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也分阴和阳:肾阳虚和肾阴虚
补肾也分阴和阳:肾阳虚和肾阴虚
肾阴虚:主要表现为上火
我们将肾阴虚的人群叫“燥热一族”,他们在肾虚的同时还有热的征象。中医理论有“阴虚生内热”之说,肾阴虚容易出现五心烦热 (即两个手心、两个脚心以及胸口感觉烦热)、口干舌燥、小便黄、大便干、精神状态差、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睡觉时容易出汗等症状。
解决方案:滋阴补肾。可以多吃黑木耳、莲子、桂圆肉、桑椹子、枸杞子等滋养全身阴液的食物,也可以多喝豆浆。尽早调补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及时纠正肾虚正是预防耳聋、骨质疏松等老年疾病的关键所在。
身体就像一个警报器,如果是肾虚问题,身体会以什么形式告诉我们?
1 怕冷
“阳虚则外寒”,正如上面所说,人体阳气衰微,气血不足,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人就特别容易怕冷。手脚总是冰凉,多与肾有关。
2 无缘无故感觉口咸
咸味和肾的关系十分密切的,中医理论有“咸味入肾”的说法。无缘无故感觉口咸,多为肾虚所致。口咸以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多。除了口咸外,往往还伴有咽干口燥、头昏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症状。
3 无缘无故地出现恐惧的感觉
心理学家曾对不同情绪时的身体反应做过系统研究,发现羞耻感主要调动的是面部肌肉,讨厌情绪的产生主要集中在胃部和喉部,而恐惧感所涉及的部位很多,最主要集中在外阴的位置。中医的观点,“肾主恐”,恐惧是肾虚的表现,如果一个人无缘无故地有恐惧的感觉,往往说明有肾虚的问题。
4 牙齿松动
肾主骨,骨靠肾精滋养,肾好骨才好。齿为骨之余,骨头的好坏直接影响牙齿的好坏。所以肾虚则骨失所养,牙齿就会不坚固,容易松动。
肾病补肾三大误区需注意
1.误区一:不分阴阳乱补肾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肾虚,殊不知,肾虚在中医里分为肾阴虚与肾阳虚。肾阴虚、肾阳虚的本质都是肾脏精气功能活动的减退。肾藏精,精化 为气,肾中精气含有两种功能相反的成分——肾阴和肾阳。肾阴主要有促进机体的滋润、宁静、成形和抑制阳热等功能。肾阳主要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 气化和制约阴寒等功能。
因此,邓聪提醒,“肾虚”补肾,首先一定要辨明阴阳。不可随意乱补,针对不同的证候,补法各有不同。肾阴虚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骨蒸发热,午后潮热,形体消瘦,小便黄少等。肾阳虚临床表现主要为: 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见便泻稀溏,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等。
肾阴虚者,可适当选择如:熟地黄、生地黄、海参、芝麻、枸杞子、桑椹、何首乌、银耳、女贞子、麦冬、天冬、黄精、龟板等食材以调养,代表方有六 味地黄丸、左归丸等。肾阳虚者,可适当选择如:山药、芡实、黑豆、胡桃、鹿茸、海马、杜仲、肉苁蓉、巴戟、菟丝子、肉桂、仙茅、淫羊藿(仙灵脾)等食材以 调养,代表方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2.误区二:六味地黄丸当补肾万能药
日常,不少人都把六味地黄丸当成补肾的良品,认为六味地黄丸人人合适,并无副作用,有的甚至长期服用。
邓聪指出,其实,六味地黄丸并非补肾万能药,它是中医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方中六味药合用,三补三泻,以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补为主,滋养 肝、脾、肾三脏;以泽泻、茯苓、丹皮三泻为佐,渗湿清热泄浊,寓泻于补,泻不伤正。主治由肾阴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口燥咽 干、足跟作痛等症状。
由于六味地黄丸组成药物以滋润为主,久服过服,易滞脾碍胃,脾胃失和则影响食欲;脾受湿困易致脾虚泄泻。因此,体内湿热的人不宜吃;脾胃弱的人 不宜;阳虚的人更不要吃,反而越吃越虚,把肾气弄得越来越寒。服用六味地黄丸,不能自医自治,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决定用药、用量,才能 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误区三:以为多吃咸就等于补肾
中医认为“咸入肾”,一方面,咸能入肾养肾;另一方面,过犹不及,五味过咸则首当伤肾,即肾为咸所“喜攻”之脏。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过食咸则伤肾,而肾在体合骨。《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灵枢·九针论》也告诫“咸走骨”、“病在骨,无食咸”。因此,若日常饮食习惯过食咸的食物,则容易伤肾伤骨。
