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毒和脱水的区别 等渗性脱水
水中毒和脱水的区别 等渗性脱水
钠离子和水成比例丢失,血清钠离子在130到150mmol/L之间。主要见于:
小肠的疾病引起腹泻;
大面积烧伤及大量胸、腹水的形成。
尿量减少;
轻症以失盐症状为主,如厌食、恶心、无力、口渴、皮肤弹性差。
肺性脑病导致什么并发症
1.休克是一种急性组织灌注量不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各科严重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有血压下降,收缩压降低至12kPa(9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67kpa(20mmHg),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和肢端紫绀,浅表静脉萎陷,脉搏细弱,全身无力,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2.肾功能衰竭是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4期:①肾贮备功能下降,患者无症状。②肾功能不全代偿期。③肾功能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患者有乏力,食欲不振和贫血。④尿毒症阶段,有尿毒症症状。
3.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预后差。
4.电解质紊乱通俗的讲就是身体里的离子(如钠、钾等)或高或低,不在正常范围值内的情况,标准名称为水和电解质紊乱。临床上常见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有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水肿、水中毒、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
脱水的分类
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 na+ 。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按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1.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高温、大量出汗或发高烧等导致大量失水,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故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尿少等症状。较轻的高渗性脱水患者,如能及早饮水,可以得到缓解。情况严重时,可采用向患者滴注质量分数为 5% 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2.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即失盐多于失水。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导致水和盐的大量丢失,又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素的分泌减少,故患者的尿量增加,也无口渴的现象,容易造成没有脱水的假象。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
3.等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即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这一类脱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例如,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多半属于这一类。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 5% 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给脱水病人补液时,应特别注意根据以上三种不同的脱水情况,及患者的脱水程度,有无酸中毒等,给予不同的液体。
小儿腹泻的主要症状
1、全身症状:病情严重者全身症状明显,大多数有发热,体温38~40℃,少数高达40℃以上,可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惊厥、甚至昏迷等表现。随着全身症状加重,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功能失调。
2、脱水:由于小儿腹泻与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使体内保留水分的能力减低。严重呕吐、禁食、食欲减低或拒食,使食物和液体摄入量均减少。患儿发热、呼吸加快、酸中毒者呼吸加深,使不显性失水增加。根据水、电解质损失的量及性质不同分为3种类型:等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低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高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50mmol/L)。大多数急性腹泻患儿为等渗性脱水。一般表现为体重减轻,口渴不安,皮肤苍白或苍灰、弹性差,前囟和眼眶凹陷,黏膜干燥,眼泪减少,尿量减少。严重者可导致循环障碍。按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脱水的评估。
