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长牙期宝宝的喂养手册

长牙期宝宝的喂养手册

大约到6~8个月时,宝宝已长出几颗牙齿。一旦开始长牙,宝宝便应该逐步增加辅食的稠度和品种,以适应营养和吃饭能力发展的需要。

长牙期宝宝喂养原则

原则:宝宝6个月后可吃泥状和半固体食品,例如粘饭、面包、婴儿营养饼等,并慢慢让孩子学习、尝试新的口感和口味。

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如果没有长牙是不能吃固体食物的,其实并非如此。此时,应及时添加一些半固体和固体性质的辅食,因为含有较大颗粒的食物有助于宝宝发展咀嚼能力和牙齿的即将萌出。宝宝8个月时,咀嚼动作进一步发展,可吃"手指"食品,即固体食品,它的能量和营养素含量要明显高于流质食物。这个阶段,宝宝在吃饭时,有些食物并未经过咀嚼而直接吞咽下去,也完全可以被消化掉。12个月时,宝宝可吃一般家庭的普通饮食,如大人吃的小包子、小饺子、馄饨、排骨、牛肉干、锅巴、干馒头、苹果等,从而基本完成从完全靠吃奶生存转向吃成人类食品的过渡时期,不仅充分锻炼了儿童口腔肌肉功能,而且有效刺激下颌骨的生长发育。

一些婴幼儿生长速度减慢、出现各种营养缺乏症大都出现在上述阶段。处于换乳期阶段的宝宝对营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通常食入的液体食物体积大,而婴儿的胃容量相对偏小,这个矛盾只有通过改变食物营养密度来解决,即增加营养密度,随婴儿年龄的增长增加辅食喂养的次数。

贴心指导:6~8个月的健康婴儿每日喂辅食2~3次, 9~11个月3~4次, 12~23个月增加有营养的零食,如水果、带花生酱的饼干,每日1~2次。如果一餐的量太少或密度低,还应增加就餐次数。

长牙期宝宝喂养须知

在我国,不论农村或城市,大多数婴幼儿的家庭在由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过渡的换乳期,往往喜欢以米糊、米粥、面汤为主。8个月的宝宝如果想通过吃米粥来达到能量的需求,那么每天需喝200毫升的米粥5碗,即便如此,各种主要营养素仍相差很多。这样长时间食用流质,宝宝除了不会吞咽外,他的咀嚼功能会越来越弱,长大后也懒得咀嚼硬东西,其结果是,孩子的牙齿和口腔内外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颌骨也不能很好地发育。

目前,我国婴幼儿营养不良突出表现在一些微营养素方面的缺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处于换乳期宝宝的食物营养密度,即能量与营养素的含量是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重要生命过程。

成人食物能量以及各种营养物质丰富,但要让换乳期的宝宝直接接受固体食物还是不可能的,其间必须有泥糊状食品作为过渡,帮宝宝顺利过渡到成人食物阶段。此时需要更充足的蛋白质和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的含量,这些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有蛋、鱼、肉类等动物性来源食物。肉类中含有比植物来源更优质的蛋白质以及丰富的铁、锌和维生素B,仅以铁元素为例,两种食物来源的含量和生物利用率要相差几十倍。因此,只有靠添加蛋黄尤其是肝泥、肉泥等半固体和固体食物进行营养补充。婴儿营养不良往往会对体格发育、脑细胞发育和智力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例如铁缺乏可使孩子智商下降9%。

提醒:错过两岁前脑发育的关键年龄,将来提供再好的营养也无法追回这一阶段的损失,孩子的智力很难赶上同龄儿童。

营养百分百——巧手妈妈实练

为了保证宝宝的牙齿健康发育,提供充足的能量,满足营养需求,向您推荐几款食谱,既营养搭配合理,操作起来又简单方便。

菜肉粥

1.将白菜、菠菜等切碎;

2.用盐、料酒、少量淀粉拌好肉末,腌透;

3.白粥烧开后放入肉末,煮熟;

4.打鸡蛋进去(像做鸡蛋汤一样)搅匀,小火慢炖;

