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曲骨的作用 曲骨针刺注意事项
针灸曲骨的作用 曲骨针刺注意事项
曲骨穴近膀胱,该穴忌深刺,以免针尖穿过腹白线刺破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膜壁层,进入腹腔膜而有可能刺中膀胱,故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尿闭者沿皮刺。
如何对肩周炎病人做针灸疗法
肩周炎是由于肩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的消失,故又称冻肩。好发于40岁以上患者。人到中年,气血渐衰,筋骨失养,肩部劳损或受风寒湿邪侵袭,以致气血不和,脉络阻滞而发病。以肩部产生疼痛,逐渐加重,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且日益并加重,致一定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的疾病。
针灸疗法:(必须医生操作)
1. 毫针:临床常用肩髃、肩髎、巨骨穴、肩前穴、肩贞穴及肩部压痛点等,亦可配用肩部附近臑腧、臂臑穴或肘关节以下穴位如曲池、外关、合谷等穴,每次取4~5 个穴位。针刺时先刺局部穴,后刺远道穴,中强刺激半分钟左右出针,或间歇动留针5~10min,也可用电针法,2d1次。
2.温针灸:温针灸取肩髃、肩前、肩后、曲池、合谷、天宗、痛点。刺人得气后,在针尾上插2.5cn的艾条在针柄上施针。③刺络拔罐:在患肩部痛点及周围处,以三凌针点刺后拔罐10~15min,吸出少量淤血,或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
针灸曲骨的作用 曲骨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子宫脱垂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芒针
主穴:维道、维胞、维宫、环上。
配穴:关元、曲骨、阴陵泉、三阴交、百会。
维宫穴位置:维道下2寸。
环上穴位置:自尾骶骨至大转子连线上2寸为环中穴,其外上5分即是穴。
治法:主穴每次选1穴,配穴酌取2~3穴。维道、维宫、维胞之操作如下:用26号6寸长芒针,令病人取仰卧位,双腿屈起,快速进针,针尖沿腹股沟向耻骨联合方向透刺,深度在肌层与脂肪层之间。双侧同时进针,至得气后,进行捻转,捻转幅度和频率均由小到大,由慢渐快,强度则以病人可耐受为度,直运针至会阴部有抽动感,自觉子宫体徐徐上升。环上穴操作法:嘱病人取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身稍向前倾,用26号7寸芒针,针尖朝子宫体方向直刺4~6寸左右,用雀啄式点刺手法进行提插,使产生触电式针感,向前阴或少腹部放射,直运针至脱出子宫有上提之感。在针刺本穴时不作捻转,每次只针1侧。上述穴位,针前均应排净尿,针时手法不宜过重,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均不留针,每日1次,穴位可交替轮换。余穴,百会穴平刺,针后加艾条薰灸15~20分钟;关元、曲骨直刺,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三阴交、阴陵泉针尖略朝向心方向直刺,使针感向上传。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亦为每日1次。芒针法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
二、体针
主穴:百会、气海、子宫、关元、大赫、三阴交、维道、曲骨、横骨。
配穴:足三里、肾俞、太溪、脾俞。
治法:主穴每次选4个,轮替使用,百会穴每次均取。配穴酌取2个。子宫、维道、气海向耻骨联合方向呈45度角斜刺,关元、大赫、曲骨、横骨均直刺。腹部诸穴深度为1.5~2寸,得气后,以捻转补泻为主,当病人觉阴道或子宫有上提感时,即嘱其收小腹,深吸气,医者随即把运针之大拇指向前一推,以增强针感,促使子宫上提。下肢穴微向上刺,背部穴宜向脊椎方向刺,施以补法。百会穴用艾条作雀啄法薰灸15~20分钟。本法留针要求2~3小时,(背部穴不留针),病情轻,病程短者,留针1~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久留针者,一般治疗1~2次,如疗效不满意,可续治。
曲泉针刺深度 针刺曲泉的作用主治
曲泉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本穴具有清胆泻肝,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多用于治疗阴挺,少腹痛,小便不利,阴痒,外阴部痛,遗精,疝气,惊狂,膝,股内侧疼痛诸症。
