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的蛀牙有哪些症状表现
不同程度的蛀牙有哪些症状表现
第一阶段:轻度蛀牙(潜龋)
浅龋没有自觉症状。初期表现为釉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表面粗糙。继而形成表面破坏。邻面龋开始发生在接触面下方,窝沟龋则多开始在沟内,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发生在窝沟口时才可以看到。
第二阶段:中度蛀牙(中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病儿对冷水、冷气或甜、酸食物会感到牙齿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后,症状立即消失。这是在为牙本质对刺激感觉过敏的缘故。中龋及时得到治疗效果良好。
第三阶段:重度蛀牙(深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患者对冷、热、酸、甜都有痛感,特别对热敏感,一败涂地去掉以后,疼痛仍持续一定时间才逐渐消失。这时多数需要作牙髓治疗以保存牙齿。
儿童治疗蛀牙的方法有哪些
儿童出现蛀牙不仅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严重的甚至还会影响到恒牙生长、拔牙,因此,儿童蛀牙需要尽早的进行治疗。儿童牙齿毕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对于他们的蛀牙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浅龋
常用涂抹药物为75%氟化钠甘油,牙齿咬合面可使用氨硝酸银。
2、中龋
中度蛀牙的治疗应用含钙制剂如氢氧化钙糊剂,或者进口的氢氧化钙垫底,因为含钙制剂可 以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3、深龋
此时的蛀牙已经伤害到牙髓了,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在根管治疗后安装牙冠。
蛀牙怎么预防 不注重口腔清洁易有蛀牙和牙周病
不注重口腔清洁,依每个人口腔状况会造成不同程度蛀牙和牙周病,而长时间喝含糖饮料会让牙齿处于酸性环境,以致让牙齿表面脱钙,外观上会呈现出白色斑块,更严重的表面会变得粗糙不平,此时牙齿外层的珐琅质被严重破坏,等于是对蛀牙细菌门户大开。
踝部骨折的不同程度
内翻(内收)型骨折
可分 III 度。
I 度:单纯内踝骨折,骨折缘由胫骨下关节面斜上内上,接近垂直方向。
II 度:暴力较大,内踝发生撞击骨折的同时,外踝发生撕脱骨折,称双踝骨折。
III 度:暴力较大,在内外踝骨折同时距骨向后撞击胫骨后缘,发生后踝骨折(三踝骨折)。
外翻(外展)型骨折
按骨折程度可分为 III 度。
I 度:单纯内踝撕脱骨折,骨折线呈横行或短斜行,骨折面呈冠状,多不移位。
II 度:暴力继续作用,距骨体向外踝撞击,发生外踝斜行骨折,即双踝骨折。如果内踝骨折的同时胫腓下韧带断裂,可以发生胫腓骨下端分离,此时距骨向外移位,可在腓骨下端相当于联合韧带上方,形成扭转外力,造成腓骨下 1/3 或中 1/3 骨折,称为 Dupuytren 骨折。
III 度:暴力过大,距骨撞击胫骨下关节面后缘,发生后踝骨折,即三踝骨折。
外旋骨折
发生在小腿不动足部强力外旋,或足不动小腿强力内转时,距骨体的前外侧挤压外踝前内侧,造成腓骨下端斜行或螺旋形骨折亦可分成 III 度。
I 度:骨折移位较少,如有移位,其远骨折端为向外,向后并向外旋转。
II 度:暴力较大,发生内侧付韧带断裂或发生内踝撕脱骨折,即双踝骨折。
III 度:强大暴力,距骨向外侧移位,并向外旋转,撞击后踝,发生三踝骨折。
纵向挤压骨折
高处坠落,足跟垂直落地时,可致胫骨前缘骨折,伴踝关节向前脱位。如果暴力过大,可造成胫骨下关节面粉碎骨折。
凡严重外伤,发生三踝骨折时,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并发生显著脱位,称为 Pott 骨折。
蛀牙怎么治疗 深度蛀牙需根管治疗
深度蛀牙细菌已到达牙本质深层,一般已经烂到了牙神经,通常会有自发痛,晚上疼痛尤其明显。这个时候的蛀牙需要行根管治疗,治疗过程持续半个月左右,之后才可补牙。
不同程度的冻疮的症状
一度:开始可能暂时渗出,色紫红或青。可伴有浮肿,触之有凉冷感。此时遇暖,颜色可转为红肿,并出现瘙痒、疼痛。