5.粥粘后,关火前放菜(白菜要早放,多煮一会儿,菠菜一烫即可)。最后加点盐即可。

一锅炖

1. 将茄子、土豆、云豆、西红柿、胡萝卜、肉等放在一起连炒带炖;

2. 出锅时少勺点欠,味道美极了。可以和米饭一起吃,或放入稠面条中。

迷你包

1. 菠菜剁碎(烫熟);

2. 将煮熟后的粉丝切成一厘米段;

3. 虾仁、木耳、香菇剁碎;

4. 鸡蛋炒熟;

5. 酱油、香油、植物油、姜粉少量,将上述材料一起拌好,做馅,再蒸成小包子。

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刷牙 喝奶增蛀牙风险

听闻幼儿是蛀牙高危族,奶内含有糖分,尤其配方奶粉含有高糖,长期与牙齿接触的话,特别是含着奶瓶睡觉,会增加蛀牙风险,因为当中的糖分和细菌产生酸素,再加上睡觉时口水分泌较少,减弱中和酸素的能力,酸素趁机侵害牙齿的珐琅质。确实,有些爸妈为了安抚宝宝,会让宝宝在睡前以奶瓶喝奶,或在半夜让宝宝吃一餐奶。提醒父母每晚喂宝宝吃最后一餐奶后,便要「刷牙」,到宝宝约六个月大,即第一只牙齿开始长出时可改用儿童专用牙刷,一般两至三岁出齐乳齿,需培养早晚刷牙的习惯,须视乎牙齿排列状况而决定是否转用较大刷头牙齿,如果家长不太清楚,可向注册牙医或儿童齿科专科医生咨询。

新生儿喂养手册

1、新生儿什么时候开奶?

根据调查显示,新生儿出生后10—30分钟是一个敏感期,这个时候新生儿的吸吮反射最强,如果此时没有得到吸吮的体验,将会影响以后的吸吮能力。

刚出生的宝宝一般不用规定喂奶次数,当宝宝饿了或妈妈感到乳房胀时,就可按需哺乳。出生一周内,一般每1-3小时就要喂一次,如果晚上宝宝睡眠时间较长,或妈妈奶胀时,可用一块海绵或毛巾蘸上凉水轻擦宝宝的额头,把他唤醒喂奶。

2、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吃得好?

有些妈妈不知道宝宝的奶量,总怕宝宝吃不饱。仔细观察:你的宝宝是否会自动吐出奶头。每天是否换6-8次很湿的尿片以及排大便2-5次。他的体重每星期是否平均增加100克到200克左右。他的肤色是否健康、皮肤和肌肉是否有弹性,如果一切正常,那就说明宝宝吃的很好!

婴儿出牙护理方法,拿去不谢!

1.注意口腔卫生

在出牙期的宝宝,口腔卫生是一定要注意的。在宝宝喝完奶之后,可以给宝宝喂一点白开水,这样可以冲淡宝宝口腔中的残留的奶水,起到清理口腔的作用。宝宝晚上睡觉的时候千万不要让他含着奶瓶睡觉,以免滋生细菌,影响宝宝的牙齿生长。

2.少用磨牙工具或安抚奶嘴

宝宝在长牙齿的初期,牙齿的形状并没有定型,过多的使用安抚奶嘴以及磨牙工具可能会改变宝宝牙齿的生长方向,严重的还会造成牙齿畸形。

3.锻炼宝宝的牙床

长牙期间,宝宝牙床会痒,喜欢各种咬。这时候可以多买一些磨牙食品,比如说磨牙饼干给他缓解牙床痒等等的不适。但是,不要多用磨牙工具,具体情况小编在上文中已经做出了相关说明。

宝宝11个月护理重点

1、口腔护理

11个月的宝宝开始长牙,喂完奶后给宝宝喝些温开水,相当于漱口。也可以用纱布蘸上温开水给宝宝轻擦牙龈和口腔。乳牙长出期间,爸妈每天要给宝宝清除牙齿上的斑菌、软垢,以保持口腔清洁。

