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髁上牵引介绍
股骨髁上牵引介绍
股骨髁上牵引:
将损伤的下肢布朗牵引支架上,自髌骨上缘近侧1cm内,画一条与股骨垂直的横线(老年人骨质疏松,打钉要距髌骨上缘高一些,青壮年骨质坚硬,打钉要距髌骨上缘近一些)。再沿腓骨小头前缘与股骨内髁隆起最高点,各做一条与髌骨上缘横线相交的垂直线,相交的两点作为标志,即斯氏针的进出点。
消毒,局部麻醉后,从大腿内侧标记点刺入斯氏针直至股骨,锤击或钻入斯氏针,使斯氏针穿出外侧皮肤标记点,使两侧牵引针外露部分等长,用巾钳将进针处凹陷的皮肤拉平,安装牵引弓,在牵引架上进行牵引。
牵引所用的总重量应根据伤员体重和损伤情况决定,如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髋关节脱位的牵引总重量,成人一般按体重的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计算,年老体弱者,肌肉损伤过多或有病理性骨折者,可用体重的九分之一重量。
在对股骨髁上牵引怎么回事认识后,选择股骨髁上牵引的时候,需要注意一定要先了解他,而且使用过程中,不清楚的地方,需要进行咨询,这样对自身才不会有损害,同时股骨髁上牵引出现异常变化,要及时进行说明。
引起的骨折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发病原因
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
(二)发病机制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系间接暴力所致。各个类型骨折损伤机制不尽一致。通常将骨折分为伸展型、伸展尺偏型、伸展桡偏型和屈曲型。
1.伸展型
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在肱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位,远侧端向后移位。骨折线方向由后上至前下方斜形经过。移位严重者,骨折近侧端常损伤肱前肌并对肱动脉造成损伤。骨折近侧端引起神经损伤多为正中神经、桡神经。
2.伸展尺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外侧,肱骨髁受力作用,使肱骨髁上骨折的远侧端向尺侧和后侧移位。内侧骨质可能部分被压缩,外侧骨膜有时尚完整。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的倾向性大,骨折移位时必须加以整复,以避免肘内翻畸形。
3.伸展桡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内侧,骨折后,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后侧移位;这种骨折不易发生肘内翻畸形。
4.屈曲型
多系肘关节屈曲位,肘后着地。外力自下而上,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髁部,使之髁上部骨折。骨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段骨端向后移位。骨折线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
右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有什么症状
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有时可在肘窝触到肱骨骨折端。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做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则在X线片上可以发现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而确诊。在诊断中应注意桡动脉搏动及正中神经的功能。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应该说右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如果患者没能及时治疗,或者是治疗方法选择不当,那想要彻底好起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一旦发生右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一定要抓紧时间去正规的专科医院治疗。
骨折复位的方法 屈伸收展法
目的:屈伸收展法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成角畸形。靠近关节附近的骨折容易发生成角畸形,这是因为短小的近关节侧的骨折段受单一方向的肌肉牵拉过紧所致。
适应症:伸址型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在牵引下屈曲;而屈曲型则需要在牵引下伸直,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可以利用胫骨结节穿针做膝关节屈曲牵引;而屈曲型则需要在股骨髁上穿针做膝关了伸直位牵引,骨折方能对位,对多轴性关节,(如肩、髋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有三个平面上的移位,(水平面、夭状面、冠状面)的骨折,复位时要改变几个方向,才能将骨折整复,如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在仰卧位,牵引方向是先内收后外展,再前屈上瘵过顶,最扣内旋叩紧骨折断端,然后慢慢放下患肢,才能矫正其嵌插、重叠、旋转移位和向内、外、前方的成角畸形。
注意:此类骨折单靠牵引不但不能矫正畸形,甚至牵引力量越大,成角越大。对单轴性关节(肘、膝)附近的骨折,只有将远侧骨折段连同与之形成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牵向近侧骨折段所指的方向,成角才能矫正。
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护理相关介绍
除牙齿之外,骨头可以说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一般的碰跌是不会造成骨头断裂的,只有受到强大的外力(如从高处摔下、汽车撞击、挤压等)才会发生。当然,老圻人骨中钙质减少,脆性增大,有时外力虽不猛烈,也易发生骨折。那么,老年股骨颈骨折牵引术后怎样护理?