怎么治拉肚子最快最有效 脱水后如何快速补水
掌握补水原则,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水,速度最快最有效。
定脱水程度、定脱水性质、定1日总液量、定溶液的张力。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前两句是指先应用含钠液、张力高些,然后含钠液逐减,液体的张力也逐减。开始的速度可快些,然后逐步减慢。不见尿而补钾以防产生高钾血症,见尿而不补钾,可出现低钾血症。
一般临床上将脱水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脱水
体液流失约占体重的5%以下,患者精神稍差,面色略苍白,皮肤稍干但弾性尚可,眼稍下陷,尿量略少。
(2)中度脱水
体液去失约占体重的5%~10%。患者精神萎靡,常伴烦躁。面色苍白、发灰,皮肤干燥、弹性差。前囟和眼窝明显下陷。口周发青,唇发干。心音低钝。四肢发凉,尿明显减少,哭时泪少。
(3)重度脱水
体液去失约占体重10~15%。患者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対周围无反应。前囟和眼窝深陥,眼不能闭合。皮肤粘膜干燥,皮肤弾性极差,面色发灰,口唇发钳,四肢发凉,尿极少或无尿,哭无泪,心音弱,血圧下降。
根据丢失的水及电解质的比例不同,脱水的性质可分为三种情况:
(1)等渗性脱水
水和电解质呈等比例丢失。脱水的特点为细胞外液丢失,而细胞内液不增加,也不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即130~ 150mmol/L(130~ 150mEq/L)。等渗性脱水约占婴幼儿腹泻中的40%~80%。秋季腹泻以等渗性脱水为多见。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约占半数为等渗性脱水。
(2)低渗性脱水
从水和电解质丢失的比例而言,电解质的丢失多于水的丢失。血清钠减少,在1 30mmol/L( 130mEq/L)以下。其特点为细胞外液丢失多,一部分丢失于体外,一部分进入细胞内而使细胞内液较平时增加。循环量减少快,脱水症状出现早。低渗性脱水约占腹泻病例的20% ~50%。见于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他细菌性腹泻、饮水多而摄入含电解质食物少、营养不良者、输入低滲液体过多等情况。
(3)高渗性脱水
丢失水分相对地较电解质为多,血钠浓度增高,在150mmol/L(150mEq/L)以上。其特点为细胞内脱水,因细胞外液渗透压高,部分细胞内液转移至细胞外,故细胞外液减少得不多。高渗性脱水较少见,约占婴幼儿腹泻病例的1%~12%。可见于病毒性肠炎(秋季腹泻),不恰当地应用含钠液治疗而造成高渗性脱水。
所谓液体的选择也就是液体的组成,等渗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的比例关系。较精确地计算,累积损失所补充的液体组成视脱水的性质而不同,一般低渗性脱水用等渗液或3/4等渗液,等惨性脱水用3/5~1/2等渗液,高渗性脱水用2/5等滲液。而继丢液用1/2等瘳液。生理需要用1/3等渗液。
为简便起见,目前按1天补液计算。第1天的补充内容:等渗性脱水时用1 : 1液,相当于1/2等渗电解质溶液;低渗性脱水时用2:1液,相当于2/3等渗电解质溶液;高渗性脱水时用1 : 2液,相当于1/3等渗电解质溶液。如有严重酸中毒时,用生理盐水时氯含量高,不利于纠正酸中毒,可用2:1液(即2份生理盐水,1份等渗的乳酸钠或碳酸氢钠)该溶液所含钠和氯与血浆所含相接近。另外,临床可根据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渗乳酸钠或碳酸氢钠三者的比例关系,制备成张力不同的溶液。如等渗性脱水时可用“3 : 2: 1液”(即1/2等渗液),低渗性脱水时用“3:4:2液”(即2/3等渗液),高渗性脱水时用“3 : 2: 1液”~“6: 2: 1液”。
在输液量方面,一般将其分为累积损失量(即在病后腹泻及呕吐中丢失的总量)、继丢量(即在输液过程中又吐、泻丢失的量)和生理需要量。如将其三种液量分开计算、累积损失量与脱水程度有关。轻度脱水为60~ 80ml/kg,中度脱水为80~100m/kg,重度脱水为100~120ml/kg。继丢失量应为丢多少算多少,一般为20~ 40ml/kg。生理需要量为150ml/100卡计算。为方便起见,24小时的总液量为轻度脱水120 ~ 150ml/kg,中度脱水150~ 180ml/kg,重度脱水180~ 200ml/kg。 如一般情况好转,第2天开始即可进食。