2、宝宝洗澡

在入水之前,先用温水将方巾蘸湿,轻轻地拍打一下宝宝的胸口、腹部,让宝宝对水有个初步的感觉,这样就不至于一入水而感到突然不适应。去除衣物之后,左手托住宝宝头颈部,右手托住宝宝臀部,轻轻放入澡盆。洗好后将宝宝抱离澡盆,用大浴巾擦干身体和头发,最后包上尿布、穿上衣服。

3、排便护理

培养宝宝独自坐便盆排便,起初每次坐2-3分钟,1岁以后逐步延长到5-10分钟。如果不能顺利排便,可过一会儿再坐盆,切忌强迫宝宝长时间坐在便盆上。培养宝宝定时大便,一般说来以早上为好。

4、适当早教

这个月宝宝喜欢去模仿你说话的方式、你的表情;应该逐渐让宝宝与生人接触,克服怕生现象。继续发展宝宝的语言,可以给宝宝看画册讲故事。训练宝宝走路。同时要训练禁止宝宝做不该做的事情,置之不理会使宝宝养成坏习惯。

造成宝宝夜醒的身体因素

1、宝宝出牙期疼痛。有的宝宝可能在三个月大就开始出现出牙疼痛不适情况,然后断断续续地持续2年,直到臼齿长出来为止。出牙期宝宝脸颊和下巴上会出现因为流口水而产生的红疹,还会有牙龈红肿疼痛,轻微的低烧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造成宝宝夜醒的最大原因。宝宝出牙期疼痛妈妈可以按摩宝宝牙龈、冷敷牙龈或者让宝宝咬冻奶嘴来缓解。

2、宝宝尿布湿了或者拉大便了。尿布湿了或者脏了会让宝宝难受,有的宝宝就很忍受不了这种情况,因此会造成宝宝夜醒,虽然大部分宝宝不会。如果你的宝宝在尿布湿了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继续睡,那就没有必要半夜特地唤醒他换尿布。不过半夜如果有大便的话就有必要换好尿布了。提醒妈妈,最好在宝宝喂奶前就换好尿布,那样宝宝吃完奶就可以睡觉了。不过母乳喂养的宝宝很容易在吃奶时大小便,因此有必要再换一次。

宝宝牙齿发育五阶段喂养攻略

第一阶段 2颗牙期:

婴儿多大长牙齿呢?宝宝一般在6-8个月之时(有的孩子甚至更早),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悄悄萌出,从此宝宝就脱离没有牙齿的行列。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将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让人很是哭笑不得,有时更会模仿大人的动作咀嚼筷子和汤匙。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试着给予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等。这些辅食不但有利于牙齿的生长,也提供了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蛋白质和必需的营养素。

第二阶段 4颗牙期:

大概8-12个月之时,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多了这两颗利齿,宝宝比以往更喜欢咀嚼了,这时宝宝已经有能力把一根香蕉慢慢切断,妈妈看在眼里,笑

在心里。在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选择,比如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等等,可以留意到这个时期宝宝摄入食物中的营养越来越丰富,这对于宝宝的生

长发育是必要的,因为两岁前是宝宝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一旦缺失,则难以弥补。

第三阶段 6-8颗牙期:

宝宝在9-13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10-16个之月时下颌的侧门牙也将萌出。宝宝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给予宝宝固体的食物,比如水蒸蛋,蔬菜之类的。

4第四阶段 8-12颗牙期:

大概在13-19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有了乳磨牙之后,宝宝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在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有热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

里,即使吃得满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妈妈去鼓励的,这对于宝宝以后的性格也有影响。这个时期可以减少液状食物的摄入,增加固体食物,比如软饭、面包、蔬菜、

肉片等。

5第五阶段 12-20颗牙期

在此后的第16到20个月期间,宝宝的20 颗乳牙逐渐长齐,完成了乳牙系列的全部萌出过程,这个时期宝宝不但可以自己吞咽食物,而且摄食的技巧也渐趋完美,妈妈可以给予普通稍偏软的食物,如米饭、面条、大豆等等。

END

注意事项

特别提示:在宝宝整个长牙期间,必须摄入足够的钙、磷、氟、镁、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D 等等。钙和镁都能使牙齿长得更健康;维生素A 促进生长发育,从而保持牙齿和牙龈的健康;维生素B1能促进食欲帮助宝宝的消化;氟能防止龋齿。