另外,肾为封藏之本,主闭藏,宜藏不宜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咸味涌泄”,《素问·宝命全形论》亦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所以,日常过食咸会损害肾的封藏之性而伤肾。
男人补肾的误区有哪些
1、补肾就是壮阳
补肾不一定就是壮阳。肾虚有阴虚和阳虚之分,通常说的“壮阳”,只针对肾阳虚而言。对于肾阴虚来说,原本阴虚已“火旺”,再壮阳等于“火上浇油”。
2、补肾壮阳追求快速起效
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因此,肾虚不仅仅表现为性功能方面的改变,还包含着全身的一系列变化,补肾绝对不可能“一剂药就搞定”。所以补肾壮阳的效果都是慢慢显现的,而且周期较长。因此,各位男士补肾时,切忌追求快速起效。
3、单纯补肾阴、肾阳,失于偏颇
补肾药品或滋肾阴,或补肾阳,甚少阴阳双调之品,不够全面。现代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较之古代有着显著差异,疾病也日趋复杂化,多数病者阴虚阳虚并见,兼证夹杂,绝非单纯补阴补阳之剂可以奏效。所以,补肾要全面,阴阳双调才有疗效。
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 肾阴虚
颧红腮热、自汗口渴,下午加重;内热伴习惯性口腔溃疡;牙根松动、畏酸、疼痛,怕冷,怕热;腰酸,腿肿,手、脚、心烦热;尿急、尿频;血糖、尿糖偏高;儿童睡觉盗汗,烦躁不安,多动易怒,习惯性感冒,重则哮喘。有些人冬天肾阳虚畏寒,夏天会转为肾阴虚怕热症状。
针对肾过热的南方夏天气候,营造一个北方的冬天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中医将内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是气血运行受阻、淤积所致;虚火多由阴津匮乏,细胞组织运动润滑不利,摩擦生热所致。针对人体脾、胃、肺、大肠、小肠、三焦等过燥的西方气候,营造一个中部湿的气候,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肾主藏精,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故称之为“先天之根”。
肾主水,合三焦、膀胱主津液,与肺、脾同司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
肾主骨,生髓,有充养骨骼、滋生脑髓的作用,故骨、脑的兴衰发育与肾有关。
肾主毛发,肾主骨,牙为骨之余,故牙齿和毛发的荣坚与否和肾有关。
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
肾上连于肺,故主接纳肺气。
肾与膀胱相表里。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耳病诸症,二便不利,皆与肾有关联。
肾气旺,人耳聪目明,消化吸收旺盛,精力充沛,颈直肤亮,可延缓衰老数十年之多。
肾阳虚诊断鉴别
诊断
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或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馅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
鉴别诊断
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分,对中医来讲,这是一个大法,中医分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是大法。这涉及到中医的一个术语,也涉及到临床的证型,肾虚主要是四方面,一个是肾阴虚,一个是肾阳虚,一个是肾精亏虚,一个是肾气虚,临床上更多的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当然是肾虚的一种,但并非所有的肾虚都是肾阴虚,肾虚是一种总称,肾阴虚和肾阳虚都是肾虚的一部分,代表了某一种证型,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在于,肾阴是指肾本脏的阴气阴液,是一身之阴的根本,对全身起着凉润、濡养、制约过度阳热的作用,肾阳是指肾脏中的阳气,对全身起着温煦、推动、气化的作用。无论肾阴、肾阳都是肾脏精气功能活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肾阴虚、肾阳虚的本质都是肾脏精气功能活动的减退,其本质都是肾精气虚了,因此肾阴虚到一定程度会阴损及阳使肾阳亦虚,肾阳虚到一定程度会阳损及阴,使肾阴亦虚。肾阴、肾阳都是物质与功能的结合,不存在一种非物质的纯功能之气,阳气的本质是一种活力很强的起着温煦、推动等作用的精微物质。不能简单的说肾阴虚就是物质的减少,肾阳虚是功能的减少,不论肾阴虚、肾阳虚实质都是相关物质和功能的减少。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分泌不足,中医辨证多属肾阳虚,要补肾阳治疗。
男人补肾的误区有哪些
男人肾不行很要命,但也不能盲目乱补,补错了更要命。那么,如何补肾才是正确的?下面盘点三大补肾误区,一起来看看吧!