对轻度脱水可在8~10小时内输入全日量的-半,另外一半在14~16小时内输入。如脱水重则可在0.5~1小时内快速输入20ml/kg,在9~10小时内输入总量一半,其余一半在13~14小时内输入。低渗性脱水较重且伴有明显酸中毒者,在最初输入的20m/kg液量可用2:1液(即2份生理水、1份等渗的碳酸氢钠或乳酸钠)。高滲性脱水补液的速度应慢,每公斤体重5~8ml/小时,在48小时左右纠正脱水。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应用口服补液盐(简称oRs),其电解质的含量为钠90mEq/L,氯80mEq/L,钾20mEq/L,HCO30mEq/L,葡萄糖1l lmmol/L。在等渗或高渗性脱水时,应将oRs稀释1/3后口服。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为50~60ml/kg,4小时内服完;中度脱水为70~ 100ml/kg,4~6小时内服完;重度脱水为100~ 120ml/kg,6~8小时服完。也可先用静脉点滴60~70ml/kg,3小时,其后可口服30~50ml/kg,在3~4小时内服完。通过临床观察,oRs应用于轻、中度脱水、呕吐不重者较适合。
钾盐的补充十分重要,过高、过低或浓度过高、输入速度过快均可发生生命危险。补钾的原则为见尿补钾,其静点浓度为不超过40mEq/L,即0.3%浓度。每日的补钾量为2~4mEq/kg,相当于10%氯化钾液1. 5~ 3ml/kg,分3~4次。
脱水的主要区别
脱水分有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他们如何去区分呢?如下:高渗性脱水因水分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上消化道梗阻、昏迷未补充液体,高温下劳动饮水不足等。还有一种原因是水分排出过多如呼吸深快、高热、大量应用渗透性利尿剂。体液丧失以水分为主,钠盐损失较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由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较低,细胞内的水分向细胞外液渗出,导致细胞内脱水,体液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的反射使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加,导致尿少、尿比重增高。临床表现轻度脱水主要以口渴为特点,可伴有少尿,水分丧失量约为体重的2%~3%.中度脱水口渴更加明显,黏膜干燥,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尿更少,尿比重高,水分丧失量约为体重的4%~6%.重度脱水出现高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躁动、幻觉、昏迷、惊厥等。实验室检查血清钠高于145mmol/L有诊断意义。低渗性脱水因频繁呕吐、严重腹泻、长期胃肠减压、肠瘘或大面积烧伤、创面大量渗液等因素丧失体液。同时饮入大量水或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未补充电解质者,导致细胞外液稀释,血清钠降低称为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是失钠多于失水,脱水早期,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故尿量并不减少,甚至反而增多,这样更增加了细胞外液的丢失。后期因血容量降低,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均增加,导致尿量减少。临床表现早期轻度脱水,血清钠在135mmol/L以下时,乏力、头晕、手足麻木、无口渴,大约失盐0.5g/kg.中度脱水,血清钠在130mmol/L以下,失盐0.5~0.75g/kg,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特点是脉搏细弱,站立性昏倒,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尿少、尿比重低。重度脱水,血清钠在120mmol/L以下,除上述表现加重外,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抽搐、昏迷、休克等。辅助检查血清钠低于135mmol/L.尿比重低于1.010.尿钠、氯明显减少。等渗性脱水在急性腹膜炎、急性肠梗阻和大量呕吐及大面积烧伤等外科疾病最为常见。水和钠成比例丧失,细胞外液渗透压无明显变化。临床表现既有脱水症状,又有缺钠症。
脱水的病例病因
1.等渗性脱水
(1)经消化道丢失:呕吐、腹泻、胃肠引流、肠胰胆瘘等引起消化液丢失,虽消化液中钠浓度略低于血浆中钠浓度,但绝大多数患者能够通过口服补充一定水分,因此血浆渗透压大多正常。
(2)反复多次胸、腹腔穿刺放液或引流:一般发生在有漏出液的患者,主要见于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漏出液中的物质(蛋白质除外)与血浆相似,故容易发生等渗性脱水。
(3)大出血:此时血浆中的水和电解质均按正常比例丢失。
(4)经皮肤丢失:大部分皮肤失液患者的失水量大于失钠量,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但部分烧伤和剥脱性皮炎患者经创面大量渗液,失水和失钠比例基本相同,也可导致等渗性脱水。
(5)经肾脏丢失:在肾小管功能减退或各种尿崩症的患者,肾小管不能对水分进行有效的浓缩,失水量和失钠量的比例与肾小球滤液相似,导致等渗性脱水。
2.低渗性脱水
(1)脱水治疗不当:高渗性或等渗性失水纠正过程中补水过多,而电解质,特别是氯化钠补充不足。
(2)肾功能损害: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多尿期,失盐性肾炎,肾小管酸中毒,由于患者肾脏的保钠功能下降,个别患者尿钠的丢失每天可达100mmol。
