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出现腹泻后要做哪些诊断检查
儿童出现腹泻后要做哪些诊断检查
一、常规化验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新鲜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的最重要步骤,可发现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瘤、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出不显性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鉴别分泌性腹泻和高渗性腹泻有时需要检查粪电解质和渗透性。
二、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脂测定粪脂量超过正常时反应脂肪吸收不良,可因小肠粘膜病变、肠内细菌过长或胰外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
2、D-木糖吸收试验:阳性者反映空肠疾病或小肠细菌过长引起的吸收不良。在仅有胰腺外分泌不足或仅累及回肠的疾病,木糖试验正常。
3、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在回肠功能不良或切除过多、肠内细菌过长以及恶性贫血时,维生素B12尿排泄量低于正常。
4、胰功能试验:功能异常时表明小肠吸收不良是由胰腺病引起的。
5、呼气试验:①14C-甘氨酸呼气试验:在回肠功能不良或切除过多肠内细菌过长时,肺呼出的14CO2和粪排出的14CO2明显增多。②氢呼气试验:在诊断乳糖或其他双糖吸收不良,小肠内细菌过长,或小肠传递过速有价值。
腹泻影像诊断
一、X线检查
X线钡餐、钡灌肠检查和腹部平片可显示胃肠道病变、运动功能状态、胆石、胰腺钙化或淋巴结钙化。选择性血管造影和CT对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尤有价值。
二、内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的操作简便,对相应肠段的癌肿有早期诊断价值。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可观察并诊断全结肠和末端回肠的病变。小肠镜的操作不易,可观察十二指肠和空肠近段病变并作活检。怀疑胆道和胰腺病变时,ERCP有重要价值。
三、B型超声扫描
为无创性和无放射性检查方法,应优先采用。
小儿腹泻的检查诊断
一、检查
1、粪便检查
消化不良:粪便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
结肠性腹泻:粪便量少,含黏液、脓血。
真菌性肠炎:粪便可见真菌抱子及菌丝。
肠炎:粪便含白细胞及偶见红细胞及吞噬细胞。
原虫、寄生虫性腹泻:排除其他原因,粪便中发现原虫、寄生虫或虫卵。
小肠性腹泻或肝、胆、胰腺功能低下性腹泻:粪便性状呈糊状、稀便或水样,量多或具恶臭,粪便中不含黏液、脓血或仅含脂肪。
因感染引起的腹泻,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多种致病菌
注意事项:
粪便取材要新鲜,及时送检。此
结果为阴性时,应多次送粪便培养。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右旋木糖试验:
口服一定量的D-木糖后测定血及尿中D-木糖的浓度。
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2)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
尿内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3)测定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
粪便中肌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
粪便中含氮量增加:糖类吸收不良。
苏丹Ⅲ染色,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脂肪吸收不良。
3、结肠镜检查
适用于回肠末端病变、大肠病变及其他溃疡性病变。
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适用于胆道及胰腺病变。
腹泻的诊断包括哪些方面
腹泻需要根据病史、体检和大便性状易做出临床诊断。根据腹泻表现和症状,体重进行分期,分类;并评估的范围和性质是否存在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
(一)诊断依据
1.大便性质发生了变化,松散,水样便,粘液或脓血。
2.大便次数比平常更多。
(二)根据课程分为
1.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2.长期腹泻-当然,在两个星期到两个月。3.慢性腹泻,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
(三)根据病情分为
1.轻度的脱水,中毒症状。
2.中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症状。
3.严重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
(四)病因诊断
1.感染性腹泻:
1)根据急性肠炎大便性状,显微检查粪便和流行季节,发病年龄估计最可能的病原体,作为参考。流行性腹泻水样大便轮状病毒或产生有毒的细菌感染,特别是婴儿和儿童2岁以下,在秋冬季节发生,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概率;在夏天,很可能大肠杆菌肠炎。如粪便为粘液或脓血,应该考虑侵袭性细菌感染,如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或沙门氏菌肠炎等。
