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是怎么形成的 继发性骨刺产生
骨刺是怎么形成的 继发性骨刺产生
1、骨刺多发继发于关节畸形,如脊柱侧弯和后凸畸形。先天性髋关节拖尾、膝外翻等都可以引发骨刺形成。
2、关节创伤。如关节内骨折、关节软骨骨折、半月板切损伤,关节脱位等都可形成骨刺。
3、关节的急慢性炎症。如骨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炎症停止后,虽然关节仍保持相当的活动,但软骨面已经受到一定的损害,日久可继发引起骨刺。
骨刺是怎么形成的
骨关节炎骨刺是骨的退行性病变,是关节炎的一种表现,其真正的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软骨破坏而引起的骨刺。
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由成熟而逐渐进入衰老,这中衰老过程叫做退行性改变,这种改变表现在骨关节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长了骨刺了。年龄越大,发生率就越高。中老年人长骨刺不是病理现象,而是一种代偿性反应。
体质因素营养不良i过度肥胖均可促使骨刺发生,营养了不良者可影响软骨细胞的代谢和曾子,宠儿导致软骨基质减少,新生软骨不足就会发生软骨磨损和退变;过度肥胖可是软骨承重增加,从而加速软骨的机械性损伤和退法产生骨刺。
职业因素骨刺多发于体力劳动者、运动员及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因为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大量运动会加重软骨的损伤和退变;而长期伏案因为关节活动减少,减弱了软骨代谢作用,影响软骨的营养,进而导致关节软骨退变产生骨刺。
遗传因素骨刺的形成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常常发生于同族的女性,因此推断本病可能和遗传有关。
内分泌因素雄性激素有促进骨刺形成,而求偶素则会抑制骨刺发生。生长激素可刺激软骨生长,生长激素缺乏,关节软骨就会发生退变。
继发性骨刺产生1、骨刺多发继发于关节畸形,如脊柱侧弯和后凸畸形。先天性髋关节拖尾、膝外翻等都可以引发骨刺形成。
2、关节创伤。如关节内骨折、关节软骨骨折、半月板切损伤,关节脱位等都可形成骨刺。
3、关节的急慢性炎症。如骨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炎症停止后,虽然关节仍保持相当的活动,但软骨面已经受到一定的损害,日久可继发引起骨刺。
脚底骨刺到底能治好吗
彻底治疗
治疗最理想的方法是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活血散淤,祛风散寒。不仅能够溶解钝化骨刺,而且消除无菌性炎症。
其他疗法
一般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药物。这类药物的作用是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愈合,缓解疼痛。
很多病人用药后感上腹部不适,对胃的刺激较大,而且停药后,许多患者反映疼痛再次发作。
足跟骨刺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体会跟骨刺产生的原因是跖长韧带和跖腱膜挛缩,引起跟骨附着点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小针刀的治病机理是剥离粘连,疏畅气血,松解肌肉,镇痉止痛,在足跟骨刺部位应用小针刀对紧张挛缩的肌肉或韧带进行松解,解除对足跟部附着点的牵拉损伤,从而达到“松则不痛”之目的,再以曲安缩松局部封闭,可减少渗出,防止粘连,消炎止痛,两者合用以增强疗效。
可用食用醋150~250毫升加温,煮沸后装在碗内或小盘内(也可将食醋装在碗里慢慢滴到烧红的铁板上),以上升的蒸气熏足跟处,或用纱布浸热醋洗敷。若在醋内加入威灵仙30~60毫克,煎煮后再熏用,疗效更佳。每日2次,6日为一个疗程。
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采取手术治疗,因为骨质增生常会再生。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脚底容易出现的一种症状,那就是长骨刺了,我们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做好对于这种症状的预防,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脚底骨刺应该怎么治疗才好。
骨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骨刺的产生与多个方面有关,由于骨刺是老年多发病,年龄成为骨刺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此外,职业、不良姿势、性别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骨刺。
原因一、年龄是一个最基本的因素
增龄是骨关节炎发病最强的危险因素。据尸检资料显示,从20岁开始约5的人关节就有退行性改变,40岁时,几乎90的负重关节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质增生改变。对北京郊区2063名成人进行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6~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大于60岁年龄组有膝痛者中,骨赘阳性率分别为10.6、14.8、29.1、51.8、78.5,随年龄增长而阳性率增高。