1、补肾就是壮阳
补肾不一定就是壮阳。肾虚有阴虚和阳虚之分,通常说的“壮阳”,只针对肾阳虚而言。对于肾阴虚来说,原本阴虚已“火旺”,再壮阳等于“火上浇油”。
2、补肾壮阳追求快速起效
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因此,肾虚不仅仅表现为性功能方面的改变,还包含着全身的一系列变化,补肾绝对不可能“一剂药就搞定”。所以补肾壮阳的效果都是慢慢显现的,而且周期较长。因此,各位男士补肾时,切忌追求快速起效。
3、单纯补肾阴、肾阳,失于偏颇
补肾药品或滋肾阴,或补肾阳,甚少阴阳双调之品,不够全面。现代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较之古代有着显著差异,疾病也日趋复杂化,多数病者阴虚阳虚并见,兼证夹杂,绝非单纯补阴补阳之剂可以奏效。所以,补肾要全面,阴阳双调才有疗效。
肾阳虚怎么治疗
证候:腰膝酸软而痛;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畏寒肢冷,浮肿,腰以下为甚,下肢为甚;面色白,头目眩晕;面色黧黑无泽、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胖苔白,脉沉弱而迟。
一般的肾阳虚治则:温补肾阳。主方:金匮肾气丸;肾虚泄泻治则:温肾止泻。主方:四神丸;肾虚水泛治则:温肾利水,主方:真武汤。常用中药:鹿茸、附子、桂枝、白术、甘草、黄芪、白芍、茯苓、山萸肉、淮山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冬虫夏草、海龙、海马等。需要指出的是,肾阳、肾阴、肾气、肾精四者虽有区别,但密不可分。肾藏先后天之精,肾精化为肾气,其中对机体有温煦、激发、兴奋、蒸化、封藏和制约阴寒等作用者称之为肾阳,亦称为元阳、真阳、真火;对机体有滋润、宁静、成形和抑制过度阳热等作用者称之为肾阴,亦称为元阴、真阴、真水。
肾阳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即气化过程,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并使之转化为能量,使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进程加快,产热增加,精神振奋;肾阴则抑制或减缓人体的过度的新陈代谢过程,使精血津液转化为能量减少,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进程减慢,产热相对减少,并使气聚成形而为精血津液,精神也趋于宁静内守二者相反相成,共同调节控制着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和精血津液的代谢过程。
按照中医学的阴阳理论,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肾藏先后天之精,精属阴,所以称阴精,气属阳,所以称阳气,合称阴精阳气。肾精属阴精,阴精之中又可再分阴阳,其中又可分为阴精中之阳精和阴精中之阴精。阴精中之阳精亏虚时,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惫、易疲劳等症状表现,阴精中之阴精亏虚时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干舌燥、消渴、失眠多梦等症状表现。阴精中之阳精亏虚时多与肾阳虚关系密切,阴精中之阴精亏虚时多与肾阴虚关系密切。所以肾阳虚时除了有畏寒怕冷等表现外常伴有腰膝酸痛、腰脊萎弱、骨酸疲惫、易疲劳等症状,肾阴虚时除了有阴虚燥热等表现外常伴有腰膝酸软、足跟痛、口干舌燥、消渴等症状。
补肾中药中海龙、蛤蚧、鹿茸、淫羊藿、肉苁蓉、阳起石、锁阳、韭菜子、鹿角胶、杜仲、巴戟天、骨碎补、狗脊、仙茅等具有温肾阳、益阳精(阴精中之阳精)的作用,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龟甲胶、女贞子等具有滋肾阴、益阴精(阴精中之阴精)的作用,因此对于肾精亏虚要补肾精时要分清阴阳,选择合适的中药材进补。
一般肾阳虚对人的影响要比肾阴虚大,人体内阳主阴从,阴阳互根。肾阳虚和肾阴虚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临床上无论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如果虚损到一定程度往往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因此肾阳虚时间长了会有肾阴虚症状,所以在补肾阳的时一定要兼补肾阴,做到阴中求阳;而在补肾阴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只用补肾阴的药物。
男人补精吃什么好 蛋白质与精氨酸
优质蛋白质是形成精液的主要原材料。含高蛋白质的食品有瘦肉、猪脊髓、狗肉、牛羊肉、鸡鸭、蛋类、鱼虾、豆制品等,精氨酸是产生精子的必要成份,缺乏时可以发生少精症。(中草药补肾壮阳、肾阴阳两虚心气虚阳痿、阴虚火旺阳痿、阴虚火旺早泄、肾阴虚、肾阳虚、肾阴虚火旺等)含精氨酸的食物有鳝鱼、黑鱼、海参、蹄筋、豆制品、瘦肉等。