1.牵引术后的护理:(1)注意保持伤肢正确的功能位置,伤肢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2)保持牵引的效能,观察牵引装置是否正常,滑轮和牵引架是否松脱,牵引线与大腿是否在同一轴线上,牵引锤是否脱落,足底有无抵着床尾,致使牵引无效。治疗期间应做到“三不”,即不盘腿、不负重、不侧卧。(3)防止牵引针孔感染,注意牵引针有否滑动,观察针孔处皮肤有无发红、疼痛、渗出等,每日用75%酒精滴孔两次,并随时保持针孔处皮肤及敷料的清洁干燥。(4)行皮牵引的应随时注意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定期检查胶布边沿皮肤有无发红或破溃。(5)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观察伤肢末梢皮肤有无出现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情况。
2.伤肢功能锻炼:骨折早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断端不稳定,应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及足趾的伸屈运动,并逐渐活动踝关节膝关节;中期:局部疼痛消失,肿胀基本消退,骨折断端初步稳定,骨痂开始生长,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膝关节伸屈拉牵引锤运动,以及髋、膝、踝关节间的协同运动,折除牵引后,根据医嘱扶双拐做患肢不负重锻炼;后期:局部软组织已恢复正常,骨折部有大量骨痂生长,断端较稳定,可下床用双拐患肢逐渐负重,待骨折进入骨化塑形期,骨折达临床愈合,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由双拐改成单拐或酌情弃拐步行。但练功时应循序渐进,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应以不加剧疼痛、病人尚能忍受为度,同时要保证病人安全。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骨折又了有更深刻的认识,其实,任何一种疾病都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病情,找到恰当的治疗方法,用持之以恒的态度来对待疾病,都会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的。最后预大家早日康复。
股骨头坏死术后并发症
髋关节脱位:发生原因为外旋肌群损伤范围大,股骨头偏小,关节囊缝合不牢,过早大幅度屈髋动作等;本组1例脱位原因为患者术后极不配合,行大幅度屈髋动作所致,脱位后行股骨髁上牵引后复位,维持牵引1月后下床行走。
骨质疏松:假体松动主要原因为长期卧床造成骨质疏松,继而造成假体松动,松动后造成下沉;明显的可考虑翻修手术;预防骨质疏松、假体松动,关键是避免患者长期卧床,术后早期活动。
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关节周围异位骨化与术中关节周围残余骨屑未予清理干净、剥离范围过广、切口内积血有关系。为预防关节周围异位骨化发生,术中尽量避免过多分离,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关节腔中骨碎屑,安放负压引流管防止切口内积血。
疼痛:常见疼痛原因一是人工股骨头颈过长,造成股骨头与髋臼间隙相对变窄,术后下地负重时感疼痛;另一原因为选择的人工股骨头过大,使髋臼与股骨头造成不正常摩擦引起疼痛;预防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疼痛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假体,操作规范;如果发生疼痛应及时恰当治疗;如效果不好,可重新换头。
人工股骨头下沉:人工股骨头下沉是常见并发症,手术中对股骨颈切除过多是下沉的主要原因;因股骨颈为坚硬的皮质骨,是防止人工股骨头下沉的重要结构;其他原因为股骨上端骨质疏松,假体接触的股骨内侧骨质吸收等。预防下沉的关键在于术中保留股骨颈截面距小转子至少25px,如患者有明显骨质疏松,最好加用骨水泥,以增加牢固性,避免下沉。
运动可以预防股骨头坏死,还应该避免酗酒,尽可能不使用糖皮质激素,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时力争做到解剖复位,要主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避免患上股骨头坏死,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
髋关节脱位后脱位的复位方法
①问号法(Bigelow's法)
在腰麻下,病员仰卧,助手固定骨盆,髋、膝屈曲至90度,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前臂放在奈窝处向上牵引,开始先使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使股骨头离开髂骨),然后一面持续牵引,一面将关节外旋、外展、伸直、使股骨头滑入髋臼而复位(助手可协助将股骨头推入髋臼)。因为复位时股部的连续动作呈“?”形,似一问号,故称“问号法”复位,左侧后脱复位时,股部的连续动作如一个正“问号”,反之,右侧后脱位为一反“问号”。