原因二、骨质增生与职业有关。
长期反复使用某些关节,可引起这些关节患病率的增加。如铸造工的肘、肩关节,矿工的脊柱和膝关节,装卸工的膝踝关节,驾驶员的肩关节,修理工和纺织工的腕关节,芭蕾舞演员的跖趾关节,长期从事刺绣、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颈椎关节,较长时间站位工作如纺织女工、营业员、迎宾小姐、仪仗队员的跟骨。
原因三、不良姿势也容易导致骨质增生
如长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势不良、枕头不合适者颈椎骨质增生的发病率特别高。这是由于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劳损,并由于颈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续紧张状态,久之这些肌肉发生静力性损伤,进而使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起骨质增生。也与颈椎关节长期受力不均,使压力(应力)集中于关节内的某处造成应力过度而损伤关节。
原因四、骨质增生跟性别也有一定关系
资料分析在50岁以前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高2倍,但50岁以后两性之间基本相等。
预防骨刺的十大步骤解析
骨刺是一种很烦人的慢性骨病,易发病、难除根是其重要特点。对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即将步入老年的人群来说,预防骨刺势在必行。
1. 维持正常体重这是预防骨刺的方法之一。如果体重过重,会使腰椎及下肢关节(尤其是膝关节)长期承受过大的压力,进而造成关节退化及骨刺形成。
2. 骨刺的预防需避免长时间久站或久坐:久站或久坐会使承重关节长期承受过重的压力,增加骨刺形成的机会。如果姿势不良时,受力不正常,骨刺的现象更容易产生。
3. 骨刺患者还需避免长时间低头、仰头、或者歪着头。骨刺的预防也不能做这些事情。这些情形会使颈椎长时承受不正常的压力,容易引发颈椎骨刺的形成,可能造成颈部神经、血管的压迫症状。
4. 避免经常弯腰取物,经常弯腰取物,尤其是下腰去提重物,会增加腰椎骨刺形成的机会。骨刺的预防应养成曲膝蹲下取物的习惯,而不要直接下腰取物,以避免腰椎经常承受过重的压力。
5. 注意防寒是骨刺的预防方法之一,病情在恢复期间,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环境因素刺激,因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对关节、肌肉、神经等组织可诱发炎症的产生
6. 避免长期剧烈运动:长期剧烈运动可使骨骼、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受到过度牵拉、出血、血肿机化、钙质沉着,易导致骨质增生。许多运动员老年时往往饱受骨刺的折磨,就是一个例子。
7. 采取正确姿势:人体骨骼的排列与其所承受的应力是一致的,如长期采取不正确姿势进行工作和学习,如过度低头看书、弯腰拾物等,使骨骼的受力长期不均,就容易产生新的骨质(骨刺),这也是颈椎病的发病机理之一。
8. 增加钙质吸收: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会逐渐发生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通过补钙,增加钙质的吸收,能达到既防治骨质增生又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9. 适当的体育锻炼: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于关节液,而关节液只有靠运动时的“挤压”才能够进入软骨。而适当的运动可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有利于关节液向软骨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化,特别是关节的正确运动,可以减轻或预防骨刺的发生。定时活动颈部腰部,如顺时针转10圈,逆时针转10圈等。动作要慢,弧度要大。
10. 枕头不宜过高:过高会造成颈椎生理弯曲度变直,各节颈椎失去正常的位置,同时还会使颈椎周围的韧带及软组织不能放松,导致颈椎骨代偿性增生。
关节损伤的修复产生膝盖骨刺
由于损伤、膝关节畸形或炎症等因素造成膝关节负重力线的改变,使膝关节面有效负重面积减少,关节面受力不均匀,冲击力集中部位易发生关节软骨的损伤,并造成骨小梁微小骨折,出现骨质塌陷,随后则出现软骨下骨硬化现象,这就是造成膝盖骨刺的原因了。膝盖骨刺是关节损伤的一种修复现象,机体为增加关节负重面积,降低承受压力而出现代偿性骨刺。
自身免疫反应是膝盖骨刺的原因重点了, 膝关节软骨受到机械性等因素破坏后,关节软骨细胞、粘多糖及胶原蛋白的"隐蔽抗原"暴露,引起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软骨继发性损伤。膝盖骨刺患者常出现关节肿胀、反复关节滑膜炎,滑液中常见单核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增加,滑膜中充血明显和单核细胞浸润,这些均提示膝关节骨质增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骨刺的症状有哪些
骨刺是指关节因各种原因引起软骨的磨损和破坏,骨刺是一种很自然的老化现象,患者了解骨刺的症状有利于病情的控制。那么,骨刺的症状都有哪些表现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专家对骨刺的症状问题是如何回答的。
骨刺发病时有何表现?