宝宝出牙期的护理方法

1、出牙会让宝宝感到不适和烦躁,爸妈可以用干净的纱巾,沾湿后卷在手指头上轻轻打圈按摩宝宝的牙床,或可以用冰镇的牙胶让宝宝啃咬,舒缓宝宝出牙时的牙龈不适;

2、坚持母乳喂养,母乳有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增强宝宝抵抗力,有效缓解宝宝出牙期的不适;

3、6个月以后可以用水杯,1岁后可以不再用奶瓶,这样更有利于宝宝的牙齿发育;

4、慎用牙胶、奶嘴,过度依赖会严重影响宝宝长牙;

5、出牙时,宝宝或因休息不好免疫力下降而引起感冒、发烧,如果宝宝发烧,须及时就医;

6、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时,就该帮助宝宝刷牙了,早晚各一次,饮食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宝宝口腔清洁;

7、出牙期宝宝饮食需清淡,并为宝宝补钙,满足其长牙和身体生长发育的钙质需求。

乳头保护罩适用人群

适用人群:坚持母乳喂养,而且宝宝开始长牙的妈妈,为了宝宝的健康体质和较强抵抗力,母乳喂养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出于长牙期的宝宝经常会让妈妈的乳头伤痕累累,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保护罩了。

婴儿可以喝蜂蜜吗 睡觉前不宜给宝宝吃蜂蜜

在睡觉前不宜给宝宝喂食蜂蜜,因为蜂蜜中含有的糖分,容易导致大量的细菌在口腔内孳生,如果是宝宝在长牙期间还会对宝宝的乳牙产生腐蚀作用,不利于牙齿健康。

宝宝长牙不同阶段的饮食需要

当妈妈看到宝宝悄悄长出第一颗牙齿的时候,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然而,喜悦之余,可别忘了宝宝已经来到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长牙期。长牙期摄入营养的多少、食物种类的改变,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可能会有一生的影响,所以每个妈妈都要用心去对待。

其实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之前,妈妈可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给予糊状的食物,比如牛奶麦片和稀粥,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宝宝的营养,还能促进宝宝萌牙。

下面按照长牙不同的时期,根据宝宝的摄食习惯和成长发育需要,跟大家分享一些宝宝长牙阶段的注意事项。

2颗牙期

宝宝一般在4-8个月时,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悄悄萌出,从此宝宝就脱离没有牙齿的行列。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将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让人很是哭笑不得,有时更会模仿大人的动作咀嚼筷子和汤匙。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试着给予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马铃薯泥、蛋黄泥、麦片粥等等,让宝宝体验由水状饮食到糊状饮食的过度。稍有稠度的辅食,可以让宝宝意识到他的食物开始有所变化,为日后添加固态食物让宝宝锻炼用牙齿咀嚼打基础。

4颗牙期

大概8~12 个月之时,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甚至更多。此时宝宝的营养需求越发的高,在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选择,比如肉泥、肉末、西红柿、豆腐等等。

但是宝宝如果咀嚼能力不好,宝宝的消化功能又薄弱,块状的食物没有经过牙齿的碾碎进入消化系统,营养物质是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的。因此家长在这个时期,要有意识的用固态食物来引导宝宝练习咀嚼。

6~8颗牙期

宝宝在9~13个月时上颌的侧门牙萌出,10~16个月时下颌的侧门牙也将萌出。宝宝在这个时期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给予宝宝固体的食物,比如水蒸蛋,蔬菜之类的。

8~12颗牙期

大概在13~19 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大牙)。

有了乳磨牙之后,宝宝的咀嚼功力大大提升。在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有热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即使吃得满桌子都是,也是值得妈妈去鼓励的,这对于宝宝以后的性格也有影响。

这个时期可以减少液状食物的摄入,增加固体食物,比如软饭、面包、蔬菜、肉片等。

12~20颗牙期

在此后的第16到20个月期间,宝宝的20颗乳牙逐渐长齐,完成了乳牙系列的全部萌出过程,这个时期宝宝不但可以自己吞咽食物,而且摄食的技巧也渐趋完美,妈妈可以给予普通稍偏软的食物,如米饭、面条、大豆等等。

