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胀不消化怎么办
肚子胀不消化怎么办
1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注意科学正确的饮食观!不要暴饮暴食!在遇到因为这种原因导致的肚子胀不消化,在家可以自己采取吃点米汤的办法缓解不适!米汤及大麦清粥对胀气、排气及胃灼热等毛病有效!2另外,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要禁食,不要再往胃里填充任何食物,增大胃的负担,胀气的感觉会更难受!你可以选择适量的运动,快速行走及体操均有益于消化!3最后,你也可以采取喝茶的方式缓解,大童茶、胡萝卜茶等都可以!可以在家尝试!或者你可以直接去药店购买健胃消食片,帮助胃的消化!注意事项告诫大家在日常的生活饮食中注意适量的摄取,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发生胃部不适!在饭后可以做适量的运动帮助胃的吸收!
肚子胀气按摩哪里可以快速排气 按摩四缝穴
四缝穴:按摩四缝穴可治疗胃脘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呃逆等症,能有效的消除肚子胀气,还能恢复肠胃功能。
四缝穴位置: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
按摩方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者中指的指腹有规律的按压穴位,以稍微感觉到痛感时的力度按压1分钟。
肚子胀气原因
肚子胀气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遇到过肚子胀气的情况,遇到了肚子胀气怎么办?肚子胀气是很不舒服的事情,有时候只要随便走走动动就会自己好了,但是胀气严重的话甚至会有剧烈的疼痛。
每个人肚子里多少都会含有一定的气体,这些气体通常会通过打嗝或者是放屁的方式排出体外,这种排气每天都会出现10到18次。如果排气的次数太少或者排气异常就可能会造成肚子胀气。
一、肚子胀气的原因:
造成肚子胀气的原因有很多,每天吃东西,喝汽水,甚至说话或者用嘴巴呼吸都会造成肚子胀气。
一些食物在肠胃消化的作用下也会产生气体,例如:苹果、豆类、洋葱、马铃薯、地瓜等。
乳制品也是很容易导致肚子胀气的食物。
一些肠胃方面的疾病也可能会导致肚子胀气的产生。
肠胃不消化肚子胀怎么办
1、脾胃虚弱型,表现为不思饮食、喜热喜揉按、气短乏力、体倦懒言。可采用:砂仁10克、陈皮6克、山药2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党参12克、白术10克、鸡内金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2、饮食积滞型,表现为不能按压,按压会加重不舒服症状,呃气恶心,打嗝后有腐臭味。可采用:焦山楂30克、炒枳壳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完,饭后服用;神曲15克,陈皮、香附各10克,鸡内金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炒枳实、厚朴各6克,山楂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厚朴、苍术各6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山楂15克、莱菔子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3、情志郁结型,一般表现为心烦易怒、两胁作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柴胡、炒枳实各6克,白芍10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炒枳壳10克、炒白术12克、焦山楂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砂仁、栀子各6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川芎5克、香附10克、神曲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怎么预防肠胃不消化肚子胀
1、少食高纤维食物。如土豆、面食、豆类以及卷心菜、花菜、洋葱等蔬菜 ,它们都很容易在肠胃内部制造气体 ,从而导致腹胀的出现。
2、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炒豆子、硬煎饼等硬性食物都不容易消化 ,因此在肠胃里滞留的时间会比较长 ,产生较多气体而引发腹胀。
3、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等不良习惯 ,会很容易吞进不少空气 ;此外 ,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使大量空气潜入胃部 ,引起腹胀。
4、克服不良情绪。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也可能会使消化功能减弱 ,或刺激胃部造成过多的胃酸 ,其结果也会使胃内气体过多 ,造成腹胀加剧。
5、注意锻炼身体。每天应该坚持 1小时左右的适量运动 ,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 ,而且可以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的功能。
6、适度补充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并非只会导致腹胀 ,有时恰恰相反 ,在摄入高脂肪食物后 ,有时反而会有减轻腹胀的功效。原因在于 ,高脂肪食物难以被消化、吸收 ,因而在肠胃里逗留时间往往比较长 ,而一旦有纤维加入 ,受阻塞的消化系统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7、注意某些疾患。对某些疾病来说 ,腹胀或许就是先兆或是症状之一。它们包括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膀胱瘤等。胃胀气与胀痛,是肠胃毛病中相当常见的,有时你只要做作运动、走走路即可,有时却痛得让你在床上打滚,而且只要是腹部的疼痛,症状上经常大同小异,常让人摸不着头绪,不知是溃疡还是吃坏肚子。腹部胀气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当扣诊时腹部呈现空心的声音。(当然这部份就需要靠医生来诊断了) 当空气进入体内,人体本能会有打嗝或是放屁的反应,来排出多余的气体,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都会排气约10-18次,若有异常不管是排气的次数太多或是没有排气,都会造成异常的胀气。