(3)利尿药的使用:适当的电解质浓度是利尿的前提,呋塞米等髓襻利尿药和噻嗪类利尿药主要是通过抑制电解质Na、Cl-、K的重吸收产生利尿,因此长期应用会导致电解质的丢失,若氯化钠等补充不足,容易导致低渗性脱水。
脱水的症状有哪些
等渗性脱水主要表现为低血容量状态如倦怠,疲劳,站起时头晕眼花,甚至晕厥,意识不清,部分患者可出现脏器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如胸痛、腹痛。常见体征有皮肤弹性差,皮肤黏膜干燥,脉搏加快而弱,表浅静脉萎陷,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等。
低渗性脱水患者无口渴感,皮肤、黏膜脱水明显,主要表现为血容量不足和脑水肿的症状和体征,与失钠性低钠血症相似。
1.等渗性脱水
(1)经消化道丢失体液是最常见的原因,由于上消化道液丢失以H 为主,容易伴发代谢性碱中毒,下消化道液含碱较多,容易伴发代谢性酸中毒,因此,在诊断等渗性脱水的同时,应注意是否伴酸碱平衡失调。
(2)心、肝、肾功能不全有多浆膜腔积液者,反复多次较大量的胸腔、腹腔穿刺抽液,容易发生等渗性脱水,应注意一次引流量不超过1000ml,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容量状态并及时治疗。
(3)老年患者由于体液占体重的比例仅45%,同时口渴感觉不如年轻人,而皮肤干燥、弹性减退、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等脱水征象很容易被忽略,故应特别注意患者有无少尿或无尿、口腔黏膜是否少津或无津、意识状态有无异常、静息状态血压是否偏低、病史中有无体液丢失的状况出现等。
(4)尿量是反映体液量是否充足的一个有力指标,通常尿量1500ml/d,此时尿量不能作为判断有效血容量是否正常的指标。
(5)注意有效血容量和细胞外液不是等同意义的:某些患者细胞组织间液增多,皮下水肿、皮肤发亮,此时细胞外液正常,有效血容量不足却常常存在,致使血压下降。
2.低渗性脱水
(1)诊断低渗性脱水应注意询问病史,因为多数是由于脱水处理不当或利尿剂使用不当造成,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
脱水的症状有哪些
低渗性脱水患者无口渴感,皮肤,黏膜脱水明显,主要表现为血容量不足和脑水肿的症状和体征,与失钠性低钠血症相似。
1.等渗性脱水
(1)经消化道丢失体液是最常见的原因,由于上消化道液丢失以H 为主,容易伴发代谢性碱中毒,下消化道液含碱较多,容易伴发代谢性酸中毒,因此,在诊断等渗性脱水的同时,应注意是否伴酸碱平衡失调。
(2)心,肝,肾功能不全有多浆膜腔积液者,反复多次较大量的胸腔,腹腔穿刺抽液,容易发生等渗性脱水,应注意一次引流量不超过1000ml,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容量状态并及时治疗。
(3)老年患者由于体液占体重的比例仅45%,同时口渴感觉不如年轻人,而皮肤干燥,弹性减退,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等脱水征象很容易被忽略,故应特别注意患者有无少尿或无尿,口腔黏膜是否少津或无津,意识状态有无异常,静息状态血压是否偏低,病史中有无体液丢失的状况出现等。
(4)尿量是反映体液量是否充足的一个有力指标,通常尿量<1000ml多意味着细胞外液的减少,但应注意某些特殊情况,如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尤其是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或酮症酸中毒患者,由于存在渗透性利尿,即使已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尿量有时仍可>1500ml/d,此时尿量不能作为判断有效血容量是否正常的指标。
(5)注意有效血容量和细胞外液不是等同意义的:某些患者细胞组织间液增多,皮下水肿,皮肤发亮,此时细胞外液正常,有效血容量不足却常常存在,致使血压下降。
2.低渗性脱水
(1)诊断低渗性脱水应注意询问病史,因为多数是由于脱水处理不当或利尿剂使用不当造成,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135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2)低渗性脱水时,由于血清钠低,水分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故血容量不足的表现重于等渗性脱水,同时有脑水肿的表现而病人无口渴感。
(3)早期尿量不减少,一旦出现尿量减少提示低血钠和血容量严重不足。
3.高渗性脱水
(1)见于某些急性失水大于失钠的疾病:如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尿崩症未及时补水,需注意上述两种情况均经肾脏失水,故在严重脱水时,患者仍有大量排尿,尿量的多少不能代表体液丢失和血容量降低的真实状态。
(2)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往往掩盖血容量不足的表现,而成为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诊断中应警惕误诊和漏诊,尤其在病人不能提供或不知道原发病病史的时候。
脱水的机理