牙齿健康警惕三误区

误区一:忽视了泥糊状食物的添加

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在8~9月之时还没有吃泥糊状食物的习惯,一方面导致宝宝缺乏营养,另一方面会使宝宝因为缺乏咀嚼适应的刺激而导致咀嚼功能发育延缓,影响语言、认知能力发展和宝宝的智力发育。

所以我们鼓励妈妈给4~6个月的宝宝添加泥糊状的食物,首要的选择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的营养米粉,同时也要保证食物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质地,不但可以达到营养的目的,同时也刺激了宝宝的味觉、视觉和嗅觉。

误区二: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嚼不动肉类,选择给宝宝提供鱼类食物,而鱼类所含的铁量不算太高,这样就导致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所以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除了要鼓励母乳喂养,6个月之后要添加肝泥、肉泥来增加血红素铁的摄入,同时也要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误区三:磨牙工具和安抚奶嘴的不恰当使用

宝宝在牙齿萌发过程中,齿形并未定型,在这个阶段,过多的使用磨牙工具和安抚奶嘴,会引改变宝宝牙齿的生长方向,造成牙齿畸形。因此,磨牙工具和安抚奶嘴不要常用,在宝宝1岁以后,就不要使用。

宝宝长牙期注意五大护理

1.1、流口水

口水多,经常流的满嘴满脸都湿湿的恐怕是每个长牙期宝宝经常出现的情景。及时帮宝宝擦干净口水,因为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会造成皮肤发红,甚至糜烂、脱皮。可以准备一块柔软的棉布,擦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柔,因为留口水的地方皮肤比较娇嫩,如果动作太重,容易擦破皮肤引起感染。

1.2、牙龈痒

因为牙齿萌出时对牙龈神经造成的刺激,宝宝的牙龈会有些不适,比如牙龈痒、牙龈疼痛等,甚至有些宝宝喜欢把东西放进嘴巴里面咬。每天用纱布蘸点凉水擦拭宝宝的牙龈,如果是夏天,可以用棉纱布包一小块冰块给宝宝冷敷一下,能够暂时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

1.3、拉肚子

少数宝宝在长牙的时候会出现拉肚子等异常现象,这些症状不是每个宝宝都会有,也不会自己消失,应该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对症下药。

母乳或者配方乳中含有乳糖和碳水化合物,是细菌存活的能量来源,所以不要以为小宝宝就不用刷牙,也不要怕麻烦,每次给宝宝喂养完毕用温水擦拭宝宝的牙齿和牙龈。也可以在喂养后让宝宝喝一口水,就当作漱口,也能起到清洁的作用。

1.4、烦躁

出牙前的宝宝出现啼哭、烦躁不安等症状时,一般只要让宝宝咬磨牙棒,转移其注意力,通常会安静下来。另外,还可以在宝宝出牙时给他做脸部按摩,以放松脸部肌肉,也可起达到较好的效果。

1.5、发烧

只要体温不超过38℃,且精神好、食欲旺盛,就无需特殊处理,让宝宝多喝些开水就行了;如果体温超过38.5℃,并伴有烦躁哭闹、拒奶等现象,则应及时就诊。

长牙期间会不会拉肚子

1、宝宝长牙会导致拉肚子

宝宝长牙期间免疫力会降低,所以很容易生病,其中发烧、拉肚子就是很常见的情况。所以我们平常说的宝宝长牙会导致拉肚子具体是指宝宝长牙期间容易因为护理不当而导致拉肚子。宝宝开始长牙的时候建议家长还是采取母乳喂养宝宝。

2、牙齿萌发可能导致生病

长久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描述长牙的特殊情况。医学始祖希波克拉提斯就曾提到过牙齿萌发可能导致生病,此种观念深植古代医学之中,而且被说成是导致婴儿死亡率的一项重要因素。18世纪的法国更有一半左右的婴儿死亡原因被归结为“长牙祸端”。到了19世纪,英国的纪录也不好不到哪儿去。

宝宝出牙会怎样呢

宝宝长牙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出齐20颗乳牙,大约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长牙可能引起发烧、流口水、乱啃咬……牙齿数量的增加改变了宝宝的饮食结构,爸妈一定要好好面对宝宝的出牙期哦。出牙期的营养与食物守则