子宫脱垂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芒针主穴:维道、维胞、维宫、环上。配穴:关元、曲骨、阴陵泉、三阴交、百会。维宫穴位置:维道下2寸。环上穴位置:自尾骶骨至大转子连线上2寸为环中穴,其外上5分即是穴。治法:主穴每次选1穴,配穴酌取2~3穴。维道、维宫、维胞之操作如下:用26号6寸长芒针,令病人取仰卧位,双腿屈起,快速进针,针尖沿腹股沟向耻骨联合方向透刺,深度在肌层与脂肪层之间。双侧同时进针,至得气后,进行捻转,捻转幅度和频率均由小到大,由慢渐快,强度则以病人可耐受为度,直运针至会阴部有抽动感,自觉子宫体徐徐上升。环上穴操作法:嘱病人取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上身稍向前倾,用26号7寸芒针,针尖朝子宫体方向直刺4~6寸左右,用雀啄式点刺手法进行提插,使产生触电式针感,向前阴或少腹部放射,直运针至脱出子宫有上提之感。在针刺本穴时不作捻转,每次只针1侧。上述穴位,针前均应排净尿,针时手法不宜过重,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均不留针,每日1次,穴位可交替轮换。余穴,百会穴平刺,针后加艾条薰灸15~20分钟;关元、曲骨直刺,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三阴交、阴陵泉针尖略朝向心方向直刺,使针感向上传。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亦为每日1次。芒针法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二、体针主穴:百会、气海、子宫、关元、大赫、三阴交、维道、曲骨、横骨。配穴:足三里、肾俞、太溪、脾俞。治法:主穴每次选4个,轮替使用,百会穴每次均取。配穴酌取2个。子宫、维道、气海向耻骨联合方向呈45度角斜刺,关元、大赫、曲骨、横骨均直刺。腹部诸穴深度为1.5~2寸,得气后,以捻转补泻为主,当病人觉阴道或子宫有上提感时,即嘱其收小腹,深吸气,医者随即把运针之大拇指向前一推,以增强针感,促使子宫上提。下肢穴微向上刺,背部穴宜向脊椎方向刺,施以补法。百会穴用艾条作雀啄法薰灸15~20分钟。本法留针要求2~3小时,(背部穴不留针),病情轻,病程短者,留针1~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久留针者,一般治疗1~2次,如疗效不满意,可续治。
曲骨的准确位置图 曲骨穴功效与作用
类属:曲骨穴是任脉,足厥阴肝经之交会穴。
功效:补肾调经,清利湿热。
作用:曲骨属任脉,位于下腹部,内应膀胱和内生殖器,为任脉与肝经的交会穴。任脉其余胞宫,出会阴循阴部,肝经循少腹绕阴器,抵小腹,故本穴以治疗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疾患为主。可补肾调经,治疗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可清利下焦湿热,调理下焦气机,治疗湿热下注的阴囊湿疹,阴痒,赤白带下,下焦气机紊乱,气化失职的疝气,小便不利,遗尿等症。
曲骨的针刺深度和方法
取穴:仰卧,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取穴。
进针方向:从腹侧面向背侧面直刺,与腹壁成90°。
针刺深度:直刺0.1-1.5寸,其局部会有酸胀感,并可向外生殖器扩散。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针刺曲骨怎么操作
曲骨的针刺深度和方法
取穴:仰卧,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取穴。
进针方向:从腹侧面向背侧面直刺,与腹壁成90°。
针刺深度:直刺0.1-1.5寸,其局部会有酸胀感,并可向外生殖器扩散。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针灸曲骨的作用
类属:属任脉。
作用:温肾培元,清利湿热。
主治病证:
1.肾虚之遗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诸症。
2.湿热下注之小便淋沥,阴囊湿痒,小腹胀满,带下,疝气,痛经诸症。
注意事项
曲骨穴近膀胱,该穴忌深刺,以免针尖穿过腹白线刺破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腹膜壁层,进入腹腔膜而有可能刺中膀胱,故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尿闭者沿皮刺。
针刺曲泉怎么操作正确
曲泉针刺深度
取穴:坐位,膝关节半屈,半腱肌,半膜肌腱内侧面前方,股骨(内髁)和胫骨的交界,腘窝横皴牧内侧终止处。
进针方向:从内侧向外侧直刺与内侧面成90°。
针刺深度:屈膝或正坐位,在膝内侧横纹端凹陷处,直刺,深1-1.5寸,留针20分钟,局部可有酸胀感。
施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作用主治
曲泉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水穴,本穴具有清胆泻肝,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多用于治疗阴挺,少腹痛,小便不利,阴痒,外阴部痛,遗精,疝气,惊狂,膝,股内侧疼痛诸症。
注意事项
1、本穴忌粗针重刺,本穴深部有大静脉,不可用粗针乱刺重捣,以防损伤血管。
2、透刺膝阳关时,进针宜缓,以防损伤血管,肌腱。
曲骨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曲骨的作用