②提拉法(Allis法)
患者仰卧,助手的动作和术者的位置同上法,复位时术者先将患侧髋和膝关节屈至90°,使髂股韧带和膝屈肌松弛,然后一手握住小腿向下压,另一前臂套住膝后部向上牵拉,使股骨头向前移位接近关节囊后壁破口,同时向内外旋转股骨干,使股骨头滑入髋臼,助手可同时将股骨头向髋臼推挤复位。复位时常可听到或感到一明显响声。此法比较安全。
骨盆骨折治疗可用这两种方法
整复方法:对于骨盆环完整的骨折:一般不必复位,卧床2周~3周即可下地活动。对于骨盆环单处骨折:卧硬板床4周~6周即可。
固定方法:对于无移位和骨盆骨折一般不必固定。对于髂骨翼外旋、耻骨联合分离者,手法复位后可采用多头带包扎或骨盆兜悬吊固定,约4周~6周。骨盆向上移位者,可采用患侧下肢皮牵引。向上移位超过2厘米者,应采用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5~1/7,牵引时间需6周~8周。
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治疗
实践证明手术治疗,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手术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软组织手术,包括: 1.膝内侧肌膜、关节囊、股四头肌扩张部分紧缩缝合术。 2.肌膜移位术(Campbell),内侧肌膜、肌肉带蒂移位术。 3.肌腱移位术,将内侧腘绳肌移位,加强肌回头肌内侧力量。
(二)股骨下端手术 对股下端内旋、膝内翻以及股骨外髁发育不良者,分别做股骨髁上截骨、股骨外髁抬高术。 (三)髌韧带移位术()在儿童做半侧髌韧带移位术。(四)髌股关节成形术
修整髌骨外形,加深股骨髁凹,将周围软组织垫于其间。 孟继懋提出,习惯性髌骨脱位,局部结构发育畸形各有不同,不是某一种手术能解决。应根据不同的畸形,采用综合手术治疗。并倡用股内侧肌移位加强内侧牵拉力量。手术方法是:1.将膝关节外侧挛缩的软组织松解。 2.将膝内侧关节紧缩缝合并将股内侧肌止点移到髌骨外侧。 3.根据具体情况做Houser手术或Goldthwait手术。
这种病经常发生在儿童身上,女性患者也比较多。习惯性髌骨脱位是因为股骨外髁骨折,多数都是因为初期处理不当而引起。大多数患者是因为膝关节局部结构发育异常,而后由轻微的外伤引起。还有一种就是因为平时自身所早成的结果,因为没有注意治疗,而造成习惯性髌骨脱位。
小儿骨折最好看小儿骨科
不恰当治疗增加畸形几率
李旭介绍,由于肱骨部位是儿童的薄弱点,因而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骨折之一,成人发生这种骨折的几率很小。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孩子运动、玩耍不小心摔倒时。跌倒时肘关节在半屈曲或伸直位,手心触地,暴力经前臂传达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由于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就造成肱骨髁上骨折。
一年前,5岁的瑶瑶在和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不小心摔伤,到当地医院拍片后诊断为肱骨髁上骨折,当地医生建议,由于没有完全移位,没有必要做复位,只做石膏固定即可。最近,瑶瑶家人发现孩子的肘关节有些变形,肘关节的活动也不是很灵便,于是带孩子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经检查后发现,由于初始治疗存在缺陷,瑶瑶的肘关节已经僵硬以及变形(即是出现了肘内翻畸形)。
对此,李旭表示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这些年他接诊许多像瑶瑶一样骨折后未得到恰当治疗而留下后遗症的孩子。“一些医生由于不了解儿童骨骼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对儿童骨折的认识不够,盲目地将儿童骨折按缩小版的成人来治疗,由此造成了后患。”李旭解释,专业的儿童骨科医生对于有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一般会采取闭合复位及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这样能使骨折得到良好复位的同时又不会加重创伤,但对成人来说,由于其骨骼已定型,移位不大的骨折单采取固定即可。这也是为什么医生会建议仅为瑶瑶采取石膏固定而不复位的原因。但对儿童来说,肱骨髁上骨折的部位恰恰是最易发生畸形的部位之一,随着儿童的成长,未复位的儿童骨折发展成畸形的几率大大增加。除此之外,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后遗症还有关节僵硬、血管神经损伤导致手功能障碍等。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专门疗法
