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库克萨基病毒和在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的孤儿病毒(ECHO病毒)。1970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这些病毒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在上述已命名的3种肠道病毒的67个型别以后发现的肠道病毒﹐都按肠道病毒序数编号命名﹐即68﹑69﹑70﹑71﹑72型肠道病毒等。
肠道病毒颗粒小﹐呈20面体﹐直径24~30nm﹐不含类脂体﹐核心有单链核糖核酸﹐耐乙醚和其它脂溶剂﹐耐酸﹐对各种抗生素﹑抗病毒药﹑去污剂有抵抗作用。多数病毒在细胞培养中产生细胞病变。
肠道病毒通常寄生于肠道﹐仅于少数情况下﹐进入血流或神经组织。正常的病毒携带者不多见﹐隐性感染甚为普遍﹐人受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也是少数。
疱疹性咽峡炎舌头会溃疡吗
会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喉后壁处出现疱疹,当水疱破溃时就会形成溃疡。
这种肠道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咽喉附近的组织也可能感染肠道病毒,出现溃疡的现象,所以疱疹性咽峡炎舌头也可能出现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什么感染引起的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而这种肠道病毒可以通过粪口、呼吸道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感染。而注意生活习惯、饮食卫生是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方法。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染的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手足口病是受肠道病毒感染而导致的疾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儿、隐性感染者、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手足口病为什么会复发 手足口病会复发的原因
手足口病是有肠道病毒引起的,而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就有20多种(型)。所以及时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但还是有可能再得由另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
如何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几率
据安徽省卫生厅的最新通报,目前阜阳共报告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1520例,其中痊愈585例,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20例,仍在住院治疗412例,其中重症者26例。
肠道病毒感染顾名思义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的71个血清型等,肠道病毒71型为新型肠道病毒的一个血清型,是引起小儿手足口病等的常见病原体。
该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甚至会引起死亡。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后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多数患儿突然起病,约半数患儿于发病前1天—2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症状,多在38摄氏度左右。在患儿手、足、口腔黏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往往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暴发性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天-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被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源,可经口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感染。
安徽省卫生厅有关专家说,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安徽省卫生厅有关专家说,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学校学生,还应及早告诉班级老师。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学校上学,防止传染给别的儿童。
如何预防肠道病毒感染
详细介绍肠道病毒所致各系统感染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1.重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2.加强体格锻炼,均有助于防止本病的流行;
3.对接触患者的婴幼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3~6ml或胎盘球蛋白6~9ml以预防感染;
4.广泛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使产生肠道干扰作用而控制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脑膜炎的流行,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预防措施;
5.值得进一步研究,由于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型别甚多,故制备型特异的疫苗有一定困难,目前尚不能普遍应用;
6.近年来不少人主张对一些与大流行有关的型别,(如经常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流行的柯萨奇A7型病毒和埃可9型病毒)和(经常引起严重心肌炎的柯萨奇B组2,3,4,5型病毒等);
7.应积极制备减毒活疫苗。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肠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轻重差别甚大。同型病毒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候群,而不同型的病毒又可引起相似的临床表现。
(一)呼吸道感染 埃可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的很多型均可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常见,也可引起婴儿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肠道病毒68型可引起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二)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由柯萨奇A群及B群病毒引起,埃可病毒引起较少。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但以夏秋季多见。传染性很强。潜伏期平均4天左右,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充血、咽部有散在灰白色丘疱疹,直径1~2mm,四周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黄色溃疡,多见于扁桃体、软腭和悬雍垂。一般4~6日后自愈。
(三)出疹性疾病 又称流行性皮疹病(epidemic ixanthemata),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均可引起。多见于婴儿及儿童,成人较少见。潜伏期3~6天。出疹前多有上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咽痛等。皮疹于发热或热退时出现,呈多形性,有斑丘疹、斑疹、猩红热样皮疹、风疹样皮疹、疱疹及荨麻疹样等。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或分批出现。可伴有全身或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四)手足口病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5、9、10、16型引起,尤以A16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或散发。初起低热、厌食、口痛等。口腔粘膜出现小疱疹,后破溃形成溃疡。多分布于后舌、颊及硬腭,亦可见于齿龈、扁桃体及咽部。多同时在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偶见于躯干、大腿及臀部。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较水痘皮疹为小,2~3日内吸收,不留痂。预后良好,但可复发。有时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
(五)脑膜炎、脑炎及瘫痪性疾病 柯萨奇病毒A群、B群和埃可病毒的许多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可引起此类疾病。
阴道病毒感染治疗方法
l.阿昔洛韦(acv):是目前公认的首选药物。使用方法应针对gh不同的情况。
(1)首发性gh:口服acv2oomg,每日5次,连服7d;或静脉滴注acv5m批小每日3次,连续5d-7d。
(2)复发性gh:口服acv2oomg,每日5次;或800m卧每日2次,连服5d;若在刚开始出现症状时即开始治疗,部分患者可不出现典型症状。复发频繁时,可口服acv2oomg,每日3次,连续服用6个月-12个月。
(3)免疫受抑制患者:对hiv感染者的gh,每次40omg口服,每日3次-5次。若病情严重,每次400mg/kg,静脉滴注,每8hl次,直至痊愈。
(4)疱疹性痒疽:口服acv2oomg,每日5次,连服7d-lod。
(5)hsv直肠炎:口服acv4oomg,每日5次,可缩短病程。免疫受损或重症者可静脉滴注acv5mg/(kg·8h)。
(6)新生儿hsv:常采用静脉滴注acv3omg/(kg·d),或者阿糖腺苦3omg/(kg·d),共lod-l4d。
2.干扰素(ifn)
原发gh: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成人l0o万u-300万u,小/l5万u/(kg·d),l周-2周。
复发gh: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成人300万u-600万u,儿童lo万u/(kg"
(二)局部疗法:原则为干燥、收敛、保护患部,防止继发感染。可外洗ph4弱酸性女性护理液,或娇妍洁阴洗液、氧化锌油膏或泥膏、紫草生地榆油膏、0.5%新霉素软膏、或0.25%~0.1%疱疹净(idu)软膏、娇妍消毒凝胶等。
手足口病疫苗多长时间打一次 打了手足口病疫苗就不会得手足口病吗
还会得手足口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肠道病毒71型等多达20多种。目前生产的疫苗只能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对于因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