曲骨为任脉,足厥阴肝经之会,虽然曲骨名和水五官,但它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所以刺激这个穴位所治的疾病都与水液有关,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可以说它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腧穴,具有调理冲任脉气,补肾培元,调理湿热,固冲止带的功效。
曲骨主治疾病:赤白带下,月经不调及小便淋沥,遗精,遗尿,阴囊湿疹,五脏虚弱,膀胱炎,产后之功收缩不全,子宫内膜炎等。
手三里穴针刺怎么操作
手三里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或侧卧位,前臂外侧缘,肘横纹以下2寸距外上髁2.2寸,桡骨外侧缘处。
进针方向:从外向内,与外侧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手远侧端。
作用主治
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里,有居之意,穴居肘髎为3寸,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刺之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和胃理肠,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牙痛,颊颌肿,肩膊疼痛,上肢不遂,手臂顽麻,急性腰扭伤,落枕,坐骨神经痛,腹痛吐泻,伤风感冒。
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疏风散热,消肿止痛。配合谷,下关,颊车,针刺泻法,治疗风热牙痛;配颊车,翳风,外关,合谷,针刺泻法,治疗风火颊肿;配鱼际,扶突,天鼎,二间针刺泻法,治风热失喑。
2.配天枢,中脘,曲池,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理肠胃,消积滞,通腑气,治疗食滞胃肠之腹胀,泄泻。
3.本穴通经活络。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上肢不遂;配肩髃,肩髎,臑俞,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肩痹疼痛;配曲池,天井,少海,手五里,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肘挛不伸。
多年阳痿竟然扎一针就好了
肾气虚弱
取会阴、长强、肾俞为主穴,取三阴交、曲骨、然谷、曲泉为配穴。会阴针1.5寸;针长强穴时,针尖向上与骺骨平行刺入0.5~1.5寸,局部多有痛胀,或放射至肛门部,古人在针此穴时,以大痛为度;肾俞穴刺1寸.三穴在得气之后向左向右交叉捻转,用补法。配穴得气后左右交叉捻转用补法,留针5分钟。每次针主穴3个,配穴1~2个。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每次并用艾条雀啄灸会阴穴49次。
命门火衰
取长强、会阴、命门为主穴,取肾俞、关元、太溪为配穴。针主穴得气后向右捻转3600停,再捻,如此30秒,取针。针配穴得气后留针5分钟。另以艾条作雀啄灸,先关元后会阴穴,各49次。
湿热下注
取肝俞、行间、曲泉、会阴为主穴,取阳陵泉、膀胱、水分为配穴。先针主穴,捻转泻法不留针。后针配穴,平补平泻。7次为1个疗程。
肝气郁结
取太冲、会阴、曲骨为主穴,取行间、中极、急脉、太溪为配穴配先针太冲、行间、中极穴,泻法不留针。其他穴位平补平泻。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惊恐伤肾
取胆俞、肾俞、长强、心俞、神门、阳陵泉等穴。以艾条雀啄灸胆俞、肾俞穴各49次;针长强、心俞、神门穴。长强穴刺痛出针,心俞、神门穴捻转补法,阳陵泉穴深刺泻法。
性猝死的急救
传统:古时,女子出阁之日,父母赠其银簪,可谓深有用意,洞房花烛日,防风之备哉!得风之时,无事一方切不可惊慌失措,忽然中断停战了事,非也,殆矣!否则有性命之危。无事一方,应紧抱中风一方,保持原有姿势,以银簪,细针刺其长强与人中二穴,或以指甲重按前述二穴。危急患者,加之嘴对嘴人工呼吸术,或可得救。切不可含羞戴丑,必要高声大呼:“来人哪,快家人哪!出人命了,救命啊…”往外方请求援助于圈口尚开之时,施艾火,顺序灸百会两次,劳宫,独阴,各灸一次,前述乃六大保命要穴,余穴则视人授之。(非紧要关头,无灸曲骨,灸曲骨,特危重钓命耳,灸之男则阳事永不起,切应慎之再慎)然亦可以金银花30g,生甘草20g,苦瓜干20g,鬼箭雨15g(下药忌柴胡,大黄)水煎,日剂,日再服,轻则两剂可愈。之于所以介绍此方,是因年青后学医者,鲜有识症。治则无从着手,误治或失治而送命者,数见不鲜。故介之与同道以活人,以利病人焉。此病洋医举手无措,无见一例治愈,束手待毙。是病罕见亦载于歧黄经籍。
现代:如猝死一旦发生,性交的另一方不能离开现场,而应立即进行抢救,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如是脱阳病人猝然昏迷、人事不醒,可采取针刺人中、合谷、三阴交等穴位,用强刺激兴奋手法,可迅速取得效果。如病人有心脏病或脑血管病史,此时最好边抢救边嘱人去请医生,不要把患者置于一边,以免贻误抢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