1.膝关节骨刺所产生的症状:膝关节如果长骨刺,会导致膝关节变形、红肿,下楼梯时会有脚软无力的情况,这种症状在下楼梯时会较上楼梯严重,且走路时膝关节会发出咯咯的声响。
2. 腰椎骨刺所产生的症状:骨刺所生长的部位不一定会疼痛,但是如果是压迫神经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当腰椎骨刺压迫到附近的神经时,会造成患者不能灵活弯身,此外会有麻痛、麻痹感,这种痛放射到臀部、大腿内外侧、小腿等处都会造成疼痛、麻木感,如果是久坐、久站,可能会使疼痛加剧。
3. 颈椎骨刺所产生的症状:上肢神经痛或感觉异常,会从颈部背面肩胛骨的地方开始产生酸痛感,这种痛会顺着肩膀、手臂到手指而产生麻痹或刺痛的感觉,当脖子转动时可能会使这种疼痛加剧;手臂的肌肉力量会减弱。
4.跟骨骨刺所产生的症状:跟骨部位长骨刺,一样会有红肿的症状,且脚跟、脚板会有疼痛感或是麻痹感,甚至会产生无法踏地行走的情况,一早起床站立时这种疼痛尤其明显。
骨刺需要开刀吗 骨骼受刺激、曾有外伤或者年纪大都可能诱发
骨刺是骨质增生的一种临床现象。病人只要作平面X光检查,就能够清楚判断病人是否患有骨刺或所患的骨刺位置和病情的严重性。当病人患有骨刺时,在X光片上,通常可见到病患的骨头边缘出现尖形的骨质突起。因为这些突起的骨质本质是骨头的组织而且形态像「刺」一般,所以被称为骨刺。
很多人不了解骨刺是怎么形成的?骨刺是骨头与软组织接壤的地方,骨刺生成与身体过度的活动、运动、年龄有直接的关系。当骨骼接受到过度刺激、曾有外伤,或者年纪变大时,都有可能诱发骨刺的生成。但是有骨刺不一定会出现症状。
小针刀结合封闭治疗跟骨骨刺
足跟骨骨刺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人采用小针刀疗法配合封闭治疗30 例左右,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年龄在35~70岁之间,单侧或双侧病例,病程最短者半月,最长者20年,经过其他治疗未见好转,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踝关节前垫一枕头,足跟朝上,将足放稳,常规消毒铺巾,在压痛点最明显处亦即骨刺的尖部进针刀,刀口线和纵轴平行,针体和足跟底的后平面呈60度角,按小针刀进针四步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深度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三四下即可出针。然后以曲安缩松1ml、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1ml混匀,在原针孔处封闭约2ml左右。切开剥离的位置一定要在骨刺尖部,并将尖锐的顶部削平,但不必将骨刺过多削掉,一般1次即痊愈,如未治愈,有余痛,7天后再作1次,最多不超过3次。将针孔创可贴复盖好后,使患足过度背屈,同时另一手拇指推顶足弓部的跖韧带和跖腱膜,推压向足背方向,操作 2~3次即可。
疗效标准:治愈: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时无不适感;好转:久站或行走时足底部有疼痛不适,但能从事劳动;无效:症状无改善。治愈率95%,好转率5%治疗中未发现任何并发症及副作用。
体会跟骨骨刺产生的原因是跖长韧带和跖腱膜挛缩,引起跟骨附着点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小针刀的治病机理是剥离粘连,疏畅气血,松解肌肉,镇痉止痛,在足跟骨刺部位应用小针刀对紧张挛缩的肌肉或韧带进行松解,解除对足跟部附着点的牵拉损伤,从而达到“松则不痛”之目的,再以曲安缩松局部封闭,既防止感染又可减少渗出,防止粘连,达到止痛目的,两者合用以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