2)有条件的单位应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学检查。大便显微镜有更多的白血细胞可以做细菌培养;疑似病毒性肠炎是一个理想的急性期(3天) 大便过滤或离心清液与电镜或免疫电镜(SEM)染色后检查;还可以用免疫学方法(如ELISA,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等)粪便中的病毒抗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病毒RNA凝胶电泳,可以直接从粪便中提取RNA,根据轮状病毒RNA电泳分类图的特点,可长、短型。与各种致病性肠道感染患者的血清学试验,但用于临床的一点帮助,但有一个良好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诊断。根据病因诊断明确后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2.非感染性腹泻:根据病史,症状,和检查的分析可以诊断为连续性腹泻,腹泻,过敏性腹泻。
(五)根据临床表现脱水评估,血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测量,确定脱水的程度,性质,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肝母细胞瘤有哪些症状
一、症状:
1.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有食欲不振、厌食、体重减轻或不增加、上腹胀痛伴呕吐和/或腹泻,黄疸很少见。腹部膨隆是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常见症状,患儿的父母常会注意到或通过体检发现上腹包块,绝大多数病儿因腹部肿大而就诊。
二、体征:
1.体征主要有面色苍白、腹部膨隆、肝脏肿大,查体在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大者可达盆腔,可触及瘤结节并伴有触痛。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其他症状包括发育不良、易激惹等。
2.部分肝母细胞瘤男性患儿以性早熟为始发症状,发生率为2.3%,表现为生殖器增大,声调低沉及阴毛生长等,原因是肿瘤细胞可合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三、诊断:
1.根据患者年龄小,为少年儿童,有些在出生后不久即可有腹部膨隆、厌食、腹胀、体重减轻、腹部肿块,或伴性早熟,AFP升高,影像学证实肝内占位性肿块,结合辅助检查多可做出诊断,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阑尾炎与其他疾病的区分
1、卵巢囊肿扭转
学龄期女童出现剧烈下腹痛伴呕吐应首要考虑排除此病。此病患儿多表现体温正常,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肛查可触及患侧肿物伴触痛,B超检查科明确诊断。
2、梅克尔憩室炎
常见小儿消化道畸形,常无症状,当出现炎症、坏死穿孔、肠梗阻和出血等并发症时,引起外科急腹症才来就诊。憩室炎并穿孔症状与阑尾炎相似,不易鉴别。出血时表现无痛性血便,主因憩室内壁可及异位胃粘膜。术前与急性阑尾炎不易区别,有经验的B超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但常在术中探查时,行常规检查距回盲瓣100cm以内的回肠末端,以明确有无梅克尔憩室炎存在。
3、回盲部结核
约占肠结核的80-90%,全是血行播散性结合的一部分,多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发病多较缓慢。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或腹泻和便秘相交替、脓血便等。重症可见营养不良,局部查体可及压痛和轻反跳痛,慢性增殖型病例可及回盲部包块。行PPD皮试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同时消化道造影及纤维镜检可明确诊断。
4、急性坏死性小肠炎
起病急骤,高热、腹痛、呕吐及有中毒症状,伴有腹痛和血便。腹部检查可发现全腹胀,压痛不固定,无肌紧张。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鉴别。
5、原发性腹膜炎
此病多见于5-10岁女童,感染途径多为血行,也可通过淋巴系统、肠壁的细菌移位和女性生殖器上行进入腹腔而感染,腹腔内无原发病灶。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继而出现频繁呕吐,并中毒症状严重,体温高热达39-40℃,面色苍白,神志模糊甚至出现谵妄。查体出现全腹压痛和肌紧张,腹水并肠鸣音消失。保守治疗多可治愈,保守治疗无效时可手术引流冲洗等。
宝宝腹泻的检查手段
1、大便化验
大便的检查对于腹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它的检查不能够完全代替。
细菌培养:有的孩子腹泻时间比较长,或者反复腹泻,或者反复大便带血,经过治疗后没有好转,需要做大便的细菌培养,了解有无特殊细菌的感染。
2、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少数略为增多,细胞分类中可有淋巴细胞增加。粪便检查:外观为黄色水样稀便,无黏液脓血,镜检多无异常。
1)用于患儿大便检查正常,但是伴有发热的表现,此时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的情况是升高还是降低,或查一些黏性指标,给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2)有些患儿可能要抽血化验,查血钾、钠、氯离子,以反映体内水分丢失的情况和丢失的程度,根据这些情况来进行补液。
3)还有患儿可能抽血检查心脏、肝脏、肾脏酶的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有没有其它器官的损害。越早期发现,对于孩子的恢复越好。
3、轮状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
采用EIA等免疫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呈4倍增高,则具有诊断意义。
4、其他检查
1)有一些腹泻严重或者腹泻时间长,治疗效果不好的患儿,或者出现便血,或者合并了营养不良,则需要进一步做相关的检查,如遗传代谢病筛查、B超或内镜检查(如肠镜)等。