针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小儿骨科医生有一套专门针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对于有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一般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早期就可行功能锻炼。闭合复位内固定是一种微创手术,不用切开,手法复位后钢针内固定,而成人骨折一般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如果用于儿童骨折,切开复位损伤大,无疑会加重伤情,导致儿童关节僵硬的几率增加。”
李旭提醒,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若孩子肘部疼痛、肿胀、有活动障碍,就应送医院就诊,一般通过X光检查(必要时需照CT)即可确诊是否骨折。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其骨折有不同于成人骨折的特殊性,且儿童骨折具有其发生后遗症的不可预测性,因此,建议骨骼发育尚未成熟(14岁以前)的儿童骨折到小儿骨科专科门诊就诊。
李旭提醒,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医生治疗后,家长需要注意孩子肘部肿胀程度及手部感觉、运动状况,定期复诊,早期适当的功能锻炼能减少关节僵硬的后遗症。
骨折有哪些常见部位
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近端后方位于皮下的突起为鹰嘴。与前方的尺骨冠状突构成半月切迹。此切迹恰与肱骨滑车形成关节。尺肱关节只有屈伸活动,尺骨鹰嘴骨折,是波及到半月切迹的关节内骨折。因此解剖复位是防止关节不稳及预防骨性关节炎及其他合并症发生的有效措施。尺骨鹰嘴骨折较常见,多发生在成年人。占全身骨折的1.17%。
髁突骨折
疾病概述:髁突骨折在下颌骨骨折中所占比例较高,约为17.0%-36.3%。一侧髁突骨折时,耳前区有明显的疼痛,局部肿胀、压痛。以手指深入外耳道或在髁突部触诊,如张口时髁突运动消失,可能有骨折段移位。
疾病描述:髁突骨折在下颌骨骨折中所占比例较高,约为17.0%-36.3%。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疾病概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亦为老年人常见的损伤。由于转子部血液循环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故其预后远较股骨颈骨折为佳。
疾病描述:股骨上端上外侧为大转子,下内侧为小转子,在大转子、小转子及转子间均为松质骨,转子间处于股骨干与股骨颈的交界处,是承受剪式应力最大的部位。由于力线分布的特殊性,在股骨颈、干连接的内后方,形成致密的纵形骨板,成为股骨矩。板状面稍呈弧形,沿小转子的前外侧垂直向上,上极与股骨颈后骨皮质融合,下极与小转子下方的股骨干后内侧皮质融合,前缘与股骨上端前内侧骨皮质相连,后缘在股骨上外后侧相连。股骨矩的存在决定了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
股骨转子间骨折症状体征:转子间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骨质疏松的发生速度在骨小梁较快,在股骨矩则较慢,在发展速度快的骨下梁与发展速度慢的股骨矩的接合部是骨质最薄弱处,因此易发生转子间骨折。受伤后,准子区出现疼痛,肿胀、淤斑、下肢不能活动,检查发现转子间压痛,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度,有轴向扣痛,测量可发现下肢短缩。x线拍片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患者平均年龄比股骨颈骨折患者高5~6岁。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疾病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干肘线与肱骨髁肘线之间有30度—50度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 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疾病描述:多为间接暴力引起。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屈曲位,肘后方着地,暴力传导致肱骨下端导致骨折。
脚部骨折
跖骨(足中间的骨)的骨折也很常见。这种骨折常因行走过多或过度劳损造成,也可因突然、强大的暴力冲击所致。大多数病人只需穿硬底鞋,偶尔需用膝下石膏靴制动。如果骨折端明显分离,需通过手术复位骨折。趾或小趾的跖骨骨折情况更复杂,一般需石膏靴或手术治疗。
籽骨(在大趾跖骨末端的两小块圆形骨)也会发生骨折。跑步、长距离行走以及在硬质场地上的运动如篮球和网球均会引起籽骨骨折。鞋中放垫子或特殊结构的矫形器有助于缓解疼痛。如果疼痛持续存在,需手术摘除籽骨。
足趾的损伤,尤其是小趾损伤较常见,多因赤足行走造成。四个小趾的单纯骨折无需管型石膏。用胶带夹住足趾或将邻近的足趾绑在一起固定4~6周即可。穿硬底鞋或较宽松的鞋有助于缓解疼痛。如果穿平常的鞋走路加重疼痛的话,建议穿合脚的长筒靴。