随着牙齿数量的不断增多,宝宝的咀嚼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糊糊不再适合宝宝,营养和改变食物的性状同样重要哦。

当宝宝开始长牙时,爸妈可视宝宝的发育状况,准备一些半固体食物给宝宝吃。添加固体食物,每次应只尝试一种新的食物,并且由少量开始,食用3~4天后再逐渐增加量及浓度,添加顺序为流质→半流质→半固体→固体。

这是宝宝将要萌牙的时期,宝宝大约在5个月大时,口水分泌特别多,牙龈很痒,什么东西都要放到嘴里咬,这是因为宝宝的第一颗乳牙快要长出来了。

相关推荐

新生儿口腔护理的四大要点

1.勤喂温开水。 孩子无论是母乳喂养的还是人工喂养的,在给孩子喂奶后,或喂奶过程中,均应养成有规律的饮水习惯。尤其是当宝宝生病发烧、感染时,更应勤喂温开水,这样不仅可去除口内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细菌的发酵产生异味,也有利于体内循环,防止便秘的发生。 2.母乳的妈妈要严格保持乳头的卫生,喂奶粉的也要保证奶具的卫生。 对于母乳喂养宝宝来说,妈妈在喂哺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拭乳头的毛巾也应消毒后再使用。人工喂养宝宝,奶瓶及滴管均应清洗干净并高温消毒后才能给宝宝使用。测奶液温度时,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

孩子长牙期间的护理方法

1、按摩宝宝牙床:宝宝长牙期,父母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一下宝宝红肿的牙肉,如此可让宝宝觉得较舒适,而且止痒,注意:时间早晚各一次,按摩时间5分钟内,父母要洗干净手噢,因为放入宝宝口内的,卫生很重要。 2、准备磨牙棒:如果宝宝长牙期不愿意吃东西、流口水比较频繁,则可以为宝宝准备磨牙棒。宝宝咬磨牙棒可以缓解长牙期各种不舒服,也防止宝宝乱咬东西,定期消毒就可以了。

宝宝发牙发烧原因

6-12个月的宝宝就会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陆陆续续的长到宝宝2-3岁时,20颗乳牙才会全部长出。宝宝出牙期会出现心情烦躁,情绪波动大,容易哭闹,咬东西,流口水的现象。不适感严重的宝宝还会有不容易入睡、轻微腹泻、发烧发热等问题 孩子出牙发烧并不是乳牙萌出造成的。造成发烧的真正原因在于出牙期宝宝牙龈痒,一旦孩子免疫力差,又喜欢啃咬东西、磨咬牙龈(出牙期牙龈会红肿、易破损),就会遭受口腔细菌侵袭,引发口腔黏膜感染、发炎,最终有发烧的可能。通常情况下,这种感染影响不会很大,因此常见为低热。” 除了口腔内部细菌外,

婴幼儿长牙期厌食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婴幼儿长牙期发生在4至6月期间,在这长牙期期间,婴幼儿可能出现一系列的长牙不适症状,比如:发烧、流口水、食欲不振以及牙龈肿痛等等。其中最令家长苦恼的是宝宝长牙期厌食的问题,很多时候家长遇到宝宝不肯进食,情绪会愈加急躁,越是急躁就有可能出现斥责宝宝的情况的出现,从而影响了宝宝的进食情绪。所以,家长们在对待婴幼儿长牙期厌食时要留心观察孩子的长牙情况,及时调整宝宝的饮食习惯,同时也可以改变一下食物的固有形状或者口味,增加婴幼儿进食的兴趣,也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用餐环境,缓解婴幼儿长牙期厌食严重的

引起宝宝拉肚子的原因

1、喂养过量或喂养次数过多。有些爸爸妈妈,怕宝宝饿到了,就经常给宝宝吃得太多,或者是增加了一天的喂养次数,导致宝宝肠胃消化不良。 2、夏天吃过多地饮料,或者护理宝宝的家长给宝宝冲奶的水是凉的,都会使宝宝的胃肠道负担加重,最直接后果就的导致腹泻。 3、饥饿。饥饿也会使婴儿腹泻,当喂养不定时,会使宝宝的胃肠道不能定时分泌消化液,从而降低机体功能。 4、宝宝食物和餐具污染。这也是婴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食物和奶瓶消毒不完全,婴儿吃了带有细菌的食物,引起胃肠道感染,引起腹泻。因此,奶瓶跟餐具消毒显得很重要,还