二度:若受冻较重,小动脉收缩时间过久,组织损伤加重,则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疱或大疱,内容清晰,疱破后形成糜烂渗出液体或结痂。
三度:由于受冻较重而坏死,形成溃疡。
现在医学证实:冻疮产生的根本起因是体表远端皮下静脉毛细血管内的平滑肌碰到低温时发生痉挛时,便会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液产生滞留现象,并产生冻疮,这就是为什么冻疮都会现象出青淤现象的根本起因。解决的最佳方法是首先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恢复静脉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流量,再辅以消炎、镇痛、止痒后,对接受较好的病人一般半天到一天左右就能够减轻和消除症状,严重溃烂者3天左右即可消肿并结疤。
虫牙有洞怎么办
蛀牙有洞治疗的目的是终止龋坏的发展,恢复牙齿的外形,如牙尖和邻接点的重建;达到恢复牙齿的功能;同时保护了牙髓组织。根据龋坏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龋坏组织磨除法、药物疗法、再矿化法、充填法和修复法等、临床上常用充填法修补蛀牙有洞缺损。
蛀牙有洞治疗方法之龋坏组织磨除法
适用于龋坏面积广泛,如整个咬合面龋坏以及牙釉质或牙本质层剥落,不能制成补牙洞形的牙齿。重点磨除过锐的牙尖、牙边缘和表层龋坏组织,达到阻止龋坏继续发展的目的。
蛀牙有洞治疗方法之药物疗法
适用于龋环比较浅,还没有形成蛀牙有洞的初期龋。使用的药物是氨硝酸银。采用氨硝酸银棉球涂擦龋坏病变组织,一般反复涂擦1-2分钟,用热气吹拂、吹干后再重复1次,再吹干,以达到药物治疗龋病组织的目的。因为氨硝酸银是一种防腐杀菌性药物,具有防腐、收敛、杀菌及腐蚀作用。氨硝酸银棉球涂擦过的龋坏组织,一般使用丁香油或10%福尔马林棉球涂擦产生银黑色,并能形成蛋白银和还原银,沉积到牙本质小管内,堵塞牙本质小管,并导致牙本质小管内的细菌停止繁殖,达到阻止龋病发展。
药物疗法常常与龋坏组织磨除法结合治疗,效果更好。药物方法仅适用于后牙治疗,因为氨硝酸银可使牙齿染色,故不适于前牙治疗。
蛀牙有洞治疗方法之龋坏组织充填法
龋坏组织充填法是治疗龋坏组织常用的方法。适用于牙齿龋坏后能制作固位洞形的牙齿。利用补牙洞型将充填材料固定在牙齿上,恢复牙齿的缺损和功能,以保持牙齿外形,维护牙列的完整。
一般情况下蛀牙在早期没有自觉症状,当蛀牙继发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形成蛀牙有洞。因此及时的预防和治疗蛀牙能够有效的减少蛀牙有洞的形成。如果蛀牙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补牙进行,再者进行根管治疗后做牙冠都可以有效的治疗蛀牙,但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治疗成本和费用才会更加容易被接受。
细螺旋体病不同程度症状
因受染者免疫水平的差别以及受染菌株的不同,可直接影响其临床表现。Edward和Domm将钩体病分为第一期(即败血症期)、第二期(即免疫反应期)。
(一)早期(钩体血症期)多在起病后3天内,本期突出的表现是:
1.发热多数病人起病急骤,伴畏寒及寒战。体温短期内可高达39℃左右。常见弛张热,有时也可稽留热,少数间歇热。
2.头痛较为突出,全身肌痛,尤以腓肠肌或颈肌、腰背肌、大腿肌及胸腹肌等部位常见。
3.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较明显,有时行走困难,不能下床活动。
4.眼结膜充血,有两个特点,一是无分泌物,疼痛或畏光感;二是充血持续,在退热后仍持续存在。
5.腓肠肌压痛,双侧偶也可单侧,程度不一。轻者仅感小腿胀,压之轻度痛,重者小腿痛剧烈,不能走路,拒按。
6.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发病早期即可出现,多见于腹股沟,腋窝淋巴结。多为黄豆或蚕豆大小,压痛,但无充血发炎,亦不化脓。
本期还可同时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纳呆,腹泻;呼吸系统症状如咽痛,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部分病人可有肝、脾肿大,出血倾向。极少数病人有中毒精神症状。