不论何种类型脱水它们首先都有脱水,即都存在有细胞外液容量的减少。细胞外液约占正常成入体重的20%细胞内液则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又分为血浆(占体重的5%)和组织间液(占体重的15%)二部分。正常情况下不同个体之间体液量的差别相当大此主要决定于年龄、性别和肥胖程度。血浆组织间液及细胞内液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是不断交换的。血浆和组织间液之间隔着一层毛细血管壁除蛋白以外的物质都可以自由通透,所以毛细血管两边的液体平衡主要靠胶体渗透压和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即毛细血管内的血压来维持。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由细胞膜分隔细胞膜对水和一些小分子溶质(如尿素)可以通透,蛋白质等胶体不能通过,电解质如钠钾等虽然可以出入细胞,但它要受钠泵(细胞膜响不大,血压一般不低高渗性脱水的病因如果继续存在,脱水继续加重达到中等程度脱水(体重减少4%以上)时,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是调节血容量和细胞外液容量的重要激素。高渗性脱水进一步发展血容量不能维持,血压下降临床上出现循环衰竭的症征。脱水严重时,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体温调节受影响,因而体温升高,临床称之为脱水热由于细胞内的水转移到细胞外液,因此造成细胞脱水临床上较明显出现脑细胞脱水,及其所引起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此外,由于细胞脱水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分解代谢加强而氧化不全结合代谢产物自肾排出减少,可出现氮质血症。高渗性脱水时血清钠浓度必然增高 二渗性脱水
机体有脱水而失钠大于失水。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将反射性抑制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远端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因而低渗性脱水的早期尿量并不减少,且尿相对密度降低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低于细胞内液,所以细胞外液的水分还向细胞内转移,使细胞内液不仅不减少有时还可以略微增加,而细胞外液则明显减少,由于细胞外液明显减少患者脱水的体表症征出现得早且明显,循环衰竭的症征出现得早且明显。由于细胞外液容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以及晚期循环发生衰竭,肾血流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尿量减少,尿中氯化钠含量明显降低,并出现氮质血症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内J液均为低渗,故无口渴症状晚期还可因脑细胞水肿,发生水中毒,而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三等渗性脱水
机体有脱水水和钢是按正常体液的比例丢失,或高渗性脱水补充了一定量的水。由于是等渗性脱水没有渗透压因素的影响,但由于细胞外液容量的不足,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亦可刺激容量感受器,引起ADH和醛固酮释放增多,使肾对水销的重吸收增加,有利于细胞外液容量的维持。一般情况下血容量减少达到10%就可以引起ADH释放的增多。临床患者表现尿量减少,尿钠也减少在临床实际中等渗性脱水最为多见。等渗性脱水如果不经处理,可因皮肤蒸发肺呼出水等水分的丢失,使等渗转变为高渗性脱水小如果只补充了水而未补充钠盐,则可转变为低渗性脱水若脱水进一步发展,细胞外液容量明显减少,除了出现体表的脱水症征以外还可发生血压下降,休克甚至肾衰竭等。
根据体重的减轻(失水量)及临床表现,将脱水分为三度:
l.轻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2%-3%或体重减轻5%仅有一般的神经功能症状,如头痛、头晕无力,皮肤弹性稍有降低。高渗性脱水有口渴。
2.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3%-6%或体重减轻5%-10%脱水的体表症征已经明显,并开始出现循环功能不全的症征。
3.重症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6%以上或体重减轻10%以上前述症征加重,甚至出现休克、昏迷。
身体脱水是什么意思
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按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高温,大量出汗或发高烧等导致大量失水,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故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尿少等症状.较轻的高渗性脱水患者,如能及早饮水,可以得到缓解.情况严重时,可采用向患者滴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即失盐多于失水.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导致水和盐的大量丢失,又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故患者的尿量增加,也无口渴的现象,容易造成没有脱水的假象.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
