍受患者的行为表现而致使家庭关系面临破裂危机,其中婚姻危机最为严重,其中很多家属坦

怎样有效治疗精神障碍

治疗精神障碍之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的治疗目标不是不良行为,而是适应不良的思维,保持内心和谐.恰当地适应外在环境,纠正足以引起过度的不当情绪反应的思维,适应不良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思维.心理治疗选择,取决于精神障碍症患者的个体特点和所患疾病的类型.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性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疾病诊断等,都应作为考虑的依据.对文化水平高的患者,在心理治疗时应重视深入分析、说理和讨论.对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则应根据其关心的问题,简明有针对性地回答疑问.运用此喻借用治疗成功的类似病例,给予鼓励和恰当的 .

为什么独生子女会比较容易有人格障碍

专家介绍,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养育方式是形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 独生子女承担了父母更多的期望,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压力,父母给予了他们更多的爱,同时不自觉地也希望索取得更多,比如荣誉、面子等等,让孩子感觉极不平衡、不对称,从而产生叛逆,所以独生子女是人格障碍的高危人群。 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出现的人格问题也不相同:父母比较强势或父母之间关系紧张,孩子容易形成焦虑、回避、冲动型人格障碍;父母比较冷漠,孩子容易形成分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父母过于溺爱,孩子容易出现自恋、依赖型人格障碍。

精神病的初期表现是什么

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四种,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比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病程迁延不愈。 2、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 3、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4、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通常始于童年,并持续终生,主要有偏执型,反社会型、冲动型、表演型,依赖

人格分裂的类型

1.反社会人格:也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是对社会危害最大的一类。这类人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从小就表现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小同学、违反校规。长大后旷工,常闹事,不遵守厂规和社会常规。他们脾气暴躁,感情冷酷而肤浅,无任何责任感,做事无计划,冲动好斗,具有高度攻击性,最终常触犯法律,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的同时也损害了自己。 (2) 偏执型人格:较多见于男性。这类人固执,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总怀疑周围人对自己有敌意,傲慢,嫉妒心强,这类人易发生偏执型精神病。 (3) 分裂样人格:这类人情感冷淡,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 突出表现为性格内向、重视自我、妄自夸大、对人冷漠、缺乏同情心、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分敏感、渴望得到持久的关注和赞美、忌妒心强等以我为中心的人格特 征。他们一听到夸奖之词,就会得意洋洋、沾沾自喜;若听到批评之言,便会暴跳如雷、愤愤不平。在和别人相处时,他们很少能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由于忌妒 心强、缺乏同情心,他们人际关系紧张,也容易产生孤独、失望、抑郁的心情,加上自我欣赏、目标过高,往往为遭受挫折和失败而苦闷。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的形成,多与童年的经历密切相关,如单亲家

人格障碍与犯罪有什么区别

人格障碍者可以有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为最多。同一性质的屡次犯罪,罪行特别残酷或情节恶劣的犯人中,有约1/3的人属于此类型的人格障碍。但是,人格障碍与正常犯罪是不能等同的。 罪犯的犯罪,归根结底是为了取得所需要的东西,他们的犯罪活动始终贯彻这一明确目的,而人格障碍者的违纪或犯罪行为一般不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其动机模糊,很难说有什么目的,他们为何选择了这种危害行为,往往不为人所理解,有时他们甚至否认有什么特殊的企图驱使他们犯罪,只是由于一时冲动所致;罪犯通常是尽可能不伤害自己,而病态人格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