(二)中期(器官损伤期)约在起病后3~14日,此期患者经过了早期的感染中毒败血症之后,出现器官损伤表现,如咯血、肺弥漫性出血、黄疸、皮肤粘膜广泛出血、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肾功能不全、脑膜脑炎等。
此期的临床表现是划分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型和脑膜炎型等的主要依据。
1.流感伤寒型多数患者以全身症状为特征。起病急骤,发冷,发热(38~39℃)头痛,眼结膜充血,全身肌痛尤以腓肠肌为显著,并有鼻塞、咽痛、咳嗽等。临床表现类以流行性感冒、上呼吸感染或伤寒。无黄疸,也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正常,肺无明显病变。是早期钩体血症症状的继续。自然病程5~10天。也有少数严重病人,有消化道、皮肤、阴道等处出血;部分严重病人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恶心、呕吐、腹泻。可有低血压或休克表现。
2.肺出血型在钩体血症基础上,出现咳嗽、血痰或咯血,根据胸部X片病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心肺功能表现,临床上可分肺普通出血型与肺弥漫性出血型。
3.黄疸出血型原称外耳病,多由黄疸出血血清型钩体引起。临床以黄疸出血为主,病死率较高。本型可分为3期,即败血症期、黄疸期和恢复期。于病后3~7天出现黄疸,80%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常见有鼻衂、皮肤和粘膜瘀点、瘀斑、咯血、尿血、阴道流血、呕血,严重者消化道出血引起休克而死亡,少数患者在黄疸高峰时同时出现肺大出血,但不知无黄疸型的肺大出血急剧凶险。本型的肝脏和肾脏损害是主要的,高胆红素血症,一般总胆红素超过正常5倍以上,而AST很少超过5倍以上。70%~80%的病例累及肾脏,肾脏变化轻重不一,轻者为蛋白尿、血尿、少量白细胞及管型。病期10天左右即趋正常。严重者发生肾功能不全、少尿或无尿、酸中毒、尿毒症昏迷,甚至死亡。肾功能衰竭是黄疸出血型常见的死因,约占死亡病例的60%~70%。本型20%~30%的病例尚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
4.肾功能衰竭型临床症状以肾脏损害较突出,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尿闭,出现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酸中毒。氮质血症一般在病期第3天开始,7~9日达高峰,3周后恢复正常。本型无黄疸,故易与黄疸出血型的肾功能衰竭鉴别。严重病例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5.脑膜脑炎型在散发型无菌性脑膜炎病例中,钩体病脑膜炎型约占5%~13%。临床上以脑炎或脑膜炎症状为特征,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呕吐、腓肠肌痛、腹泻、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颈项强直和阳性的克氏征等。在免疫期前脑脊液中细胞数可以不高,一般10~几百/mm3,偶尔可达1000/mm3;蛋白反应呈弱阳性;糖和氯化物往往正常。临床上类似于无菌性脑膜炎。
(三)恢复期或后发症期患者热退后各种症状逐渐消退,但也有少数病人退热后经几日到3个月左右,再次发热,出现症状,称后发症。
1.后发热在第1次发热消退后1~5天,发热再现,一般在38~38.5℃,半数病人伴有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无论用药与否,发热均在1~3天内消退。极个别病人可出现第3次发热(大约起病后18天左右),3~5天内自然退清。
2.眼后发症多见于北方,可能与波摩拿型有关。常发生病后1周至1月,以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为常见,巩膜表层炎、球后视神经炎、下班体混浊等也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