大趾骨折一般较严重,可引起更广泛的疼痛、肿胀和皮下出血。直接撞击或重物下落砸伤均可造成趾骨折。波及趾关节的骨折需手术。
肱骨髁上骨折该如何护理呢
肱骨髁上骨折该如何护理呢?做好心理护理,患者因意外再加上患肢疼痛,易产生恐惧和紧张的心情,护士应以敏捷的动作和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争取配合。对需手术的患者,应向患者讲清手术的必要性,术前及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手术。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加患者的食欲。
术后应观察患肢有无血管痉挛、肌肉供血不足的症状,肌肉缺血6小时会造成缺血性挛缩,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减压措施,挽救患肢。要维持有效固定,经常检查固定位置,查看有无松动,局部有无压迫症状,保持患肢于功能位置,如果肘关节屈曲角度过大,会影响挠动脉正常搏动。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占95%。多见于儿童,很少发生于成人。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近端向前下方移位。远端也可向尺侧或挠侧移位。向前、下方移位的骨折近端有损伤正中神经、挠神经及肱动脉的可能。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发生的骨折,为肘关节外骨折。肱骨干肘线与肱骨髁肘线之间有30度—50度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此损伤的的并发症较多,可原发或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前臂肌肉的缺血挛缩。无论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肘内外翻的发生率都很高。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出现肱骨髁上骨折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积极的进行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
二、发病机制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系间接暴力所致。各个类型骨折损伤机制不尽一致。通常将骨折分为伸展型、伸展尺偏型、伸展桡偏型和屈曲型。
1.伸展型 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在肱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位,远侧端向后移位。骨折线方向由后上至前下方斜形经过。移位严重者,骨折近侧端常损伤肱前肌并对肱动脉造成损伤。骨折近侧端引起神经损伤多为正中神经、桡神经。
2.伸展尺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外侧,肱骨髁受力作用,使肱骨髁上骨折的远侧端向尺侧和后侧移位。内侧骨质可能部分被压缩,外侧骨膜有时尚完整。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的倾向性大,骨折移位时必须加以整复,以避免肘内翻畸形。
3.伸展桡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内侧,骨折后,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后侧移位;这种骨折不易发生肘内翻畸形。
4.屈曲型 多系肘关节屈曲位,肘后着地。外力自下而上,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髁部,使之髁上部骨折。骨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段骨端向后移位。骨折线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
肱骨下段骨折是怎么回事
肱骨下端骨折包括肱骨髁上、髁间、内外踝骨折和肘关节脱位。
肱骨下端扁而宽,向前弯曲,有内、外两髁,并在内、外髁顶之上有内、外上髁。内上髁尤为显著,有尺神经沟,靠下端为关节面,中间有一嵴,将关节面分为两半。内侧关节面较大称为滑车。与尺骨上端半月形(乙状窝)形成肱尺关节。外侧关节面较小,称为肱骨小头,与桡骨小头构成肱桡关节。在关节面上缘前面有冠状窝,与尺骨的冠状突起相对应,当肘关节屈曲时与尺骨冠状突起相接应。后面为鹰嘴窝,与尺骨鹰嘴相对应。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中最常见的骨折,据统计有72.4%发生于10岁以下的小儿。占全身骨折的6.22%。
由于损伤机制和骨折线形状不同,肱骨髁上骨折可分为伸直型、屈曲型、粉碎型三种。其中伸直型最多,占肱骨髁上骨折总数的92%,伸直型可分为尺偏型与桡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