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气滞血瘀:下腹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或烦躁;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次症: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多或少;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经前乳房胀痛;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脘腹胀满。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隔下逐瘀汤加味药方:五灵脂12 g,当归15 g,川芎15 g,桃仁15 g,丹皮15 g,赤芍15 g,乌药15 g,延胡索15 g,甘草10 g,香附15 g,红花5 g,枳壳15 g,鸡血藤(彝药)15 g,马蹄香(彝药)15 g,白牛胆(彝药)15 g,小红参(彝药)15 g。每天1剂,分3次服,每次200 mL,10 天为1个疗程。主要功效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二、湿热瘀结:下腹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次症:经期腹痛加重;期延长或月经量多;口腻或纳呆;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盆腔消炎汤药方:银花15 g,连翘15 g,炒枳壳15 g,制香附15 g,乌药12 g,炒延胡索12 g,车前子12 g,黄芩15 g,黄柏10 g,白芍18 g,薄荷10 g,绿豆18 g,生苡仁18 g,败酱草18 g,甘草10 g。每天1剂,分3次服,每天200 mL,10 天为1个疗程。主要功效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三、寒湿瘀滞: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次症:形寒肢冷;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经色紫暗或夹血块;大便溏泄。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胖,脉沉迟或沉涩。
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丸药方:小茴香5 g,干姜10 g,延胡索15 g,当归15 g,川芎15 g,肉桂3 g,赤芍15 g,生蒲黄12 g,五灵脂15 g,制没药6 g,桂枝10 g,茯苓15 g,丹皮15 g,桃仁12 g,马蹄香(彝药)15 g,猫爪草(彝药)9 g,鸡矢藤(彝药)15 g。每天1剂,分3次服,每次200 mL,10 天为1个疗程。主要功效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四、气虚血瘀证: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次症: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经色黯淡或有血块;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沉细或沉涩无力;
中医辨证治疗水肿
中医辨证治疗水肿,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治疗宣肺利水。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中医辨证治疗利水消肿,需要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此外,对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温馨提示:中医辨证治疗水肿,相信通过以上阅读大家对此都有所理解了吧。水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疾病问题哦,所以患者要及时治疗,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患者证候,内服中药(湿热瘀结者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气滞血瘀者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寒湿凝滞者散寒除湿、活血化瘀,脾虚湿瘀互结者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肾阳虚者温肾培元、固涩止带)1剂/日;毛冬青灌肠液保留灌肠(主要成分毛冬青、大黄、黄芪、莪术等)1次/日;盆炎散(主要成分大黄、黄芩、黄柏、黄连、丹参)外敷1次/日;各治疗均以10 ̄14天为一疗程,常规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盆腔操运动1 ̄2次/日,10 ̄14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
⑴ 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 中极次髎
配穴 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⑵ 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操作 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
方义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冲任自调。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
盆腔炎严重么该怎么治
湿热瘀结证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要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治疗,这样辨证治疗疾病对患者也有不错的效果,其中主症为白带增多,色黄质稠,或带有秽臭,小便赤短,大便秘结。
盆腔炎严重么该怎么治?患者常感小腹有隐痛,累及腰骶部,胸闷口干。此类盆腔炎治疗时中医选用具有清热利湿、化瘀散结功效的利湿散结汤。另外化毒丸、小金丸等中成药在治疗盆腔炎时取得的疗效也不错。
寒湿凝滞证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要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治疗,这样辨证治疗疾病对患者也有不错的效果,其中主症为月经延后,量少色暗,带有血块;白带量多,小编频多。患者常感小腹有冷痛,累及腰骶,或坠胀痛感,遇热则缓。此类盆腔炎治疗时中医选用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功效的温经化瘀汤。另外附桂丸、活血丸等中成药在治疗盆腔炎时取得的疗效也不错。
气滞血瘀证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要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治疗,这样辨证治疗疾病对患者也有不错的效果,其中主症为经血量多,带有血块,血块排出痛经症状则得缓,白带增多。患者常感小腹有胀痛,或刺痛感,经期尤甚。经前有乳房胀痛,情志抑郁。此类盆腔炎治疗时中医选用具有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功效的理气化瘀汤。另外柴胡丸、化瘀丸等中成药在治疗盆腔炎时取得的疗效也不错。
气虚血瘀证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要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治疗,这样辨证治疗疾病对患者也有不错的效果,其中主症为月经加重,量多且带有血块,白带增多。患者常感小腹疼痛,累及腰骶,连绵不尽,触之有结块,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此类盆腔炎治疗时中医选用具有健脾益气、化瘀散结功效的益气化瘀汤。另外参茯丸、活血止痛丸等中成药在治疗盆腔炎时取得的疗效也不错。
血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血热严重的人,可服用中药调理,或平时多喝点菊花水。必要时,可用生地10克、丹皮6克、槐花6克、菊花6克煎水喝,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表现选择牛黄解毒片、三黄片及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清血热方代表方剂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
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犀角大青汤
犀角大青叶栀子淡豆豉
主治:热毒入血引起的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绛起刺等。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婴幼儿阴道炎中医辨证治疗
婴幼儿阴道炎属于中医学“阴痒”、“阴蚀”、“阴肿”的范畴。发病与脏腑稚嫩,感染湿热、虫邪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①湿热蕴结证。主要表现为阴部瘙痒、灼痛,烦躁哭闹,夜眠不安,阴部分泌物黏稠色黄,有臭味,尿频急,尿痛,舌红,苔薄黄而腻。治疗以清热利湿之法,选用五味消毒方加减。药如:蒲公英、野菊花、车前子(包煎)、黄柏各5克,紫花地丁、苍术各9克,甘草梢3克,水煎,加水200毫升,煮取60毫升,分2-3次,口服。配合外用熏洗方:蛇床子、土槿皮各9克,黄柏6克,吴萸3克。上药以纱布包裹,冷水浸泡15分钟,煎煮15分钟,取出药包,候药液温度合适后坐浴约10分钟。药包可用2次。每日早、晚各1次。7日为1个疗程。
②感染虫邪证。表现为阴痒难忍,阴部灼热、红肿,阴道排液稀薄臭秽,或有白色片状物,伴有排尿不畅,尿黄、频数。治法为杀虫止痒佐以清热利湿。可采用苦楝根皮9克,川椒3克,胡黄连、榧子、百部各6克,水煎服。外用方:蛇床子、白鲜皮、苦参各9克,黄柏6 克,川椒、明矾各3克。上药以纱布包裹,冷水浸泡15分钟,煎煮15分钟,取出药包,候药液温度合适后坐浴约10分钟。药包可用2次。每日早、晚各1次。7日为1个疗程。
中医外治法:苦参、黄柏、云苓、生百部、白鲜皮、蛇床子、夏枯草各9克。加减:外阴臭味重者加苍术9克、蒲公英5克,伴血性分泌物者加鲜茅根30克、小蓟10克,尿频、尿急、尿痛者加车前草10克、泽泻10克。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为主。上药用1000毫升水浸泡30分钟,煮开后微火煎15分钟,滤出药液置于干净的浴盆内,药液热时先熏,待温度适宜时让患儿坐浴(双腿分开,身体略向前倾,使药液接触外阴部) ,每次坐浴20~30分钟,每日2次。有小阴唇粘连者,先局部消毒分离,然后中药坐浴,7日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