脱水的原因
脱水的种类
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Na+,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按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又称缺水性脱水,即失水多于失盐。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高温、大量出汗或发高烧等导致大量失水,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故患者有明显的口渴、尿少等症状。较轻的高渗性脱水患者,如能及早饮水,可以得到缓解。情况严重时,可采用向患者滴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又称缺盐性脱水,即失盐多于失水。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或大面积烧伤等,导致水和盐的大量丢失,又未能及时补充而造成的。由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故患者的尿量增加,也无口渴的现象,容易造成没有脱水的假象。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的方法进行治疗。
等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又称混合性脱水,即失水和失盐的程度差不多。这一类脱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例如,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多半属于这一类。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向患者输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进行治疗。
婴幼儿腹泻导致脱水性质如何区分
脱水性质指现存体液渗透压的特征。在脱水时,水和电解质均有丢失,但不同病因引起的脱水,其水和电解质 (主要是钠)的丢失比例可不同,因而导致体液渗透压有不同的改变。根据脱水时渗透压的不同,临床将脱水分为等渗性(混合性)脱水、低渗性(缺钠性)脱水和高渗性(缺水性)脱水,其中以等渗性脱水最为常见,其次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最为少见。钠是构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所以常用血清钠来判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1)等渗性脱水:水与电解质成比例地丢失,血清钠在130~150mmol/l之间(300~345mg%)。各种病因所致的脱水,其失水和失钠的比例可不同,若其比例相差不大时,通过肾脏调节,可使体液维持在等渗状态,故等渗性脱水较多见。这类脱水主要丢失细胞外液,临床上表现为一般性的脱水症状:如体重减轻,口渴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力减低,前囟及眼窝凹陷,粘膜干燥,心音低钝,唾液和眼泪减少,重者可导致循环障碍与休克。
(2)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相对多于水的丢水,血钠低于130mmol/l(300mg%)。这类脱水由于腹泻较重,病程较长,粪质钠常丢失极多;又因腹泻期间饮水偏多,输液时单纯用葡萄糖溶液,而给钠溶液较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过低,一部分水进入细胞内,血容量明显减少。低渗性脱水多见于吐泻日久不止的营养不良患儿,在失水量相同的情况下,脱水症状较其他两种脱水严重。因口渴不明显,而循环血量却明显减少,故更易发生休克。因脑神经细胞水肿,可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昏迷或惊厥。
(3)高渗性脱水:水的丢失相对比电解质丢失多,血钠超过150mmol/l(345mg%)。这类脱水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较高,细胞内液一部分水转移到细胞外,主要表现为细胞内脱水。如腹泻初起,有发热,喝水少,病后进食未减者,容易引起高渗性脱水。滥用含钠溶液治疗,如口服或注射含钠溶液较多(如单纯用生理盐水补液),也可造成高渗性脱水。在失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其脱水体征比其他两种脱水为轻,循环障碍的症状也最轻,但严重脱水时亦可发生休克。由于高渗和细胞内脱水,可使粘膜和皮肤干燥,出现烦渴、高热、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甚至惊厥。严重高渗可使神经细胞脱水、脑实质皱缩、脑脊液压力降低、脑血管扩张甚至破裂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亦可发生脑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