更年期综合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更年期综合征是肾气不足,天癸衰少,以至阴阳平衡失调造成。因此在治疗时,以补肾气、调整阴阳为主要方法。具体用药时又要注意,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更不要随便用攻伐的药物。 本病多由于年老体衰,肾气虚弱或受产育、精神情志等因素的影响,使阴阳失去平衡,引起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所致。而肝肾阴虚,阳失潜藏,亢逆于上,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肝肾阴亏?素体阴虚或失血耗液,房劳多产,致肾气虚衰,精血不足,肾精无力化血,肝血来源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虚。
心肾不交?由于肝肾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过旺不能下降于肾,出现心肾不交,神失所养而见此证。
气滞血瘀?多因心胸狭窄,心情不畅,恼怒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或气机不调,气滞血瘀,进而出现肝血瘀结的各种病理现象。
脾肾阳衰?素体阳虚或久病及肾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阳,肾阳不足而不能温煦脾阳,则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六味地黄丸用错反而伤肾
1.误区一:不分阴阳乱补肾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肾虚,殊不知,肾虚在中医里分为肾阴虚与肾阳虚。肾阴虚、肾阳虚的本质都是肾脏精气功能活动的减退。肾藏精,精化 为气,肾中精气含有两种功能相反的成分——肾阴和肾阳。肾阴主要有促进机体的滋润、宁静、成形和抑制阳热等功能。肾阳主要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 气化和制约阴寒等功能。
因此,邓聪提醒,“肾虚”补肾,首先一定要辨明阴阳。不可随意乱补,针对不同的证候,补法各有不同。肾阴虚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膝酸软而痛,眩晕 耳鸣,齿松发脱,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骨蒸发热,午后潮热,形体消瘦,小便黄少等。肾阳虚临床表现主要为: 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乏力,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见便泻稀溏,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等。
肾阴虚者,可适当选择如:熟地黄、生地黄、海参、芝麻、枸杞子、桑椹、何首乌、银耳、女贞子、麦冬、天冬、黄精、龟板等食材以调养,代表方有六 味地黄丸、左归丸等。肾阳虚者,可适当选择如:山药、芡实、黑豆、胡桃、鹿茸、海马、杜仲、肉苁蓉、巴戟、菟丝子、肉桂、仙茅、淫羊藿(仙灵脾)等食材以 调养,代表方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2.误区二:六味地黄丸当补肾万能药
日常,不少人都把六味地黄丸当成补肾的良品,认为六味地黄丸人人合适,并无副作用,有的甚至长期服用。
邓聪指出,其实,六味地黄丸并非补肾万能药,它是中医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方中六味药合用,三补三泻,以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补为主,滋养 肝、脾、肾三脏;以泽泻、茯苓、丹皮三泻为佐,渗湿清热泄浊,寓泻于补,泻不伤正。主治由肾阴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口燥咽 干、足跟作痛等症状。
由于六味地黄丸组成药物以滋润为主,久服过服,易滞脾碍胃,脾胃失和则影响食欲;脾受湿困易致脾虚泄泻。因此,体内湿热的人不宜吃;脾胃弱的人 不宜;阳虚的人更不要吃,反而越吃越虚,把肾气弄得越来越寒。服用六味地黄丸,不能自医自治,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决定用药、用量,才能 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误区三:以为多吃咸就等于补肾
中医认为“咸入肾”,一方面,咸能入肾养肾;另一方面,过犹不及,五味过咸则首当伤肾,即肾为咸所“喜攻”之脏。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过食咸则伤肾,而肾在体合骨。《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灵枢·九针论》也告诫“咸走骨”、“病在骨,无食咸”。因此,若日常饮食习惯过食咸的食物,则容易伤肾伤骨。
另外,肾为封藏之本,主闭藏,宜藏不宜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咸味涌泄”,《素问·宝命全形论》亦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所以,日常过食咸会损害肾的封藏之性而伤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