2)合并有抽搐的患儿还需要做一些神经系统的检查,判断是否有颅内问题。或者需要做头部CT,判断颅内有没有出血(有些颅内出血或颅内肿瘤的婴幼儿可能表现为腹泻)。合并抽搐或者精神状况特别不好的时候,还要做腰椎穿刺,判断是不是神经系统感染。
阑尾炎与其他疾病的区分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小儿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在鉴别诊断中,要特别注意与急性胃肠炎、肠蛔虫症、肠套叠、痢疾、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原发性腹膜炎和美克耳憩室炎等相鉴别。
还应与其他急腹症鉴别:(急性胃肠炎 多因不洁饮食引起,开始有发热、痉挛性腹痛和多次腹泻,腹痛多无固定部位,有时在脐部周围,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升高,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肠蛔虫症 多见于较大儿童,可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在腹部可触及蛔虫团,颇似腊肠样肿块,多有排蛔虫或不当驱虫史。 肠套叠多发于1岁以下小儿,有阵发性剧烈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和右腹可及腊肠包块,目前B超可明确诊断。 痢疾 亦多见于婴幼儿,起病急,有阵发性腹痛、血便等。排便次数多,含有大量粘液和脓血便,有里急后重,可发热,腹痛不剧烈。粪便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与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存在,炎症累及回盲部的淋巴结时能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本病可有体温升高,胃肠道症状不明显,右下腹虽有轻微压痛,但腹肌紧张不存在且右下腹压痛不固定。)
与化脓坏疽及晚期阑尾炎相混淆的疾病
1、卵巢囊肿扭转
学龄期女童出现剧烈下腹痛伴呕吐应首要考虑排除此病。此病患儿多表现体温正常,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肛查可触及患侧肿物伴触痛,B超检查科明确诊断。
2、梅克尔憩室炎
常见小儿消化道畸形,常无症状,当出现炎症、坏死穿孔、肠梗阻和出血等并发症时,引起外科急腹症才来就诊。憩室炎并穿孔症状与阑尾炎相似,不易鉴别。出血时表现无痛性血便,主因憩室内壁可及异位胃粘膜。术前与急性阑尾炎不易区别,有经验的B超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但常在术中探查时,行常规检查距回盲瓣100cm以内的回肠末端,以明确有无梅克尔憩室炎存在。
3、回盲部结核
约占肠结核的80-90%,全是血行播散性结合的一部分,多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发病多较缓慢。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或腹泻和便秘相交替、脓血便等。重症可见营养不良,局部查体可及压痛和轻反跳痛,慢性增殖型病例可及回盲部包块。行PPD皮试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同时消化道造影及纤维镜检可明确诊断。
4、急性坏死性小肠炎
起病急骤,高热、腹痛、呕吐及有中毒症状,伴有腹痛和血便。腹部检查可发现全腹胀,压痛不固定,无肌紧张。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鉴别。
5、原发性腹膜炎
此病多见于5-10岁女童,感染途径多为血行,也可通过淋巴系统、肠壁的细菌移位和女性生殖器上行进入腹腔而感染,腹腔内无原发病灶。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继而出现频繁呕吐,并中毒症状严重,体温高热达39-40℃,面色苍白,神志模糊甚至出现谵妄。查体出现全腹压痛和肌紧张,腹水并肠鸣音消失。保守治疗多可治愈,保守治疗无效时可手术引流冲洗等。
肝母细胞瘤症状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有食欲不振、厌食、体重减轻或不增加、上腹胀痛伴呕吐和/或腹泻,黄疸很少见。腹部膨隆是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常见症状,患儿的父母常会注意到或通过体检发现上腹包块,绝大多数病儿因腹部肿大而就诊。
体征主要有面色苍白、腹部膨隆、肝脏肿大,查体在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大者可达盆腔,可触及瘤结节并伴有触痛。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其他症状包括发育不良、易激惹等。
部分肝母细胞瘤男性患儿以性早熟为始发症状,发生率为2.3%,表现为生殖器增大,声调低沉及阴毛生长等,原因是肿瘤细胞可合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根据患者年龄小,为少年儿童,有些在出生后不久即可有腹部膨隆、厌食、腹胀、体重减轻、腹部肿块,或伴性早熟,AFP升高,影像学证实肝内占位性肿块,结合辅助检查多可做出诊断,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腹泻检查诊断
腹泻检查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1、常规化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新鲜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的最重要步骤,可发现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瘤、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出不显性出血。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脂测定:粪涂片用苏丹Ⅲ染色在镜下观察脂肪滴是最简单的定性检查方法,粪脂含量在15%以上者多为阳性。脂肪平衡试验是用化学方法测定每日粪脂含量,结果最准确。131碘-甘油三酯和131碘-油酸吸收试验较简便但准确性不及平衡试验。粪脂量超过正常时反应脂肪吸收不良,可因小肠粘膜病变、肠内细菌过长或胰外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