如何检测儿童发育是否正常

其中,体重是宝宝健康的标志,身长和牙齿是宝宝骨骼发育情况最直接的反映。头围是反映脑的发育,脑容量的大小也是体格发育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胸围是用来评价小儿胸部的发育状况,包括肺的发育、胸廓的发育以及胸背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程度。 家长要定期给宝宝进行体检,系统了解宝宝各个年龄段的体格生长情况,通过定期的多次测量,不仅可以知道孩子目前的生长水平是否达到参考标准,也能对孩子的智能发育作出评估,了解孩子的智能发育是否在正常水平范围内。 一般来讲,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隔1-2个月一次;6个月到1岁,每2-3个月一次;1

新生儿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及禁忌

新生儿口腔护理 我们知道,新生儿是没有牙齿的,要在几个月过后才能长出,所以在新生儿还没有长出牙齿的情况下,他们自身的口水是可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爸爸妈妈们最好能谨记以下护理常识,让你的宝宝远离疾病,有个好胃口。 1.勤喂温开水。 孩子无论是母乳喂养的还是人工喂养的,在给孩子喂奶后,或喂奶过程中,均应养成有规律的饮水习惯。尤其是当宝宝生病发烧、感染时,更应勤喂温开水,这样不仅可去除口内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细菌的发酵产生异味,也有利于体内循环,防止便秘的发生。 2.母乳的妈妈要严格保持乳头的卫生,喂奶粉的也

6个妙招让宝宝不再厌奶

第1招:不用强迫手段 很多家长都担心宝宝喝太少会长不大,于是采用强迫的方式。但是这种做法反而会让宝宝对吃产生恐惧。其实只要宝宝身高、体重等发展状况,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不需要强迫他喝奶,这个时期家长应该思考,如何协助宝宝接受半流质的辅食,而非强迫他喝奶。 第2招:改变喂食方式 当宝宝出现厌奶的征兆,爸妈可以从改善喂食方式做起,采取较为随性的方式,不需要按表作业。以少量多餐为原则,等宝宝想吃的时候再吃。可以通过游戏消耗宝宝的体力,例如按摩、肢体活动等,当他精力耗尽、感到饥饿时,进食的状况也会获得改善。

宝宝出牙期间有什么症状呢

按摩。当宝宝烦躁不安而啃咬东西时,爸爸妈妈不妨将自己的手指洗干净,帮宝宝按摩一下牙床,刚开始因为摩擦疼痛,宝宝可能会稍加排斥,不过当宝宝发现,这样做疼痛减轻了后,很快就会安静下来,并愿意让爸爸妈妈用手指帮他们按摩牙床。 在宝宝牙齿萌出期间,爸爸妈妈有时还会发现,宝宝牙龈部位出现萌出性血肿(牙齿长出部位充血肿大),这时,绝不可轻易挑破,若已经发生溃烂,及时请口腔科医生诊治,防止继发感染。牙齿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多数宝宝没有特别的不适,上述的现象,在牙齿萌出后就会好转或消失。 宝宝出牙期间的口腔卫生,宝宝

为什么宝宝身高体重增长慢

1.什么是生长发育落后? 生长发育落后是指宝宝的身高和体重低于同性别,同年龄的宝宝。 2.宝宝体重和身高增长缓慢是原因有哪些? ●吃奶过少,比如宝宝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有效吸允母乳或母亲本身母乳不足; ●喂养方式不对,总是逼宝宝吃东西造成宝宝厌烦; ●宝宝患有慢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或肝脏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比如宝宝患有胃食管反流病; ●宝宝患有一些疾病影响宝宝有效吃东西,比如腭裂; ●内分泌性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 ●社会经济因素,比如贫困没有足够的钱购买食物。 3.需要带宝宝看医生吗? 如