肚子胀气吃什么帮助消气
吃豆豆肚子胀气的时候,不能在吃豆类了,还有面食、洋葱、花菜都是导致肚子胀气的食物。肚子胀气还不能吃不易消化的食物。食物不消化会加重肚子胀气的不适感。严重的还会导致肚子痛,使人感觉头晕,恶心,想吐。只要平时注意食物摄入不贪多,不狼吞虎咽,没有一边走一边吃这些不良的习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喝水,帮助肠胃消化,肚子也就不那么容易胀气了。
肚子不通气就会肚子胀,肚子疼,通常肚子鼓的很大,里面全是气,还放不出屁,好几天不会排便,主要是肚子进风了,受凉的时候肚子就会疼,如果长时间在有风的环境中就会吸入过多的风,使肚子胀气,趴着睡觉的时候也会使肚子不通气,还有可能是消化不良使肚子里面产气,还不能及时排除体外,这时候需要在床上躺会,再喝点热水,躺一会就会放屁,过一会肚子就不胀了。
肚子胀不消化应该怎么办
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注意科学正确的饮食观,不要暴饮暴食,在遇到因为这种原因导致的肚子胀不消化,在家可以自己采取吃点米汤的办法缓解不适,米汤及大麦清粥对胀气、排气及胃灼热等毛病有效。
另外,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要禁食,不要再往胃里填充任何食物,增大胃的负担,胀气的感觉会更难受!你可以选择适量的运动,快速行走及体操均有益于消化。
最后,你也可以采取喝茶的方式缓解,大童茶、胡萝卜茶等都可以,可以在家尝,或者你可以直接去药店购买健胃消食片,帮助胃的消化。
患者平时也可以多服用一些发酵奶,这样有助于肠道的运动。超市里卖的一些帮助消化的乳制品患者都可以服用。没事的时候也可以瞧一瞧健胃消食片,副作用,不大,而且可以很好的助消化,但健胃消食片也不能服用过多。
吃太饱怎样快速消化
按摩腹部
吃得太饱肚子不舒服的时候,可以通过按摩腹部的方法来帮助消化。
做法:两手交叉,以肚脐为中心,用掌面轻柔按腹部,先顺时针再逆时针。
功效:通过按摩腹部能够有效止痛消胀,缓解吃得太饱肚子胀痛,还能够促进成为蠕动,加快消化。
饮用山楂茶
吃得太饱肚子不舒服的话可以饭后喝一杯山楂茶来促进消化,缓解肚子不适。
材料:山楂片20克,绿茶2克。
做法:将山楂片洗净之后喝绿茶一起加水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能够帮助开胃,助消化。对于饭后腹胀、消化不良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适当走动
吃得太饱肚子不舒服的话可以在饭后进行适当的走动来帮助促消化,缓解肚子胀痛不适。最好的方法是吃完饭之后能够进行散步或者是随意走动。走动的时候可以配合按揉肚子,帮助快速消化。
消食药物
如果是吃得太饱了肚子不舒服的话可以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能够有效健胃消食的药物来帮助快速促消化,缓解肚子不适。
控制食量
如果是上一顿吃得太饱肚子出现胀痛不适的话,最好能够在下一顿的时候控制适量,少吃点或者干脆吃点水果,这样能够让肠胃得到充分的时间消化,避免肠胃负担加重引起身体其他不适。
肚子胀不消化
肚子胀不消化怎么办?肚子胀不消化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很多人认为肚子胀不消化是由于吃太饱的原因,其实造成肚子胀不消化的原因有很多,应该找准病因再对症治疗。那么,肚子胀不消化怎么办,如果腹部持续膨胀不瘪,且腹壁有张力,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肚子胀不消化的烦恼?
能够引起肠腔胀气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食物发酵
正常情况下,回肠下端和升结肠有大量细菌存在。如果食糜在这段肠子里,因某种原因停留时间过长,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引起腹胀。
2、胃肠道中气体吸收障碍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大部分气体,经肠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呼吸排出体外。有些疾病,肠壁血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肠腔内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
3、胃肠道内气体排出障碍
因某些原因,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所以肠腔内的气体排不出体外,因而引起腹胀。
防止腹胀的根本方法是,改善胃肠道环境,速改善人体消化道内环境。有效加强胃肠道功能,促进消化,防治腹胀。
散步疗法。古语云:“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历经几千年、无数人验证的经验!
肚子胀不消化怎么办
大蒜疗法。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大蒜被普遍视为救命的食材。大蒜具有杀菌、促进肠道蠕动的功能。每次消化不良时,笔者都喜欢食用大蒜炒鸡蛋、瘦肉之类的菜,效果非常好!
酸奶治法。酸奶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对肠道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贵点就贵点,投资自己的健康,是绝对不会亏本的!
牛蒡茶
又被称做东洋参,经过笔者常年的验证,晚餐后喝一杯,对消化不良的作用非常好,而且非常利于清理肠道!
吗丁啉等胃动力药。偶尔服用效果较好,但不宜长时间服用。
肚子胀不消化怎么
远离胃胀气小妙方
1、细嚼慢咽
吃饭时应细嚼慢咽,不要张开嘴巴咀嚼或边吃边说话,边吃饭边喝汤,它们均容易造成消化问题带来胀气。
2、嚼米汤
米汤及大麦粥对胀气、排气及胃灼热等毛病有效。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米(谷子或大麦),煮沸10分钟。盖上锅盖再慢炖50分钟。过滤,冷却后,一天喝数次。
3、喝醋
用一汤匙纯的苹果醋加一杯水,在正餐时啜饮,有助消化。也可以早晨起床时先喝一杯柠檬水,它也有治疗及清血的作用。
4.每天2杯九味欣谓茶
用开水冲泡饮用,它可以缓解胃部的不适。可以有效的帮助肠胃消化,来缓解胃炎的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