(2)D-木糖吸收试验:阳性者反映空肠疾病或小肠细菌过长引起的吸收不良。在仅有胰腺外分泌不足或仅累及回肠的疾病,木糖试验正常。
(3)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在回肠功能不良或切除过多、肠内细菌过长以及恶性贫血时,维生素B12尿排泄量低于正常。
(4)胰功能试验:功能异常时表明小肠吸收不良是由胰腺病引起的。参阅“慢性胰腺炎”一节。
(5)呼气试验:①14C-甘氨酸呼气试验:在回肠功能不良或切除过多肠内细菌过长时,肺呼出的14CO2和粪排出的14CO2明显增多。②氢呼气试验:在诊断乳糖或其他双糖吸收不良,小肠内细菌过长,或小肠传递过速有价值。
二、影像诊断
1、X线检查X线钡餐、钡灌肠检查和腹部平片可显示胃肠道病变、运动功能状态、胆石、胰腺或淋巴结钙化。选择性血管造影和CT对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尤有价值。
2、内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的操作简便,对相应肠段的癌肿有早期诊断价值。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可观察并诊断全结肠和末端回肠的病变。小肠镜的操作不易,可观察十二指肠和空肠近段病变并作活检。怀疑胆道和胰腺病变时,ERCP有重要价值。
3、B型超声扫描 为无创性和无放射性检查方法,应优先采用。
4、小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对弥漫性小肠粘膜病变,如热带性口炎性腹泻、乳糜泻、Whipple病、弥漫性小肠淋巴瘤(α重链病)等,可经口手入小肠活检管吸取小肠粘膜作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
超声在儿童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
一项对进行了超声检查的腹痛儿童病例的手术学、病理学和放射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现,影像学诊断可提高这些怀疑阑尾炎患儿的诊断准确率。
美国儿童医院的博士及其同事证明了超声在临床条件下诊断阑尾炎的较高阴性预测值。不同的医院在用超声和ct对怀疑阑尾炎儿童的诊断价值上还存在争论。在这家24小时都可进行超声检查但放射科医生对超声检查并不十分感兴趣的儿童医院有众多的病例,研究人员可对这些阑尾切除术和腹痛进行超声检查的儿童进行分析,以确定这些形态特征的临床价值。
作者研究了3年多期间的1007例有病理结果的阑尾切除术病例,他们共发作腹痛1952次,进行了2056次超声检查。进行了超声检查的病人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进行阑尾切除术后,经病理确诊的比率为86.4%;未进行超声检查的比率为81.4%,二者有明显差别。由于病例选择有偏差,无法对二组的穿孔率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29%的病人经超声诊断为阑尾炎,另20%的病人经超声检查改变了原来诊断。
一些儿童在同一次急性腹痛发作期间进行了多次超声检查,研究人员对整个发作期间每次检查的阴性率、假阴性率、阳性率、假阳性率及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每次发作中超声检查的平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和94.5%,阴性预测值从每次检查的95.8%增加到每次发作期间的97.3%。
研究人员发现,由于研究的设计不同,将这一结果与其它超声和ct的研究进行比较有困难。但他们注意到,结论为提倡进行ct检查的研究中,所分析病例的超声检查往往由于阑尾穿孔而结果模棱两可,这可能造成了病例的偏差。
根据上述比率,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假设,对300例急性腹痛儿童进行超声检查,如果进行316次超声检查,将有87次诊断为阑尾炎,60次改变了阑尾炎诊断。当进行超声检查时,有12例行阑尾切除术的病人无阑尾炎的证据,如未进行超声检查将有16例。接下来的研究是要将316次超声检查的费用与4例手术和60例其它诊断的代价进行比较。还应考虑超声检查阴性避免住院的费用。研究人员正计划进行这样的研究。
小孩肚子有蛔虫常见的征象和应做的检查
小孩肚子有蛔虫病常见的征象:1.儿童大便不正常,时有腹泻。2.有不明原因的经常性脐周围疼痛。3.多食易饥,喜吃零食,患儿常发育不良。4.时有不明原因的气喘、发热及皮肤上起“风疙瘩”。5.夜间睡眠易惊醒,常有磨牙、流口水现象。应做的检查:1.病原学检查粪便涂片法或盐水浮聚法可较容易查到虫卵。近年来常用改良加藤法。该法虫卵检出率较高。B超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有助于异味蛔虫症的诊断。2.血常规幼虫移行时引起的异味蛔虫症及并发感染时血液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出现乏力。咳嗽或哮喘样发作。肺部炎症进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厌食。腹痛。体重下降等。应注意患蛔虫病的可能性。粪便检查发现蛔虫卵。胃肠钡餐透视发现蛔虫阴影。或有粪便排出或吐出蛔虫史者。均可明确蛔虫病的诊断。在出现绞痛。胆管炎。胰腺炎时应豪华蛔虫异位症的可能性。并通过B超。逆行胰胆管造影进行诊断。蛔虫性肠梗阻以儿童为多见。腹部的条索状肿块。结合放射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由于蛔虫产卵量大。采用直接涂片法。查一张涂片的检出率为80%左右。查3张涂片可达95%。对直接涂片阴性者。也可采用沉淀集卵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